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生活习性 刚竹毒蛾一年发生3代,以卵或1-2龄 幼虫在叶背越冬,第1代幼虫出现于5月份,第2代出现于7月份,第3代出现于9月份,幼虫7龄,1-3龄幼虫群集在竹叶背面取食,少数在竹枝和竹杆上。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生活习性 刚竹毒蛾一年发生3代,以卵或1-2龄 幼虫在叶背越冬,第1代幼虫出现于5月份,第2代出现于7月份,第3代出现于9月份,幼虫7龄,1-3龄幼虫群集在竹叶背面取食,少数在竹枝和竹杆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生活习性 刚竹毒蛾一年发生3代,以卵或1-2龄 幼虫在叶背越冬,第1代幼虫出现于5月份,第2代出现于7月份,第3代出现于9月份,幼虫7龄,1-3龄幼虫群集在竹叶背面取食,少数在竹枝和竹杆上。

2 卵产在竹叶背面,亦有产在竹杆及竹枝上的,成单行或双行排列、成块,

3 (3)防治方法 ①加强刚竹毒蛾预测预报。 ②在成虫羽化期(5月上旬、8月初)利用成虫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 ③生物防治:利用竹林耐害力强、林间天敌种类丰富、自然寄生率高的特点,大力保护自然界天敌。在发生期使用白僵菌粉炮,每公顷30个,虫口可下降60%~70%,且有反复感染。大面积发生时,可用飞机超低容量喷洒白僵菌纯孢子。还可喷苏云金杆菌粉剂用每毫升含0.5~1亿孢子的菌剂防治3~4龄幼虫

4 ④化学防治:利用DDV烟雾剂每亩使用1包(6KG)或敌马烟剂每亩使用2包熏杀,防治效果达80%左右。 利用夏天中午幼虫下竹蔽荫的习性,用80%敌敌畏或20%杀灭菊酯100倍或2.5%溴氰菊酯500倍液超低容量喷洒竹秆及竹头可获得良好效果。大面积发生时,可利用80%敌敌畏或20%杀灭菊酯1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倍液飞机超低容量喷雾。

5 3、毛竹枯梢病 (1)分布与为害:毛竹枯梢病是毛竹的一种危险性侵染病害。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江西等地。被害毛竹枝条、梢头枯死,严重时引起成片竹林枯死,影响毛竹生产和绿化景观。

6 (2)症状:病菌为害当年新竹枝条、梢头。发病初期主梢或枝条的分叉处出现舌状或梭形病斑,色泽由淡褐色逐渐变为深褐色。随着病斑的扩展,病部以上叶片变黄、纵卷、直至枯死脱落。严重发病的竹林,前期竹冠赤色,远看似火烧,后期竹冠灰白色,远看竹林似戴白帽。可分为枝枯、梢枯、株枯三种类型。

7 (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林内历年老竹病组织内越冬。林内1~3年病竹均能产生子实体,其中以前2年的病竹产生的子实体最多。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是借风吹和雨水溅散作近距离传播;带病母竹、竹材、竹梢的调运是该病远距传播的主要途径。 4、5月气温回升快,5、6月雨水多,7、8月30℃以上高温干旱的时间长的年份发病重。山岗、林缘、阳坡、纯林内的新竹发病重。

8 (4)防治方法:    ①清除并烧毁病枯枝 ( 株 ),严禁从疫情发生区调出带有该病原的竹苗、母竹等移植到新区。对病区的竹材及制品采用甲基托布津 7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仔细地喷洒或禁止调运竹材出境。 ②对病区竹林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幼竹展枝放叶期喷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每隔10天喷 1次,连喷 2~3 次;或用 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用同样的方法喷洒新竹。

9 二、油茶病虫害防治 1、油茶炭疽病 (1)分布与危害:该病为油茶上的主要病害。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的大面积油茶栽培区发生普遍。病害发生后,引起严重落果、落蕾、枝梢枯死,甚至整株衰亡。各省(区)油茶常年因该病减产10~30%,重病区可达40~50%。在典型林分,病落蕾占落蕾总数的26~45%。由于落果、落蕾,对当年产量影响很大。

10 (2)症状特点 果实、枝梢、叶片均可发病。果实上的典型病斑为黑褐色或棕褐色圆斑。初期,果面上出现红褐色小点,后扩大,变为褐色至黑褐色,后期的病斑上轮生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嫩叶病斑多发生在叶间、叶缘,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常有不规则轮状细皱纹,边缘紫红色。老叶病斑下陷,褐色,有时黑褐色,亦常有不规则、较稀轮纹,病斑边缘紫红色。春季嫩梢上病斑多在基部,呈舌状或椭圆形,褐色至黑褐色。夏、秋季以树基、树干、大枝上不定芽萌发梢的病斑占多数,症状同上,部位以中部居多。在2、3年生枝条上病斑为梭形、下陷的溃疡斑。

