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探讨高考趋向 改进复习方式 2011年高考地理复习研讨
探讨高考趋向 改进复习方式 年高考地理复习研讨 常海东 浙江省宁波中学
2
探讨高考趋向 改进复习方式 一.真题研究 趋向探讨 把握高考要求 二.考点整合 专题训练 提高学习能力 三.试题精析 模型运用 提高解题能力
探讨高考趋向 改进复习方式 一.真题研究 趋向探讨 把握高考要求 二.考点整合 专题训练 提高学习能力 三.试题精析 模型运用 提高解题能力
3
一.真题研究 趋向探讨 把握高考要求 ★高考地理试题主要特征和趋向 (一)高考题的学科性特征和趋向 (二)高考题的发展性特征和趋向 (三)高考题的引领性特征和趋向
4
一.真题研究 趋向探讨 把握高考要求 ★高考地理试题主要特征和趋向 (一)高考题的学科性特征和趋向
一.真题研究 趋向探讨 把握高考要求 ★高考地理试题主要特征和趋向 (一)高考题的学科性特征和趋向 ☆地理“理”姓特征更加鲜明 ←理直气壮考“地”(空间位置)之“理”(原理、规律) A.考核内容方面——考地理学科五大特殊能力 1、考时空定位——考①地理空间定位能力 ←任何地理要素(信息)均具有时空特征 2、考综合描述——考②地理空间格局概括能力、 ③地理特征综合分析能力、 ④地理过程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 →地理事象和核心问题描述:描述地理要素(信息)的 类型、分布(地点、规律)、特点、联系、核心问题等 3、考成因探究——考⑤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 →①探究影响因素②探究因素与事象(问题)的联系
5
一.真题研究 趋向探讨 把握高考要求 ★高考地理试题主要特征和趋向 (一)高考题的学科性特征和趋向
一.真题研究 趋向探讨 把握高考要求 ★高考地理试题主要特征和趋向 (一)高考题的学科性特征和趋向 B.试题难度方面——难度调低,得分不易 4、适中题比重上升,总体难度调低 ←高等教育普及率上升 5、个例难度显著,得分不易 ←客观因素:空间思维考题难,地理跨文理两大学科领域,扮演文科中的理科角色 ←主观因素:为保持地理学科地位稳定性,需要稍难的专业化特征 ☆地理“理”姓特征有增不减 ←理直气壮考“地”(空间位置)之“理”(原理、规律)
6
☆空间定位 例 (2001年高考文综浙江卷) 9—12 120ºE 空间定位 75ºw 例 (2003年高考文综浙江卷)1—4
7
☆ “理”姓特征 例:(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37 37.(21分)图 8 为某国简图。读图 8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 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6 分)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 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7 分) (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2 分) (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6 分) 37.(21 分)(1)印度 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热带季风 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 分雨(湿)季和干(旱)季 (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4)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形成旱灾。
8
☆个例难度显著 例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6—8
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 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B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 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C A.55°N B.65°N C.75°N D.85°N 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A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9
一.真题研究 趋向探讨 把握高考要求 高考地理试题主要特征和趋向 (二)高考题的发展性特征和趋向
一.真题研究 趋向探讨 把握高考要求 高考地理试题主要特征和趋向 (二)高考题的发展性特征和趋向 ☆素质教育特征(高考选拔目标)更加突出 ←高考是国家意志,指向未来,选拔未来 1、考学习能力 →考新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当场学习和运用能力 ←选拔会学习的人 2、考信息提取处理能力 →考提取地理信息,运用逻辑推理思维(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数理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抗题海战术 3、考知识背景和文化素养 →素质教育意识不断增强 ←选择良好背景的人
10
☆考学习能力 例(2007年文综宁夏卷)3—4 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2所示(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回答3~4题。 3.该地区A A.集镇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 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 4.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 根本原因是D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11
呢绒;理由:国家A单位时间呢绒产量与国家B 单位时间呢绒产量差距小。或国家A 单位时间葡萄洒产量与国家B 单位时间葡萄酒产量的差距大
☆考学习能力 例(2007年上海综合卷)23 23.国际贸易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只要有分工就有交换(贸易)。根据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学说,一国即使所有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都比别人低,所有商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各种商品劣势程度上存在差异,也可以参与分工,并获得益处。假设A、B 两国的两种商品生产情况如表所示,若A、B两国都参与国际贸易,A国应该生产哪种产品(不考虑产品质量等其它因素):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 单位时间产量 呢绒(匹) 葡萄酒(瓶) A 20 24 B 25 36 呢绒;理由:国家A单位时间呢绒产量与国家B 单位时间呢绒产量差距小。或国家A 单位时间葡萄洒产量与国家B 单位时间葡萄酒产量的差距大
12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1回答16—19题。
☆考学习能力 例(2004年高考地理广东卷)16—19 国家 人口算 术密度 (人/km2) 人口生 理密度 加拿大 3 35 美国 30 156 埃及 70 3503 中国 129 934 英国 241 963 印度 313 559 日本 336 3054 荷兰 432 1601 孟加拉国 910 1359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1回答16—19题。 16.“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C 可耕地面积/国土总面积 =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13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1回答16—19题。
例(2004年高考地理广东卷)16—19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1回答16—19题。 国家 人口算 术密度 (人/km2) 人口生 理密度 加拿大 3 35 美国 30 156 埃及 70 3503 中国 129 934 英国 241 963 印度 313 559 日本 336 3054 荷兰 432 1601 孟加拉国 910 1359 17.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 ) A.美国 B.荷兰 C.孟加拉国 D.加拿大 C 可耕地面积/国土总面积 =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14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1回答16—19题。
例(2004年高考地理广东卷)16—19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1回答16—19题。 国家 人口算 术密度 (人/km2) 人口生 理密度 加拿大 3 35 美国 30 156 埃及 70 3503 中国 129 934 英国 241 963 印度 313 559 日本 336 3054 荷兰 432 1601 孟加拉国 910 1359 18.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 统计数字 ( )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为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为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B
15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1回答16—19题。
例(2004年高考地理广东卷)16—19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1回答16—19题。 国家 人口算 术密度 (人/km2) 人口生 理密度 加拿大 3 35 美国 30 156 埃及 70 3503 中国 129 934 英国 241 963 印度 313 559 日本 336 3054 荷兰 432 1601 孟加拉国 910 1359 19.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 A.日本、埃及 B.中国、印度 C.美国、加拿大 D.孟加拉国、美国 A 可耕地面积/国土总面积 =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16
