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原住民祭典 專題研究發表會 排灣族 卑南族 邵族 四年仁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原住民祭典 專題研究發表會 排灣族 卑南族 邵族 四年仁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原住民祭典 專題研究發表會 排灣族 卑南族 邵族 四年仁班

2 一、排灣族祭典簡介 四年仁班 發表者:許嘉芸、邱厚瑜 人神盟約祭(又稱五年祭、竹竿祭) 收穫祭 六年祭(五年後祭) 毛蟹祭 驅蟲祭 驅鼠祭
阻病祭 出獵祭 獵貨祭 四年仁班 發表者:許嘉芸、邱厚瑜

3 一、排灣族祭典簡介 四年仁班 人神盟約祭(又稱五年祭、竹竿祭) 象徵意義:部落的人與祖先靈魂或神明 相約,是排灣族最盛大的祭典。
舉行時間:每五年舉行一次,時間在十一月 ,長達十五天以上,以男、女祭師為主導, 屬於男性的事務則全村一起參與。 舉行地點:目前以台東達仁鄉土板村 的族人,保留較完整的儀式。             主要活動: 五年祭中的刺藤球活動,是祭典的 高潮,全村的壯男手持長竹竿圍成 圓圈,由巫師把祭球拋向天空,大 家持竹竿搶著刺球,熱鬧有趣。 四年仁班

4 一、排灣族祭典簡介 四年仁班 1.每個籐球代表著五穀豐收、擅長打獵、婚姻 幸福、身體健康、英勇善戰等五項好吉兆。
2.戳刺到球的人,表示祖靈將會在未來的五年 內,可以獲得那顆籐球所象徵的好運,並且 保佑子孫順利平安。 四年仁班

5 一、排灣族祭典簡介 重要人物:巫師與祭師,巫師『多是女巫』、大頭目與有意擔任祭司的男子會在部落的創使地--神屋集合,巫師將準備葫蘆、神珠、桑葉與裝有豬骨頭的祭盒,作為占卜神意的工具,以決定祭師的人選。 四年仁班

6 一、排灣族祭典簡介 四年仁班 五年祭祭典的流程大約簡化如下: 祭典準備工作: (1)山上修路 (2)砍竹子做刺球桿、立刺球架 (3)做藤球
正祭期間: (1)招請祖靈 (2)刺球(過去要獵過首級的人才上刺架) (3)送惡靈(往西邊的田野) (4)送善靈(往東邊的田野) (5)刺球(最後一場) (6)砍斷剌球桿,要一刀兩斷,否則視為不祥 (7)到刺中最後一球的勇士家跳舞 後祭: (1)解除五年祭的禁忌(由女巫做祭) (2)男子出獵 (3)交還護身符 四年仁班

7 一、排灣族祭典簡介 「收穫祭」意思是「過一個年」,在感謝神靈的眷顧,給神過年之意,並做為一個年度的終止或開始的分界。每年七~十一月之間舉行。主要是由祭師主持祭儀,將收穫的小米入倉,選播種用的小米,吃新米等活動。目前大都改為康樂性的活動如歌謠、負重、射箭比賽等表演性節目。 「六年祭」又稱為五年後祭,傳說中五年祭回來的祖靈中有一部分最好的神靈會被留下來,直到第六年才會被送走,因此在第六年會有送靈的一連串儀式,過程和五年祭沒有差別,但是六年祭並沒有刺球的活動。             四年仁班

8 二、卑南族祭典簡介 猴祭 大獵祭 除草祭 海祭 收穫祭 聯合豐年祭 四年仁班 發表者:翁嘉伶

9 二、卑南族祭典簡介 四年仁班 猴祭 ㄧ、是歲時祭儀之首,猴祭辦理後, 其他祭儀才得以展開。 二、猴祭是卑南少年(13-18歲)的
成年禮,在每年12月底舉行, 少年學習搭蓋「少年會所」, 並接受長達約半個多月的嚴格 訓練。 三、主要目的在訓練體魄、謀生技 能、增強膽識與服從的精神。 四、主要流程如下: 少年會所 打屁股 刺草猴 祭亡猴 四年仁班

