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出師表 諸葛亮 教學錦囊 一、人物形象與背景 二、角色扮演 三、三國問與答.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出師表 諸葛亮 教學錦囊 一、人物形象與背景 二、角色扮演 三、三國問與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出師表 諸葛亮 教學錦囊 一、人物形象與背景 二、角色扮演 三、三國問與答

2 授課大綱 題解 作者 課文與注釋 主要修辭手法 形音義比較 賞析 問題與討論 測驗與練習 圖片集錦 本課結束

3 題解 奏議類古文   本文選自《昭明文選》,並以《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及〈董允傳〉參校。蜀漢後主建興五年(魏明帝太和元年,西元二二七年),諸葛亮駐軍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準備北伐曹魏,臨行上奏此表。文中一方面以廣開言路、秉公執法、親賢遠佞三事勸勉後主,一方面表明自己出師的目的和為國盡忠的心志。 題解    一、表     二、復漢之志 三、臨行上表  四、扶不起的阿斗

4 題解   本文選自《昭明文選》,並以《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及〈董允傳〉參校。蜀漢後主建興五年(魏明帝太和元年,西元二二七年),諸葛亮駐軍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準備北伐曹魏,臨行上奏此表。文中一方面以廣開言路、秉公執法、親賢遠佞三事勸勉後主,一方面表明自己出師的目的和為國盡忠的心志。 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主編,選錄先秦至齊、梁百餘位作家,七百多篇詩、文、辭賦,分為三十八類,共三十卷。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   關閉

5 題解   本文選自《昭明文選》,並以《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及〈董允傳〉參校。蜀漢後主建興五年(魏明帝太和元年,西元二二七年),諸葛亮駐軍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準備北伐曹魏,臨行上奏此表。文中一方面以廣開言路、秉公執法、親賢遠佞三事勸勉後主,一方面表明自己出師的目的和為國盡忠的心志。 西晉陳壽撰,六十五卷。記魏、蜀、 吳三國人物事跡,分為〈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為四史之一。       關閉

6 題解   本文選自《昭明文選》,並以《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及〈董允傳〉參校。蜀漢後主建興五年(魏明帝太和元年,西元二二七年),諸葛亮駐軍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準備北伐曹魏,臨行上奏此表。文中一方面以廣開言路、秉公執法、親賢遠佞三事勸勉後主,一方面表明自己出師的目的和為國盡忠的心志。 ㄍㄜˊ 關閉

7 題解   本文選自《昭明文選》,並以《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及〈董允傳〉參校。蜀漢後主建興五年(魏明帝太和元年,西元二二七年),諸葛亮駐軍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準備北伐曹魏,臨行上奏此表。文中一方面以廣開言路、秉公執法、親賢遠佞三事勸勉後主,一方面表明自己出師的目的和為國盡忠的心志。 劉禪,劉備之子,字公嗣,小名阿斗。性平庸,無治國之才。即位初由丞相諸葛亮輔政,諸葛亮死後,國勢漸衰,後降魏,被封為安樂公。             關閉

8 題解   本文選自《昭明文選》,並以《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及〈董允傳〉參校。蜀漢後主建興五年(魏明帝太和元年,西元二二七年),諸葛亮駐軍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準備北伐曹魏,臨行上奏此表。文中一方面以廣開言路、秉公執法、親賢遠佞三事勸勉後主,一方面表明自己出師的目的和為國盡忠的心志。 其後,第二年諸葛亮又上一表,因此有二〈出師表〉。〈前出師表〉見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後出師表則只是裴松之在注文中引錄當時人的「默記」,因此後人多認為是偽作,不足信。      關閉

9 題解   本文選自《昭明文選》,並以《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及〈董允傳〉參校。蜀漢後主建興五年(魏明帝太和元年,西元二二七年),諸葛亮駐軍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準備北伐曹魏,臨行上奏此表。文中一方面以廣開言路、秉公執法、親賢遠佞三事勸勉後主,一方面表明自己出師的目的和為國盡忠的心志。 ㄋㄧㄥˋ 關閉

10 題解   蜀漢的建立,是諸葛亮一手策劃、催生出來的;諸葛亮對這個國家感情之深不言可喻。至於前後二主,諸葛亮對劉備始終感念其知遇之恩,對劉禪則懷有隱憂,擔心自己離京北伐後,劉禪遭群小包圍,國政不可收拾。這團複雜的思緒,糾結著「老臣心」,貫串整篇表文,直至「臨表涕泣,不知所云」。前人有謂:「讀〈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正說明〈出師表〉已超越公文或歷史文獻的價值,成為至情至性的文學作品。

11 題解   蜀漢的建立,是諸葛亮一手策劃、催生出來的;諸葛亮對這個國家感情之深不言可喻。至於前後二主,諸葛亮對劉備始終感念其知遇之恩,對劉禪則懷有隱憂,擔心自己離京北伐後,劉禪遭群小包圍,國政不可收拾。這團複雜的思緒,糾結著「老臣心」,貫串整篇表文,直至「臨表涕泣,不知所云」。前人有謂:「讀〈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正說明〈出師表〉已超越公文或歷史文獻的價值,成為至情至性的文學作品。 南宋謝枋得〈文章軌範〉引安子順的評語:「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文公〈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       關閉

12 題解   表,古代用以向天子陳述事理、標舉主張,並提出請求的公文書。 授課大綱

13 諸葛亮小傳 諸葛亮軼聞故事 吟詠諸葛亮的作品 作者   諸葛亮,字孔明,瑯(ㄌㄤˊ)琊(ㄧㄝˊ)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ㄧˊ)南縣南)人。生於東漢靈帝光和四年(西元一八一年),卒於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西元二三四年),年五十四。

14 作者   諸葛亮,字孔明,瑯(ㄌㄤˊ)琊(ㄧㄝˊ)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ㄧˊ)南縣南)人。生於東漢靈帝光和四年(西元一八一年),卒於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西元二三四年),年五十四。 此一字與名「亮」相成。古人「名」由尊長所取,以自稱或供尊長呼喚;「字」則依上古禮制,由父親或尊長所取,後世亦有自取者,以與「名」呼應(字以表德),並供他人稱呼。「名」與「字」的呼應,常見的有二種:一是相成,如諸葛亮字孔明;二是相反,如韓愈字退之、曾點字子皙、朱熹字元晦等。               關閉

