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使用及备课要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使用及备课要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使用及备课要点
内容筛选 主题展开

2 一、内容筛选 原则 机制

3 (一)原则 立足本班幼儿 考虑可用资源 基于教材内容 灵活选择运用

4 幼儿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 序号 小班主题 中班主题 大班主题 一 我上幼儿园了 我升中班了 我长大了 二 我自己 我的家 我的祖国叫中国
一起玩玩具 多彩的秋天 秋天多美好 秋天到了 我的动物朋友 动物王国 亲亲小动物 我们去游玩 奇妙的水和风 冬天里 新年到 快乐的一年 总计 154 194 206

5 小班上学期内容筛选例举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五条规定:“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小班宜开展5-8次,中班8-10次,大班10-15次。” 按18周计算,小班一个学期集体教学活动数为:90-144个。 省编幼儿园教材小班上学期活动数:154个。

6 小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54个) 序号 大主题 小主题 数量 合计 选择 时间 开心宝宝 10 3周 汽车嘟嘟 8 滚圆滚圆的球
我上幼儿园了 开心宝宝 10 21 必选 3周 手拉手 做朋友 11 我自己 我的五个宝 小手小脚 一起玩玩具 玩具真好玩 9 32 汽车嘟嘟 8 任选若干主题 滚圆滚圆的球 魔术瓶 百变箱 7 后续

7 小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54个) 序号 大主题 小主题 数量 合计 选择 时间 四 秋天到了 秋叶飘 桂花香 12 31 2-3周
任选 若干 活动 2-3周 酸酸甜甜的水果 11 必选 拔萝卜 8 亲亲小动物 小兔乖乖 7 27 任选若干主题 乌龟爬爬 小鱼游游 6 小猫喵喵 冬天里 过新年 9 22 3周 北风娃娃 13

8 中班上学期内容筛选例举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五条规定:“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班8-10次。”
按18周计算,中班一个学期集体教学活动数为: 个。 省编幼儿园教材中班上学期活动数:194个。

9 中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94个) 后续 序号 大主题 小主题 数量 合计 选择 时间 一 我升中班了 我们的中班 11 34 必选
必选  (可根据情况删减活动) 3周 不一样的你和我 12 我们都是好朋友  11 我的家 请到我家来做客 10 31 中秋月儿圆 可任选其一 爷爷奶奶你们好吗 多彩的秋天 秋天在哪里 14 29 4周 丰收了 15 后续

10 中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94个) 序号 大主题 小主题 数量 合计 选择 时间 四 我的动物朋友 我的动物客人 11 32 必选 3周
 11 32   必选  3周 狮子王  10 可调整 牛伯伯你好 我们去游玩 热闹的大街  12 33 马路上的车 任选其一 有趣的滚动  9 新年到 迎新年  13 35  热闹的超市  8 过冬  14

11 大班上学期内容筛选例举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五条规定:“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大班10-15次。”
按18周计算,大班一个学期集体教学活动数为: 个。 省编幼儿园教材大班上学期活动数:206个。

12 大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206个) 序号 大主题 小主题 数量 合计 选择 时间 一 我长大了 我是哥哥姐姐 11 33 必选 3周
必选 3周 我是老师的小帮手 可选择内容整合 请让我来帮助你  11 我的祖国叫中国 祖国真大 12 32 宝贝真多 10 我是三军总司令  10 可选择 秋天多美好 我们吃的粮食 15 39 必选(内容可根据情况删减) 各种各样的瓜 我们的树朋友 14 后续

13 大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206个) 序号 大主题 小主题 数量 合计 选择 时间 四 动物王国 消逝的恐龙 10 34 可选择 3周
 10  34  可选择  3周 多姿多彩的鱼  11 必选 动物的秘密  13 奇妙的水和风 小小水滴旅行记  16  30  必选 风来了  14 快乐的一年 一天又一天  15  38 新年礼物  12 收集东、收集西 可选择

14 (二)机制 县或区层面 幼儿园层面 年级组层面 教师个人层面

15 1、县或区层面 县、区级教研室组织县内园长及骨干教师,根据县、区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统一筛选,推荐给县、区内各幼儿园使用。

16 2、幼儿园层面 幼儿园园长组织全园骨干教师,根据幼儿园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统一筛选,推荐给幼儿园教师使用。

17 3、年级组层面 年级组长组织教师筛选课程内容

18 4、教师个人层面 教师个人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筛选课程内容

19 二、主题展开 为何选择这个主题 如何开展这个主题

20 (一)为何选择这个主题 必要性:经验基础、时间背景、教育价值 可行性:教育资源获取、教师自身条件

21 必要性: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 经验基础:幼儿正经历着“我上幼儿园了”。 时间背景:小班上学期开始,幼儿刚刚进入 幼儿园。
教育价值:缓解幼儿分离焦虑,让他们尽 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 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顺利过渡。

