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緊急應變措施 H5N1流感防治教育訓練 感染管制委員會 98.03.23.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緊急應變措施 H5N1流感防治教育訓練 感染管制委員會 98.03.2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緊急應變措施 H5N1流感防治教育訓練 感染管制委員會

2

3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所導致的疾病 飛沫傳播 1~3天潛伏期 症狀開始出現前24小時至有症狀期間皆有傳染力
症狀為頭痛、耳痛、流鼻涕、咳嗽、喉嚨痛、發燒、發冷、疲倦、關節痛、肌肉酸痛

4 普通感冒與流行性感冒之比較 症狀 發燒 頭痛 全身酸痛 虛弱倦怠 精疲力竭 鼻塞 打噴嚏 喉嚨痛 胸悶咳嗽 感冒 較少 稍微 輕微 不會
多半會 輕微乾咳 流感 高燒 3-4天 明顯 持續2週 頭幾 天會 偶爾 會變嚴重

5 流行性感冒病毒 Orthomyxovirus,RNA virus 依據nucleoprotein及M protein分為A,B,C三型
所有感染動物的流感病毒(馬,豬,鳥)皆是type A 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HA) 促進病毒與呼吸道黏膜細胞上的接受器(sialic acid)結合,造成感染  神經胺酶(Neuraminidase, NA) 促進新複製病毒從宿主細胞表面釋放,進而感染其他細胞或傳染他人 M2蛋白(僅A型病毒才有) 病毒複製時外套蛋白之脫除,釋放出RNA(8段)

6

7 依據表面抗原而分亞型 (Subtyping) : 15HA, 9 NA
人流感: HA:H1, H2, H3 NA :N1, N2

8 禽流感病毒 (Avian Influenza Virus, Bird Flu)
屬於A型流感(Influenza A)的一支,以兩種醣蛋白(HA及NA)作為分類。 目前已知有15種HA與9種NA組合,禽鳥類皆可感染,以H5、H7兩種亞型為主,人則是較容易被H1、H3兩種亞型感染。 2003~2005年發生的人類禽流感病毒株多為H5N1,也曾爆發病情較輕微的H7N7人感染。 台灣則曾爆發H5N2禽感染,但並無人類感染發生。 - 2004年12月29日公告為指定傳染病 - 2007年5月30日公告為第一類傳染病 - 2004~2008年確定病例均為0例。

9 H5N1 病毒正在演變中 產生大流行之新型病毒 在亞洲某些地方成為地方性流行(endemic) 對禽類更具致病性 在環境中生存時間延長
擴大感染哺乳動物的範圍 無症狀家鴨可排出大量病毒 產生大流行之新型病毒 Avian Influenza

10 禽流感病毒如何散播? 野鳥體內的禽流感病毒是經由水進行糞口傳染 禽流感最初傳給哺乳類,如豬和馬,可能是因為水受到糞便的污染。
1982年美國賓州爆發H5N2流行,病毒及分離自住在雞棚下的豬隻。 農場內應避免同時豢養豬和家禽, 以避免流感病毒在不同物種之間傳播。 Avian Influenza

11

12 糞便+水源 空氣+糞便+水源

13 禽流感傳播方式 遷移的水鳥可能攜帶病毒感染家禽,禽群一旦遭受感染,病毒會存在於感染鳥禽的糞便或呼吸道分泌物中,隨著病禽移動而污染設備、車輛並傳播至另一禽群。 病原亦可透過共同飲水、飛沫或空氣傳播平行感染同一禽群。 水禽類如水鳥、鴨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帶原者,而陸禽如雞、火雞、鴕鳥感染則造成大規模死亡。 H5N1禽流感病毒已漸跨越宿主障礙,而感染到豬、馬及貓科動物(貓、虎、果子狸等),因此禽流感可能經由候鳥過境及其他未經檢疫的活體鳥禽的輸入而傳入台灣。

