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 康复系:张晓霞
2
提 问 1、各级智力低下患儿的教育重点是什么? 2、智力低下诊断要点是什么? 3、思考:应用自己见习所学知识谈谈自闭症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3
一、孤独症 (一)定义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组终生性、固定性、具有异常行为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以儿童自幼开始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临床特征。 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首次报道11名孤独症儿童,指出他们的共同表现:①极端孤僻不能与他人发展人际关系;②言语发育迟滞,失去了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⑧游戏活动重复而简单,并渴望维持原样不变;④孤立性才能,缺乏对物体的想象及灵巧地运用它们的能力,
4
(二)发病率 1、本病男童多见 。男女比例6—9:1。目前,在我国孤独症约有50万左右患儿。 2、近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
1、本病男童多见 。男女比例6—9:1。目前,在我国孤独症约有50万左右患儿。 2、近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 未经特殊教育和治疗多数儿童预后不佳,通常表现为终身智力残疾状态,对儿童健康影响极大。
5
(三)病因 1、遗传因素 2、孕期及围生期并发症 先兆流产、孕早期感染;产后未经治疗的苯丙酮尿症、单纯疱疹脑炎等。
2、孕期及围生期并发症 先兆流产、孕早期感染;产后未经治疗的苯丙酮尿症、单纯疱疹脑炎等。 3、神经生物学因素 神经递质失调 4、神经生理学改变 5、社会心理因素 6、免疫学 7、家庭因素 孤独症的病因可能因父母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当或因父母个性中一种特殊形式的遗传,或二者兼有之。本症患儿的父母大都文化水平高,有专业技能,父母性格内向,对孩子淡漠和固执,家庭缺乏温暖。近年来研究提示孤独症可以发生在任何阶层的家庭之中,不是任何单独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孤独症的发病有生物学基础。
6
二、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一)孤独症的发病 1、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 患儿出生后的前10个月表现极轻或完全正常。12~30个月症状明显。出现语言功能退化。本来已会表达的少数语言消失,并呈现典型孤独表现。 由于临床上很多父母都难以说出孩子发病的确切时间,往往因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还不讲话或不与人交往才引起重视。因此,关于本病的发病年龄至今无法断定。 儿童孤独症无论在成因、发展方式和治疗手段和成年人的孤独症都有很大区别。 孤独症是一个与神经生物学有密切关系的疾病,而社会心理因素、父母亲的养育方式和态度对疾病的过程及表现的严重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7
即主要表现为语言、非语言交往、想象活动及社会交往有质的障碍,往往伴有刻板动作。以兴趣范围狭窄,强迫保持生活环境和方式为特征。
2、孤独症的基本临床特征为Kanner三联征 即主要表现为语言、非语言交往、想象活动及社会交往有质的障碍,往往伴有刻板动作。以兴趣范围狭窄,强迫保持生活环境和方式为特征。
8
(二)临床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是孤独症的核心特征之一,即与他人缺乏感情联系,极端孤僻与外界隔离(自闭)。这种征象在婴儿期就表现出缺乏与他人眼与眼的对视,缺少面部表情,对人缺乏兴趣。 1)婴儿期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不会发出咿呀学语声; 2)1-2岁有饥饿、疼痛或不舒服感,不会到父母亲身边寻求食物或安抚,或只是拉着父母亲的手去取东西,而不会以言语或姿势来表达。 3)对亲人呼唤他们的名字时常无反应; 4)不与周同小朋友交往,喜欢独自玩耍。 5)5岁以后患儿与父母建立起一定的感情,仍少主动进行接触; 6)青春期后仍缺乏社交技能 注意:缺乏眼与眼的对视往往被看成是孤独症的特殊表现。
9
2、语言发育障碍 孤独症患儿表现的语言、语言发育障碍十分常见和严重。此是最早也是最容易引起父母注意的症状,常为孤独症患儿的首诊原因。 1)语言发育延迟或不发育 2)语言内容、形式的异常 3)刻板重发的语言或模仿语者 4)言语音调、节奏障碍 5)出于自我刺激的使用言语:“自我中心语言” 6)非语言性交流障碍
10
3、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僵硬行为 最常见的姿势是将手置于胸前凝视;不许别人改变事物的固定模式,为孤独症患儿常见的现象。 1)对环境倾向于要求固定不变或不正常反应 2)不寻常的兴趣和非同一般的游戏方式:表现对某些物件或活动的特殊迷恋。 3)刻板、重复的行为和特殊的动作姿势 4)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11
