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常见肿瘤的 中医护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常见肿瘤的 中医护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常见肿瘤的 中医护理

2 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从60岁起则明显增高;

3 西医认识: 症状不典型; 合并病较多; 药物效果不明显; 重复癌增多;

4 中医认识: 脏腑亏虚为本; 瘀血、顽痰、邪毒为标; 临证时抓住主要矛盾,治病求本,或标本兼治,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5 肺 癌

6 目 录 概 述 2 病因病机 3 4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调护预防 1

7 一、概述—概念 肺癌: 又称“支气管肺癌”,是发生于支气管上皮、支气管黏液腺、细支气管上皮及肺泡上皮等肺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发病率持续增加的少数几种恶性肿瘤之一。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主要类型。

8 一、概述—临床表现: 症状: 咳嗽,咯血和血痰,胸痛,气短,发热。 辅助检查: 胸部X线、CT、MRI; 支气管镜; 痰找癌细胞。

9 临床表现特点: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患者病程平均5.2个月; 临床表现以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居多;
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块影,浸润性病灶、肺不张和胸腔积液; 伴发病多,伴发的疾病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结核; 误诊率较高,常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 以男性居多,大多数有吸烟史。

10 老年肺癌信号: 肩臂疼痛; 多伴有肢体乏力或麻木,不能抬举,不能持物; 大部分疼痛发生在癌肿的同侧肩臂,少数为双臂痛;
常伴有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甚至上腔静脉出现综合症,如脸部浮肿,颈粗、上胸臂静脉怒张; 多数伴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血痰等。

11 一、概述—讨论范围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 肺积、息贲 咳嗽、咯血 胸痛

12 二、病因病机 毒邪犯肺 2.痰湿凝聚 3.气滞血瘀 4.正气虚弱 年老体虚 2.邪气侵袭 3.饮食不节 4.情志怫郁

13 邪气趁虚而入 证候类型 气滞血瘀 肺失宣肃 痰凝 正气虚损 肺癌 热毒 脏腑功能失调 正气虚损 13

14 病机小结: 1.病机: 正气亏虚,癌毒入侵。 2.病位: 肺,与脾密切相关。 3.病性:有虚实之分。 本虚:正气亏虚 标实:痰、瘀、热

1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 X线胸片见肺部有孤立性结节或肿块阴影,其边缘呈脑回状、分叶状和细毛刺状,并在短期内(2-3个月)逐渐增大者。尤以经过短期积极药物治疗后可排除结核或其他炎性病变者; 段性肺炎在短期内(一般为2-3个月)发展为肺叶不张,或肺叶不张在短期内发展为全肺不张,或在其相应部位的肺根部出现肿块,特别是生长性肿块者; 上述肺部病灶伴有远处转移、邻近器官受侵或有压迫症状表现者。

16 Tumour size 94mm Tumour size 78mm

1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1.肺结核 2.肺炎 3.肺脓肿 4.结核性胸膜炎 5.良性肺部肿瘤

18 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本虚标实 标实: 痰、瘀、热 本虚: 多累及肺、脾

19 2.治疗要点: 基本治则:扶助正气,固本培元 瘀血占重要地位:配合活血化瘀。 注意1: 痰是重要病理产物:配合化痰散结。 注意2:

20 3.辨证论治: 痰热郁肺证 (1) 痰饮停肺证 (2) 气阴两伤证 (3) 正虚瘀结证 (4)

21 (1)痰热郁肺证 证候:咳嗽,痰色黄稠而难排出,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 苔脉:舌苔黄腻或黄白相间,脉滑数。 病机: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 方药:清金化痰肃肺汤加减

22 (2)痰饮停肺证 证候:胸胁胀满而痛,以胁下部位为主,呼吸、咳唾、转侧时疼痛加重,气短息促; 苔脉:舌苔白,脉沉弦。 病机:痰饮停肺
治法:泄肺利水,化痰祛浊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23 (3)气阴两伤证 证候:胸背部隐隐作痛,咳嗽声低无力或干咳无痰,气短,神疲乏力,五心烦热,畏风,自汗,易于感冒;
苔脉:苔薄白,舌质淡,脉弱。 病机:气阴两伤 治法:益气养阴,扶正祛积 方药:补肺汤加减

24 (4)正虚瘀结证 证候:消瘦乏力,干咳,咳声短促,咯痰带血,胸痛逐渐加重,声音逐渐嘶哑,饮食大减; 苔脉:舌质淡紫,舌苔无光,脉弦细。
病机:正虚瘀结 治法:补气益血,活血化瘀 方药:八珍汤加减