14 Cumulative Number of Confirmed Human Cases of Avian Influenza A/(H5N1) Reported to WHO
Motarlity rate about 60%

15 禽流感未來可能疫情 禽流感已不是「會不會來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來的問題」。 候鳥來台度冬的旺季,流感發生高峰期間為每年1~3月。
世界衛生組織估算新流感的死亡人數在兩百萬到七百四十萬人之間。 假定新型流感之侵襲率為25%,一次大流行可能將造成我國1萬3千餘人死亡,6萬4千餘人住院及3百餘萬人需要門診治療。

16 人類感染禽流感症狀 初期病徵與人類流感相似,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及結膜炎(如H7N7感染者),亦有腹瀉的症狀發生。
後期則可能發展為高燒、肺炎、呼吸衰竭、多重器官衰竭及死亡。

17 類流感病例通報定義 需同時符合下列三項條件 突然發病,有發燒(耳溫≧38OC)及呼吸道症狀 具有肌肉酸痛、頭痛、極度倦怠感其中一種症狀者
需排除單純性流鼻水、扁桃腺炎與支氣管炎。

18 H5N1流行性感冒病例定義 調查病例(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需同時符合下述臨床症狀及流行病學相關條件 不明原因快速惡化之肺炎病患。
臨床症狀(具下列條件之一) 符合類流感病例通報定義* 胸部X光片顯示肺炎者 流行病學相關條件(發病前7天內具下列任一暴露史者) 於國內曾H5N1流感疑似、可能或確定病例接觸或與懷疑感染H5N1流感之動物(或其排泄物) 接觸者。 曾赴一個月內有H5N1流感確定病例之境外地區或一個月內有動物H5N1流感病例發生之境外地區,且有動物接觸史或至禽畜相關場所者。 曾處於從事流感病毒實驗之實驗室。 不明原因快速惡化之肺炎病患。 經中央主機關或其指定之具實驗室能力試驗證明之地方主管機關、醫療(事)機構、學術或研究機構檢出H5亞型流感病毒患者。

19 H5N1流行性感冒病例定義 疑似病例(Suspected H5N1 case) 出現臨床症狀,且於症狀出現前七天內,至少有一項暴露史。
臨床症狀、暴露史,其定義說明如下: 一、臨床症狀:未明原因急性下呼吸道疾病且伴隨發燒(>38℃)與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 困難。 二、暴露史: 1.與疑似(suspected)、可能(probable)或確定(confirmed)之H5N1流感病例有密切接 觸者(距離一公尺內,如:照顧、談話、碰觸)。 2.曾至過去一個月內發生動物或人類H5N1流感疑似、可能或確定病例的地方,處理家 禽(如飼養、屠宰、去毛或販售前的準備工作等)、接觸野鳥或其屍體,或暴露於被 其糞便污染的環境。 3.曾至過去一個月內出現動物或人類H5N1流感疑似、可能或確定病例的地方,生食或 食用未煮熟的禽肉。 4.與其他動物H5N1流感確定病例(如貓、豬)有密切接觸。 5.在實驗室或其他環境,處理動物或人類之檢體,而該檢體可能含有H5N1流感病毒。

20 H5N1流行性感冒病例定義 可能病例(Probable H5N1 case) 係指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
1.胸部X光顯示浸潤性肺炎或急性肺炎變化,且有 呼吸衰竭症狀(缺氧、呼吸急促)。 2.實驗室確認感染A型流感,但尚未能確認係感染 H5N1流感。 二、與H5N1流感可能病例或確定病例,有時間、地點 或暴露史等流行病學相關之未明原因急性呼吸道 疾病死亡病例。

21 H5N1流行性感冒病例定義 確定病例(Confirmed H5N1 case) 為H5N1流感疑似病例或可能病例,且下列任一項檢驗鑑定為陽
性,經疾病管制局推定為確定病例者: 1.分離出H5N1流感病毒; 2.H5聚合酶連鎖反應(PCR)陽性:檢驗出兩種不同的聚合酶連鎖 反應標的物(如以A型流感及H5 HA之引子檢測); 3.急性期(發病7天內)與恢復期之H5N1血清中和抗體力價比有 4倍之上升,且恢復期的中和抗體力價1:80; 4.發病14天後的單一血清檢體測得之H5N1微中和 (microneutralization)抗體力價1:80,且另一種血清學檢 測亦呈現陽性(如馬紅血球凝集抑制試驗力價1:160或H5特異 性抗體經由西方點墨法證實為陽性)。

