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2 目的要求 1、掌握腧穴的定义。 2、掌握腧穴的生理功能。 3、掌握腧穴的分类及定位方法。 4、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分
布及作用特点。 5、掌握腧穴的定位与主治。

3 第一节 腧穴 一、腧穴的含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特殊部位。俗称“穴位” 。
第一节 腧穴 一、腧穴的含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特殊部位。俗称“穴位” 。 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位。 二、腧穴的分类 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3类。 1、 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 2、 奇穴 ,又称“经外奇穴” 3、 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4 ⑴经穴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经穴的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 其中:双穴(十二经穴)309穴,单穴(任、督脉)52穴 ⑵奇穴 十四经穴以外,而临床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 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⑶阿是穴 以痛点为穴位,“以痛为腧”。 并有“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

5 三、腧穴的治疗作用 1.近治作用: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共同点。
2.远治作用: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3.特殊作用: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 当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          4保健作用 同一穴位

6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 腧穴的定位方法有4种: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4、简便定位法

7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8

9 ⑵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例: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③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1>固定标志法: 例: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③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法:

10 ⑶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 ①中指同身寸法: 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1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

11 ②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 用于四肢部取穴。

12 ③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横度为3寸。又称“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

13 (4)简便定取穴法 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14 第一节 结束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15 第二节 常用穴位

16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 腕后1.5寸→食指端交大肠经。 2、体内联系 属肺,络大肠。并与胃、气管、喉咙联系。

17 1.尺泽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取法:仰掌,微屈肘,在肘横纹中可摸到肱二头肌腱,其桡侧凹陷处为穴。
主治:①咳嗽 气喘 咳.②咽喉肿痛.③肘臂挛痛血 操作:直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18 2.列缺 定位: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
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为穴。 主治:①头痛项强 面瘫 ②伤风 咳嗽 气喘 ③咽喉肿痛 ④手腕疼痛无力 操作:针尖向上斜刺0.3~ 0.5寸。可灸。

19 3.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甲角旁约0.1寸。 取法:沿甲底部引水平线与沿指甲桡侧缘引垂线交点处。
主治:①咽喉肿痛,咳喘.②急救:中风 昏迷.③高热抽搐 癫狂痫暑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注意:少商治疗实热证时,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关节部位腧穴不宜用直接灸。

20 二、手阳明大肠经 属大肠,络肺。并与鼻、下齿有联系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上肢外侧前缘→肩→颈→面颊→左右交会于人中穴→止于对侧鼻翼旁的迎香穴。(交胃经) 2、体内联系: 属大肠,络肺。并与鼻、下齿有联系

21 1.合谷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约平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 取法:将对侧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处为穴。
主治:①头痛,眩晕,面瘫 面肿, 齿痛 ,牙关紧闭, 目赤肿痛,鼻渊,鼻衄, 咽喉肿痛 耳聋,耳鸣   ②热病 多汗 无汗    ③妇科病:闭经 滞产     ④上肢痿痹 手指挛痛     ⑤腹痛 便秘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22 2.曲池 定位: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咽喉肿痛 齿痛 目赤痛 面瘫 ②皮肤病:荨麻疹 全身瘙痒 湿疹
主治:①咽喉肿痛 齿痛 目赤痛 面瘫 ②皮肤病:荨麻疹 全身瘙痒 湿疹 ③热病 高血压 ④上肢不遂 肘臂疼痛无力 ⑤腹痛 腹泻 刺灸:直刺0·8~1·5寸。可灸

23 3.肩髃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 取法:上臂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
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手臂挛急,瘾疹,瘰疬。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24 3.迎香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①鼻疾:鼻塞鼻衄 鼻渊 ②面瘫 面肿 面痒 面肌瞤动 ③胆道蛔虫症
主治:①鼻疾:鼻塞鼻衄 鼻渊  ②面瘫 面肿 面痒 面肌瞤动 ③胆道蛔虫症 刺灸:斜刺或平刺 0·2~0·5寸;可灸(不宜疤痕灸)

25 三、足阳明胃经 体内:属胃,络脾。入上齿龈。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眶下缘(承泣穴)→嘴角沿耳前上行→前额角(头维)。→下颌角前由大迎前下行→沿颈前外侧→入缺盆→胸前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足背分出至大趾内侧端交脾经 体内:属胃,络脾。入上齿龈。

26 2.颊车 定位: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 口眼歪斜,颊肿,齿痛,牙关紧闭,口角瞤动。
操作:直刺0.3~0.5寸,治口眼歪斜向地仓平刺1~1.5寸。

27 3.天枢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 ①绕脐腹痛,呕吐,腹胀肠鸣,泄泻,痢疾 便秘 肠痈 ②月经不调 痛经 刺灸:直刺1~1.5寸。
①绕脐腹痛,呕吐,腹胀肠鸣,泄泻,痢疾 便秘 肠痈 ②月经不调 痛经 刺灸:直刺1~1.5寸。    可灸。 妊娠禁针灸。