22 可行性: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 教育资源获取:该主题所需材料便于获取, 家长有积极参与以尽快让 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需要。
教师自身条件:教师也让幼儿适应 幼儿园的需要。

23 (二)如何开展这个主题 大主题的内容构成与时间安排 小主题的目标与内容分析 小主题计划的阅读与确定 教案计划的制定

24 1、大主题的内容构成与时间安排 内容构成 时间安排

25 内容构成: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 发展脉络:如何安抚幼儿紧张的心理,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
从喜欢幼儿园,做一个“开心宝宝”,到“手拉手做朋友”,成为主题发展的线索。

26 内容构成: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 开心宝宝:老师牵着宝宝的小手,和妈妈一起,看看我们的幼儿园,骑骑木马、荡荡秋千;玩玩各种有趣的玩具和游戏,如好看的木偶、神秘的口袋,吸引宝宝的注意,使他们暂时忘掉和妈妈的分离,沉浸在有趣的游戏中,慢慢地,他们又认识了一个一个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玩耍,成为了开心宝宝!

27 内容构成: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 手拉手做朋友:正是在有趣的生活和游戏中,幼儿亲近老师、亲近哥哥姐姐、亲近小朋友,大家一起“拉拉手、做朋友”,感受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发现幼儿园生活的有趣,从而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8 时间安排: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 该主题需3周左右时间。

29 2、小主题的目标与内容分析 一致性 灵活性

30 名 称:开心宝宝 1 幼儿园真大啊 2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3 我的小动物朋友 4 大气球 5 吹泡泡 6 漂亮的泡泡 7 我和娃娃打电话 8 笑着动一动 9 开火车 10 我们的火车出发喽 名 称:手拉手做朋友 1 见到你呀真高兴 2 谁躲起来了 3 好朋友 4 手拉手 5 朋友树 6 朋友,你好 7 小兔找朋友 8 找朋友 9 碰一碰 10 胖熊分气球 11 快乐摇

31 主题目标:以“手拉手做朋友”为例 认识小朋友,乐意与同伴交往和亲近。 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在玩玩具和游戏中学习等待、轮流与分享。

32 主题内容:以“手拉手做朋友”为例 围绕“如何与同伴成为好朋友”展开,从认识班里同伴开始,到喜欢和同伴一起玩,最终成为好朋友。
11个活动:“见到你呀真高兴”、“谁躲起来了”、“好朋友”、“手拉手”、“朋友树”、“朋友,你好”、“小兔找朋友”、“找朋友”、“碰一碰”、“胖熊分气球”、“快乐摇”。

33 3、小主题计划的阅读与确定 阅读教材中“手拉手做朋友”的主题设计 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选择与调整主题内容、顺序与时间。

34 4、教案计划的制定 理解教案 教育资源 教育建议

35 理解教案: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 目标是什么? 有哪些环节? 哪些是核心环节? 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策略有哪些? 是否需要调整?

36 活动一 见到你呀真高兴 活动目标 1.认识小朋友,知道小朋友的姓名。 2.体验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我上幼儿园了》。 活动过程 1.谈话:早上来园时看到班里有哪位小朋友呢? 2.温馨点名:教师叫某位幼儿的名字,该幼儿从座位跑到集体面前,边跑边说:“哎,我来啦!”接着对大家说:“大家好,见到你们真高兴。”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回应:“×××你好,见到你真高兴。”教师和小朋友可以亲亲这个小朋友。 3.我旁边的小朋友。 ◆两位教师边示范念儿歌《见到你呀真高兴》边根据儿歌内容做动作。 ◆幼儿学念儿歌数遍。 ◆请幼儿说出坐在自己旁边的小朋友的姓名。 ◆和旁边的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拉拉手、抱一抱。(可以先请个别幼儿表演,再集体表演) ◆请幼儿交换座位,和旁边的小朋友边念儿歌边表演。(可以不断变化座位多次表演) 4.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我上幼儿园了》第12页“见到你呀真高兴”,引导幼儿说说书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说自己有哪些好朋友?以后见到他,可以怎么说,怎么做。 教育建议 1.每天进行温馨点名,点名时表述的语言可以有变化(如某幼儿说“大家好,我喜欢你们”,大家说“×××我喜欢你”;某幼儿说:“我是×××,见到你们真高兴”等) 2.教师可以在晨间幼儿来园时引导幼儿互相问好,用“×××早上好,见到你呀真高兴”的语句进行表述。

37 附:儿歌 见到你呀真高兴 你呀,我呀, 我们都是好朋友。 拉拉手呀,抱一抱呀, 见到你呀真高兴!