25 4.中成药: 参一胶囊、康莱特注射液 5.针灸:取肺俞、百劳、尺泽、肝俞、脾俞、肾俞,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 6.其他疗法:薏米汤(健脾益胃,利水消肿) 外治疗法:药液蒸吸(金银花、白茅根、仙鹤草、夏枯草各15g,野菊花、桑叶、板蓝根、山豆根、半枝莲、紫草、胖大海、桔梗各10g,薄荷7g后下,冰片3g)

26 五、调护预防 禁烟和控制吸烟 做好职业防护 积极防治慢性支气管炎 饮食护理,食物调补 积极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27 补充:名医经验 吴良村—临床用药频率分析 (1)补益药:北沙参、南沙参、太子参、天冬、麦冬、红枣、淮山药等;
(2)化痰止咳平喘药:杏仁、贝母、栝楼、陈皮、黄芩等; (3)祛湿健脾药:茯苓、淮山药、炒薏苡仁等; (4)清热药:黄芩、白花蛇舌草。

28 胃 癌

29 目 录 概 述 2 病因病机 3 4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调护预防 1

30 一、概述—概念 胃癌: 是原发于胃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的第1位,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死亡病例中,约有半数死于胃癌。 目前认为胃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癌前病变等有关。

31 一、概述—临床表现: 症状: 胃脘部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呕血黑便;其他症状。 体征: 腹部包块; 腹水; 淋巴结肿大。

32 老年胃癌信号: 凡60岁以上老年人,有慢性胃炎病史并被证实为萎缩性胃炎或有明显肠上皮化生,证实有慢性胃溃疡、胃腺瘤样息肉患者,或曾作胃次全切除已5~10年以上者均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定期作钡餐检查、细胞学检查或胃纤维内镜检查; 有一般消化道症状,即使症状轻微如持续或间歇发作3~6个月以上者; 有溃疡病史,如症状规律性改变,或发作频繁者; 不明原因的消瘦,或长期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健康搜索。

33 一、概述—讨论范围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 胃痛 积聚 噎嗝

34 二、病因病机 肝胆不和 2.痰湿内蕴 3.瘀毒内阻 4.脏腑失调 年老体虚 2.情志内伤 3.饮食不节

35 病机小结: 1.病机: 痰凝毒聚。 2.病位: 脾胃。 3.病性:有虚实之分。 虚:脾胃气虚 实:食积、气结、热蕴、痰凝、血瘀

3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 病史、体检 X线钡餐检查 纤维胃镜检查

3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胃溃疡 慢性胃炎 慢性胰腺炎

38 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本虚标实 (2)虚者:脾胃气虚、胃阴不足 实者:食积、气结、热蕴、痰凝、血瘀

39 2.治疗要点: 治法:早期宜攻,中期攻补兼施,晚期宜补 健脾和胃宜贯穿始终。 (1) 理气:气机失调既是发病原因也是病理变化 (2)

40 3.辨证论治: 肝胃不和证 (1) 瘀毒内阻证 (2) 痰饮中阻证 (3) 气血两虚证 (4)

41 (1)肝胃不和证 证候:胃脘胀满,时时作痛,窜及两胁,情志受刺激则加重,食欲减退,嗳气陈腐,或呃逆呕吐;
苔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或细。 病机: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逍遥散及参赭培气汤加减

42 参赭培气汤 治膈食(“论胃病噎膈治法及反胃治法”宜参看)。 【来源】清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卷方剂篇
【配方】潞党参18克、天门冬12克、生赭石24克、清半夏9克、淡苁蓉12克、知母15克、当归身9克、柿霜饼(15克,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 【原方】潞党参(六钱) 天门冬(四钱) 生赭石(八钱,轧细) 清半夏(三钱) 淡苁蓉(四钱) 知母(五钱)当归身(三钱) 柿霜饼(五钱,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 【加减】若服数剂无大效,当系贲门有瘀血,宜加三棱、桃仁各二钱。

43 (2)瘀毒内阻证 证候:胃脘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触及肿物,质硬,脘胀纳呆,呃逆,食后痛减,或呕血黑便,肌肤甲错;
苔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细弦或涩。 病机:瘀毒内阻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44 (3)痰饮中阻证 证候:脘腹胀痛,泛吐痰涎,口淡无味,饮水痛增,恶心痞满,头昏头沉,大便溏泻,或有浮肿;
苔脉:舌淡红舌苔滑腻,脉弦滑或沉滑。 病机:痰饮中阻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散结 方药:平胃散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45 (4)气血两虚证 证候:脘腹隐隐疼痛,面色无华,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劳累即发,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纳少乏味,或有面浮肢肿;
苔脉:舌淡苔少,脉细弱。 病机: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养血,补益心脾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46 4.中成药: 鸦胆子油乳剂、平消胶囊 5.针灸:常选胃俞、脾俞、膈俞、足三里、条口、丰隆等穴,对呕吐者可选择膈俞配内关,脾俞配足三里;胃脘疼痛者,选择合谷、内关穴;幽门梗阻者可针刺脾俞、胃俞、关元、足三里、中脘等穴。