28 4.足三里 定位: 髌骨下缘下3寸, 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取法: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外上缘,四指直下,中指尖为穴。
主治:①胃痛、腹痛、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秘 肠痈 ②下肢痿痹 瘫痪 脚气 水肿 ③强壮保健穴 虚劳赢瘦 ④眩晕 癲狂痫 ⑤乳痈 乳汁少 刺灸:直刺1~1.5寸。可灸。 治疗各种虚证,为保健要穴

29 四、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内踝前→小腿内侧中间(内踝上8寸前)→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8寸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大包穴)。(在腹部分出流注心中交于心经)。 体内:属脾,络胃。并与咽、舌、心联系。 二)主要病候 ①胃痛 食则呕 嗳气 腹胀  便溏 黄疸 身重无力 ②舌根强痛  ③经脉所过部位病痛

30

31 1.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①腹胀肠鸣 泄泻
主治:①腹胀肠鸣 泄泻  ②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带下 阴挺 难产 不孕 不育 阳萎 遗精 遗尿 小便不利 水肿 ③下肢痿痹 脚气 疝气 ④失眠 刺灸:直刺1~1.5寸。可灸。 孕妇慎用。

32 2.血海 定位: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取法:屈膝,以左手掌心置于右侧髌骨上缘,食指至小指向上伸直,拇指与食指呈45°角,拇指尖为穴。 主治:①月经不调 崩漏 闭经 痛经    ②皮肤病:瘾疹 湿疹  ③膝股内侧痛 刺灸:直刺1~1·5寸。 可灸。 应用:崩漏配关元。 月经不调配带脉 瘾疹配三阴交、合谷,曲池

33 五、手少阴心经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起于腋窝的极泉穴→上肢内侧后缘→止于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小肠经) 2、体内联系:属心,络小肠。
并与肺、咽喉、眼有联系。 (二)主要病候 ①心痛 咽干 口渴 目黄 ②手心发热  ③经脉所过部位病变

34 神门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取法:将腕横纹三等分,在尺侧1/3的中点。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痫证,胸胁痛。 操作:直刺0.2~0.5寸。

35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肩,绕肩胛,上颜面,过目外眦至耳屏前。支脉从颧部至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体内:络心,属小肠。联系的脏腑器官包括小肠、心、胃、咽、目、耳、鼻。 它是唯一的一条既到达目内眦(睛明穴),又到达目外眦(瞳子髎)的经脉。 (二)主要病候 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症。

36 1.少泽 少泽 定位: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作用:开窍泻热,利咽通乳。 主治:乳痈、乳汁少等,昏迷热病等急症,头痛、咽喉肿痛。
操作:斜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少泽

37 2.天宗 定位: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平第4胸椎。 取法:肩胛岗下缘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中1/3交界处。
主治: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气喘,乳痈。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

38 七、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 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头→沿背腰骶中线旁1.5寸→股外侧后部下项 →沿背腰骶中线旁3寸→股外侧后缘→膕窝中→小腿外侧后缘→外踝后→止于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穴。(交于肾经) 体内:属膀胱,络肾。并联络眼、脑、耳部。 (二)主要病候: ①小便不通 遗尿  ②癫狂 热病 疟疾  ③目痛 见风流泪 鼻塞多涕 鼻衄 ④经脉所过部位病痛

39 肺俞 2.肺俞.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主治:①咳嗽 气喘 咳血 骨蒸潮热 盗汗 ②鼻疾 皮肤病 ③项背痛
主治:①咳嗽 气喘 咳血 骨蒸潮热 盗汗 ②鼻疾 皮肤病   ③项背痛 刺灸:向下或向内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可灸 肺俞

40 5.肾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肋弓下缘平第二腰椎。 主治:①月经不调 带下 不孕 不育 遗精 阳
主治:①月经不调 带下  不孕 不育 遗精 阳 萎 遗尿 水肿 小便不利  ②腰腿痛 ③耳鸣 耳聋 刺灸:直刺0·5~1寸。 可灸。

41 7.委中 定位:腘横纹中央。 取法:股二头肌腱(外)与半腱肌腱(内)连线的中点。 主治: ①腰背痛 下肢痿痹 ②小便不利 遗尿
主治: ①腰背痛 下肢痿痹  ②小便不利 遗尿 ③腹痛 吐泻  ④丹毒  刺灸:直刺1~1·5寸。 或点刺出血。可灸。