☆考学习能力 例(2006年文综全国卷Ⅰ)3—5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图2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2,回答3—5题。 3.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A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学习新知,逻辑推理。较难。 4.多年平均雪线高度B 信息提取,读图判断。较易。卷中分。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5.依图示资料可知A 信息提取,读图判断。较易。卷中分。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17
☆考信息提取处理能力 例(2007年文综全国卷Ⅰ)37 37.(19分)读表l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表1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4分)D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18
37.(19分)读表l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表1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8分)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原因是 。(4分)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3分) (2)南昌(1分)。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3分)盘踞此地,形成伏旱(3分)降水偏少(1分) (3)乌鲁木齐 (1分) 距海远,水汽少(3分) (4)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3分)
19
☆考信息提取处理能力 例(2006年文综全国卷Ⅱ)9—11 图3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3,回答9~11题。
9.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B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知识运用,区域特征分析。较易。普及分。 10.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B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信息提取,读图判断。较易。卷中分。 11.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B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福建、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信息提取,数理计算。较难。卷中分。
20
☆考知识背景 例(2007年文综北京卷)8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读图3,完成第8题。
8.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21
☆考知识背景 例(2007年文综天津卷)10—11 暑假,某地理小组在图6(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读图回答10—11题。
10.在a、b、c、d四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C A.a B.b C.c D.d 11.夜晚,学生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点是A
22
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º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接近7时 B.5时多 C.不到5时 D.7时多
☆考知识背景 例 (2004年高考文综浙江卷) 11 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º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接近7时 B.5时多 C.不到5时 D.7时多 C 登高望远,时间提早
23
一.真题研究 趋向探讨 把握高考要求 ★高考地理试题主要特征和趋向 (三)高考题的引领性特征和趋向
一.真题研究 趋向探讨 把握高考要求 ★高考地理试题主要特征和趋向 (三)高考题的引领性特征和趋向 ☆高考引领特征更加显露 ←命题者与应试者在课程目标上保持适度偏离,命题者引导应试者 1、突破课程框架——超“纲” →考非高中教材、非必修、考纲未提及内容 ←地理知识的背景性和信息性 2、考点在题外——地理题不考“地理” →考地理题为虚,考思维品质为实。考提取信息,运用非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的逻辑推理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知识和思维能力的综合性 3、答非所问——评分标准不“标准” →①指引错误(如提示与评分不对应)②评分标准较随意 ←大学老师问,中学师生答。命题者未精通中学课程。
24
☆超“纲” 例:(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37 37.(21分)图 8 为某国简图。读图 8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 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6 分)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 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7 分) (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2 分) (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6 分) 37.(21 分)(1)印度 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热带季风 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 分雨(湿)季和干(旱)季 (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4)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形成旱灾。
25
2003年11月20日,中星20号成功定点于103°E赤道上空。天津某课外活动小组拟观测卫星。据此完成10~11题。
☆超“纲” 例:(200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Ⅲ) 10—11 2003年11月20日,中星20号成功定点于103°E赤道上空。天津某课外活动小组拟观测卫星。据此完成10~11题。 10.一天中,观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时间(北京时间)是 A.1时前后 B.7时前后 C.11时前后 D.13时前后 11.每天同一时间,观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一天在 A.3月份 B.6月份 C.9月份 D.12月份 10.A 11.B 图1 3月、9月的春分或秋分太阳照射地球状况 图2 6月的夏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状况 图3 12月的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状况
26
☆超“纲” 例:(2005年文综全国卷Ⅲ)10—11 图2表示中国、 日本、韩国 2000年蔬莱贸 易关系,图中 箭头①-⑥表示贸易方向,相应的贸易量见表1。据此回答10-11题。 10.甲、乙、丙代表的国家 依次是 A.韩国、日本、中国 B.日本、中国、韩国 C.日本、韩国、中国 D.中国、韩国、日本 C
27
☆超“纲” 例:(2005年文综全国卷Ⅲ)10—11 图2表示中国、 日本、韩国 2000年蔬莱贸 易关系,图中 箭头①-⑥表示贸易方向,相应的贸易量见表1。据此回答10-11题。 11.甲国每年大量进口蔬菜的 原因之—是 A.气候不适宜种植蔬菜 B.农业用地比例小, 蔬菜种植成本高 C.山地众多,交通不便 D.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粗放 B
28
☆考点在题外 例:(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图4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9—11题。 9.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D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10.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C ) A.E、F B.F、G C.E、H D.F、H 11.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 A )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29
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需要0.5个单位重量的M1、M2 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1个单位重量的M1、M2
☆考点在题外 例:(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8—9 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图3中,为O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M1M2据此回答8~9题。 M1 M2 8.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 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 B.Ml、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 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需要0.5个单位重量的M1、M2 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1个单位重量的M1、M2 D
30
9.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点中的
☆考点在题外 例一:(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8—9 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图3中,为O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M1M2据此回答8~9题。 M1 M2 9.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点中的 A.N B.P C.Q D.R B
