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 果蔬贮藏实例 秦文 教授、陈安均副教授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 果蔬贮藏实例 秦文 教授、陈安均副教授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果蔬贮藏实例 秦文 教授、陈安均副教授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2 教学目标: ①掌握主要果蔬产品的贮藏特性。 ②商业贮藏的主要方式及贮藏技术要点。 ☆ 第一节 苹、梨贮藏 ☆ 第六节 叶菜类贮藏
☆ 第一节 苹、梨贮藏 ☆ 第六节 叶菜类贮藏 ☆ 第二节 柑橘贮藏 ☆ 第七节 果菜类贮藏 ☆ 第三节 葡萄贮藏 ☆ 第八节 花菜类贮藏 ☆ 第四节 桃、李贮藏 ☆ 第九节 根菜类贮藏 ☆ 第五节 猕猴桃贮藏

3 第一节 苹、梨贮藏 一、贮藏特性分析 1、系统发育 2、个体发育特性 原产于温带的落叶果树 耐藏性:早熟<中熟<晚熟
第一节 苹、梨贮藏 一、贮藏特性分析 1、系统发育 原产于温带的落叶果树 2、个体发育特性 耐藏性:早熟<中熟<晚熟 早熟品种(7-8月上旬成熟) 中熟品种(8-9月成熟) 晚熟品种(10月以后)

4 一、贮藏特性分析 3、呼吸与乙烯代谢特点 4、对贮藏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呼吸跃变型 乙烯高峰 温度-1~0℃(梨略高) ;湿度85%~95%;
气体成分氧气3%~5%,二氧化碳2%~3%。

5 一、贮藏特性分析 5、品种差异 苹果 早熟品种:黄魁、红魁、祝光、等不耐贮; 晚熟品种:国光、青香蕉、印度、醇露、红玉、
元帅、红星、金冠、倭锦、秦冠等耐贮。 西洋梨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 秋子梨、砂梨不耐贮藏; 白梨相对耐贮藏,近年来引进的日韩梨耐贮性较差。

6 二、苹、梨贮藏方法 (一)常温贮藏

7 二、苹、梨贮藏方法 (二)冷藏 冷藏可以延长苹、梨贮藏期限,但其效果与贮藏温度、降温时间等因素有关。

8 降温时间(周) 降至温度 贮藏温度 贮藏天数(天)
二、苹、梨贮藏方法 不同降温方法对元帅苹果贮藏寿命的影响 / ℃ 降温时间(周) 降至温度 贮藏温度 贮藏天数(天)

9 二、苹、梨贮藏方法 有些品种对低温较敏感,不宜直接或长期在低温下贮藏如鸭梨,需采用不同的冷藏工艺。鸭梨贮藏技术:
适时采收 果皮绿黄到黄绿色,果肉硬度 5.45Kg/cm2,可固10%以上。 严格控制 库温4℃→果实入库→冷却(12℃ ,1℃/d)→降至8℃(1℃/5d)→降至4℃(1 ℃ /4d)→降至1 ℃ (1 ℃ /2d)→保持库温1 ℃ 。 空气湿度 88%~90% 通风换气 鸭梨对二氧化碳较敏感,超过1%发生黑心病

10 二、苹、梨贮藏方法 ISO推荐的苹果最佳贮藏条件 品种 温度 气 体 成 分% 贮藏寿命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月)
品种 温度 气 体 成 分% 贮藏寿命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月) 金冠 金冠 红星 红玉 桔苹 桔苹

11 二、苹、梨贮藏方法 各国苹果气调贮藏条件 品种 温度 O2% CO2% 国家 元 帅 0-11 2-3 1-2 美国
元 帅 美国 元 帅 澳大利亚 元 帅 意大利 元 帅 英国 金 冠 意大利 金 冠 美国 金 冠 法国 金 冠 比利时 金 冠 德国 金 冠 瑞士

12 三、苹、梨贮病害及控制 (一)生理性病害 1.虎皮病 是苹梨贮藏后期发生最严重的生理病害。
症状:果皮产生不规则褐斑、微凹陷。多发生在不着色的 背阴部,只危害果皮 表层6-7层细胞,对风味无明显的影响。 机理:一般认为新陈代谢失调产生无氧呼吸而引起,产物 乙醛抑制脱氢酶,导致皮下细胞酚类物质变色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适当晚采;抗氧化剂(乙氧基喹、二苯胺DPA丁基羟基甲苯等);气调贮藏等。

13 三、苹、梨贮病害及控制 2、苦痘病 苹梨贮藏期发生最严重的生理病害之一。 症状:主要发生在皮下果肉组织,局部坏死变成海绵
状, cm,后期穿过表皮,呈褐色或绿色凹陷斑。 机理:与缺钙有关;预冷、贮藏温度过高有关。 防治:适时采果、迅速冷却、正确贮温、气调贮藏(二氧化碳2.5%-5%、氧3%、0-2 ℃ )等。