38 活动目标: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 认识小朋友,知道小朋友的姓名。 体验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

39 主要环节: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 1.谈话 2.温馨点名 3.我旁边的小朋友 4.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我上幼儿园了》 并交流讨论

40 核心环节: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 根据活动目标可以得知,该活动的核心环节是:“3.我旁边的小朋友”。

41 解决策略: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 为了激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体验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并认识小朋友,在核心环节“3.我旁边的小朋友”中引入了儿歌《见到你呀真高兴》,以及“边念儿歌边表演”。

42 教育资源: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 《小朋友的书·我上幼儿园了》 儿歌《见到你呀真高兴》

43 教育建议: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 1.每天进行温馨点名,点名时表述的语言可以有变化(如某幼儿说“大家好,我喜欢你们”,大家说“×××我喜欢你”;某幼儿说:“我是×××,见到你们真高兴”等) 2.教师可以在晨间幼儿来园时引导幼儿互相问好,用“×××早上好,见到你呀真高兴”的语句进行表述。

44 调整与否: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

45 1.谈话:早上来园时看到班里有哪位小朋友呢?
活动一 见到你呀真高兴 活动目标 1.认识小朋友,知道小朋友的姓名。 2.体验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我上幼儿园了》。 活动过程 1.谈话:早上来园时看到班里有哪位小朋友呢? 2.温馨点名:教师叫某位幼儿的名字,该幼儿从座位跑到集体面前,边跑边说:“哎,我来啦!”接着对大家说:“大家好,见到你们真高兴。”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回应:“×××你好,见到你真高兴。”教师和小朋友可以亲亲这个小朋友。 我旁边的小朋友。 ◆两位教师边示范念儿歌《见到你呀真高兴》边根据儿歌内容做动作。 ◆幼儿学念儿歌数遍。 ◆请幼儿说出坐在自己旁边的小朋友的姓名。 ◆和旁边的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拉拉手、抱一抱。(可以先请个别幼儿表演,再集体表演) ◆请幼儿交换座位,和旁边的小朋友边念儿歌边表演。(可以不断变化座位多次表演) 4.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我上幼儿园了》第12页“见到你呀真高兴”,引导幼儿说说书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说自己有哪些好朋友?以后见到他,可以怎么说,怎么做。 教育建议 1.每天进行温馨点名,点名时表述的语言可以有变化(如某幼儿说“大家好,我喜欢你们”,大家说“×××我喜欢你”;某幼儿说:“我是×××,见到你们真高兴”等) 2.教师可以在晨间幼儿来园时引导幼儿互相问好,用“×××早上好,见到你呀真高兴”的语句进行表述。

46 活动二 谁躲起来了 活动目标 1.熟悉同伴的姓名和外貌特征。 2.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猫的头饰若干;大披风一件(成人的大衣或大花布)。 活动过程 1.游戏一“猫妈妈找小猫”。 幼儿坐成半圆形,教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小猫(可以戴上头饰)。 教师闭上眼睛念:“猫妈妈睡着了,淘气的小猫悄悄地躲起来了。”幼儿轻轻地走到椅子背后 蹲下。教师念:“猫妈妈醒来了。呀!我的小猫怎么都不见了,小猫小猫在哪里?”幼儿马上 站起回应:“小猫小猫在这里。”教师向小猫招手:“小猫小猫快回家。”幼儿回到座位上。 游戏再次开始,教师在找小猫时可以逐个叫小朋友的名字,让幼儿逐个回到座位上。 2.游戏二“哪只小猫不见了”。 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念:“小猫小猫睡着了,一只小猫不见了。”教师摸某一幼儿,该幼儿轻 轻地躲到教室的某一处。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说说谁不见了,并引导大家招呼:“×××小猫, 回来吧!”该幼儿听到后回到座位上。(一次游戏,可以同时请1~3位幼儿进行躲藏,也可以请个别幼儿在 教室里把躲藏的幼儿找出来) 3.游戏三“大披风里躲着谁”。 幼儿均闭上眼睛,教师用大披风将一幼儿罩住并抱到前面,然后,请大家睁开眼睛拍手念儿歌:“披风披风 大又大,小猫咪咪里面藏,猜一猜,猜一猜,哪只小猫里面藏?” 请幼儿猜一猜,并大声说出该幼儿姓名。(当幼儿猜不出,教师可以拿起披风露出幼儿身体的一部分,引 导幼儿猜测;也可以在性别、外貌特征、兴趣爱好、习惯等方面给予提示)

47 活动三 好朋友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2.感受好朋友见面时的快乐心情,尝试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挂图1号;《小朋友的书·我上幼儿园了》;磁带及录音机。 2.小狗、小鸭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谈话,引发幼儿回忆与好朋友见面的情景。 你有好朋友吗?见到好朋友时,你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好朋友见面时都会有不同的问好方式,有的握握手、有的抱一抱、有的会鞠躬说“你好!”你 见到好朋友时,会怎么问好? 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出示挂图,告诉幼儿小动物见到好朋友时也很高兴和它们是怎么问好的。 教师朗诵儿歌两遍,告诉幼儿儿歌名称。 ◆教师再次朗诵儿歌,提问: 两只小狗见了面,怎样问好?为什么它们要相互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怎样问好?为什么它们摇摇尾巴点点头? 两个娃娃见了面,怎样问好? (在幼儿回答后可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幼儿学念儿歌数遍。 3.听儿歌录音,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4.请幼儿戴上头饰边说儿歌边表演找朋友。

