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以”两融”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推“双创”引领企业跨越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以”两融”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推“双创”引领企业跨越发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以”两融”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推“双创”引领企业跨越发展
杨海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总工程师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 委员 国家智能制造重大工程联合论证专家组组长 科技部十三五先进制造规划专家组组长 国家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科技专项专家组组长

2 主要内容 1 2 3 4 深刻认识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深远影响 融合创新促进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创新驱动战略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推动“双创”发展的主要措施和工作重点

3 工业改变世界 谁在改变工业 3

4 工业创造了璀璨的文明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工业的出现像黎明的曙光,打破了延续千年的沉寂和昏暗,为世界带来无限的创造和光明,在蒸汽机出现后的短短200多年间,工业文明所缔造的社会财富,远远超越过去数千年的总和。它是人类文明的晶华,又创造了更璀璨的文明。

5 工业体系需要新的变革 在这200多年间,人类进入了由工业定义的现代社会,从生活方式到文化表达,从生产力的解放到社会财富的积累,从科学技术到国防装备,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繁盛和强大,但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迷茫和脆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已在不断地告诫人们历经三次革命的工业体系需要新的变革。

6 世界都在思考工业的变革 美国人在思考如何在金融危机之后建立新的工业帝国。德国人在思考,如何在全新挑战下保持制造业引领全球的先发优势。而只经历过短短30年工业化快速奔跑的中国人也在思考,不同的国家意志、不同的核心优势、不同的目标设定却在同一个时代纬度思考着同一个命题。这就是互联网时代工业的变革之路。

7 美国工业的互联网化 美国,作为世界互联网的发源地,正在使用其强大的软件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驱动新硬件制造,无数令人赞叹的次世代产品的诞生昭示着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和未来走向。

8 德国向工业4.0升级 德国作为全球的制造业强国,首先提出了工业4.0体系。 德国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工厂,智能工厂就是能够实现实体工业生产的硬件与虚拟数字世界的软件无缝桥接。

9 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 没有美国互联网转化的先天优势也没有德国工业的厚重根基,中国工业的变革之路必然面对更多困难,需要更多探索。幸运的是,中国诞生了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这样的先行者,为中国企业的互联网世界树立了成功的典范,更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力推行 互联网+ 行动。

10 互联网时代下的工业变革之路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 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可以 预言,互联网即将引爆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的共同使命 就是凝聚共识,去探索、去实践互联网大时代下的工业变 革之路。我国为破解制造业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迎接“双 重挤压”的挑战,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重大工程,互联网+等行动发展战略。在此大背景 下,我们需要全面认识互联网+给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 挑战,乘势而上,弯道超车,实现跨越,践行中国制造202 5,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0

11 (一)集成电路: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 标准硅技术物理极限 More than Moore More Moore 芯片和芯片软件

12 (二)软件技术:面临体系性重构 软件正在主导硬件: 技术和应用模式的变化正在使传统软件和服务模式产生根本性变化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定义网络,定义设备,定义世界…… 技术和应用模式的变化正在使传统软件和服务模式产生根本性变化 关系数据库(如Oracle)

13 (三)计算技术:云计算重新定义计算资源 云计算是IT领域最核心最重大的变化趋势,它是宽带互联网普及和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演进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共同形成的产物。

14 (四)感知技术:万物互联 传感器技术:能感受并检测信息,分类高达近百种 射频识别(RFID)技术:感知技术中最前端、最关键的技术
定位技术:传感器的重要支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15 (五)数据处理技术:大数据 全球新产生的数据年增40%,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番!而对新增数 据的处理能力以及其利用率的增长则不足5%
将有90%的数字内容属于非结构化内容。 全球数据总量 35ZB ZB( ) EB( ) PB( ) TB( ) GB( ) MB( ) 8ZB ZB 2.7ZB 1.8ZB 2011年前的人类 信息量为1.2ZB EB 600EB 中国人均一本500页 的书总量为1EB PB Google每小时 处理的数据为1PB TB 800TB 美国会图书馆 印刷品为15TB