4、感知觉异常 大多数孤独症患儿存在对刺激感觉异常,
1)对某些声音的反应特别迟钝, 2)对某些刺激又会特别敏感 3)对视觉图像敏感 4)不喜欢被人拥抱,触觉、痛觉异常
12
5、智力和认知缺陷 约3/4的患儿智力落后,但这些患儿可以在某些方面有较强能力,20%智力正常,约10%智力超常。智力正常和超常的孤独症患儿又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1)高功能孤独症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足在机械记忆方面有超常能力 2)认知缺陷 “孤立性才能”,在音乐、计算、推算、日期、机械记忆和背诵等方面有超常能力,被称为“白痴天才”。
13
三、孤独症的诊断 目前在我国孤独症误诊率极高,原因主要在于 1)儿科医帅对孤独症缺乏认识;
2)许多家庭存在“孩子大些语者就会好”的侥幸心理。 因此,2~3岁语言发育落后的儿童,如果并有非语言交流障碍和刻板行为应考虑孤独症的可能。 典型孤独症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提高认识。
14
(一)诊断步骤 1、病史 应详细、准确 现病史应重点了解其人际交往能力、语言交流及行为特点。 2、精神检查 十分重要,是直接获取诊断依据的手段。 3、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①全面的体格检查可能对孤独症病因学诊断提供依据, ②必要时作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 ③染色体及脆x位点检查。 ④其他如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脑干诱发电位、头颅CT及MRI。尚无特异性,对临床使用价值尚难确定。
15
4、孤独症评定量表 国外应用较广泛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有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BRS)等。 (1)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 (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属于家长评定量表 本量表共列出孤独症儿童的感觉、行为、情绪、语言等方面异常表现57项,可归纳为5个因素: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每项选择是与否的回答,对“是”的回答,按其在量表中的负荷大小分别给予1、2、3、4的评分。 注意:作者提出筛查界限分为53分,而诊断分为67分以上。
16
(2)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属于医生评定量表
由15项项目组成。本量表每一项都附加说明,让评定者有统一的观察重点与操作方法。本量表每项按1~4级标准评分,每级评分意义依次为“与年龄相当的行为表现”、“轻度异常”、“中度异常”、“严重异常”。每一级评分又有具体的描述性说明,以期使不同评分之间尽可能一致。 注意:本量表最高分为60分。总分低于30分可诊断为非孤独症,总分在30~36分之间并且低于3分的项目有5项则评为轻一中度孤独症 ,总分等于或高于30分并且至少有5项的评分高于3分则评为严重孤独症。 其中30-37分:为轻到中度孤独症;37-60分:重度孤独症
17
(3)孤独症行为量表:为国内外使用较多的孤独症筛查量表之一,由 14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分“从不”(0分)、“偶尔”(1分)及“经常”(2分)3种反应程度,因此为0、l、2分的3分法,
注意:试用14分为划分点,规定在14分以上,“从不”项目3项以下,“经常”项6项以上作为诊断孤独症的参考依据。
18
(二)早期发现 1、照料困难 2、发育进度和次序异常 3、早期行为特征[MS1] ①呼唤其名字时,只是应答,却不回头;②很热情地被逗笑时也不发笑,或无愉快表情;③被拥抱时无相应的姿势;I④无视线交流;⑤1岁前就已会说的有意义的言语逐渐消失;⑥无故大笑或突然哭闹。
19
(一)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MS1] (CCMD一3)归纳如下: (1)人际交往存在质的损害:
(三)诊断标准 (一)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MS1] (CCMD一3)归纳如下: (1)人际交往存在质的损害: ①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呜; ②缺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技巧,不能以适合其智龄的方式与同龄人建立伙伴_关系,仅以拉人、推人、搂抱作为与同伴的交往方式; ③自娱自乐,与周围环境缺少交往,缺乏相应的观察和应有的情感反应(包括对父母的存在与否无相应反应); ④不会恰当运用眼对眼的注视。以及用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与他人交流; ⑤不会做扮演性游戏和模仿社会的游戏(如不会玩过家家等) ⑥当身体不适或不愉快时,不会寻找同情和安慰;对别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也不会表示关心和安慰。 [MS1]症状标准在下列(1)~(3)项中,至少有7条,且(1)至少有2条,(2)、(3)项至少各有1条:
20
(2)言语交流存在质的损害 主要为语言运用功能的损害
①言语发育延迟或不会使用语言表达,也不会用手势、模仿等与他人沟通; ②语言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常听不懂指令,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问,对别人的活也缺乏反应; ③学习语言有困难,但常有无意义的模仿言语或反响式言语,应用代词混乱; ④经常重复使用与环境无关的言词或不时发出怪声; ⑤有言语能力的患儿,不能主动与人交淡,维持交谈及应对简单; ⑥言语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奏等方面异常,如说话缺乏抑扬顿挫,言语刻板
21
(3)兴趣狭窄和活动刻板、重复、坚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变:
①兴趣局限,常常专注于某种或多种模仿, ②活动过度,来回踱步、奔跑、转圈等;③拒绝改变刻板、重复的动作或姿势,否则会出现明显的烦躁和不安; ④过分依恋某些气味、物品或玩具的一部分,并从中得到满足; ⑤强迫性地固定于特殊而无用的常规或仪式性动作或活动。
22
1994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
一、在以下1、2、3三项目中符合6条,在1项中至少符合2条,2、3项中至少符合1条 1、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表现下列至少2条 (1)在目光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社交等多种非语言交流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缺陷 (2)不能建立适合其年龄水平的伙伴关系 (3)缺乏自发性地寻求与他人共享快乐、兴趣和成就的表现,例如不会向他人显示、携带或指向感兴趣的物品 (4)与人的社会或感情交往缺乏,例如不会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喜欢独自玩耍
23
2、在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表现下列至少1条
(1)口头语言发育延迟或完全缺乏,且没有用其他交流形式如身体姿势和哑语来代替的企图 (2)在拥有充分语言能力的患者表现为缺乏主动发起或维持与他人对话的能力 (3)语言刻板和重复或古怪语言 (4)缺乏适合其年龄水平的装扮性游戏或模仿性游戏
24
3、行为方式、兴趣和活动内容狭隘、重复和刻板,表现下 列至少1条
3、行为方式、兴趣和活动内容狭隘、重复和刻板,表现下 列至少1条 (1)沉湎于一种或多种狭隘和刻板的兴趣中,在兴趣的强度或注意集中程度上是异常的 (2)固执地执行某些特殊的无意义的常规行为或仪式行为 (3)刻板重复的装相行为,例如手的挥动、手指扑动或复杂全身动作 (4)持久地沉湎于物体的部件
25
(四)起病在3岁以前,在以下三个方面中至少有一方面的功能发育迟滞或异常
1、社会交往 2、社交语言的运用 3、象征或想象性游戏 (五)无法用Rett障碍或儿童瓦解性精神病解释
26
四、孤独症的鉴别诊断 1、智力低下 2、婴儿痴呆 3、多发性抽动 4、儿童精神分裂症 5、Rett综合症
27
幼儿(18月以上)孤独症筛查量表 给父母的几个问题 1、您的孩子是否曾经玩过“假装”游戏,例如用茶杯假装喝茶
2、您的孩子是否曾经用食指去指他需要、喜欢或感兴趣的东西 3、您的孩子是否对别的小朋友感兴趣 4、您的孩子是否喜欢玩“躲猫猫”游戏 5、您的孩子是否曾经拿过东西给您或向您显示什么东西 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有两个或更多的“否”,怀疑孤独症
28
幼儿(18月以上)孤独症筛查量表 医生的观察 1、在诊室,孩子是否与您有过目光接触
2、吸引孩子的注意,指向房间对侧的一个有趣的玩具说“看‘那里有一辆小汽车(或其他玩具)’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孩子有没有看你所指玩具 3、吸引孩子的注意,给孩子一个玩具小茶杯和茶壶,对孩子说:“喝一杯茶”。观察孩子有无假装喝茶的动作{可以用其他玩具) 4、问孩子:“灯在哪里?”或问:“把灯指给我看看”,观察孩子是否会用他的食指指灯 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有两个或更多的“没有”,怀疑孤独症
29
五、孤独症的康复治疗 一、孤独症的综合治疗 (一)特殊教育和强化训练