14 三、苹、梨贮病害及控制 3、红玉斑点病 红玉苹果上的生理病害。 症状:1-9mm褐色至黑色病斑,微陷,仅皮下几层 细胞变色,不深入果肉。
机理:不详。但与采收过晚、果实过大、冷却缓慢、 贮藏期温度高、贮藏期过长等因素有关。 防治:适时采果、迅速冷却、正确贮温、 气调贮藏(二氧化碳2.5%-5%、氧3%、0-2 ℃)

15 三、苹、梨贮病害及控制 4、梨黑心病 鸭梨贮藏期主要病害。
症状:(1)前期黑心 入库后30-50d,果心变褐,果皮青绿或黄绿,果肉仍为白色。 (2)后期黑心 次年2-3月发生,果心变褐,果皮色泽暗淡果肉组织松散。 机理:前期黑心冷藏时不进行预冷,温差过大易发生。后期黑心,可能与果实抗性下降有关。

16 三、苹、梨贮病害及控制 5、低温伤害 主要是一些对低温较敏感的品种易发生,高二氧化碳会加重低温伤害的发生,红玉、旭、翠玉等。

17 三、苹、梨贮病害及控制 (二)侵染性病害 1、炭疽病(苦腐病)
苹果的重要高温多湿性病害,初期果面出现淡褐色圆斑,逐渐扩大,果肉软腐下陷,有同心轮纹,大病斑可能出现橙红色粘质孢子团,然后颜色变深,病部果肉暗褐色或黑色。病菌孢子由皮层或角质层入侵。

18 三、苹、梨贮病害及控制 2、褐腐病 苹果、梨常见病害。初期出现浅褐色小斑点,软腐状,迅速扩展,至全果腐烂,病部果肉松软,呈海绵状,略有弹性,果面可能出现同心排列的灰白色绒球状分生孢子。病菌由伤口入侵。大国光、小国光、倭锦等。

19 三、苹、梨贮病害及控制 3、轮纹病(轮纹褐腐病)
苹梨主要病害之一,果实成熟期或贮藏前期发病以皮孔为中心呈水渍状褐色小斑,同心轮纹状扩大,淡褐色或褐色,并有茶褐色粘液溢出,酸臭气味,果皮不凹陷,果形不变。

20 三、苹、梨贮病害及控制 4、青绿霉病(水烂)
病部呈黄白色,近圆形,果肉呈圆锥状腐烂直至全果腐烂,有强烈霉味潮湿时,表面产生白色菌丝—青绿色粉状孢子,飞散传染,从伤口入侵。 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1)尽量减少和消灭病原体;(2)防止机械损伤;(3)及时防腐处理 TBZ或 的苯来特、或1%过碳酸钠等;(4)适宜的贮藏条件;(5)贮藏期正确的检查制度。

21 第二节 柑橘贮藏 一、柑橘贮藏特性 1、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特性:
第二节 柑橘贮藏 一、柑橘贮藏特性 1、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特性: 系统发育: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水果。 个体发育:(1)发育时间长一般8-9个月甚至更长; (2)成熟时候环境温度较低; (3)解剖学上具有良好的保护结构。 2、呼吸与乙烯代谢特点 ——非跃变型果实:自然成熟过程中不具有乙烯合成高峰 和呼吸高峰现象;成熟过程相对较长。

22 一、柑橘的贮藏特性 3、对贮藏环境的要求 4、品种差异 柚子、柠檬、橙类、宽皮柑桔耐贮性依次减弱。
种类品种 温度℃ 湿度(RH%) O2(%) CO2(%) 甜 橙 温州蜜桔 红 桔 柠 檬 4、品种差异 柚子、柠檬、橙类、宽皮柑桔耐贮性依次减弱。

23 二、柑橘的采收 (一)成熟度要求 长期贮藏的柑橘可适当提前采收,但也需要一般9成熟后采收,防止采收过早。
(1)由于柑橘属于非跃变型果实,不需太提前的采收; (2)提早采收品质较差。

24 二、柑橘的采收 (二)采收成熟度的确定 1、果皮色泽 2、固酸比或糖酸比
锦橙 8/1(9/1适合短期贮藏);德克萨斯州 甜橙10/1或9/1 柑和桔7.5/1以上;美国佛落里达州 葡萄柚10.5/1或9.5/1 3、生长周期推算