42 八、足少阴肾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足底涌泉穴→绕内踝后→下肢内侧后缘→腹正中线旁开0·5寸→胸正中线旁开2寸→止于锁骨下缘的俞府穴(分支从肺中分出交心包经)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循咽喉,挟舌本,支脉从肺联络心脏,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二)主要病候 ①咳血 气喘  ②舌干 咽喉肿痛  ③水肿 大便秘结 泄泻  ④腰痛 经脉所过部位病痛

43 1.涌泉 定位:足底2、3趾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 交点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 主治:
①急救:小儿惊风 癫狂痫 昏厥 中暑 ②头痛 眩晕 失眠 ③咽喉肿痛 失音 ④小便不利 便秘 足心热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44 2.太溪 定位: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月经不调 闭经 遗精 阳萎 小便频数 ②失眠 多梦 健忘 ③咳喘 咳血 便秘
2.太溪  定位: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月经不调 闭经 遗精  阳萎 小便频数    ②失眠 多梦 健忘 ③咳喘 咳血 便秘   ④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  ⑤腰膝酸痛 足跟痛 内踝痛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45 九、手厥阴心包经 (二)主要病候 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9穴)
(一)经脉循行 体表:从胸部抵腋下,沿上肢内侧正中下行,止于中指端。支脉从掌中至无名指尺侧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体内:起于胸中,属心包,络三焦。 (二)主要病候 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9穴)

46 1.曲泽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 肌腱尺侧缘。 主治:①心痛 心悸 ②胃痛 呕吐泄泻 ③肘臂痛 ④热病 刺灸:直刺1~1·5寸。
1.曲泽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 肌腱尺侧缘。 主治:①心痛 心悸    ②胃痛 呕吐泄泻     ③肘臂痛     ④热病 刺灸:直刺1~1·5寸。 治热病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可灸。

47 2.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1、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痛、心悸。
2.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1、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痛、心悸。 2、精神、神经系统病证: 癫痫、热病、 失眠、眩晕、偏头痛。 3、消化系统病证:胃痛、呕吐、呃逆。 4、呼吸系统病证:胸闷、胸痛。 5、临床急救穴之一。 操作:直刺0.5~1寸。可透外关。

48 3.劳宫  定位: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时中指尖接触处。 主治:心痛,呕吐,癫狂,痫证,口疮,口臭。 操作:直刺0.3~0.5寸。

49 十、手少阳三焦经 ①腹胀 水肿 遗尿 小便不利 ②耳聋 耳鸣 咽喉肿痛 目赤肿痛 颊肿 ③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无名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正中上行,经肩、颈,绕耳,止于眉梢,支脉在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体内:属三焦,络心包,支脉到额角、面颊、目眶下和耳内。 (二)主要病候 ①腹胀 水肿 遗尿 小便不利 ②耳聋 耳鸣 咽喉肿痛 目赤肿痛 颊肿 ③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23穴)

50 1.外关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耳鸣耳聋;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 操作:直刺0.5~1寸

51 2.肩髎  定位: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 呈现凹陷处。 主治:肩痛,肩重不能举。 操作:直刺1.0~1.5寸。

52 十一、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目外眦,经耳前、耳后、颞部、肩,沿胸、腹、下肢外侧下行,止于足第四趾外侧端。支脉从足背至足大趾外侧端,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体内:络肝,属胆。与目、耳有联系。 二)主要病候 口苦,目疾,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症。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44穴)

53 2.风池 定位:后发际正中上1寸,斜方肌上端与胸 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感冒 发热 头痛项背强痛 ②眩晕,癫狂痫
定位:后发际正中上1寸,斜方肌上端与胸 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感冒 发热 头痛项背强痛   ②眩晕,癫狂痫     ③目赤肿痛 青盲 鼻渊 鼻鼽 鼻衄    ④瘿气,疟疾 刺灸: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斜刺0.5~1寸。 可灸。 操作: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54 3.肩井 定位: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瘫痪,难 产,乳痈,乳汁不下,瘰疬。
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瘫痪,难 产,乳痈,乳汁不下,瘰疬。 操作:直刺0.5~0.8寸,或向后斜刺0.5~1 寸。内为肺尖,不可深刺。 孕妇禁针

55 4.环跳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 与中1/3 交界处。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腰 腿痛。
操作:直刺2~3寸。

56 5.阳陵泉 定位: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胁痛,口苦,呕吐,偏瘫,下肢痿痹,脚气,黄疸,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1~1.5寸。

57 十二、足厥阴肝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足大趾外侧端,从足背经内踝前,沿胫骨内侧上行,在内踝上8寸交到脾经的后面,再沿大腿内侧中间上行,绕阴器,经小腹,止于乳头下第六肋间。 体内:属肝,络胆。与胃、肺、咽喉、外阴、目、脑等有联系。 (二)主要病候 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症。 (三)常用腧穴

58 1.太冲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中风、癫狂、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等肝经病症。月经不调等妇科病症。黄疸、胁痛等肝胃病症。 操作:直刺直刺0.5~0.8寸,可灸。