10 二、卑南族祭典簡介 少年會所 打屁股 刺草猴 四年仁班

11 二、卑南族祭典簡介 四年仁班 大獵祭 ㄧ、猴祭結束,大獵祭才可進行。 是在豐年祭之前,成年男子上 山狩獵的祭典。
二、出發前,部落長老為將成年的 少年圍上藍色布裙,正式進入 「青年會所」,完成成年人的 晉階儀式後,即加入狩獵行列。 三、在成年男子上山打獵期間,婦 女則在部落裡準備花環、食 物、釀酒、搭建竹編的凱旋 門,迎接狩獵男子的歸來及豐 年祭的展開。 四年仁班

12 三、邵族祭典簡介 播種祭 拜鰻祭(原為狩獵祭,又稱白鰻祭) 豐年祭 四年仁班 發表者:龔意晶

13 三、邵族祭典簡介 播種祭 ㄧ、原始意義為祭粟之意,後來陸稻替代了 粟之後,祭祀的日期也配合陸稻的生長 期而更改,一般都是在農曆的三月初一 開始舉行,日期共四天。       二、第一天一大早,族人帶著家中孩子上山 播種,這一天都不可吃鹽,違則作物將 會枯死。在上山返家的途中不可攀折花 木,否則將招來野獸侵害作物。 三、在這一天同時進行一個最重要的活動是 在日月潭畔的空地上架起一個高大的鞦韆, 因為盪鞦韆盪得越高,象徵著作物將來會 成長得很茂盛、很高大,在風吹稻穗之時, 如鞦韆般搖擺。 四年仁班

14 三、邵族祭典簡介 四年仁班 四、第二天族人以小竹籃盛裝米飯聚集在 公廟的廣場,族中的先生媽(女祭司) 也前來主持告祖祭儀,祭祀祖靈,祈求
四、第二天族人以小竹籃盛裝米飯聚集在 公廟的廣場,族中的先生媽(女祭司) 也前來主持告祖祭儀,祭祀祖靈,祈求 作物順利成長與族人平安健康。 五、第三天所有族人休息不工作,飲酒作樂。 六、第四天,族人上山播種,這次才是真正的 播種,期間族人再準備糯米糕做為祭品, 在公廟廣場作祭,是播種祭的最後一次的 儀式。 四年仁班

15 三、邵族祭典簡介 四年仁班 拜鰻祭(原為狩獵祭,又稱白鰻祭)
ㄧ、原是狩獵民族的邵族,因徙居日月潭 而發展出漁撈文化,所以狩獵祭儀便 轉化為以漁獵做供品的祭儀形式, 「拜鰻祭」則可說是邵族由狩獵文化 轉化為漁撈文化的見證。 二、拜鰻祭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三舉行,每 一戶都要將祖靈籃集中到祭場,同時每 一戶都要將糯米做成白鰻魚造型的麻糬 當做祭品來祭拜祖靈,並由先生媽來主 持,祈求平安團圓。相傳早期拜鰻是用 真正的鰻魚,後來才改用糯米為材料做 成的白鰻魚造型麻糬。 三、結束祭儀後,所有的白鰻麻糬都切成 兩半,頭部的部分由各戶人家帶回, 尾部的部分則是送先生媽的謝禮。 四年仁班

16 四、林昕卉的心得報告 這次的專題研究,雖然很難,可是我覺得很有趣,因為藉由這次的專題研究,可以讓我認識卑南族的傳統祭典、食物、喜慶與喪葬的禮俗。 卑南族的服飾不但鮮豔又美麗,也很有風味。猴祭時需要刺真猴,但是現在禁止捕殺保育類動物,所以用草編成的假猴代替,符合現在保育觀念。我覺得如果「石生」和「竹生」的傳說是真的,那就太神奇了! 此外,我也學到卑南族少年在猴祭中尊重長輩、不怕困難的精神。而卑南族祖先在五千年前所遺留下來的卑南遺址,也讓我更加了解卑南族的文化與生活。 四年仁班


Download ppt "原住民祭典 專題研究發表會 排灣族 卑南族 邵族 四年仁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