25 二、柑橘的采收 (三)采收方法 1、人工采收:适合贮藏 2、机械采收:适合加工

26 三、柑橘的贮藏 (一)留树贮藏 适合地方:冬季温暖的小气候环境。 橘树选择:晚熟品种、土质优良、土壤肥沃的橘园中,树8年
以上龄、树势强盛的橘树。 稳果剂配方及使用:在果实色泽由深绿转为浅绿、由绿转黄 时:喷施0.002%2,4-D+0.002%赤霉素+0.5%尿素 +5%磷酸二氢钾+0.1%托布津的混合液。 注意事项:喷施均匀,使每个果实都喷有药物。以后每月1次, 连喷2-3次,以推迟果实衰老。

27 三、柑橘的贮藏 贮藏期的管理: (1)注意补肥 (2)注意防旱防涝,强化水分管理
在第1次喷洒稳果剂后,结合果园松土,每株橘树可施人畜粪肥40-50Kg、火土灰3 Kg ,或复合肥1-2 Kg 。为保证来年产量,可在第2年早春树体萌芽之前,每株橘树施人畜粪水 Kg 、尿素1 Kg 。 (2)注意防旱防涝,强化水分管理 以弥补树体挂果后所消耗的水分。

28 三、柑橘的贮藏 (3)注意防虫 结合修剪枝条、疏去病虫果、畸形果和密生果,并进行相应的防虫处理。
(3)注意防虫 结合修剪枝条、疏去病虫果、畸形果和密生果,并进行相应的防虫处理。 (4)注意防冻 柑橘是亚热带水果,对低温较为敏感,温度过低易发生冷害。因此,柑橘留树保鲜的方法只能在冬季温暖、冬季温度高于0℃的柑橘产区才能推广。 薄膜 覆盖 过冬 花果 同树 照片

29 三、柑橘的贮藏 (二)简易贮藏 地沟贮藏、地窖贮藏等 (三)通风库贮藏 通风库贮藏

30 三、柑橘的贮藏 (四)机械冷藏 甜橙3~5 ℃、温州蜜桔5~7 ℃、红桔10~12 ℃ 、柠檬14~15.5 ℃

31 三、柑橘的贮藏 (五)气调贮藏 推荐柑桔果实气调贮藏指标 种 类 温度℃ O2(%) CO2(%) 商业应用情况 橙 5-10 10 5 无
橙 无 葡萄柚 无 柠檬 少量 莱姆 少量

32 四、柑橘贮藏期病害及其防治 (一)生理性病害 1、褐斑病(干疤) 是橙和葡萄柚贮藏期普遍性病害,多在中期和后期发病。
症状:初期浅褐色不规则斑点——颜色变深、病斑扩大,病斑处油包破裂,凹陷干缩,病部仅限于外果皮。 机理:多数认为是生理失调性病害。 防治:适当晚采、高湿、低氧、适宜高二氧化碳、避免贮温过低等措施。

33 四、柑橘贮藏期病害及其防治 2、水肿病 3、浮皮(枯水)
症状:初期果皮颜色变淡,出现不规则半透明水渍状,有煤油味——后期果实呈半透明水渍状、松软、易剥皮、酒精味。 机理:贮温过低、二氧化碳过高导致的生理病害。 3、浮皮(枯水) 宽皮柑桔贮藏期重要的生理病害,橙上也有发生。 症状:果皮发泡、皮肉分离、果肉失水、汁胞粒化、质地粗糙、 风味变淡。橙上表现为果皮变厚、凹凸不平、白皮层疏松易剥离、 囊瓣壁变厚变硬,汁胞失水、风味变淡。 机理: (1)高温高湿——果皮继续生长,且与果肉争夺水分。 (2)果皮异常衰老所致。 防治:采前喷GA、喷钙和适当预贮

34 四、柑橘贮藏期病害及其防治 (二)侵染性病害 1、蒂腐(穿心烂)
症状:包括褐蒂腐、黑蒂腐两种。病菌从果蒂处入侵,初期为水渍状,逐步扩大,变成褐色或黑色,腐烂穿过果实中心的速度快于表面。褐蒂腐有发酵味,黑蒂腐有恶臭味。多雨、潮湿年份易发生。是橙类褐葡萄柚贮藏期主要病害。

35 四、柑橘贮藏期病害及其防治 2、青绿霉病 包括青霉、绿霉病两种,柑桔采后腐烂的主要原因。
症状:表皮变软,水渍状病斑,扩大——白色菌丝,转为青色或绿色霉层。分生孢子从伤口或裂口入侵。

36 四、柑橘贮藏期病害及其防治 3、炭疽病 主要感染宽皮柑桔。发病始于蒂端,灰色或褐色斑点,迅速扩大,潮湿时,长出粉红色孢子,后转为褐色或黑色,后期才侵入到果实深处。病菌从伤口或枯死的果蒂入侵。

37 四、柑橘贮藏期病害及其防治 侵染性病害的防治:目前仍然以采用药剂为主,同时减少机械损伤。 国内常用杀菌剂种类及其浓度(mg/Kg)
名称 使用浓度 名称 使用浓度 多菌灵 — 别腐烂 —250 苯来特 — 抑霉唑 桔腐净 噻菌灵 仲丁胺 % 百可得