48 小、中、大班动物主题一览表 小班 中班 大班 亲 小 动 物 我 的 朋 友 王 国 小兔乖乖 我的动物客人 消逝的恐龙 乌龟爬爬 小鱼游游
狮子王 多姿多彩的鱼 小猫喵喵 牛伯伯你好 动物的秘密

49 中班主题:我的动物朋友 仔细阅读主题说明 我们的地球家园,据说现存百万种以上的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里蹦的,千姿百态,瑰丽多彩。猎豹那矫健优美快如闪电的奔跑、蜂鸟那稍纵即逝的玲珑身影、蓝色海洋中通晓人意的海豚……这些大自然的生灵让地球家园变得生机勃勃、趣味盎然,也令多少好奇的儿童为之神往与痴迷。无论是天空中飞翔的鸟儿、石阶下鸣唱的蟋蟀、雨后墙角徐徐爬行的蜗牛、冬天雪地上瑟缩啄食的麻雀……这一切都曾抚慰过我们纯真的童心,滋养了我们幼小的生命,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美妙的童年回忆。

50 结合自己班的情况思考 1.经验基础、时间背景、教育价值 2.教育资源、教师自身条件

51 如何展开这个主题? 大主题的内容构成与时间安排

52 了解主题发展脉络,确定时间 名称:我的动物客人 1 我能带一位朋友来吗 2 我喜欢的动物朋友 3 请谁来帮忙 4 海底世界 5
可爱的动物朋友 6 蛋宝宝找妈妈 7 小狗本领大 8 小狗抬花轿 9 小狗妈妈的服装店 10 动物朋友生气了 11 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 名称:狮子王 1 我的狮子王 2 狮王拔牙 3 胆小狮特鲁鲁 4 我为狮子做发型 5 狮子美发屋 6 小猫和狮子 7 狮王进行曲 8 小狮子学捕猎 9 特别的狮子 10 舞狮真热闹 名称:牛伯伯你好 1 可口的奶制品 2 奶牛 3 泡奶粉 4 送奶工 5 参观奶牛场 6 花花奶牛 7 爱劳动的黄牛和水牛 8 拼拓牛图 9 可爱的小牛 11 认识图形 12 勤劳的小牛

53 小主题目标与内容分析 我的动物客人 主题目标 1.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增进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 2.感知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体验动物与人类、环境的密切关系。 3.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动物的认识和感受。

54 狮子王 主题目标 1.尝试从图书等资料中获取有关狮子的多种信息,了解狮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对狮子产生好奇与探索欲望。
2.感受与了解狮子和人的关系,激发对狮子的喜爱之情。 3.乐意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狮子的认识和感受。

55 牛伯伯你好 主题目标 1.了解牛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尝试运用舞蹈、绘画、讲述等多种形式表现对牛的认识和感受 3.萌发关注、喜爱、感谢牛的情感,体验探究的乐趣。

56 小主题计划的阅读、分析及制定 目标是什么? 有哪些环节? 哪些是核心环节? 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策略有哪些? 是否需要调整?

57 活动一 我能带一位朋友来吗 活动目标 1.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感受作品幽默、风趣、诙谐的风格。 2.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体验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21号;《小朋友的书·我的动物朋友》;《小朋友的书·数学》。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引出故事。 你有动物朋友吗?你喜欢什么动物做你的朋友?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个国王和王后和动物交朋友的故事。 2.幼儿听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感受故事中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境 国王和王后有哪些动物朋友? 为什么说国王和王后和这些动物是朋友呢? 3.演示挂图,分段欣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提问: 星期天,国王和王后邀请我,我带了谁去?他们怎么说?我们在一起干了什么? 星期一,我带了谁去?他们怎么说?我们在一起干了什么? 星期二,我带了谁去?他们怎么说?我们在一起干了什么? 星期三,我带了谁去?他们怎么说?我们在一起干了什么? 星期四,我带了谁去?他们怎么说?我们在一起干了什么? 星期五,我带了谁去?他们怎么说?我们在一起干了什么? 星期六,国王和王后到哪里去了?动物们是怎样欢迎国王和王后的? (重点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感受作品幽默、风趣、诙谐的风格,进而体验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4.欣赏故事录音。 听完这个故事,你想邀请哪些动物朋友来玩,你想和他们怎么玩呢? 5.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我的动物朋友》第1-6页“我能带一位动物朋友来吗”。