16 (六)应用技术:智慧化 智能工业 数字医疗 数字家居 智能农业 智能交通 智能物流 环境监测 安全监控 智能电网 节能建 筑

17 从游牧到农业 从农业到工业 从工业到智业 人类文明的变革 正标题的字体为黑体加粗,大小为40磅,颜色用白色或者黄色。
副标题的字体为华文中宋,大小为24磅,颜色用白色。 讲解人和时间的字体为华文中宋,大小为18磅,颜色用浅灰色。

18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爆发开启新智慧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使得人类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创造呈现出革命性的跃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始大爆发,从而开启全新的智慧时代

19 智慧技术本身开始进入大生产阶段

20 云计算-智慧资源的不间断大分发 云计算是IT领域最核心最重大的变化趋势,它是宽带互联网普及和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演进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共同形成的产物。

21 移动互联-智慧的时空自由 移动互联的一个巨大贡献就是实现智慧技术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

22 物联网-智慧的自由流淌 数字化大师尼葛洛.庞帝教授:人们经常把物联网与下一代手机联系起来,但大部分认为自己已经融入物联网时代的人,其实对物联网存在很大的误解。“他们所理解的物联网诸如利用手机与门或烤箱的连接,遥控开门,或者开启、关闭烤箱。这就是我认为人们被误导了,或完全还没入门的原因,因为他们只知道用手机遥控开关其它设备,或是把东西移来移去。”尼葛洛庞帝说,“真正的入门玩家应该是利用物联网实现智力的流通。”

23 大数据:抓住智慧尘埃的价值精髓

24 工业互联网-开启一个新时代 工业互联网不仅仅是传统互联网的延伸,而是开启一个人物相连、物物相连的大连接世界

25 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生产 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力的替代,从此开始现代工业的机器时代,人类开始围绕机器工作。

26 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是能源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通过石油和电力为核心的能源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生产装备和生产组织都发生革命性变化。

27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计算机的利用 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计算机的利用,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与交换,实现了工业生产的信息化,从而把工业生产从大规模生产提升到大规模定制生产。精益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这是延续到现在的信息化时代,代表性产物是计算机、联网、ERP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利用

28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智慧的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通过信息物理的全面融合,实现人、物、信息的全面统一。智慧生产和智慧工业成为主要的工业生产方式,个性化定制需求得到极大满足。这一切的发生依赖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促成了工业的智慧革命。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生产组织、生产要素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29 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的全方位变革

30 重点:理解信息控制模型与自治系统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智慧的自治
2006年2月发布的《美国竞争力计划》则将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列为重要的研究项目。到了2007年7月,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PCAST)在题为《挑战下的领先——竞争世界中的信息技术研发》的报告中列出了八大关键的信息技术,其中CPS位列首位。德国工业4.0将其列为关键基础技术。 重点:理解信息控制模型与自治系统

31 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全球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中。机器人、数字制造、3D打印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 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向智能化方 向发展;云制造、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 定制、精准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网络协同制造模式正在重塑 产业价值链体系。全球制造业孕育着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 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革,智能制造已初现端倪。 31

32 德国工业4.0战略框架(1438模型) 工业4.0 “1”个网络-信息物理系统网络CPS “4”大主题 智能生产 智能工厂 智能物流
智能服务 “3”项集成 纵向集成 横向集成 端到端集成 “8”项计划 标准化和参考框架 管理复杂系统 工业宽带基础 安全和保障 工作的组织和设计 培训与再教育 监管框架 资源利用效率