38 第三节 葡萄贮藏 一、葡萄贮藏特性 1、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特性
第三节 葡萄贮藏 一、葡萄贮藏特性 1、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特性 原产亚洲西部地区,世界上大部分葡萄园分布在北纬20~52°之间及南纬30~45 °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半球。中国葡萄多在北纬30~43 °之间。 葡萄果皮较韧,表面通常附有一层较厚的蜡质保护层。

39 一、葡萄贮藏特性 2、呼吸与乙烯代谢特点 3、对贮藏环境的要求
葡萄属于非跃变型果实,但果梗的衰老明显快于果粒,因此果梗的保鲜是葡萄保鲜的关键之一。 3、对贮藏环境的要求 温度-1~0 ℃ (美洲葡萄:-0.5~0 ℃; 欧洲葡萄:-1.1~-0.5 ℃) 湿度90%~95% 二氧化碳3% 氧3%~5%

40 一、葡萄贮藏特性 4、品种差异 晚熟,果皮厚韧,果肉致密,果面和穗轴上富集蜡质,果刷粗长,糖酸含量高等都是耐贮运品种具有的性状。
晚熟品种、有色品种、含糖高的品种耐贮性好

41 一、葡萄贮藏特性 (一)葡萄成熟度的确定 (二)采收方法 (三)采后处理(参见病害控制)
浆果汁含量16-19g/100mL,含酸 g/100mL,糖酸比为24-29/1;果面作色良好,蜡粉充分形成。 (二)采收方法 选择天气晴朗、气温较低的清晨或傍晚采收。果剪采收;避免机械损伤;避免破坏蜡粉。 (三)采后处理(参见病害控制)

42 三、葡萄贮藏 (一)常温贮藏 1、常温贮藏 多用于温度较低的北方,利用冬季低温结合当地条件采用挂 藏、普通室内贮藏、缸藏、窖藏等方法贮藏。
利用常温贮藏应注意选择耐贮晚熟品种,采前一周停止罐水。 采果前三天用50-100mg/kg NAA或NAA加1mg/kg GA处理果穗。

43 三、葡萄贮藏 (1)普通室内贮藏 (2)地窖贮藏埋沙法
要点:采后葡萄在田间散热,剔除破粒、青粒和病粒,装筐或装箱时四周垫纸,上面用软纸覆盖。室内四周用1%硫酸铜溶液消毒,室内地面垫150mm,果筐放在上面,入室后注意温度变化。一般贮藏龙眼葡萄可贮到翌年2-3月,损耗率仅占3%。 (2)地窖贮藏埋沙法 要点:将干净的细河沙在窖底铺一层(5cm厚),把葡萄整齐堆放一层,在葡萄上盖一层湿沙(4cm厚),反3-5层,最后用河沙覆盖。

44 三、葡萄贮藏 (3)挂藏法 要点:在通风库内搭木架,将葡萄果穗挂成串,不靠墙,也不互相接触。每隔10-14d定期进行熏硫,用量为1.5-2g/m3。在外界温度高于-2℃时早晚通风换气,相对湿度低于90%时洒水调节湿度。巨峰、玫瑰香、龙眼、美洲红、红香水等可贮藏至春节前后。 (4)窖藏法 要点:基本操作同普通室内贮藏方法。

45 三、葡萄贮藏 (二)冷藏 “鲜食葡萄—冷藏指南”(国际标准-ISO2168)中所叙述的冷藏工艺如下:
适时采收→修整果穗→包装材料消毒处理→果实包装→预冷→库房消毒处理→果实入库→果实防腐处理(入库后立即进行,用1%SO2熏20min) →贮期管理→维护库温1.5-0℃,相对湿度90%-95% →适时通风换气→定期消毒(用0.25%SO2熏20min,1次/10-15d) →适时出库

46 三、葡萄贮藏 (三)气调贮藏 有试验指出,葡萄气调贮藏中,O2和CO2的高低对病原菌生 长发育并无重大的影响,故必须重视低温,空气湿度以及其它 条件的配合。 葡萄品种气调贮藏:温度-1℃~0℃,相对湿度90%~95%,CO2 1%~3%)、O2 3%~5%,结合SO2处理可贮藏150~180d

47 四、葡萄贮藏期病害及其防治 (一)生理性病害 1.内部褐变
症状: 无核白葡萄贮藏2~3个月时,常发生果肉褐变,褐变从维管区开始,而后扩展到果肉内。 机理: 可能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二羟苯底物含量有关。果实成熟度越高和贮藏期越长对褐变则越敏感。 防治:适当早采,并在贮藏期间经常进行检查,及时处理褐变果实。