11 油茶炭疽病

12 (4)防治方法 ①在普通油茶林,尤其重病区,选择抗病高产单株,就地繁育,及时推广。
②禁止从重病区调种;种子在果壳储藏或播种前,用0.2%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 ③冬季之早春前,剪除病枝与带有病蕾、病幼果的小枝;摘除病叶、病果。刮治大枝和干部病斑。 ④结合抚育,抹除枝干上不定芽,剪除不定芽萌发梢。 ⑤根据当地可能条件,喷药保护。选用药物有:波尔多液1:1:100加1~2%茶枯水;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加水800~1000倍液。

13 2、油茶煤污病 (1)分布与危害:该病又称煤病或烟煤病,在我国各油茶产区都有分布。茶林受害轻的影响油茶树生长,并造成落花落果,降低茶籽的产量和品质,重的枝枯叶落,终至全林枯死。

14 (2)症状特点 受害油茶树枝叶上产生黑色煤尘状菌苔。叶上菌苔最初常在叶片正面沿主脉产生,然后逐步扩及全叶以至叶的背面,并且逐渐增厚,厚度可达0.5毫米。菌苔表面粗糙,或呈绒毯状。在缺乏营养或环境不适的条件下,菌苔收缩干裂,可自叶面剥离。小枝上菌苔形态相同。有的煤污病的菌苔,初在叶正面呈黑色圆形霉点,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互相汇合覆盖整个叶面。

15 (3)发病规律 煤炱菌是植物枝叶表面的腐生物,由于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使植物受害。它们主要以蚧类、蚜虫、粉虱等害虫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有时也可利用植物本身的分泌物。因此,在这些害虫为害的林分中,常同时发生煤污病。油茶煤污病经常流行于海拔300~600米的林分中,低山丘陵地区虽也常有发生,但一般不很严重。此外,林分密度过大以及处于阴坡和山窝等处的林分也较易发病。

16 (4)防治方法 ①加强茶林管理,适当修枝疏伐,促进林内通风透光,既有利于开花坐果,又可减轻发病程度。
 ①加强茶林管理,适当修枝疏伐,促进林内通风透光,既有利于开花坐果,又可减轻发病程度。 ②初开始发病林分,诱病昆虫和煤污病大都出现在个别或局部枝叶上,可及早除去这些病虫枝叶加以烧毁,以免扩散蔓延。 ③在林间放养黑缘红瓢虫消灭绵介壳虫,是防治油茶烟煤病的好方法。 ④在介壳虫产卵期和8月中旬若虫期喷12~20倍松脂合剂或50%三硫磷乳剂15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500~1000倍液杀死介壳虫,对煤污病有良好灭杀效果。

17 3、油茶毒蛾 (1)分布及为害:该虫又名油茶毛虫、毛辣虫、茶辣子。全国各油茶产区均有分布。幼虫取食叶片,吃光后也取食嫩树皮和幼果等,使油茶枯死或大量减产。 (2)生活习性:一般1年2~3代,以卵越冬。幼虫常聚集为害,在树干附近土中或在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产卵在叶背中脉附近,覆有乳黄色绒毛。

18 茶毒蛾

19 (3)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越冬卵期结合茶籽收摘进行人工摘卵。此外,进行油茶抚育、蛹期垦复也有一定效果。 ②生物防治。4月中、下旬每亩用1
(3)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越冬卵期结合茶籽收摘进行人工摘卵。此外,进行油茶抚育、蛹期垦复也有一定效果。 ②生物防治。4月中、下旬每亩用1.5~2万亿白僵菌孢子喷雾或含孢量100亿/g白僵菌原粉lkg喷粉防治幼虫。 ③化学防治。3龄前可用0.2%阿维菌素2500~3000倍液进行防治;烟草水防治:烟草叶0.5kg,加水30kg或烟筋0.5kg加水10kg,浸一天,用时加1-2斤生石灰喷洒;用肥皂水浸泡幼虫,将肥皂或棉油皂切成薄片,用少量水煮溶,加水(不能用井水)配成150~200倍液,将有虫枝叶浸入肥皂水内,随即取出,杀虫率可达100%。

20 4、油茶尺蠖 (1)分布与为害:该虫又名相思叶尺蝶、量尺虫、吊丝虫,是油茶的主要害虫。各油茶产区均有发生。为害严重时,常吃光叶片,造成落果。如连续受害二、三年,则全株枯死。大发生时可将成片油茶树叶吃光,受害部形似火烧,造成果实早落。 (2)生活习性:1年1代,以蛹在茶蔸附近疏松潮湿土面及枯技落叶层中越冬,翌年2、3月成虫羽化。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产卵于枝干上,至4月中旬孵化,幼虫6月上旬开始陆续入土化蛹。