特殊教育是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孤独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 1、教育的目标 以生活技能训练、语言训练交往能力训练为主,教会他们掌握基本生活技能、语言技能、学习技能和有用的社会技能。 特别指出:注视和注意力的训练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 2、训练者 家长、儿科医生、心理医生、特教老师、行为治疗师和语言治疗师其同完成,但应该以家庭为中心开展训练。
30
3、教育和训练的原则 1)早期开始 教育教育训练的年龄越小越好,获得后越容易固定下来。 2)个体化,针对性 必须针对每个患儿的特点[MS1] 采用特定的教育和训练方式,并应随年龄及发育水平的增长而变化。 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程度分别制定具体培训汁划和步骤,要密切结合患儿年龄特点和现实生活实用原则 3)长期坚持,循序渐进 其疗程应以月计,其疗效应以月、季度、年来评 4)爱心、耐心、信心是培训成功的必备条件 5)训练时要动作—言语—奖励有机结合起来 6)教育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父母所起的作用 特别指出: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训练教育是孤独症患儿训练的首推方案 7)对家长的教育
31
4、教育训练的实施[MS1] (1)个别化教育方案[MS2] (IEP) 强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最大程度的反应了每个孤独症儿童的发展需要,按计划或方案实施教育训练也是最大程度的促进患儿各方面能力发展。 [MS1]2岁以后即可开始,40小时/周 [MS2]在美国1975年颁布的残疾儿童教育法中提出来的。
32
1)方案制定 ①一般资料 患儿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症状特点 ②现有水平的评定[MS1] [MS1]是确定患儿教育训练目标的基础③长期目标 ④短期目标[MS1] ⑤特殊服务:身体运动与协调训练 ⑥教育安置:普通班、特殊班或训练班 ⑦个别化教育训练计划或方案的负责人、起止日期等 ⑧教育结果的评定与记录 [MS1] 强调:无论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都要患儿进行现有水平评定的基础上予以制定,这样才能使对儿童的教育处在一个适当水平。
33
2)以个别化教育方案为指导,对患儿进行教育训练
①设计达到短期目标所需要进行的教育训练[MS1] 活动的具体内容 6大领域—设计具体内容(教育训练目标、各能区发展水平) ②确定用何种方式教育训练患儿 一对一的教育训练:病情较重、能力水平较低的孤独症患儿 以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训练:病情较轻、能力水平相对较高的患儿 ③选择适合于患儿及教育训练内容的行为治疗方法 [MS1]设计6大领域:感知和注意、运动、沟通、交往、认知、社会适应能力。感知注意和运动是其他各领域能力发展的基础
34
常用于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行为治疗方法 包括以下几种
1、正性强化法[MS1] 是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于强化,即奖励,来增加患儿这种行为的出现频率,从而逐渐建立起目标行为的方法。 行为之后的强化或奖励称之为强化物。 1)强化物 自然强化物 特设强化物:消化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操作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 2)强化物必须是患儿所喜欢和感兴趣的 3)强化物应该是易用的、能够立即呈现的、多次使用不至于引起饱厌现象的。 4)目标行为出现后,要立即给予强化,每次只给少量强化物,并应同时引起社会性强化。 5)当所期望的目标行为逐渐建立后,则应逐渐减少可见强化物,并以社会性强化物继续维持这个目标行为。
35
2、链锁法 是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习新技能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把目标行为分解为许多小步骤,训练患儿学会每一个小步骤,从而掌握整个目标行为的方法 1)分为顺向链锁法和逆向链锁法,后者更易使患儿产生成就感,更为常用。 2)配合使用正性强化 3)根据患儿的具体能力水平分步骤
36
3、塑形法 是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习新技能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1)帮助患儿掌握于目标行为有关或接近的一个行为。 2)配合使用正性强化 ④准备教育训练中所需的玩具和教具 1、教育训练的目标和内容;2、患儿的特点,包括患儿的性别、发展水平、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等;3、尽可能选择在家或学校能够比较容易得到的常见物品;4、应选择多种玩具教具进行教学;5、玩具教具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6、除了购买一些适合于患儿的玩具教具外、还应因地制宜的准备部分玩具教具思考:选择玩具和教具时,应考虑些什么?
