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板块三 议论文阅读 第20课时  方 法 总 结 京 考 解 读 随 堂 演 练 真 题 例 析 知 识 链 接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板块三 议论文阅读 第20课时  方 法 总 结 京 考 解 读 随 堂 演 练 真 题 例 析 知 识 链 接 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板块三 议论文阅读 第20课时  方 法 总 结 京 考 解 读 随 堂 演 练 真 题 例 析 知 识 链 接 1

2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是北京中考议论文阅读的第一个基本要求,2013年中考说明要求考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也就是说阅读议论文首先要能区分论点和论据,这一考点的题型一般分为理解寻找概括观点题型和分析辨识概括材料题型。文章中引用的道理,列举的事实、数据、图表等,都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考生要发现文章内容间的联系,理解议论文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进而做出符合文本的解说。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3 真 题 例 析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一、[2013·北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说话,不难,但又不易,要想使说的话入耳、入心,只求 “对”,不够,兼有“趣”,才行。有趣的话,风传天下;无趣的 言,泥牛入海。趣,对听众而言就是“有意思”,什么是“有意思” 呢?那便是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4 ②旨趣是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说话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 中心,有意义,尤其要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习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②旨趣是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说话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 中心,有意义,尤其要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习 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植根于现实,既有对中华儿女往昔 强国之梦的追溯,也有对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更有对中华 民族美好未来的展望。这种旨趣,聚集百姓意,汇合百姓心,给 人以方向,激励人的斗志,话有旨趣,往往能够发人深省,振奋 人心。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5 ③话有理趣指话要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③话有理趣指话要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 奥的道理,还需用精彩的趣言来解说,否则就难以让人理解。毛泽 东主席说:“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 头变为鸡子。”这句话使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样,既把理讲“ 透”了,也把理讲“活”了。话有理趣,使人闻之忘不掉,得之丢不 掉。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6 ④话还要有情趣。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很受读者欢迎, 朋友称赞他说:“你的书写得真好,印一了版又一版。”克雷洛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④话还要有情趣。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很受读者欢迎, 朋友称赞他说:“你的书写得真好,印一了版又一版。”克雷洛 夫笑着回答:“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看 的。谁都知道孩子容易弄坏书,所以印的版次就多了。” ____________。话有情调趣味,使人如食橄榄,愈嚼愈有味,回 味常无穷。 ⑤话要有趣,看似强调说话的艺术,实则强调对事物要深刻 的认识和思考。没有“内秀”,难有“外优”,只有靠自身不断 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7 1. 从全文看,说话“有旨趣”是指 ①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1. 从全文看,说话“有旨趣”是指 ①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0字); “有理趣”是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20字);“有情趣”是指③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5字)。(3分) 有中心并有现实意义 蕴含一定道理并用精彩的趣言解说 有情调趣味并使人回味无穷。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8 2. 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3分) (★)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2. 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第①段通过讨论生活现象提出中心论点“说话要有旨趣,有 理趣,有情趣”;其次,第②到④段分别举习近平总书记、毛泽东 主席、克雷洛夫的例子论证说话要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三个 分论点;最后,第⑤段强调说话有趣的内在本质:“强调对事物要 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并进而提出使说话有趣的建议“只有靠自 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解 析 论证过程概括题,此题在出题形式上改变了去年的字数限制,但依然可用去年的框架与思路进行答题,即分析论证过程分三个层次:首先……其次……最后……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9 3. 请在第④段画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克雷洛夫的例子与“话还要 有情趣”之间的联系。(2分)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3. 请在第④段画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克雷洛夫的例子与“话还要 有情趣”之间的联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说话,既表现了克雷洛夫的谦虚情怀,又轻松有趣地回应了 朋友。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10 ①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和民间组织开始参与 到公益事业中来,我们把这种平民公益叫作“微公益”。一些发生在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二、[2012·北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和民间组织开始参与 到公益事业中来,我们把这种平民公益叫作“微公益”。一些发生在 我们身边的“微公益”行动,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暖意。 ②参与“微公益”行动的人能力虽微,但其散发的人格魅力芬芳 远播。八十多岁的甘肃老人陈尚义靠捡垃圾的微薄收入,二十多 年收养了45个弃婴;天津老汉白芳礼几十年蹬三轮车挣钱助学, 惠及学生三百多人;新疆维吾尔族大叔阿里木靠烤羊肉串的收 入,八年中资助贫困学生上百名……他们都是普通人,像大地上的 一粒粒微尘,像大海里的一滴滴水珠。也许有人认为他们渺小, 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他人,诠释良知。他们灵魂深处溢出 的芬芳,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彰显着普通人平凡中的伟大和崇高。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11 ③发起“微公益”行动的民间组织力量虽微,但其产生的“正 能量”却不可低估。他们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催生爱心、传递善良,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③发起“微公益”行动的民间组织力量虽微,但其产生的“正 能量”却不可低估。他们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催生爱心、传递善良, 带给人们崇善向上的希望;他们以爱传爱,以善扬善,汇聚成一股 股爱的暖流。在湖北钟祥,“小红帽义工”集合起一群个体劳动 者,他们坚持走街串巷做好事,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美丽风景;在江 西丰城,活跃着一群“萤火虫”志愿者,他们以“萤火虫虽小,也 要为社会送去微弱的光亮”的执着,将爱心传递。