22

23 我國疫情等級與世界衛生組織分級對照 現 階 段 我國流感大流行疫情分級 WHO流感大流行分級警示 0級 國外:發現人類感染新亞型流感病毒,
但並未有效人傳人。 國內:未出現感染新亞型流感病毒之人 類病例。 大流行警示期 Phase 3 尚未出現人傳人或已出現有限性人傳人新病毒 A1級 國外:出現新亞型流感病毒之人傳人聚 集事件。 Phase 4 證據顯示新病毒人傳人機會增加 Phase 5 證據顯示新病毒已可有效人傳人 A2級 國內:發現人類感染新亞型流感病毒。 無論其感染源在國外或國內,亦 無論其感染源為人類、動物或實 驗室檢體。 Phase3~phase5 均有可能 B級 國內:出現新亞型流感病毒之人傳人聚 C級 國內:新亞型流感病毒造成持續性傳 染。 大流行期 Phase 6 已證實出現有效性人傳人

24

25 因應H5N1流感大流行四大策略 策略一:及早偵測 策略二:傳染阻絕手段
在及早發現不尋常的病例聚集,或病例個案之異常臨床表現,進而分析掌握病毒特性,在病毒傳播能力增強時就能及時圍堵,以利防疫措施之採行,防止疫情擴大與蔓延。 策略二:傳染阻絕手段 隔離(指定隔離治療機構隔離、居家隔離、機構隔離) 檢疫(居家檢疫、機構檢疫、工作場所檢疫、區域檢疫) 擴大社交距離(鼓勵社區感染控制行為、取消民眾聚集活動、關閉公共設施) 庇護:限制多數人的社交活動(對象是大多數沒有曝露史的人) 限制大眾旅行 動員社區志工(提供社區內對象必要的能力,以期社區大流行時,能具自我照護的能力,且維持社區之基本生活機能)

26 因應H5N1流感大流行四大策略 策略三:流感抗病毒藥物 策略四:流感疫苗 儲備流感抗病毒藥物:應儲備至少涵蓋10%人口數量之流感抗病毒藥劑。
有效使用藥物 分配與管理藥物 監測用藥後狀況 策略四:流感疫苗 短期:儲備戰備疫苗 中期:自製與研發緊急疫苗 長期:自製及量產疫苗 建立病毒株之監視與選定能力

27 因應H5N1流感大流行五道防線 防線一:阻絕境外 防線二:邊境管制 防線三:社區防疫 防線四:醫療體系保全 防線五:個人與家庭防護
現階段的首要目標 積極參與國際合防治計畫,加強防疫資訊交流分享,建立密切合作管道。 監視國際疫情變化,視狀況提昇邊境管制措施,以防疫情傳入國內。 防線二:邊境管制 港埠外(社區)之預防策略(發布旅遊健康資訊、提供國際旅遊警示) 港埠內之篩檢(執行入境篩檢及自主健康管理、啟動出境篩檢、管理航機/船舶) 防線三:社區防疫 民眾能否瞭解各項防疫措施的意義,從而加以配合遵守,為能否降低病毒於社區中傳播之關鍵。加強民眾宣導,強化民眾對於社區防疫之配合度。 防線四:醫療體系保全 已建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屆時將依國家防疫需屆時將依國家防疫需要緊急應變。 防線五:個人與家庭防護 平日養成正確的衛生習慣 需要時加強要求個人及居家衛生