31
☆答非所问 指引错误(提示与评分不对应) 例2 (2003年高考文综浙江卷)40. (24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 (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 (风带)的影响。(2分)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8分) (1)西风 (2)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变小,西风强度减弱,海上风浪变小,较利于渡海作战。冬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大,不利于渡海作战。
32
☆答非所问 评分标准较随意 例:(2007年文综全国卷Ⅰ)40(3)(4) 40读图9,回答(3)~(4)小题。
☆答非所问 评分标准较随意 例:(2007年文综全国卷Ⅰ)40(3)(4) 40读图9,回答(3)~(4)小题。 (3)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13分) (4)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7分) (3)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 (4)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
33
☆答非所问 评分标准较随意 例:(2007年文综全国卷Ⅰ)36
☆答非所问 评分标准较随意 例:(2007年文综全国卷Ⅰ)36 36.(17分)图7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9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8分)
34
☆答非所问 评分标准较随意 36.(17分)图7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9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8分) 36.(1)合理。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城市的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35
★高考目标与复习要点的关系 二.考点整合 专题训练 提高学习能力 三.试题精析 模型运用 提高解题能力 考学科能力 训练专项能力
积累解题技巧 考解题能力 考学科知识 构建知识模型 构建思维模型 考学习能力 二.考点整合 专题训练 提高学习能力 三.试题精析 模型运用 提高解题能力
36
二. 考点整合 专题训练 提高学习能力 以能力目标为线索整合考点, 构建能力训练专题。 强化训练地理学科特有专项能力, 提高应对考试的学习能力。 ★设立能力系统全面复习主题
37
★高考地理复习以能力目标为线索主要专题举例
Ⅰ 主干知识系列 专题一 地理过程的原理和规律 专题二 地域差异的特征及成因 专题三 人地关系的协调和问题 Ⅱ 区域热点系列 专题四 世界主要热点区域 专题五 中国主要热点问题 Ⅲ 地理图表系列 专题六 地理信息分布图类 专题七 地理信息关联图类 专题八 地理统计图表类 Ⅳ 考核目标系列 专题九 空间定位题型 专题十 地理计算题型 专题十一 信息提取题型 专题十二 知识运用题型
38
Ⅰ 主干知识系列 专题一 地理过程的原理和规律 1、地球运动原理和规律 2、大气运动原理和规律 3、水体运动原理和规律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举例 ☆主要专题考目举例 探讨高考试题考查该类专题的主要项目、 或主要角度、或主要层次等 Ⅰ 主干知识系列 专题一 地理过程的原理和规律 1、地球运动原理和规律 2、大气运动原理和规律 3、水体运动原理和规律 4、地壳及地表物质运动原理和规律 5、人类活动发展变化原理和规律
39
专题二 地域差异的特征及成因 1、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特征及成因 ①气候类型特征、分布规律及成因 ②自然带类型特征、分布规律及成因
Ⅰ 主干知识系列 专题二 地域差异的特征及成因 1、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特征及成因 ①气候类型特征、分布规律及成因 ②自然带类型特征、分布规律及成因 2、人文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特征及成因 ①农业、②工业、③交通、④商贸、 ⑤文化旅游、⑥城市等的区位选择
40
Ⅰ 主干知识系列 专题三 人地关系的协调和问题 1、人口和城市问题 2、资源和能源问题 3、灾害和环境问题 4、可持续发展问题
41
Ⅱ 区域热点系列 专题四 世界主要热点区域 地缘政治敏感区、民族矛盾尖锐区、 战略资源丰富区、海陆交通枢纽区、 生态环境破坏区、高新科技开发区、 经济持续增长区、自然灾害多发区、 人口集中分布区、探险旅游活动区、 文化积淀深厚区
42
Ⅱ 区域热点系列 专题四 世界主要热点区域 东盟、泛亚铁路、大湄公河水能开发、克拉地峡 印度IT产业 中哈输油管道 非洲资源(石油)开发与经济发展 欧盟 俄罗斯发展及其石油天然气开发与输出 巴拿马运河扩建 黄河站建立与北极科考
43
例1 模拟题 为实现“东方巴拿马运河”梦想,“克拉地峡运河工程”再次在东盟部长级会议上展开激烈的争论,图1是我国拟开辟的部分石油进口线路图。回答1—4题。 1、是否应该开凿克拉地峡运河,东盟国家内部意见难以统一,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其中反对立场最为坚决的国家是 A、越南 B、马来西亚 C、菲律宾 D、新加坡 2、计划中的“中缅输油管道”,可让中国摆脱依靠马六甲海峡航线的局面,但管道建设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对工程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多年冻土 B、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C、高寒缺氧 D、典型花岗岩分布区 D B
44
例1 模拟题 为实现“东方巴拿马运河”梦想,“克拉地峡运河工程”再次在东盟部长级会议上展开激烈的争论,图1是我国拟开辟的部分石油进口线路图。回答1—4题。 3、M、N两油轮在航行途中均遭受到飓风侵袭,在图示情况下,其风向分别是 A、M地—西南风 N地一东北风 B、M地一东北风 N地一西南风 C、M地一东南风 N地—西南风 D、M地一东南风 N地一西北风 4、M地西部岛国茶园单位面积茶叶产量明显高于中国,其主要原因是 A、机械化程度高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耕地土壤肥沃 D、纬度低,采茶期长 A D
45
例2 模拟题 读图和相关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2月19日至23日巴基斯坦总统对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拟建从该国的瓜德尔港到中国新疆红其拉甫山口的输油、输气线路(见图) 材料二:新华社2007年6月13日报道:巴基斯坦气温之高历来罕见,热死的人数增至192人。仅中部的旁遮普邦就有75人热死,气温在11日徘徊于摄氏50度左右。巴气象专家指出,进入6月以来,巴各地干旱少雨,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预计未来数日内高温天气仍会继续。 (1)如果原油由瓜德尔港通过油轮输入上海,沿途经过的主要海域及海峡依次是 。 阿拉伯海 、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东海
46
例2 模拟题 读图和相关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2)巴基斯坦每年5、6月都有一个持续高温的时期,其原因是 。
例2 模拟题 读图和相关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2)巴基斯坦每年5、6月都有一个持续高温的时期,其原因是 。 (3)建造从瓜德尔到新疆的输油、输气管道,对中巴两国的意义分别有 。 (2)5—6月,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地面增温快;巴基斯坦有大面积的沙漠地区,升温幅度更大;未进入雨季,晴天多。 (3)对于中国来说,增加了能源进口渠道,有利于进一步缓解能源供应偏紧状况;通过管道运输,缩短了从中东运送石油路程,降低了运输成本;避开了通过马六甲海峡等多争端地区,提高了石油运输的安全性。对于巴国来说,发展了港口经济,并在管道运费中得益;促进管道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47
例2 模拟题 读图和相关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4)A是 河,该河中下游平原与我国新疆南疆地区都盛产棉花,两地共同的自然区位因素是 ,A地区较南疆优越的自然因素是 。 (4)印度 地形比较开阔平坦,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棉花收获季节晴天多 热量与灌溉水源更充足
48
Ⅱ 区域热点系列 专题五 中国主要热点问题 1.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与产业结构升级及其产业迁移 2.节能降耗、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环境及其循环经济 3.登月航天、铁路提速与新地域联系观 4.生态重建与脱贫
49
Ⅱ 区域热点系列 专题五 中国主要热点问题 登月航天 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城镇化道路问题 北京奥运会 冀东南堡油田开发 黄河断流问题 环北部湾经济圈 港澳回归成就 南方雪灾问题 珠江咸潮问题 青藏铁路意义
50
例 模拟题 (1)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定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发射的原因是什么? (1)发射选在10月;
例 模拟题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对1974年至20口6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统计,开展了降水、雷暴和闪电、高空风等专题研究。结果显示,10月份平均降水量为70.8毫米,降水日数平均为17.9天,占总天数的57.8%;平均雷暴日数为3.1天,占总天数的10.l%;平均风速为0.8米/秒,最大为1.4米/秒,最小为0.3米/秒;高空风平均风速为32米/秒,最大为42米/秒,最小为23米/秒。 (1)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定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发射的原因是什么? (1)发射选在10月; 是因为该月大气活动比较平稳,有利于保证火箭在升空过程中的安全。选择日落之后发射主要是考虑到光学跟踪仪器的正常运作。(4分)
51
例 模拟题 (2)“嫦娥一号”升空后飞行方向与地球运动方向关系如何(顺或逆),为什么?