“众人拾柴火焰 高”,当个体的想法上升为一个群体的意识的时候,当个体的行为 演变为一个群体的自觉行动的时候,它的影响就会变得巨大而深 远。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12 ④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早已深深融进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④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早已深深融进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 有口皆碑的道德美谈。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的人对此产 生了疑虑、困惑。他们看不到个人力量对社会的影响,变成了“多 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看客,在他人需要帮助、遇到危难时态度冷 漠。其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爱心、有责任感,坚持从 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就能积小善为大善,变小德为大德。 孟子曰: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微公益”,__________。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13 ⑤在当今社会,倡导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微公益”是 非常必要的。随着“微公益”行动的滚雪球效应,扶危济困、助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⑤在当今社会,倡导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微公益”是 非常必要的。随着“微公益”行动的滚雪球效应,扶危济困、助 人为乐的美德必将传遍神州大地,结出丰硕的果实。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当今社会,倡导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微公益”是非常必要的。 解 析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要注意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本文属于第三种,结尾处总结出中心论点。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15 5. 分析文章①~④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4分)(★)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5. 分析文章①~④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4分)(★)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2字), 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24字),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8字)。 明确“微公益”的概念 从个人和民间组织角度论证“微公益”的意义 指出当前倡导“微公益”的原因 解 析 本题考查梳理论证思路,针对前四段,做题时要根据内容把前四段分为三部分,然后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并注意字数的要求即可。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16 6. 请你在第④段结尾横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微公益”与孟子 的话之间的联系。(2分)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6. 请你在第④段结尾横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微公益”与孟子 的话之间的联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人人皆可为,关键在于有无此心。示例二:每个人都能 做到,关键看你做不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17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把握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方 法 总 结 一、归纳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把握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 键。因为论点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所以它的表述形式往往是 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是一个完整 的句子。怎么把握议论文的论点呢?一般有四种方法: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18 1. 从位置找论点。论点往往在较为醒目的位置,有时文章的标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1. 从位置找论点。论点往往在较为醒目的位置,有时文章的标 题就是论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时文章的论点在文章的 开头,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就是这样,开始就这样写:“我 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开门见山,直 截了当。有时文章的论点在文章的结尾,如《简笔与繁笔》一文, 首段先明确概念内涵,结尾引出中心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 宜,各尽其妙。”所以一般从这些位置可把握论点。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19 2. 从分析论题找论点。论题就是作者议论的话题,是论点针 对的对象。阅读议论文,弄清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持什么见解和主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2. 从分析论题找论点。论题就是作者议论的话题,是论点针 对的对象。阅读议论文,弄清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持什么见解和主 张,其实就找到了文章的论点。 3. 从语言标志找论点。有些论点是在层层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 来的,这时通常有一些提示性的词语,如“我认为”“由此可见”“所 以”等,论点就是这些词语后边的句子。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20 4. 从论据反推论点。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论点与论据是证 明与被证明的关系,从论据可以推断文章的中心论点。阅读议论文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4. 从论据反推论点。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论点与论据是证 明与被证明的关系,从论据可以推断文章的中心论点。阅读议论文 时,应该重视对论据的阅读,看论据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来证 明的,如果两个论据是对立着的,那就找对立中的相同点,这样也 能准确把握论点。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21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 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和“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二、理清论证思路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 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和“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 词语。一般格式为:“首先(通过……)提出了……的观点;然后举 ……名言和……事例进行论证;最后……”或者“首先提出了…… 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接着得出了…… 结论或提出了……论点;最后总结全文”。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22 知 识 链 接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议论文有关知识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分析事理,阐明观点和