33 互联网+带来的制造业变革 ——每一次信息通信技术的重大创新都会为制造业带来新的变革
——这一次可能是互联网引领的产业变革,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 1946年计算机诞生 1952年数控系统诞生 60年代半导体逻辑元件诞生 1969年可编程PLC 60-70年代计算机图形软件商品化 70年代CAD技术创新开始 1980年以太网标准诞生 2000年后工业以太网标准相继推出 1982年IBM最早使用总线技术 80年代中后期工业现场总线发展 80年代数据库大发展 90年代ERP、MES系统软件出现 90年代互联网迅速发展 90年代电子商务、B2B诞生 2004年进入web2.0时代 2005年左右众包概念出现,网络 营销、B2B大发展 2010年左右云计算、大数据、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加快发展 2010年后CPS系统、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 ICT技术创新 制造业相应变革 辅助——ICT主要是计算机成为制造业的辅助工具 集成——计算机、软件、通信、网络与制造技术相集成,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 融合——ICT在制造业全产业链全面融合渗透,制造的外延和生产模式全面变革

34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变革已经开始 开放程度越高的环节融合程度越深 距消费者越近的行业融合环节越多 原材料行业 消费品行业 营销 装备行业
产品 个性化 原材料行业 个性化定制 消费品行业 …… O2O 移动社交营销 营销 装备行业 电子商务B2B、B2C 制造 服务化 …… 服务 在线诊断 智能决策 过程虚拟化 研发 众包设计 …… 网络营销 远程运维 虚拟设计 组织 分散化 制造 在线协同制造 云制造 协同研发 …… 制造资源云化 个人制造 开放程度越高的环节融合程度越深 距消费者越近的行业融合环节越多 34

35 互联网模式:产业生态系统、平台与产业统治力
应用平台 Web应用 应用商店 浏览器 操作系统 谷歌 —开放生态系统 (谷歌Android仅数百人) 移动网络 全球硬件厂商开发适配 (数万到十数万顶尖工程师) 大量服务商加入 (百万级应用开发者) 终端芯片 智能终端 应用 GE的工业互联网生态 (135家企业,工业界和ICT界领袖) 谷歌开放汽车联盟(OAA) 35

36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是制造业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
(一))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是制造业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 工业制造 互联网 数控机床 自动化岛 工业使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ICT技术 工业使用以互联网 为代表的ICT技术 工业生产模式:自动化、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 互联网应用功能:消费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1970s 单机 数控 计算机辅助 制造与工程 CAM/CAE ARPANET 联网研究 提出Internet 基本概念 设计CAD 系统 1980s TCP/IP 企业资源计划 ERP 1990s 万维网 www 搜索 引擎 电子 商务 2000s 社交 网络 移动 虚拟 设计 2010s 云计算 物联网 大数据 工业 远程 运维 制造 智能 融合发展 学术研究 生活服务 生产服务

37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是制造业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
互联网应用功能: 消费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学术科研 生活服务 生产服务 互联网 移动 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 提出Internet 基本概念 社交 网络 万维网 www. 电子商务 大数据 ARPANET 联网研究 搜索 引擎 云计算 新一轮产业变革 TCP/IP 物联网 融合发展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大致 时间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CAD 单机 数控 数控机床 自动化岛 企业资源规划 ERP 虚拟 设计 远程 运维 工业 计算机辅助制造与工程 CAM/CAE 网络 制造 云制造 柔性制造 系统 智能 制造 工业使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ICT技术 工业使用互联网为代表的ICT技术 工业生产模式: 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 37

38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是制造业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
互联网已然成为企业间协同创新与资源聚合共享的核心平台、企业内业务流程优化与运营效率提升的重要工具、服务模式创新的关键支撑、跨越企业边界并变革企业生态体系的集成创新系统。 企业跨界融合 主要方向 集聚 互联网企业 制造服务化(全周期) …… 网络制造 制造个性化(定制) 新增长点 规模化个性定制 智能制造 制造分散化(协同) 众包 服务型制造 …… 制造资源云化(按需) O2O 工业企业 制造智能化(物联) 协同 …… 38