例 模拟题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对1974年至20口6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统计,开展了降水、雷暴和闪电、高空风等专题研究。结果显示,10月份平均降水量为70.8毫米,降水日数平均为17.9天,占总天数的57.8%;平均雷暴日数为3.1天,占总天数的10.l%;平均风速为0.8米/秒,最大为1.4米/秒,最小为0.3米/秒;高空风平均风速为32米/秒,最大为42米/秒,最小为23米/秒。 (2)“嫦娥一号”升空后飞行方向与地球运动方向关系如何(顺或逆),为什么? (3)夜雨指1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雨.西昌夜雨率极高,夜雨日数占总降雨日数的62%,夜雨量为年降水量的68%。试从地形和环流方面分析其多雨的原因。 (2)一般会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飞行,这样能获得更大的初速度,以节省燃料。(4分) (3)西昌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麓,又位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起伏地带,白天,气温较低,受热慢,空气下沉,不利于水汽凝结,午后气温迅速升高,夜间,空气沿山坡抬升,利于水汽凝结。(7分)
52
Ⅲ 地理图表系列 专题六 地理信息分布图类 1、地理要素等值线分布地图(含剖面图等) 2、地理要素区域分布专题地图 专题七 地理信息关联图类 1、地理信息结构示意图(含组合图等) 2、地理事象原理示意图 (包括日照图、景观图、漫画等) 专题八 地理统计图表类
53
Ⅳ 考核目标系列 专题九 空间定位题型 1.经纬网位置判断题型 2.地理轮廓位置判断题型 3.地理要素相对位置判断题型
54
专题十 地理计算题型 1.时间计算题型 2.距离计算题型 ①水平距离计算 ②垂直距离计算 ③比例尺运算 3.统计数据计算题型
Ⅳ 考核目标系列 专题十 地理计算题型 1.时间计算题型 2.距离计算题型 ①水平距离计算 ②垂直距离计算 ③比例尺运算 3.统计数据计算题型
55
Ⅳ 考核目标系列 专题十一 信息提取题型 专题十二 知识运用题型
56
★高考目标与复习要点的关系 考学科能力 训练专项能力 积累解题技巧 考解题能力 考学科知识 构建知识模型 构建思维模型 考学习能力
57
三.试题精析 模型运用 提高解题能力 精细分析试卷, 深入运用知识模型。 积累解题技巧, 构建解题思维模型, 提高应对考试的解题能力。
58
三.试题精析 模型运用 提高解题能力 (一)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 (内容处置角度) (二)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 (学习方式角度) ······ (学习巩固角度) ······
59
三.试题精析 模型运用 提高解题能力 (一)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内容处置角度) ★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三.试题精析 模型运用 提高解题能力 (一)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内容处置角度) ★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1、气候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2、等值线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3、地理热点问题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
60
三.试题精析 模型运用 提高解题能力 (一)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内容处置角度) ★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三.试题精析 模型运用 提高解题能力 (一)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内容处置角度) ★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1、气候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1)气候要素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2)气候类型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61
1、气候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1)气候要素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气温分布和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知识模型 主要影响因素 主要特征 纬度差异
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 海陆差异 夏季气温海洋低、陆地高,冬季相反 地势高低 地势升高气温降低 地形分布 山地高原边缘等温线延伸方向与等高线一致 寒、暖流 暖流流经地区气温升高,寒流相反 地面反射率 反射率大气温低、变化大 季节变化 低纬、高纬地区气温季节变化小, 中纬地区气温季节变化明显,夏高冬低
62
等温线 走向规律 ☆模型应用:例2(2003年高考文综浙江卷)36
(24分)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大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 (2)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16分) 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63
1、气候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2)气候类型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①根据气候要素特征判断气候类型的知识模型 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特征判断
气候类型的主要方法——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1)根据气温极值判断南北半球。根 据最低、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该 地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若1月气温 低,7月气温高,则该地在北半球。
64
(2)根据气温指标判断气候带型 ——以温定带,根据降水类型区分同 带型气候类型——以水定型。一般根 据最冷月气温判断热量带,并结合年 降水量、降水量季节变化确定气候类 型,如下表。
65
最冷月平均气温 热量带 降水特点 气候类型 >15˚С 热带 全年多雨(年降水量>2000mm) 热带雨林气候 干湿季交替(降水最多月<6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少雨 热带沙漠气候 旱雨季交替(降水最多月>600mm) 热带季风气候 0˚С~15˚С 亚热带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雨热同期)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季少雨,冬季多雨(雨热不同期) 地中海气候 温带 全年降水均匀(同时气温年较差小) 温带海洋性气候 <0˚С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最多月份>200mm) 温带季风气候 全年降水少,夏季略多(最多月份<1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66
(3)根据最热月均温判断和区分极地 气候。最热月均温>0℃,<15℃为苔原 气候,最热月均温<0℃为冰原气。 (4)根据降水柱型中降水量突变特征 区分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风来临月降水量显著增多的为热 带季风气候。
67
☆模型应用: 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所 反映出来的气候特征判断气候 类型,确定分布区域,解析气 候成因。
68
AA A C 例(2006年高考地理广东卷)8—9 8.图 2 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9.与图 2 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长沙 B.宜昌 C.太原 D.合肥 A C
69
1、气候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2)气候类型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②根据地理位置特征判断气候类型的 图式知识模型 90º 70º 60º 55º
10º 20º 30º 40º 60º 70º 90º 25º 35º 55º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70
☆模型应用: 根据主要国家或城市的经纬度 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说 明气候特征,解析气候成因。
71
例(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5 读图2,回答3~5题。 3.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C A.T B.Q C.R D.S 4.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B 5.在图3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A A.① B.② C.③ D.④
72
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a、b、c三点分别表示三 个城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
例 (2005年高考地理江苏卷)32. 图7、图8和图9分别表示某区域1月、7月平均气温 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a、b、c三点分别表示三 个城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 图7 图8 图9
73
例 (2005年高考地理江苏卷)32. (1)图示三个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 城市代号是 ,其主要原因是 。 b 深居内陆 图7 图8
74
例 (2005年高考地理江苏卷)32. (2)a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该城市气候特点是 。 c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该城市气候特点是 。 c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该城市气候特点是 。 图7 图8 图9
75
例 (2005年高考地理江苏卷)32. (2)a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地中海气候 该城市气候特点是 。
该城市气候特点是 。 地中海气候 夏季凉爽(温和)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图7 图8 图9
76
例 (2005年高考地理江苏卷)32. (2)c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该城市气候特点是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该城市气候特点是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图7 图8 图9
77
(3)最适宜修建滑雪游览中心的城市代号是 , 理由是 。 b
例 (2005年高考地理江苏卷)32. (3)最适宜修建滑雪游览中心的城市代号是 , 理由是 。 b 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降雪较多,地处山区 图7 图8 图9
