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低、中、高频电疗法 低频:<1000Hz。当每一次通电都能使运动神经发生一次兴奋时的频率范围。由于哺乳类动物神经每次兴奋后有一个绝对乏兴奋期。在此期间内无论电流强度如何大都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据测定,此期间持续约1ms左右。因此为使每个刺激都能引起一次兴奋,电刺激就必须相隔1ms才能再给于一次,亦即频率至多不能大于1000Hz。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低、中、高频电疗法 低频:<1000Hz。当每一次通电都能使运动神经发生一次兴奋时的频率范围。由于哺乳类动物神经每次兴奋后有一个绝对乏兴奋期。在此期间内无论电流强度如何大都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据测定,此期间持续约1ms左右。因此为使每个刺激都能引起一次兴奋,电刺激就必须相隔1ms才能再给于一次,亦即频率至多不能大于1000Hz。"—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低、中、高频电疗法 低频:<1000Hz。当每一次通电都能使运动神经发生一次兴奋时的频率范围。由于哺乳类动物神经每次兴奋后有一个绝对乏兴奋期。在此期间内无论电流强度如何大都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据测定,此期间持续约1ms左右。因此为使每个刺激都能引起一次兴奋,电刺激就必须相隔1ms才能再给于一次,亦即频率至多不能大于1000Hz。 中频:在1000Hz以上到100000Hz的范围以下,每次刺激已不能引起一次兴奋,必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 高频: >100000Hz,因而失去对神经的刺激作用。此时无论综合多少个刺激也不能引起一次兴奋。

2 低频电疗法 应用1000Hz以下的低频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低频电疗法
脉冲电流:指电压或电流幅度按一定的规律从零或某一电位水平的瞬间出现然后降低或消失的电流

3 低频电疗法的分类 按波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阶梯波、正弦波、指数波等。
有无调制:为调制型和非调制型,常见的调制方式有:波幅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及波宽调制、浪涌调制 。 按相位 :单相和双相,双相脉冲波又根据其两侧波形、大小分为对称和不对称双相波 按应用方式:直流电疗法,电水浴疗法、电离子导入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TENS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电兴奋疗法等。

4 低频电流的特点 均为低频小电流,电解作用较直流电弱,有些电流无明显的电解作用 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都有强的刺激作用 无明显热作用。

5 低频电流的基本作用

6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对运动神经和肌肉: 对血管: 对植物神经: 对感觉神经; 当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干时,兴奋易发生在阴极下方
1~10Hz:可引起肌肉单收缩 25~50Hz:可引起肌肉强直收缩 100Hz:引起肌肉收缩减弱或消失 对感觉神经; 50Hz:振颤感明显 100Hz:止痛 对血管: 1-20Hz:提高血管张力 50-100Hz:扩张血管 对植物神经: 4-10Hz:兴奋交感神经 20-40Hz:兴奋迷走神经 Hz:抑制交感神经 当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干时,兴奋易发生在阴极下方

7 镇痛 1、即时镇痛作用:是指在电疗后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内产生的镇痛效果,称为即时镇痛作用。 2、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

8 低频电流→兴奋粗(Aβ)纤维→SG(背角胶质区)细胞兴奋→闸门关闭→痛觉传入减弱或受阻→镇痛
低频电流→兴奋脊髓背角胶质区→ GABA能神经元→释放GABA→C纤维末梢Ca2+通道受阻→抑制痛觉的传入→镇痛 低频电流→兴奋脊髓背角胶质区→阿片肽能神经元→释放阿片肽→背角神经元K+电导增加→抑制痛觉的传入→镇痛 低频电流→脑高级中枢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释放5-HT、阿片肽、GABA、NA等递质→脊髓背外侧束→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镇痛 低频电流刺激冲动→脊髓→皮层感觉区→干扰痛觉→镇痛 低频电流→产生震颤感和肌肉颤动→兴奋粗纤维→疼痛的传导受干扰和受阻→镇痛

9 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 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能减轻局部缺血、缓解酸中毒、加速致痛物质和有害的病理产物的清除、减轻组织和神经纤维间水肿、改善局部营养代谢,从而消除或减弱了疼痛的刺激因素,达到镇痛效应。

