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課 現代詩選 (一)蒙文課─內蒙古篇 (二)一九一○年射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課 現代詩選 (一)蒙文課─內蒙古篇 (二)一九一○年射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課 現代詩選 (一)蒙文課─內蒙古篇 (二)一九一○年射日

2 目次 一、聚焦文心─文章特色(蒙文課、一九一○年射日) 二、品茗人物─文人雅士(席慕蓉、瓦歷斯‧諾幹)
三、一窺堂奧─學習重點(蒙文課、一九一○年射日) 四、國學殿堂─文體源流(蒙文課、一九一○年射日) 五、妙筆生花─文法修辭(蒙文課、一九一○年射日) 六、閱讀多分─補充教材 七、大顯身手─隨堂評量 八、超速連結─網路資源

3 蒙文課─內蒙古篇 席慕蓉

4 一、聚焦文心─文章特色 蒙文課─內蒙古篇題解 文體、主旨 《邊緣光影》

5 題解 本詩選自《邊緣光影》,是詩人席慕蓉重返蒙古原鄉後的作品。詩中藉著父母為子女命名的深切期望,表達不同的民族無不祈求美麗、勇敢、智慧、幸福,同樣是有血有淚的靈魂,同樣是有血有淚的靈魂,同樣是有和藹向善的心,不該再劃分畛域,世代為敵。

6 題解   本詩是一首具有民族意識的作品,全詩用排比的手法、對照的方式,從父母為孩子命名寫起,表達人性是共通的,縱使語言不同,對幸福與美善的追求卻是一致的,再延伸至蒙古自然大地遭受破壞,寄託詩人傷痛不捨之情,並企盼人與自然能彼此善待,種族之間能消弭敵意,為人類的愛與和平盡一分心力。

7 《邊緣光影》 本書是席慕蓉經過十多年、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在民國八十八年四月集結出版的作品,當時是由爾雅出版社出版,目前她重新修訂及為此新版特別繪製約十幅美麗的畫作加入書中,由圓神出版社出版。 在創作上,無論是繪畫還是詩文都不曾停頓的她,書中結合了各類型的詩篇,題材多變,在這本詩集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多元的創作表現,稱得上是一部展現她創作顛峰的作品。

8 二、品茗人物─文人雅士 席慕蓉 生平簡介及思想 散文特色 文學主張與成就 二三事

9 作者介紹 席慕蓉,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人,民國三十二年生。臺灣省立師範大學 (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畢業。曾擔任台灣省立新竹師範學院(今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系教授,現已退休,專事繪畫、寫作。 席慕蓉早期詩作浪漫多情,替眾多青春心靈發出飛揚的聲音,意象新穎,節奏流暢,深得青年學子的喜愛。

10 近期則常返回蒙古故土,對蒙古歷史、文化與生態有深入的觀察與體悟,且致力於漢、蒙文化的交流,發表相關文化報導及原鄉情懷書寫的感性散文,詩文風格轉趨深究,理性感性兼具。著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邊緣光影》、 《 我摺疊著我的愛》 , 散文集《成長的痕跡》 、 《金色的馬鞍》、《二○○六席慕蓉》 (日記)等。

11 《七里香》:席慕蓉的第一本詩集,本書甫出版即打破臺灣詩壇的紀錄,一年內再版七次,在國內掀起了一陣讀詩熱潮。

12 《無怨的青春》 席慕蓉的第二本詩集,在詩集裡,不僅有無怨的青春、深摯的愛情,更有對故國的緬懷及在生命無常裡堅定的護持,纖細的筆觸含蘊了最澎湃恣意的真情,像品茗一杯清雅卻濃郁的鐵觀音,唇齒留香。

13 《席慕蓉‧世紀詩選》: 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內容分為四卷,依序是卷一《七里香》、卷二《無怨的青春》、卷三《時光九篇》、卷四《邊緣光影》。 純真的詩句最能打動人心深處的靈魂,席慕蓉這本詩選字字出自洗滌塵世凡俗的枷鎖,最能在心靈疲憊之時,迅速恢復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

14 《成長的痕跡》: 本書是席慕蓉回顧自己過去生命歷程的體會。 在書中的序裡她說:「我是一個喜歡『回顧』的人。走在山林裡,喜歡回頭,總覺得風景在來的路上特別好看。開車的時候,愛看後望鏡,覺得鏡裡的景色另有一種蒼茫之感。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轉折,每一次變換,都會使我無限依戀,頻頻回顧。」

15 《金色的馬鞍 》:本書是席慕蓉與蒙古間的情愛糾葛,她細寫蒙古的史實與傳說、風俗與飲食,自身與父母間的感情等等。書中部分文章為《中國時報》「三少四壯」的專欄文章,發表刊登時廣受歡迎,身為專業畫家的席慕蓉,特別增加數十幅親筆描繪蒙古味十足的小插畫,文圖並茂,非常具有可讀性及收藏價值。雖說是先祖故土,然而所有的細節對席慕蓉來說都是初遇。這些書冊中所紀錄的一切恍如冰寒的細雪,令人驚顫,令人屏息凝神,是一場又一場的饗宴。

16 散文特色 瘂弦對席慕蓉散文特色作出較完整、綜合性的評論,他認為:「席慕蓉散文的最大特色就是抒情風格,這可能是因為也寫詩的關係,文字敏感細膩,與其說是畫家的散文,不如說是詩人的散文。她的題材雖然呈多樣性,卻統攝在一個基調之中,充滿溫馨同情,是一個愛者的世界。……她的筆法擅長運用重複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現著抒緩的音樂風格,而充滿了田園式的牧歌情調。」

17 散文特色 「抒情風格」為席慕蓉散文的最大特色,從她「重複的句型」筆法和「抒緩的音樂風格」,這些特色也同時點出了席慕蓉新詩的風格,而作品皆「統攝在一個基調之中,充滿溫馨同情,是一個愛者的世界」,則反映出席慕蓉個人的人格特質,充分表現在散文類這項「有我」的創作領域。

18 詩、散文和繪畫 詩、散文和繪畫,席慕蓉如何用這三種不同的方式,把題材和靈感表達出來?這三者與她的日常生活有什麼關係?
她說:「畫畫是我終生投入的一種工作,有人逼我,我自己也要逼我自己。而寫作是我放鬆的一面,是我抽身的一種方法。累了一天後,我對自己說,沒關係,我今晚沒事,我寫詩。這樣一個晚上,是我給我自己的獎品。這些詩一直是寫給我自己看的,也由於它們,才使我看到了自己。」