15 作者   諸葛亮早年喪父,隨叔父諸葛玄避亂荊州。諸葛玄卒,耕讀於隆中(今湖北省襄樊市西);留心天下大事,自比管仲、樂毅,人稱「臥龍」。劉備屯兵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南)時,三顧茅廬,遂出仕。輔佐劉備,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得荊州,取益州、漢中。劉備即位,授丞相。劉備去世,受遺命輔佐後主劉禪,封武鄉侯,以丞相兼領益州牧。整軍經武,革新政治,而後出師北伐曹魏。由於曹魏政權已趨穩固,而蜀漢國力有限,致壯志難伸,積勞病逝於軍中。諡曰忠武侯。

16 作者   諸葛亮早年喪父,隨叔父諸葛玄避亂荊州。諸葛玄卒,耕讀於隆中(今湖北省襄樊市西);留心天下大事,自比管仲、樂毅,人稱「臥龍」。劉備屯兵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南)時,三顧茅廬,遂出仕。輔佐劉備,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得荊州,取益州、漢中。劉備即位,授丞相。劉備去世,受遺命輔佐後主劉禪,封武鄉侯,以丞相兼領益州牧。整軍經武,革新政治,而後出師北伐曹魏。由於曹魏政權已趨穩固,而蜀漢國力有限,致壯志難伸,積勞病逝於軍中。諡曰忠武侯。 利用農耕之餘,致力學問的生活方式。比喻勤苦恬淡。        關閉

17 作者   諸葛亮早年喪父,隨叔父諸葛玄避亂荊州。諸葛玄卒,耕讀於隆中(今湖北省襄樊市西);留心天下大事,自比管仲、樂毅,人稱「臥龍」。劉備屯兵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南)時,三顧茅廬,遂出仕。輔佐劉備,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得荊州,取益州、漢中。劉備即位,授丞相。劉備去世,受遺命輔佐後主劉禪,封武鄉侯,以丞相兼領益州牧。整軍經武,革新政治,而後出師北伐曹魏。由於曹魏政權已趨穩固,而蜀漢國力有限,致壯志難伸,積勞病逝於軍中。諡曰忠武侯。 名夷吾,春秋齊國潁上人。提倡尊王攘夷,發展工商業,輔佐齊桓公稱霸。   關閉

18 作者   諸葛亮早年喪父,隨叔父諸葛玄避亂荊州。諸葛玄卒,耕讀於隆中(今湖北省襄樊市西);留心天下大事,自比管仲、樂毅,人稱「臥龍」。劉備屯兵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南)時,三顧茅廬,遂出仕。輔佐劉備,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得荊州,取益州、漢中。劉備即位,授丞相。劉備去世,受遺命輔佐後主劉禪,封武鄉侯,以丞相兼領益州牧。整軍經武,革新政治,而後出師北伐曹魏。由於曹魏政權已趨穩固,而蜀漢國力有限,致壯志難伸,積勞病逝於軍中。諡曰忠武侯。 燕將,中山國靈壽人。燕昭王二十八年率軍 攻破齊國七十多城,因功封昌國君。燕惠王即位後中齊反間計,改用騎劫為將,樂毅出奔趙國,後死於趙國。        關閉

19 作者   諸葛亮早年喪父,隨叔父諸葛玄避亂荊州。諸葛玄卒,耕讀於隆中(今湖北省襄樊市西);留心天下大事,自比管仲、樂毅,人稱「臥龍」。劉備屯兵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南)時,三顧茅廬,遂出仕。輔佐劉備,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得荊州,取益州、漢中。劉備即位,授丞相。劉備去世,受遺命輔佐後主劉禪,封武鄉侯,以丞相兼領益州牧。整軍經武,革新政治,而後出師北伐曹魏。由於曹魏政權已趨穩固,而蜀漢國力有限,致壯志難伸,積勞病逝於軍中。諡曰忠武侯。 駐紮軍隊。 關閉

20 作者   諸葛亮早年喪父,隨叔父諸葛玄避亂荊州。諸葛玄卒,耕讀於隆中(今湖北省襄樊市西);留心天下大事,自比管仲、樂毅,人稱「臥龍」。劉備屯兵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南)時,三顧茅廬,遂出仕。輔佐劉備,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得荊州,取益州、漢中。劉備即位,授丞相。劉備去世,受遺命輔佐後主劉禪,封武鄉侯,以丞相兼領益州牧。整軍經武,革新政治,而後出師北伐曹魏。由於曹魏政權已趨穩固,而蜀漢國力有限,致壯志難伸,積勞病逝於軍中。諡曰忠武侯。 益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牧,州之長官。東漢末年,州牧掌軍政大權,統治一方,位在郡守之上。      關閉

21 作者   諸葛亮主要成就在政治、軍事,不以文章名家,所作皆實用之文,語言樸實,情理真切。晉陳壽嘗編次其文為《諸葛氏集》,今不傳;後人所輯,以清張澍(ㄕㄨˋ)《諸葛忠武侯文集》較為常見。 授課大綱

22 作者   諸葛亮主要成就在政治、軍事,不以文章名家,所作皆實用之文,語言樸實,情理真切。晉陳壽嘗編次其文為《諸葛氏集》,今不傳;後人所輯,以清張澍(ㄕㄨˋ)《諸葛忠武侯文集》較為常見。 字承祚,晉巴西安漢人。初仕蜀,蜀亡後,出仕晉。著有《三國志》、《益都耆舊傳》。      關閉

23 作者   諸葛亮主要成就在政治、軍事,不以文章名家,所作皆實用之文,語言樸實,情理真切。晉陳壽嘗編次其文為《諸葛氏集》,今不傳;後人所輯,以清張澍(ㄕㄨˋ)《諸葛忠武侯文集》較為常見。 字時霖、介侯,武威人。嘉慶四年進士,曾任知縣。  關閉

24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段意 段析 語譯 第一段 文意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5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先帝 指蜀漢昭烈帝劉備。 關閉

26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中道崩殂(ㄘㄨˊ) 中途死亡。崩,古代對帝王死亡的諱稱。殂,死亡。 補充 關閉

27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3.天下三分 指天下分成魏、蜀、吳三國。             補充

28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3.天下三分 指天下分成魏、蜀、吳三國。             補充 曹丕於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西元二二○年)篡漢,國號魏,都洛陽;次年(西元二二一年),劉備據西蜀自立,國號漢,都成都;八年後(西元二二九年),孫權據江東自立,國號吳,都建業(今南京市) 。     關閉

