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朱启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朱启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朱启臻
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朱启臻

2 农村? 农业? 农民?

3 一、对新农村的认识 农村是以地缘为纽带,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基本由同质性劳动人口组成的社会结构简单、人口密度低的地域社会。

4 1、我国传统农村的特点 农业生产是基础 社会构成简单 人际的初级关系 传统习惯和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5 2、新农村的特点 (1)新结构 新的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专业化、区域化; 工业 服务业(农业生产服务与乡村旅游业)

6 新的城乡结构 取消户籍制度,给农民以平等的公民地位;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给农民平等的就业权利; 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统筹考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普及义务教育,发展公益性职业技术教育; 落实“两个转变”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 在不触动现有体制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小打小闹是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7 (2)新主体 家庭农场 农民组织(社区合作组织)
政府的主导作用,由传统的管理转变为服务与管理相结合,以服务为主。主要体现在规划、监督、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8 (3)新功能 第一,农业产业支撑功能 农业科技致富,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条等,都是强调农业的供给功能。实际上农业更多地表现为公共产品性质。

9 第二,传统文化的保存功能 乡村社会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结构等决定了带有中国传统特点的诸如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风俗、生活方式和行为规则等文化特点。 在乡土文化中孕育出的尊老爱幼、守望相助、勤俭朴素、诚实守信、热爱家乡等一系列优秀文化品质同样需要在特定环境下保存和发展。

10 第三,生态功能 城市是反自然程度最高的人工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满足人们对食物追求的同时,也能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11 二、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农业科学 农业经济学 社会学

12 农业科学的定义 利用植物和动物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养以取得农产品的社会部门。《词海》( 1986 ) 现在统称对农业的定义:
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13 1、作为自然科学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包括植物生产(种植业)和动物生产(饲养业)。种植业包括作物种植业(狭义农 业)和林业;饲养业包括畜牧业和渔业;而对农畜产品的加工则是农业生产的延续,称为副业。这样就构成 了农.林、牧局、渔厂义的农业。

14 (1)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生命有机体 植物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如地理分布、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等。 生物的空间分布受环境条件的控制,生物的季节性、周期性现象与环境条件的季节性、周期性现象有着密切联系。 

15 (2)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土地 农业生产是在土地上进行的,土地是动植物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基础。土地是具有地域性的生产资料,地点是不能被移动,其使用价值同光、热、水、气和其它自然要素相互结合的形式有关。土地生产力在空间范围内和时间过程中有很大的差异和变化。  

16 (3)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能源——太阳能 太阳能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能源,由于太阳辐射能的数量在空间范围内和时间过程中有很大的差异和变化。这种差异和变化,既影响生物生长状况,也影响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   农业是人类劳动的产物,也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产物,受三个规律的影响:自然规律;生物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17 农业的特性与社会 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农民的特点(乡土性、保守性等) 农业组织(家庭的适应性) 农业保护政策(针对周期性)

18 2、农业的经济学特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61年)和印度经济学家苏布拉塔·加塔克等人(1984年)论述的农业贡献理论,认为 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等四种贡献能力。

19 (1)产品贡献 主要表现在食品贡献、食品供给与通货膨胀、原料贡献与农业和其它产业之间的生产联系等几个方面。

20 (2)市场贡献 表现在农业部门对农业生产资料和工业消费品的市场需求上。农村市场的需求状况和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凡是国民经济发展较好的时期,往往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好的时期。”

21 (3)要素贡献 主要包括资本转移、劳动转移和就业贡献等方面。
农业的资本转移为工业化建设积累原始资本。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农民累计做出的资金贡献高达7000多亿元,即便进入90年代,每年的“剪刀差”绝对额也在1000亿元以上;同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也是我国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2001年,我国全社会就业人口为7.3亿人,其中, 50%的劳动力(3.65亿)从事农业。

22 农业政策的困惑 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科技增收? 规模经营? 产业化? … …

23 3、农业的社会学解释 农业是公共产品(准) “公共产品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通常以不排他性和消费的共用性为标准来定义,即公共产品是共同消费,难以排他的物品”。 农业产品消费的必须性(非排他性) 农业产品的提供具有社会性 农业具有多功能性

24 农业和农村的特点决定了: 工业反哺农业(公与私问题) 城市支持农村(功能互补问题)

25 三、农民问题及其解决 社会身份 社会地位 社会角色 工作时间 居住地点
农民是指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并依靠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领导者。 社会身份 社会地位 社会角色 工作时间 居住地点