21 (3)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①挖蛹。② 培土埋蛹。③捕蛾刮卵。④捕捉幼虫。
2)生物防治。用苏云金杆菌含孢子数0.5亿~1.0亿/ml的菌液防治3~4龄幼虫;用松毛虫杆菌含孢子数0.5亿~0.7亿/ml的菌液防治4龄幼虫。 3)药剂防治。幼龄幼虫期可喷洒阿维菌素、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鱼藤精 倍液进行防治。

22 5、油茶象 (1)分布与为害:该虫又名茶籽象鼻虫,是为害油茶籽实的主要害虫。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等省。成虫和幼虫均为害茶籽,但以幼虫蛀害较严重,造成落果,并引起油茶炭疽病,为害籽仁,使油茶严重减产。

23 (3)防治方法 ①品种选择。选择抗虫较强的早熟品种和迟熟类型的紫红球、紫红桃等为籽种,并培育新的抗虫品种。
②物理防治。冬挖夏铲,林粮间作,修枝抚育,以降低虫口密度,减轻为害;定期收集落果,以消灭大量幼虫;在成虫发生盛期,用盆或瓶盛置糖醋液,诱杀成虫;摘收的茶果堆放在水泥晒场上,幼虫出果后因不能入土而自然死亡。也可堆放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幼虫出果入土,第2年放水灌田,也可淹死幼虫。 ③生物防治。在高温高湿的6月用白僵菌防治成虫。 ④药剂防治。在4-7月成虫盛发期,用绿色威雷200~300倍液于成虫羽化前喷1次。

24 二、花卉害虫防治 (一)食叶害虫及其防治 发生特点:
1、以幼虫(鳞翅目和膜翅目)或成、幼(若)虫(鞘翅目、直翅目)为害健康的植株,导致植株生长衰弱,为天牛、小蠹等次期性害虫的入侵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2、大多数害虫营裸露生活(小数卷叶、潜叶、钻蛀),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天敌种类多,虫口数量波动明显; 3、繁殖能力强,产卵量一般比较大,易于爆发成灾,并能主动迁移扩散; 4、某些害虫的发生表现为周期性。

25 1、蝶类 代表种:菜粉蝶,又称菜青虫、菜白蝶,属粉蝶科。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已知菜粉蝶的寄主植物有9科35种,但主要为害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幼苗期为害可引起植株死亡。幼虫为害造成的伤口又可引起软腐病的侵染和流行,严重影响观赏效果。

26

27 菜粉蝶

28 其它蝶类:柑桔凤蝶 Papilio xuthus Linnaeus

29 香蕉弄蝶 Erionota torus Evans

30 茶褐樟蛱蝶 Charoxes bernardus Fabricius

31 曲纹紫灰蝶 Chilades pandava (Horsfield)

32 蝶类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人工捕杀幼虫和越冬蛹,在养护管理中摘除有虫叶和蛹。成虫羽化期可用捕虫网捕捉成虫。
2.生物防治。在幼虫期,喷施一定浓度的青虫菌粉或Bt乳剂。或用病毒防治。也可用寄生蜂进行生物防治。 4.化学防治。可于低龄幼虫期喷1000倍的20%灭幼脲1号胶悬剂。如被害植物面积较大,虫口密度较高时,40%敌·马乳油或40%菊·杀乳油或80%敌敌畏或50%杀螟松或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10%溴·马乳油2000倍液。

33 (二)刺蛾类 代表种:黄刺蛾,又称刺毛虫。
为害石榴、月季、山楂、芍药、牡丹、红叶李、紫薇、梅花、腊梅、海仙花、桂花、大叶黄杨等观赏植物。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 初龄幼虫只食叶肉,4龄后蚕食整叶,常将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效果。

34 黄刺蛾

35 发生规律 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的茧内越冬。 5月下旬6月上旬羽化。成虫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背。
第1代幼虫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发生,第l代成虫7月中下旬始见,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上中旬,8月下旬开始老熟在枝干等处结茧越冬。 7~8月间高温干旱,黄刺蛾发生严重。 天敌有上海青蜂和黑小蜂。

36 其它刺蛾:褐边绿刺蛾(青刺蛾) Latoia consocia Walker

37 扁刺蛾 Thosea sinensis (Walker)