28 口罩 民眾可以自己購買口罩。 任何人祇要有呼吸道症狀,就應該要戴上口罩,避免傳染他人。 一般民眾外科口罩即已足夠,不需用到N-95口罩。

29 禽流感 流行性感冒 SARS 病原體 H5N1、H7N2 H1、H2、H3、N1、N2 SARS CoV. 病徵 頭痛、發高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肌肉關節痛、嘔吐、食慾不振、腹瀉等,與流感極為相似,難以辦別 發高燒、全身痠痛、咳嗽、流鼻水、喉嚨痛、肌肉關節痛、嘔吐、食慾不振、腹瀉等 發高燒≧38℃、乾咳、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可能伴隨症狀:包括頭痛肌肉僵直、食慾不振、倦怠、意識紊亂、皮疹及腹瀉。胸部X光檢查可發現肺部病變 潛伏期 5-9天 約1-3天,發病前、後均有傳染力 3-10天,無証據顯示潛伏期會傳染他人 傳染途徑 接觸禽鳥糞便、糞便乾掉後隨灰塵揚起被人吸入 飛沫傳染 與病人密切接觸,吸入或黏膜接觸病人的飛沫或體液而感染 預防 避免接觸禽鳥,洗手 打流感疫苗 一般人發燒戴平面口罩、勤洗手、量體溫、少探病 治療 抗流感病毒藥物,如克流感 支持療法、干擾素、抗病毒藥物等 高危險行業 農牧業、屠宰業、醫療照護業、相關研究實驗室 無,一般人 醫療照護業、相關研究實驗室

30 appropriate infection control precautions during patient care
感染管制策略 杜絕發生 避免感染 員工安全第一避免自己成感染源 遵守感管原則避免院內感染 防治原則 全面防護 提供病人 安全照護 單位責任制 主管善盡防疫責任 有效復原 appropriate infection control precautions during patient care 減少傷害

31 防護與隔離觀念改變: 個人防護裝備(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的選用導入風險概念, 強調依照病人情況與接觸情形而定(見表一),不以工作性質如醫師或放射師來區分等級。 防護裝備使用狀況面對所有具有急性上呼吸道症狀的病人,不管是否有H5N1流感(Avian influenza, AI)的危險,HCW均應使用標準防護措施與飛沫防護措施,而手部衛生與臉部保護裝備(保護眼、鼻、口)是最首要之重點,當資源允許時,可優先加入其他額外的防護措施。

32 早期診斷、隔離及通報可能的H5N1流感個案 醫療(事)機構應該 : 優先建立以早期診斷及調查可能的H5N1等禽流感個案的方法 。

33 早期診斷、隔離及通報可能的H5N1流感個案 在已發生H5N1流感感染動物或人類之國家,對下列情形之病患要懷疑是否有H5N1流感感染:
陪同就醫之家屬視為有共同暴露源,須一起評估是否感染。

34 早期診斷、隔離及通報可能的H5N1流感個案 在尚未發生H5N1流感病患之國家:

35 健康照護工作人員應穿著臉部防護具(口罩、護目鏡、臉罩)。 給病患戴上外科手術口罩,如無口罩則要求病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衛生紙遮住口鼻。
感染控制防護措施 立即遵循標準及飛沫防護措施 健康照護工作人員應穿著臉部防護具(口罩、護目鏡、臉罩)。 給病患戴上外科手術口罩,如無口罩則要求病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衛生紙遮住口鼻。 儘可能將病患安置於隔離區域 病患進入檢傷分類區有急性呼吸道症狀 並有相關暴露史 建議將病患安置於通風良好(換氣率≧每小時12次)的單人病房。 若無單人房,集中照護病患。 工作人員進入病室應著完整PPE*註2。 註1:實際執行時,請參考本局感染症防治醫療網H5N1流感病患收治就醫流程( 註2:隔離防護措施:含括手部衛生、穿隔離衣、戴手套、外科手術口罩,若可能發生分泌物飛濺,應使用護目裝備。如果執行引發飛沫產生的治療措施時,個人防護裝備應以高效過濾口罩取代外科手術口罩。 註3:幼兒可能帶高量病毒長達21天。 病患入院觀察是否感染H5N1流感 病患確定感染H5N1流感(參見病例定義) 通報衛生主管機關 其他診斷 重新評估防護措施 註1 採取感染控制防護措施 年齡 > 12歲 年齡 ≦ 12歲 持續採取感染控制防護措施至病患退燒後7天 持續採取感染控制防護措施至病患症狀出現後21天 註3