29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4.益州疲弊 指國家人力物力困乏。益州,東漢州名,為蜀漢國土的主要部分。疲弊,困乏。劉備伐吳失利,諸葛亮又用兵南蠻,國力耗損,故云。         關閉

30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5.危急存亡之秋 情勢危急,關係國家存亡的時刻。秋,時機;關鍵時刻。   關閉

31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5.危急存亡之秋 情勢危急,關係國家存亡的時刻。秋,時機;關鍵時刻。   關閉 生存或滅亡。一說為偏義複詞,見辨析。 關閉

32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指後主身邊的文臣和衛士。  關閉

33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6.內 指朝廷。  關閉

34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指疆埸上盡忠報國的武將。  關閉

35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7.忘身於外 公而忘私地在外奉職。外,泛指朝廷以外的各級政府、防區。 關閉

36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8.蓋追先帝之殊遇 這是為了追念先帝特殊的對待。蓋,用來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判斷。         關閉

37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9.陛(ㄅㄧˋ)下 臣民對皇帝的敬稱。臣民有事稟告皇帝,不敢直陳,而請階下的侍衛代為轉達,故云。陛,臺階。    關閉

38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副詞。實在;確實。 關閉

39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0.開張聖聽 開擴聖上的見聞。即暢通建言的管道,多聽臣民的意見。聖,尊稱皇帝。    關閉

40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1.光 發揚光大。 關閉

41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2.恢弘 擴大。這裡有激勵的意思。 關閉

42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3.妄自菲(ㄈㄟˇ)薄 輕率地看輕自己。妄,輕率;隨意。菲薄,輕視。菲,與「薄」同義。               關閉

43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4.引喻失義 引用不恰當的例證。例如引用西漢末年公孫述、東漢末年劉璋據守益州而失敗的往事,作為蜀漢無法進取的史證。 補充

44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公孫述於王莽時,起兵據有益州,自立為蜀王,
後稱帝;但十幾年後便被漢光武帝派兵消滅。劉璋,東漢末年人,係皇室後裔,繼承父親劉焉任益州牧,但個性懦弱,又無謀略,為了對付北方的張魯和曹操,向荊州的劉備求援;劉備藉機反客為主,攻下成都,占有益州,奠立蜀漢建國的基業。           關閉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4.引喻失義 引用不恰當的例證。例如引用西漢末年公孫述、東漢末年劉璋據守益州而失敗的往事,作為蜀漢無法進取的史證。 補充

45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因此;以致。 關閉

46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段意:分析天下形勢,點明蜀國處境;並期勉後主廣開言路,以激勵士氣。 關閉
段意:分析天下形勢,點明蜀國處境;並期勉後主廣開言路,以激勵士氣。  關閉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47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段析:概括分析天下大勢,並以先帝遺 德激勵後主。分從正(宜)反(不宜)兩面加以勸諫。 關閉
德激勵後主。分從正(宜)反(不宜)兩面加以勸諫。          關閉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48 課文與注釋:第一段 語譯:臣亮報告:先帝創業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現在天下分成三國,而我們蜀漢又是人力、物力都困乏,這實在是情勢危急,關係國家存亡的時刻。然而大小官員在朝廷中努力不懈,忠誠堅貞的外臣、將士公而忘私地在外奉職,這都是為了追念先帝特殊的對待,想要報答在陛下身上的啊。陛下實在應當暢通建言的管道,多聽臣民的意見,來發揚光大先帝遺德,鼓舞大家的士氣;不應當輕率地看輕自己,引用不恰當的例證,以致堵塞忠臣進諫的道路。       關閉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49 課文與注釋:第二段 段意 段析 語譯 第二段 文意、修辭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偏義複詞

50 課文與注釋:第二段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15.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皇宮和丞相府是一個整體。意思是不論宮中、府中,應該有共同遵行的體制、規範。          關閉

51 課文與注釋:第二段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16.陟(ㄓˋ)罰臧(ㄗㄤ)否(ㄆㄧˇ) 即「陟臧罰否」。指賞功罰過。陟,升遷;獎賞。臧,善。此指功勞。否,惡。此指過失。             補充

52 課文與注釋:第二段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16.陟(ㄓˋ)罰臧(ㄗㄤ)否(ㄆㄧˇ) 即「陟臧罰否」。指賞功罰過。陟,升遷;獎賞。臧,善。此指功勞。否,惡。此指過失。             補充 (相似:賞善罰惡、懲惡勸善) (相反:賞罰不明、棄善取惡)  關閉

53 課文與注釋:第二段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17.不宜異同 不應該有差別。異同,偏義複詞。偏指「異」。        關閉

54 課文與注釋:第二段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18.作姦犯科 為非作歹,觸犯法律。姦,邪惡。科,法律條文。 補充 關閉

55 課文與注釋:第二段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19.有司 主管的官吏。官吏職有專司,故稱。司,管理。        關閉

56 課文與注釋:第二段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2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國原則。昭,顯示;表明。理,治理。          關閉

57 課文與注釋:第二段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21.內外 即上文的「宮中府中」。 關閉

58 課文與注釋:第二段 段意:期勉後主秉公執法,賞罰分明,不可偏私。 關閉
段意:期勉後主秉公執法,賞罰分明,不可偏私。             關閉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59 課文與注釋:第二段 段析:由「宮中」、「府中」的一體性,說明賞罰須公正的為政之道。 關閉
段析:由「宮中」、「府中」的一體性,說明賞罰須公正的為政之道。   關閉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60 課文與注釋:第二段 語譯:皇宮和丞相府是一個整體,賞功罰過,不應該有差別。假使有為非作歹、觸犯法律的,或者盡忠職守、積極行善的,都應交給主管官吏,執行賞罰,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國原則。不應該心存偏私,導致宮廷和丞相府法制有所不同。       關閉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61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段意 段析 語譯 第三段 文意、修辭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接下頁) 悉以咨之

62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22.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ㄧ)、董允 指侍中郭攸之、費禕,黃門侍郎董允。侍中、侍郎,都是皇帝左右的侍從官。  關閉 (接下頁)

63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22.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ㄧ)、董允 指侍中郭攸之、費禕,黃門侍郎董允。侍中、侍郎,都是皇帝左右的侍從官。  關閉 ㄧㄡ 關閉 (接下頁)