10 低、中频电流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轴突反射:传入冲动同时沿着与小动脉壁相连的同一神经元之轴突传导,使小动脉壁松弛,出现治疗当时和治疗后电极下的皮肤浅层充血发红。 低频电流刺激神经(尤其是感觉神经)后,使之释放出小量的P物质和乙酰胆碱等物质,引起血管扩张反应。 皮肤受刺激释放出组织胺,血管扩张,出现治疗后稍长时间的皮肤充血反应。 肌肉产生节律性收缩,其活动后的代谢产物如乳酸、ADP、ATP等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能改善肌肉组织的供血。 抑制交感神经而引起血管扩张:如间动电流作用于颈交感神经节,可使前臂血管扩张;干扰电流作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颈交感神经节可使血压下降

11 低频电疗法的其它作用 促进伤口愈合 促进骨折愈合 消炎 镇静催眠作用。

12 低频脉冲电疗法的应用分类 主要刺激神经肌肉、使肌肉收缩的低频电疗法 主要作用为镇痛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低频电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 感应电疗法 主要作用为镇痛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低频电疗法 间动电疗法 超刺激电疗法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 高压低频脉冲电疗法(HVPC) 脊髓电刺激疗法(SCS) 促进骨折和伤口愈合的低频电疗法 电极植入式微电流刺激疗法 TENS HVPC 以其他治疗作用为主的低频电疗法 电兴奋疗法 电睡眠疗法 直角脉冲脊髓通电疗法

13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 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亦称电体操疗法 。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在神经肌肉骨骼疾病的康复中NMES的应用显著增加。

14 肌肉受刺激后的生理学变化 肌肉受电刺激收缩后,肌纤维增粗、肌肉的体积和重量增加、肌肉内毛细血管变丰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等有氧代谢酶增多并活跃、慢肌纤维增多、并出现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特征转变的现象

15 1982年,美国FDA正式宣布NMES用于下列三种情况是安全、有效的: 1. 治疗废用性肌肉萎缩; 2. 增加和维持关节活动度(ROM); 3. 肌肉再学习和易化作用。 此外,NMES还有生理治疗作用: 4. 减轻肌肉痉挛; 5. 促进失神经支配肌肉的恢复; 6. 强壮健康肌肉; 7. 替代矫形器或肢体和器官已丧失的功能。

16 废用性肌萎缩 表现:制动后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最明显的改变是肌肉横切面积缩小,但肌纤维数量不变。慢肌纤维比快肌纤维更易发生萎缩。
NMES不能完全阻止、但能延迟萎缩发生,能增强已萎缩肌肉的肌力。 NMES对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移位所致的股四头肌乏力亦有良效。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病人多活动,尤其是早期多做等长收缩。当病人能做主动抗阻运动时,就停止NMES治疗。

17 增加或维持ROM NMES是辅助治疗手段,不能取代被动牵拉、主动运动等疗法。 作用机理是刺激肌肉收缩,引起关节活动,牵拉关节周围软组织。
如果ROM只有一个方向受限,单通道的NMES就够。如ROM有两个方向受限,可用双通道的仪器,但必须能交替输出。 要维持ROM,每天的治疗时间必须达到30min;要增加ROM,治疗时间必须更长。

18 肌肉再学习和易化 使肌肉易化的方法有两种: 1. 模拟运动疗法中的促通技术。方法是电流强度较小(感觉阈)而看不到肌肉收缩。但病人必须有“轻触”、“拍打”样感觉,类似促通技术中的轻抚、拍打等手法。 2. 运动控制法。加大电流强度使肌肉收缩,向中枢传入大量的本体、运动和皮肤感觉信息,使中枢逐渐适应这种输入信号,帮助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 用NMES来易化肌肉时,病人必须合作。电流通电时,病人尽量自己收缩;电流中断时,病人必须放松肌肉。每次治疗时间不必太长,一般为15min。

19 治疗痉挛 单纯刺激对抗肌的方法 单纯刺激痉挛肌的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截瘫、多发性硬化。治疗前肌张力越高,治疗后降低得越明显。但疗效持续不长。应避免长时间刺激痉挛肌,否则痉挛有加重的倾向 痉挛肌和对抗肌的交替刺激:该方法的疗效较好,持续时间较长。其原理是先使痉挛肌强烈收缩,神经肌较兴奋,通过反射使痉挛肌本身受到抑制;刺激对抗肌收缩,通过交互抑制使痉挛肌松弛。 治疗时间10~15min,强度以引起肌肉明显收缩为准。