19 散 文 至於散文,她認為那是記載她的生活,是她對生命的一種驚嘆,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為什麼要有這樣的一段極快樂又極悲哀的人生?既有生為何有死? 席慕容在散文中抒發了這些對生活與生命的感受。

20 剛發表詩時,有人勸她寫些大愛,寫些與社會有關連、具有時代性的東西。別人的話,她很認真聽,但她覺得自己寫不下去。後來她發現,這些在她的畫上表現出來了。她的詩很纖細,她的畫,尤其是油畫卻很有「大地之母」的味道,與詩的作風截然不同。 她說:「大我是我的畫,是我對社會負責任,是我教書、做老師的那一面;而詩是不負責任的小我,是我給我自己最後的角落。」

21 不想當國大代表 民國八十年底,因為國民黨中央高層的特別抬愛,蒙古籍詩人、畫家席慕蓉的名字一度出現在國民黨國大全國不分區代表名單中。
當黨內高層人士派人徵詢席慕蓉的意願時,席慕蓉婉拒了,並再次向黨部方面堅決表示,她個人的性向並不適合走政治這條路,而寧可選擇用手中的筆,以報導文學的方式來為蒙古族群做點事。

22 三、一窺堂奧─學習重點 蒙文課─內蒙古篇 篇章主旨 段落大意―課文 寫作技巧 寫作特色 結構表

23 篇章主旨 本詩藉教授蒙文的語言學習形式,來表達作者對人心共善同美的特質與群體相殘互敵的衝突之間的矛盾,所引生的沉痛感慨。語言學習是虛,寄託沉痛是實。詩分九段,筆者將其分為: 第一部分:一至四段 第二部分:五至七段 第三部分:八、九兩段等三個部分來說明分析 其中四、七「當你獨自前來」兩段,雖是插語,卻是全詩主題的最好註解。

24 段落大意 第一、二段:以蒙文、漢文取名的材料兩相對照,開啟蒙文課。
段析:從孩子的取名用意中,得見即使民族不同,文化有異,文字語言俱殊,但美善的心靈是一致的。

25 段落大意 第三段:以愛、恨、悲、喜等情感上異名同質的材料,對比見意,進一步說明情感是所有人類所共有。
段析:繼命名之後,第三段更加深化語言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涵。「我們難道就不是」一句激起了文勢,作者的憤然、喟嘆及吶喊迸然而出。

26 段落大意 第四段:表達個人與群體對待蒙古人、蒙古草原的差異。 段析:屬於插語,卻是全詩主題的最好註解。

27 段落大意 第五、六段:從蒼天、大地、草場、疆域,進入真正蒙古的世界,透露蒙古草原上蒙古人的良善、對大自然的尊重。同時為蒙古草原被踐踏造成的夢魘、形成的仇敵而焦急。 段析:作者引導讀者進入美麗的草原中,在一片敬意、驕傲、讚誦的氛圍中,作者以高反差的筆法,將情緒急轉直下。詩的主題自此才揭露出來,這不是一堂單純的蒙文教學,而是草原的美好即將成灰的一場生態震撼。

28 段落大意 第七段:再次表達個人與群體對待蒙古人、蒙古草原的差異。
段析:與第四段同屬插語作為全詩主題的註解。「為什麼 當你隱入群體/卻成為草原的夢魘和仇敵?」這天外一問,再次呼應第四段那一問,同樣地對文勢也起了波瀾的效果。

29 段落大意 第八、九段:以反筆展現群際敵對後,風沙滔天,乾旱千年的景象,來喚醒那些「依舊不肯相信」的敵對者。
段析:作者在八、九兩段以反筆切入,簡筆描繪。透過此意象,以顯深沉的寄語,並使前文抒寄的沉痛感慨有了照應與歸結,全詩於餘意不盡中收束,留予人一記重擊後隱隱的傷痛。

30 寫作技巧 本詩主以排比方式來介紹蒙文,透過「○是○」的對照說明形式,來鋪陳作者的旨意。如前三段即藉此以說明語言文字雖然不同,但求美向善的心靈是一致的,愛恨悲喜的情感是同樣的,以為第四段的衝突矛盾做鋪陳。 四、七兩段設問、類疊的形式,為全文起了波濤之勢,也為詩旨起了點睛之功。而當你獨自前來……為什麼/當你隱入群……的重複運用,也為所抒發的沉痛感慨有了更加發酵的效果。八、九兩段以示現的方式,展現出一幅敵對未除,一切美好終必成灰的景象,使全詩有了警醒之效。

31 寫作特色 1.章法形式 本詩一、二、三、五等段都以「○是○」的句型,作蒙、漢語言的比對,且排比行文,有其整飭之美;四、七兩段則以( )夾注「當你……為什麼……」的句式,突出詩人的抗告、質疑;六、八各以兩行成段,強調消滅、毀壞、淚、灰、風沙逼近等,有原鄉美好不再之憂嘆。本詩透過段落形式的改變,以及「一切的美好成灰」斷成「一切的美好 成灰」的句式變化,呈出舒徐而激越而絕望的情感起伏,傷痛隱隱可見。

32 2.聲情分析 本詩藉由段落的開闔來表情。前三段蒙、漢語言的說明,行數一致,聲情篤定而徐緩,間插第四段的夾注文字,提高調式以資注目、反省。第五段從蒼天、大地、草場、疆域,讚頌蒙古世界,聲調昂揚之後,頓接第六段兩行,終句「一切的美好成灰」,整段聲情頓入感傷,第七段的夾注文字調子再拔高,接著「風沙逐漸逼近」又漸次低迴,直到「一切的美好 成灰」,聲調如哭,喑啞哽咽,傷痛不絕。此外,「用韻」是席慕蓉詩的一大特色。

33 斯琴是智慧 哈斯是玉 賽痕和高娃都等於美麗 如果我們把女兒叫做 斯琴高娃和哈斯高娃 其實 就一如你家的美慧和美玉 押韻:第一段「慧」、「麗」相叶,「玉」重韻。

34 額赫奧仁是國 巴特勒是英雄 所以 你我之間 有些心願幾乎完全相同 我們給男孩取名奧魯絲溫巴特勒 你們也常常喜歡叫他 國雄 押韻:第二段「雄」、「間」、「同」、「雄」同用鼻音韻、重韻。