47 五、调护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节制研究,减少胃炎与胃溃疡的发生; 2.改变传统的盐腌或烟熏等饮食习惯;
3.对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患者,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 4.积极开展胃癌普查工作。

48 补充:名医经验 汪达成 (1)扶正注重胃气; (2)祛邪着重化痰; (3)组方重视理气; (4)辨证结合辨病。

49 大肠癌

50 目 录 概 述 2 病因病机 3 4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调护预防 1

51 一、概述—概念 大肠癌: 起源于大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
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遗传因素、大肠慢性炎症等相关。

52 一、概述—临床表现: 初期: 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中晚期: 便血; 肠刺激症状和排便习惯的改变; 肠梗阻; 腹部肿块;
其他:贫血、消瘦、发热等症状。

53 一、概述—讨论范围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 癥瘕、积聚 脏毒 肠蕈、肠风

54 二、病因病机 湿热蕴结 2.气血瘀滞 3.正气虚脱 年老体虚 2.情志不遂 3.饮食不节 4.外邪侵袭

55 病机小结: 1.病机: 湿热蕴结,湿毒瘀滞凝结成瘤。 2.病位: 大肠,与肝、肾密切相关。 3.病性:有虚实之分。
虚:肾阳虚、肝肾阴虚、气血亏虚 实:气滞、湿热、血瘀

5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 病史:大肠腺瘤、大肠息肉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史;长期便秘者,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人群;
症状与体征:腹痛并伴有消化不良(右半结肠),大便习惯改变及不完全性肠梗阻(左半结肠); 理化检查。

5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1.大肠腺瘤 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常见症状为大便带血,低位腺瘤可随大便脱出肛外。乳头状腺瘤发生癌变的可能性颇大,一般认为腺瘤直径>1.5cm,不规则,基底有紧缩凹陷表现则有恶变可能。

58 2.血吸虫病结肠炎 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临床症见腹痛、腹泻、便血、肠梗阻等。本病产生的肠黏膜增厚、肉芽、息肉及肠腔狭窄,有时难于结肠癌相鉴别,且两者可并存,故诊断还需经活检病理明确。

59 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首先,辨病之虚实; 其次,辨病之内外因; 最后,辨病之正邪转化。

60 2.治疗要点: 基本治则:扶正祛邪 清化湿热,调理气血,解毒抗癌。 初期: 健脾理气,滋补肝肾,补益气血,收敛固涩 后期: 扶助正气。 兼:

61 3.辨证论治: 湿热蕴结证 (1) 气滞血瘀证 (2) 脾肾阳虚证 (3) 气血亏虚证 (4)

62 (1)湿热蕴结证 证候:血便或者黏液脓血便,臭秽,或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腹痛、腹部包块,伴恶心,胸闷,口干口苦; 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数。
病机: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利湿,清肠散结 方药:槐角丸加减

63 (2)气滞血瘀证 证候:血便或者黏液脓血便,色紫黯量多,腹痛、腹部包块, 腹块质硬,拒按,腹痛阵作、腹痛固定,痛如锥刺刀绞;
苔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滞或细数。 病机: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64 (3)脾肾阳虚证 证候:血便或者黏液脓血便,腹痛、腹部包块等,腹痛喜按,腰酸肢冷,喜温喜按, 久泄不止或五更泄泻,纳少,气短乏力;
苔脉: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病机: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固涩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

65 (4)气血两虚证 证候:血便或者黏液脓血便, 腹痛隐隐而作,绵绵不止,腹部包块,面色苍白,心悸头晕,气短乏力,形体消瘦;
苔脉:舌质淡白,脉细弱无力。 病机:气血两虚 治法:补气益血,扶正固本 方药:八珍汤加减

66 4.中成药: 平消胶囊、康莱特注射液 5.针灸: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 6.其他疗法: 外治法 药膳-木耳金针乌鸡饮:补中益气,凉血止痢。

67 五、调护预防 1.避免情绪刺激,保持心境平和; 2.起居有常,坚持适量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食品多样化;
4.积极治疗肠炎、息肉等病,对慢性大肠疾病应定期纤维结肠镜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5.定期检查大便隐血,可有助于大肠癌的发现。

68 补充:名医经验—李建生 常用中药基本方: 人参10g、生黄芪30g、白术30g、云苓10g、金荞麦30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天龙9g、金钱白花蛇冲服1条、生麦芽30g、鸡内金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 水煎服。

69 Thank You!


Download ppt "常见肿瘤的 中医护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