20 强壮正常肌肉 NMES对那些比较薄弱的、不能理想地主动收缩的肌肉有益。对于完全正常的肌肉,没有必要用NMES。

21 失神经支配肌肉的电刺激 表现:肌肉萎缩、N-M接头退化、膜电位改变、肌张力下降或消失、收缩反应慢、反射下降或消失
病理:溶酶体上升、肌浆和肌浆网短暂上升、肉眼体积减少、在显微镜下看肌纤维直径减少。 如果2年内神经不能恢复支配,则肌纤维会被结缔组织取代,肌肉不可能恢复功能。

22 NMES对失神经肌肉治疗作用的原理 电刺激能使失神经肌肉收缩,延迟肌萎缩。
肌肉收缩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或失水的发生,抑制肌肉纤维化。 给予适当的电刺激后,恢复速度加快。 保留肌肉中结缔组织的正常功能,防止其孪缩和束间凝集 防止肌肉大量失水和发生电解质、酶系统的破坏。

23 临床应用注意 等长收缩:治疗时要适当固定关节。 受伤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主极置于肌肉上最易兴奋之处,大小1-2cm2,副极的大小应使病人不会感觉到电极下皮肤刺激,放置于远处。 尽量不要引起邻近正常肌肉收缩。 波宽尽量短,但需能引起肌肉收缩。 波形应尽量陡,但又不能太直,以避免刺激感觉神经。 通断比为1:4-5,防止肌疲劳。 强度达到中-强的肌肉收缩,又不能引起病人不适。

24 正常肌肉的低频脉冲电疗法 (感应电流和新感应电流疗法)
对正常的肌肉或由于支配它的神经不正常或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废用性萎缩的肌肉,进行低频脉冲电疗,称为正常肌肉的低频脉冲电疗法。常用于这方面的电流为感应电流

25 治疗作用

26 防止废用性肌萎缩 防止神经失用时的肌萎缩:如神经受损伤或压迫时,应用感应电流刺激这种暂时丧失随意运动的肌肉,使之发生被动的收缩,以防止肌肉萎缩,对完全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无作用,对部分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作用减弱。 治疗制动术后的废用性肌萎缩:较长时间的制动术后,由于肌肉长久活动将会出现萎缩。因此在制动术解除后,可应用感应电刺激萎缩严重或恢复较慢的肌肉。 防止反射性抑制引起的肌萎缩:在关节损伤、发炎或术后,有关肌肉收缩。应用感应电刺激肌肉,以帮助肌肉的随意运动,来防止萎缩。

27 训练肌肉作新的动作 有肌腱移植术后,可用感应电刺激肌肉与病人的主观意志同时作用,建立新的运动。

28 防止肌肉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在肌肉周围组织有渗出物时,使有关结构发生相对运动来防止粘连。对已形成的轻度粘连,可试用感应电引起的收缩来使之松解。

29 促进肢体的静脉和淋巴回流 当局部有轻度的静脉和淋巴加流障碍时,可用感应电流刺激使肌肉交替地收缩和松弛,对静脉和淋巴起来“唧筒”作用,以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

30 锻炼和加强因姿势不正常而活动困难和软弱的肌肉
在拇外翻中的拇展肌和扁平足中的足内侧肌群均不能出现上述情况。可用感应电刺激肌肉,配合病人的主观控制,能出现满意的随意运动。

31 间动电疗法 Diadynamic Therapy
间动电流是将50Hz 交流电经整流后叠加在直流电上构成的一种脉冲电流。用这种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间动电疗法,是法国医生Bernard 于1950年发明的,故也称为Bernard电疗法

32 间动电流的特点 间动电每组电流的波形、频率、脉冲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是固定的,治疗时只能调节强度
间动电流属于半波正弦电流。在电流峰值和波宽相同的情况下,正弦电流的作用比感应电流和指数曲线电流大。若使三种电流的作用区相等,则感应电流和指数曲线电流的峰值将超过痛阈而引起疼痛。当然,方波电流的作用区比半波正弦电流的更大,但方波的前沿过陡,对感觉神经的刺激性大,人体不易耐受 间动电流具有直流电性质,有电解作用,治疗时需要明确阴阳极,并要用衬垫。 间动电流的载波频率较低,故作用不深。