64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22.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ㄧ)、董允 指侍中郭攸之、費禕,黃門侍郎董允。侍中、侍郎,都是皇帝左右的侍從官。  關閉 掌管宮中奏事及車馬衣服等職。關閉 (接下頁)

65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22.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ㄧ)、董允 指侍中郭攸之、費禕,黃門侍郎董允。侍中、侍郎,都是皇帝左右的侍從官。  關閉 宮中侍衛之官,掌傳達詔命。關閉 (接下頁)

66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23.志慮忠純 即「志忠慮純」。存心忠誠而謀事專一。   關閉 (接下頁)

67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即「以是」。因此。 關閉 (接下頁)

68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24.簡拔 選拔。 補充 關閉 (接下頁)

69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25.愚 自稱的謙詞。 關閉 (接下頁)

70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26.咨 詢問;商量。下文「諮」同。 關閉 (接下頁)

71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27.裨(ㄅㄧˋ)補闕漏 補救缺失。裨,補救。闕,通「缺」。 關閉

72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ㄑㄩㄝ 關閉 27.裨(ㄅㄧˋ)補闕漏 補救缺失。裨,補救。闕,通「缺」。 關閉

73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同義複詞。增加效益。 關閉

74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28.性行(ㄒㄧㄥˊ)淑均 即「性淑行均」。秉性善良,行事公正。行,行事。淑,善。均,公平;公正。        關閉

75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精通;熟練。  關閉 (接下頁)

76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29.試用 任用。試,與「用」同義。 關閉

77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接下頁) 章武二年(西元二二二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出兵伐吳,反被擊敗。此役向寵的軍隊損傷最少。            關閉

78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接下頁) 30.督 指中部督。職務為統領宮廷禁衛部隊。 關閉

79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段意:期勉後主親賢遠佞。 關閉
段意:期勉後主親賢遠佞。    關閉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接下頁)

80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段析:前半段著墨於向後主闡明用人之道,並推薦足以倚重的文武大臣。後半段進一步論述了「親賢臣」、「遠小人」的優劣得失,並藉先、後漢歷史加以對比,作為其論證依據。           關閉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接下頁)

81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語譯:侍中郭攸之、費禕和侍郎董允等人,都是賢良的臣子,不只存心忠誠,而且謀事專一,所以先帝選拔出來輔佐陛下。臣認為宮中的事情,不分大小,都先詢問他們的意見再施行,就一定能補救缺失,增加效益。將軍向寵秉性善良,行事公正,又精通軍事,從前先帝任用他,稱許他能幹,因此大家推舉他做中部督。         關閉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82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段意 段析 語譯 第三段 文意、修辭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83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1.行(ㄏㄤˊ)陣 隊伍行列。這裡借指軍隊。行,行列。關閉

84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2.優劣得所 各種人才都能得到適當的職位。優劣,指才能的高低。所,指適當的處所、職位。        關閉

85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3.遠(ㄩㄢˋ) 作動詞用。疏遠。 關閉

86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4.所以 導致……的緣故。表示原因。   關閉

87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5.傾頹 衰敗。 關閉

88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5.傾頹 衰敗。 關閉 ㄑㄧㄥ ㄊㄨㄟˊ 關閉

89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6.痛恨 沉痛地引為憾事。恨,遺憾。      關閉

90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7.侍中 指郭攸之、費禕。 關閉

91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8.尚書 指陳震。尚書是皇帝左右處理文書的機要人員。  關閉

92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9.長(ㄓㄤˇ)史 指張裔。時任丞相府留府長史。長史為幕僚之長。  關閉

93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40.參軍 指蔣琬(ㄨㄢˇ)。參軍是丞相府的軍事參謀。        關閉

94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41.貞亮死節 忠貞信實,能為節義而犧牲。亮,通「諒」。信實。死,為……而死。              關閉

95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段意:期勉後主親賢遠佞。 關閉
段意:期勉後主親賢遠佞。    關閉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96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段析:前半段著墨於向後主闡明用人之道,並推薦足以倚重的文武大臣。後半段進一步論述了「親賢臣」、「遠小人」的優劣得失,並藉先、後漢歷史加以對比,作為其論證依據。           關閉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97 課文與注釋:第三段 語譯:臣認為軍中事務,都徵詢他的意見,一定可以使軍隊和睦,各種人才都能得到適當職位。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和臣談論到這件事,沒有一次不嘆息痛恨後漢桓帝、靈帝的昏庸。侍中郭攸之、費禕,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都是忠貞信實,能為節義而犧牲的臣子,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家的復興將很快就到來。        關閉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98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段意 段析 語譯 第四段 文意、修辭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接下頁)

99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42.躬耕 親自耕種。 關閉 (接下頁)

100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43.南陽 漢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陽市。諸葛亮隱居的隆中,當時屬南陽郡。 關閉 (接下頁)

101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44.聞達於諸侯 有名聲而被諸侯所薦拔。聞,有名聲。達,顯達。     關閉 (接下頁)

102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45.卑鄙 出身低微,見識鄙陋。為自謙之詞。       補充 (接下頁)

103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45.卑鄙 出身低微,見識鄙陋。為自謙之詞。       補充 (1)出身低微,見識鄙陋。為自謙之詞。 (2)指人行為惡劣、不道德。   關閉 (接下頁)

104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46.猥(ㄨㄟˇ)自枉屈 指先帝委屈自己,貶低身分。猥,表示委屈對方的謙敬詞。自,自己。指先帝。       補充 (接下頁)

105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46.猥(ㄨㄟˇ)自枉屈 指先帝委屈自己,貶低身分。猥,表示委屈對方的謙敬詞。自,自己。指先帝。       補充 「猥」是書信或奏議中常見的謙敬詞,用來表示對方做某事是委屈了自己或降低了身分。有時也用「辱」、「枉」等字。   關閉

106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47.顧 訪視;探訪。 補充 (接下頁)

107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47.顧 訪視;探訪。 補充 本義是回頭看;擴大可指一般的看;引申指訪問式的看。     關閉 (接下頁)

108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48.感激 感動振奮。末段「臣不勝受恩感激」的「感激」義同。  補充 (接下頁)

109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1)感動振奮。 (2)感謝。   關閉 48.感激 感動振奮。末段「臣不勝受恩感激」的「感激」義同。  補充 (接下頁)