48 四、葡萄贮藏期病害及其防治 2. 氨伤害 症状:导致红色葡萄变成蓝色,在伤口和果梗顶端处变化最明显,除去NH3后色泽又可复原。长期接触高浓度HN3将杀死细胞使果实失去恢复能力,逐渐变为褐色。 防治:避免制冷系统遗漏NH3,发现有NH3溢出时,应打开贮藏室进行通风,或喷水或用盐水洗涤空气,亦可把SO2引入室内与NH3中和。

49 四、葡萄贮藏期病害及其防治 (二)浸染性病害 1.葡萄灰腐病
灰绿葡萄孢属真菌(Botrytis cinerea.)引发,是贮藏腐烂中最严重的病害。 症状:病斑初呈圆形,侵染点有明显裂纹,病部果皮易脱裂,这是灰腐败病早期侵染的特征。—→真菌通过开裂处形成灰色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出现明显的灰腐败症状。严重时可侵染融整个果穗甚至造成整箱腐烂 。

50 四、葡萄贮藏期病害及其防治 2. 葡萄青腐病 3.葡萄交链孢霉腐病
症状:病原菌为青霉菌(Penicillium sp.),病果上形成圆 形到半圆形凹斑,无明显界限,果面皱缩,果实软化,腐败烂 组织有霉味。病菌在表面生长,起初为白色,后转为青色,病 菌多从伤口或开裂处侵入。 3.葡萄交链孢霉腐病 症状:病原菌为交链孢霉(Alterudria spp.)和匐柄霉 (Stembhyliunt spp.),在梗端周围的果面上形成棕褐色到深褐色的 腐烂斑。贮藏期间,真菌在葡萄纤维状连接组织或“果刷”内 生长,受侵染的果粒易从果穗上振落下来。

51 四、葡萄贮藏期病害及其防治 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1. 熏蒸防腐剂——SO2 (1)密闭熏蒸法
SO2可以杀灭菌丝和孢子,特别是对灰霉菌的防治效果显著。 SO2处理白葡萄还可保色,防止褐变。 SO2处理一般有二种方法。 (1)密闭熏蒸法 硫磺用量为2-3g/m3,密闭熏蒸20-30min,然后通风。在熏后10-15d再熏一次,以后每1-2月熏一次。品种不同对SO2忍耐力也不同,一般SO2浓度控制在10-20mg/kg较安全。

52 四、葡萄贮藏期病害及其防治 (2)SO2发生器
美国加州大学Nelson等研制一种葡萄保鲜装置,分速效发 生器和长效SO2发生器两种类型,该装置已申请专利,并在许多 国家应用,取得显著效果。 在包装后4h,先由速效装置释放出SO2灭菌,2-3周后长效装 置便开始缓慢地释放出SO2 ,时间可长达2个月。

53 四、葡萄贮藏期病害及其防治 2.亚硫酸盐 3. 过氧化钙
常用的葡萄保鲜片:Na2S2O5用量为葡萄重量的0.3%,无水硅胶用量为葡萄重量的0.6%。一般在0-10℃温度,相对湿度为85%-95%条件下贮藏,使用该药剂龙眼可贮7个月,玫瑰香、红鸡心6个月,牛奶2个月。 3. 过氧化钙 把过氧化钙夹在吸湿纸中间,再将葡萄放在铺好的吸湿纸上,然后密封,置于5℃下贮藏76d,损耗率为2.1%(对照为10.3%),浆果脱粒率为4.3%(对照为82.2%)。

54 第四节 桃李贮藏 一、桃李贮藏特性 1、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特性 2、呼吸与乙烯代谢特点 系统发育:温带落叶果树
第四节 桃李贮藏 一、桃李贮藏特性 1、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特性 系统发育:温带落叶果树 个体发育:生长周期短,成熟时环境温度高 2、呼吸与乙烯代谢特点 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

55 一、桃李贮藏特性 3、对贮藏环境的要求 常温:桃李很难长期贮藏。
0℃条件下:贮藏2~8周。最适冷藏条件为-0.5~1℃,湿度85%~90%。 0~1℃下:采用5%CO2+3%O2贮藏桃、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国外少量的商业性贮藏中,也采用0.5℃、5%CO2+1.2%O2的气调组合进行贮藏。

56 4、品种差异 以硬肉桃李的晚熟品种较耐贮藏,如费城桃、陕西冬桃、河北晚香桃、山东青州蜜桃等。
一、桃李贮藏特性 4、品种差异 以硬肉桃李的晚熟品种较耐贮藏,如费城桃、陕西冬桃、河北晚香桃、山东青州蜜桃等。 江安李 费城桃 陕西冬桃 萘李

