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大学语文 诗词部分 散文部分 小说部分 戏剧部分 行政公文写作 申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大学语文 诗词部分 散文部分 小说部分 戏剧部分 行政公文写作 申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学语文 诗词部分 散文部分 小说部分 戏剧部分 行政公文写作 申论

2 一、诗词部分 中国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中国古典诗歌篇目讲析 中国现代诗歌篇目讲析 外国诗歌讲析

3 (一)中国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诗歌概念 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中国诗歌的分类 中国诗歌的审美特征 中国诗歌的鉴赏

4 诗歌概念 中文权威工具书《辞海》认为:诗歌“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像,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5 诗歌的分类 从表达方式上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从格律上分格律诗和自由诗。 从押韵上分有韵诗和无韵诗。 从时代上分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
从源流上分诗、词、曲、赋。 从内容上分咏史诗、边塞诗、田园诗、言志诗、讽喻诗等等。

6 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诗经》 楚辞 汉乐府 文人五言诗 建安诗歌 田园诗 南北朝乐府民歌 唐诗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现当代诗歌

7 中国诗歌的审美特征 具有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像。 讲究留白,具有跳跃性的结构。 语言特别凝练,讲究陌生化。 具有节奏和韵律,富于音乐性。
具有特殊的诗法。

8 中国诗歌的鉴赏 诗歌富有音乐美,千读万赏诵为先。 “知人论世”凭想像,设身处地多移情。 抓住关键词和句,表现手法要厘清。

9 (二)中国古典诗歌讲析 《诗经》二首 国殇 行行重行行 短歌行 读《山海经》其一 西洲曲 春江花月夜 登幽州台歌 从军行 山居秋瞑
李白诗二首 杜甫诗二首 长恨歌 杜牧诗二首 李商隐诗二首 八声甘州 江城子·密州出猎 声声慢 钗头凤 水龙吟

10 《诗经》二首 《诗经》简介 《诗》六义 《关雎》讲析 《蒹葭》讲析

11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以后称为《诗经》。全书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 《诗经》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风俗习尚,其中许多民歌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痛苦,揭露了统治者的丑行和罪恶。

12 《诗》六义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共160篇。“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 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词。 按表现手法分,《诗经》中有赋、比、兴。  根据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3 《关雎》 正音释义 诗句讲析 主题归纳

14 一、朗读课文,给生字正音 二、课文讲解 三、主题归纳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毛诗序》认为是赞扬“后妃之德”。其实是一首优美的情歌。写青年男女的恋爱之情。

15 《蒹葭》 正音释义 诗句讲析 主题归纳 《蒹葭》中“伊人”除了指恋人,还有什么其他含义?

16 一、正音释义 二、诗句讲析 三、主题归纳 《蒹葭》是一首怀念恋人的恋歌。因思念对象的可望而不可即,抒发了苦苦追寻而不可得的失望、惆怅之情。

17 《蒹葭》中“伊人”除了指恋人,还有什么其他含义?
“伊人”除了指恋人外,还可指代贤人,姚际恒《诗经原始》:“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或者可能并不指人,而是美好的理想,人生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所以,诗的基调是惆怅,而这种惆怅也许是人生永远无法克服的。总之,这个意象极具朦胧性,颇有象征主义的味道。

18 《蒹葭》诗的意境是怎样一步步加深是? 此诗采取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能尽其意。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之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

19 仔细体会《关雎》和《蒹葭》,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从内容上说,都有一个理想的化身:“窈窕淑女”和“所谓伊人”。 都有一个追求的过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等等,“溯洄”“溯游”等等。 都抒发了不可得的惆怅和无奈。 从结构句式上说,都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都先以他物起兴来引起要表达的内容。

20 ⑴景物描写对主题的烘托作用,情景交融,情因景生,景由情变。 ⑵形式上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不拘泥,富于变化。
以《关雎》《蒹葭》这两首诗为例,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 ⑴景物描写对主题的烘托作用,情景交融,情因景生,景由情变。 ⑵形式上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不拘泥,富于变化。 ⑶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双声、叠韵、叠字的运用,描摹细致曲折的感情和自然景象的特征,收到较大的艺术效果。 ⑷ 章节重叠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⑸比兴手法的运用,贴切生动,形象自然。

21 国殇 屈原生平及文学成就介绍 正音释义 课文讲析 主题归纳 艺术特点分析

22 屈原生平及文学成就介绍 (前340?~前期278?)是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爱国热情和积极浪漫主义手法而闻名于世的伟大诗人,  创造出“骚体诗”,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国殇》是屈原所作《九歌》中的一篇,所祭的神是为国战死神。