110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49.驅馳 鞭打馬匹,使馬奔走。此指為先帝奔走效力。 關閉 (接下頁)

111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50.後值傾覆 後來遭遇失敗。指漢獻帝建安十三年(西元二○八年),劉備在湖北當陽(今湖北省荊門市西南)長坂坡,被曹操所敗,退保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漢口)。值,遇到。              補充

112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50.後值傾覆 後來遭遇失敗。指漢獻帝建安十三年(西元二○八年),劉備在湖北當陽(今湖北省荊門市西南)長坂坡,被曹操所敗,退保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漢口)。值,遇到。              補充 ㄑㄧㄥ 關閉

113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這是赤壁之戰前夕的事。當年五月,荊州牧劉表去世,繼立的幼子劉琮投降曹操。劉備當時屯兵樊城,勸阻不及,決定南走江陵,以避曹軍鋒芒。曹操知道江陵儲有軍用物資,恐被劉備取得,率領五千精騎日夜追趕,一日一夜行軍三百餘里,至當陽追及劉備。劉備戰敗,與諸葛亮等數十騎狼狽南逃,碰到東吳來的使臣魯肅,一番商討後,決定與孫權合作,共拒曹軍。當年十月便發生了赤壁之戰。《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四十二回對此有精彩的鋪演,可參看。           關閉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50.後值傾覆 後來遭遇失敗。指漢獻帝建安十三年(西元二○八年),劉備在湖北當陽(今湖北省荊門市西南)長坂坡,被曹操所敗,退保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漢口)。值,遇到。              補充

114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51.爾來二十有(ㄧㄡˋ)一年 從那時以來,二十一年了。有,通「又」。     補充 (接下頁)

115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諸葛亮自東漢獻帝建安十二年(西元二○七年)出仕,至蜀漢後主建興五年(西元二二七年)上〈出師表〉,前後共二十一年。 關閉
諸葛亮自東漢獻帝建安十二年(西元二○七年)出仕,至蜀漢後主建興五年(西元二二七年)上〈出師表〉,前後共二十一年。    關閉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51.爾來二十有(ㄧㄡˋ)一年 從那時以來,二十一年了。有,通「又」。     補充 (接下頁)

116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52.臨崩寄臣以大事 指劉備臨終託付諸葛亮輔佐劉禪之事。寄,託付。     關閉 (接下頁)

117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段意:本段先自述身世,接著表明以興復 漢室為己任,並對後主加以期許。 關閉
漢室為己任,並對後主加以期許。  關閉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接下頁)

118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段析:首先回顧自身多年來的經歷,總述此次北伐原因及目的,申明「北定中原」的決心。文中透過今昔對照,巧妙強調了
劉備「三顧」之恩及其影響。    關閉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接下頁)

119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語譯:臣本是一介平民,在南陽耕田,只求亂世中保全性命,並不想要有名聲而被諸侯所薦拔。先帝不嫌棄臣出身低微,見識鄙陋,委屈自己,貶低身份,到草房來探訪了我三次,問臣當時的天下大事,臣因此而感動振奮,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力。後來先帝遭遇兵敗,我在軍事潰敗,情勢危急時,接受任命,到現在已經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臣生性謹慎,因此臨終前又把輔佐陛下的重責交付給臣。  關閉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120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段意 段析 語譯 第四段 文意、修辭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121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53.夙夜 從早到晚;終日。夙,早。 關閉
53.夙夜 從早到晚;終日。夙,早。 關閉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122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ㄙㄨˋ 關閉 53.夙夜 從早到晚;終日。夙,早。 關閉
ㄙㄨˋ 關閉 53.夙夜 從早到晚;終日。夙,早。 關閉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123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54.託付不效 不能完成受託的任務。效,收效;成功。      關閉

124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55.明 指知人之明。  關閉

125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56.五月渡瀘 建興三年,諸葛亮率軍征雲南,五月渡瀘水,擒服孟獲,平定南方之亂。瀘,指瀘水。即今雅礱(ㄌㄨㄥˊ)江口以下金沙江的河段。            關閉

126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56.五月渡瀘 建興三年,諸葛亮率軍征雲南,五月渡瀘水,擒服孟獲,平定南方之亂。瀘,指瀘水。即今雅礱(ㄌㄨㄥˊ)江口以下金沙江的河段。            關閉 ㄌㄨˊ 關閉

127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57.不毛 即「不毛之地」。荒瘠不能耕種的土地。此指蠻荒地區。毛,草木。這裡特指五穀。         補充

128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57.不毛 即「不毛之地」。荒瘠不能耕種的土地。此指蠻荒地區。毛,草木。這裡特指五穀。         補充 即「不毛之地」的省說。「毛」本指人身上的 毛髮,後借喻草木。此處特指五穀。又「毛」是名詞轉為動詞用,指生長五穀。修辭學上稱作「轉品」。            關閉

129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兵器和盔甲。指軍隊裝備。 關閉

130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58.庶竭駑(ㄋㄨˊ)鈍 希望竭盡低劣的才能。庶,庶幾(ㄐㄧ);希望。駑鈍,喻才能低劣。為自謙之詞。駑,劣馬。鈍,刀鋒不利。                   關閉

131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ㄐㄧㄝˊ 關閉 58.庶竭駑(ㄋㄨˊ)鈍 希望竭盡低劣的才能。庶,庶幾(ㄐㄧ);希望。駑鈍,喻才能低劣。為自謙之詞。駑,劣馬。鈍,刀鋒不利。                   關閉

132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59.攘(ㄖㄤˊ)除姦凶 剷除奸邪兇惡之人。指消滅曹魏。攘,消滅;剷除。    關閉

133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60.舊都 指東漢首都洛陽。 關閉

134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61.所以 用來。表示憑藉。 關閉

135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ㄈㄣˋ 關閉

136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講到;提起。 關閉

137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62.斟酌損益 衡量事理而予以興革。斟酌,將酒適量注入杯中。引申為考慮可否而決定取捨。損,革除。益,增加。此指興辦。 關閉

138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ㄓㄣ ㄓㄨㄛˊ 關閉 62.斟酌損益 衡量事理而予以興革。斟酌,將酒適量注入杯中。引申為考慮可否而決定取捨。損,革除。益,增加。此指興辦。 關閉

