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2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特点。
2.学会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3 人口数量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一个区域内人口机械增长,主要是指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 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①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一般具备 三个条件: ②必须改变居住地 ③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常为1年)

4 人口迁移满足的条件:必须超越一定行政界线
曹县 成武 南王店 黄店 陈集 定陶 菏泽市 就世界范围来看,人口增长的原因只有人口 口自然增长

5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4、因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6 联系 类型 人口移动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概念 判断标准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的两种基本形式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类型 人口移动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概念 所有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 较长时间人的居住地发生改变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出活动 判断标准 人口是否发生空间位置的移动 居住地变更,跨越区域界线,时间较长 具有周期性流动和往返流动的特征 联系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的两种基本形式

7 人口迁移的分类 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依据 是否跨越国界

8 A B C C1 C2 B1 A1 A2 图中A、B、C是三个不同国家,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从A1到B1 ,C1到A2 从A1到A2 ,C1到C2

9 世界人口迁移(二战前) 东南亚 19世纪以前,人口集团性的、大批的由旧大陆迁往新大陆,其目的是为了开发新大陆,进行殖民扩张

10 二战后世界主要移民路线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11 (1)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 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美洲、大洋洲等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旧大陆(亚、 非、欧) 二
时间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二战 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美洲、大洋洲等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旧大陆(亚、 非、欧)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 西欧、 北美、 西亚、 北非等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亚、非、拉等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12 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三省移民的运动。
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留住的山东人达 到792万之多,“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 因此,现在东北土著居民的先祖大多属于山东等省份——黄河下游地区的。

13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2009年央视一套开年大戏《走西口》创下央视七年来开年收视之最,由当红一线小生杜淳领衔苗圃主演,主要讲述了田青、梁满囤、豆花等人走西口的坎坷经历。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恢复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或“下南洋”,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大大改变了口外蒙古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晋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人口迁移,与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上口外蒙古,艰苦创业,开发了内蒙古地区。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处于落后游牧状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伴随着“走西口”移民的进程,口外蒙古地区以传统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旗县双立,牧耕并举的 多元化社会。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作为移民主体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山西移民在移民中占绝大多数,因而当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晋文化的特色,也可以说是晋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扩展。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14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
主要历史时期   下南洋,可以追溯到汉代,但根据其特点和意思主要指的是明朝到清末。 主要历史原因   下南洋在海南、福建、广东、台湾一带也称“去番”,属于闽粤方言,指的是到南洋一带谋生。   1.在明末到清末这段历史时期,国内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福建、广东一带在当时慌乱穷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极度难以维持,为了谋生计,维持家庭生活,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躲避战乱,闽粤地区的老百姓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批地偷渡到南洋谋生。据1935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对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调查显示,因“经济压迫”而出洋者占 69.95%。那个时候下南洋的人,既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也有在家乡故土呆不下去的人。   2.一般来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大多伴随着农民起义、外族入侵和王朝更替,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   3.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马来西亚联邦最大的一个州——沙捞越州,在白色拉者(意即国王 )二世执政时期,就颁布过一个特别通告:给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种植,政府提供临时住屋安置移民;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建立警察局保护华人安全,华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捞越等。这样的政策对于中国国内流离失所、丧失土地的无业流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时候,或携妻带子,或孤身一人,漂洋过海来到南洋。   4.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固守一亩三分田,愿意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静生活。要做一个离家的游子,要到新世界去努力与开拓,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  大量的华人涌入东南亚后,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许多华人在侨居国从事商业活动,负责管理海外贸易,收购当地土特产,销售该国货物,从而形成一个沟通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商业网络。这些人也多为当地政府所倚重,暹罗王室就曾表示,“如果没有华侨,宫廷什么买卖也做不成”。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华人从事手工业,烤面包师、裁缝、鞋匠、金匠、银匠、雕刻师、锁匠、画家、泥水匠、织工,几乎无所不包。从事农业、园艺和渔业的华侨人数也很多,他们同样在当地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5 国内人口迁移 我国历史上人口规模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16 战乱和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清代“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迁移路线 1 2 c a b 战乱和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7

18 受政策的影响,由经济较好的地区迁往经济较差地区支援其建设
改革开放前的人口迁移 受政策的影响,由经济较好的地区迁往经济较差地区支援其建设 (1)我国在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迁出省区有哪些,迁入省区有哪些? (2)哪类地区的经济水平较高?哪类地区的自然条件  较好? (3)当时人口这样迁移的原因何在?

