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人民大学 董克用 教授 二〇一六年六月十八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人民大学 董克用 教授 二〇一六年六月十八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人民大学 董克用 教授 二〇一六年六月十八日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社会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 董克用 教授 二〇一六年六月十八日

2 目录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四、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际经验
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策略

3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4 (一)人口老龄化的含义及衡量标准 人口老龄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衡量标准 通常标准: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 其他标准: 少年人口占比;老少比;人口年龄中位数等 类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0-14岁人口/总人口 40%以上 30%-40% 30%以下 60岁及以上/总人口 5%以下 5%-10% 10%以上 65岁及以上/总人口 4%以下 4%-7% 7%以上 65岁及以上/0-14岁 15%以下 15%-30% 30%以上 人口年龄中位数 20岁及以下 20-30岁 30岁以上

5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征 1. 老年人口发展速度快,老年抚养系数逐步上升
数据来源: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整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主要源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从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都迅速发展,由1953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32%上升到2010年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4.41%上升到8.87%. 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规模和发展速度依然增加很快。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0.8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到2014年底,65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达到了1.3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10.06%。

6 老年抚养系数逐年上升 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老年抚养系数的变化,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按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比计算,我国老年抚养系数已由1953年的7.44%上升到2010年的12.62%,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显示,到2014年这一数字达到13.7%。这也就意味着,随着老龄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劳动力的老年抚养负担也会越老越重,养老压力不断加大。 数据来源: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7 2. 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收缩,人口结构老化迅速
从 年我国进行的六次人口普查反映的人口年龄金字塔来看,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标准的金字塔形状,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之后随着生育率的急速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年龄结构进一步年轻化,但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计划生育开始实施,生育率急剧下降,出生人口迅速减少,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逐步加快,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收缩,中部、顶部膨胀。 数据来源: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8 3. 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人口年龄中位数不断后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已经由20世纪50年代43.39岁上升到目前的75.43岁。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老年人口数量上涨的因素之一。 人口年龄中位数也是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关键变量,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目前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已经由建国初的23.7岁增加到目前的37.0岁。

9 4. 高龄老年人口比重加大,失能老人增多 数据来源: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数据来源:根据民政部新闻发布会数据整理。 高龄化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另一显著特征。1953年一普时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仅为4.37%,到2010年六普时上升到11.68%,每10位60岁以上老人中就有超过1位80岁以上的高龄者,并且高龄化程度将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 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2.1亿的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智)、半失能(智)的老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

10 5. 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布变化,西部地区后来居上
2000年五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分布符合 “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布线,地域间人口老龄化程度发展不平衡,其中长三角地区省份和几个直辖市人口老龄化尤为突出,西部大部分省份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0年六普查数据显示,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除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外,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特别是重庆、四川,人口老龄化程度迅速越居老龄化程度前列。 与老龄化的地区差异类似,进入21世纪后,大部分地区高龄化发展趋势显著,特别是部分西部地区后来居上,除上海、江苏外,重庆、四川的高龄化程度也位居前列。 本页数据来源:根据2000年、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11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初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 人口红利明显,经济快速发展 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初期,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群体占比在较长一段时间依然处于上升的人口红利期,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较好的环境。2010年开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尽管数量保持上升,但总体占比开始下降,到2014年,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首次出现下降的趋势。 (使用15-64岁作为劳动年龄人口一是由于大多数劳动力在60岁退休后依然在工作,二是15-60岁阶段人口缺乏统计数据,三是为了同世界标准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状况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加大以及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特别是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本页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整理

12 2. 社会保障迅速发展,制度全覆盖基本实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 2009年以前,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只覆盖城镇职工群体,截止到2008年底有2.19亿中国人有基本养老保险;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建立,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建立,养老保险基本上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中国的养老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的养老保险参保人群已超过8.4亿。 2003年以前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只覆盖城镇职工群体,截止2002年底,中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人数仅为1.09亿;到2003年开始国家开始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试点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基本上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截止2014年底,中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人群超过13.3亿。

