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当前疟疾疫情形势 及今后工作的要点 株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年3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当前疟疾疫情形势 及今后工作的要点 株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年3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当前疟疾疫情形势 及今后工作的要点 株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年3月

2 降低疟疾发病率,减轻疟疾负担已列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WORLD MALARIA DAY Malaria- disease without borders 世界疟疾日 4月25日 降低疟疾发病率,减轻疟疾负担已列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3

4 World Malaria Day-25 April

5 “全国疟疾日”—每年4月26日 卫生部决定: 每年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防治宣传活动。

6 主题: “疟疾—— 一个没有国界的疾病” Malaria- disease without borders 口号: 防治疟疾,消除贫穷! 全社会携手,共同抗击疟疾! 主题信息: 包括6个方面

7 活动的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提高对疟疾防治工作 重要性的认识。 2、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疟疾防治知识。 3、大力开展,努力提高医务人员防治水平 4、认识落实防病治病措施,努力控制疟疾疫情。 5、深入基层,努力解决基层疟疾防治结构和工作 人员的实际困难。 活动形式: 以报告、专题讲座、科普知识问答、街头义务宣传等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国家疟疾防治方面的政策和相关防治知识。

8 海南省在海口市明珠广场举办大型防疟疾保健康宣传活动。 2008年4月24日海口报道

9 一、全球疟疾流行趋势 及遏制疟疾新动态 (一)流行与危害 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 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
一、全球疟疾流行趋势 及遏制疟疾新动态 (一)流行与危害 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 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 每年100万人死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是影 响最严重的地区; 全球23.7亿人,即世界人口的35%存在疟疾感染的风险; 全球10亿人群生活在疟疾高风险地区,而非洲以外地区感染率少于5%; 疟疾每年夺去的生命要超过被认为是世界头号传染性疾病的艾滋病,它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10 (二)全球抗疟动态 (1)世行的“非洲疟疾控制”计划实施2年来取得成效,已惠及18 非洲国家的19个抗疟项目。
1、世行“非洲疟疾控制”项目取得的新进展 (1)世行的“非洲疟疾控制”计划实施2年来取得成效,已惠及18 非洲国家的19个抗疟项目。 (2)世行的“非洲疟疾控制”计划开展2年来已覆盖约2.4亿人,其中包括约4200万名5岁以下儿童和约1000万名孕妇,初见成效。 (3)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一些国家的疟疾感染率和死亡率已开始大幅下降。未来3~5年每年再投入30亿美元,将非洲儿童主要“杀手”之一消灭的目标可能很快就会实现。

11 2、非洲国家防控疟疾行动取得进展 (1)大量发放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有关国家生产的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产量大增,全球相关组织在非洲发放的蚊帐数量也大幅增加 (2)治疗疟疾的新药在非洲国家推广,淘汰疗效不佳的疟疾治疗药物,采用青蒿素综合治疗药物,为非洲国家抗击疟疾做出了贡献  尽管如此,非洲国家仍需要上亿顶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此外,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综合治疗药物普及率还相当低

12 3、青蒿素成为全球治疗疟疾首选药物 青蒿素(artemisinin)的药是用从青蒿植物中提取的物质制成的 青蒿素在1965年首先由中国研究人员提取出来 1990年代在越南的疟疾高发期间,青蒿素成功地使当地死于疟疾的人数减少了97%

13 青蒿素正在迅速替代奎宁(quinine)和其他治疗药物,因为疾病已经对这些药产生了抗药性。为了不让青蒿素产生抗药性,这种药将以“鸡尾酒疗法”的方式给病人服用。
过去不赞成采用青蒿素的美国、英国等主要捐助国家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银行都欢迎这种新药。疟疾全球基金已经批准11个国家购买青蒿素,并要求其他34个国家减少对两种旧药——金鸡纳霜(Chloroquine)和周效磺胺(sulfadoxine- pyrimethamine)的需求,转为使用新药物。

14 全球13家制药企业同意停售只含青蒿素抗疟疾药
4、 青蒿素复方剂维护这类药物的疗效。 全球13家制药企业同意停售只含青蒿素抗疟疾药 世卫组织要求在抗疟药使用方面完全过渡到使用含多种成分的抗疟药,以维护这类药物的疗效。