58 活动二 我喜欢的动物朋友 活动目标 1.能比较清楚连贯地讲述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趣事。 2.愿意了解别人的故事,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3.体验和动物交朋友的乐趣,增进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我的动物朋友》;《小朋友的书·数学》;《小朋友的书·美工》。 2.幼儿自带收集的小动物图片或自己与动物交往的一些照片。 活动过程 1.谈一谈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 ◆请看看《小朋友的书·我的动物朋友》第7页“我喜欢的动物朋友”,也可以把自己带的图片或照片拿出来,找找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动物? 提问:你喜欢的动物长得什么样?生活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 联系已有的饲养经验,幼儿相互讲述。 提问: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喂过小动物吗?跟小动物玩过吗?碰到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幼儿展示自带的图片或照片,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师巡回了解幼儿讲述的情况。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教师指导。(重点从用词的恰当性、语言的完整与连贯性等方面指导) 2.集体讨论:为动物朋友做一件事。

59 活动三 请谁来帮忙 活动目标 1.根据动物的特征及习性,想象并讲述他们能为人们做的事。 2.对动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兴趣,增进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挂图22号;《小朋友的书·数学》。 2.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小明开了一家动物服务中心,真稀奇,这里的动物还能为人做好事呢!你们相信吗?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2.结合挂图,分段讲述故事。 ◆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问:老爷爷遇到什么困难了?你觉得老爷爷会请什么动物帮忙呢? ◆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提问:小姐姐遇到什么麻烦了?她会请什么动物帮忙呢? ◆讲述故事第三部分。 提问:叔叔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又会请什么动物帮忙呢? ◆讲述故事第四部分。 提问:妈妈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她又会请谁帮忙呢? 3.引导幼儿想象,创造性地讲述。 还有许多动物想为我们做事情,你有困难吗?你最想请谁来帮忙?为什么? 4.绘画表现。 请小朋友把刚才讲的事,用图画画出来。

60 请谁来帮忙 小明开了一家动物服务中心,真稀奇,这里的动物不光让人看,还能为人服务呢!老爷爷活了八十岁,头一回听到这个消息。 这天,老爷爷正在看电视,马上就给动物服务中心打了个电话。老爷爷说:“我的后背正痒痒……我想请个动物帮我挠痒痒。”“好说!好说!”不一会儿,动物服务中心就给老爷爷请来一只会挠痒痒的猴子。怎么样,好玩吧? 请动物服务的人很多很多,有一位小姐姐,她的红纱巾被风吹到高高的树杈上,连警察叔叔都没有办法取下来。后来,小姐姐从动物服务中心请了个头最高的长颈鹿,长颈鹿来到大树下,用嘴轻轻一叨,就把丝巾取了下来。 火车站的出口,一位叔叔刚下火车,就给动物服务中心打了个电话,你们猜他要请什么动物?他要请一头黑猩猩!这位叔叔带了好多东西,黑猩猩力气大嘛。可以替他扛箱子,拎包。 街上有位年轻的妈妈,她抱着小宝宝逛商店,走着走着,胳膊酸了,额头上也冒汗了。年轻的妈妈在路边打个电话,动物服务中心马上就给她送来一只袋鼠…… 动物服务中心真好,能为人服务。小朋友,你有困难吗?那么你最想请什么动物帮忙呢

61 活动四 海底世界 活动目标 1.正确点数9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知道数量间的递增关系。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绘制“海底世界”背景图;海底生物特征(如形态、大小、颜色)各异的图片若干,(如水母、贝壳、虾、螃蟹、鱼等)数量分别为5、6、7、8、9,并贴在“海底世界”背景图上。 3.5~9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进行分类。 今天老师带来一张美丽的“海底世界”图片,看看上面都有哪些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请把它们分类并摆放在一起。 2.学习接数,感知数量间的递增关系。 ◆学习接数。 任意选择一个种类,教师先点数,然后请幼儿继续接着数,如教师先数大水母1、2、3、4,请幼儿接着数完小水母5、6、7,然后说出总数。 教师数张开的贝壳1、2、3,幼儿接着数闭合的贝壳4、5、6、7、8,说出一共有几只贝壳。 …… ◆感知数量的递增关系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数好的每一种海洋生物,一行行按从少到多的顺序一一对应的整齐排列,并在后面摆放上5~9的数字卡片,感知数量的递增关系。 3.儿童独立计数。 在《小朋友的书·数学》第12页“海底世界”上,也有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这么多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在一起,我们怎么数,才不会漏数和多数呢? (引导幼儿发现并借助标记法正确点数混合摆放的物体,如每次点数一个种类时,可点完一个画个圈、打勾、或涂上颜色)

62 活动五 可爱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手指画的基础上,学习用手指点画身边的小动物。 2.体验手指点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美工》。 2.手指画作品若干;各色水粉颜料、黑色记号笔;抹布。 活动过程 1.欣赏手指点画作品。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可爱的动物朋友,你们仔细看一看,和我们平时画得小动物有什么不同。 它们都是用我们的手指点画成的,今天我们也来用手指画一画身边可爱的小动物。 2.介绍作画材料及作画方法 ◆介绍作画材料 第一种材料是:五颜六色的水粉颜料。可以用它来画小动物。 第二种材料是黑色的记号笔,可以用它来画小动物的脚、嘴等。 ◆示范讲解画法:用手指蘸水粉颜色,在纸上点画,然后用黑色水笔添画细部,可以画出蚂蚁、毛毛虫、乌龟、小鸟等。 ◆欣赏《小朋友的书·美工》第16页“可爱的小动物”上的范例及教师准备的其他范例。 3.幼儿作画 ◆想一想画什么?怎么画? 你们看,有些小动物用一个手指印就能画出来,但是有些动物需要印好几个手指印才能表现出来。你想请哪些小动物到你的纸上和你一起玩呢?你用几个指印才能表现出来?(幼儿讨论)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在用颜料的时候要把衣服和桌子保护好,印好指印之后,用抹布把手指擦干净。