78
[重要提示: 特点、说明气候成因之前,应认真、仔细 地解读题干中直白的或蕴涵的已知条件和 题中的图表、数据材料以及图例说明等。
高考时,在判断气候类型、描述气候 特点、说明气候成因之前,应认真、仔细 地解读题干中直白的或蕴涵的已知条件和 题中的图表、数据材料以及图例说明等。 由于题中材料大多数是经过变化的,解题 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克服因掌握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而形成的思维定势, 从而进行准确判断和合乎逻辑的叙述。
79
1、气候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2)气候类型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③气候特征和分布的成因分析知识模型 气候因子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
下垫面 制约气候类型 决定气候带 改变气候特征和分布主体规律 地面状况 洋流 海陆差异 地形差异 地面性状(反射率等) 山地效应(焚风效应等) 盆地效应 高原效应
80
[拓展实例 ☆改变气候特征和分布主体规律的 特例气候的成因分析
[拓展实例 ☆改变气候特征和分布主体规律的 特例气候的成因分析 1、为什么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2、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3、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形成原因。 4、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区是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原因。 5、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6、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 7、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 8、印度比我国的同纬度地区气温高的原因。 9、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的原因。 10、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11、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 不同天气、不同地域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不同的原因: 12、阴天比晴天气温日较差小的原因。 13、内陆比沿海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14、山顶比山下平原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小的原因。 15、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的原因。 16、气温的年较差随纬度升高而越来越高的原因。 17、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的原因。
81
[拓展实例 ☆改变气候特征和分布主体规律的 特例气候的成因分析
[拓展实例 ☆改变气候特征和分布主体规律的 特例气候的成因分析 1、为什么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 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2、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3、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形成原因。 4、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区是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原因。 5、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6、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 7、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 8、印度比我国的同纬度地区气温高的原因。 9、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的原因。 10、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11、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
82
[拓展实例 ☆改变气候特征和分布主体规律的 特例气候的成因分析
不同天气、不同地域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不同的原因: 12、阴天比晴天气温日较差小的原因。 13、内陆比沿海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14、山顶比山下平原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小的原因。 15、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的原因。 16、气温的年较差随纬度升高而越来越高的原因。 17、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的原因。
83
例(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8—9 读图,回答 8—9 题。 8.图示地区主要属于B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9.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C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84
三.试题精析 模型运用 提高解题能力 (一)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内容处置角度) ★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1、气候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三.试题精析 模型运用 提高解题能力 (一)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内容处置角度) ★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1、气候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2、等值线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地理要素等值线分布地图图形归纳式知识模型
85
例(2005年高考文综北京卷) 7—9 图2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7~9题。 7.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A.东 B.南 C.西 D.北 8.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 9.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A.钢铁厂 B.印染厂 C.化肥厂 D.服装厂 7.B 8.C 9.A
86
· 若a<b<c<d<e<f, f-e=e-d=d-c =c-b=b-a=h 则
2、等值线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地理要素等值线分布地图图形归纳式知识模型 (1)等值线会合知识模型 a b c d da A B e f 若a<b<c<d<e<f, f-e=e-d=d-c =c-b=b-a=h 则 3h<B的相对值<3h+2h d<A的绝对值 <d+h
87
若a<b, 则 A<a B>b. 即 小于小的, 大于大的。 2、等值线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地理要素等值线分布地图图形归纳式知识模型 (2)等值线闭合知识模型 A B a b 若a<b, 则 A<a B>b. 即 小于小的, 大于大的。
88
读图回答: M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20、1012.5 B.1017.5、1020 C.1017.5、1015
☆模型应用: 例(2002年高考文综天津卷) 8 读图回答: M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20、1012.5 B 、1020 C 、1015 D.1015、1012.5 C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89
☆模型应用: 例(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 3—5 图 1 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 3—5 题。 3.R、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C A.800 米 B.900 米 C.1000 米 D.1100 米 4.M、N、P、Q 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 A.M、N B.M、P C.M、Q D.P、Q 5.若在 Q 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C A.风沙 B.洪涝 C.滑坡 D.寒冻
90
②判断等值线走向(某条或几条等值线的延伸方向)、疏密、弯曲、闭合中心、数值大小及排列方向等所反映的地理含义及其变化规律。
[应用提示 ☆高考试题地理要素等值线分布地图考查的主要角度 ①确定等值线所反映的地理要素。 ②判断等值线走向(某条或几条等值线的延伸方向)、疏密、弯曲、闭合中心、数值大小及排列方向等所反映的地理含义及其变化规律。 ③分析等值线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产生的原因 ④将等值线图反映的基本规律应用于生产、生活,解答实际问题。
91
三.试题精析 模型运用 提高解题能力 (一)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内容处置角度) ★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1、气候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2、等值线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3、地理热点问题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92
3、地理热点问题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例1.区域产业差异及其迁移知识模型 产业迁移 后发展地区 先发展地区 资金 技术 人才 市场 劳动力
自然资源 ……
93
☆模型应用 例 模拟题 区域产业差异及其产业迁移
☆模型应用 例 模拟题 区域产业差异及其产业迁移 阅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7年6月10日下午,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长沙完美落幕。论坛初步就促进产业衔接、消除市场壁垒、建立劳动力共享信息平台和探索外来工养老保险接续机制、推动金融合作方面形成五点共识。 材料二 所谓“泛珠三角”是指粤、闽、赣、桂、琼、湘、川、贵、滇等省区和港澳地区。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泛珠三角”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1)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对新融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1)可充分利用周边省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可利用港澳地区的资 金、信息、技术、市场;可利用珠三角的资金、技术,还可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港澳地 区能充分利用珠三角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市场,并进行产业转移。(6分)
