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专业课程设计 古祭文赏析 主讲教师:邹自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专业课程设计 古祭文赏析 主讲教师:邹自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业课程设计 古祭文赏析 主讲教师:邹自平

2 [例一]祭亡友 祭 房 君 文 [唐] 韩 愈 维年月日,愈谨谴旧吏皇甫悦以酒肉之馈,展祭于五官蜀客之柩前。呜呼,君乃至于此,吾复何言。若有鬼神,吾未死,无以妻子为念。呜呼,君其能闻吾此言否?尚飨。 [今 述] 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地方官)韩愈特请老同事皇甫悦,专备酒肴举行祭奠,表达我对从四川远来和我共事的房君的哀思。 房君啊!你竟在此地和我们永别了,在你的灵前,我能用什么言辞来安慰你呢?天地鬼神,如若有灵,请来鉴临,我要对房君说:你安心地去吧,只要我还活在世上,就请不必担心你留下的妻室儿女吧。房君啊房君,你听到了我说的话吗?你听到了吗?

3 [例二]祭亡友 祭 米 元 晦 文 [宋] 陆 游 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神其来飨。 [今 述] 我宁愿自己死一百次,只要能将你从死亡的黑暗里拉回。我的泪水一直抑制不住地在流,因为你竟匆匆地先我而去。路途是如此遥远,我又是如此衰老,虽不能执手相送,梦魂却到了你身旁。唯愿你死而有知,能接受我心香一瓣。

4 [例三]祭故交 祀 故 太 尉 桥 玄 文 曹 操 故太尉桥公①,诞敷明德,泛爱博容②。国念明训,士思令谟③。灵幽体翳,邈哉晞矣④!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鄙顽之姿,为大君子所纳⑤。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⑥。士死知己,怀此无忘⑦。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爵,车过三步,腹痛勿怪!”⑧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⑨?匪谓灵忿,能诒已疾,怀旧惟顾,念之凄怆⑩③。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5 【注 释】 ①故太尉桥公:桥玄,字公祖,东汉梁国雎阳(今河南商丘县)人,是西汉著名学者桥仁七世孙。其生卒年为《中国人名大词典》、《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等书籍所不载。今据《后汉书•桥玄传》考之:玄卒于汉灵帝光和六年(183),享年七十五岁;由此上推,玄生于汉安帝永初三年(109)。桥玄少为县功曹,桓帝时为度辽将军,在职三年,边境安静。建宁三年(170),迁司空,转司徒。光和元年(178),迁太尉。为人性格刚急,不拘小节,谦恭下士,廉洁奉公,其子弟宗亲没有因他的权力而作官的。他死后,家无余财,丧无所殡,以德高望重著称一时。太尉:官职名,掌全国军事大权;东汉时与司空、司徒并称三公。 ②诞:大,宽阔。敷:传布,施行。博容:胸怀宽阔,能广容事物。二句总述桥玄的品德。 ③明训:英明、明智的教训。令谟:美善、美好的谋略。谟(mo)计谋,谋略。二句写桥玄的影响。是互文见义的手法。 ④灵:灵魂。幽:指阴间,这里用作动词,犹进入阴间。翳(yi):隐藏,埋藏。邈:远。晞(xi):晒干。《诗经·秦风·蒹葭》:“白露未晞。” 晞指露水干。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正从《诗经》而来。因早晨的露水见日即干,曹操借以喻人生之短促。祭文中又引申为死。桥玄卒于光和六年,此文作于建安七年(202),上距玄死已有二十年(详见[简评]),故云“邈哉晞矣”。

6 ⑤以:通“于”,在。逮:及,到。升堂室:犹升堂入室,引申为亲近交往。特:只是,不过。鄙顽之姿:姿,资质。浅陋、愚钝的资质。鄙顽,是自谦之词。大君子:对桥玄的敬称。纳:接纳,容纳,引申为器重。这里指桥玄慧眼识曹操事,详见[简评]。 ⑥增荣益观:增加了荣誉,提高了身价。仲尼称不如颜渊:典出《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鲁国人,字子渊,或称颜渊。赐:端木赐,孔子的得意弟子,卫国人,字子贡。曹操借此以喻桥玄象孔子赞赏颜渊一样赏识自己。李生之厚叹贾复:典出《后汉书·贾复传》:“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也。少好学,习《尚书》。事舞阴李生,李生奇之,谓门人曰:‘贾君之容貌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曹操借此以喻桥玄像李生赞叹贾复一样赞扬自己。 ⑦士死知己:即“士为知己者死”的缩语,为句式所限而紧缩。《战国策·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史记·刺客列传》、司马迁《报任安书》均作“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据此可知“士为”二句乃古代成语。无:通毋。

7 ⑧殂(cu)逝:同义词连用,即死去。由:经。过相沃酹:过,探望;相,第一人称代词,我;沃酹,把酒洒于地上祭奠。
⑨笃(du)好:忠诚的好友。胡:疑问词,怎么,犹何。 ⑩匪谓灵忿:不是怕您显灵生气。灵忿,皆用如动词。诒:遗,给。惟顾:同义词连用,思念。凄怆:悲伤。 屯次:军队驻扎。乡里:曹操的家乡谯县。贵土:对桥玄家乡的敬称,雎阳地处谯县之北,故云“北望”。心:名词动用,思念。 裁致:准备致送。薄奠:微薄的祭品,是自谦之词。尚飨:亦作尚享。“尚飨”一词最早见于《仪礼·士虞礼》:“卒辞曰:‘哀子某,来日某隮袝尔皇祖某甫。尚飨!’”《注》:“尚,庶几也。”古代丧礼规定,百日祭后,止无时之哭为朝夕一哭,名为卒哭。“卒辞”即卒哭时的哀辞。因卒哭之祭有牲馔等祭品,故祝辞末云“尚飨”。尚:表示希望之词;飨:享用。意谓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后世祭文常用“尚飨”作结语,本于《仪礼》。从古代祭文发展史看,曹操此文是第一次使用“尚飨”一词作结语。

8 [今 述] 前太尉桥公,广布恩德,博爱宽容。国家怀念您英明的教训,士人思念您高超的谋略。您的灵魂先已进入阴间,躯体埋藏地下,离开阳世已很久了!我于幼年时就跟您亲近交往,只是以我浅陋、愚钝的资质,被您这大名人所接纳器重。这就给我增加了荣誉,提高了身价,凡此都是由于您的赞扬和帮助,就象孔子说自己不如颜渊,李生非常赞赏贾复一样。古语有“士为知己者死”,我心里记着这句话而不能忘怀。又承蒙您曾从容地与我约定起誓说:“我死之后,如果你路过我的坟墓,不用一斗酒一只鸡祭奠以示探望,你的车子走过三步,你肚子痛可别怪我!”这虽然是当时玩笑嬉戏的话,但如果不是最为亲密诚实的好友,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现在祭祀您,我不是怕你显灵生气,而使我生出什么疾病,只是因为怀念以前的交情,一想起便内心悲伤啊。今日我奉命征东,军队驻扎于我的故乡,而向北眺望您的故土,心中思念起您的坟墓。我操备致送给您菲薄的祭品,希望您还是来享用吧!