63 活动六 蛋宝宝找妈妈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动物的蛋,简单了解蛋和相应动物之间的匹配关系。 2.对动物的蛋宝宝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23号;《小朋友的书·我的动物朋友》。 2.水笔。 3.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若干;总数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四种蛋;四个分别贴有四种相应家禽图片的筐。 4.了解幼儿有关蛋的已有经验。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蛋,幼儿观察。 提问: 你认识这些蛋吗?(逐个观察,引导说出正确的蛋名) 这几种蛋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颜色、表面光滑程度进行比较) 你吃过这些蛋吗?是什么味道的?这些蛋的味道一样吗? 你知道这些蛋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吗? 2、教师出示挂图,向幼儿介绍动物生蛋的趣事。 3、送蛋宝宝回家。 教师将四种蛋随机分发给幼儿,人手一个。 请幼儿仔细观察自己手中的蛋是谁生的?把它送回 “家”(贴有相应家禽图片的筐)。要注意轻轻地放。 4.匹配 请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我的动物朋友》,用笔把蛋宝宝和它的妈妈连起来

64 大班主题:动物王国 仔细阅读主题说明 动物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与幼儿有着奇妙的不解之缘。幼儿探索周围世界之初,几乎总是听着动物的故事、抱着毛茸茸的动物玩具、看着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和动物朋友们一起成长。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的动物朋友总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然而,仅仅和身边的小动物亲密接触还不足以满足大班幼儿,他们需要对动物王国有更主动的探究与更全面的了解:地球上有些什么动物,它们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有哪些趣事发生在它们身上?我们怎样照顾与保护它们?……这些关爱生命的情怀,将在活动中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成为幼儿内心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65 结合自己班的情况思考 1.经验基础、时间背景、教育价值 2.教育资源、教师自身条件

66 如何展开这个主题? 大主题的内容构成与时间安排

67 了解主题发展脉络,确定时间 活动名称: 消逝的恐龙 1 城里来了大恐龙 2 我知道的恐龙 3 恐龙有多高 4 恐龙喜欢吃什么? 5 恐龙名片
6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7 我眼中的恐龙 8 恐龙故事 9 恐龙到哪里去了 10 搭建恐龙家园 活动名称: 多姿多彩的鱼 1 鱼儿在我家 2 鱼儿爱吃什么 3 鱼鳍的作用 4 它们都是鱼吗 5 鱼儿的家 6 我最喜欢的鱼 7 美丽彩虹鱼 8 我是一条小鱼 9 小鱼悠悠 10 小鱼的梦 11 捕鱼 活动名称: 动物的秘密 1 我最喜欢的动物 2 它们肚子饿了 3 享用美餐吧 4 动物怎样过冬 5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6 睡觉觉 7 借尾巴 8 美丽的花纹 9 丛林里的故事 10 是谁来过这里 11 和美丽的动物结一次婚 12 人枪虎 13 颠倒歌

68 小主题目标与内容分析 消逝的恐龙 主题目标 1.学习用查阅资料、观察比较、测量、讨论等方式探索恐龙,萌发探究恐龙秘密的的兴趣。
2.获得对恐龙外形、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认识,积累了解关于恐龙与人类关系的相关经验。 3.尝试与同伴合作,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恐龙的认识与感受

69 多姿多彩的鱼 主题目标 1.了解不同种类鱼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特殊本领等,形成鱼类的基本概念。 2.关注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关心鱼类、保护周围水质环境的美好情感。 3.鼓励幼儿尝试用正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对未知领域大胆提问,在好奇、好问中增强语言表述能力。 4.运用多种形式自主表达对鱼类世界的了解与关爱,萌发对鱼的兴趣

70 动物的秘密 主题目标 通过收集和分享关于动物的相关资讯,了解动物外形、食物、粪便等外在显性的特征,激发幼儿喜爱动物的感情和进一步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初步萌发保护动物、热爱动物的意识。 借助艺术作品,来表达对动物的认识,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

71 小主题计划的阅读、分析及制定 目标是什么? 有哪些环节? 哪些是核心环节? 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策略有哪些? 是否需要调整?