94
☆模型应用 例 模拟题 区域产业差异及其产业迁移
☆模型应用 例 模拟题 区域产业差异及其产业迁移 阅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 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农业”特色闻名于世,但近十几年来,“基塘农业”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甚至出现出租及出售土地等现象。 (2)历史上,形成珠三角这种“基塘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有哪些? (3)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发生材料三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丰沛,水源充足。(4分) (3)近十几年来,珠三角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市场需求量的变化,使农业结构发生改变,农业土地价格上升。(6分)
95
☆模型应用 例 模拟题 区域产业差异及其产业迁移
阅读下图和材料,回答。 材料四 继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埔、番禺、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4)为什么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来纷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设厂? (4)占领中国市场,避开关税壁垒,土地及劳动力价格低,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5分)
96
☆模型应用 例 模拟题 区域产业差异及其产业迁移
☆模型应用 例 模拟题 区域产业差异及其产业迁移 环北部湾经济圈是中越两国政府正式倡议建立的一个跨省区、跨国际的经济圈,是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沿海经济圈后的又一沿海经济板块,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发展的第四极。其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及图6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中,北部湾目前优先发展的产业类型是 A、劳动力指向型 B、技术指向型 C、动力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2)试从自然条件分析A海港筑港的有利条件。 (1)AD (2)①水域条件:海岸线曲折,水较深;海湾型港口,水域面积较大;海域背风处,避风条件好 ②陆域条件:地形平坦,利于筑港
97
☆模型应用 例 模拟题 区域产业差异及其产业迁移
☆模型应用 例 模拟题 区域产业差异及其产业迁移 环北部湾经济圈是中越两国政府正式倡议建立的一个跨省区、跨国际的经济圈,是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沿海经济圈后的又一沿海经济板块,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发展的第四极。其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及图6回答下列问题。 (3)在近30年的岁月中,北部湾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珠江三角洲,试分析其原因。 ①北部湾经济基础落后于珠江三角洲 ②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澳门,利于港、澳地区的产业扩散,北部湾邻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经济活动相对较弱。 ③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北部湾落后于珠三角(3分)(若答:陆上交通条件,北部湾滞后于珠三角给2分)
98
3、地理热点问题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例2.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知识模型 理论基础 产业进步 产业园区 主要特征 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混合农业) 新兴农业园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清洁生产(柔性生产、敏捷生产) 新兴工业区 定制生产,中小批量生产,环境保护
99
☆模型应用 例 模拟题 循环经济模式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模型应用 例 模拟题 循环经济模式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贵阳市清镇市百花工业园区,投资5亿元开发贵州佳昌实业有限公司,用循环经济理念捆绑建设60万吨焦化厂、1.2万吨金属镁厂、5万吨脱氟硫酸三钙厂及1~2万千瓦发电装置,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链;60万吨焦化厂排放的2.4亿立方米煤气,供1.2万吨金属镁厂和5万吨脱氟硫酸三钙厂生产使用,剩下的焦炭就近供应周边厂家;产生的8万吨煤渣,供水泥厂做原料;生产煤气产生的余热用于发电。这样循环利用资源还节约了8000多万元的污染防治设施费用。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 (1)比较以下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回答为什么说循环经济模式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①传统经济资源消耗量大,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既浪费了其中有用的资源,又破坏了环境;②循环经济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③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破坏严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
100
例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过程及治理机制模型
3、地理热点问题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例3.脱贫问题知识模型 例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过程及治理机制模型 退化实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系统不协调 退化过程:“贫困—人口增长—土地退化”恶性循环 治理机制: 退化土地重建 土地利用结构(或产业结构)调整 景观生态重建 社会经济结构调整 立足当地自然条件 大规模社会投入 宏观: 微观: 配置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 创造一定的土地生产力和合适的生态条件 良性生态循环 生态系统稳定 生产力提高
101
☆模型应用 例 模拟题 贫困区问题 读图甲“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图乙“某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 (1)结合上述两幅图,完成下列填空。
☆模型应用 例 模拟题 贫困区问题 读图甲“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图乙“某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 图甲 图乙 (1)结合上述两幅图,完成下列填空。 若图乙中的关联性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 则①表示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 若图乙中的关联性发生在图甲中的C处, 则①表示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 (1)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荒漠化(土地退化) 过度开垦、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
102
☆模型应用 例 模拟题 贫困区问题 读图甲“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图乙“某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
☆模型应用 例 模拟题 贫困区问题 读图甲“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图乙“某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 图甲 图乙 (2)分析图甲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析导致图甲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2)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差;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稀少,植物生长缓慢 (3)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恶化;距离中心城市(或经济发达区)远;交通通讯 设施落后;土地利用率低,耕地资源贫乏而且贫瘠;自然灾害频发;资源开发程度低; 技术资金条件限制;文化程度低,思想保守;劳动力素质低;经济发展落后(其它合 理答案亦可,6分)
103
★高考目标与复习要点的关系 考学科能力 训练专项能力 积累解题技巧 考解题能力 考学科知识 构建知识模型 构建思维模型 考学习能力
104
三.试题精析 模型运用 提高解题能力 (一)地理知识建模及其应用(内容处置角度) (二)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学习方式角度) ★地理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解题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解题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3、地理综合题解答的综合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
105
☆特别提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题目设问 题目资料 答案 搜寻对应的、有内在联系的信息 头脑中的 知识储备 相互印证? 针对性? 解题的有效信息
语言表达与组织 针对性? 相互印证? 地理规律、原理、方法、观点、理论 答案 判断、推断、归纳、预测、 分析、说明、评价、反思
106
(二)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学习方式角度) ★地理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解题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二)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学习方式角度) ★地理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解题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解题思维模型 文字信息 图表信息 背景材料 试题设问 试题答案 有效信息为主,干扰信息极少 命题意图,答题方向 前后题联系 图形名称 图边坐标、图例 图中信息 点、线、面分布特征 数据、文字、注记
