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
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二、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五、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与生态文明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二)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4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 1.生态和生态文明的涵义 生态的涵义: 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生态文明的涵义: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
5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 2. 生态文明建设的缘由 (1)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
(2)建设生态文明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 (3)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6
(一)生态和生态文明 反思 求变 憧憬
7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 (1)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发展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3.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1)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发展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污染的无限性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
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 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的思想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1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4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2 走文明发展道路 的思想 5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3
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 1.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1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 2.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筹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 3.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
既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考虑子孙后代发展需要。 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 既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讲究生态环境效益。
1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 4.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4.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1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 5.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思想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1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1)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3)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4)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1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1)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2)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1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总 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要把文明发展的理念贯彻到生产、生活、生态各个领域,依靠科技进步,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新路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根本上就是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7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途径
主要 内容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途径
18
(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 2010年我国大陆人口总数接近13.4亿,并且每年人口净增长达730多万。 中国人口素质相对较低,2010年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2011年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6.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9
(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2.中国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 中国自然资源先天脆弱: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4;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10%和5%。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 亿亩。人均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20
(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3)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 (4)森林和草原严重退化 (5)水土流失加剧
21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占40.9%,全国75%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水流入大海,对我国近海海域造成了污染。
22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3)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 万吨,比上年增加7.3%;排放量为710.7万吨,比上年减少9.1%。中国的垃圾堆放量已接近65亿吨,其中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人均年产废旧物400公斤,城市人均垃圾以8%~10%的速度增长,全国城市有2/3被垃圾包围。
23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烟尘1000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全国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为全球三大酸雨区之一。北方地区沙尘暴有愈演愈烈并向南方扩展的趋势。光化学烟雾、细颗粒物已经在城市密集地区构成严重的区域性污染。
24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4)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仍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2009年,我国森林覆盖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
25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5)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如今的长江
2009年,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1.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8%;风力侵蚀195.7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0.4%。沙化土地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并且有扩展之势。如今,长江也有变为“第二黄河“的迹象。
26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途径
1.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国策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7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国策 (1) 人口问题是中国的基本问题 人口基数大 人口素质低 人口地域分布不均 年龄结构不平衡
人口老龄化
28
(2) 解决好人口问题的基本思路 控制性别 比例 积极应对老龄化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
29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 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 经济发展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或者只顾局部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 (3) 当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必须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30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主要内容 (一)资源环境 (二)基本内涵 (三)基本途径
31
(一)资源与环境简单介绍 1.自然资源的简单概况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0%的人口; 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32
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33
(一)资源与环境简单介绍 2.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社会影响问题
34
人口 耕地 资源 问题 淡水 森林 能源 生物 34
35
国内能源资源匮乏 探明可采储量的保 证程度大约: 煤炭80年、 石油15年、 天然气30年, 分别为世界平均水 平的1/2,1/3和1/2。
36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我国一次商品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一次商品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消费结构国际比较
37
我国与部分国家能耗和资源消耗比较
38
我国与发达国家SO2和NOX排放强度比较
39
温室效应 环境 问题 污染 臭氧空洞 荒漠化 39
40
环保图片 大气污染加剧 大气污染加剧
41
我国酸雨分布图 与能源低效使用相关的污染严重
42
环保图片 环保图片 土地生态恶化
43
2010年5月14日,青海格尔木市郊外,一股超强沙尘暴突然袭来。今年入春以来,青海省大风天气屡有发生,为30年来同期最多的一年,大风导致风灾增多、沙尘天气频繁、干旱加剧以及火灾时有发生。
44
环保图片 水资源污染严重
45
这只是‘一个’排污口….