9 [简评] 此文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褒赏令》。 据《武帝纪》载,此文作于建安七年(202)正月,时年四十八岁的曹操率兵驻扎在家乡谯县,“遣使以太牢祀桥玄”,并亲自写了祭文。 这是一篇基本上以韵文形式(主要是四言)写作的感恩怀德之作。《魏志•武帝纪》云: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顒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裴注引《魏书》曰:“太尉桥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又引《续汉书》曰:“玄字公祖,严明有才略,长于人物。”又引《世语》曰:“玄谓太祖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太祖乃造子将,子将纳焉,由是知名。”《后汉书•桥玄传》曰:“初,

10 曹操微时,人莫知者。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操常感其知己。及后经过玄墓,辄凄怆,致祭奠,自为其文曰……。”
由上可知,桥玄的褒扬和指点,对曹操的早期政治活动是有一定影响的。人在微贱之时得到名人先贤的奖掖,往往会因此而成就功业;功成名就之时,也往往会饮水思源,感恩戴德。桥玄之于曹操,正是这样。因此,在桥玄殁后已二十年的建安七年,身居高位、势压群雄的曹操缅怀往事,颇感桥玄知遇之恩,亲笔书写祭文,以寄托哀思之情。“祭奠之楷,宜恭且哀;若夫辞华而靡实,情郁而不宣,皆非工于此者也”(徐师曾《文体明辩序说•祭文》引刘勰语,然《文心雕龙》櫽栝而成)。曹操此文 写得情真意切,令人回肠荡气,可谓文情并茂之作,又颇合于“宜恭且哀”的要求。 祭文从赞颂桥玄之品德写起,开头四句即概括出桥玄之令名高德。“灵幽”二句点题兼过渡,写出桥玄下世之久,而己仍怀念难忘,可知桥玄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之

11 高,感恩怀德之情不言而喻。“吾以”以下追述奖掖、知遇的事件和影响,用典十分切当;又引述“临时戏笑之言”以见出二人情谊之深厚,且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悲伤感,正所谓哭语以笑语出之,益增加其“哭语”气氛,乃文中精彩之笔。“奉命”几句回到现实,道出“无有桥公,即无操之今日”之意,思恩报本之情自在言外。 从祭文发展史看,此文第一次正式以“祭文”(祀即祭)命名;又以“尚飨”一词作为结语。可谓破旧立新、树规建矩之作。后代祭文多沿用其基本形式。因此,我们说《祀故太尉桥玄文》是划时代之佳作,当不为过。张薄曾如此评价曹操之诗文:“汉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吕布,孟德实兼其长。”(《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这是相当通明的见解。 需要指出的是,《三国志》载曹操驻兵于谯县,而派遣使者前去祭祀桥玄;《后汉书•桥玄传》则谓曹操“经过玄墓”而于墓地祭祀。《三国志》成书远在《后汉书》之前,范晔后于陈寿一百多年。按通例而言,当以《三国志》为准;范晔之记,殆为想象,兹录以备考。

12 [例四]自 悼 自 祭 文 陶 渊 明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①。天寒夜长,风气萧索②。鸿雁于征,草木零落③。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④。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⑤。羞以嘉蔬,荐以清酌⑥。侯颜已冥,聆音愈漠⑦。 呜呼哀哉!茫茫大块,悠悠高旻⑧,是生万物,余得为人⑨。自余为人,逢运之贫⑩,箪飘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耔,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已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寒暑逾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窈窈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13 【注 释】 ①岁惟丁卯:惟,为,是。丁卯,南朝·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律中无射(yi):指九月。古人把古乐十二调称作十二律,阴阳各六;并以十二律应十二月。阳律的最后一个叫无射,《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其音商,律中无射。”季秋,即九月。 ②萧索:萧条,冷落。江淹《恨赋》:“秋日萧索,浮云无光。” ③鸿雁于征:鸿雁,鸟名。于征,在飞行。于,在。因时届秋末,天气转寒,故鸿雁飞往热地。 ④陶子:陶渊明自指。辞逆旅之馆:死的委婉说法。辞,告别,离去。逆旅之馆,即旅店,古人以人世间为旅店,人来世间就像住旅店一样。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本宅,本来的住宅,指阴间。既然阳间为旅店,则阴间是宅。 ⑤凄:凄凉,悲伤。祖行:饯行,这里指给死者饯行。祖,出行时祭路神。二句设想朋友听到自己死去的消息时的情状。与陶潜之《拟挽歌辞》“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歌”(其一);“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其二)同一机杼。 ⑦候颜已冥:察看脸色已经昏暗模糊。聆音愈漠:听闻说话越发寂静无声。 ⑧大块:天地宇宙。高旻:高空,天空,这里指天。参见前鲁哀公《孔子诔》注。

14 ⑨是生二句:意谓人和万物是大自然的产物,我也是由大自然所化才得已成人形的。此即《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这是朴素的唯物史观。又《列子·天瑞》也有“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之说。 ⑩逢运之贫:遭遇家道贫寒。运,家运。 箪瓢屡罄: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盛酒器。箪瓢在这里代指食物。罄,空。絺(chi)绤(xi)冬陈:絺,用葛纤维织成的细布。绤,用葛纤维织成的粗布。陈,陈列,意谓穿在身上。絺绤在这里代指衣物。二句从衣食方面概言家道之贫。 谷汲(ji):在山谷里打水。汲,打水,取水。谷,名词作地点状语。 负薪:背柴草。薪,柴草。二句言家道虽贫而安贫乐道,笑对人生。 翳(yi)翳柴门:翳翳,昏暗不明的样子。柴门,用柴作的简陋的门,指贫寒之家。事我宵晨:做我晚上早晨要做的事情,即指聊度光阴。宵,夜晚。 有务中园:从事于园中的劳作之事。中园,即园中,为叶韵而倒文。 载耘载籽:又除草又培土。载,又。耘,除草。籽,壅土于苗根。 乃繁乃育:禾苗于是茂盛、生长起来了。乃,于是,这才。此二句是对上文“有务中园”的具体描写。

15 欣以素牍:用读书来取得欢乐。素牍,指书信。因古人写信写在白绢之上,故称信为素书。牍,古代写字用的狭长的木版。和(he)以七弦:用弹琴来取得愉悦。和,用作动词,弹奏。七弦,指琴。琴有七弦,因以七弦为琴的代称。二句言劳作之余以读书、弹琴娱情乐志。 冬曝二句:曝,晒太阳。濯,洗澡。 勤靡余劳:由于勤于田园劳作而没有多余的劳卒。意谓身体勤苦而心情闲静,故下文曰“心有常闲。” 乐天委分:犹乐天知命,意为安于天命而自乐。《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天知命复奚疑?”可合观。委分:随着自己的命分而生活。百年:死的委婉说法。因人寿罕过百岁,故以百年为死的婉称。 夫人爱之:人人爱惜生命。夫:句首语气词。 愒日惜时:贪恋爱惜时日。愒,急,引申为贪恋。 存为二句:活着为世人所珍贵,死了也被世人所怀念。见,被动词。 嗟我独迈:我以不同世人的方式孤行于世。独迈,孤行,独行。曾 是异兹:竟然是不同于世俗的人。曾,竟。《列子·说符》:“曾不若孀妻弱子。”兹,此,代指上述“愒日惜时”之人。 宠非已荣:为世人所宠爱并不是自己的荣耀。涅岂吾缁:世俗的濡染怎么能使我变黑呢?涅,染。缁,黑色。吾缁,即缁吾,在疑问句中代词宾语提前。语出《论语·阳货》:“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捽兀穷庐:捽兀,意气高傲的样子。穷庐,指简陋的房舍。