23 正音释义

24 整首祭诗从敌胜我败着笔,客观反映了楚国当时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 前十句为祭诗的第一段,着力描写了敌我两军在战场上的激战。
课文讲析 整首祭诗从敌胜我败着笔,客观反映了楚国当时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 前十句为祭诗的第一段,着力描写了敌我两军在战场上的激战。 祭诗后八句为第二段,作者以钦佩敬仰之情对保家卫国而壮烈牺牲的将士,唱出了慷慨悲壮的礼赞 。

25 主题归纳  本诗是追悼为国捐躯的阵亡将士的祭歌,诗中概括而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英勇,奋不顾身的壮烈战斗场面,歌颂了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牺牲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无限钦敬之情。

26 其二,诗人善于把静态与动态、总体与局部、外形与精神的描写娴熟地结合起来 。
艺术特点分析 其一,诗人运用了夸张渲染的手法。 其二,诗人善于把静态与动态、总体与局部、外形与精神的描写娴熟地结合起来 。 其三,诗人在遣词造句和布局行文上讲求庄严厚重感,与祭诗要求的文体风格十分吻合。 其四,本诗每句七字,语言整齐,没有长短错落之感。

27 试分析《国殇》的语言特点 屈原根据楚国民歌创立的“楚辞”,在语言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式,以六、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而且多用具有南方语言特色的语气词“兮”,这是其共有的特色。 本诗的独到之处,是将“兮”字放置在每句六个字的正中。这样,实质上便把原句划分为两个由三个字组成的结构或短句。这不仅使全诗语言形式整齐划一,颇具美感;而且,那短促的节奏、鲜明的节拍,与全诗高昂激越的情绪、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相配合,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28 《国殇》叙议结合对表现思想内容有何作用?
本诗分两段,第一段是记叙,大笔勾勒出了敌我悬殊的拼杀场面。面对着如云的来敌、飞坠的箭矢,将士们奋勇迎敌,诗行中可闻震天的杀声,极力渲染将士们的英勇无畏。第二段基本上是议论,用战后的惨烈来突出将士们的英雄气慨,虽败犹荣,让读者无限钦佩和敬仰,体现了祭词的特点。

29 行行重行行 文人五言诗介绍 课文讲析 主题归纳 艺术特点分析

30 “文人五言诗”介绍 南朝梁萧统编《文选》,选了19首无名氏的作品,题曰“古诗十九首”。这是我国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作者是中下层文人。 这组诗在游子和思妇的基本题材中表现了浓厚的生命意识。 在艺术表达上,它以善用比兴、以浅语写深情、自然浑成而为人赞赏,被刘勰、钟嵘誉为“一字千斤”和“五言冠冕”。 《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31 内容讲析 此篇表现思妇怀念远行丈夫的缠绵情感。全诗先是追叙初别,再说路远会难,然后倾诉久离相思之苦,最后以自我宽慰作结。

32 艺术特点 运用回环复沓、反复咏叹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不可摆脱的相思之情。 运用比兴手法,言近旨远,语短情长。
语言浅近自然,不假雕琢,而又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33 短 歌 行(其一) 曹操生平介绍 建安文学和建安风骨 课文讲析 主题归纳 艺术特点分析

34 曹操生平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县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一位诗人。
曹操在文学、书法、音乐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诗歌有一些抒发了其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苍凉悲壮,慷慨激越,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

35 建安文学和建安风骨 曹操是汉末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作为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一方面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搜罗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一方面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

36 课文讲析 每8句为一个层次,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感叹人生短促,光阴易逝,功业难成。 第二层,化用《诗经》成句,思贤若渴。
第三层,贤才未得、功业未成的苦闷忧郁,想像贤才来到自己身边时的欢洽愉悦。 第四层,运用比喻和典故,期盼贤才,一统天下。

37 指出《短歌行》诗中的比喻句并说明其含义 本诗中的多个比喻句式,各有其特定含义: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早晨见阳光即干的露水,比喻人生的短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把贤才比喻为皎洁明亮的月亮,渴望自己能得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以乘夜南飞却无枝可依的乌鹊,比喻当时在动荡不安政治局势之下找不到归宿的贤才们。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则比喻自己对待贤才的态度是热烈欢迎,多多益善。

38 指出《短歌行》诗中所用典故及其含义 诗中“周公吐哺”一句,是运用历史典故。《韩诗外传》和《史记·鲁周公世家》都载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是说周公虚心招纳贤才,忙得连洗头吃饭的完整时间都没有。诗中运用这一典故,表明自己也要像周公那样虚心延揽人才。

39 说明本诗化用《诗经》成句赋予新意的特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语出《郑风·子衿》。作者借用来表达对贤人的渴望思盼;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语出《小雅·鹿鸣》。此诗原为王公贵族宴饮宾客所奏,以示对宾客的欢迎和款待。作者化用其句,借以表明自己将给贤才隆礼厚思的待遇,期待他们能够来到自己身边。