33 间动电治疗作用 镇痛作用:间动电流的止痛作用比较明显,比直流电和感应电流显著为佳。作用最强的为间升波,次为疏密波,再次为密波和疏波。
促进周围血液循环:间动电流有明显的促进周围血液循环,使皮肤温度升高的作用。动脉内膜炎、动脉硬化、功能性周围血液循环障碍、急性侧支循环性水肿。对心性、肾性水肿和机械堵塞水肿无效。 对神经肌肉的作用: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 一般用断续波或起伏波来锻炼废用性萎缩的肌肉。失神经后的肌肉容易疲劳,只能耐受较低的刺激频率,并需有较长的间歇时间,故间动电不适宜于治疗失神经支配的肌肉

34 间动电流的作用阈与痛阈距离较近,因而调节电流量时,要缓慢仔细。
治疗时间一般主张短时间,每次6-8分钟, 无效时,则需要改换电流种类

35 密波(DF):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降低交感神经张力。用于疼痛,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周围性血液循环不良
疏波(MF):镇痛。用于痉挛性疼痛 疏密波(CP):镇痛,促进渗出物质的吸收,降低肌张力。用于扭伤、挫伤、关节痛、神经痛、局部循环和营养不良 间升波(LP):镇痛用于肌痛、关节痛、神经痛 断续波(RS):使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强直收缩用于锻炼废用性萎缩的肌肉

36 超刺激电疗法 含义:应用超出一般治疗剂量的低频方波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波形:方波(其波宽为2ms,频率为5~143Hz )
作用:镇痛和改善血液循环 治疗: 恒流输出型治疗仪 ; 防止电解液对皮肤的损害; 3~4次治疗无效时应放弃此疗法; 治疗后局部皮肤有损伤,可涂烫伤软膏或氢化可的软膏。

37 中频电疗法 用频率1~100KHz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的历史较短,远短于低频电疗法与高频电疗法。1944年Gleidmeister首先提出中频电流的概念

38 中频电对人体作用的特点 人体组织阻抗明显下降
人体组织在电学上具有电阻的特性。人体组织对不同频率电流的电阻不同,对低频电的电阻较高,随着电流频率的增高,人体的电阻逐渐下降。 由于人体对频率较高的交流电的电阻和容抗者较低,因此总的阻抗也小得多,所通过的电流较多。中频电疗法所应用的电流强度较大,可达 mA/cm2,所以能达到较深人体组织。

39 无电解作用: 中频电流是交流电流,无正负极之分,因此电极下没有电解反应,没有酸碱产物产生,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患者能较好地耐受和坚持长时间治疗 中频电疗时可使用薄衬垫 当然半波中频电流是有极性的,有电解作用。

40 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一个周期的电流不能引起神经兴奋和肌肉收缩。只有综合多个周期的连续作用并达到足够强度时才能引起一次强烈的肌肉收缩。对感应电已不能引起兴奋的变性的神经,中频电流仍可引起兴奋。 中频电流刺激引起肌肉的强烈收缩,在主观感觉上比低频电流刺激引起的收缩要舒适得多,尤其是6000~8000Hz电流刺激时肌肉收缩的阈值与痛觉的阈值有明显的分离,即肌肉收缩的阈值低于痛阈,肌肉收缩时患者没有疼痛感。

41 干扰电、调制中频电、音乐电等疗法所采用的电流既含有中频电成分,又含有低频电成分。这样的中频电流:
没有低频电的缺点(如作用表浅、对皮肤刺激大、有电解作用等) 兼具了低中频电流的优点:人体组织的阻抗明显下降;不发生电解;患者能耐受较大强度的电流;患者不易产生适应性;可产生较强的肌肉收缩;整流后的半波中频电流可做药物离子导入。

42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局部开放的毛细血管数增多,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有增加
提高活性生物膜的通透性

43 治疗作用

44 镇痛作用 即时镇痛作用:几种中频电流单次治疗和治疗停止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是产生即时镇痛作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和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的结果。

45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 即时的充血反应:中频电单次作用时和停止作用即刻局部充血反应不明显。在停止作用后10-15分钟局部充血反应比较明显。肌肉组织血液循环的改善与肌肉活动所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深部组织或远隔部位组织血液循环的改善则与自主神经的影响有关。 多次治疗后血液循环的改善:是单次作用的累积效应以及自主神经功能调整的结果。