46
2010年1月28日,广州西村水厂旁的珠江西航道,对岸的商品房倒映在被污染的江面上。世界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水污染问题已成为珠江地区超过7成粤港市民最关心的环境问题,5成受访者表示担心或非常担心珠江水污染。摄影/周天
47
当地时间2010年6月3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海岸,一只被油污困住的鹈鹕。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起火,底部油井持续大量漏油。三个月后,漏油封堵成功。然而,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污染灾难已让28万只海鸟死亡,10种动物面临生存威胁,其对世界海洋生态的破坏性影响也将持续多年。
48
2010年8月2日,韩晓雄拼命将张良的手举出水面,另一名战士郑占宏拼命划水靠近。与绿色和平在大连调查油污泄漏情况时,摄影师江河偶然抓拍到在海中清污的大连消防战士张良。短短334秒,江河用47张照片记录了张良因清污而牺牲的最后时刻。摄影/江河
49
环保图片 森林草场减少 森林草场减少
50
⑴灾难频发 社会 问题 ⑵危及健康 ⑶群体事件 ⑷国际影响 50
51
‣06年前环保总局接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61起,(05年76起)平均每2天一起;立案查处环境问题2.8万件,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5701件
⑴、频繁的环境事件不断出现 ‣06年前环保总局接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61起,(05年76起)平均每2天一起;立案查处环境问题2.8万件,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5701件 ‣因重大环境事件群体性上访增加29%/年 ‣因重大环境事故下马的领导干部逐年增多
52
⑵、农村癌症高发率的出现 央视经济半小时06年的一次报道: 中国南方一个有3000余人的村,至今已有250人死于癌症,还有200余人患癌症,在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据央视调查,全国有近200个癌症高发率的村 饮用水污染、空气污染是致癌直接原因
53
⑶、双头动物大量出现
54
⑷、畸形、残疾人比比皆是
55
3. 环境与资源的问题,我们该何去何从?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发展理念上的一场革命; 资源支撑不住 环境容纳不下
社会承受不起 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生存面临威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发展理念上的一场革命; 如果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导致
56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才、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7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58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59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3)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 (2)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60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2.推动节能减排 (1)通过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发展环保产业,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水污染防治、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 (3)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修复。
61
自来水厂净水系统
62
简单的污水处理流程
63
廊道式曝气池
64
二沉池——固液分离
65
简易的附着生物处理工艺
66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以及重金属的转移
67
土壤的植物修复
68
大气简单的脱硫处理工艺
69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3.发展循环经济 要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技术链接技术,推广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
70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循环经济模式图 资源 生产 消费 废弃物 再生能源
71
形成利润 流通 消费 弃入 自然环境 产品 废品 加工 自然环境 弃入 废品 自然环境 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
72
自 自 然 然 资 环 源 境 循环经济增长方式 再加工 再资源化 新原料 新产品 废弃物 无害化 形成新利润 技术手段 管理手段 形成利润
流通 消费 产品 废品 加工 废品 再资源化 循环经济增长方式
73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4.加强宣传教育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要提倡从我做起,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每个家庭和公民的自觉行动。 企业重视环保生产 个人重视环保生活 国家重视环境投入 社会倡导环境建设
74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5.完善体制机制 (1)建立和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责任制和问责监督机制。 (2)在宏观规划、制定政策、经费投入上体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明确导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75
(一)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的产生以及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
四、中国应对气候问题的主张 (一)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的产生以及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问题上的尖锐对立 (三)解决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需要全球的合作和努力
76
(一)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的产生以及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
1 3 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经济政治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成为全人类社会的共识。 环境问题具有公共性、后发性和不可逆性,一旦产生环境危害,往往很难控制,最终将危及全球所有国家。 2
77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问题上的尖锐对立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排放累积所致,必须追溯历史责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减排分配。 发展中国家认为: 发达国家主要强调: 发展中国家必须明确承担大幅度减排的义务,以此来分解发达国家的负担。
78
(三)解决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需要全球的合作和努力
1.解决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必须加强全球合作 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准则,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可持续发展。
79
(三)解决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需要全球的合作和努力
2.中国始终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重要的建设性力量 (1)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上始终承担着自己应负的责任。 (2)中国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保护全球环境和控制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80
五、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81
认识上还有误区 跨越式发展超出环境可承载能力 环保投入严重不足,长期欠债 法规制度不健全 监管不力
82
如何按照十七大要求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推进三个实施重点 明确阶段发展目标
83
1、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化 教育为本 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道德 节约意识 绿色学校 绿色意识 绿色手册 83
84
2、推进三个实施重点 执法 监管 建设 生态文明 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法规 税收 信贷 认证 补偿 单位 个人 媒体 NGO 制度建设 84
85
“两型社会” 为突破口 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 绿色制度 3、明确阶段发展目标 清洁生产 可再生能源 技术集成是基础 每个单位 每个家庭每个社区
每个省市 绿色认证 绿色税收 绿色信贷 绿色GDP 生态补偿 绿色制度 技术集成是基础 85
86
我们的近期目标 率先满足百姓生存的基本需求 我们的理想境界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87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