38 褐刺蛾 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

39 刺蛾类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秋冬季早春消灭过冬虫茧中幼虫。及时摘除虫叶,杀死刚孵化尚未分散的幼虫。
2、生物防治。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网孔以刺蛾成虫不能逃出为准,保护和引放寄生蜂。或于较高龄幼虫期喷500~1000倍的每毫升含孢子100亿以上的Bt乳剂等。 3、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4、化学防治。于低龄幼虫期喷洒10000倍的20%除虫脲(灭幼脲1号)悬浮剂,必要时在幼虫盛发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

40 (三)袋蛾类 代表种:大袋蛾 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为害茶、樟、杨、柳、榆、桑、槐、栎(栗)、乌桕、悬铃木、枫杨、木麻黄、扁柏等。
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

41 大袋蛾

42 发生规律 长江流域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内越冬。4~6月,越冬老熟幼虫在袋囊中调转头向下,脱最后一次皮化蛹。
雌成虫产卵于蛹壳内,并将尾端绒毛覆盖在卵堆上 初孵幼虫吃去卵壳,从袋囊排泄口蜂涌而出,吐丝下垂,随风吹到枝叶下,咬取枝叶表皮吐丝缠身做袋囊;有的种类在袋囊上爬行,咬剥旧袋囊做自己的袋囊。初龄幼虫仅食叶片表皮,虫龄增加,食叶量加大,取食时间在早晚及阴天。 10月中、下旬,幼虫逐渐沿枝梢转移,将袋囊用丝牢牢固定在枝上,袋口用丝封闭越冬。

43 其它袋蛾:白囊袋蛾 Chalioides kondonis Matsumura.

44 茶袋蛾 Cryptothelea (Clania) minuscula Butler

45 桉袋蛾 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 Hampson

46 袋蛾类害虫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摘除袋囊。秋冬季树木落叶后,护囊暴露,结合整枝、修剪,摘除护囊,消灭越冬幼虫。
2、诱杀成虫。利用大袋蛾雄性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此外,也可用大袋蛾性外激素诱杀雄成虫。 3、生物防治。幼虫和蛹期有多种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如鸟类、姬蜂、寄生蝇及及致病微生物等,应注意保护利用。用Bt制剂(每克芽孢量100亿以上)1500~2000g/hm2,加水1500~2000 kg,喷雾防治。 4、化学防治。在初龄幼虫阶段,每公顷用90%的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50%辛硫磷乳油、40%乐斯本乳油、20%抑食肼胶悬剂1000~1500ml或25%灭幼脲胶悬剂、2.5%溴氰菊酯乳油、2.5%功夫乳油450~600ml,加水1200~2000kg,喷雾。根据幼虫多在傍晚活动的特点,一般选择在傍晚喷药,喷雾时要注意喷到树冠的顶部,并喷湿护囊。

47 (四)螟蛾类 代表种:黄杨绢野螟,又称黄杨野螟。
分布于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福建、广东等地。危害黄杨、雀舌黄杨、瓜子黄杨等黄杨科植物。幼虫常以丝连接周围叶片作为临时性巢穴,在其中取食,发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造成整株死亡。

48 黄杨绢野螟

49 黄杨绢野螟幼虫

50 黄杨绢野螟为害状

51 黄杨绢野螟成虫

52 发生规律 1年发生5代,以各代3~4龄幼虫缀叶结薄茧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出蛰开始活动。5月上旬第一代卵出现,卵多产在叶片背面,呈鱼鳞状排列成块状。幼虫一般为六龄,四龄幼虫后可取食整叶。老熟幼虫多在树冠内膛中下部吐丝缀合老叶、枯残枝叶成一个疏松的薄茧,在茧内化蛹。 一年中以5~9月份危害最重。黄杨绢野螟的发生程度与树种、树龄、种植密度有着直接的关系。黄杨绢野螟在大龄灌木上的发生重于树龄较小的幼苗,成片栽植的重于单株种植的,栽植密度大的重于栽植密度少的,雀舌黄杨、瓜子黄杨受害重于大叶黄杨。 主要天敌昆虫有甲腹茧蜂、绢野螟长绒茧蜂、广大腿小蜂和一些寄蝇。

53 其它常见螟蛾:樟叶瘤丛螟 Orthaga achatina Butler

54 棉大卷叶螟 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

55 竹织叶野螟 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

56 双突绢须野螟 Palpita inusitata (Butler)

57 螟蛾类害虫的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捕杀。结合管护修剪,在为害期、越冬期摘除虫巢、虫苞,集中烧毁,或冬季挖除虫茧,消灭越冬虫茧。
2、生物防治。螟蛾类有姬蜂、茧蜂和寄蝇等多种天敌昆虫,利用寄生蜂、寄生蝇进行生物防治。也可在幼虫期喷施Bt乳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3、灯光诱杀成虫。 4、药剂防治。在幼虫大发生时期用50%的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或在幼虫下树入土时以25%速灭威粉剂配成毒土毒杀入土结茧的幼虫。