13 3. 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未富先老 国家和地区 (年份) 人均GDP(美元)(购买力评价) 老龄化程度(%) 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 世界(2000) 7446 10.0 6.9 中国(2000) 3976 10.1 6.8 美国(1950) 10645 12.5 8.3 日本(1970) 11579 10.6 7.1 以色列(1975) 12270 11.8 7.8 韩国(2000) 17380 11.0 新加坡(2000) 23356 10.5 7.2 数据来源: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 同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并不算太早。2000年中国同全世界总体同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但是中国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同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以色列、韩国、新加坡等在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人均GDP均超过10000美元,中国在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近3976美元,低于世界7446美元的平均水平。

14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预测

15 (一)老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年份 曾毅 郭志刚等 杜鹏等 李建新 联合国(中方案) 总人口 65+占比 2000 12.71 6.8 12.69 7.1 12.74 6.9 12.88 7.0 12.70 2010 13.56 8.4 13.35 13.61 8.5 13.76 13.52 2020 14.40 12.9 14.33 11.6 11.9 14.50 14.21 2030 14.77 16.4 14.66 15.6 14.44 16.3 14.86 16.1 14.59 16.2 2040 14.81 22.4 14.62 20.4 14.29 21.9 14.70 22.0 14.48 22.2 2050 14.60 24.1 14.45 20.6 13.38 23.2 14.27 23.8 14.09 23.7 数据来源:李建新.中国人口结构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P33 就学者关于未来我国人口数量与结构的预测,总体趋势一致,并且对具体的老龄化程度预测差异也不大,各学者预测人口峰值均在21世纪30-40年代出现,而且老龄化速度将在今后的三四十年间明显加快,特别是到2040年前后,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0%,到2050年这一比重将继续加大,达到20%-24%。

16 (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联合国人口开发署的预测,在未来的30-40年内,我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形状将进一步改变,金字塔底部持续收缩,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受 年和 年两次生育高潮的影响,大量人口在 年和 年陆续达到60岁,而受到第二次人口生育高潮的惯性作用引起的 年左右形成的第三次人口出生高潮,将在 年前后进入老年期,从而导致老年人口和老龄化水平达到峰值。之后老龄化程度开始逐步减轻,但仍然可能是老龄化社会。 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5).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5 Revision,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17 (三)老年人口抚养比预测 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增加,是老年人口增加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口老龄化的典型体现。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在13%左右,根据根据联合国人口开发署的预测,我国在未来几十年内老年人口抚养系数将会进一步上升,到2050年将达到47%,也就意味着将近两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供养一位老年人口,代际压力巨大。 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5).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5 Revision,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18 (四)中国人口预期寿命预测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变化预测 年份 人均预期寿命(岁) 76.50 80.55 77.54 81.53 78.60 82.52 79.55 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5).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5 Revision,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人均预期寿命作为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将进一步提升。根据联合国人口开发署的预测,在未来30-40年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将从现在的76.5岁提升到2050年82.5岁左右,提升大概6岁。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将使老年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19 (五)中国高龄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的数量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联合国人口开发署预测数据显示,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在数量上将超过1.2亿,且高龄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要超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到2050年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4.53%,也就意味着每4位老年人中就有1位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2050年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逐步减少,但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则依然呈现上升趋势,到2100年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1.65亿,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41.69%。 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5).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5 Revision,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20 (六)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的国际比较 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趋势预测的国际比较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中国 总人口 12.70 13.41 14.03 14.16 13.95 13.48 65+人口 0.84 1.11 1.70 2.43 3.43 3.71 65+/总人口 6.65% 8.25% 12.09% 17.18% 24.59% 27.55% 世界 61.27 69.30 77.58 85.01 91.57 97.25 4.19 5.29 7.25 9.95 12.99 15.59 6.84% 7.63% 9.35% 11.70% 14.19% 16.03% 发达国家 11.89 12.33 12.66 12.84 12.88 12.86 1.98 2.46 2.96 3.25 3.41 14.30% 16.08% 19.40% 23.02% 25.24% 26.50% 发展中国家 49.38 56.96 64.92 72.17 78.69 84.39 2.49 3.31 4.79 6.99 9.74 12.18 5.04% 5.81% 7.38% 9.69% 12.38% 14.43% 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5).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5 Revision,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时间相对较晚,但进入人口老龄化后,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发展很快,并将在2030年左后接近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水平,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发达国家的总体水平,且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平均的老龄化程度。