59 十三.督脉 (一)经脉循行 体表:从会阴沿骶、腰、背、项正中上头顶,下前额,经鼻柱,止于上唇内。
体内:起于小腹内,出会阴,支脉入络脑。与生殖器、脊髓、脑、鼻有联系。 (二)主要病候 实证见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虚症见头晕目眩、摇曳不定。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有28穴)

60 2.腰阳关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 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作用:补肾壮腰。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萎,腰骶痛,下肢痿痹。 应用:腰脊痛配肾俞、次髎、委中;腰腿痛配腰夹脊、秩边、承山、飞扬;遗精阳痿配三阴交、关元。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61 3.命门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益肾固精,调经止带。
主治:阳萎,遗精,遗尿,尿频,带下,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手足厥冷。 应用:阳痿,遗精,遗尿配肾俞、太溪;五更泄配关元、肾俞、神阙(艾灸); 肾虚腰痛配肾俞、三阴交; 腰扭伤痛配阿是穴、委中;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62 4.大椎 定位:在项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 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腰背痛,腰脊强痛,风疹。 应用:外感热病配曲池、合谷、风池、外关; 咳喘配肺俞、尺泽、丰隆; 痫证配照海、申脉、丰隆;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63 5.百会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 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头面部疾患:
眩晕头痛、, 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症、脑供血不足。 神志疾患: 小儿惊痫、癫狂、痫证、癔病、健忘、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休克。  脏气下陷: 脱肛、阴挺、胃下垂、子宫下垂。 应用:配中脘、足三里、气海治疗中气不足,胃下垂。 操作:正坐或卧位取穴。平刺0.5~0. 8寸,局 部酸胀,可灸。

64 十四.任脉 (一)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小腹内,出会阴。与生殖器、唇、目有联系 。
体表:从会阴沿腹、胸、颈正中至口唇下。支脉环绕口唇,经面部入目眶下。 (二)主要病候 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症。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24穴)

65 2.关元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遗尿,尿频,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 应用:中风脱证配神阙隔盐灸;虚劳羸瘦配足三里、脾俞、大肠俞;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配三阴交、血海;阳萎、遗精配大赫、肾俞、次髎;泄痢不止、五更泄(肾阳虚衰)配太溪、肾俞。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针灸

66 4.神阙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 应用:配足三里治疗肠鸣腹痛,配气海、阴陵泉治疗泄泻不止。
操作:因消毒不便,故一般不针刺,多用艾条或艾柱隔盐灸。 神阙

67 5.中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法: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中点。 作用:和胃理气,通腑化滞。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黄疸,癫狂。 应用:急性胃痛、呕吐配梁丘、内关;胃脘痛、吞酸配胃俞、太冲、三阴交、公孙; 脘腹胀满配气海、足三里、百会。 操作:直刺1~1.5寸。妊娠3个月后慎针灸。

68 6.膻中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 线的中点。 作用:宽胸降气,宣肺通乳。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悸,乳少,呕吐,噎膈。 应用:咳喘配天突、肺俞、定喘; 呕吐、呃逆、噎膈配膈俞、中脘、气海;产后缺乳配乳根、少泽。 操作:平刺0.3~0.5寸。

69 第三节 经外奇穴

70 [四神聪] 定位: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 主治: 1 头痛,眩晕、中风偏瘫、癫痫。 2 失眠、健忘。 刺灸:平刺0.5~0.8寸;
可灸

71 [印堂] 定位:在额部,两眉头之 中间。 主治:1. 头痛、头晕 2. 鼻渊、鼻衄、目赤 肿痛、颜面疔疮. 刺灸:提捏局部皮肤,向
定位:在额部,两眉头之 中间。 主治:1. 头痛、头晕 2. 鼻渊、鼻衄、目赤 肿痛、颜面疔疮. 刺灸:提捏局部皮肤,向 下平刺0.3~0.5寸, 或 三棱针点刺出血; 可灸

72 [太阳]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 目外眦之间,向后 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口眼喎斜
刺灸:直刺或斜刺0.3~0.5 寸; 可灸。

73 [腰痛点] 定位:在手背,当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 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处,一侧两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头痛; 手背红肿疼痛;
小儿急慢性惊风。 刺灸:直刺0.3~0.5寸; 可灸。

74 [落枕] 定位:在手背,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 节后0.5寸。 主治: 1、落枕; 2、手背肿痛,手指麻木,五指屈伸不利。
刺灸:直刺0.5~0.8寸; 可灸。

75 [胆囊] [阑尾] 定位:阳陵泉直下2寸 主治:胁痛;胆囊疾患。 刺灸:直刺1~1.5寸;可灸 定位:犊鼻穴下5寸, 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 胃脘疼痛、纳呆,下肢萎痹。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76 End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Download ppt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