35 鄂慕格尼訥是悲傷 巴雅絲納是欣喜 海日楞是去愛 嘉嫩是去恨 如果你們是有悲有喜有血有肉的生命 我們難道就不是 有歌有淚有渴望也有夢想的靈魂 押韻:第三段「傷」、「恨」、「命」、「魂」皆是鼻音韻,「喜」、「愛」用「i」收尾。

36 ( 當你獨自前來 我們也許 可以成為一生的摯友   為什麼 當你隱入群體   我們卻必須世代為敵? ) 押韻:第四段「來」、「體」、「敵」相叶。

37 騰格里是蒼天 以赫奧仁是大地 呼德諾得格 專指這高原上的草場 我們先祖獨有的疆域 在這裡人與自然彼此善待 曾經 有上蒼最深的愛是碧綠的生命之海 押韻:第五段「地」、「待」、「海」用「i」作收,「天」、「場」、「經」鼻音韻作結。

38 俄斯塔荷是消滅 蘇諾格呼是毀壞 尼勒布蘇是淚 一切的美好成灰 ( 當你獨自前來   這草原可以是你一生的狂喜 為什麼 當你隱入群體   卻成為草原的夢魘和仇敵? )   押韻:第六段、第七段「滅」、「壞」、「淚」、「灰」和「來」、「喜」、「體」、「敵」皆以「i」收尾。

39 風沙逐漸逼近 徵象已經如此顯明 你為什麼依舊不肯相信 在戈壁之南 終必會有千年的乾旱 尼勒布蘇無盡的淚 一切的美好 成灰 押韻:第八段「近」、「明」、「信」亦皆是鼻音韻。第九段「南」、「旱」相叶,「淚」、「灰」同韻。  

40   綜觀全詩韻腳,以「ㄧ」、「ㄟ」、「ㄝ」、「ㄞ」等以「i」收尾者,和「ㄥ」、「ㄣ」、「ㄢ」、「ㄤ」鼻音韻者為主,這樣的運用方式,與全詩「悲淒」、「沉痛」、「傷感」的基調是相一致的。而錯落有致的韻腳,也使得全詩節奏徐疾得宜,以致作者的情緒律動豁然而出,如六、七、八、九等四段,作者以高密度的叶韻,使情感由低緩而高昂,來傳達內心激昂的憤慨,沉重的悲痛,讀來令人心潮翻湧不已,此即是本詩節奏音韻安排最具特色處。

41 3.語言風格 本詩賦筆行文,語言素樸,但表情嚴肅。詩中以「蒙語/漢語」、「我們/你們」的對照,突出蒙、漢雖有族群之異與文化之別,但也有普世情感追求的一致。只在行文當中「如果你們是……/我們難道就不是/……」、「當你獨自前來……/為什麼 當你隱入群體/我們卻必須世代為敵」、「你為什麼依舊不肯相信」,詩中置入這些「難道」、「為什麼」的設問,適可帶出詩人的感情,並且引發讀者省思。

42

43 四、文學殿堂─文體源流 蒙文課─內蒙古篇 蒙古人名字由來 蒙古相關補充資料 現代詩的派別與作家

44 蒙古人名字由來 蒙古人的名字大都是按照民族心理習慣起的,豐富多彩,很有特色。男性的名字:
以歷史人物或民族英雄的名字,如羅成、帖木兒、恩和森。 寄託長輩的一種期望和祝願,如吉日格拉(幸福)、巴雅爾(大喜)、巴圖(堅強)、白音(富有)、布和(結實)。 以勇猛矯健的飛禽走獸做名,如阿爾斯楞(獅子)、蘇赫巴魯(猛虎)、布日固德(雄鷹)。

45 蒙古人名字由來 以貴重的金屬做名,如阿拉坦(金)、孟恩(銀)
以蒙古古代公認的社會尊者做名,如巴特爾(英雄)、必勒格(智者)、莫日根(神箭手)、徹辰(賢者) 為了紀念並盼孩子健康長壽,就以孩子出生時祖父的年齡做名,如乃仁臺(八十)、依仁臺(九十)。

46 蒙古女性的名字: 鍾情於日月星辰,如娜仁(太陽)、薩仁(月亮)、敖登(星星)、敖登格日樂(星光); 或者自比於花草樹木,如其其格(花兒)、其木格(花蕊)、 或者偏愛於珠寶玉石,如塔娜(珍珠)、哈斯(玉石)

47 蒙古相關補充資料 內蒙古:清代分蒙古為南、北,今改為內蒙古自治區,面積一百二十餘萬方公里。共分四十個盟、五個市、十六個縣、二十七個旗。區府呼和浩特市。 外蒙古:蒙古地方的舊稱,簡稱為外蒙。位於中國的最北部。面積一百六十二萬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緯度高,距海遠,屬乾燥氣候。南緣和東緣地勢稍低,是粗沙和石礫遍布的戈壁。首邑為庫倫。民國三十四年雅爾達協定迫簽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承認蒙古獨立,四十二年二月十六日,中國政府明令廢止此條約,不承認外蒙獨立。

48 蒙古相關補充資料 蒙古語:蒙古族使用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二十七個輔音,八個基本元音和八個長元音,詞彙中少量的突厥、漢、藏等語言的借詞,使用蒙古文。 蒙古文:蒙古族通用的拼音文字,以回鶻文字母為基礎所創制,已有七、八百年的歷史。現行蒙古文有三十一個字母,包括七個元音字母(實際上只有用五個不同的符號表示)和二十四個輔音字母。大多數字母在詞首、詞中、詞末的寫法有所不同。

49 現代詩的派別與作家 年代 派 別 及 主 張 代表詩人 四○年代 以前 (1)新月詩社 作品講究形式整齊和辭藻美麗。 胡適、徐志摩、聞一多等
派  別  及  主  張 代表詩人 四○年代 以前 (1)新月詩社 作品講究形式整齊和辭藻美麗。 胡適、徐志摩、聞一多等 (2)象徵詩派 宗法國象徵詩人波特萊爾,通過象徵的寫作手法來暗示主觀的精神意義 李金髮、戴望舒 (3)日治時代的臺灣 強烈地表露鄉土意識與民族認同,具反日意識 賴和、張我軍、林芳年、王白淵