主张,以说服读者为目的的常用文体之一。 2.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2)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3)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系论点和论 据的逻辑纽带。 简言之,论点回答“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回答“用什 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回答“怎样证明”的问题。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23 3.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因此,分论点 常是文章论证过程中各段各层所论述的观点。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3.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因此,分论点 常是文章论证过程中各段各层所论述的观点。 4.论据和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点以论据为 基础,依靠论据来证明;论据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24 随 堂 演 练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2013·东城一模]阅读《知足知不足》,完成问题。 知足知不足 季羡林
①中国有一句老话“知足常乐”为大家所遵奉。什么叫“知足”呢? 还是先查一下字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 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 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心存妄想,这样的人往往 要栽大跟头的。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 药。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25 ②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 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②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 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 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 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 动人类社会前进。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26 ③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èn)的问题。什么叫分? 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的“分”,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③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èn)的问题。什么叫分? 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的“分”, 指的就是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 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曾见冰心老人 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言简意赅,回味 无穷。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 非分之想而已。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27 ④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含义则有差别。 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这句话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④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上相同,其含义则有差别。 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这句话 同“自知之明”有联系。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28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 句话启示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 句话启示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 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 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 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这能算得上聪明 吗?——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锥①横扫 六合②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 么出息。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29 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 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 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 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 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30 ⑥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 出了:“________”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⑥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 出了:“________”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 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 史也都证明了: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作出贡献。 [注] ①毛锥:毛笔。②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 或宇宙。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31 1. 结合全文,说说“知足”和“知不足”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1. 结合全文,说说“知足”和“知不足”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足”指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懂得分场合,能掌握“分”;“ 知不足”指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为人类 做出贡献。 解 析 此题为含义理解题,文章①~③段论证了“知足”,④~⑥段论证了“知不足”,要全面理解概括。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32 2. 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⑥段横线处。(只填序号) (2分) ( ) ①要相信你自己! ②要了解你自己! ③要欣赏你自己! ②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2. 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⑥段横线处。(只填序号) (2分) (  ) ①要相信你自己! ②要了解你自己! ③要欣赏你自己! 解 析 此题为语句理解题,“相信”和“欣赏”跑题。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33 首先引用中国老话阐明人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其次列举了学
第20课时┃归纳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3. 简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引用中国老话阐明人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其次列举了学 界有些知识分子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并指出这种人往往没什么出 息;最后再次引用中国老话论述无自知之明者没有出息的原因。 解 析 论证过程分三个层次,分清概括即可。 京考解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知识链接 随堂演练


Download ppt "板块三 议论文阅读 第20课时  方 法 总 结 京 考 解 读 随 堂 演 练 真 题 例 析 知 识 链 接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