37
⑤安排好教育训练的内容、时间、场地、数量
⑥教育训练的具体实施 对患儿实施严格教育训练—进行辅助和提示(完全性的身体提示—部分身体提示—手势提示或示范提示—语言提示—独立完成)—患儿行为的泛化 促进泛化:1)在不同环境强调共同的因素;2)应用间歇强化法;3)在各种不同环境中 进行训练;4)对于患儿已掌握的内容,在环境刺激方面加以改变 ⑦及时记录:对患儿的训练情况进行记录 ⑧评估、分析和调整:及时评估目标行为的完成情况
38
3)国外较有影响的训练方法介绍 ①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孤独症患儿教育训练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B:2岁以上孤独症患儿的一对一训练。ABA采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 C:其基本操作称为回合式教育法,每个回合实施都包括5各基本要素: D:训练要求个体化、系统化、严格性、一致性、科学性。要保证治疗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度,每周20~40h。每天1~3次,每次3h,在3h内要求完成规定的任务。
39
应用行为分析法5个基本要素: ①指令; ②辅助:提示(prompt)和提示渐隐(fade),根据儿童的发展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提示或帮助,随着所学内容的熟练又逐渐减少提示和帮助; ③反应 ④强化:奖励(正性强化)任务的完成,每完成一个分解任务都必须给予强化,强化随着进步逐渐隐退。 ⑤停顿
40
②结构化教育(structured teaching)是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于1972年建立的一套专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方法,是在欧美国家获得最高评价的孤独症训练课程。
B: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对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C: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 D:训练内容包含儿童模仿、粗大及精细运动、知觉能力、认知、手眼协调、语言理解和表达、生活自理、社交以及情绪情感等各个方面。
41
②结构化教育 E:强调训练场地或家庭家具地特别布置、玩具及其有关物品的特别摆放; F:注重训练程序的安排和所谓的视觉提示; G;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语言、身体姿势、提示、标签、图表、文字等各种方法增进儿童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H:同时运用行为强化原理和其他行为矫正技术帮助儿童克服异常行为,增加良好行为。 I:课程可以在有关机构开展,也可在家庭中开展。
42
4)孤独症儿童训练举例 A:遵从指令的训练 是对孤独症患儿进行有效教育训练的基础。 如让患儿把积木放到盒子里:患儿坐不住,对治疗者不理不睬-把他拉过来-手把手帮助他完成任务-正强化-30秒后又开始重复任务-再次正强化-30秒后又开始重复任务(治疗者逐渐较少对患儿的辅助)-如此反复,经过几十次的重复后,患儿会理解这个指令,听从这个指令,并独立完成指令。-改换指令,如上训练。 开始的哭吵、反抗-坚持训练-理解指令,并觉得并不难-独立完成,找到快乐。
43
4)孤独症儿童训练举例 B:言语训练:如对无言语能力的孤独症患儿的言语训练介绍 基本呼吸训练:由口吐气-控制气息(如吹毛毛、吹纸片、吹泡泡、吹哨等) 注意强化偶尔的发音: 使患儿对发音感兴趣 身体运动的模仿 :身体大运动模仿-手臂动作模仿-手部和脸部配合动作模仿-脸部动作模仿 目标:使患儿最终学会口唇运动及发音模仿的前提 口唇动作和舌头动作的模仿: 发音的模仿:发音训练 单音节-多音节 注意:适当的辅助和正强化和游戏。
44
口操训练 1、中指无名指按摩舌根 2、提拿环状软骨 3、中指无名指助咽喉向下移动 4、按摩人中、地仓、承浆 5、拇指食指提拉上下唇