36 對於疑似或確定H5N1流感病患的隔離防護措施
(1)病患安排︰ 儘可能將病患安置在通風良好(換氣率≧每小時12次)的病房(空氣傳染隔離病房)或區域(附錄6)。 若無單人病房時,疑似或確定感染H5N1流感病患可以分開集中於多床的病房或區域。 不需要進入或離開疑似或確定H5N1流感病患的病房或區域時,房門需保持關閉。 為了要保持清潔及減少因使用吸塵器而造成的病毒氣霧化(virus aerosolization)而增加經空氣傳播的可能性,可能的話,安置H5N1流感病患於無舖地毯的病房或區域。 可能的話,隔離病房應該要有專屬的洗手台,洗手間及衛浴設備。 進入隔離房間的人數應被限制到以能提供病患照護的最小數目。

37 對於疑似或確定H5N1流感病患的隔離防護措施
(2)同一暴露源(人時地)的集中安置(cohorting) 如果沒有單人病房,同一暴露源的病患可共用病房。這些房間應該要有明確的指定區域,並與非感染的病患區能清楚地隔開。 應有設計良好的不同區域來安置這些病患(疑似和確定病患應該被分別安置)。 床之間的距離應該大於1公尺。理論上,增加病患之間的空間距離可防止藉由飛沫傳播的疾病。 儘可能的情況下,指派去集中照護病患單位應該為有經驗的固定專職人員而非臨時調入的工作人員或是同時也要至其他單位照護病患的人員。 進入集中照護地區的人數應該侷限於能提供病患照護及支持的最小數量。 在集中照護地區應考慮使用移動式的X光設備。 健康照護工作人員應該了解H5N1流感病患也可能同時感染到其他病原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困難腸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仍應該使用標準的感染控制防護措施來預防與健康照護相關的感染傳播。

38 對於疑似或確定H5N1流感病患的隔離防護措施
(3)針對呼吸道系統疾病及疑似或確定H5N1流感病患所應採取的隔離防護措施(barrier precautions) 除了標準防護措施之外,所有提供照護給急性呼吸道系統發燒疾病及疑似或確定H5N1流感病患的健康照護工作人員應使用所建議的個人防護裝備(見表一) 。

39 對於疑似或確定H5N1流感病患的隔離防護措施
在常規照護病患時,可使用外科手術口罩。 執行會引發飛沫微粒(aerosol)產生的治療措施時,應使用高效過濾口罩,其保護力至少需相等於NIOSH認證的N95、歐規FFP2。使用適當程序選擇密合度良好的高效過濾口罩,而且使用者每次穿戴拋棄式高效過濾口罩時應做密合度檢查。

40 對於疑似或確定H5N1流感病患的隔離防護措施
若預期會直接接觸病患時,應準備乾淨、清潔方便的手套。 若預期會直接接觸病患時,應準備長袖的隔離衣。 若預期會有潛在性感染性物質飛濺出來時,如果不是穿著防水的隔離衣時,應在隔離衣外加穿防水圍裙。 若預期會有分泌物飛濺時或執行引發飛沫微粒(aerosol)產生的治療措施時,應使用護目裝備(面罩、眼罩或護目鏡)。當提供照護並近距離接觸有呼吸道症狀(咳嗽/打噴嚏)病患,若可能發生分泌物飛濺時應使用護目裝備。 遵循穿脫個人防護裝備以及穿脫後的洗手建議步驟。

41 對於疑似或確定H5N1流感病患的隔離防護措施
執行引發飛沫微粒(aerosol)產生的治療措施過程中,會增加小顆粒子(飛沫核)散播的可能性,應該只限於: 絕對必要時; 有最少數的必要人員時; 最有經驗人員在場時; 在可選擇及控制的情況之下(如即早給予病患鎮靜/麻醉插管) 最好是在通風良好(換氣率≧每小時12次)的病室內。