50 年代 派  別  及  主  張 代表詩人 五○年代 (1)現代詩社 強調知性,排斥情緒之告白,主張新詩為「橫的移植」,而非縱的繼承 紀弦、鄭愁予、林泠、羊令野 (2)藍星詩社 繼承新月派詩風,強調抒情,重個人創作 覃子豪、余光中、羅門、蓉子、鍾鼎文 (3)創世紀 詩社 主張新詩要合乎「民族詩型」,表達傳統性的感情 軍中詩人張默、瘂弦、 洛夫、葉珊

51 年代 派  別  及  主  張 代表詩人 六○年代 笠詩社 強調臺灣鄉土情,象徵臺灣本土意識的覺醒。部分成員嘗試以母語作為創作的工具,閩語居多,客語其次 白萩、詹冰、林亨泰、杜國清

52 年代 派  別  及  主  張 代表詩人 七○年代 (1)大地詩社 蕭蕭創立,由北部各大學詩社統籌整合而成,學院色彩濃厚。 蘇紹連、陳芳明、羅青、蕭蕭、非馬(兩社人員互有往來,且有些人同時參與兩社) (2)龍族詩社 蘇紹連創立,與大地詩社相輝映,與大地詩社的主張有諸多同質性 (3)女姓詩人 繼承婉約的傳統,清麗柔美 蓉子、席慕蓉、敻虹、 馮青

53 年代 派  別  及  主  張 代表詩人 八○年代 詩風眾多,有鄉土詩、都巿詩、政治詩、原住民詩、後現代主義詩 吳晟、向陽、蕭蕭、渡也、莫那能、瓦歷斯.諾幹 女姓詩人 突破婉約的限制 夏宇、顏艾玲、羅任玲 九○年代 多元化發展,象徵詩、寫實詩、超現實詩、政治詩、原住民詩、科幻詩、漫畫詩、禪詩、網路詩等百花齊放 上述詩人等

54 五、妙筆生花─文法修辭 蒙文課─內蒙古篇 類疊 排比

55 類 疊 如果你們是有悲有喜有血有肉的生命∕我們難道就不是∕有歌有淚有渴望也有夢想的靈魂

56 排 比 斯琴是智慧∕哈斯是玉 額赫奧仁是國∕巴特勒是英雄 鄂慕格尼訥是悲傷∕巴雅絲納是欣喜 騰格里是蒼天∕以赫奧仁是大地
排 比 斯琴是智慧∕哈斯是玉 額赫奧仁是國∕巴特勒是英雄 鄂慕格尼訥是悲傷∕巴雅絲納是欣喜 騰格里是蒼天∕以赫奧仁是大地 俄斯塔荷是消滅∕蘇諾格呼是毀壞∕尼勒布蘇是淚 

57 一九一○年射日 瓦歷斯‧諾幹

58 一、聚焦文心─文章特色 一九一○年射日 題解、主旨 《伊能再踏查》

59 題解   本詩選自伊能再踏查,是作者詠嘆西元一九一○年(明治四十三年)之後泰雅族人悲壯的抗日事蹟。一九一○年臺灣總督府提出「五年理蕃計畫書」,想以武力鎮壓方式讓原住民歸順,並採農耕化、集村化的管理,使得高山原住民必須移地聚居,被迫放棄原有的土地。再加上之前實施「以蕃制蕃」,強行占領山林土地,因而激起原住民普遍仇日的情緒。

60 題解   本詩旨在詠史。「射日」語帶雙關,兼指泰雅傳說與抗日活動的雙重義涵。全詩以「謠言被證實」開始,追溯一段家園被掠奪、族人被殺戮、尊嚴被蹂躪的悲慘歷史,以「傳說中的射日勇士於今安在?」的反詰作收,流露緬懷與期勉之意。全詩意象鮮明,情感深沉。

61 主旨   從清領時期、日治時代到民國以來,臺灣原住民為保鄉衛土,爭取生存權益,奮力抵禦外侮,表現最激烈的當屬泰雅族,其中以莫那魯道的霧社事件最為人津津樂道。而一九一○年,日本理蕃政策由綏撫懷柔轉為武力鎮壓,是原住民部落大舉抗日的開始。 一九一○年射日,乃詩人詠嘆泰雅族群起抗日的一首詠史詩。

62 《伊能再踏查》 《伊能再踏查》:本書是作者的第四本詩集,全書共收錄詩作四十四首。內容分為「黥徒」、「夢」、「馬赫坡」及「踏查日記」等四卷,內容表現出臺灣原住民特有的質素和氛圍,也觸及原住民族集體記憶和歷史文化的深層結構。百年前日本人 伊能嘉矩深入蠻煙瘴霧的高山叢林,寫下臺灣踏查日記,如今瓦歷斯要以詩的語言,再「沿著伊能筆記的字裡行間,在陌生的地名裡,溯源族人世居的所在,搖醒沉睡的他們的部落」,是乃這詩集的命名以及創作旨趣所在。

63 二、品茗人物─文人雅士 瓦歷斯‧諾幹 生平簡介及思想 筆名由來 二三事

64 作者介紹 瓦歷斯.諾幹,臺灣原住民泰雅族(Atayal Tribe)人,民國五十年出生於臺中縣和平鄉(今台中市和平區)。曾用漢名吳俊傑、筆名柳翱寫作。臺中師專(今名臺中教育大學)畢業,現任教於台中市和平區自由國小,並擔任中興大學兼任講師。曾主編原住民刊物獵人文化、主持「臺灣原住民人文研究中心」,為原住民的權益、部落文化的重建積極奮鬥。

65 瓦歷斯.諾幹擅長以崇敬的心、樸實無華的語言,將原住民的神話、事蹟轉化為新詩、散文,既能讓泰雅族人了解自己的文化與傳統,也能與其他族群相互交流。他的文化評論筆鋒犀利,能以率真的情懷、開闊的胸襟,懷抱整個臺灣島嶼和人民。著有詩集《山是一座學校》、 《伊能再踏查》、《想念族人》等,散文集《戴墨鏡的飛鼠》、《番刀出鞘》、《番人之眼》、 《迷霧之旅》等。

66 作品介紹 《番刀出鞘》: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由稻香出版社出版。作者藉由當時的社會現象、社會問題來陳述臺灣原住民所面臨的問題,以出鞘集挽救原住民文化危機為開頭,頗有令人警醒的意味,同時也針對「原住民文化」相關議題進行深入的剖析。