21 (七)世界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预测 世界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预测 中国 日本 英国 德国 美国 世界 1950 23.7 22.3 34.9 35.3 30.0 23.5 1960 21.1 25.5 35.6 34.7 29.6 22.6 1970 19.2 28.9 34.2 34.1 28.3 21.5 1980 21.7 32.6 34.4 36.4 22.5 1990 24.7 37.4 35.8 37.6 32.8 24.0 2000 29.8 41.3 40.1 26.3 2010 35.2 44.9 39.4 44.3 37.2 28.5 2020 38.7 48.3 40.4 47.4 38.6 30.9 2030 43.2 51.5 41.9 48.6 40.0 33.1 2040 47.7 53.0 50.6 41.2 34.6 2050 49.6 53.3 43.3 51.4 41.7 36.1 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5).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5 Revision,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总体来看,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也将不断提高,逐步接近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国家,并将远远高于世界人口年龄中位数,人口年龄结构进一步老化。

22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3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再分配支出加大,经济负担沉重 劳动力占比下降,人工成本提高 国民储蓄率不足,制约资本积累 劳动力老化严重,限制研发投入 影响劳动投入 影响经济成本 影响资本投入 影响技术进步 经济发展潜力下降

24 1. 劳动力占比下降,人工成本提高 “十二五”期间( 年),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开始出现由升转降的拐点,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根据联合国人口开发署的预测,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下降,预计到2050 年,中国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7.95 亿人,比2010 年减少约2.04 亿人。如果技术或资本不能有效替代劳动力,那么,将可能带来劳动力严重不足,且人工成本不断上升。 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5).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5 Revision,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25 2. 再分配支出加大,经济负担沉重 根据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现状,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在养老和医疗相对较低的保障水平假定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成本依然逐年加大,用于养老、医疗、照护和服务的费用占GDP的比重将由2015年的6.97%增长到2050年的21.77%,增加了14.8个百分点,接近甚至超过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人口老龄化而增加的支出不仅会挤占年轻人的消费支出,也会减少资本积累,影响经济长期增长。总体来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负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比较重。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李军等,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M].华龄出版社2014年3月的相关数据整理。

26 3. 国民储蓄率不足,制约资本积累 4. 劳动力老化严重,限制研发投入
★ 资本积累源于投资,而投资源于储蓄。国民储蓄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储蓄水平和投资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人口老龄化客观要求提高产出或收入中用于老年人口的支出比例,如果养老水平一定,即意味着老年人口比重越高,需要的养老产出的比例也越高,而产出中可用于生产投资的比例就相对越低。 ★ 劳动年龄人口是“投资需求型”人口,老年人口是“消费需求型”人口,人口老龄化对应着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即经济中消费比例上升、投资比例下降的倾向增强。 ★ 国际经验表明,老龄化进程中一般伴随着国民储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 首先,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国民收入中消费比例的提高,从而增加经济社会资源的占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挤压技术相关投入的增加; 其次,对于技术研发而言,劳动力老龄化不容易适应未来技术更新加快和技术强度提升的趋势,这类工作对从业人员的年龄有相对年轻化的要求,而人口老龄化则减少了年轻劳动力的攻击,从而成为技术进步的制约因素。

27 结果:经济发展潜力下降,发展速度受限 ★ 根据王德文等(2004)的研究,当人口抚养比上升1个百分点时,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约0.1个百分点。
★ 根据王德文等(2004)的研究,当人口抚养比上升1个百分点时,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约0.1个百分点。 ★ 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下,同时假定未来中国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都大体保持在0.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上升的前提下,考虑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情况是:“十二五”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在8.8%左右,随后不断下降,到2050年前后,中国的可能经济增长率水平在2%左右,而如果不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2050年前后中国的可能经济增长率大约为4%左右。 数据来源: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李军等,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M].华龄出版社2014年3月:230页 测算方法: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下,考虑资本产出弹性、劳动产出弹性和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效应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情况。