57 二、桃李采收与预处理 (一)桃李采收成熟度的确定 桃:当果实充分肥大、绿色减退、显出固有的色泽、发出香气、肉质紧密而不软时,即为适宜的采收成熟度。切勿过早采收,否则影响产量和品质。

58 二、桃李采收与预处理 李:采收宜在完熟之前具备良好品质时收获。由于李果的后熟作用比较差,过早不仅后熟时间长,品质也差。过熟,肉质柔软,不耐贮运,往往易导致较大的损耗。 黑宝石 红宝石

59 (二)采收方法 人工采收 、机械采收 三、贮藏方法 (一)简易贮藏
选无斑疤和碰伤的果实,逐个放入纸盒中,不要太挤,只能放单层,放在阴凉通风处,上盖一层纸,只要不碰不压,可贮10d左右。贮藏中要勤检查,如有印痕,变褐、烂斑等情况,应立即取出另行处理。

60 三、贮藏方法 (二)冷藏 桃和李采收后要尽快预冷至4℃以下,可以降低呼吸作用、 延缓后熟和腐烂。
0-1℃ RH为85%-90%的条件下,贮藏寿命可达30天左右。 内部腐烂: 目前许多研究均证明低温结合间歇升温可以减少其发生,通常是将桃果在0℃下贮藏1-2周后,转移到室温下处理2d,再放回原来的低温下贮藏。

61 三、贮藏方法 (三)气调贮藏 在0℃下,1%O2+5%CO2的气调贮藏,可比在0℃下一般冷藏寿命延长2-3倍。如果气调贮藏与间歇升温相结合,贮藏交果更明显。据报道(Anderson,1982),桃果实贮藏在0℃,1%O2和气%CO2的库房内,每隔4周将其放在18-20℃空气中12h,贮藏9周后,果实完好无损。

62 四、采后病害与控制 (一)侵染性病害 桃褐腐病
病原菌为Monilinia fructicola.:果实病部产生褐色圆形病斑病斑数日内便可扩及全果,果肉也随之变褐软腐。果实贮运中如遇高温高湿,则有利于病害发生。该菌也易侵染李果实。

63 四、采后病害与控制 防治: 田园卫生:彻底清除僵果,病枝,并集中烧毁,同时进行深翻。 减少机械伤:注意防虫减少伤口,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药物处理: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热处理:将采后的桃果浸于52-57℃水浴中2min立即冷却到0-25℃,可以防止桃褐腐病。

64 四、采后病害与控制 桃、李在贮藏中,容易发生内部褐变,采用间歇加温处理可以减轻其病害。另据国外报道,将桃果先在20℃,5%CO2的空气中贮存2d,再转入0℃空气中贮藏,也可减轻桃、李内部褐变。

65 第五节 猕猴桃贮藏 一、猕猴桃贮藏特性分析 猕猴桃果实成熟特性 猕猴桃原产于中国秦岭、四川、甘肃、湖北一带;
第五节 猕猴桃贮藏 一、猕猴桃贮藏特性分析 猕猴桃原产于中国秦岭、四川、甘肃、湖北一带; 生长期以淀粉为主要的营养贮藏物质类型; 典型的呼吸越变型水果; 具有后熟特性。 猕猴桃果实成熟特性 生理成熟期 猕猴桃果实充分肥大后,果实中酸和淀粉含量不断增加,直到成熟前一段落时间达到最大值,以后不断减少。淀粉不断水解,可溶性固性物增加, pH值的增加,果实逐渐软化,维生素C不断减少。

66 一、猕猴桃贮藏特性分析 后熟 采后完成,后熟期间果实不断产生C2H4并出现呼吸高峰,此时,果实含糖量最高,充分软熟,可溶性丹宁转化成不溶性丹宁,涩味消失 ,脂类综合成芳香物质,果实便具有特殊的香味等 ,达到最适食用状态。 衰老期 果实很快衰老,腐烂。猕猴桃是一种特殊的果实,在成熟期间叶绿素迅速消失的同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并未增加,而是显示同样的不断 降低的趋势。

67 一、猕猴桃贮藏特性分析 二、采收 (一)采收成熟度的确定 (二)采收方法 贮藏果实:在果实停止增大,淀粉含量高的时候采收。
非贮藏果实:在可溶性糖开始增加(淀粉开始糖化)后采收为宜。 (二)采收方法 无伤采收:虽然果实较硬,但很易碰伤。

68 二、采收 (三)贮藏方法 1. 预处理 适时采收、精心选果、及时包装等是搞好贮藏的关键,果实用0.05~0.08mm厚的PE袋包装,同时放一定的C2H4吸收剂。 钙处理:龙汉飞等采后用5%钙溶液处理果实,不管是常温还是低温下贮藏,均有利于果实硬度和品质的保持