40 主题归纳 本诗的主旨是通过感叹人生短促,功业未成,渴望招贤纳才的急切心情,表现诗人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强烈愿望和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

41 艺术特点 1.善于化用《诗经》成句赋予新意; 2. 善于运用比喻和典故表情达意; 3.风格雄浑深沉、慷慨悲凉,体现出建安诗歌的“风骨”。 4.一唱三叹,回旋往复。 第一层与第三层、第二层与第四层的内容、情感的重合。

42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生平及文学成就 正音释义 课文讲析 主题归纳 艺术特点分析

43 陶渊明生平及文学成就 陶渊明( ),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没落士族,先后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官场污浊,不甘“为五斗米折腰”,便辞官归隐田园,当时年仅四十一岁。后征为著作郎,不就。今存诗一百二十余首,文十余篇。有《陶渊明集》。

44 课文讲析 本诗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次。 前十二句为第一层,叙隐居的闲适, 后四句为第二层,写读《山海经》之乐。

45 主题归纳 本诗写耕种之暇泛览图书的乐趣,真实而又满足,从侧面表现了对俗世官场的憎恶和否定。

46 艺术特点分析 ⑴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没有一点斧凿痕迹,使人倍感亲切真实。 ⑵富有意境

47 西洲曲 南北朝乐府民歌介绍 《西洲曲》介绍 内容讲析 艺术特点归纳

48 南北朝乐府民歌介绍 “乐府”是古代封建王朝设立的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诗”是指由文人制作或从民间采集的诗歌。魏晋时期开始把“乐府诗”简称为“乐府”,于是“乐府”也由机构名称演变为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为这一时期民歌生色不少,《木兰诗》尤为卓绝千古。

49 《西洲曲》介绍

50 课文内容讲析 《西洲曲》是一首情歌。全诗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了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
诗的开头写女子回忆梅花初落时与情人在西洲欢会,于是折梅一枝远寄江北的所欢。以下便写女子从春到秋、从早到晚的无尽相思。 此诗情调缠绵悱恻,充满了隐约朦胧之美,颇有艺术感染力。

51 主题归纳

52 艺术特点分析 2.谐音双关修辞的运用,使全诗的情调更显得优美迷人,一往情深。
1.  1. 回环往复手法的运用,首尾相衔,蝉联而下,加强了诗的节奏美,声情摇曳,语语动人。 2.谐音双关修辞的运用,使全诗的情调更显得优美迷人,一往情深。 3.南朝民歌大多是五言四句,篇幅短小,这首诗以五言四句为一段,段与段之间运用了民歌惯用的“接字”法首尾衔接密切,突出了五言诗的高度艺术成就。

53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及文学成就 课文讲析 主题归纳 艺术特点分析

54 张若虚及其文学成就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中宗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扬名京城。诗作多散佚,《全唐诗》仅录存其诗两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被后人誉为“孤篇盖全唐”之作,另一为《代答闺梦还》。

55 课文讲析 本文可分三部分讲解: 第一部分,描写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第二部分,探索宇宙人生哲理。 第三部分,抒发人间离别悲情。

56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用的虽是乐府旧题,但能跳出前人窠臼,摆脱宫体束缚。诗中展现了春江花月之夜浩瀚幽邃、恬静多彩的巨幅画卷,并以此为背景,着力抒写了离人相思之情及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沉思遐想。

57 艺术特点分析 1.诗情、画意、哲理水乳交融为空灵邈远、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 。
2.以月生起,以月落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展现相互联系又不断变化的画面与思绪。 3.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平仄交替,抑扬起伏,自由灵动,流转清丽,完全切合诗情的起伏,形成了优美的抒情结构。

58 《春江花月夜》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以月生起,以月落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展现相互联系又不断变化的画面与思绪。展现了春江花月之夜浩瀚幽邃、恬静多采的巨幅画卷,并以此为背景,着力抒写了离人相思之情及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沉思遐想。

59 仔细分析《春江花月夜》的意境 本诗虽是乐府旧题,但能跳出前人窠臼,摆脱宫体束缚。整首诗以月亮的升起到落下的时间变换为线索,由景到理到情,诗情、画意、哲理水乳交融为空灵邈远、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诗中虽也有憧憬和哀伤,但其内在感情却是热烈而深沉的。它为传统的闺情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同时也可从中聆听到时代之音的回响 。

60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及作品背景介绍 内容讲析 主题归纳 艺术特点分析

61 陈子昂及作品背景介绍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省)人,初唐著名诗人。睿宗文明元年(684)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左拾遗,直言敢谏,切中时弊,并两次从军边塞,希冀一展抱负。但由于与执政者意见相左而始终未被重用,反而屡遭打击。陈子昂继“初唐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反对齐梁诗风,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的革新。擅长五言,题材广阔丰富,风格质朴刚健。有《陈伯玉集》。