107
图2是我国某海港城市局部轮廓图,据图回答7~8题。
☆模型应用:例1 模拟题 图2是我国某海港城市局部轮廓图,据图回答7~8题。 C 7.图中平直海岸线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 A.海浪侵蚀 B.泥沙自然淤积 C.填海造陆 D.建造抗台标准海塘 8.图中虚线方框长轴的延 伸方向,主要是配合下 列因素中的 A.海陆轮廓 B.交通路线 C.地形 D.风向 图2 D
108
☆模型应用:例2 模拟题 某汽车工业企业不同部件(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益最低规模
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可带来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这种范围的上限,被称为最佳规模。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这种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称规模效益,或规模经济。据下表回答20—22题。 部件或活动 获取最低生产成本的生产量(单位:辆/年) 发动机铸件 其他铸件 动力系统制造和装配 车轴制造和装配 板件轧压 喷漆 总组装 广告 金融 — — — 20.根据材料,该企业要达到规模效益所需的产量下限应该为年生产量 A. 辆 B. 辆 C. 辆 D. 辆 B
109
22.世界知名品牌的汽车跨国企业,生产布局趋向分散是为了
21.汽车工业属于 A.技术密集型工业 B.原料密集型工业 C.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22.世界知名品牌的汽车跨国企业,生产布局趋向分散是为了 A.提高工业技术 B.就近获得原料 C.扩大市场份额 D.获取廉价劳动力及较低地租 某汽车工业企业不同部件(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益最低规模 部件或活动 获取最低生产成本的生产量(单位:辆/年) 发动机铸件 其他铸件 动力系统制造和装配 车轴制造和装配 板件轧压 喷漆 总组装 广告 金融 — — — ★ ★
110
(二)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学习方式角度) ★地理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解题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二)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学习方式角度) ★地理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解题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解题思维模型 知识间联系线索知识的内外迁移 联想 内迁移 逻辑性 因果关系 外迁移 类型性 集束关系 提取 概念、原理、规律知识模型为基础的思维模式 例:区位分析解答模型(思维模式) 区位因素结构 主导区位因素 区位发展过程
111
[应用提示 ☆知识间的联系线索 知识间的联系,从内容看,可分学科内知识联系和学科间知识集成。
从结构看,可分逻辑性(紧密型)知识联系和非逻辑性(松散型)知识集成。 例如,以“季风气候”为专题,可以搭建逻辑性学科内的知识联系。 以“河流”为专题可以搭建非逻辑性跨学科的知识集成。
112
例1 以季风气候为核心的知识间的学科内综合应用联系线索
(1)学科内综合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模型应用: 例1 以季风气候为核心的知识间的学科内综合应用联系线索 灵活运用知识,建立运用知识的线索,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应该成为基本知识和技能复习时的最重要复习方法。 渊源、背景 实践、应用 迁移、发散 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北美、南美、澳大利亚250-350大陆东岸) 回归沙漠带(回归线大陆中、西部) 两大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太阳直射点南北位移) 亚洲两大区域(东亚、南亚) 三种(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热力环流时间尺度差异 (一日为周期的海陆风,一年为周期的季风,终年存在的大气环流) 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原理、规律
113
例2 ☆模型应用: 主要影响地区:我国北方,波 及朝、韩、日 危害 交通 人类健康 冷锋天气系统 大 风 破坏植被 滥垦、滥牧、滥挖等不合
农业生产 危害 交通 人类健康 冷锋天气系统 大 风 破坏植被 滥垦、滥牧、滥挖等不合 理的人类活动 减轻的措施 提高土壤湿度 保护植被,减少裸露地 减少沙尘源 裸露地增多 沙尘源扩大 沙尘暴
114
☆模型应用:例 以“河流”为专题非逻辑性跨学科的知识集成 河 流 学科内知识联系
(2)学科间知识集成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模型应用:例 以“河流”为专题非逻辑性跨学科的知识集成 河 流 学科内知识联系 ①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②河流的补给及经流的变化 ③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正(孕育古老文明,便利现代生产生活)、反(滥伐导致旱涝频发,污染致使水质变坏)、合(保护“母亲河”,再造秀美山川) ④世界、中国著名河流 ⑤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⑥河流热点:南水北调工程、长江三峡工程 ⑦河流专题地图:河流分布图、流域水系图、流量曲线图 跨学科知识联系 史地联系 古今中外著名的水利工程 政地联系 人类利用河流体现的哲学原理
115
(3)知识迁移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模型应用:知识迁移典型例题 例1(2003年高考文综天津卷) 37. 读图5完成下列要求 (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116
☆模型应用:知识迁移典型例题 例2 (2003年高考文综浙江卷)40. (24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 (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 (风带)的影响。(2分)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8分) (1)西风 (2)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变小,西风强度减弱,海上风浪变小,较利于渡海作战。冬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大,不利于渡海作战。
117
☆模型应用:知识迁移典型例题 例3 模拟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例3 模拟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代诗人岑参曾以“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诗句来形容新疆风大。兰新铁路沿线从吐鲁番至达坂城附近一段被称为“百里风区”。2006年4月9日,从乌鲁木齐开往北京的T70次列车途经吐鲁番时,遭遇强沙尘暴,列车迎风的车窗玻璃大多被狂风卷起的碎石击碎。 材料二 : 坎儿井是引地下水灌溉农田的特殊灌溉系统,是新疆特有的文化景观。它结构巧妙,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径流稳定。但近年来,坎儿井数量急剧减少,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1)简述“百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提示:从地形、气压、地面植被等方面分析)。 (1)①该地区昼夜温差大,气压变化剧烈,大风频繁(天山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多大风)(2分)。 ②该地地处山口位置(或受地形 “狭管效应”的影响 ),当冷空气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运动时,风速加快(2分)。 ③该地戈壁广阔平坦,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风速较快(2分)。
118
☆模型应用:知识迁移典型例题 例3 模拟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例3 模拟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代诗人岑参曾以“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诗句来形容新疆风大。兰新铁路沿线从吐鲁番至达坂城附近一段被称为“百里风区”。2006年4月9日,从乌鲁木齐开往北京的T70次列车途经吐鲁番时,遭遇强沙尘暴,列车迎风的车窗玻璃大多被狂风卷起的碎石击碎。 材料二 : 坎儿井是引地下水灌溉农田的特殊灌溉系统,是新疆特有的文化景观。它结构巧妙,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径流稳定。但近年来,坎儿井数量急剧减少,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2)坎儿井的水源来自哪里?什么季节水量最大?近几年来坎儿井的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坎儿井的水源来自高山冰雪(或冰川)融水(2分) ; 夏季水量最大(2分) ; 坎儿井在灌溉功能基础上具有了新的旅游功能(2分)。
119
(二)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学习方式角度) ★地理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3、地理综合题解答的综合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地理综合题区域地理题型解答和知识学习 的分层式综合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1)地理综合题的基本特征 (2)地理综合题解答的综合思维模型 (3)区域地理知识学习分层式思维模型 (区域地理题型的相关知识和分层视角)
120
→分析地理要素分布特点, 概括其空间格局,阐释影响因素。 例1 06北京文综36 36、读图12,回答问题(36分)
(1)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6分) →分析地理要素分布特点, 概括其空间格局,阐释影响因素。 (1)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加重, 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121
→分析农业区位,推测区位因素变化特征。 例1 06北京文综36 36、读图12,回答问题(36分)
(2)简述三峡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柑橘生产的影响。 (8分) →分析农业区位,推测区位因素变化特征。 (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柑橘保鲜,冷藏等技术发展,市场地域扩展。
122
→分析工业区位,阐释工业布局规律。 例1 06北京文综36 36、读图12,回答问题(36分)
(3)按加工层次,柑橘加工业划分为以罐头生产、原汁榨取为主的初级加工业,以饮料生产、香精与色素提取、果酸加工为主的中高级加工业。 分析甲地柑橘加工业的区位优势,说明不同加工层次的布局指向。(10分) (3)原料丰富,市场大,劳动力 成本低等。 初级加工业是原料指向型工业, 中高级加工业是市场指向型工业 →分析工业区位,阐释工业布局规律。
123
→探讨区域主要环境问题。 例1 06北京文综36 36、读图12,回答问题(36分) (4)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4)酸雨,土壤侵蚀,土壤和水体污染等