15 美国CDC(FDA) 已经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可在紧急情况下用静脉注射青蒿琥酯治疗危重疟疾
青蒿琥酯是菊科植物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衍生物,在国际上广泛用于治疗疟疾已有超过20年历史。美国尚未批准青蒿琥酯上市,美疾控中心此次获得的批准也仅限于在紧急情况、并且仅在疾控中心范围内使用 美国在1951年就消灭了疟疾,但一些美国人在国外旅行患上此病。 美国每年约出现1400 疟疾病例,其中10%属于危重疟疾。自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就推荐在治疗危重疟疾时优先使用青蒿琥酯而不是奎尼丁

16 二、当前我国疟疾疫情形势 发病率

17

18 高传播地区: 云南:在较高水平相对平稳(流动人口、边境、偏 远山区)。 海南:发病在较高水平波动,2003年的回升很快得 到遏制,近两年呈下降趋势。 不稳定地区: 安徽:持续上升,幅度较大。 河南:在较低水平稳定,2005、2006年上升。 湖北:2002年起有发病上升情况,04年后基本得到 遏制。 江苏:基本稳定在较低水平。

19 全国疟疾疫情分布地图 2006年有23个省、市区1171个县有疟疾病例报告,其中107个县报告发病率>1/万 >0.1/10000
<0.1/10000 >0.1/10000 >1/10000 >10/10000 全国疟疾疫情分布地图 2006年有23个省、市区1171个县有疟疾病例报告,其中107个县报告发病率>1/万

20 2006年疫情概况 突发疫情 间日疟:47687 恶性疟:2804 未分型:9702。 2006年全国共报告60193例,
全国共报告突发疫情18起,安徽10起、河南6起,贵州1起,广西1起(流动人口)

21 2006年疟疾疫情 全国疟疾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省疫情发展趋势不一 疫情不稳定区:安徽、河南大幅上升 高传播区:云南、海南 略有下降
年份 全国 安徽 云南 海南 河南 湖北 江苏 51.8% % % % % % % 疫情不稳定区:安徽、河南大幅上升 高传播区:云南、海南 略有下降

22 2006年疟疾发病数

23 云南等高传播地区全年发病相对离散,高峰在5-7月份; 安徽等中部疫情不稳定地区病例主要集中在8-11月份。
2006年全国疟疾1~12月份发病趋势图 病例数 云南等高传播地区全年发病相对离散,高峰在5-7月份; 安徽等中部疫情不稳定地区病例主要集中在8-11月份。

24 三、我国疟疾相关文件和技术方案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技术方案 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全国疟疾监测技术方案(试行)

25 《疟疾防治技术方案》内容框架 传染源控制措施 媒介控制措施 人群防护措施 流动人口疟疾防治措施 突发疫情处理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病例发现 疫情报告 病例治疗 休止期治疗 《疟疾防治技术方案》内容框架 传染源控制措施 媒介控制措施 化学防制 生物防制 环境治理 防止蚊虫叮咬 预防服药 人群防护措施 边境地区 大型工程建设区域 流动人口疟疾防治措施 突发疫情处理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26 传染源控制措施 (一)病例发现 1. 发热病人血检
凡具备显微镜诊断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均应开展显微镜检查疟原虫;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或村卫生室,也可使用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疟原虫抗原检测《疟疾诊断标准》(WS )。

27 各类地区发热病人血检应达到以下指标: (1)发病率在10/万以上的乡镇:年发热病 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5%; (2)发病率在1/万-10/万的乡镇:年发热病 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2%; (3)发病率在1/万以下的乡镇:年发热病人 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1%; (4)近3年无当地感染病例的乡镇:应结合 本地实际,重点对来自其它疟区的发热 病人开展血检。

28 2. 主动病例侦查 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疟疾传播季节组织开展。实施范围包括疟疾发病率大于20/万的行政村,以及在近3年无当地感染病例的乡镇发现当地感染病例的自然村。采用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地疟疾发病情况,对遇到的发热病人或者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进行登记,并采集制作血片,进行检查。