62 内容讲析 前三句俯仰古今,目接天地,分别从时空落笔,末句突现自我形象。 两个“不见”蕴含着诗人的深愤浩叹,一个“念”字令人如见深沉思索的目光,“独”字上承“不见”而来,有力地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的孤单寂寞之状。

63 主题归纳 诗人登台远眺,独立苍茫,仰天长啸,慷慨悲歌,抒发了理想破灭、负剑空叹的郁闷和痛苦,表达了封建社会中正直而有抱负的士人怀才不遇、遭受压抑的悲愤和孤寂情怀,具有深刻的意义。

64 在艺术表现上,《登幽州台歌》与一般的登临之作有何不同?
这是一首登临抒怀之作,诗人没有对收入视野的景色进行具体描绘,也无意于主观感情的曲折倾诉,而是着力于传达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岁月易逝而功业难就的深沉、强烈的情绪。这是本篇有别于一般登临之作的地方。前三句俯仰古今,目极天地,分别从时空落笔,末句突现自我形象。两个“不见”蕴含着诗人的深愤浩叹,一个“念”字令人如见深沉思索的目光,“独”字上承“不见”而来,有力地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的孤单寂寞之状。

65 从军行 王昌龄生平及文学成就 课文内容讲解 主题归纳

66 王昌龄生平及文学成就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约29岁中进士,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故称“王江宁”、“王龙标”,时称“诗家天子”;尤擅七绝,又有“七绝圣手”的美名。其诗多用乐府旧题,表现两类主题:一是边塞将士的生活,№自然;二是宫女思妇的愁怨,微婉多风。现存诗180余首,《全唐诗》编为四卷。

67 课文内容讲解 本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西北边塞横亘千里苍茫画卷:一边是高耸的雪山,浩瀚的湖面和乌云密布的天空;一边则是玉门关外孑然孤立的小小城堡。两相对比,令人产生强烈的孤独和压抑感。既刻画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又反衬出边塞将士的无畏的精神,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好了铺垫。 后面两句用鲜明的对照把全诗推向高潮,突出了主旨。

68 主题归纳 描写唐代边塞战斗生活,反映了边塞将士苦战杀敌、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英雄气概。

69 《从军行》是如何反映边地激烈战斗情景的?
主要通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来表现。“黄沙”是描写战争环境的恶劣;“百战”极言战争的频扔,这是战斗激烈的表现之一;“金甲”是指铁甲战服,原本是坚固耐用的,现在也磨穿、破损了,可知战况之激烈。

70 山居秋瞑 王维生平及文学成就 课文讲析 主题归纳 艺术特点分析

71 王维生平及文学成就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王维早年曾写过一些抨击权贵、不满现实的政治诗和具有豪情壮志的边塞诗。中年以后,随着政局的变化,在终南山辋川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致力于田园山水诗的创作。他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二家之长,善于通过细致的观察捕捉瞬间的敏锐感受,融诗、画、音乐、理趣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苏轼在《书王摩诘蓝田烟雨图》一文中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

72 课文讲析 首联点明季节(秋)、时间(晚)、地点(空山)、天气(新雨后),写足诗题。“空”字意味深长。 颔联写景。
颈联由景写到人。动静交错,视听结合。 尾联由写景转到抒情,由外物指向内心,揭示了全诗的主旨。

73 主题归纳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色,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这种归隐意趣,固有其逃避现实的动因,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诗人笔下的秋景,洗去了前人诗文中常见的悲凉感伤的情调和灰暗低沉的色彩,写得清新而富有生气。

74 分析《山居秋暝》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艺术手法
本诗描绘山间傍晚优美的秋景,诗中所展现的,都是诗人在静观中所捕捉到的形象。“静”是基础,是神髓,没有静也就没有美。为了突出静、刻画静,诗人运用了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艺术手法。以动态为静态服务,以声息为宁静服务,是本诗处理动静关系的一大特色。颔联是静态写景,颈联写的是动态景物,以动衬静,衬托出山间万籁俱寂、万物静止的意境。

75 以王维诗歌为例分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便成为了王维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山居秋暝》,描写景物,没有采用浓墨重彩,也不是工笔细描,而是采用国画的写意手法,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王维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几笔勾勒,有光,有影,有声,有景,有人物,构成独到的意境。犹如几个精彩镜头剪辑而成的影片,场景在变化,人物在活动,就像浏览一幅幅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76 艺术特点归纳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诗中有画,清新淡雅。


Download ppt "大学语文 诗词部分 散文部分 小说部分 戏剧部分 行政公文写作 申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