67 《番人之眼》:民國八十九年九月由晨星出版社出版。這本書就像是關注部落的一雙眼。於文字間,或是幽默,或是嘲笑,或是不滿,或是沉重悲哀,… …皆是語重心長的部落心事,處處呈現作者剽悍風格與幽默品味,深刻描繪原住民的種種問題與心境。

68 歸鄉築夢 瓦歷斯‧諾幹結婚生子後看著孩子在有如「壓力鍋」般的都會地區漸漸長大,卻越來越不快樂時,他們感到心靈深處的「原鄉之音」在呼喚:重返部落吧! 民國八十三年,瓦歷斯‧諾幹離開在都會區的教職工作,帶著妻子與孩子回到久違的雙崎部落。瓦歷斯‧諾幹一邊教書,一邊與妻子共同寫作,沒有城市的干擾,原鄉題材又豐富,創作的靈感像山中清泉源源不斷。

69 從「吳俊傑」到「瓦歷斯‧諾幹」   瓦歷斯‧諾幹最早使用漢名吳俊傑發表作品,後來跟學長、學弟結拜三兄弟,因為結拜的大哥叫做柳楊,所以他們都取個「柳」字頭的筆名,「柳翱」這筆名就是這樣來的。   從民國七十九年起,瓦歷斯‧諾幹開始以原住民題材作為書寫的材料,他覺得應該要恢復使用自己民族的名字,所以採用泰雅族的「聯名制」,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上父親的名字,父親叫做「尤幹」,所以他也就取名為「瓦歷斯‧尤幹」,但之後在耆老的提醒下,才知道碰到母音的時候,要改為「ㄣ」的音,因此就將名字改回到最正確的「瓦歷斯‧諾幹」,改為「ㄣ」的音。

70 提倡成立原住民「民族議會」 瓦歷斯提倡各族原住民之間應該成立類似「民族議會」的組織,以政治實體態勢與政府展開談判,就土地等原住民認為重要的問題達成契約關係。 政治實體的組成當然不易,但瓦歷斯認為原住民應該主動對外展開溝通,以社區總體營造及人民民主等內容進行「陣地戰鬥」。

71 編寫社區報   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瓦歷斯‧諾幹居住的臺中縣 和平鄉 雙崎社區被列為必須遷村的部落。遷村的工作經緯萬端,瓦歷斯‧諾幹將感情寄情文學,將理想付諸行動,與族人及朋友展開重建的工作。   一群人同心協力開始了社區報紙的發行,並與村人展開安置的理念探討、現在生計解決等問題的研究。並完成一百首詩出版,以記錄一個文學工作者走過地震傷痛的過程。

72 三、一窺堂奧─學習重點 一九一○年射日 段落大意―課文 寫作特色 結構表

73 段落大意 第一段:日本以隘勇線推進的方式圍剿泰雅族,犧牲的泰雅子民再也找不到靈魂的居所。
段析:「謠言」指原住民部落口耳相傳有關日本理蕃政策的傳聞。「被河水證實」連接以有名字的和沒有名字的溪流,表現臺灣總督府沿著溪谷推進,入侵原住民部落。泰雅族人簡陋的軍備,顯然不敵日軍精良的武器,因此,冰凍而哽咽的流水,散落著男人的發火器,與獵髮的髮絲,可見犧牲慘烈。

74 段落大意 第二段:日本「五年理蕃計畫書」一出爐,造成泰雅族人心惶惶,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段析:本節運用轉化手法,敘述儘管雪線融解,「春風依舊不肯南下」(擬人化),這年春天帶給泰雅子民的不是盎然的綠意、欣欣向榮的生機,而是族群瀕臨絕滅的「風暴」,「五年理蕃計畫/燙得人心鼎沸」(形象化),讓部落來不及播種小米,「小米播種祭的歌聲」終在春天的風暴裡被消音,大霸尖山─祖靈的耳朵哪裡聽得清。

75 段落大意 第三段:日軍大舉包抄圍剿,引發泰雅子民仇日的情緒。
段析:日軍國旗飄揚上空,連飛禽走獸都紛紛走避,獵場成了殺戮戰場。顯見日本包抄圍剿的情況極其嚴密。

76 段落大意 第四段:日軍以秋風掃落葉的姿態進逼泰雅族部落,戰況極其慘烈。 段析:以「武士刀足以斬斷河流」點出日軍攻勢凌厲之狀。

77 段落大意 第五段:寫日軍已經占領大部分的泰雅部落,山河破碎。撫今追昔,詩人期望射日勇士再生,重振泰雅精神。
段析:本段以「雪山以南,玉山以北/以及未名的山谷/ …… 」顯示日軍已經攻占大部分的山頭;詩末「傳說中射日的勇士於今安在? 」意味多重:首先射日英雄影射抗日英雄,因被屠殺殆盡,不可復得,故問「於今安在」 。其次,射日英雄是泰雅勇士精神的象徵,追問「於今安在」 ,意在刺激族人反思,以提振士氣,發揚勇士精神。

78 寫作特色   這是一首既沉痛又悲涼的詠史詩。詠史,不可或缺的需要客觀史料的輔助,詩中隘勇線前進、五年理蕃計畫書便是。詠史,不可遺漏的是人、時、地、事,詩中的泰雅人;一九一○年;立霧溪、中港溪、大安溪、雪山、玉山;日軍入侵等便是。詠史,不可免俗的要感昔傷今,詩中「散落的髮絲,再也找不到/靈魂的居所」、「傳說中射日的勇士於今安在」便是。如此材料俱足的詠史詩,輔以絕佳的詩藝,別具感染力。其寫作特色概述如下:

79 1.傳說意象命題,暗示旨意: 詩題「射日」結合泰雅射日傳說與抗日史實,意象壯烈,既標舉泰雅勇士精神亦切抗日英勇事蹟,對於詩之主旨有明顯的暗示。

80 2.山水意象包括,共構章法: 這首詩敘事的軸線、抒情的疏密皆由山水意象來貫串,詩中「立霧溪、中港溪/大安溪以及未名的溪谷→奇萊山→雪山以南,玉山以北/以及未名的山谷」等意象組合,形成循序漸進的空間延展,彷如「隘勇線」的前進路線,由低而高,環山包水,層層進逼,日軍的氣焰隨之擴張,泰雅族人的頹勢隨之彰顯。此外,空間延展夾帶冬春夏秋的季節推移,將一九一○年之後,泰雅族人抗日的命運漸次朗現—詩從一開始只寫看到男人的「發火器」、「散落的髮絲」到結束時寫「河底枯溼的頭顱」,死亡,是抗爭必然的結局。詩中隨著時空的進展,泰雅族人逐步逐步逼近死亡、族滅,牽動詩人的書寫的感情亦由悲傷轉為憤慨。