28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养老保险支出加大,基金持续遇到压力 家庭结构逐渐缩小,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医疗健康需求膨胀,医疗医保压力提升 护理服务需求增多,人员设施亟待补充 社会发展面临挑战

29 1. 家庭结构逐渐缩小,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我国平均家庭规模目前已从1953年一普时的4.33人下降到2010年六普时的3.10人,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的预测,我国的平均家庭规模将进一步缩小到2030年到2.61人和2050的2.51人,家庭小型化、少子化将持续存在。 老年风险家庭增加。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老年人家庭、独居和空巢家庭急速增加,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将增加到两亿多,占老人总数的90%;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家庭老年人增多,年轻人减少不利于传统养老功能的实现; 代际负担逐步加大。随着老龄化加快,4-2-1家庭增多,家庭养老负担显著增加,年轻的家庭成员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老龄化伴生的大家庭解体和居住方式改变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传统孝文化所依赖的载体。 数据来源: 年数据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整理;2010年以后数据参考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 家庭结构决定家庭功能,家庭小型化、少子化将大大削弱家庭的养老功能。

30 2. 养老金支出加大,基金持续遇到压力 我国的老年人一般主要通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以及家庭内部的转移支付等来保障基本生活。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的预测数据,目前我国养老金的总体支出占GDP的比重大约在4.5%左右,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养老金支出数额及占GDP的比重也会进一步增加,到2050年我国养老金总体支出占GDP的比重将接近15%,养老金支出压力巨大。 数据来源: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李军等,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M].华龄出版社2014年3月 说明:这里的养老金支出不仅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还包括商业寿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等总体支出。

31 3. 医疗健康需求膨胀,医疗医保压力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医疗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医疗费用快速上涨。但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医疗费用上涨还有两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一是老年人口规模扩大,二是老年人均医疗费用快速增加。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大约是年轻人的3-5倍,特别是7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增长速度更快。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的预测,目前我国医疗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接近2%,之后将持续上升,到2050年将超过5%,医疗费用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 数据来源: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李军等,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M].华龄出版社2014年3月 说明:这里的医疗费用支出支出不仅包括政府预算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基本医疗保险支出、商业健康险),还包括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和。

32 4. 护理服务需求增多,人员设施亟待补充 伴随着老龄化、高龄化现象逐步加深,失能化也是老龄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别是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的情况下,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需求将逐步扩大,亟需专业机构和专业的人员进行护理,从而导致护理服务及相关的费用开始上涨。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的预测,目前我国老年人生活照里和服务设施建设支出占GDP的比重仅0.6%左右,到2050年将上升到1.6%左右,老年人照护服务压力进一步加大。 数据来源: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李军等,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M].华龄出版社2014年3月

33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
人口均衡发展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机遇 人口快速增长得到遏制,有利于缓解人口数量和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 低龄健康老年人大量增加,可以进一步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形成二次人口红利; 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带来人力资本折旧率降低,有利于挖掘人力资本存量。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老年产业发展的机遇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力成本提升,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力替代需求加大,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向技术/资本密集型; 伴随着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老年人群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迅速加大,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34 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 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机遇
单一养老金体系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有助于促进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发展; 随着养老金体系的健全,养老基金将不断壮大,其资本运作可以带来稳定的资本来源; 人口老龄化增加了对金融财富管理的需求,为养老金融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机遇 老年人口是“消费需求型”人口,可以有效促进消费,从而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老年群体的增加,可以有效对动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相关服务体系完善; 老年人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主体,形成的文化消费需求可以成为文化发展的推动力。