46 锻炼肌肉 由1-50Hz的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能引起肌肉收缩。
因此,中频电流亦可用于锻炼肌肉、预防肌肉萎缩、提高平滑肌张力、调整植物神经功能。 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对皮肤的刺激性小,不易引起疼痛; ②无电解作用,不易损害皮肤,有利于持久治疗; ③人体的耐受性良好,电流的作用深度较大。

47 软化疤痕、松解粘连 能扩大细胞与组织的间隙,使粘连的结缔组织纤维、肌纤维、神经纤维等活动而后分离。

48 中频电疗的注意事项 治疗前应告诉患者该电流强度的感觉,消除患者的顾虑,求得配合。 治疗前询问或检查治疗部位皮肤有无感觉减退、大疤痕或破损。
治疗时应除去治疗部位的金属物品如手表、发夹、首饰等。体内有金属异物的部位,应严格掌握电流强度(小于0.3mA/cm2),以避免组织损伤。 戴心脏起搏器者、孕妇的腰腹部禁用中频电疗。 使用金属电极(铅板、铜片)时,必须用衬垫,但可不必很厚。使用橡胶电极时,在电极上涂导电乳胶即可。

49 治疗剂量的确定 一般以人体感觉和运动阈为准,电流密度通常为0.1-0.3mA/cm2,最大不超过0.5mA/cm2。治疗剂量可分为:
感觉阈下:电流表有指示,患者无电感。 感觉阈:患者刚有电感,即有很弱的麻颤感。 感觉阈上:有明显的麻颤感。 运动阈:电流强度刚能引起肌肉收缩。 运动阈上:电流强度能引起患者明显的肌肉收缩。 耐受量:电流加大到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限度

50 高频电疗法 将频率高于100kHz(100.000Hz)的电流应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 双相交流电
高频电疗法的发展有近100年的历史,共鸣火花疗法始于19世纪末。 共鸣火花、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毫米波 现代物理疗法中不可缺少的部份 用于许多急性、慢性疾病的治疗,还应用于残疾的康复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51 高频电疗法分类 电疗名称 波段 波长范围(m) 波长( m ) 频率(MHz) 共鸣火花电疗 中波电疗 短波电疗 超短波电疗 分米波电疗
长波 中波电疗 中波 184 1.625 短波电疗 短波 100-10 22.12, 11.06 13.56, 27.12 超短波电疗 超短波 10-1 7.37, 6.0 40.68, 50.0 分米波电疗 分米波 1-0.1 0.69, 433.9, 32.78 微波 厘米波电疗 厘米波 0.1225 2450.0 毫米波电疗 毫米波 0.083 36000

52 高频电的治疗作用

53 电磁学特性及其效应 人体对高频电的电阻低于直流电、低频电和中频电。高频电比较容易通过人体。
各种离子高速往返移动时发生离子间的摩控以及与周围媒质间的摩擦,引起能量的损耗和产热,这种能量的损耗产生于磨擦、克服阻力,故称为欧姆损耗。

54 电介质特性及其效应 在高频交流电作用下,电介质偶极子随着电流正、负半周的高速变化也不断反复取向而发生180的旋转。偶极子内束缚电荷的位置移动产生位移电流。偶极子在高频交变电场中高速旋转时发生相互间磨擦以及与周围媒质之间的磨擦,引起能量的损耗,这种损耗发生于电介质之内,称为介质损耗。

55 总的来说高频电作用人体时主要产生传导电流与欧姆损耗,位移电流与介质损耗以及谐振三类效应。

56 当两种电流的强度小到不足以产生明显的热效应时,离子,带电胶体、偶极子仍发生振动和转动,这种变化,亦有可能改变组织的物理化学特性,从而产生非热效应。

57 复习题 低中高频电疗法如何划分? 低中高频电疗法的各自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高频电的超作注意事项是什么?


Download ppt "低、中、高频电疗法 低频:<1000Hz。当每一次通电都能使运动神经发生一次兴奋时的频率范围。由于哺乳类动物神经每次兴奋后有一个绝对乏兴奋期。在此期间内无论电流强度如何大都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据测定,此期间持续约1ms左右。因此为使每个刺激都能引起一次兴奋,电刺激就必须相隔1ms才能再给于一次,亦即频率至多不能大于1000Hz。"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