19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新的特点?
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由农村迁往城市

20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内地到沿海,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
思考: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

22 (2)国内人口迁移 大批迁移 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家政策 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影 响 因 素 迁 移 特 点 流向或路线 新中国 成立前 新中国成立后 成立到20世纪80代中期 20世纪80代中期以来 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垦荒、戍边、避税、经商、流放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中部向外扩散,主要是由北向南 大批迁移 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家政策 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发展不平衡 迁移的流量增大,自发流动

23 3、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 利:人才流入 提供廉价劳动力 促进经济发展 弊: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大 (人口拥挤、交通拥堵、就业困难、住房紧张) 对迁出地: 利:人口密度减小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减小 弊:人才、劳动力流失 人们为什么要迁移?

24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人口空间分布 人才余缺 调节 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 加强 促进 缩小 经济发展 地区差异

25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力因素 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 拉力因素 积极因素,吸引移民迁入 城市 农村

26 资料3: 资料1: 资料2: 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鞍山、大庆等矿业城市早期开发而引起人口迁移
图瓦卢民众因海平面上升被迫迁往新 西兰。 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旱灾   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资料2: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鞍山、大庆等矿业城市早期开发而引起人口迁移 资料3: 自然环境因素(矿产资源的开发)

27 资料4: 资料5: 经济因素 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经济因素
中东石油国家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近年来由于石油经济繁荣,吸引了大量的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移民 经济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

28 资料6: 资料7: 政治因素(战争) 人口迁移 20世纪50年代黑龙江、新疆等地大批解放军就地复员成立建设农垦兵团 政治因素(国家政策)
  美国攻打伊拉克期间,有200多万伊拉克难民逃离家园,纷纷涌向临近的伊朗、约旦、土耳其等国。 政治因素(战争) 人口迁移 资料7: 20世纪50年代黑龙江、新疆等地大批解放军就地复员成立建设农垦兵团 政治因素(国家政策)

29 资料8: 资料9: 社会文化因素 人口迁移 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 社会文化因素 人口迁移
   1947年印巴分治,1 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社会文化因素 人口迁移 (宗教信仰) 资料9: 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 社会文化因素 人口迁移 (家庭和婚姻)

30 注意:在某种特 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气候因素 淡水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土壤因素 注意:在某种特 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矿产资源 经济因素(最为重要) 社会经济因素 政策、战争 政治因素 政治上的变革 文化教育 社会文化因素 婚姻家庭 宗教信仰

31 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

32 时期 迁移原因 迁移流向 19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以后 西移 南北战争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乡村 城市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 北部 南部 西部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工业的阳光地带 南部 西部 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33 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有: 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 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

34 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原因有:
①战争因素 ②城市化 ③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 ④经济格局的变化

35 人口的迁移 概念 人口的空间变化 分类和影响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变化 经济因素 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

36 (2013年全国新课标Ⅱ)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 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
主。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 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 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点拨】(1)浙江与江苏迁出人口比重相当,而迁入人口比重浙江明显高于江苏;广东、四川在我国人口最多省之列,均接近1亿,贵州和上海人口总数远少于四川和广东,迁出和迁入人口数分别少于四川和广东。(2)材料提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迁入和迁出均以青壮年为主),皖、赣、黔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以(青壮年)迁出为主,所以会加速老龄化;沪、京、津属于我国发达地区,老龄化进程快,由图可知,上述三地 年为(青壮年)人口净迁入区,有助于延缓老龄化进程。 【答案】(1)C (2)B

37 (2012年江苏)下图是2000 ~2010 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A. 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B. 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C. 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D. 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 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A. 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 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 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D. 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答案(1)BD (2)BD 【点拨】:从题目所给的图形资料可以看出,直辖市重庆的人口数量没有增加,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增加,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均出现增加,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人口增加的地区也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移;人口减少地区除了因为人口迁移的原因外还有可能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加的地区也不一定就是经济发展水平都高,总之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个方面的原因。

38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2011年高考重庆卷)图2表示 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2回答(1)-(2)题。 (1)D (2)D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2)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 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A.棉花 B.甜菜 C.橡胶 D.青稞 【点拨】(1)本题考查考生对图示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据图 可知,A点所示省(市、区)迁入率很小,而迁出率则很大,人口 大量外迁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很低,故D项正确。(2)本题考查 考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根据题干中人口的迁移状况及人 口密度特点可知,该省区为西藏自治区,其典型的农作物为青稞。


Download ppt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