139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段意:本段先自述身世,接著表明以興復 漢室為己任,並對後主加以期許。 關閉
漢室為己任,並對後主加以期許。  關閉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140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段析:首先回顧自身多年來的經歷,總述此次北伐原因及目的,申明「北定中原」的決心。文中透過今昔對照,巧妙強調了
劉備「三顧」之恩及其影響。    關閉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141 課文與注釋:第四段 語譯:自從接下先帝遺命,臣日夜為政事憂思,深怕不能完成受託的任務,以致辜負了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五月帶兵,渡過瀘水,深入蠻荒地區平撫叛亂。如今南方已平定,軍備也準備充足,應當趁此鼓動士氣,率領三軍出師北伐,收復中原,希望能竭盡臣低劣的才能,剷除奸邪兇惡的曹魏政權,復興漢室,還都洛陽。這是臣報答先帝和效忠陛下應盡的職責。至於衡量國政而予以興革,盡力貢獻忠言,那又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  關閉 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

142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段意 段析 語譯 第五段 文意、修辭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出師表中的敬謙用法 三國故事歇後語 授課大綱

143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63.效 任務。 關閉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144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64.慢 怠慢;疏忽。  關閉

145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使……明顯;表明。  關閉

146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65.咎 罪過。 關閉

147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65.咎 罪過。 關閉 ㄐㄧㄡˋ 關閉

148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66.自課 自我省察。課,考察。 關閉

149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67.諮(ㄗ)諏(ㄗㄡ)善道 訪求治國的良策。諮諏,詢問。    關閉

150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68.雅言 正直的言論。 關閉

151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ㄓㄠˋ 關閉

152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ㄕㄥ 關閉

153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69.當 即將;就要。 關閉

154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70.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寫此表時,感傷至極,不知到底寫了些什麼。意思是臨行前思緒混亂,可能語無倫次,說了不該說、不得體的話。臨,面對。  關閉

155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本指感傷激動之下,不清楚自己所表達的內容。後多用於指作文或說話空洞紊亂,使人不了解其意。 (相似:詞不達意、語無倫次、胡言亂語、雜亂無章) (相反:一語中的、曲盡人情、頭頭是道、有條不紊)   關閉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70.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寫此表時,感傷至極,不知到底寫了些什麼。意思是臨行前思緒混亂,可能語無倫次,說了不該說、不得體的話。臨,面對。  關閉

156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段意:總結全文,重申自己出師討賊的決心,以及對後主砥礪君德的深切期許。 關閉
段意:總結全文,重申自己出師討賊的決心,以及對後主砥礪君德的深切期許。  關閉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157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段析:申明自願承擔北伐的責任,同時再次囑咐後主須多察納雅言,與前文前後呼應,無處不體現其深情厚意,及對蜀漢的一片忠心。            關閉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158 課文與注釋:第五段 語譯: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復興漢室的任務交付給臣;如果不成功,就處罰臣,來告慰先帝的神靈。如果臣下沒有進諫足以增進君德的嘉言,那就責罰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以表明是他們的罪過。陛下自己也應當自我省察,徵詢好的治國方法,確實察考、採納正直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詔。臣身受大恩,不禁感動振奮。現在即將遠離出征,寫此表時,感傷至極,不知到底寫了些什麼。關閉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159 主要修辭手法 錯綜 1.陟罰臧否。 2.志慮忠純。 3.性行淑均。 4.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抽換詞面)

160 主要修辭手法 鑲嵌 ‧不宜「異同」。 (「異同」偏重於「異」的意思)

161 主要修辭手法 對偶 1.作奸犯科。 2.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3.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4.攘除姦凶,興復漢室。
5.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162 主要修辭手法 頂針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163 主要修辭手法 借代 1.行陣和睦。(「行陣」借代軍隊) 2.臣本布衣。(「布衣」借代平民) 3.兵甲已足。(「兵甲」借代 軍隊裝備)

164 主要修辭手法 映襯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賢臣-小人;先漢-後漢;興隆-傾頹)

165 主要修辭手法 轉品 ‧親賢臣,遠小人。 (「遠」形容詞轉動詞用)

166 主要修辭手法 借喻 ‧庶竭駑鈍。 (「駑鈍」喻才能低劣) 授課大綱

167 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 崩 (動)毀壞 1.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論語‧陽貨》) 2.禮崩樂壞。 (動)倒塌
1.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李白〈蜀道難〉) 2.天崩地裂。 (動)古稱天子之死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168 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 顧 (動)回首;回頭看 (動)看;張望 (動)訪視;探訪 (動)關注;照應 (連)但是 (副)反而
1.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2.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動)看;張望 1.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孟子‧離婁》下) 2.左顧右盼。 (動)訪視;探訪 1.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2.三顧茅廬。 (動)關注;照應 1.當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方孝孺〈指喻〉) 2.奮不顧身。 (連)但是 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副)反而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

169 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 慢 (形)怠惰;疏忽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 (形)驕傲;倨傲 傲慢、輕慢。 (形)遲緩;不快
慢工出細活。 (動)輕侮;輕視 雖不肖人至,未嘗敢以貌慢之。(韓愈〈答馮宿書〉) (副)遲緩的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綠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70 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 薄 (動)輕視 (動)減輕 (動)通「迫」。迫近;靠近 (副)輕微 (形)微薄 (形)刻薄;不敦厚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動)減輕 省刑罰,薄稅斂。(《孟子‧梁惠王》上) (動)通「迫」。迫近;靠近 1. 薄暮冥冥,虎嘯猿啼。(范仲淹〈岳陽樓記〉) 2.炎日薄茅上,暑氣蒸鬱,覺悶甚。(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副)輕微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 (形)微薄 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司馬光〈訓儉示康〉) (形)刻薄;不敦厚 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孟子‧萬章》下)

171 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 復 (動)回來。「往」的反面 往復。 (動)恢復 1.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2.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韓愈〈師說〉) (動)報告 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副)又;再 1.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綠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陶淵明〈桃花源記〉) 3.死灰復燃。

172 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 效 (動)收效;成功 1.不效,則治臣之罪。 2.恐託付不效。 (動)摹仿 東施效顰、上行下效。 (動)奉獻;致贈
效勞、效忠、效力。 (名)任務 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名)功用 藥效、功效、見效。