72 活动一 城里来了大恐龙 活动目标 感受故事所表现的诙谐情趣。 理解故事中恐龙角色的形象特点。 活动准备 挂图21号;《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用设疑的方法引出课题。 根据故事名称《城里来了大恐龙》,猜测可能发生的故事。 (根据幼儿原有的关于恐龙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空间,引发幼儿倾听故事,关注故 事内容和情节发展) 结合教具讲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出示挂图一,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至“大恐龙给他们带来了危险”,并就故事内容提问: 故事里的大恐龙来到了城里的哪些地方,发生了什么麻烦事?为什么? (帮助幼儿理解恐龙的原形与角色形象的匹配。身体太大、太重、脖子太长,以至于造成了交通堵塞、火车震动、房顶掀翻……同时注意让幼儿感受故事中诙谐的语言。比如“火车也被震得跳起了舞”。同时,注意引导幼儿回答问题的顺序性,比如“首先来到了什么地方,接着来到了什么地方,然后又到了什么地方”,) 结合挂图二,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至结束。 提问: 发生了这些麻烦事后,大恐龙心里是怎么想的? 大恐龙为城市做了什么好事?大恐龙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让幼儿理解恐龙利用身体特征帮助城市解决了交通问题,故事隐含了同样的一个事物既可以给人们造成损害又可以给人们带来方便的辩证思维,教师在回应幼儿的回答时可以有所提示) 人们是怎么看待来到城里的大恐龙的? (故事表达了人与恐龙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一种积极向善的情感体验,希望故事的这种内在想法能渗透、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 3. 使用《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第1-4页“城里来了大恐龙”,引导幼儿自主观察画面阅读理解。

73 动二 我知道的恐龙 活动目标 大胆介绍自己认识的恐龙的名称、外形特征、生存本领等,从外形、习性等不同角 度对恐龙进行比较分类,发展思维的概括性和多元性。 2.萌发了解恐龙外形特征与其品种多样性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22号;《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2.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关于恐龙的图书、图片、玩具、模型等资料,调查了解恐龙的秘密。 活动过程 1.交流“我知道的恐龙”。 ◆教师根据幼儿收集的资料信息,引导幼儿利用图片、资料说说自己调查恐龙的情况,自己知道的有关恐龙的信息。 提问:你认识哪些恐龙? 他们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2.比较各种恐龙的异同、整理对恐龙的认识。 ◆结合挂图,逐一说出几种典型的恐龙的名称,并在《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第5-6页“我知道的恐龙”中找出相应的恐龙形象。如霸王龙、双冠龙、剑龙、腕龙、甲龙、翼龙、梁龙等。 ◆观察找出不同恐龙典型的外部特征,加深认识。 提问:这些恐龙从哪些地方看上去是不一样的?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恐龙异同特征的图示记录,这是帮助幼儿整理思维的形象化体现) ◆如果要给这些恐龙分类,该怎么分呢? 引导幼儿从外形、生存本领等不同角度给恐龙分类。如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来分类;根据体形大小来分类;根据食性来分类等。教师按照幼儿讨论的分类角度,将准备好的图片在集体前排列分类。 3.启发幼儿提问。 关于恐龙,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启发提问:为什么有的恐龙会飞,有的恐龙会游? (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并启发寻找答案的途径)

74 活动三 恐龙有多高 活动目标 尝试和同伴一起用自然物来测量,知道不同恐龙有不同的高度,了解恐龙身高 的差异性。 2.让幼儿在亲自测量中建构“恐龙高度”量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收集了解关于恐龙高度的数据资料,2-3个恐龙模型,记录表。 幼儿知道自己的身高。 报纸条、线绳、连环扣等自然测量工具。 活动过程 请幼儿说说自己知道的恐龙的高度。幼儿表达,教师记录。 ◆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第7-8页“恐龙有多高”。 感知不同恐龙之间高度的差异,并学习用画面中的参照物的形象或标尺的刻度显示来表述恐龙的不同高度。 2.说说测量高度的方法。 ◆恐龙的高度可以怎么测量呢?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测量恐龙模型的高度。 正确的方法:从恐龙站立的地面量到最高点(有可能是头部,也有可能是背部),也可以把恐龙放倒在地面。 ◆说说怎样测量5米、18米。 你们知道5米有多高吗?那么18米有多高呢?小朋友有多高呢? (引导幼儿比较、推理) 3.寻找合适的自然物合作测量5米、18米。 引导幼儿利用区域中的材料,如线绳、报纸条、连环扣来测量,引导幼儿思考:如 果1个小朋友是1米,那么几个小朋友合起来才是5米呢? ◆小组合作测量。引导幼儿商量测量的方法,比如5个幼儿接连着躺在地上,又比如1个幼儿量5次等。教师要注意提醒幼 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尽可能保证测量的科学性。 4.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展示连接成5米、18米的报纸条、绳线、连环扣,幼儿拉直了进行比较,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带领幼儿到有楼顶的高楼 上,把这些纸条、绳线、连环扣从楼上放下来,感受恐龙的高度。