16 识运二句:知命,指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畴,代词,谁。罔,不。二句意谓如果自己知道只能活到五十多岁,那么谁能不眷恋人世呢?
余今二句:斯,代词,这,这时,指写作此文时,是年陶六十三岁。化,死。正因为陶渊明的寿数远远超过了五十岁,故曰“可以无恨”。 寿涉二句:涉,过。慕,羡慕,向往。肥遁,指隐逸。引申为追求长生不老。《易·遁》:“上九,肥遁,无不利。”孔《疏》:“子夏传曰:‘肥,饶裕也。’……上九最在外极,无应于内,心无疑顾,是遁之最优,故曰肥遁。”葛洪《抱朴子·畅玄》:“知足者则能肥遁勿用,颐光山林。” 从老得终:由老年到寿终。嵇康《养生论》:“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还要眷恋人世的什么呢?奚,疑问代词,什么。奚,是恋的宾语,哉疑问句子中代词宾语提前。 寒暑二句:逾迈,行进,流逝。既:已经。二句意谓随着时间的流逝,死去已经不用于活着的时候了。 以安其魂:以使我的灵魂安居下来,安,使动词。“外姻”以下四句皆为设想自己死后的情状。 窈窈我行:窈窈,隐晦的样子。行,指到了阴间。萧萧,同肃肃,清净,幽静。潘岳《寡妇赋》“墓门兮肃肃,修垄兮峨峨。”墓门,墓道上的门。

17 奢耻二句:奢、俭就厚葬、薄葬而言。耻、笑均意动词。宋臣,指春秋时宋国司马向魋,因为是宋桓公的后代,故又称桓魋。《礼记·擅弓》上:“昔者(孔)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杨王孙,西汉城固(今陕西城固县)人,与汉武帝同时。据《汉书·杨王孙传》载:杨“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因病临终时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其子往告王孙友祁侯,祁侯写信给王孙,王孙回信备述厚葬之无益,祁侯曰善,最终即裸葬。 廓兮二句:廓,空寂,空虚。曹植《王仲宣诔》:“虚廓无见,藏景蔽形。”灭,死。遐,逝,犹离开人世。二句互文见义。 不封不树:不起坟地,不栽墓树。封,聚土筑坟。树,在墓地栽树。封、树均用做动词。 匪贵二句:既然不把生前的赞誉看得贵重,那谁又会把死后的赞扬看得贵重呢?匪,通非。贵、重均用作动词。誉,赞誉。歌,歌颂。 人生二句:意谓人活着确实是艰难的,死了与活着相比又怎么样呢?嵇康《圣贤高士传:尚长》:“喟然叹曰:‘吾知富贵不如贫贱,未知存何如亡尔!’”《后汉书·逸民传》作“向长”,记向长言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贫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 陶渊明有《尚长禽庆赞》,其中有“贫贱□富贵,读《易》悟《益》、《损》”之句。

18 [今 述] 今年是丁卯年,时令是九月。天气寒冷,夜晚渐长,秋风冷落,鸿雁飞往热地,草木逐渐凋落。陶渊明将要离开人世,永久地回到阴间。旧友对此内心凄凉而相互悲伤,于今晚为我饯行。他们进献上美好的菜蔬 和清冽的香酒,观看我的脸色已经昏暗模糊,听闻我的说话越发寂静无声。 呜呼哀哉!宇宙茫茫,上天悠悠,天地生出了万物,我也得以成为人形。自从我成为人之后,遭遇到了家道的贫寒,引酒屡屡告尽,冬天穿的葛布衣服。尽管如此,仍心情高兴地去山谷里打水,唱着歌子去背负柴草,在那昏暗简陋的柴门里,我做着晚上和白天要做的事情。春天与秋季交替流逝,我在田园中劳作之余以读书来解闷,用弹琴来娱乐。冬天在太阳下取暖,夏日在泉水中洗澡。由于勤于田园劳作,而没有多余的劳瘁,内心倒常有着闲情。乐天知命,随着自己的命分而生活,以此而一直到死去。只因为每人都有一死,所以人人都爱惜生命。人们害怕老大无成,

19 于是贪恋时日,爱惜光阴。想做到活着为世人所看重,死了也被世人所思念。唉,我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孤行于世,竟与他们的行为大不一样,受到世人的宠爱并不是自己的荣耀,世俗的濡染怎么能使我由白变黑呢?我意气傲然地住在陋舍之中,尽兴喝酒,作文写诗。如果知道自己只能活到五十岁,那谁能不眷恋人生呢?如今我死去,可以说没有什么遗憾了。而有的人寿过百岁,还企慕高隐长生;其实只要由老年到 就够了,还要眷恋人间的什么呢?时间在流逝着,死去已经不同于活着的时候了,亲戚朋友白天晚上都在奔走,把我葬埋在野地里,从而使我的灵魂安居下来。我到了隐晦的阴间,墓道上的门口很清寂幽静。厚葬以桓魋为可耻,薄葬则以王孙为可笑。空寂啊,已经死去;慨叹啊,已经离世。不起坟地,也不栽墓树,日月就这样过去。既然不把生前的赞誉看得珍贵,那谁又会把死后的歌颂看得贵重呢?人活在世上确实是艰难的,而死了与活着相比又怎么样呢?呜呼哀哉!

20 [例五] 祭妹 祭 妹 文 袁枚 乾隆丁亥冬①,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②,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③,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④,宁知此为归骨所耶⑤?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⑥,致孤危托落⑦。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⑧,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⑨,汝差肩而坐⑩,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坚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敛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

21 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 〇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古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余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遗。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22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乃至锦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暝,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闻知,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23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扫祭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位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由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24 【注释】 ①乾隆丁亥冬:乾隆三十二年(1767)冬季。乾隆,清高宗弘历的年号。袁 机卒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十一月。 ②素文:袁机之字,别号青琳居士。为人白皙端丽,是袁枚诸妹中之佼佼者。 幼年与如皋(属江苏省)高氏指腹为婚,而高氏子恶劣无赖,高家父母主动提出解除婚约,但素文深受封建礼教毒害,不肯毁弃前约。婚后备受其夫虐待,素文忍无可忍,与高家断绝关系,回居娘家,四十岁去世。详见[简评]之《女弟素文传》。上元,清代县名,属江宁府,后并入江宁(今南京)县。羊山,山名,在南京市东。下文“斯”即指羊山。 ③浙:指浙江杭州,杭州是袁家故乡,故云。 ④当时:当你初生时。虽,假设连词,即使。觭(ji)梦:本为殷人占梦之法,即据梦之所得以占梦。这里指奇异不好的噩梦。觭,通奇,单数,古人认为单数不好。 ⑤宁:怎么,哪里。所:处所,地方。 ⑥遇人仳离:语出《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遇人,即“遇人不淑”之省略,指所嫁之不善。仳离,离别,特指妇女被遗弃。

25 ⑦孤危:孤独愁苦。托落:通拓落,失意,不得志。
⑧累:连累。《尚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⑨授经:指读书学习。 ⑩差肩:肩并肩。 遽:就,竟。《淮南子·人间训》:“唐有万穴,塞其一,鱼何遽无由出?”躬蹈:亲身实践。之:指节义事。 艰贞:苦守贞节。 奋臂:振臂。出其间:出现在捉蟋蟀的地方,此指袁机赶来帮忙。 同临其穴:同到埋葬蟋蟀之处凭吊。临,哭吊。由兄妹共同凭吊蟋蟀转及独自哭吊亡妹,意象绝佳。 憬然:醒悟的样子,引申为清清楚楚/ 憩:休息。“憩”后省略介词“于”。 单缣:细绢做的单衫。 《缁衣》:《诗经·郑风》中的篇名。 奓户:开门。 不觉二句:莞尔:微笑。则则:通啧啧,赞美声。 望日:月圆之时,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九原:山名,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在山西新绛县北),后来就称墓地为九原。