58 (五)卷蛾类 代表种:茶长卷蛾,茶长卷蛾又称茶卷叶蛾、褐带长卷叶蛾。
为害茶、栎、樟、柑桔、柿、梨、桃等。初孵幼虫缀结叶尖,潜居其中取食上表皮和叶肉,残留下表皮,致卷叶呈枯黄薄膜斑,大龄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

59 茶长卷蛾

60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4代,以幼虫蛰伏在卷苞里越冬。 翌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成虫羽化产卵。
第一代幼虫期在5月中旬~5月下旬,二代幼虫期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中旬~9月上发生三代,9月上旬~翌年4月发生第四代。 成虫、有趋光性、趋化性。 卵喜产在老叶正面。初孵幼虫靠爬行或吐丝下垂进行分散,遇有幼嫩芽叶后即吐丝缀结叶尖,潜居其中取食。老熟后多离开原虫苞重新缀结2片老叶,化蛹在其中。 天敌有赤眼蜂、小蜂、茧蜂、寄生蝇等。

61 其它卷蛾:杉梢小卷蛾 Polychrosis cunninghamiacola Liu et Bai.

62 苹黑痣小卷蛾 Rhopobota naevana (Hubner)

63 卷蛾类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幼虫发生为害数量不多时,可根据为害状,随时摘除虫卷叶,以减轻为害和减少下一代的发生量。秋后在树干上绑草把或草绳诱杀越冬幼虫。 2、灯光诱杀。成虫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季节,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也可用每毫升含100亿活孢子的Bt生物制剂的800倍液防治幼虫。 4、药剂防治。发生严重时,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50%巴丹可湿性粉剂1500倍至2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 倍至2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64 (六)毒蛾类 代表种:豆毒蛾,又称肾毒蛾。 分布广。寄主柳、榆、茶、荷花、月季、紫藤等。幼虫群集为害,咀食叶片成孔洞、缺刻,降低观赏效果。

65 豆毒蛾

66 发生规律 在长江流域年发生3代,以幼虫越冬。4月开始为害,5月老熟幼虫以体毛和丝作茧化蛹。6月第一代成虫出现,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背,每一卵块有50~200粒,幼龄幼虫集中为害,仅食叶肉,2~3龄后分散为害。

67 其它毒蛾:黄尾毒蛾 Euproctis similes Fueezessly

68 茶毒蛾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69 毒蛾类害虫综合治理办法 人工防治。在低矮观赏植物、花卉上,结合养护管理摘除卵块及初孵尚群集的幼虫。还可束草把诱集下树的幼虫。
灯光诱杀。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保护天敌昆虫。喷施微生物制剂,可用每克或每毫升含孢子100108以上的青虫菌制剂500~1000倍液在幼虫期喷雾。 药剂防治。用50%杀螟松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10mg/kg灭幼脲1号,防治幼虫。在树体高,虫口密度大时,可用触杀性很强的农药如菊酯类农药涂刷树干,毒杀下树的幼虫。

70 (七)灯蛾类 代表种:人文污灯蛾,又名红腹白灯蛾、人字纹灯蛾。 寄主主要有木槿、芍药、萱草、鸢尾、菊花、月季等。幼虫食叶,吃成孔洞或缺刻。

71 人文污灯蛾

72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2代,老熟幼虫在地表落叶或浅土中吐丝粘合体毛做茧,以蛹越冬。翌春5月开始羽化,第一代幼虫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发生量不大,成虫于7~8月羽化;第二代幼虫期为8~9月,发生量较大,为害严重。 成虫有趋光性,卵成块产于叶背,单层排列成行,每块数十粒至一、二百粒。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3龄后分散为害,受惊后落地假死,卷缩成环。幼虫爬行速度快,自9月份即开始寻找适宜场所结茧化蛹越冬。

73 其它灯蛾:星白雪灯蛾 Spilosoma menthastri (Esper)

74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

75 灯蛾类害虫的综合治理办法 加强检疫。美国白蛾是检疫对象,严禁从疫区调动苗木,防止其扩散蔓延。
人工防治。摘除卵块和尚群集为害的有虫叶片;冬季翻耕土壤,消灭越冬蛹;在老熟幼虫转移时,在树干上束草,诱集化蛹,集叶烧毁。 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在幼虫期用苏云金杆菌制剂等进行喷雾。 化学防治。喷施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95%巴丹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0%速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幼虫。

76 (八)枯叶蛾类 代表种:马尾松毛虫,俗称“狗毛虫”。
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为害,是我国南方各省马尾松的最重要的害虫,每年受灾面积往往以千万亩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将针叶吃光,形似火烧,致使松树生长极度衰弱,并易引起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松白星象等蛀干害虫的入侵,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此外,幼虫具毒毛,容易引起人的皮炎和关节肿痛。