124
→分析区域位置,判断气候类型,描述特点,阐释成因。
例1 06北京文综36 36、读图12,回答问题(36分) (5)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 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6分) →分析区域位置,判断气候类型,描述特点,阐释成因。 (5)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 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125
[重要提示 ☆地理区域综合题主要考查角度 1.展示区域经纬网,考查地球、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2.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判断地理事物名称。 3.提供区域地图或统计资料,分析地理特征,阐述地理规律,剖析地理成因。 4.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评价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或反思人类的行为。
126
(36分)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 被称为“白风暴”。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例2 (2004年高考文综浙江卷)36. (36分)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 被称为“白风暴”。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6分)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分) (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 气温(温度) (2)风(风力)
127
例2 (2004年高考文综浙江卷)36.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6分)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9分) (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128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6分) (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例2 (2004年高考文综浙江卷)36.
129
(二)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学习方式角度) ★地理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3、地理综合题解答的综合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1)地理综合题的基本特征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储备的知识,进行综合思维,独立作出判断,并临场编制出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答案。 “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 1.区域性。以区域空间定位为切入点,用原理规律解释区域现象,用观点方法分析区域特征。 2.综合性。知识时空跨度大,能力要求层次高。 3.应用性。要求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某些人类活动进行反思。 4.时代性。结合当前时政热点,唤起大家关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对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予以提示,重视科技前沿、理论前沿。
130
(2)地理综合题解答的综合思维模型 及其应用
(二)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学习方式角度) ★地理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3、地理综合题解答的综合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1)地理综合题的基本特征 (2)地理综合题解答的综合思维模型 及其应用
131
36、(36分)图4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例3 06重庆文综36 36、(36分)图4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6分) (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12分)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12分) (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132
→地理信息(图象等)分析——地理位置判断 →地理要素地域差异比较——地理特征描述
例3 06重庆文综36 图4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6分) (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12分)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12分) →地理信息(图象等)分析——地理位置判断 →地理要素地域差异比较——地理特征描述 (1)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B(云贵)高原海拔 较高,地面崎岖。 (2)A、B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并带来丰沛的降水。B高原除 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对A高原的影 响大于B高原。东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西南 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3)资源差异:A高原煤、铁、猛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 有优势;B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 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工业部门差异:A高原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B高原以有色金属 冶炼、化学、能源工业为主。
133
→地理事象综合探究——地理问题阐释论证 例3 06重庆文综36 图4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石灰岩地区渗漏强(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迅速);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134
☆地理综合题解答的综合思维模型 ——三维递进模式 地理图象(信息)分析 地理位置判断 地理要素地域差异比较 地理特征描述
地理图象(信息)分析 地理位置判断 地理要素地域差异比较 地理特征描述 地理事象综合探究 地理问题阐释论证
135
→地理信息(图象等)分析——地理位置判断
例4(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36 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平面图 小路:宽——宽谷(盆地);窄——峡谷 剖面图 500M:>500M——低山;<500M——丘陵 →地理信息(图象等)分析——地理位置判断
136
→地理要素地域差异比较——地理特征描述 例4(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36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16分) 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 + 地势起伏 →地理要素地域差异比较——地理特征描述
137
例4(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36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16分) AA1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BB1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V”形)河谷(峡谷)。CC1剖面显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谷。该小区域是山地(低山、丘陵)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
138
→地理事象综合探究——地理问题阐释论证 例4(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36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9分) 潜力 我国南方(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农业生产活动类型 问题 我国南方(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农业生产活动易造 成的环境问题 →地理事象综合探究——地理问题阐释论证
139
例4(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36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9分) 有发展耕作业、林业、果树业和开发水能的潜力。 开发中应避免坡地垦荒(过度开垦),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
140
→地理事象综合探究——地理问题阐释论证 例4(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36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11分)
水能开发 水量、落差、大坝 →地理事象综合探究——地理问题阐释论证 降水较多,有(足够)汇水面积。河流有较大落差。(在剖面线BB1,附近)有峡谷,(形成较好坝址)。
141
(二)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学习方式角度) ★地理解题思维建模及其应用举例 3、地理综合题解答的综合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地理综合题区域地理题型解答和知识学习 的分层式综合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1)地理综合题的基本特征 (2)地理综合题解答的综合思维模型 (3)区域地理知识学习分层式思维模型 (区域地理题型的相关知识和分层视角)
142
(3)区域地理知识学习分层式思维模型 (区域地理题型的相关知识和分层视角) 3、地理综合题解答的综合思维模型及其应用
①在哪里? (区域定位) 判断区域位置,包括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 相邻位置、交通位置和范围等。 ②有什么? (区域特征分析) 描述或推测地形、气候、河流(水文水系)、植被等分布 特征,概括其空间格局,阐释影响因素。 描述或推测农业、工业、城市地域类型及分布特征, 阐释影响因素。 ③为什么? (区域主要热点问题分析) 探讨区域主要热点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危害。 ④怎么办? (区域主要热点问题解决措施探讨) 探讨区域主要热点问题的解决措施。
143
祝同行们 心情舒畅 工作愉快 事业成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