26 予弱冠二句: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年,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粤行:乾隆元年(1736)春,袁枚二十一岁,自钱塘至广西看望其叔父袁鸿。粤,广西包括在古代“百粤”范围之内。掎裳:拉住衣裳。 披宫锦:唐代进士及第,披宫袍。后遂称中进士为“披宫锦”。袁枚于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下文“长安登科”即指中进士一事。 瞠视:瞪着眼睛看。 云尔:语末助词,相当于“如此而已”,“如此等等。” 琐琐:琐碎的事情。 凄梗:凄伤哽咽。梗:阻塞。 逼取便逝:想逼近捕捉它而它就消失了。 悔当时三句:嫛(yi)婗(ni),《释名·释长幼》:人始生曰婴儿,……或曰嫛婗。这里指幼年时期。罗缕,详细排列。纪存,记录保存。 义绝高氏:与高家情谊断绝,指离婚。 阿奶:指袁枚的母亲章氏。 (shun):目动,以目示意。引申为眼巴巴地望着。 明经义:了解经书的旨意。谙雅故:熟悉轨范的训释。 汝嫂二句:汝嫂,指作者的妻子王氏。婉嫕,和静柔顺。微缺然,稍微有些欠缺。 或:假如。

27 刺探:同义词连用,探询。 后虽二句:小差,病稍好些。差通瘥。殗(ye)殜(die),病不甚重而半卧半起。 为说四句:稗官野史,指小说和非正式的史书。愕,惊讶。资,供给。 疾:动词,患病。“之……也”,表时间的固定结构,犹“……的时候”,前文“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同此。 戚吾心:使我心忧。戚,使动词。 锦惙(chuo):病危。 梦汝来绝:指袁枚梦见袁机来告别,犹今之所言托梦。 果予二句:二“以”字均通于。未时,下午一时至三时。辰时,上午七时至九时。 四支三句:支,通肢。瞑,闭紧眼睛。盖,大概。忍死,指临死挣扎,有所期待。 即:假设连词,即使。 而竟已乎:而终于这样完了吗? 付梓:古书先雕木板后印刷,因称刊印书籍为付梓。梓,梓木,是制版的上等木材。袁机的遗稿,附印在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中。 作传:袁枚作有《女弟素文传》。见后[简评]部分。 窀(zhun)穸(xi):墓穴。 先茔三句:袁家祖先之墓地在故乡杭乡,由南京到杭州,尸体运输不便,故云“江广河深,势难归葬”。

28 阿印:袁机有二女,一名阿印,是个哑巴,早死;一由袁枚代嫁。
阿爷:作者之父袁滨,曾在各地做幕僚,早已去世。侍者,侍妾。 阿兄:作者自称。 旷渺:空旷辽阔。 南望三句:原隰(xi),平原低洼的地方。栖霞,山名,一名摄山,在南京市东。 羁魂:寄居他乡的灵魂。 吾自二句:戊寅,乾隆二十三年(1758)。是年,袁枚丧子,袁机曾写有哭侄诗《阿兄得子不举》;次年,袁机死。袁枚写作本文时,尚无子,两年后才由其妾钟氏生一男,名阿迟。 两女二句:两女,作者的双生女儿,系钟氏所生 。牙牙,“牙牙学语”的省略。周晬(zui),周岁。 亲在未敢言老:古礼:父母在,自己无论多大岁数不能称老。袁枚当时六十二岁,其母尚健在。 阿品:袁枚的堂弟袁树的小名,当时任河南正阳县令。官,名词动用,做官。 九族: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本身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与本身合称九族。据袁枚《先妣行状》,袁树后来生子名阿道;但袁枚写作本文时,袁树尚无子,故曰“九族无可继者。” 野大:很大。

29 [今述] 乾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的羊山,用祭文祭奠她说: 啊呀!你出生在杭州却埋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七百里了。当你出生时,即使做奇异的噩梦和虚幻的想象,又怎么能想到此地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你由于坚持贞节的一种意念,遇人不善而遭离弃,致使你孤独愁苦,落拓失意。虽然是命中注定,其实是上天造成的不幸,但是连累你走到这种地步,未尝不是我的过错啊。我幼年跟随先生读经学习,你与我并肩而坐,喜欢听古人坚持节义的事例;你一旦长大成人,竟然亲自付诸实践。唉呀!假如你不懂得诗书,或许不一定这样苦守贞节啊。 我捉蟋蟀,你振臂参与其间,天气寒冷时蟋蟀僵硬了,我们同到埋葬蟋蟀的洞穴边凭吊。今天我装殓你埋葬你,而当日的情形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内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着细绢做的单衫到来,我们温读《缁衣》一章。恰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读书琅琅,不觉微笑起来,连连发出“啧啧”的赞美声。这是七月十五的事情啊,你在九泉之下,定当清楚地记得这件事的。我刚成年时到广西去,你拽住我的衣裳伤心痛哭。过了三年,我中进士回家,你从东边厢房拿着碗盘就出来了,全家人瞪着眼睛看着笑了,不记得当时话题从何说起,大概是说在京城考中进

30 士,递信人报信的迟早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成为陈迹,但是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不能忘记。过去的事填满胸中,想起它们就凄伤哽咽,像影子一样历历在目,想逼近捕捉时,它却消失了。我后悔当时不曾把幼年时期的情况,详细排列记录保存下来;但是你已经不在人世了,即使光阴倒流,儿童时代可以重来,但也没有对此做印证的人了。 你与高家情谊断绝离婚回家后,堂上阿母,依仗你扶持;家中文字方面的事务巴望着你办理。我曾经说过女人中很少有能够通明经书的旨意,熟悉规范的训释的;你嫂嫂不是不和静柔顺,但是在这些方面稍微有些欠缺。所以自从你回家以后,我虽然为你悲伤,其实替我自己高兴。我又比你大四岁,假如按人世间年长的先死亡的常例,那我可以把身后之事托付与你,却没想到你在我之前走了啊! 前年我患有疾病,你通宵来探询,病情减一分你就高兴,病情增一分你就担忧。后来虽然稍有好转,可还是半卧半起,没有什么娱乐消遣。你来到病床之前,给我讲说小说野史上的使人高兴和惊讶的故事,姑且带给我一些欢乐。哎呀!从今往后我再患病,叫我 哪里呼唤你啊! 你患病的时候,我听信医生的话没有什么危险,就远到扬州去了。你又担心你使我心忧,劝阻人来报信。等到你病危到气息奄奄时,阿母问:“你盼望哥哥回来不?”你挣扎着答应说:“嗯。”我已经先一天梦见你来告别,我心里知道不吉祥,飞舟渡过长江。果然,我于未时回

31 到家中,而你于辰时气绝身亡。你的四肢还有余温,一只眼睛还没有闲紧,大概你还在挣扎延时等待我的到来啊!唉呀!可悲可痛啊!早知道要与你永别,那我怎么肯远行?即使远行,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听到知道,共同和你商量啊!可是现在完了!除了我死之外,必当没有见面的日子。我又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死,可以见到你,而死后有知觉还是没知觉,与你能见面还是不能见面,又终究难以明白啊。既然这样,那么抱着这没有边际的遗恨,是天意吗?是人事吗?而终于这样完了吗? 你的诗稿,我已经付印;你的女儿,我已经代你嫁出;你的生平,我已经写有传记;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筹划好。咱家祖先的墓地在杭州,江广河深,势必难以运回故乡安葬,所以我征得母亲的同意而安葬你在这里,为的是便于祭奠扫墓。你墓旁葬着你的女儿阿印,下首两座坟墓,一座是阿爷的侍妾朱氏,一座是阿兄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向南可望见低洼的平原,向西可望见栖霞之山,刮风下雨,清晨黄昏,你寄居他乡的灵魂也有伴侣,定当不会孤独寂寞。所可悲的是,我从戊寅年读过你写的哭侄诗后,到今天没有男孩;两个女儿正牙牙学语,出生在你死以后,仅仅周岁而已。我虽然因母亲还健在而不敢称说自己已老,然而牙齿动摇,头发已秃,暗中我自己知道,知道我在人世间还有几天啊!阿品远在河南做官,也没有子女,袁门九族没有可以继承香火的人。 你死了我埋葬你,我死了谁埋葬!我你如果地下有灵,能不能告知我? 哎呀!身前的事既不可以回想,身后的事又不可以知道;我哭你既听不到你回答,祭奠你又看不见你享用。冥钱灰烬飞扬,北风非常狂大,你哥哥我回去了,还屡屡回头观望你呀。哎呀,可悲可痛啊!哎呀,可悲可痛啊!