29 前者是为了尽快和最大限度地了解实际发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后者则主要是了解新的传播状况,及时肃清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巩固防治成果。

30 (二)疫情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及时发现并报告所有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31 (三)病例治疗 对依据《疟疾诊断标准》诊断的确诊和临床诊断疟疾病例均应进行规范治疗。对疑似疟疾病例应进行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者给予规范治疗。

32 (四)休止期治疗 1. 休止期根治:在疟疾传播休止期,对一年内所有登记、报告,且已经规范治疗的间日疟病人,采用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根治。
2. 休止期服药:近二年内发现有漏查、漏治和不规范治疗的地区,发病率在100/万-300/万的自然村,对所有间日疟病人、家属和四邻居民采用氯喹加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休止期服药; 发病率大于300/万的自然村,必要时可扩大到全民。

33 媒介控制措施 (一)化学防制 1.实施范围 以中华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地区出现疟疾突发疫 情,且媒介按蚊密度异常升高时。 2.实施方法
室内滞留喷洒采用持效性菊酯类杀虫剂或滴滴涕 (DDT)。菊酯类杀虫剂在传播季节喷洒1—2次, 每次间隔3个月;滴滴涕每年喷洒1次,连续使用 不能超过3年。

34 (二)生物防制 在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采用稻田、沟渠等养鱼、投放生物制剂,控制孳生地幼虫。 (三)环境治理 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清理洼地积水、疏通沟渠,间歇灌溉等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措施,减少按蚊幼虫孳生。宣传、引导群众改善室内通风条件,改变室外露宿习惯。

35 人群防护措施 (一)防止蚊虫叮咬 在流行区提倡使用纱门、纱窗、蚊香等防蚊措施,对野外露宿的人员,应提倡使用驱避剂和/或使用蚊帐,避免蚊虫叮咬。 (二)预防服药 进入国内、外疟疾高传播地区的人员,应于传播季节定期服用抗疟药,但连续服药的时间不宜超过3-4个月(药物选择及服用方法见附件)。疟疾流行区经常夜晚室外作业与野外露宿者等高危人群,在传播季节亦应进行预防服药。

36 流动人口疟疾防治措施 (一)边境地区 在与流行程度较高国家毗邻的边境自然村(寨),乡村医生应每月一次开展人群查病,可采用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疟疾发病情况,对发现的所有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疟疾病例及时给予规范抗疟治疗,并登记上报乡卫生院。有条件的可采用快速诊断试剂盒对病例给予确诊。县级疾控机构、乡卫生院对一个月内报告病例数超过5例的边境自然村(寨),应及时进行疫情核实及规范治疗情况的调查,并指导疟疾防治工作的开展。

37 在已设立镜检站的边境口岸,对出入境的发热病人进行血检疟原虫,对发现的疟疾病人进行登记、报告,并给予规范治疗。对出境人员发放疟疾宣传材料和预防药物。

38 (二)大型工程建设区域 1.人群疟疾查治 在发病率大于1/万或近两年出现疫情波动的县,开展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时,在传播季节前,应由当地疾控机构组织向施工人员了解疟疾发病情况,对2年内有疟疾感染史者以伯氨喹八日疗法给予根治。在疟疾传播季节,当地疾控机构应在施工人员中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对发现的疟疾病例均应登记、报告,并进行规范治疗。

39 2.媒介防制 在以微小按蚊、嗜人按蚊或大劣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地区,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当地疾控机构应指导施工单位,每年在传播季节前对施工人员居住地实施1次药物浸泡蚊帐或室内滞留喷洒。

40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总则 突发疫情的判定与分级 应急响应 紧急处置 保障措施

41 《预案》规定以下两种情况视为疟疾突发疫情,应启动应急处理工作:
近3年无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病例。 近3年有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

42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疟疾突发疫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预案》将疟疾突发疫情分为4级,并规定了相应的响应程序。

43 《2006-2015年 全国疟疾防治规划》 目标 到2010年底,除云南边境地区和海南中南部山区的高传播地区各县(市、区)外,全国其它流行县(市、区)均要控制疟疾流行,其中70%的县(市、区)基本消除疟疾。 到2015年底,云南边境地区和海南中南部山区的高传播地区各县控制疟疾流行,全国其它流行县(市、区)均要基本消除疟疾;海南省消除恶性疟。