173 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 塞 ㄙㄜˋ (動)阻隔 (動)充滿 (動)推託;應付 ㄙㄞ (動)受阻不暢 (動)填補 (名)封口的東西 ㄙㄞˋ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動)充滿 1.沛乎塞蒼冥。(文天祥〈正氣歌并序〉) 2.志氣塞乎天地。(《禮記‧孔子閒居》) (動)推託;應付 搪塞、塞責。 ㄙㄞ (動)受阻不暢 塞車。 (動)填補 塞滿。 (名)封口的東西 瓶塞、活塞、軟木塞。 ㄙㄞˋ (名)邊境 1.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2. 塞翁失馬。 (名)險要的地方 要塞。 說明:「塞」作「阻隔不通」解時,有ㄙㄜˋ、ㄙㄞ二音,一般而言,文言讀ㄙㄜˋ,白話讀ㄙㄞ。

174 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 遺 ㄧˊ ㄨㄟˋ (動)亡失;丟掉 遺失。 (動)捨棄 遺棄。 (動)留存;剩下 1.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2.不遺餘力。 (動)離開 遺世獨立。 (名)亡失的東西 路不拾遺。 (形)留下的;剩餘未盡的 遺言、遺跡、遺珠之憾。 ㄨㄟˋ (動)贈送;給予 1.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飲馬長城窟行〉) 2.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庭中有奇樹〉)

175 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 亡 ㄨㄤˊ (動)逃跑 流亡、逃亡。 (動)失去;丟失 亡羊補牢。 (動)消滅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ㄨˊ (動)沒有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論語‧子張》)

176 形音義比較:形近字比較 殂 俎 沮 蛆 (ㄘㄨˊ) 死亡 崩殂。 (ㄗㄨˇ) 割肉用的砧板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ㄐㄩˇ) 頹喪;意志消沉
沮喪。 (ㄑㄩ) 蠅類的幼蟲 蛆蟲。

177 形音義比較:形近字比較 菲 蜚 緋 誹 (ㄈㄟˇ) 輕視 妄自菲薄。 (ㄈㄟ) 沒有根據的;不實的
流言蜚語、蜚短流長(散布謠言,說人閒話)。 紅色 緋紅、緋聞。 議論人非;毀謗 誹謗、怨誹。

178 形音義比較:形近字比較 攘 禳 嚷 釀 (ㄖㄤˊ) 消滅;清除 攘除姦凶、安內攘外。 祭神祈求消除災禍 禳災、祈禳。 (ㄖㄤˇ) 喧鬧;喊叫
吵嚷、喧嚷。 (ㄋㄧㄤˋ) 利用發酵方法製造 釀造、釀酒。 授課大綱

179 賞析   諸葛亮寫〈出師表〉的思緒頗為複雜,糾結著他大半生對蜀漢、對劉備父子的公忠和私誼。但千言萬語,目的只有一個,即希望打動劉禪,開啟他闇弱的心智,以免一國之君反在後方成了北伐的隱憂。

180 賞析   從這個角度看〈出師表〉,才能理解為何諸葛亮會「臨表涕泣,不知所云」,又為何古人要說「讀〈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然而〈出師表〉感動了作者自己,也感動了後世千千萬萬的讀者,是否能感動當時真正的讀者劉禪呢?只怕就如同出師北伐的軍事行動一樣,到頭來也只能付諸「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一語了。

181 賞析 就文論文,〈出師表〉值得一提的藝術特色有二: 一是主副雙線,先分後合。第一、二、三段分別勸勉後主「廣開言路」、「秉公執法」、「親賢遠佞」三事,這是主線;第四段對應前三段,旨在表明心志,策勵自我,是副線。主線導之以理,而理中有情;副線動之以情,而情寄於敘。兩線在最後一段綰合,並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淒然收束全文。

182 賞析   二是語言樸實,感情真摯。全文六百二十 四字,先後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 陛下」;處處不忘先帝的「遺德」、「遺詔」 ,處處為後主的威望、聲譽著想,表現出對蜀 漢的忠誠和對劉禪的厚望。憂之深不免責之切 ,表文中因而出現了一些告誡口氣很強的語句 :

183 賞析 「宜開張聖聽」、「不宜妄自菲薄」、「不宜異同」、「宜付有司」、「不宜偏私」、「宜自課」,這些「宜」與「不宜」,充分反映出諸葛亮對劉禪恨鐵不成鋼的情懷,希望他能及時覺悟奮起。 寫到緊要處,真情流露,詞語色彩也就隨之呼應;樸實的語言與真摯的感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時至今日,我們仍不難從這篇至文的字裡行間,撫觸到一顆躍動不已的「老臣心」。 授課大綱

184 問題與討論 課文引導問題設計 一、諸葛亮在表文開頭明言「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後頭又說「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前後是否自相矛盾?原因何在? 參考答案 二、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若嗣子(指劉禪)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哭著回答:「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這一幕君臣對話,結合〈出師表〉來看,你有何感觸、評論? 參考答案(一) 參考答案(二) 授課大綱

185 問題與討論參考答案 一、看似矛盾,實不矛盾,二者皆可統一在〈出師表〉主旨之下。前者意在刺激後主覺醒、振作,故用危言以聳動之;後者旨在說明出師北伐條件已成熟,以堅定後主的信心。 關閉

186 問題與討論參考答案 二、(一)劉備臨終託孤之舉,歷來有兩個解讀:一是劉備有權謀,故意藉此逼諸葛亮公開表態;二是劉備無私心,純係為國家前途作此設想,「自取」云云自是肺腑之言。不管真相如何,二者皆反映出諸葛亮在蜀漢獨特的分量與地位。 關閉

187 問題與討論參考答案 二、(二)「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這句話或許是解讀劉備託孤之言的重大關鍵。由於劉備「知」諸葛亮「謹慎」,不致有篡逆之謀,才會放心說出「自取」的話;而諸葛亮的回話,不只謹慎,而且得體、感人,與出師表中的其他言論,基本上是始終如一的。故可推論,劉備人之將死,容或語帶心機(至少有藉此感動、激勵諸葛亮的用意);而諸葛亮心跡的表白,應無可置疑。 關閉

188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1.下列詞語,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開彰聖聽 (B)後值傾覆 (C)性行淑鈞 (D)作姦犯苛 B × 張  × 均  × 科 

189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2.下列「 」中文字的注音,何者正確? (A)中道崩「殂」:ㄗㄨˇ (B)妄自「菲」薄:ㄈㄟ (C)「裨」補闕漏:ㄆㄧˊ (D)庶竭「駑」鈍:ㄋㄨˊ D ㄘㄨˊ ㄈㄟˇ ㄅㄧˋ 