6、依次提拉上下唇 7、双手置于面颊向中间挤 8、拇食指交错活动上下唇 9、按摩咬肌 10、按摩颞下颌关节至地仓 11、拇指向下按压下颌、中指按压舌根 12、拇指被动活动下唇1 13、压舌板从下切牙处放置于颊粘膜,环转刺激 14、压舌板被动活动舌
45
(二)行为治疗[MS1] 是改善患儿异常情绪行为(发脾气、自伤行为、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等)的重要方法 1、确定目标行为 2、了解患儿情况: (1)关于所要矫正的行为信息(什么情况出现、出现的具体表现、家长对此行为的态度、行为后果) (2)患儿其他方面信息(健康状况、交往水平、言语水平、智力水平) 3、行为功能分析: (1)ABC分析 A:行为产生的前提 1988年动机评定量表中指出患儿的行为被确定具有以下4中功能:寻求注意、自我刺激、逃避或回避、需要帮助。此外还有兴奋和烦躁等 B:行为本身; C:行为结果
46
(二)行为治疗 (2)行为功能评估 间接评估法、直接评估法、实验法 4、采用正确的方法改善目标行为: (1)躯体不适或躯体疾病引起情绪行为异常:及时给予帮助,消除不适,治愈疾病,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及生活规律。 (2)寻求注意: 1)异常行为可造成伤害,则采用预防发生-制止措施-药物治疗 2)异常行为不能造成伤害,采用消退法 消退法:异常行为出现时对患儿不予理睬,一旦异常行为停止则对患儿予以关注并予以表扬
47
(3)自我刺激行为[MS2] 患儿喜欢的一种消遣方式,一种自我愉悦的活动。
矫正采用单纯的制止难以产生效果,往往是一种自我刺激行为被制止后,又产生另一种自我刺激行为。要又步骤的进行。 1)消除这种异常行为之后的应愉悦感觉 2)帮助患儿培养新的兴趣爱好 3)尽可能用有意义的活动填充患儿的时间 4)采取措施矫正自我刺激行为
48
(4)表达愿望和要求 1)异常行为可造成伤害,则采用预防发生-制止措施-药物治疗 2)异常行为不能造成伤害,采用消退法 3)帮助患儿学会新的,他人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 (5)逃避或回避不喜欢的活动:手把手的帮助完成,并逐渐减少辅助,及时予以正强化 (6)与别人交往:交往技能训练
49
(三)感觉统合训练 由美国的爱尔丝创立,目前主要运用于儿童多动症和儿童学习障碍的治疗,也广泛运用于儿童孤独症的治疗。 1、主要运用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设施对儿童进行训练, 2、类似于感觉统合的疗法还包括音乐治疗、捏脊治疗、挤压疗法、拥抱治疗、触摸治疗等。 3、感觉统合治疗可以在医院接受治疗,也可在家庭中创造条件进行。
50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滑梯 强烈刺激前庭体系,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 滑板爬 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 插棍 强化前庭刺激及作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 脚步器 促进和提高孩子的平衡力,帮助孩子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协调性,提高孩子注意力和观察力。 跳跳床 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S形平衡木 有助于孩子本体感觉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 羊角球 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平衡台 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圆筒吊缆 促进身体协调以及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 圆木马吊缆 促进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功能。
51