42 對於疑似或確定H5N1流感病患的隔離防護措施
(5)個人防護裝備的穿脫程序: 如果可能的話,應有觀察者或鏡子可以觀察個人防護裝備穿脫情形。 進入隔離病房/區域前: 備妥所有所需用物。 使用乾洗手液或水及肥皂執行洗手。 以下提供的為穿戴個人防護裝備建議順序,可能依據各個機構中的隔離單位而有所不同,這個順序的主要目在於降低穿脫個人防護裝備時的自我污染可能性,建議如下: 穿上防水隔離衣; 戴上拋棄式的高效過濾口罩; 執行該種高效過濾口罩的密合度測試 戴上髮帽(執行引發飛沫微粒(aerosol)產生的治療措施時可使用); 戴上面罩或護目鏡; 戴上手套(確定手套有覆蓋於隔離衣袖子上)。 進入病房並關門。

43 對於疑似或確定H5N1流感病患的隔離防護措施
(5)個人防護裝備的穿脫程序: 離開隔離病房/區域: 正確地脫除隔離衣可預防由已受污染的個人防護裝備及手部造成的自我污染。建議脫除個人防護裝備的順序如下: 離開隔離病房/區域; 應於前室脫除個人防護裝備,如沒有前室則應確保隔離病房/區域外的環境及其他人不會受到感染; 脫除手套並丟棄於垃圾桶內(當移除隔離衣時,手套可能由手上被脫除); 使用乾洗手液(較佳)或水及肥皂執行洗手; 脫除護目鏡並丟棄於垃圾桶內。若是可重複使用的,放置面罩於收容器內消毒; 若戴有髮帽,脫除髮帽並丟棄於垃圾桶內; 當手移除外科手術口罩或高效過濾口罩時,避免接觸到口罩表面(或許受到污染)並丟棄於垃圾桶內。 使用乾洗手液(較佳)或水及肥皂執行洗手。

44 對於疑似或確定H5N1流感病患的隔離防護措施
(6)隔離病房/區域的準備 在門上放置適當的標示以確認做到感染控制預防措施。 在隔離病房/區域出入口放置紀錄本,所有進出隔離病房/區域的健康照護工作人員及訪客應填寫必要資料,以備將來追蹤接觸者時能提供必要的訊息。 移除所有不必要的傢俱,只留下容易清潔或不易藏污納垢的傢俱。 備妥必要的床單與被套於隔離病房外(如放置於更衣室)。 有充足良好的洗手設備,乾洗手液應置於靠近病房門及照顧區。 放置適當的垃圾袋於垃圾桶內,並儘可能使用免觸碰垃圾桶。 放置能防穿刺的容器於隔離病房外,以收集尖銳廢棄物。 盡量減少病患個人攜帶的物品,病患維持個人衛生所需用品,如:盆子、杯子 、衛生紙等,應置於病患伸手可及之處。 病患應有其專用的醫療儀器或用具(如: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脈搏監視器),如果病患使用過的醫療儀器要給下一位病患使用前,必須徹底清潔與消毒。 病室外放置小推車以放置個人防護裝備,並有檢查表以確認用物齊全。 室外放置適當容器(附蓋子)以收集需要消毒與滅菌的器具,器具經過適當的清潔及消毒程序後就可以送回供應室處理。 病室內保放適量需清潔及消毒的器具,及每日確實謹慎清潔隔離病房/區域。 病房應設置電話或其他通訊設備,讓病患及其家庭成員可使用此通訊設備與健康照護工作人員聯繫,減少健康照護工作人員不必要的進出病房

45 餐飲用具 在隔離病房/區域外,使用標準防護措施來處理疑似或確定H5N1流感病患使用過的餐飲用具。
可能的話,應使用洗碗機;並在建議的水溫下,使用清潔劑清洗可重複使用的用具。如果沒有洗碗機,可使用清潔劑和熱水來清洗用具。用手清洗用具時,應戴橡膠手套。 拋棄式用具應該與其他一般廢棄物一同丟棄。