44 工作指标 发热病人血检覆盖率和年血检率 ; 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 间日疟病人传播休止期规范根治率; 药物处理蚊帐正确使用率;
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 乡(镇)、村医务人员疟疾防治技能培训合格率。

45 四、疟疾诊断及抗疟药 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史,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 2 临床表现 2.1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

46 2.2 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
3 假定性治疗 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 4 实验室检查 4.1 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其虫种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等4种。 4.2 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

47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诊断。
临床表现不典型疟疾容易误诊,需要丰富的实践临床经验,必需进行病原学检查。

48 疟疾鉴别诊断 1、日本血吸虫病、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伤寒 4、结核 5、回归热

49 6、败血症 7、钩端螺旋体 8、登革热 9、黑热病 10、巴贝西虫病 11、艾滋病 12、白血病

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案, 做到合理,规范用药。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案, 做到合理,规范用药。 使用原则 1.对间日疟的治疗,一线药物有磷酸氯喹和磷酸哌喹;二线药物是青蒿素类衍生物,用于一线药物治疗失败的病例。

51 2.对恶性疟的治疗,一线药物有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磷酸咯萘啶;二线药物是以青蒿素类衍生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恶性疟病例. 3.对重症疟疾的治疗, 首先选用一线药物的非口服剂型, 病情缓解后, 应改用一线或二线药物的口服剂型.

52 用药方案 (一)间日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疗法) 1.氯,伯八日疗法: (1)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第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在服用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53 2.哌,伯八日疗法: (1)哌喹:口服总剂量1200 mg.第1天600 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 mg;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 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 mg.在服用哌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 mg, 连服8天.

54 1.咯萘啶:口服总剂量1600 mg.分3天服,第1天服2次, 每次400 mg, 间隔8小时;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400 mg。
(二)恶性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疗法) 1.咯萘啶:口服总剂量1600 mg.分3天服,第1天服2次, 每次400 mg, 间隔8小时;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400 mg。 2.青蒿琥酯:口服总剂量640mg~800mg.分7天服, 每天1次, 每次80mg~100mg,首剂加倍。

55 3.蒿甲醚:口服总剂量640mg~800mg.分7天服, 每天1次, 每次80mg~100mg,首剂加倍。
4.双氢青蒿素:口服总剂量480mg~640mg.分7天服,每天1次,每次60mg~80mg, 首剂加倍。 以上药物需加服伯氨喹总剂量45mg,分2天服,每次22.5mg。

56 6.青蒿琥酯加阿莫地喹:每天服青蒿琥酯片4片+ 阿莫地喹片4片,连服3天。
5.双氢青蒿素加哌喹:每天服2次,每次服2片, 连服2天。 6.青蒿琥酯加阿莫地喹:每天服青蒿琥酯片4片+ 阿莫地喹片4片,连服3天。 7.青蒿琥酯-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复方片:第1天服青蒿琥酯2片+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复方片(SP)片3片,第2,3天各服青蒿琥酯2片。 (治疗中如发现配子体,需加服伯氨喹总剂量45mg.分2天服,每天1次,每次22.5mg)

57 1.蒿甲醚:肌内注射总剂量640mg.每天肌注1次, 每次80mg,连续7天,首剂加倍。
(三)重症恶性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疗法) 1.蒿甲醚:肌内注射总剂量640mg.每天肌注1次, 每次80mg,连续7天,首剂加倍。 2.咯萘啶: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1)肌内注射: 每天1次,每次160mg,连续肌注3天; (2)静脉滴注: 每天1次,每次160mg,连续滴注3天.静脉滴注需加大剂量时,滴注的总剂量不得超过640mg.静脉滴注时,将160mg药液注入500ml的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溶液中摇匀, 静滴速度不得超过60滴/分。