35 四、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际经验

36 (一)全球的人口老龄化现象 进入工业化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生率逐步降低,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性、全球性问题。2002年联合国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研究报告显示: (1)人口老龄化现象是前所未有的,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类似情况,到2050年,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在历史上超过年轻人数量,且1998年发达国家已经发生这种年轻人和老年人相对比中的历史性扭转; (2)人口老龄化影响深远,在经济领域,对经济增长、储蓄、投资与消费、劳动力市场、养老金、税收等产生冲击,在社会领域,对家庭结构、生活照料、医疗照顾等产生影响; (3)人口老龄化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预计这一现象在21世纪将持续存在。 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5).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5 Revision,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联合国人口发展署预测,2050年世界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16.03%。

37 经济层面 社会层面 服务层面 (二)全球人口老龄化带来一系列挑战 劳动力数量和比重下降,人工成本提高; 抚养比增加,社会经济成本压力加大;
工作和纳税的人减少,财政收入下降; 劳动力税收增加,影响劳动力和企业积极性 社会层面 家庭结构变化,无子女家庭增多; 养老金支出不断增加,基金支付压力显著; 医疗健康需求增多,医疗支出压力加大; 预期寿命延长,退休年龄受到广泛关注。 服务层面 原有居住方式面临挑战,新的多元化居住方式需求增多; 失能、失智老人增多,照护方式需求多样化,对护理人员专业化诉求不断提高; 劳动力数量变化,护理人员队伍不足;

38 (三)人口老龄化应对的国际经验 1. 经济发展层面 延迟退休年龄,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
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积极鼓励生育,补充劳动力供给 吸收国际移民,增加成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 延长退休年龄,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作用是许多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提出“Living Longer, Working Longer”的战略理念,许多国家都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延迟退休年龄。 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保障。国际上许多国家十分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加强教育、培训和研发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比如许多国家强调终身教育等。 养老产业发展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重大机遇,国际上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养老产业发展,如养老服务、老年卫生保健、老年生活用品、老年金融等,以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想方设法提高生育率水平,以求从根本上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增加劳动力资源供给,缓解人口过度老龄化,包括鼓励生育、对生育子女家庭提供多样化的福利等。 为补充劳动力资源,许多国家采取吸纳国际移民政策,通过设置较高移民门槛,吸引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存量高的素质性人才,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主要接收技术/技能/商务型和学生移民.

39 2. 社会政策层面 发展多支柱养老金制度体系,保障老年人生活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减少医疗卫生支出
单一支柱的养老金体系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从国际实践来看,凡是养老金体系发展比较健康的大国,基本都采取了多支柱模式。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减少医疗卫生支出 老年人患病概率与医疗费用支出远远高于年轻群体,发达国家重视在疾病预防和早期检查上的投资,发展侧重于减少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的研究,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效率等,减少医疗卫生支出。 全面实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满足老年人的照护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失能、失智等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群体日益增多,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照护需求,美国、德国、日本纷纷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养老金融是指围绕社会成员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发达国家大都建立三支柱的养老金体系并加强与金融市场的联合,同时创新养老金融产品

40 3. 养老服务层面 重视社会养老功能,积极创新养老方式 探索养老服务标准化,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提供多元化服务
随着养老方式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西方发达国家大都积极进行社会养老方式的创新,提供多种养老方式选择和社会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社会养老的需求。如英国地方政府建立健全的社区养老体系、养老机构等;日本全面的居家养老服务;美国多样化的老年公寓等。 探索养老服务标准化,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过程中,许多国家严格开展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建设,特别是针对失能失智老年人,建立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确定老年人所需要的服务等级,从而有针对性的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有效提高了养老服务的质量。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提供多元化服务 推动养老服务的多主体参与,进行市场化运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为老年人口提供公共福利服务的成本 重视家庭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发挥家庭的功能 在东亚一些具有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国家来说,家庭在养老生活过程中的作用也一直没有被忽略,特别是日本,为了鼓励老年照护服务回归家庭,政府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非常全面的援助,如家庭护理员上门服务,“上门入浴护理”、“上门看护”、“福利用具的借贷”等诸多服务项目。

41 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策略

42 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越来越严峻,并将很快进入2030到2050 年的最严峻时期
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警示:人口现象是一个长周期时间, 解决人口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提前量 目前,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 还不足 在2030年前,要全方位地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 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