81 3.冬春夏秋時序,布局情境: 這首詩的情境布局依時序推移進行—「冬天」隘勇線的推進,才剛證實謠言為真,「春天」理蕃計畫書一出爐,立即上演「夏天」的殺戮,「秋天」日軍「趕上落葉的速度」,武士刀斬斷河流、砲彈轟炸部落。這時序的推移加速日軍屠殺的腳步,詩中沒有明寫的戰爭悲慘壯烈的情境、場面,讀者皆可由此去聯想或想像,諸如大軍壓境、槍林彈雨、血流成河、哀鴻遍野……。

82 4.追問勇士安在,餘韻無窮: 這首詩終以「傳說中射日的勇士於今安在?」作收,詩人做此追問,意味多重:首先射日英雄影射抗日英雄,因被屠殺殆盡,不可復得,故問「於今安在」。其次,射日英雄是泰雅勇士精神的象徵,追問「於今安在」,意在刺激族人反思,以提振士氣,發揚勇士精神,接續爾後的抗日戰爭。再者,連結「河底枯溼的頭顱」,或因日軍燒殺掠奪,族人難免畏死退縮,勇士精神不再,而有「於今安在」的追問。詩人的一個問號,給予讀者豐富的想像空間,可謂餘韻無窮。

83

84 四、國學殿堂─文體源流 一九一○年射日 泰雅族 現代詩人整理

85 泰雅族 1.族群名稱   泰雅族的名稱是由Atayal而來的,是居處西北地方族群的自稱。東南地方霧社、太魯閣一帶則自稱賽德克,其意義皆為「人」、「真人」或「同族人」。在以往的文獻上,因居於臺灣北部山地,故稱「北番」;因有刺面的風俗,又稱之「黥面番」或「王字頭番」;日治時代將北部各大同小異的族群歸為一類,稱為「泰雅魯」。光復後,改稱為「泰雅」,沿用至今。

86 2.命名制度   泰雅族的名稱是由Atayal而來的,是居處西北地方族群的自稱。東南地方霧社、太魯閣一帶則自稱賽德克,其意義皆為「人」、「真人」或「同族人」。在以往的文獻上,因居於臺灣北部山地,故稱「北番」;因有刺面的風俗,又稱之「黥面番」或「王字頭番」;日治時代將北部各大同小異的族群歸為一類,稱為「泰雅魯」。光復後,改稱為「泰雅」,沿用至今。

87 3.信仰與儀式   泰雅族人相信祖靈(utux)是宇宙的主宰,也是一切禍福的根源。祖靈訂有規範,如違反者會遭祖靈罰以生病、歉收等,遵守者可以豐收、豐獵及健康。泰雅族服從祖靈、遵守祖訓,以求得神靈賜予安樂幸福。子孫如果違反祖訓,可以各種贖罪的方式來乞求祖靈赦免,如違反禁忌者須殺牲敬祖靈,並分食給同一祭團的人,以求祖靈諒解。   泰雅族人做任何事都喜歡占卜吉凶,因此有各種儀式與禁忌,儀式分積極與消極兩方面,前者多與農業的種植(粟)、打獵的滿載和獵頭的順利有關,如豐年祭;後者為遵守日常生活之禁忌,如農作、打獵、飲食、婚姻、喪葬、祭祀等。

88 4.經濟生產   泰雅部落以往是以山田燒墾為主,兼打獵、捕魚、採集的生產方式。農作物有粟、陸稻、黍、甘薯、苧麻、菸草等。主要農耕靠人力。在男女分工觀念中,農耕是女人之責任,打獵與戰爭則為男人的工作。每個部落有其固定的獵區,保護及開發獵區是部落男人的責任。男嬰出生一週後,家人將其臍帶放置打獵用的藤盒內,並由母親抱至屋外,走在打獵的路上,祈禱一生好運,並能成為一個勇敢的獵人。平日打獵出發前需先做鳥占,顯吉兆時才行動。獵獸之頭骨或顎骨由獵主保存,視為光榮的紀錄。捕魚只在山溪中進行,採弓箭射魚、架網網魚、釣鉤釣魚等方式。

89 現代詩人整理 簡      介 稱  譽 著  作 余光中 民國44年與覃子豪合創「藍星詩社」對臺灣新詩發展貢獻卓著;所著詩作大抵皆富感性而有陽剛之美;中國意識濃厚 詩壇祭酒 詩集:蓮的聯想、天狼星、與永恆拔河 篇章: 白玉苦瓜 紀 弦 曾組「現代詩社」並成立「現代派」,主張學習自法國波特萊爾以來的西方現代詩,提倡新詩是「橫的移植」而非「縱的繼承」 詩壇長青樹 詩集:紀弦詩拔萃 篇章:狼之獨步、雕刻家

90 簡      介 稱  譽 著  作 鄭愁予 前期擅長抒情詩,後期對生命的體悟較深沉,隱含一種不經意的禪趣 浪子詩人 詩集:夢土上篇章:錯誤、天窗 洛 夫 早年為超現實主義詩人,表現手法近乎魔幻,曾被詩壇譽為「詩魔」 詩魔: 「創世紀鐵三角」之一 詩集:因為風的緣故 張 默 全力投入《新詩三百首》 ,向海內外尋找各種新詩資料,務使各階段佳作名篇,不致遺漏 詩集:愛詩 八十一年詩選

91 簡      介 稱  譽 著  作 白 萩 曾歷屬現代派、創世紀、笠三個詩社。其詩堅持對臺灣現實表達關懷與批判 詩集:蛾之死、風的薔薇、白萩詩選 篇章:雁 瘂 弦 作品充滿了超現實主義的色彩。作品口語生動活潑、音樂性強,具有中國北方的小調風味,能掌握人物特質 詩儒; 「創世紀鐵三角」之一 詩集:瘂弦詩集、鹽、 篇章:坤伶