32 [简评] 《祭妹文》是袁枚的著名散文作品,它问世后,影响很大,交誉文坛,有论者指出:“韩昌黎《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乃鼎足而立。”(《清文评注读本》)从中国祭文发展史来看,此论不为过誉之辞,它的确是古代祭文中的珍品。 为加深对本文的认识,兹将袁枚《女弟素文传》引述于下: 枚第三妹曰机,字素文。皙而长,端丽为女兄弟冠。幼好读书,既长,益习于诵,针衽 之旁,缥湘庋积。 雍正元年,先君客吴中,闻衡阳令高君清卒,库亏,妻子系狱,叹曰:“我高公幕下客也,非我往,则难不解。”遂治装,历洞庭而南,告其弟高八曰:“曩而兄倾库供上官,吾尝止之,而兄不可;则劝其簿籍而加印焉,亦知正为今日计乎?”高大悟,检箧,得印簿,诉制军。制军者,大学仕迈柱也。素善先君,兼知高公之冤,为平其事。当是时,簿中资人隐探高氏孤稚无能为,使人具三千金啖先君,先君怒而叱之。高八亦感谢,临别泣曰:“无以报,闻先生第三女未婚,某妻方妊,幸而男也,愿为公婿。”已而果然,因寄金锁为礼。时妹周晬,枚长妹四岁,代系金锁饰项者数年。高故如皋人,而先君自楚归,复之粤,之滇,之闽,与高氏音问遂绝。 乾隆七年,高八执讯来曰:“某子病,不可以婚,愿以前言为戏。”先君忧郁。妹侍侧,持金锁而泣,不食。先君亦泣,亦不食。以其意复高氏,高氏族人惊欢,传高氏得贞妇。高八殁,其兄子继祖来曰:“婿非疾也,有禽兽行,叔杖死而苏,恐以怨报德,故佯言辞婚,贤女无自若。”妹闻如不闻,竟适高氏。

33 高渺小,偻而斜视,躁戾佻险,非人所为。见书卷,怒,妹自此不作诗;见女工,又怒,妹自此不持针黹;素奁具为狎邪之费,不得,则手掐、足踆、烧灼之毒毕具。姑救之,殴姑折齿。输博者钱,将负妹而鬻。妹见而目是非,告先君。先君大怒,讼之官而绝之。 妹归侍母,母体微不适,妹彻夜立,持粥饮,而匕箸进之。有能记稗官杂史、国家治乱、名臣言行、神仙鬼怪可喜可愕者,数称说歌呼,为老人娱。枚入定省,闻所未闻,学为之博。自离婚后,长斋,衣不纯彩,不髲剃,不闻乐,有病不治,遇风晨花期,辄背人而泣。如皋人至,必出问堂上姑安否,寄赠服食甚谨。前一年高氏子死,妹亦病,以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死,年四十。 枚在扬州,闻兵奔归,气已绝,一目犹瞠也,抚之乃瞑。女阿印病瘖, 一切人事器物,不能音而能书,指形摹意,皆母教也。想见妹之苦志云。检箧,得手编《烈女传》三卷,诗若于。 从一传一文可以看出,素文既是一位才女,又是一位孝女,更是一位贞女。与袁枚比肩受经,兄妹同诵《缁衣》,博得了先生的啧啧称赞;家中文字方面的事务,由素文承担;为袁枚与病榻旁讲说稗官野史以解闷销愁,等等,都表明素文是一位才女。适高家后,孝顺其姑;即使离婚归家后,仍向来人问讯姑安,并寄赠衣服和食物等;归娘家后,母有病,素文彻夜侍立,为母亲喂汤喂药,欢娱老人,等等,这都表明素文是一位孝女。已知所遇非人,竟执意出嫁;离婚后,长期吃斋,不修饰发面,不纯彩艳服,甚至患病不治,终日以泪洗面;而其夫死后的第二年,素文也因病而死。这都表明素文是一位贞女。

34 就是这样一个贤惠有才的女子,却没有好的命运。她本该顺水推舟,与高氏解除婚约,另图良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由于她深受封建礼教的濡染,抱着从一而终的信念,跳进了完全可以避免的火坑。婚后,素文备受虐待,嫁妆被其夫赌博输尽,且遍受手掐、足踢、烧灼等惨无人道的折磨,还差点儿被其夫卖掉。归娘家后,虽在肉体上不再有摧残之苦,但是不难想象,素文在心灵上更为凄凉悲伤,“遇风晨花朝,辄背人而泣”即为明证。高氏死后不久,素文即一命归天。这充分说明离婚后的素文虽义绝高氏,但情仍系夫家。而昊天不吊,她的女儿阿印又是哑巴,又早离人世。可谓人间的苦难全部降到了素文身上。 素文的遭遇本来就哀婉动人,催人泪下,悼祭素文者又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少年和中年两度朝夕相处而感情深厚的亲兄袁枚,所以《祭妹文》成为中国古代祭文中的名篇佳构,就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了。 本文基本上采取了顺叙的写法,先写幼年情事,次写归家之后的景况,最后写病危和亡逝。叙事中寄寓哀痛,行文中饱含真情,同时还穿插些许景物描绘,从而使痛惜、哀伤、悔恨、无可奈何之诸多成分有机地揉合于一体,具有令人痛断肝肠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起笔交待亡妹所葬之地、祭奠时间、祭者身份等,不出一般祭文之框套;但用“呜呼”一语转第一人称为第二人称而直呼亡妹之后,袁枚的才华即显示出来;死者葬身异地,距离故乡七百里路。生时受尽艰难,死后难回故乡,遂为全文奠定了凄切哀婉的悲怆基调,确有揪人肺肝之力。

35 接下一段用很经济的文字叙述素文的死因:“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其源盖由于素文少年时代听先生授经,“爱听古人节义事”,长大后即亲自实践,说明是封建诗书害苦了素文,袁枚《哭素文三妹》诗也说:“少守三从太认真,读书误尽一生春。”可是作者却笔锋一转,把亡妹之死引为己过,自咎自责,痛陈自己应对亡妹之死承担责任,这既打破了一般祭文的俗套,又表现出对三妹的真挚情感。大家手笔,的确不同寻常。 此后三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追忆素文生前与自己的亲密关系。一记幼年琐事:① 同捉蟋蟀。妹妹急于帮哥哥捉到蟋蟀之情突现于眼前;天寒虫僵,兄妹二人又同临洞穴埋吊僵虫,天真善良之情活画而出。更为妙绝者,当年兄妹同葬蟋蟀,今日孤兄独葬亡妹,抚今追昔,能不黯然?!②相伴读书。比肩并坐,朝夕相处,月圆景美,书声琅琅,深得先生赞赏。令人痛伤者,当年月圆同读书,今日月缺人已亡!③ 掎赏悲恸。袁枚远行广西,妹妹不忍哥哥分离,掎裳拽衣,大放悲声。当年有妹送兄行,今日有兄送妹归,岂不痛哉!④瞠视而笑。袁枚考中进士,衣锦归家,妹妹惊喜非常,扶案而出,家人瞠视而笑,妹妹为哥哥中考得官而欣喜之情,甚于自己考中。引兄贵为己荣之状,可谓和盘托出。二记妹归母家的情形:①扶持阿母。母体不适,素文彻夜不眠,侍奉汤药,见其孝顺品德。②治办文墨。家中文墨之事,皆赖妹妹处理,见其才学。③终宵刺探。袁枚染病在床,妹妹想方设法让哥哥高兴,手足之情,不必再表。三记病危和亡逝的情况。①阻人走报。素文病入膏肓,大限将至,但不让人给哥哥报信,以安哥哥之心。如此之贤妹,天下有几何?②绵惙盼兄。阿母深知素文之心,道出女儿之内衷,素文挣扎应诺。③一目未瞑。妹妹于临终之际忍死待兄一晤,而未能如愿。故死不瞑目。