43 (一)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1.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补充劳动力供给
在目前退休年龄政策下,退休人员退休后的平均余命在15-20年左右,甚至更长,这些人员往往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且在退休后较长一段时间处于健康状态,有能力继续从事相应的工作,一方面,可以为老年生活积累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补充我国劳动力供给下降的趋势,形成二次人口红利,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1.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补充劳动力供给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经济增长机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目前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远低于许多发达国家,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劳动力供给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加大科学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以应对劳动力不足带来的挑战。 2.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44 人口老龄化带来一系列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发展机遇。伴随着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老年人群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迅速加大,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不仅可以给老年人需求的满足带来福利,由于大多数老年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带动经济结构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带动经济结构转型 老年人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消费群体,有效利用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的实现必须将其变成有效消费需求,即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收入总体上偏低,支付能力有限,消费意愿并不强,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实现有效消费需求。 4. 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扩大有效消费需求

45 (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政策改革思路 1. 适时延迟退休年龄,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 2. 重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保障老年抗风险能力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养老金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支付压力。尽管目前延迟退休年龄或者延迟领取退休金的年龄还面临着诸多争议,但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目前的退休年龄都偏低,延迟退休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势所趋,但这一过程必须精心设计,处理好各方关系。 2. 重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保障老年抗风险能力 我国现有的养老金体系主要依赖第一支柱,应借鉴国际经验构建中国特色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社会统筹账户改革为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在划转国有资产做实基础上,与企业、职业年金合并为第二支柱的职业养老金制度;发展第三支柱的个人税延养老金计划;此外还应完善零支柱的国民年金,以及第四支柱的家庭内部转移支付,从而通过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分担风险。

46 4. 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关注老年人照护需求
3. 完善医卫服务体系,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疾病经济负担和医疗卫生支出的大幅上涨,给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来冲击,必须有效应对。首先,必须实施健康老龄化的战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树立预防保健的导向作用,提高老年期健康水平;第二,通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做好老年人的慢性病护理;第三,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满足多层次的保障需求。 4. 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关注老年人照护需求 为有效满足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均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解决老年人医疗照护资金来源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我国高龄化、失能化的人口老龄化特征下也将面临着大量的照护需求,将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一个长远规划并适时进行探索,有助于解决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问题。

47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服务发展方向 1. 创新多元化养老方式,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2.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有效提升服务供给
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弱化,社会化的 养老方式日益成为许多老年人提升养老生 活质量的重要选择。目前我国形成了居家 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体的养老 方式,这符合老龄化下多元需求的现实情 况,但目前这些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定位并 不清晰,针对性不强,必须进一步完善、 创新这些养老方式,确定不同养老方式的 定位和功能,从而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1. 创新多元化养老方式,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老龄化的加深,老 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多,与养老需 求的快速增长相比,我国养老设施和服务 还明显不足,而老年人服务需求更多样、 服务需求差异很大,需要社会化的养老方 式支撑,这就需要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 其中的中央手段就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 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不断提升养 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有效提升服务供给

48 3. 重视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建设,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 4. 建设老年宜居生活环境,提升老年生活质量
随着高龄化、失能化现象日益严重,养老服 务人员的需求也逐渐增多,然而我国目前护 理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而取得职业资格的 专业养老护理人员更加短缺,为了提高养老 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必须重视养老服务人力 资源建设,通过开展养老服务的职业教育发 展养老服务的后备力量,加强养老服务人员 的培训,改变现有养老服务专业化不高的现 状,从而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3. 重视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建设,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 高龄化、失能化老年群体的日益增多对老年 宜居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突出,这也关系 到全体公民老年期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是积 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老 年生活环境中出行生活的便捷性、服务设施 的完整性等都存在这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 步加强住房适老化改造、社区养老设施建设、 社区养老服务、社区无障碍环境等方面的建 设,提升老年生活质量。 4. 建设老年宜居生活环境,提升老年生活质量

49 谢谢!


Download ppt "中国人民大学 董克用 教授 二〇一六年六月十八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