袋鼠跳 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独脚椅 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协调身体,控制重力感,建立前庭感觉机能。 四角晃动平衡板 调节固有前庭感觉,发展平衡力。 晃动平衡木 建立本体感觉和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趴地推球 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阳光隧道 可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并调节前庭感觉。 圆形滑车 训练儿童前庭平衡,视觉阅读能力。 触觉球 提供了丰富的触觉和嗅觉刺激,稳定情绪。 训练时间:每天1次,每次40min.每次选择3—4项,持续训练6个月。
52
(四)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1)充分了解目前可用于儿童孤独症治疗的各类药物,了解这些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疗效等 (2)确定患儿的必要性 (3)选择具体用药 (4)注意儿童对各种药物的耐受情况 (5)加强家长教育,教给家长用药,取得理解和支持 (6)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逐渐减量 (7)药物治疗期间,配合其他方式的治疗
53
2、使用的药物 有抗精神病约、中枢神经兴奋剂、抗组织胺类药、抗抑郁制剂、锂盐和维生素等,其疗效均无定论。 (一)抗精神病药物 1、氟哌啶醇 0.25~4.0mg/d,分2次口服,可改善易怒、多动、激动、冲动、攻击和刻板行为以及情绪小稳,长期用主要剐作用是迟发性运动障碍,短期大剂量主要副作用是过度镇静。 2、硫利达嗪 12.5-50 mg/d,可改善易怒、多动、激动等症状,但对心血管又不亮反应。 3、氯丙嗪 100-400 mg/d,分2次服,可改善睡眠,过度活动,情绪和注意力,但对语言、交往等问题疗效不明显。副反应主要是过度镇静。
54
(一)抗精神病药物 4、舒必利 100-400 mg/d,分2次服,可改善孤僻、邀缩,使患儿变得较活跃,言语增多,反应敏捷,减轻烦躁。常见副反应为轻度兴奋及睡眠障碍。 5、利培酮 改善多动、情绪不稳、发脾气、攻击行为和刻板动作。副作用较其他抗精神药物轻,副反应是体重增加和镇静作用。 0.5~2mg/(1或0.1 g/(kg·r1),
55
(二)中枢神经兴奋剂 1、利他林 可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活动过度、注意涣散、冲动行为等症状, 0.3~0.5mg/(kg·d),分l~2次口服,副作用诱发癫痫和抽动。 2、匹莫林 为弱中枢兴奋药,治疗剂量一般为l0~20 mg/d,每晨口服一次。 (三)其他药物 1、氟苯内胺 增加社交性,减轻活动过度,改善注意和睡眠。其临床使用价值有争议。副反应可见失眠、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冷淡、烦躁、学习迟钝等。 2、纳曲酮 能改善患儿的礼会交往和减少攻击、多动、冲动、退缩、刻板行为,增加语言量,对减轻自残也有一定效果, 0.5~2mg/(kg·d),副反应为暂时少动和一些行为混乱,其他副反应为头痛、恶心,呕吐,肝细胞损害。 3、可乐定 临床上用于控制抽动、多动等。
56
二、孤独症的病程和预后[MS1] 1、大约2/3的孤独症预后较差,由于存在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需要长期照管 2、在5岁以前已发展了有用语言功能者,预后较好,高功能者,预后较好。 3、低功能重证者,青春期会恶化。表现为活动过度,攻击、自伤、伤人或行为刻板,仪式性或行为不可预测性,继之失去言语技能及缓慢的智力倒退,女孩较男孩更易恶化。 4、到成年期他们的行为可能有以下3种类型:孤独症中大约一半人属于第1种类型,2、3种类型各一半。 ①仍然远离他人,与正常人不同; ②积极友好,能长期与人在一起亦无明显的焦虑不安; ③虽被描述成活跃,但行为离奇有社会交往的不适应。 5、孤独症预后。与病因有一定关系。 6、孤独症中有较高的癫痫患病率,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