39 不是互联网+,也不是+互联网 《意见》强调的是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不是互联网+或者+互联网。如果用+这个概念,还不能充分表达制造业和互联网高度融合,融为一体的观点。 从发展路径看,现在提出的这个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过去提出从的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入实施,是两化融合走向下一步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的制造体系的制高点。 新两融是前面两化融合的进一步升华、提高和聚焦。

40 只有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才能创新 企业需要认识到,只有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才能创新。
通过融合使得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庞大动力能够融合到制造业中去,为制造业的产品创新、生产过程创新、运行方式创新、体系变革提供了巨大的变革原动力。 信息技术的广泛的渗透力、广泛的变革力、广泛的创新性,使得制造业的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来源于此。 通过融合创新,催生了很多新产品创新、过程的变革、模式的变化、体系的颠覆,这些都是创新发展的要素。 通过这种创新发展,从过去的以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为重点的两化融合,升华到制造业体系本身的深刻变革。

41 融合创新就意味着将会打造出若干新要素,新平台
融合创新就意味着将会打造出新工业体系的若干新要素,新平台。例如,智能化产品的发展带动制造业的产品创新、新的工业能力建设等。 《意见》提出的新两融是一次全面的认识和技术体系的提高。

42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四基” 工业有“四基”,包括关键的基础材料、核心的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的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我国在上述领域的发展是相对薄弱的,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制造业基础的内涵更加丰富,自动控制与感知(一硬)、核心软硬件(一软)、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一平台)、工业互联网(一网),可以称之为工业“新四基”。 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不仅仅需要老的工业基础的转型升级,也需要新工业基础的支撑保障。

43 新工业体系需要全新的工业基础设施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所形成的新工业体系,意味着需要全新的工业基础设施。
智能制造就是用融合创新的思路提出来的新体系、新系统,在这个体系中,在工业体系顶层层面就是网络协同,在工业的实体层面就是智能工厂,在工业观念的核心层面就是装备和智能装备,在工业基础层面就是新工业基础,这是一个完整的新工业体系。 由互联网与制造业技术体系、标准、规范、知识相融合的这些全新系统构成了新工业的软装备,这些软装备恰恰是新工业体系的灵魂。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造的新平台,就是新工业体系所必须的软装备。网络覆盖到哪里,这个软装备就支撑到哪里,是一个复杂大系统或者说超级系统,构成了融合创新的核心能力。

44 新工业体系的构建还需要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工业体系涉及到各种品类的工业产品的互联互通、智能装备和智能生产线的融合集成、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布局构建等,要实现这些发展目标,就必须拥有强大的综合性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实现软硬结合,创新制造模式,搭建新工业平台,最终形成新工业体系的全方位能力。 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是从新工业基础设施、新型软装备,到构建新工业全方位能力的关键环节和着力点,是新型工业体系的新型软装备得以发挥价值的关键,也是实现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最重要的抓手。 《意见》把提升融合发展所必须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列为七大任务之一,也充分体现出发展这种能力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关键性和重要性。

45 我们国家必须构建融合创新的全方位能力 我们国家要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一代网络技术、数据技术、云技术、智能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掌握这些核心技术,而绝不能把这些核心技术控制在别人的手中。 我们国家需要在发展核心技术基础上,强化新型工业基础,通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创造出新型软装备,构建融合创新的核心能力。 我们国家也必须提升融合发展所必须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构建从新工业基础设施、新型软装备,到平台实施的全方位能力。

46 主要内容 1 2 3 4 深刻认识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深远影响 融合创新促进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创新驱动战略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推动“双创”发展的主要措施和工作重点