69 二、采收 2. 机械冷藏 3. 气调贮藏 贮藏条件:冷藏温度为0-1℃,相对湿度90%~95%,贮藏寿命为5个月。
2. 机械冷藏 贮藏条件:冷藏温度为0-1℃,相对湿度90%~95%,贮藏寿命为5个月。 3. 气调贮藏 长期贮藏:气调5%O2、3%-4%CO2,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果肉颜色和风味等。

70 第六节 叶菜类贮藏 叶菜类主要包括大白菜、甘蓝、芹菜、菠菜等,它们以叶片、叶球或叶柄作为食用器官,是秋冬季的主要蔬菜。

71 一、大白菜贮藏 1、贮藏特性 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1℃。
贮藏中极易失水萎蔫,因此要求贮藏环境应有较高的湿度,一般相对湿度应在85%~90%。 贮藏期间的损耗主要是由于脱帮、失水和腐烂所致。

72 一、大白菜贮藏 2、品种的选择与采收 大白菜品种很多,不同品种的耐贮性不同,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
收获期对大白菜贮藏很重要。收获过早,气温较高,对贮藏不利,同时也影响产量;收获过晚,气温低,易使叶球在田间受冻。

73 一、大白菜贮藏 3、贮前处理 晾晒:使外层叶片 适当萎焉,减少后续操作的机械 损伤 整理与预贮 :去除外部老叶,但留下1-2层老叶包裹叶球
晾晒:使外层叶片 适当萎焉,减少后续操作的机械 损伤 整理与预贮 :去除外部老叶,但留下1-2层老叶包裹叶球 药剂处理 :要求选用安全性能高的保鲜剂处理,不适合采用喷雾、浸泡处理的药剂。可采用一些熏蒸剂处理或其他的保鲜剂处理,如1-MCP。

74 一、大白菜贮藏 4、贮藏方式 简易贮藏

75 一、大白菜贮藏 4、贮藏方式 冷库贮藏:温度0 ±1℃,湿度85%-90%

76 一、大白菜贮藏 5、大白菜贮藏期主要损失及预防措施 失水萎焉:环境湿度偏低易导致萎焉——适宜的湿度
脱帮:贮温过高、湿度大、晾晒过度——采前2,4-D 25-50mg/L喷施或 mg/L NAA喷施。 腐烂:细菌性软腐、大白菜霜霉病 减少机械伤、采后适当晾晒、注意通风换气,控湿适宜的湿度

77 二、甘蓝贮藏 本部分内容自学 三、菠菜贮藏 本部分内容自学

78 第七节 果菜类贮藏 果菜类主要包括番茄、辣椒、茄子、菜豆等,它们以果实为食用器官,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类蔬菜。

79 一、番茄贮藏 1、贮藏特性 番茄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性喜温暖,不耐低温,但不同成熟度的果实对温度要求有所不同。
番茄属于跃变型果实 ,用于长期贮藏的番茄应选用绿熟果。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0~12℃。 温度:绿熟11~13℃,粉红熟10~12℃,红熟7~10℃,(冷害:绿熟10℃,粉红熟8℃,红熟5℃),相对湿度为85%~90%,O2和CO2浓度均为2%~5%。

80 一、番茄贮藏 2、品种的选择与采收 贮藏的番茄首先要选择耐贮的品种。干物质含量高、果皮厚、果肉致密、种腔小的品种较耐贮藏。
植株下层和植株顶部的果不易贮存。 采收成熟度与耐贮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采收的果实成熟度过低,积累的营养物质不足,贮后品质不良。红熟果实则容易变软、腐烂,不能久藏。

81 一、番茄贮藏 3、贮藏方式 (1)简易贮藏 地窖、通风库、地下室等阴凉场所贮藏番茄。
筐或箱存时,应内衬干净纸或垫上用0.5%漂白粉消毒的蒲包,防果实碰伤。将选好的番茄装入容器中,一般只装4-5层。 入贮后,应加强夜间通风换气,降低库温。 贮藏期间每7-10d检查一次,挑出病烂果实,红熟果实应挑出销售或转放0-2℃库中继续贮藏。

82 一、番茄贮藏 3、贮藏方式 (2)机械冷藏 夏季高温季节用机械冷藏库贮藏,贮藏效果更好,绿熟果的适宜温度为12-13℃,红熟果1-2℃,相对湿度为85%~90%,贮藏期可延长到30-45d左右。

83 一、番茄贮藏 3、贮藏方式 (3)气调贮藏 温度10-13℃下,保持贮藏环境中有2%-4%的氧和3%-6%的二氧化碳。
当氧低于2%时,果皮上会出现局部下陷和浅褐色斑痕,严重时果皮变白,果蒂部腐烂。 二氧化碳过高时,果皮上会出现白点,然后转为棕色斑点。