36 读此委实令人心如刀绞!④引咎自责。袁枚在妹妹已死几小时后才赶回家中,其时素文四肢尚温,却未能与妹妹说上一句心中话,这都是因为自己轻信医言、远吊扬州所致,痛悔自责之情溢于言表。
祭死者而慰死者,乃祭文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作者也用一段文字记叙对亡妹身后之事的安排料理,告慰亡妹在天之灵,并着重言明不能将骸骨运回故乡安葬于先茔的缘由。同时,哭妹又哭己:幼子早殇、至今膝下无男,九族之香火无人继承,袁门衰落之感充溢于笔端。所以发出了“汝死我葬,我死谁埋”的呼号。 末段连呼“呜呼哀哉”,北风狂吹,中心荡荡,丧魂落魄,难以离去,抒写出十步九回犹道速,教人那得不痛伤的恋恋不舍之情。 本文的感人力量在于写出了兄妹之间的诚挚、亲密之情。袁枚是“性灵”说的倡导者,其核心就是主张为文要有“真情”。他指出:“诗者,各人之性情耳。”(《答施兰垞诗书》)又指出:“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答蕺园论诗书》)还指出:“凡做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随园诗话》)简言之,袁枚所谓“性灵”,主要指自然而真实地抒写自己个人的真情实感,他也“最爱言情之作。”《祭妹文》就是成功地实践其“性灵”理论的代表作品。本文虽多记生活琐事,但无一不关“情”,可谓事事关情,语语动情,字字含情,全文一往情深。这一点与韩愈《祭十二郎文》颇有相似相同之处,隐约可见《祭十二郎文》的影响。如果我们将难以数计的古代祭文中的一些谀辞颂文拿来一相比较,就可以知道《祭妹文》真是祭文中难得的珍品。清末及民国时人写作祭文多以《祭妹文》作范文而参照,则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37 [例六] 祭十二郎文 韩 愈 年、月、日①,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②,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③,告汝十二郎之灵④: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⑤。中年,兄殁南方⑥,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⑦,既又与汝就食江南⑧;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⑨。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⑩,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

38 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耶?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

39 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一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耶?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殁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40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得凭其棺,窆不得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呜呼哀哉!尚飨。 【注释】 ①年月日:《文苑英华》作“贞元十九年五月廿六日”。祭文中有“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一语,祭文作于得到十二郎死的消息的后七天,可知“五月廿六日”明显有误。祭文中还有“去年孟东野往”一语。考东野于贞元十八年调为溧阳(今江苏溧阳县)尉,韩愈有《送孟东野序》,据此,祭文作于贞元十九年(803)当无误。具体月日待考。清刘成忠《韩文百篇编年》定为贞元十七年,误。

41 ②季父二句:季父,父辈中排行最小的,现统称叔父。韩愈之父韩仲卿生子三人:长韩会,次韩介,季韩愈。衔,含;致,送,表达。衔含致诚,即含着悲哀用言语表达诚意。
③建中和下文的耿兰大约都是韩愈家的仆人,其他不详。远具,自远地备办。时羞,应时新鲜的食品。羞,通馐。奠,祭祀,这里用作名词,祭品。 ④十二郎:即韩老成,本是韩介的次子,出嗣给韩会为子。老成在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十二郎。郎,即郎子,唐时口语称年轻男子为郎子,女子为娘子。灵:神。 ⑤吾少孤四句:《孟子·梁惠王下》:“幼而无父曰孤。”韩仲卿卒于大历五年(770),时韩愈年三岁。《新唐书·韩愈传》:“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氏)鞠之。”省(xing):知道。怙,依赖,依靠。所怙,指父亲。不省所怙,指幼年早孤不记得父亲。惟兄嫂是依,即惟依兄嫂。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⑥中年二句:中年,指兄韩会死于韶州(今广东曲江县)贬所,年四十二,故曰中年。韶州,唐属岭南道,故曰南方。韩会于大历十二年(777)五月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刺史;时韩愈年十一岁。 ⑦河阳:今河南孟县,是韩愈的老家,韩氏祖宗坟墓在此。《昌黎先生集》卷三十五《女孥圹铭》:“归女孥之骨于河南之河阳韩氏墓。”

42 ⑧既:既而,不久。就食江南:此江南指宣州(今安徽宣城县)。韩愈父兄逃避安史之乱时,曾在宣州置有田宅。建中二 年(781),中原兵乱不息,韩愈随嫂移家前往宣州避难,故曰就食。韩愈《祭郑夫人文》:“既克返葬,遭时艰难。百口偕行,避地江濆。”即指此事。 ⑨吾上有三兄二句:吾,我们,指自己和老成。三兄,指韩愈的两个兄长韩会和韩介,以及老成的一个兄长韩百川(韩介之长子)。早世,早死。 ⑩承先人后者三句:意谓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辈中只有你,在子辈中只有我。先人:指韩愈的父亲韩云卿。 两世一身二句:意谓子辈和孙辈中都只剩下一个男丁,真是形单影只。 韩氏两世二句:意谓韩家两代人,只有你们两个人罢了。韩氏两世,专指韩云卿一支的后代。 吾年十九二句:贞元二年(786),韩愈十九岁,由宣州到长安应进士举,至八年(792)始登第。而《欧阳生哀辞》曰:“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又《答崔立之书》也谓始至长安为二十岁。均与本文相差一年。今录以待考。 而归视汝:意谓回宣州看望你。 遇汝从嫂丧来葬:意谓老成奉其郑氏的灵柩来河阳韩氏墓地安葬,与韩愈相遇。郑氏卒于贞元九年(793)。

43 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董丞相,指董晋,贞元十二年为汴州(今河南开封市)节度使,韩愈为节度使推官。幕,幕府。
请归取其孥:意谓请求回宣州接妻、子来汴州同住。孥,妻子和子女的统称。 丞相薨:指贞元十五年二月董晋逝世。古时以诸侯或二品以上的官员的死为薨。汝不果来:意谓你最终没能来成。果,成为事实。事与预期相合者称果,不合者称不果, 以下“果”字同此。 吾又佐戎徐州:贞元十五年秋天,韩愈被余、泗、濠节度使张建封辟为节度使推官。节度使握有兵权,节度使推官相当于军务助理,故曰佐戎。 使取汝者始行二句:意谓我派去接你来徐州的人刚动身,我又罢职而离开徐州。贞元十六年(800)五月,张建封卒,韩愈离开徐州,奔赴洛阳。 吾念汝从于东六句:意谓我这样想:多年来作客东地,即使老成能够相从,亦非长久之计,所以打算在故乡把家安好,再接老成来同往。从,跟随,指老成随从韩愈。东,指汴州、徐州。西归,指西归于河南河阳老家。 遽:急速,突然。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二句:韩愈离开徐州之后,于贞元十七年(801)至长安选官,调四门博士;十九年,迁监察御史。斗斛之禄,指微薄的俸禄。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以后以五斗为一斛。