47 1. 产品智能化 软件定义的网络智能汽车 谷歌眼镜 2013年,特斯拉电动车刮起的热潮
1. 产品智能化 软件定义的网络智能汽车 2013年,特斯拉电动车刮起的热潮 特斯拉全盘放弃了按键,用一块大的触屏解决所有问题,空调、天窗等均用触控的方式打开和调节。 “我们的车型,可以去刷软件,等于你现在的手机一样,刷一下就有新功能了,拥有无限扩展的功能。” 触摸屏中还有AppStore,就好象一个硕大的手机,刷新一下就有新的功能出现,还能无限更新和扩展。 一个汽车版本的Iphone。 目前已为特斯拉(Tesla)Model S电动汽车谷歌眼镜应用。通过个眼镜与这款应用,可以控制电动车解锁、开启、关闭,通过语音对汽车进行操控,了解车辆的充电情况。 谷歌眼镜

48 2.制造过程智能化:智能工厂 智能化工厂生产与管理模式 监控可视化 业务流程化 管理精细化 系统集成化 控制实时化 不断更新的 生产信息
进货区 成品区 备件存储 装配 机械制造 过程自动化 加工智能化 设备数字化 车间网络化 操作无人化 刀具 质量管理 生产计划 IT 制造管理 维护 控制 监控可视化 业务流程化 管理精细化 系统集成化 高效的生 产控制 控制实时化 不断更新的 生产信息 信息泛在化 高效的生产排产与调度效率 生产管理的实时性与科学性 生产资源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 质量控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自动化和无人化以降低生产成本 产量控制与市场响应能力增强 更为灵活的生产组织和市场响应 48

49 利用互联网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智能实时服务,企业服务拓展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3.制造服务化:全生命周期制造服务 利用互联网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智能实时服务,企业服务拓展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三一重工网络服务型制造模式 三一重工网络服务平台 网络接入中心 移动互联网 实时映射 智能手机APP自助服务系统 工程机械远程监护与维护平台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工况分析系统 …… 主机编号 网络地址 近10万台设备接入 用途 大数据 存储处理 对三一各类机型数百种数据进行采集、存储 及时分析用户操作典型行为 为客户提供优化解决方案及实时监控设备运营情况的综合服务 主动维护 效果 远程监控 预测预警 远程诊断与维护 监控管理平台 三一工程机械联网服务的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 工作效率,维护成本显著降低,为企业新增利 润累计超过20亿元( ),服务成本 降低了60%,产品差异化程度提升,构筑了企 业核心竞争力。 远程工程机械 智能终端 49

50 3.制造服务化:全生命周期制造服务 潍柴智能制造服务 客户服务集约化 GPS SAT 移动基站 面向后服务市场提供增值服务:
整车厂 经销商 CAN Bus 共轨行终端 发动机ECU 维修站 移动基站 面向后服务市场提供增值服务: 再制造/ECU/GPS/共轨行…… 其他用户 系统管理员 50

51 4.制造个性化:由规模化标准产品向个性化定制产品延展
基于互联网的创客、众包与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海尔 个性化需求提出 及创意展示 个性化创意评估及转化 个性化专业设计、优化 个性化产品生产制造 创意交易、产 品交易 51

52 5.制造分散化:由集中组织生产向分散化组织生产转变
互联网平台汇集企业生产要素和资源,推动各产业链环节形成分散化的组织形态 地域集聚发展 全球协同发展 传统 新型 集中组织 分散组织 主要模式 Haier Open Partnership Ecosystem 协同研发 众筹融资 HOPE是海尔构建的互联网众包平台,对接全球设计资源与用户需求,征集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已有全球食品、电子、家电等各领域200多万专业研发设计人员注册。 众包设计 网络制造 帝樽空调众包设计 全球约1600名设计师参与设计 两年间收集12万条用户的需求与创意 出风口酒杯型和拉菲红设计来自时尚界 静音技术来自航天领域 圆柱外形来自电子行业 隐藏式显示窗来自汽车界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发布需求 入选2012年世界创意经济研究中心“影响世界的十大创意产品”。 52