77 马尾松毛虫

78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3~4代,幼虫在翘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层中越冬。
越冬幼虫于次年2~3月开始取食。成虫有趋光性,卵多产于生长良好的林缘松树针叶上,排列成行或成堆。幼虫一般6龄。1~2龄群集取食,受惊扰即吐丝下垂,啃食针叶边缘,使针叶枯黄卷曲。3龄后分散为害,取食整根针叶。3~4龄幼虫遇惊即弹跳坠落。5~6龄幼虫有迁移习性,食量最大。 松毛虫发生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一般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及干燥型纯松林容易大发生。马尾松的自然天敌多达258种.其中许多种类对其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79 其它枯叶蛾:黄褐天幕毛虫 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

80 枯叶蛾类害虫的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剪除枝梢上的卵环、虫茧。也可利用幼虫的假死性,进行震落捕杀。 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卵,用白僵菌防治幼虫,也可利用林间自然感染病毒病死亡的虫尸捣烂加水进行喷雾使其幼虫染病。在林间设巢,招引益鸟。 化学防治。喷施90%晶体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防治幼虫。

81 (九)尺蛾类 代表种:丝棉木金星尺蛾,又称大叶黄杨尺蠖、卫矛尺蛾。
分布于华北、中南、华东、西北等地。为害丝棉木、黄杨、卫矛、榆树、杨、柳等。幼虫群集取食叶片,将叶片吃光后则啃食嫩枝皮层,导致植株死亡。

82 丝棉木金星尺蛾

83 发生规律 1年发生3~4代,以蛹在寄主根际表土中越冬。
全年以第2代为害最烈。第二代7月初以前化蛹的,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羽化;7月初以后的,因遇高温,即滞育越夏,于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才羽化、产卵。 成虫白天栖息于枝叶隐蔽处,夜出活动、交尾、产卵,卵产在叶背,呈双行或块状排列,每块有卵数十至百余粒。初孵幼虫群集叶背为害,咀食叶片、嫩枝皮层,老熟幼虫吐丝飘落入土化蛹。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具较强趋光性。

84 其它尺蛾:槐尺蛾 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

85 尺蛾类害虫的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挖蛹消灭虫源;幼虫期可用突然摇树或振枝使虫吐丝下垂并用竹竿挑下杀死;捕杀寻找化蛹场所的老熟幼虫;在墙壁上、树丛中捕杀成虫;刮除卵块。 2、生物防治。首先注意保护或利用天敌昆虫;可喷600~1000倍的含孢子100亿以上的Bt乳剂防治高龄幼虫,或在空气湿度较高的地区喷每亳升含1亿孢子的白僵菌液;卵期可释放赤眼蜂。 3、化学防治。于幼龄幼虫期喷施10000倍的20%除虫脲悬浮剂、1000~1500倍的辛硫磷乳油,或2000倍的20%菊杀乳油,或1000倍的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硫磷乳油,或300~500倍的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等。 4、灯光诱杀成虫。

86 (十)斑蛾类 代表种:重阳木锦斑蛾 为害重阳木。幼虫吃光树叶,有时只剩下中脉。

87 重阳木锦斑蛾

88 其它斑蛾:梨叶斑蛾 Illiberis pruni Dyar

89 斑蛾类害虫综合治理办法 人工防治。在越冬前树干束草,诱集越冬幼虫,集中烧毁;清除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蛹茧;摘除有虫叶或虫苞。
灯光诱杀。在成虫盛发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以菌治虫。在幼虫期喷施青虫菌粉(100亿/g)500倍液。 化学防治。在虫口密度大时,喷施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95%巴丹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75%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防治幼虫。

90 (十一)夜蛾类 代表种:斜纹夜蛾,又名连纹夜蛾。
分布于全国各地,以长江、黄河流域各省为害最重。为害荷花、香石竹、大丽花、木槿、月季、百合、仙客来、菊花、细叶结缕草、山茶等200多种植物。初孵幼虫取食叶肉,2龄后分散为害,4龄后进入暴食期,将整株叶片吃光,影响观赏。

91 斜纹夜蛾

92 发生规律 长江流域5~6代,福建6~9代,在福建、南昌等地以蛹越冬,在两广、福建、台湾可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
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成虫有趋光性,并对糖醋酒液及发酵的胡萝卜、麦芽、豆饼、牛粪等有趋性。成虫需补充营养,未能取食者只能产数粒。 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群集取食,3龄前仅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及叶脉,呈白纱状后转黄,易于识别。4龄后进入暴食期,多在傍晚出来为害,老熟幼虫在1~3cm表土内筑土室化蛹,土壤板结时可在枯叶下化蛹。 斜纹夜蛾的发育适温较高(29~30℃),因此各地严重为害时期皆在7~10月。