190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3.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解釋正確? (A)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隨意輕薄、侮辱他人 (B)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指可以託孤寄命的大臣 (C)遂許先帝以「驅馳」:意謂騎馬奔跑 (D)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指伐吳復仇之事 B (A)輕率地看輕自己。  (B)指忠貞信實,能為節義犧牲的大臣。「託孤寄命」指託付輔佐年幼的君主並委以軍國的重任。語出《論語‧泰伯》:「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語譯:「可以把年幼的君主託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政權託付給他,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這樣的人是君子嗎?是君子啊。」 (C)奔走效力。(D)指託付諸葛亮輔佐劉禪,北伐曹魏,興復漢室。 

191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4.下列選項中各有二個詞語,何組意義相同? (A)行陣/布陣 (B)臧否/賞罰 (C)不毛/蠻荒 (D)雅言/巧言 C (A)指軍隊/軍隊作戰的行列陣勢布置。 (B)善惡/獎賞、處罰。 (C)均指荒涼偏遠的地方。 (D)正直的言論/動聽而不實在的話。

192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5.古人在行文中會使用謙稱自己或尊稱他人的語詞,以表達說話者謙遜的態度。下列文句,何者沒有使用此種謙敬的語詞? (A)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C)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 (D)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A (B) 「卑鄙」為自謙之詞,「猥」表示敬意。 (C) 「駑鈍」為自謙之詞。 (D)「愚」為自謙之詞。

193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6.「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下列關於此句的解釋,何者錯誤? (A)「天下三分」指天下分為魏、蜀、吳三國 (B)「益州疲弊」指蜀國財力、物力困乏 (C)「誠」為副詞,「實在是」的意思 (D)「危急存亡之秋」指國家無法度過這個秋天 D (D)指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

194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7.「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句中「陟罰臧否」指的是什麼樣的行為? (A)恩寵有加,博取信任 (B)各司其職,各得其位 (C)賞善罰惡,賞罰分明 (D)高壓懷柔,手段高明 C

195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B ( )8.〈出師表〉中,哪一段文句最能看出諸葛亮對劉備知遇的感恩之情? (A)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B)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C)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D)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A)描述當前蜀國的困境。 (B)對先帝所託付的事不敢忘懷,終日憂思、勤勞行之。可見諸葛亮對劉備的知遇極為感恩。 (C)向後主表達對北伐的決心。 (D)再次期許後主能廣開言路,表現諸葛亮對後主諄諄叮囑的心意。

196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9.下列何者不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對後主的勸諫內容? (A)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B)賞罰分明,公正無私 (C)以史為鏡,親賢遠佞 (D)廣開言路,修德圖強 A (A)此為郭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B)第二段:「宮中府中,俱為一體,……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C)第三段:「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D)第一段:「誠宜開張聖聽,……以塞忠諫之路也。」及文末:「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197 (A)自比管仲、樂毅。(B)為中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未以文學名。諸葛亮精於天文風水,非史傳所載,多為附會之說。「堪輿」指勘察地理風水,以推斷吉凶。
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 ( )10.下列關於諸葛亮的敘述,何者正確? (A)耕讀於南陽隆中,留心天下事,自比張良、韓信,人稱「臥龍」 (B)足智多謀,為中國著名軍事家、文學家,亦長於風水堪輿 (C)出師北伐曹魏,因軍糧不繼,壯志未酬,積勞成疾,病逝軍中 (D)「木牛流馬」、「草船借箭」、「樂不思蜀」之典故均和其有關 C (D) 「木牛流馬」為諸葛亮所製造運輸兵糧的工具。「草船借箭」典出《三國演義》。在赤壁之戰發生之前,周瑜欲藉造箭之事以殺諸葛亮,諸葛亮則趁江面大霧,以草人誘敵發箭,輕鬆完成任務。「樂不思蜀」典出《三國志》。蜀漢亡後,後主劉禪被送往洛陽。司馬昭設宴款待,令蜀漢故伎舞於前,劉禪樂在其中。司馬昭因而問之曰:「是否思蜀?」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後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198 測驗與練習:進階練習 一、語言的使用,往往會因為時代的改變而產生不同的意義。任珍將〈出師表〉中某些與今日慣用意義不同的語詞列成一張表,但她將部分詞語的古今義搞混了。請幫她把所有詞語的「古義」圈出來。(接下頁)

199 測驗與練習:進階練習 原 句 A B 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 真心感謝 感動振奮 誠宜「開張」聖聽 開展擴大 開始營業 「曉暢」軍事
原 句 A B 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 真心感謝 感動振奮 誠宜「開張」聖聽 開展擴大 開始營業 「曉暢」軍事 精通;熟練 明白暢達 先帝不以臣「卑鄙」 人格低下,行為惡劣 出身低微,見識淺陋 「猥」自枉屈 委屈 卑賤;下流

200 測驗與練習:進階練習 二、我們知道劉備病危時告訴諸葛亮說:「如果劉禪可以輔佐,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成才,你可以取而代之。」劉備講的究竟是真心話,還是一種政治語言呢?諸葛亮選擇輔助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覺得他的選擇正確嗎?請把對這件史事的評論寫成一篇短文,第一段說明你對劉備那段話的理解,第二段推測諸葛亮作選擇時的心理,第三段以後依自己的看法作結。文長至少三百字。引導寫作

201 測驗與練習:進階練習 歷屆試題 引導寫作 1.題目已限定各段須寫的內容,請看清題意後,針對要點構思。 2.在「推測諸葛亮作選擇時的心理」時,可加入當時政治情勢與中國傳統倫理觀念的考量,更應記得:諸葛亮最後選擇的是輔佐幼主。若對他的決定有不同看法,應於第三段以後提出。 授課大綱

202 圖片集錦:隆中三顧堂 圖片來源:《中華古文明大圖集》第五部,宜新文化事業公司

203 圖片集錦:三國鼎立圖

204 圖片集錦:諸葛亮北伐圖

205 圖片集錦 諸葛亮征南夷,七次生擒酋長孟獲,七次釋放,使之心悅誠服,不復背叛。 圖片來源:《走訪諸葛亮》,遠流出版公司 授課大綱


Download ppt "出師表 諸葛亮 教學錦囊 一、人物形象與背景 二、角色扮演 三、三國問與答."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