53 6.制造资源云化:将社会制造资源有效组织按需取用
产品个性化 制造服务化 过程虚拟化 组织分散化 制造资源云化 个性化定制 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 产品销售 运维服务 众包研发 协同研发 虚拟设计 虚拟制造 建模与仿真 移动社交营销 O2O 协同制造 远程运维 在线诊断 智能控制与服务平台 个人制造 设计云 制造云 营销云 服务云 工业APP 移动电子商务 互联网竞争模式:产业生态系统、平台战略、开源开放… 53

54 主要内容 1 2 3 4 深刻认识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深远影响 融合创新促进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创新驱动战略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推动“双创”发展的主要措施和工作重点

55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 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系统布局 “关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 见”中发【2015】8号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发【2016】4号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发展不仅是技术渗透和融合的问题,也是一个优化和创新企业战略、组织、业务流程,以适应信息技术变革和信息时代发展趋势的管理问题

56 二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是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互 联 网 制 造 业 叠加效应 倍增效应 聚合效应 制造大国 网络大国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互联网是驱动产业变革的主导 互联网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渐强,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推动产业深刻变革。

57 (一)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 一是基本确立创新驱动发展顶层架构 中发【2015】8号(8个方面30项举措)
中发【2016】4号(明确“三步走”战略) 二是统筹布局创新驱动改革重大举措 中办发[2015]46号文部署了143项改革任务 中办发[2015]48号文明确在8个区域开展重大改革举措先行先试 8个区域分别选择1个跨省级行政区域(京津冀)、4个省级行政区域(上海、广东、安徽、四川)和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武汉、西安、沈阳)进行系统部署,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和科技等领域改革的相互衔接和协调,探索系统改革的有效机制、模式和经验。

58 (二)科技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研发投入不断提高 二是综合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高铁 载人航天 载人深潜 探月
超级计算机 基因工程

59 (三)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 二是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三是创新型领军企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近年我国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比重为75% 我国企业研发支出入围全球前1500家的数量从2012年的55家增加到2015年的142家 二是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015年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当年全国总量的比例都超过60% 2015年华为、中兴PTC专利申请量分别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三位 三是创新型领军企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60 (四)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二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营收总额同比增速16.4% 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同比增速12.5% 二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精准医疗、超材料、新能源汽车、虚拟购物、虚拟游戏······ 三是新兴产业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深圳近年来战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深圳2015年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

61 (五)双创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双创政策体系初步构建 二是创业群体不断壮大 三是创业投资表现活跃
2015年中外创业投资机构新募集投向国内的基金721只,规模达到2200亿元,同比增长77.9% 2015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数量新增3557家,融资规模达到1216亿元

62 (六)清醒认识制约创新发展短板 政策供给跟不上 人才供给跟不上 原创突破跟不上 金融支持跟不上 产权保护跟不上
政策扶持门槛高、政策衔接不顺畅、政策调试不及时、监管模式不适应 人才供给跟不上 领军人才缺乏、专业人才不足、专业人才不足 原创突破跟不上 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技术研发能力不足、颠覆性创新培育不足 金融支持跟不上 信贷支持不够、直接融资不够、创投支撑不够 产权保护跟不上 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难、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水平不高

63 (七)以新思维推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思维 改革 开放 人本 互联网思维 引领 五个思维

64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最紧迫的是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1.改革思维 改革的着力点 清障 搭台 激活 消除体制障碍和制度藩篱
搭建企业创新支撑平台 激活 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最紧迫的是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65 2. 引领思维 引领思维 核心技术突破 独创 独有 规制 创新

66 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提高创新起点,提升创新效率
3. 开放思维 一是对内要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二是对外要用好全球创新资源 三是主动引导全球创新合作 创新驱动: 不要关起门来搞创新 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提高创新起点,提升创新效率

67 4.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平台、新业态 降低了创新成本 缩短了创新周期 提高了创新效率 聚众智、汇众力搞创新
立足供需衔接搞创新 整合资源搞创新