58 3. 青蒿琥酯:静脉注射总剂量480mg,每天1次,每次60mg,连续7天,首剂加倍
3.青蒿琥酯:静脉注射总剂量480mg,每天1次,每次60mg,连续7天,首剂加倍.静脉注射时,需先将5%碳酸氢钠注射液1ml注入含青蒿琥酯60mg粉针剂中,反复振摇2~3分钟,待溶解澄清后,即为钠盐溶液,再注入等渗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稀释至6ml,混匀,缓慢静脉注射.配制稀释的钠盐溶液因未用完或未及时使用而放置,如发生浑浊, 则不能使用。 重症恶性疟患者病情缓解后, 应改用口服剂型完成所需的疗程.包括加服伯氨喹总剂量45mg,分2剂,每天顿服22.5mg。

59 (四)间日疟休止期根治(抗复发治疗) 1.乙胺嘧啶加伯氨喹:乙胺嘧啶100mg,分2天分服,每天1次每次50mg,加服伯氨喹90mg,4天分服,每天服1次,每次22.5mg。 2.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每天1次,每次22.5mg,连服8天。

60 (五)特定人群预防服药(选用以下一种服法)
1.乙胺嘧啶加伯氨喹:乙胺嘧啶50mg,同 时加服伯氨喹22.5mg, 每10天服1次。 2.氯喹:每次服氯喹300mg, 每7~10天服 1次。 3.哌喹:每次服哌喹600mg, 每月服1次, 睡前服。

61 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 可用哌喹600mg 顿服.疑似疟疾病例经假定性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应按恶性疟疟疾病例进行规范治疗。
(六)疑似疟疾病例的假定性治疗 单一间日疟流行区 氯喹600mg顿服或两次分服,每次300mg ,间隔6-8小时.疑似疟疾病例经假定性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者,即可为临床诊断疟疾,可按疟疾病例采用氯喹加伯氨喹八天疗法进行规范治疗。 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 可用哌喹600mg 顿服.疑似疟疾病例经假定性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应按恶性疟疟疾病例进行规范治疗。

62 五、当前疟疾疫情形势 1、疟疾发病率逐渐下降。 2、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逐渐下降。

63 2000~2007年湖南省 疟疾发病率及发热病人血检情况 发病数 年发病率 (/10万) 发热病人血检 原虫种类 血检人数 阳性 人数 阳性率 (%) P.v P.f P.m Mix U 2000 174 0.2 226241 0.08 132 11 31 2001 217 0.28 139963 216 0.16 200 10 4 2 2002 235 0.27 126606 254 237 17 2003 180 0.26 96332 133 0.14 122 1 2004 126 0.19 107768 70 0.06 67 2005 168  0.21   84866 53  0.06   46  4  0  3 2006 237  0.14  68735   40 34   6 2007 118  0.17  57112   24 0.04  22 2  0 

64

65 2000~2007年湖南省疟疾病例分类统计 年 本省人口 外省流动人口 合计 本省感染 外省感染 外省感染在本省发病 2000 5 162
7 174 2001 3 209 217 2002 16 297 313 2003 2 178 180 2004 10 114 126 2005 2006 2007

66 3、本地疟疾逐渐减少,近几年几乎无本 地病例。 4、主要为输入性疟疾,来自云南、海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以及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5、间日疟为主。

67 六、存在的问题 1、疟疾防治工作处于停止状态。
2002年全省基本消除疟疾后,防治工作基本处于停止。疟疾是一种传播迅速、易反复的疾病。如安徽省从2001年起连续8年疟疾上升,发病人数居全国首位。

68 2、专业机构撤消,缺少专业人员。 除个别地方还有个别年龄在50岁以上的寄生虫病专业人员外,大多数县(市)区专业人员都已调离岗位。寄生虫病专业已经是后续无人的局面,目前已没有几个人能识别疟原虫、诊治疟疾病人,值得注意!

69 3、防治经费困难。 除国家支持的3个国家级监测点(2万元/每个点)和2个省级监测点(0.5~1万元)有少量的补助经费外,其他地方均无专项经费。

70 4、显微镜陈旧 显微镜是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基本工具,但大多数地方的显微镜不能镜检疟原虫,影响血检质量。如某个国家级监测点,按照国家监测方案每年要完成1000多人发热病人血检,3年3000人份血检任务全部如数完成。可惜的是显微镜根本不能用(镜头全部长霉,机械部分不能动),不知道怎么进行镜检的?结果是怎么出来的?