93 其它夜蛾:银纹夜蛾 Argyrogramma aganata Staudiger

94 夜蛾类害虫的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及时清除枯枝落叶,人工摘卵和捕捉幼虫。
2、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利用成虫对酸甜物质的趋性,用毒饵诱杀。 3、生物防治。在夜蛾产卵盛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次30万~45万头/hm2。也可在初龄幼虫期用3.2%的Bt乳剂1.5~2.5L/ hm2,加水1200~2000kg,喷雾。 4、化学防治。可用40%虫不乐乳油、40%超乐乳油、48%乐斯本(40%毒死蜱)乳油600~800倍、5%锐劲特1500~2000倍、10%除尽悬浮液1000~1500倍、15%安打悬浮液5000倍等喷雾防治,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5%抑太保和5%卡死克1000~1500倍喷雾防治。

95 (十二)舟蛾类 代表种:黄掌舟蛾,又称榆掌舟蛾。
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以及河北、陕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四川等省。寄主有栗、栎、榆、白杨、梨、樱花、桃等。以幼虫为害栗树叶片,把叶片食成缺刻状,严重时将叶片吃光,残留叶柄。

96 黄掌舟蛾

97 发生规律 在我国各地均1年1代,以蛹在树下土中越冬。翌年6月成虫羽化,以7月中下旬发生量较大。成虫羽化后白天潜伏在树冠内的叶片上,夜间活动,趋光性较强。成虫羽化后不久即可交尾产卵,卵多成块产于叶背,常数百粒单层排列在一起。幼虫孵化后群聚在叶上取食,常成串排列在枝叶上。中龄以后的幼虫食量大增,分散为害。幼虫受惊动时则吐丝下垂。8月下旬到9月上旬幼虫老熟下树入土化蛹,以树下6~10厘米深土层中居多。

98 其它舟蛾:杨二尾舟蛾

99 栎黄掌舟蛾 Pharera assimilis

100 舟蛾类害虫的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在幼虫发生期,采摘有虫叶片。幼虫分散后可振动树干,击落幼虫,集中杀死;秋后至春季挖蛹。
2、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 3、生物防治。幼虫落地入土期,地面喷洒白僵菌粉剂;在卵期可释放赤眼蜂,每次30万~45万头/hm2。 4、药剂防治 在幼虫为害期,可往树上喷25%敌灭灵可湿性粉剂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倍液,青虫菌6号悬浮剂或B.t.乳剂1000倍液,对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喷洒50%对硫磷乳油2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500倍液。

101 十三、天蛾类 代表种:霜天蛾,又称泡桐灰天蛾。
分布于华南、华东、华中、华北、西南各地区。为害女贞、茉莉、栀子花、梧桐、丁香、泡桐、悬铃木、樟树、柳、白蜡、桂花等,幼虫取食叶片,成缺刻、孔洞,甚至全叶吃光,影响花木生长。

102 霜天蛾

103 发生规律 1年发生3代,少数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
越冬代成虫期为4月上中旬~7月下旬。成虫白天隐藏于树丛、枝叶、杂草、房屋等暗处,黄昏飞出活动,交尾、产卵在夜间进行。成虫的飞翔能力强,并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卵多散产于叶背面。 幼虫孵出后,多在清晨取食,白天潜伏在阴处,先啃食叶表皮,随后蚕食叶片,咬成大的缺刻和孔洞,甚至将全叶吃光,以6~7月间为害严重,地面和叶片可见大量虫粪。 10月后,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化蛹位置多在树冠下松土、土层裂缝处。

104 其它天蛾:豆天蛾 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

105 咖啡透翅天蛾Cephonodes hylas L.

106 雀纹天蛾Theretra japonica(Orza)

107 天蛾类害虫的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冬季翻土,杀死越冬虫蛹;根据被害状和地面上大型颗粒状虫粪搜寻捕杀幼虫。 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喷药防治。在虫口密度较大时,于幼虫3龄前,喷施25%灭幼脲2000~2500倍液,20%米满悬浮剂1500~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等,防治效果较好。 4、生物防治。保护螳螂、胡蜂、茧蜂、益鸟等天敌。

108 (十四)大蚕蛾类 代表种:绿尾大蚕蛾,又称水青蛾。
分布北起辽宁,南迄广东、海南,西至四川,东达沿海各省及台湾。为害海棠、樟、榆、喜树、柳、枫香、乌桕、核桃等。幼虫群集啃食叶片,3龄后分散为害,常将树叶吃光,影响树木生长和观赏效果。