68 5.人本思维 人本思维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 一要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力度 二要大力倡导培育企业家精神 三要着力营造创新文化
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尊重智力劳动价值 创新活力、创新热情

69 五个着力 (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工作 着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着力强化科技支撑 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着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 突破重点领域核心技术 培育形成区域增长极 建好双创示范基地 用好创投基金 办好“双创活动周”和“创响中国”活动 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研设施 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 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打造产业集群 优化产业生态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

70 主要内容 1 2 3 4 深刻认识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深远影响 融合创新促进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创新驱动战略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推动“双创”发展的主要措施和工作重点

71 三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主要目标
三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主要目标 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相比2015年底,工业云企业用户翻一番,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2%,库存周转率提高25%,能源利用率提高5%。 到2018年底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答复提升。 到2025年

72 (一) 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 1 2 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工程 构建“双创”新生态和新体系
组织实施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工程,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深化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汇聚众智,加快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促进技术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优化,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 构建“双创”新生态和新体系 2 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开放“双创”平台聚集的各类资源,加强与各类创业创新基地、众创空间合作,为全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资源富集、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双创”新生态。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产学研“双创”资源的深度整合和开放共享,支持制造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各类创新平台,加快构建支持协同研发和技术扩散的“双创”体系。

73 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 (二)
1、“双创”服务平台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2、制造业发展“双创”示范基地 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建设面向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加大对“双创”基地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速降费,完善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营造大中小企业合作共赢的“双创”新环境,开创大中小企业联合创新创业的新局面。 鼓励地方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加快完善人才、资本等政策环境,充分运用互联网,积极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开源社区等新型众创空间,结合“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双创”示范基地。 3、 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组织实施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建立组织管理新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有关重点工作关键业绩指标(KPI)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新增贯标试点企业数量要达600个,通过评定企业数量要达300个。

74 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 (三) (一))
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资合作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商业模式和竞争规则,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融合发展格局。 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打破企业界限,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 支持制造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网上销售、物流配送等领域合作,整合线上线下交易资源,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生态。

75 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 (四) (一)) 3 4 1 2 个性化定制 网络化协同制造 服务型制造 工业电子商务
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 支持企业深化质量管理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在线计量、在线检测等全产业链质量控制 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 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 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 推动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 鼓励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 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 积极培育工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 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立行业在线采购、销售、服务平台 推动建设一批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成飞 西飞 洪都集团 沈飞 上飞 哈飞 昌河公司 306所 台湾汉翔 西子公司 637所 机体结构供应商选择

76 强化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 (五) (一)) 3 1 推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加快工业软件产业化 加强信息物理系统建设 2 4
强化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新基础。 加快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制造执行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工业软件产业化 强化软件支撑和定义制造业的基础性作用 2 加强信息物理系统建设 “芯火”计划和传感器提升工程 4 组织实施“芯火”计划和传感器产业提升工程,加快传感器、过程控制芯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产业化。 构建信息物理系统参考模型和综合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测试验证平台和综合验证试验床,支持开展兼容适配、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测试验证

77 提升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六) (一)) 1 2 实施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工程 2 3 4
推动工业产品互联互通的标识解析、数据交换、通信协议等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 标准研制 1 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解决方案提供商 2 实施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工程 2 3 开展试点示范 4 剥离重组 组织开展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应用试点示范 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系统解决方案业务剥离重组,推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 充分发挥系统解决方案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粘合剂”作用

78 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 (一)) (七) 实施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制定完善工业信息安全管理等政策法规,健全工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信息采集汇总和分析通报机制,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 组织开展工业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试点示范,支持系统仿真测试、评估验证等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访问控制、追踪溯源、商业信息及隐私保护等核心技术产品产业化。 以提升工业信息安全监测、评估、验证和应急处置等能力为重点,依托现有科研机构,建设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中心,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供安全支撑

79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以”两融”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推“双创”引领企业跨越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