75 活动四 恐龙喜欢吃什么 活动目标 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初步探索恐龙的外形和食性之间的关系。 学习按恐龙的食性给恐龙分类。 活动准备 1.挂图24号;《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2.幼儿收集的各种恐龙卡片。 3.每组一套各种食性的恐龙卡片,每组一张大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恐龙食性的资料,说说自己的调查情况。要求说清楚恐龙的名称,便于对照。 2.按照恐龙的食性对自己熟悉的恐龙进行分类。引导幼儿按照食性分类贴在自己组的大记录表上。 3.探索恐龙外形与食性的关系。 ◆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看上去有些什么不一样的特征? (引导幼儿观察肉食恐龙、草食恐龙的牙齿、脖子、体形的异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启发幼儿思考食性和外形的关系,比如为什么肉食恐龙的牙齿很锋利,为什么草食恐龙的脖子很长) ◆根据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龙、草食恐龙典型特征,给挂图中的恐龙分类。 ◆肉食恐龙与草食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 (引导幼儿关注恐龙的食物与生长环境的关系,从而发现恐龙生存所需要的条件) ◆观察《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第5~6页“我知道的恐龙”,参考新了解的恐龙的食物与生长环境的关系的知识,判断图中 的恐龙是肉食恐龙还是草食恐龙。 4.提出新的疑问:草食恐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76 活动五 恐龙名片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不同恐龙的不同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尝试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恐龙形象。   2.学习运用名片设计要素设计并装饰恐龙名片。 活动准备   名种大小的卡纸、水彩笔;幼儿查询自己喜欢的恐龙或最厉害的恐龙,并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恐龙?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能认识它们呢?从幼儿的回答中,引出给恐龙设计名 片的想法。 2.给恐龙设计一张名片。 ◆你最喜欢什么恐龙?你觉得什么恐龙最厉害? ◆如果要给它们设计名片,要告诉别人一些什么呢?  (根据幼儿的回答,整理恐龙名片设计的几个要素:形象、名字、生活年代、身高、体重、喜欢吃什么、特 别的本领等) ◆这些内容怎么安排在名片上?可以怎么来表示? (引导幼儿注意名片空间格局的安排,考虑不同的内容放在名片的合适位置;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 内容) ◆幼儿给自己喜欢的或是自认为最厉害的恐龙设计制作名片。 (提醒幼儿合理安排名片设计的几个要素,如果搞不清楚要设计的恐龙情况,可以去资料库当场查阅,同时 可以引导幼儿注意色彩搭配,简单装饰恐龙) 幼儿相互介绍交流自己设计的恐龙名片。 你设计了什么恐龙名片?是什么样的?告诉我们恐龙的一些什么事情? 教育建议 将幼儿制作的恐龙名片张贴布置在主题墙上,或制作成恐龙名片展板,供幼儿平时观看交流。

77 动六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活动目标 了解故事内容,在分享讨论中初步理解霸王龙爸爸与甲龙宝宝的角色形象。 感受霸王龙爸爸和甲龙宝宝之间的情感,体验故事中爱与被爱的温暖。 3. 在自主猜测故事发展的情节中,提升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挂图23号;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幼儿回忆关于甲龙和霸王龙的相关知识,为故事引入作铺垫。 提问:(出示甲龙宝宝和霸王龙形象)你了解甲龙和霸王龙吗?它们是什么样的?(一个食草一个食肉,一个大一个小。) 如果甲龙遇到了霸王龙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很好吃”是什么? 利用挂图,教师分段讲述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提问:霸王龙碰到甲龙宝宝,会怎么样呢? (对幼儿来说,霸王龙是残暴冷血的动物,而故事中的霸王龙则一改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让幼儿猜测的目的是运用原有经 验来建构可能的故事发展,当故事的发展与幼儿想象的情景不同时,则产生了冲突,引发幼儿了解故事的愿望) ◆教师讲述第二段至“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霸王龙和甲龙宝宝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讨论) 提问:甲龙宝宝叫什么名字?霸王龙和甲龙是怎么相处的?霸王龙是怎么照顾“很好吃”的?遇到敌人是怎么保护“很好吃” 的?教了他什么本领?甲龙宝宝又为霸王龙做了什么事呢? ◆讨论:霸王龙原来是怎样的一种恐龙?他怎么会去照顾甲龙宝宝呢? 教师要引导幼儿从霸王龙的内心需要去思考,体验爱的情感。 ◆幼儿猜测故事的结尾:霸王龙和甲龙宝宝会一直生活在一起吗?为什么? (在孩子的眼里,既然他们“父子”生活的很幸福,怎么可能会分开呢?这个问题引发 了幼儿进一步的思考,带来了新的冲突) ◆教师讲述故事的结尾。交流:霸王龙和甲龙宝宝分开了吗?他们是怎么分开的?他们舍得分开吗? 4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讨论:你觉得甲龙宝宝跟谁一起生活比较合适?为什么? (此环节让幼儿运用自己对故事的感受体验来判断分析,进一步理解霸王龙和甲龙之间的情感)

78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使用及备课要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