44 虽万乘之公相二句:虽,假设连词,即使。万乘之公相,指高官厚禄。辍,停止,放置。就,靠近,就位,这里指做官。
去年孟东野往:去年,指贞元十八年(802),是就写作本文的贞元十九年而言。孟东野,即唐代诗人孟郊,是韩愈的挚友。孟郊时由长安选官,出任溧阳(今江苏溧阳县)尉,溧阳和宣州都在江南,且相距不远,故托他捎书信。 吾年未四十:贞元十八年,韩愈三十五岁。 而视茫茫三句:意谓视力模糊,头发斑白,牙齿开始动摇。三句言其未老先衰之态。茫茫,一作荒荒,意义相同。 念诸父与诸兄二句:诸父,指伯叔父辈;诸兄,指同一辈。诸父诸兄皆就韩愈自己而言。 其能久存乎:其,表示反问,犹“难道”。 无涯之戚:无穷的悲戚。涯,边。 其信然邪: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其,表示反问,犹“难道”。下二“其”字均为选择连词,犹“还是”、“或者”。信,真实。然,代词,这样,如此。 吾兄之盛德二句:意谓我哥哥这样有崇高德行的人,而上天却使他的后代夭折吗?夭,短命而亡,这里用作使动词。嗣,子嗣,后代。二句是怨天诅地之词。

45 汝之纯明二句:意谓你是那样的纯洁聪明,而就不能蒙受父亲的福泽吗?纯,丝不乱为莼,引申为人的品质纯洁。克,能。其,指老成的父亲。
未可以为信也:不可以把这一消息当成真的。“以”后省略代词“之”,代老成亡故的消息。 东野之书二句:老成死后,孟郊在溧阳有信告诉韩愈,仆人耿兰也有报丧信来。 宜业其家:应该使他的先人的事业传承下去。业,成就事业,这里用作使动词。 所谓天者诚难测四句:四句均哀伤之至而怨天尤理之语。 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二句:二“或”字均为不定代词,有的。是年韩愈有《落齿》诗:“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合观二者,知祭文乃写实。 毛血日益衰五句:前一“几何”犹“为何”,后一“几何”犹“多少”。“死而”之“而”,是假设连词,如果。 汝之子始一岁二句:老成有子二,长韩湘,次韩滂。这里指韩滂,韩滂生于贞元十八年,老成死时,韩滂仅一周岁。韩愈有子三,长韩昶,贞元十五年(799),韩愈在徐州符离所生,小名叫符,这年五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后也指年幼的小孩。冀:希望。

46 比得软脚病二句:比(bi),近来。《后汉书·光武纪下》:“比阴阳错谬,日月薄食。”软脚病,即脚气病。往往,常常。剧,剧烈,加重。
未始:不曾,未曾。 其竟以此二句:以,通因。抑,选择连词,还是,或者。斯极:这种极点,指死。 以,通于。 耿兰之报无月日:耿兰报丧的信上没有写明具体月日。 盖东野之使者六句:意谓大概孟郊派去宣州的使者不知道向家人问明日期,至于耿兰报丧的信没有日月,是因为耿兰根本不知道报丧要写明死的日期。孟郊给自己写信时就问使者关于老成死的日期,使者胡诌了个日期以应付孟郊之问罢了。这些均为韩愈揣测之词。 吊:慰问、安抚生者。 彼有食可守二句:意谓如果他们有饭吃,守丧守到丧期服满,就等他们为你守丧到期满,我再接他们来。古代礼制规定,人死三年除服,称为终丧。《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先人之兆:韩氏祖先的墓地。兆,墓地。 窆(bian):葬时下棺之墓穴。 吾行负神明二句:意谓我的行为有负于神灵,才致使你夭亡。古人迷信地认为子女夭亡乃是由于自己得罪神灵,神灵降下灾难延及父母之身。

47 魂不与吾梦相接:指老成临死前也不给韩愈托梦。此乃思念之极而求梦通之语。
其又何尤:即其又尤何,意谓又能怨怪谁呢?尤,归咎。何,是“尤”的宾语,在疑问句中,代词宾语提前。 彼苍者天二句:语出《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以及《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意思是说:老天啊老天,何时才能不忧伤?韩愈用以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沉痛心情,是疑愤而问天之语。 伊、颍:二水名,均在今河南省境内。 幸其成:希望他们长大成人。幸,希望。 长吾女与汝女: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长,使动词,使他们成长,引申为抚养。晁错《论贵粟疏》:“养孤长幼在其中。” 尚飨:希望你来享用祭品。

48 [今述] 某年某月某日,你的叔父韩愈在听说了你已逝世后的七天的时候,才能够含着悲哀用言语向你表达诚心,使建中自远地备办好应时的祭品供在灵前,并在你的灵前诉告我的悲哀: 唉呀!我幼年就没有了父亲,到长大时,也不知道父亲的容貌。只靠着哥哥嫂嫂度日。哥哥于中年死在南方,当时,我和你都年龄幼小,跟着嫂嫂把哥哥埋葬在和阳老家,不久,我又和你避难到江南,零丁孤苦,你我二人不曾有一天而分离啊。我们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亡。继承先人香火的,在孙辈中只有你,在子辈中只有我,两代人中都只剩下一个男丁,真是形单影只。嫂嫂曾经抚摸着你而指着我说道:“韩家两代人,只有你们两人罢了!”你当时还小,想来不能记得此事;我当时虽然能够记得,也不知道嫂嫂这话包含的悲哀呀。 我十九岁时,方才来到京城。此后四年,我曾回宣州看望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老家扫墓祭祖,遇到你奉着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助董丞相,你曾来看望我;刚刚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逝世,我离开了汴州,你最终没能来成。这年,我又在徐州助理军务,我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又罢职而离开徐州,你又最终没能来成。我这样想:多年来作客东地,即使你跟着我也是客居他乡,不可以久住;打算长久居住,没有比回故乡更好的了,我打算在故乡把家安好,再接你来同住。唉呀!谁能料到你突然地离我而去呢!我和你年纪都轻,认为虽然暂时分别,最终一定会长久地住在一起,所以,我扔下你而去京城谋事,想求得些微小的俸禄。如果知道这样,即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公侯宰相,我也不肯一天离开你而去就位的啊!

49 去年孟东野往江南去,我写信托他给你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而视力模糊,头发斑白,牙齿开始动摇。想我的几位伯叔和几位兄长,都是身体康健却早亡的,象我这样的衰弱身子,难道还能够长久地活下去吗?我不能去你那里,你也不肯来我这里,我常担心我万一突然死了,使你怀抱无穷无尽的悲戚哩。”谁能料到年轻的死了而年长的倒还活着,强壮的夭折而病弱的倒还在世呢?唉呀!难道这是真的呢?还是在做梦呢?或者是传报消息者传的不是真实情况呢?如果是真的,像我哥哥这样有崇高德行的人,而上天反而使他的后代夭折吗?像你这样的纯洁聪明之人,而不能够蒙受父亲的福泽吗?年轻的强壮的倒夭折而亡,年长的衰病的倒还存在保全吗?我不能把这一消息看成真的。如果是在做梦,或传报消息者传的不是真情吗?但是,东野的通知书信,耿兰的报丧书信,为什么在我的身边呢?唉呀!这是真的了!像我哥哥这样有崇高德行的人,而苍天反而使他的后代夭折了!像你这样的纯洁聪明而应该继承先人事业的人,不能够蒙受父亲的福泽了!这就是所说的天意的确难以推测,而神灵的确难以明白了!这就是所说的事理不可以推测,而寿命不可以预知了!虽然这样,而我从今年以来,斑白的头发有些已经变白了,动摇的牙齿有的已经掉落了。精神一天天地越发衰减,心气一天天地越发微弱,为什么不跟着你一块去死啊!你在地下如果有知觉,当会知道我和你分离的日子没有多久了吧?你在地下如果没有知觉,这悲伤的日子也不多了,而不悲伤的日子则是无穷无尽的了!你的儿子才一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的强壮的尚不能保全性命,像这样幼小的孩子又怎能希望他们长大成人呢?唉呀!哀痛呀!唉呀,哀痛呀!