109 绿尾大蚕蛾

110 发生规律 1年2代,以茧蛹附在树枝或地被物下越冬。 翌年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期5月上旬至6月中旬。以第3代虫口密度最大。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飞翔力强。卵喜产在叶背或枝干上,有时卵产在土块或草上。初孵幼虫群集取食,2、3龄后分散,幼虫行动迟缓,食量大。幼虫老熟后于枝上贴叶吐丝结茧化蛹。11月老熟幼虫下树,在树干或其他植物上吐丝结茧化蛹越冬。

111 其它大蚕蛾:樗蚕 Philosamia cyntia Walker et Fdlker

112 大蚕蛾类害虫的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秋后至发芽前清除落叶、杂草,并摘除树上虫茧,集中处理;利用树下大粒虫粪结合为害状捕杀幼虫。
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虫口密度大时,喷施90%晶体敌百虫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

113 (十五)叶甲类 代表种:柳蓝叶甲,又名柳圆叶甲。 危害各种柳、杨树。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叶片,成缺刻和孔洞。

114 柳蓝叶甲

115 其它叶甲--黄守瓜

116 泡桐叶甲 Basiprionota bisignata (Boheman)

117 橘潜叶甲 Podagricomela nigricollis Chen.

118 叶甲类害虫的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震落杀灭;冬季扫除枯枝落叶、深翻土地、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2.化学防治。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80% 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油1000乳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成、幼虫。

119 十六、金龟甲类 属鞘翅目金龟甲科。成虫触角为鳃片状,前足胫节端部扩展,外缘有齿。幼虫称为“蛴螬”,体肥胖,“C”字形弯曲。成虫取食植物叶片,幼虫为害植株根部。

120 大绿金龟 Anomala cupripes Hope

121 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

122 大云鳃金龟 Polyphylla laticollis Lewis

123 小青花金龟 Oxycetonia jucunda Faldermann

124 琉璃弧丽金龟 Popillia flavosellata Fairmaire

125 大栗鳃角金龟 Melolontha hipocastanea mongolica Menetries

126 白星花金龟 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

127 东南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Sauteri Moser

128 金龟甲类害虫的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防治。利用成虫的假死性进行震落捕杀;冬季翻耕土地,杀灭越冬成虫和幼虫。
2、诱杀成虫。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白星花金龟还可以利用其对酸甜物质的趋性用糖醋液诱杀。 3、化学防治。成虫发生量大时,可在为害期用75%辛硫磷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4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或在成虫出土初期用50%辛硫磷颗粒剂15~30kg/ha进行地面施药。 防治幼虫。具体见地下害虫蛴螬部分。

129 (十七)芫菁类 代表种:红头豆芫菁 分布于各栽培区,为害泡桐、观赏茄子、辣椒、豆科植物等。成虫取食叶片成缺刻、孔洞,为害严重时,能将全株叶片吃光。

130 红头豆芫菁

131 红头豆芫菁

132 其它芫菁:大斑虎芫菁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133 芫菁类害虫的综合治理办法 1、冬季深翻土地,能使越冬的伪蛹暴露于土表冻死或被天敌捕食,减少翌年虫源基数。
2、人工捕杀。利用成虫群集为害的习性,用网捕杀,但应注意勿接触皮肤。 3、拒避成虫。在成虫发生始期,人工捕捉到一些成虫后,用铁线穿成几串,挂于林间周边,可拒避成虫飞来为害。 4、药剂防治。在成虫发生期选用90%敌百虫晶体、50%敌敌畏乳油、或18%杀虫双水剂的1000倍液喷雾。

134 (十八)食叶瓢虫 代表种:茄二十八星瓢虫 分布于全国各地,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均有发生,为害茄子、枸杞、冬珊瑚、曼陀罗、桂竹香、三色堇等。以幼虫和成虫在叶片取食叶肉,吃后仅留表皮,呈不规则的线纹,如被害面积大,叶即枯萎变褐。导致植株死亡。

135 茄二十八星瓢虫

136 有害瓢虫的综合治理办法 1、人工捕杀。利用成虫假死习性,早晚拍打寄主植物,用盆接住落下的成虫集中杀死。产卵盛期采摘卵块毁掉。
2、药剂防治。抓住在幼虫孵化或低龄幼虫期时机适时用药防治。可用20%氰戊菊酯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灭杀毙6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喷雾。


Download ppt "(2)生活习性 刚竹毒蛾一年发生3代,以卵或1-2龄 幼虫在叶背越冬,第1代幼虫出现于5月份,第2代出现于7月份,第3代出现于9月份,幼虫7龄,1-3龄幼虫群集在竹叶背面取食,少数在竹枝和竹杆上。"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