71 根据网络直报系统疫情统计分析,从2004年以来外省报告湖南籍疟疾病人比本省多。
5、疫情漏报 根据网络直报系统疫情统计分析,从2004年以来外省报告湖南籍疟疾病人比本省多。 疫情与各地消耗抗疟药的实际不相符。 抗疟药销量是疫情的几倍。抗疟药那里去了? 疫 情 报告数 发热病人 血检人数 疟原虫 阳性数 2000 174 226241 2001 217 139963 216 2002 235 126606 254 2003 180 96332 133 2004 126 107768 70 2005 168 84866 53 2006 237 68735 40 2007 118 57112 24

72 6、疟疾误诊率高 统计2003~2007年3月在外院误诊后经病原学确诊的23例疟疾现症病人,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6~58岁,平均年龄31岁。≤20岁3例,21岁以上5例,31岁以上11例,41岁以上3例,50岁以上1例。农民16例,学生3例,技术人3例,军人1例。

73 7、死亡率高 由于病人未能及时诊断,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发展为重症疟疾,导致死亡。2007年,湘雅二医院、邵阳市中心医院死于恶性疟各例。湘潭市、湘雅医院在省CDC指导配合下,各抢救成功恶性疟各1例。

74 七、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内容: 1、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疟疾防治规划、防治实施方案。
目标: 控制输入的传染原和当地残存病例引起的新传播、实现消除为目标,采取传染原监测和经常性健康教育为主的防治策略,巩固防治成果。 内容: 1、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疟疾防治规划、防治实施方案。

75 2、加化疟疾疫情管理,疫情报告是国家的法律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疾病预防机构和执行职业的工作人员,发现疟疾病例时,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应通过网络上报,暂时不具备直报的单位应要求填报传染病卡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尽快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政府有关人员和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人员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76 3、早期、及时发现病人,及时诊断、规范疟疾治疗,减少疟疾复发。积极抢救重症疟疾,降低死亡率。
4、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密切掌握流动人口的流向,根据当地以及流出、流入地区的疟疾流行特点,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登记外出、回归时间、地点、职业、居住环境、疟疾史、使用抗疟药预防治疗、同行人员健康状况、当地疟疾流行情况等。

77 5、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对临床诊断疟疾、疑似疟疾和发热原因不明者进行血检。特别是对来自高疟疾区(国内、国外)人员的血检。
(1)发热病人血检工作管理 ① 医疗机构门诊

78 a.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应列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常规检验工作的内容。
b.所有血检对象应及时登记,发现阳性应立即报告临床医生和同级防保组织。 c.每月的血片应保留至下月底,以备上级中心镜检站抽片检查。 d.在全年工作结束后,应将血检登记表交给同级或上级防保机构归档保存。 e.做好镜检站器材日常养护及常用试剂的配备工作。 f.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

79 ②县级疾病控制中心 a.以县为单位建立中心镜检站,负责制订本辖区的发热病人血检年度工作计划。 B.定期举办镜检培训班,有计划地对医疗机构门诊镜检站(检验科)镜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C.定期对辖区内的发热病人血检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和业务指导。 D.负责定期抽检辖区内的发热病人血片,在流行季节每月应复检不少于10%阴性血片和所有阳性血片。

80 7、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对疟疾防治工作的检查督导。
e.负责辖区内门诊镜检站器材,常用试剂的发放。 f.按规定及时上报本县发热病人血检工作报表,完成上级下达的血片抽,复检任务并参加上级举办的镜检培训班。 6、做好疟疾病例个案调查,死亡病例的调查,及时上报市CDC。 7、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对疟疾防治工作的检查督导。

81 7、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外出务工人员预防疟疾和就医行为,提高群众的疟疾知识知晓率,促进群众对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及预防措施的理解和依从性,形成正确的卫生行为。
8、加强专业人员技术培训,掌握疟疾诊断、疟原虫镜检技术、突发疫情应急处理、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82 9、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承担所辖范围疟疾病例的诊治,熟练掌握疟原虫镜检技术。储备一定的抗疟药。
10、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83 祝各位身体健康 谢谢!


Download ppt "当前疟疾疫情形势 及今后工作的要点 株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年3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