50 你去年来的信上说:“近来得了软脚病,常常加重。”我说:“这种病,江南的人常常会患的。”我不曾把它作为忧虑看待。唉呀!岂知最终竟然因为此病而伤了你的性命呢?还是另有别的疾病而到了这种地步呢?你的来信是六月十七日的。东野说:你去世于六月二日。耿兰的报丧书信没写明月份日子。大概是东野派去的使者不知道要向家人问明月份日子;至于耿兰的报信,就不知道应当说明月份日子。东野给我的信说的日期,乃是问使者而写的,不过是使者胡诌了个日期以应付东野的问话罢了。是这样呢?或者不是这样呢? 今日我派建中祭祀你、安慰你的孤儿和你的乳母。他们有饭可吃,如果他们为你守丧守到丧服期满,就等期满再接他们来我这里;如果不能守满丧期,我就接他们来我这里。期于的奴仆家人,都教他们为你守丧。如果我有能力为你改葬,那我一定要把你安葬在咱家的墓地之中,这样做以后才能了结我的心愿。 唉呀!你得了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着的时候,不能抚养你而和你同住,去世的时候,不能抚摸你而诉说哀痛;你入敛的时候,我不能依凭在你的棺木之旁,你下葬的时候,我不能亲临你的墓穴之边。我的行为有负于神灵,才使你夭亡,我不仁孝不慈爱,而不能与你相互抚养而生活,相互厮守而到死;一个在天的边头,一个在地的远角,你活着的时候身影不能和我的形体相依,你死了以后魂魄不能和我的睡梦相通,这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又能怨谁呢?苍天啊苍天,何时才能不忧伤呢?从今以后,我也没有心思活在人世了!我一定会在伊、颍边上谋求得几顷田地,以等待我那些剩余的天年的到来,教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长大成人;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待到她们出嫁,仅此罢了!唉呀!言语可以说完而悲情不可以道尽,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唉呀,哀痛啊!希望你能享用祭品。

51 [简评] 苏轼曾经有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然其惨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中,不期然而然也。”(引自章懋勋《古文析观解》卷五)清代弘历皇帝则有御批道:“使酷吏读之,亦不觉泫然流涕者。”《古文观止》的选编者吴楚材、吴调侯评《祭十二郎文》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 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祭文的生命在于情真意真。写作祭文如果“奢体为辞,则虽丽不哀;必使情往会悲,文来引泣,乃其贵耳”(《文心雕龙•哀吊》)。《祭十二郎文》之所以成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其原因就在于它情真意真,是为情而造文,非为文而造情。 韩愈与十二郎虽为叔侄,实同兄弟,祭文首先交待了这种特殊关系的种种原因。由于韩愈幼年丧父,十二郎之父母抚养着韩愈,韩愈又和十二郎年岁相近,所以二人自幼便共同生活,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这就为下文哭祭老成打下了情感的基础。接着历数了韩家屡屡遭遇的种种不幸,回忆了许多生活往事,尤其是嫂嫂指着自己和老成所说的悲痛至极之语,写出了自己和老成在继承韩氏香火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随即叙述自己和老成的几合几离,痛心地自责是自己的求禄远离而致使老成遽然而去,抒发出对不起兄嫂,对不起侄子的悲伤不已之情,其间也夹杂了自己宦海浮沉、人生多舛难测的无限

52 凄楚。末尾对十二郎的子女抚养、奴婢守丧、灵柩归葬诸事做了交待,以告慰死者在天之灵。文中叙事和抒情错落有致,昔日的孤苦零丁,今天的生离死别,回环往复,曲折入微。读过全文,我们仿佛看到未老先衰的韩愈正在十二郎的墓前对死者哀哀叙说,边哭边诉,呼天抢地,抹泪拊髀,神志惝恍,意态痴迷等种种情状跃然纸上。 古代祭文一般都是用韵文写就, 但作为古文运动之旗手的韩愈却运用散文形式写成此文。道理很简单:内容决定形式,四言韵语或骈文形式无法婉转灵活、适应情感变化地抒发出作者与十二郎的骨肉之情,只有形式自由的散文形式才能把作者巨大的悲痛曲折婉转、絮絮叨叨地抒发出来。 行文至此,我想起马克思曾经说出的如下一段话: 一时的激情是蹩脚的作家。爱者在十分冲动时写给被爱者的信不是范文,然而正是这种表达的含混不清,极其明白、极其显著、极其动人地表达出爱的力量征服了写信者。因此,热恋所造成的词不达意和语无伦次博得了被爱者的欢心,因为有反射作用的、一般的、从而不可靠的语言本性获得了直接的、感性上起强制作用的、从而绝对可靠的性质。而对爱者所表示的爱的真诚深信不疑,是被爱者莫大的自我享受,是她对自己的信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 页) 这段话告诉我们,美感不仅是美的反映,而且也随着审美主体的情境而变化。恋人之间的情书的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迂回曲折、逻辑紊乱等等,恰恰反证出爱者对被爱者的真挚和坦诚,恰恰成了感情绝对可靠的一种标志。情书的内在真实性,就成为审美主体享受的根本来源。反之,如果情书写得虚伪做作,咬文嚼字,情感虚伪或令人肉麻,被爱者的美感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充分表明,真正的美无疑是建立在“真”和“善”的基础之上的,虚假的东西不会给带来美感。

53 道理是相通的。《祭十二郎文》在表述和语言上明显地有着回环往复、跌宕起伏、如泣如诉甚至不惜叠床架屋的特点,“呜呼哀哉”一语,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尤其是“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曷其有极”一段,的确是重叠复沓,语无伦次。其抑天疑愤、搥胸顿足之态宛在目前。这也恰恰说明悲哀的感情在促使着作者不容多做字斟句酌的考虑,而有如银河倒泻而不可挽,骏马过隙而不可控,在情真意真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悲剧美,从而具有着催人泪下、一唱三叹、于萦迥中见真挚、于呜咽处见沉痛的艺术魅力。《古文观止》的选编者评论此段文字时指出:“更不能分句,何况是分段、分字。真是一恸而尽。”这是相当通明的见解。 为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韩愈和老成的深厚感情,特将韩愈写于十二郎临死前两年(贞元十七年)的两首怀念十二郎的诗作引述于此: 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东流。我有孤侄在海陬,三年不见兮使我生忧。日复日,夜复夜。三年不见汝,使我鬓发未老而先化。 河之水,悠悠去;我不如,水东注。我有孤侄在海浦,三年不见兮使我心苦。采蕨于山,缗鱼于渊。我徂京师,不远而还。(《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 如果将诗、文对读合观,我们对祭文的理解会加深一步的。

54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专业课程设计 古祭文赏析 主讲教师:邹自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