26 1、农民问题的主要表现 数量多 文化科技水平低 增收困难 职业分化简单 生活方式落后 权益缺乏保障

27 农民增收困难 农业收入增加困难 就业极不充分
农民增收困难 农业收入增加困难 就业极不充分

28 2、城乡居民收入比: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城乡居民收入比 2.86:1 2.71:1 2.51:1 2.47:1 2.67:1 2.79:1 2.9:1 3.11:1 3.23:1

29 3、农民问题的解决 跳出农业强农业 转移农民富农民 统筹城乡兴农村

30 富裕农民的途径 减少农民 支持农业

31 4、关于农民增收的探讨 国家目标与农民目标的不一致,在重视农业的同时伤害农民 包产到户 乡镇企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高农业、无粮县)
包产到户 乡镇企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高农业、无粮县) 产业化 粮食补贴 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 劳动力进城务工

32 5、农村劳动力与就业 农村劳动力的真实分布

33 农村就业结构变化

34 农村劳动力外出数量和增长率

35 农户从外出打工获得的收入

36 转移、务农和剩余数量与结构

37 人口转变与老龄化趋势

38 未来的中国人口结构

39 农村比城市老龄化程度更高

40 未来劳动力供给是有限的

4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核心

42 6、安置农民就业的途径 就地转化论: 离土不离乡(乡镇企业) 亦工亦农(兼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3 异地转化论 就地转移的困境: 农业的吸纳力下降 乡镇企业滑坡 离土离乡(民工潮、 进城)

44 农民就业的空间去向不是按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设想预先规定,而是由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产业的地区布局决定。

45 两个规律 择业的意愿和动机 人往高处走 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两个规律导致三个基本流向: 农业流向非农
乡村流向城镇 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46 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一切有利于农民自由地离开土地、离开农村,而向其他产业、城镇流动的理论、政策、做法,都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反之,则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

47 四、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从社会整体看 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援农村; 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 促进城镇化;
建立统一的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体制。

48 新农村建设的本质 新乡村建设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策配套为动力,以人为本,把平等城乡居民的基本权利作为最重要的内容和目标。

49 第一次新农村建设是以农村土地制度为中心的经济制度及利益格局的重构,是与村民自治制度等为核心内容的治理结构结合在一起的,是以提高农户生产经营能力为出发点,带动现代农业、乡村企业、小城镇发展的乡村现代化运动。

50 1、关于发展生产(农业生产) 国家利益与农民利益的协调 建设现代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

51 关于农业补贴 美国2001年农业国内支持高达970亿美元,相当于农业生产总值50%; 日本地产大米比进口大米贵十几倍也因高额补贴无忧;
我国1996—1998年对农业“绿箱”、“黄箱”年均支持为710亿、297.2亿,总水平1007.2亿,只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3.25%,冲去农民的税赋,实际为负值。

52 要从制度上规定保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落实。增加支农资金总量,稳定政府投入渠道。
尽快提高到WTO的“绿箱”、“黄箱”政策规定的补贴8.5%(占农业总产值)的标准。

53 贝尔纳 《科学的社会功能》 现代农业的主要倾向是限制产量,维持农产品的价格。
贝尔纳 《科学的社会功能》 现代农业的主要倾向是限制产量,维持农产品的价格。 农业科研的困难不在于有多少科研成果,而在于保证一旦有了研究成果就能应用于实际。 发达国家,人们已经要求科学界停止农业科技在增产上所作的努力。 国外的农业补贴,主要目的是防止农场主生产超出定额的食物,从而维持农产品的价格。

54 2、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水、电、路 符合农民的需要 调动农民积极性 国家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

55 3、制度与机制创新 制度的力量?

56 哪些制度需要创新或变革? 农村土地制度 劳动就业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农民合作组织 财政与金融体制 ••••••

57 4、关于农民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与劳动方式农民 生活方式的变化需要经济基础 以旅游村为例

58 5、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城镇化 非农化 组织化 本质上是农民的需求

59 关于城乡一体化 历史上城市与乡村关系经历三个辩证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城乡依存的时代。城市诞生于乡村,乡村是城市的摇篮;
第二阶段,城市统治乡村的时代。工业革命作为催化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造成城乡分离、对立; 第三阶段,城市和乡村的融合。

60 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 美国城市理论家芒福德(Lewis.mumford):
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如果问城市与乡村哪一个更重要的话,应当说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更重要。

61 城乡一体化不是把乡村都变为城市,因为乡村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各种原料,更重要的是它还为城市提供绿色开敞空间,改善环境;
通过“城市乡村化”削足适履来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也一样是不现实的。

62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城市与乡村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的,摒弃落后和病态的一种双向演进。

63 联系电话:13911580288 E-MAIL: zhuqz@cau.edu.cn zhuqizhen@263.net
谢谢 联系电话:


Download ppt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朱启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