92 簡      介 稱 譽 著  作 蕭 蕭 出身農家,長期關注臺灣現代詩發展的現代詩創作人,曾參與「龍族詩社」。其詩遠承王維的淡、靜、閒、遠,以意象簡潔、淡靜閒遠而著稱 詩集:緣無緣、雲邊書、凝神、悲涼 蘇紹連 在長達三十餘年的創作生涯中,不斷嘗試各種形式的詩體,詩風嚴肅深沉,略帶苦澀,但耐咀嚼而有餘味。是《後浪》、《詩人季刊》創辦人 詩集:茫茫集 篇章:七尺布

93 簡      介 稱譽 著  作 席慕蓉 早期詩作浪漫多情,近期則轉趨深沉,致力於漢、蒙文化的文流,並翻譯蒙古現代詩選 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等 篇章:蒙文課 瓦歷 斯‧ 諾幹 泰雅族人。曾用漢名吳俊傑、筆名柳翱寫作。以崇敬的心、樸實無華的語言,將原住民的神話、事蹟轉代為新詩、散文和小說,能以率的情懷、開闊的胸襟,懷抱整個臺灣島嶼和人民 詩集:山是一座學校、 泰雅孩子‧臺灣心 篇章:山是一座學校

94 五、妙筆生花─文法修辭 一九一○年射日 象徵

95 象徵 所有的謠言開始被河水證實/那年冬天,立霧溪、中港溪/大安溪以及未名的溪谷/山羌再也越不過隘勇線飲溪水
──象徵臺灣總督府沿著溪谷採隘勇線推進,逐步進逼、入侵原住民部落的掃蕩方式。 2.春天其實並不遠了。奇萊山/雪線緩緩融解,春風依舊不肯南下 ──象徵這年春天帶給泰雅子民的不是盎然的綠意,欣欣向榮的生機,而是族群瀕臨絕滅的風暴。

96 象徵 3.每一座高踞巔頂的野戰砲臺/記錄著山河破裂的顯影/河底下枯溼的頭顱 ──象徵泰雅族人是不輕易向命運低頭的。
4.那眼眶還讀得出祖靈的事跡/傳說中射日的勇士於今安在? ──象徵詩中為保護家園而奮戰犧牲的勇士,理當受到祖靈的撫慰和庇佑。若有傳說中神勇的「射日勇士」,或也能力挽狂瀾,續絕存亡。只是「於今安在」的追問,顯得無力、茫然而惆悵。

97 六、閱讀多分─補充教材 〈高高的騰格里 〉席慕蓉 〈當我們向山林出發〉瓦歷斯.諾幹

98 〈高高的騰格里 〉席慕蓉 取走了我們的血 取走了我們的骨 取走了我們的森林和湖泊 取走了 草原上最後一層的沃土 取走了每一段歷史裡的真相
取走了我們的血 取走了我們的骨 取走了我們的森林和湖泊 取走了 草原上最後一層的沃土 取走了每一段歷史裡的真相 取走了每一首歌裡的盼望 還要 再來 取走我們男孩開闊的心胸 取走我們女孩光輝燦爛的笑容

99 可是 高高的騰格里啊 我們還有祢 永生的蒼天 請賜給我們 忍耐和等待的勇氣 求祢讓這高原上的 每一顆草籽和每一個孩子都能知道 枯萎並不是絕滅 低頭也絕不等於服從 他們也許可以掠奪了所有的土地 卻永遠不能占領我們仰望的 天空

100 【賞析】 本詩選自於《邊緣光影》。詩人透過第一人稱的角度,對著第二人稱的騰格里傾訴蒙古的命運,是詩人筆下蒙古命運主題的代表作品。
詩中一開始即說明蒙古生態所遭受的破壞,與蒙古文化所面臨的困境。作者用排比的方式,彷彿呈現蒙古地區正遭受接二連三的破壞與迫害。作者雖沒有說明破壞者與迫害者是誰?但從詩句中,我們可以猜想,這破壞者與迫害者正是中國政府,乃至於整個大中國的本位主義。

101 【賞析】 緊接第二段,作者轉向對騰格里傾訴,騰格里是蒙古文化的天、長生天,具有永生的意涵。作者在此要說明,即使整個蒙古生態已消失,蒙古文化已殆盡,但蒙古精神卻是永永遠遠的存在,而存在的證據就是蒙古人所仰望的騰格里。土地不在,族人不在,文化不在,但庇佑蒙古的騰格里會永遠在。 首段是對蒙古命運的控訴,而第二段是對蒙古命運的期盼與信心。詩句的語氣從悲憤轉向積極,也看出作者對於蒙古族人殷切的期盼。面對現實生活的變化,仍具有積極的信念,這正是蒙古民族幾千年來在蒙古地區所蘊含的民族性格。

102 〈當我們向山林出發〉瓦歷斯.諾幹 離開課堂 離開問題的詰難 讓我們出發,追索 新奇愉悅的河水源頭吧!

103 逆流而上,是否看到 壯碩如母親的大地 兩岸稻浪鼓鼓上揚 再上去,一座無人的部落 篝火在記憶靜靜燃起 溯河而下: 一座活潑年輕的家園 供你們思索,舉臂歡呼

104 【賞析】 利用簡短的篇幅,表達自然(大地)是一座活潑年輕的家園,全詩由「離開課堂→逆流而上→再上去無人部落→溯河而下」的空間布局來開展,突出「出發」即探索的意涵。

105 七、大顯身手─隨堂評量 學測題 指考題

106 1.一首理路清晰的現代詩,它的描寫、比喻、形容,必然是前後相關、彼此呼應的。下引三節現代詩,請依詩意仔細推敲,選出最適合填入□的選項:(甲)歸巢的鳥兒/儘管是倦了/還馱著斜陽回去/雙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了(劉大白 秋晚的江上)(乙)小徑裡明月相窺/枯枝—/在雪地上/又□□的寫遍了相思(冰心 相思)(丙)開落在幽谷裡的花最香/無人記憶的朝露最有光/我說妳是幸福的小玲玲/沒有照過□□的小溪最清亮(何其芳 花環) (A)紅顏/縱橫/影子  (B)紅顏/悄悄/鏡子 (C)青絲/縱橫/鏡子  (D)青絲/悄悄/影子 〔92.學測〕