46 環境清潔及消毒 消毒前必須先清潔 有多種消毒劑均可使H5N1流感病毒失去活性,包括︰
酚類消毒劑(phenolic disinfectants) 四級銨化合物 (quaternary ammonia compounds) 過氧化氫(雙氧水) 次氯酸鈉(家用漂白劑) 酒精 其他物質,其殺菌效果可達結核菌程度者。   

47 病患照護的設備 應使用標準防護措施,依照機構的規範及廠商的建議來處理重複使用的病患照護設備,包括醫療設備。
如果可能的話,將污染的病患照護設備從隔離病房/區域移出時,應放置於適當的袋子或容器內。 污染的病患照護設備,應先清潔後;使用有效的消毒劑去除流感病毒,然後才能從隔離病房/區域移出。 由隔離病房/區域運送污染的病患照護設備時,需穿戴手套並於脫除後洗手。 對於可重複使用的病患照護設備,應使用標準防護措施及遵循目前提供的清潔、消毒或殺菌建議。 在隔離病房/區域內使用移動式設備,如執行X光檢查等程序之後,此設備如無明顯被污染,應使用醫院認可的消毒劑擦拭設備的表面後,再移出隔離病房/區域。

48 當供應有限時, 優先使用個人防護裝備的順序
供應必要的個人防護裝備為機構中第一優先的事 應避免重複使用拋棄式的個人防護裝備。 重複使用拋棄式個人防護裝備(用於流感)的資料目前並不清楚,重覆使用可增加污染的潛在可能性。但是,風險的評估必須同時考慮到需提供健康照護工作人員全套個人防護裝備的需求性。 如果無法提供足夠的個人防護裝備,只有在緊急、暫時性的情況下,醫療(事)機構才能考慮再次使用部分拋棄式防護裝備,而且該裝備必須看起來乾淨或沒有破損(摺痕或撕裂)。 為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何時該使用何種個人防護裝備應該依照前述之(見表一) 。

49 當供應有限時, 優先使用個人防護裝備的順序
外科手術口罩 不可重複使用。 一有破損或溼掉就要更換。 不要把口罩垂掛在脖子上。 在碰觸或丟棄使用過的口罩後,應立刻洗手。

50 當供應有限時, 優先使用個人防護裝備的順序
手套 如果手套的供應有限,將手套留到可能需要碰觸血液、體液或會引發飛沫微粒(aerosol)產生醫療措施時才用。 當不需直接接觸病患之分泌物時(如接觸連接病患的醫療器材),可利用其他阻隔物如衛生紙、尿布等來避免直接接觸,之後必須徹底洗手。

51 當供應有限時, 優先使用個人防護裝備的順序
隔離衣 如果供應不足,隔離衣將保留到進行會引發飛沫微粒(aerosol)產生措施時或和病人有密切接觸(如抱兒科病患)或有大面積接觸病患時才用。 如果隔離衣短缺,在同一集中照護區照護多個病患且沒有和病患直接接觸時,可以不必更換使用。

52 當供應有限時, 優先使用個人防護裝備的順序
護目裝備 重複使用護目裝備可能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每次使用後離開隔離病房或區域時,必須使用有效殺死流感病毒的清潔劑(最好是依據製造商的建議)來清潔並消毒。應先清潔再消毒,且在丟棄或清洗護目裝備後立刻洗手。

53 隔離病房 空氣傳染防護措施,通常包含環境及設施控制,如將病患安置在空氣傳染隔離病房(負壓)或區域(參考Figure 4)。此種病房建議須有如下設備: 密閉的門; 監控鄰近區域負壓情形(排出空氣體積>供應空氣體積),也就是空氣氣流的流向是從外部連結區域(如走廊)進入到病房內;每小時6-12次的空氣交換(air change per hour,ACH)次數 隔離病房(區)氣體應直接對外排出(確保不會暴露到其他地方)或經高效過濾網(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HEPA)過濾後再循環利用。

54 隔離病房 隔離區設置準則

55 謝謝您的聆聽


Download ppt "緊急應變措施 H5N1流感防治教育訓練 感染管制委員會 98.03.23."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