84 一、番茄贮藏 3、贮藏方式 (3)气调贮藏 塑料薄膜大帐气调贮藏
用 毫米厚的塑料膜作成密团塑料帐,容量约 kg,帐内加消石灰(果重的1%-2%)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 为控制病害发生,可通入0.2%的氯气,每2-3d施用一次;或将0.5%的过氧乙酸放在垛内,还可用 ml/L仲丁胺,帐内加入浸透饱和高锰酸钾的砖块,吸收乙烯,效果更好。

85 一、番茄贮藏 3、贮藏方式 (3)气调贮藏 塑料薄膜袋小包装贮藏法
将番茄放入0.06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袋中,扎紧袋口,放入冷库中,每隔两三天,开袋放风,果实转红后,袋口不必扎紧,每袋5kg左右。

86 二、辣椒贮藏 本部分内容自学 三、菜豆贮藏 本部分内容自学

87 第八节 花菜类贮藏 花菜类主要包括花椰菜、绿菜花、蒜薹等,它们分别以花蕾、变态的花茎作为食用器官。

88 一、蒜薹贮藏 1、贮藏特性 采后极易失水老化,老化的蒜薹表现为基部黄化、纤维增多,薹条变软变糠,薹苞膨大开裂长出气生鳞茎。老化使蒜薹降低或失去食用价值。 蒜薹比较耐寒,对湿度要求较高,湿度过低,易失水变糠。 蒜薹对低O2和高CO2也有较强的忍耐力。 适宜的贮藏条件为:温度-1~0℃,相对湿度90%~95%,O22%~3%,O25%~7%。

89 一、蒜薹贮藏 2、采收和质量要求 采收适期为蒜苞开始弯曲。 采前7~10d停止灌水,雨天和雨后采收的蒜薹不宜贮藏。
采收以抽薹最好,不得用刀割或用针划破叶鞘抽薹。 采收后应及时运到阴凉通风的场所散热。 贮藏用的蒜薹应质地脆嫩、色泽鲜绿、成熟适度、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杂质、无畸形、薹茎粗细均匀、长度大于30cm。

90 一、蒜薹贮藏 3、贮前处理 挑选和预冷 在0~5℃预冷间,在预冷过程中进行挑选、整理。将整理好的蒜薹放入冷库,上架继续预冷,当库温稳定在0℃左右时,将蒜薹装入塑料保鲜袋,并扎紧袋口,进行长期贮藏。 防 腐 在蒜薹预冷期间,可加入0.5mL/L仲丁胺,防止自霉或黑霉生长。

91 一、蒜薹贮藏 4、贮藏方式 (1)塑料袋小包装气调贮藏
将蒜薹装入长100cm、宽75cm、厚0.08~0.1mm的聚乙烯袋内,每袋装15~25kg,扎住袋口,放在菜架上。在-1~0℃冷库中贮藏。

92 一、蒜薹贮藏 (2)大帐气调贮藏 用0.1~0.2mm厚的聚乙烯或无毒聚氯乙烯塑料帐密封, 采用快速降氧或自然降氧,使帐内O2控制在2%~5%,CO2在5%~7%。CO2吸收通常用消石灰,蒜薹与消石灰之质量比为40~50:1。 (3)冷藏 将选好的蒜薹经过充分预冷后装入筐、箱等容器内,或直接在贮藏货架上堆码,然后将库温和湿度分别控制在0℃左右和90%~95%即可进行贮藏。此法只能进行较短时期贮藏,贮期一般为2~3个月,贮藏损耗率高,蒜薹质量变化大。

93 第九节 根茎类蔬菜贮藏 一、马铃薯贮藏

94 一、马铃薯贮藏 1、贮藏特性 马铃薯具有不易失水和愈伤能力强的特性,在收获后还要经 过一段休眠期,一般为2~3个月。
早熟品种在寒冷地区栽培,或是秋季栽培的马铃薯休眠期较 长。 贮藏温度是延长马铃薯休眠期的关键因素,在适宜的低温下 马铃薯休眠期长,特别是初期低温对延长休眠期有利。 贮藏的适宜温度为3~5℃。 贮藏环境的适宜湿度为80%~85%。 贮藏时应尽量避免光照。

95 一、马铃薯贮藏 2、贮藏方式及技术要点 本部分内容自学

96 第十节 瓜类(冬瓜、南瓜、佛手瓜、哈密瓜)贮藏
第十节 瓜类(冬瓜、南瓜、佛手瓜、哈密瓜)贮藏 本部分内容自学

97 问题思考: 如何确定哪些果实种类和品种可以进行贮藏? 如何搞好果实的贮藏? 不同种类果实的贮藏技术如何筛选和优化? 每种材料贮藏工艺设计时应该考虑哪些主要问题?


Download ppt "第五章 果蔬贮藏实例 秦文 教授、陈安均副教授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