107 答:(A) 解析:因(甲)詩中有「斜陽」,故只能選(A)或(B),因「斜陽照射」,故成「紅顏」。(乙)詩中明月將枯枝的影子映照在雪地上,選「縱橫」滿地的姿態比「悄悄」意象鮮明,且詩中言「寫遍了相思」,可知乃「馳騁文筆」,故用「縱橫」較適宜。再檢視「照過影子的小溪」,亦較鏡子為宜,因溪水清亮如鏡,可照見人的影子,可照「鏡子」不合小溪之情境,「影子」最適合,故應選擇(A)。 *本題測驗目標為詞語之辨識與應用能力。與本課同為現代詩。在新詩中的詞語選擇,必須符合上下文句的脈絡與邏輯性,學生必須根據此原則來作詞語的判讀。

108 2.請先閱讀下列詩歌,然後回答以下問題: 你如果/如果你對我說過/一句一句/真純的話/我早晨醒來/我便記得它 年少的歲月/簡單的事/如果你說了/一句一句/淺淺深深/雲飛雪落的話 關切是問/而有時/關切/是/不問 倘或一無消息/如沉船後靜靜的/海面,其實也是/靜靜的記得 倘或在夏季之末/秋季之初/寫過一兩次/隱晦的字/影射那偶然/像是偶然的/落雨—也是記得 〔94.學測〕

109 (1)依上引詩歌的詩意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詩人藉反覆「記得」,訴說自然無常,世事多變的感傷 (B)詩人藉反覆「記得」,描寫由少至今沉浮起落的哀怨記憶 (C)詩人藉「記得」的不斷強調,表達對一段情緣的深刻懷念 (D)詩人藉「記得」的不斷強調,流露對年少輕狂時耽溺孽緣的懊悔 答:(C)

110 解析: 由「對篇中的你」的處處記得,可以研判應是表達對情緣的深刻記憶。因全篇並沒有怨懣之語,所以應不是「懊悔」孽緣。

111 (2)下列歌詞的詞意,與上引詩中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最為近似的選項是?
(A)你不曾真的離去/你始終在我心裡/我對你仍有愛意/我對自己無能為力 (B)兩個人一輩子不分離/你問我好在哪裡/不是你不期待永恆的戀曲/你說最美的愛情叫做回憶 (C)記得要忘記/忘記/我提醒自己/你已經是人海中的一個背影/長長時光/我應該要有新的回憶 (D)親愛的你/我知道你會哭泣/面對回憶/我們還擁有過去/不要問我為什麼/我們承認吧/我們的愛情已遠離。 答:(A)

112 解析:因為深刻記憶,所以愛意應該依然存在,所以(A)最佳(張國榮唱當愛已成往事,電影霸王別姬主題曲,曲、詞為李宗盛作)。(B)「兩個人一輩子不分離」,故知不是回憶一段深沉的愛。描述的應是「仍在一起的情侶」(信樂團唱一了百了)。(C)提醒自己所愛之人已成背影,要求要忘記分手的情人,要重新愛他人使有新的回憶(S.H.E唱記得要忘記)。(D)說明分手的原因(張震嶽唱一開始就沒退路)。 *本題測驗目標為閱讀作品的辨識能力。與本課同為現代詩。學生在閱讀新詩時,須能正確理解作者所要傳達的意涵。

113 3.閱讀下列現代詩後作答:「打開自己珍藏的詩稿 發現只有無題詩三首/一首我拿起來 一口一口吃下/一首拿給妻 為冬日的生活點火/另一首 我想,只有寄給你」(落蒂淒涼)。有關本詩,解讀不當的選項是?
(A)「自己珍藏的詩稿」,指的是詩人自己所寫的詩作 (B)「一首我拿起來 一口一口吃下」,意指詩人稱許此詩充滿滋味,耐人咀嚼 (C)「一首拿給妻 為冬日的生活點火」,意指詩人有時亦不得不為應付現實生活而低頭 (D)「另一首 我想,只有寄給你」,在「我想」之後特別加一逗點,音節略有停頓,更可見下句的「你」應是詩人心目中極重要的一個人。 〔94.指考〕 答:(B)

114 解析:全詩充滿了詩人不得意的淒涼情狀,所以解讀必須以悲涼為基調。故(B)最不合適,因為自滿自得的神情並非全文旨意。(B)應指自己無以為主,只能啃食自己的作品,這也是為了應付現實生活而低頭的無奈。
*本題測驗目標為閱讀作品的辨識能力。與本課同為現代詩。學生必須要準確掌握新詩中詞語所代表的意涵。

115 4.新詩並非全無格律可言,其取法古典詩,講求句式整齊、句尾押韻的例子時有所見。請據此推敲,下引戴望舒寂寞一詩,□□內最適宜填入的選項是?
園中野草漸□□/托根於我舊時的□□/給他們披□□的綵衣/星下的盤桓從茲消隱 (A)離離/腳印/青春 (B)綿綿/憂愁/年少 (C)青青/懷念/繽紛 (D)瑟瑟/創傷/斑斕 〔96.指考〕 答:(A)

116 解析: 依題幹明示的「押韻」,可以立即找到答案。 (A)「離」、「衣」叶韻;「印」、「隱」叶韻。 (B)無叶韻。 (C)「青」、「衣」叶韻,另二句不叶。 (D)無叶韻。 *本題測驗目標為閱讀作品的辨識與應用能力。與本課同為現代詩。本題學生要以「押韻」的原則進行詞語的選擇,同時也須考量詞語文意的符合性。

117 八、超速連結─網路資源 席慕蓉官網 詩路網站─典藏詩人(1940-1959)─席慕蓉 山海文化台灣原住民文學數位典藏─瓦歷斯.諾幹
瓦歷斯挖故事

118 席慕蓉官網‧圓神書活網 包括:年表、書目、寫給海日汗的信四封
包括:年表、書目、寫給海日汗的信四封

119 詩路網站─典藏詩人(1940-1959) ─席慕蓉 http://dcc.ndhu.edu.tw/poemroad/shi-murung
包括:作家年表、作家書目、品評作家、手稿、照片、簡介、評論彙編等

120 山海文化台灣原住民文學數位典藏 ─瓦歷斯.諾幹
山海文學世界、山海文字獵人、山海文學出版、山海文學桂冠、山海文學研究、山海文學大事紀、相關網站等

121 瓦歷斯挖故事 瓦歷斯‧諾幹的中時部落格


Download ppt "第六課 現代詩選 (一)蒙文課─內蒙古篇 (二)一九一○年射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