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内 经 选 读 21世纪课程教材 王洪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湖北中医学院中基内经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内 经 选 读 21世纪课程教材 王洪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湖北中医学院中基内经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内 经 选 读 21世纪课程教材 王洪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湖北中医学院中基内经教研室

2 第六章 诊法 第二节 素问·平人气象论

3 【题解】 平人:即阴阳平和之人,指无病之人; 气: 指经脉之气; 象: 指脉体形象。
气: 指经脉之气; 象: 指脉体形象。 本篇从“平人之常气禀于胃”的道理出发,强调脉以胃气为本,进而对脉息动数变化和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的脉象予以对比分析,作为诊断疾病,推断预后的依据,因此取名“平人气象论”。

4 一、本段论“以不病调病人”的诊法原理,提出“平息调脉”诊脉方法
平人脉息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一息四至 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偶尔一息五至 4至/息×17-18息/分钟≈70-75至/分钟

5 诊法原理: 以不病调病人 以平人气息测算病人的脉率 诊脉方法: 平息调脉 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

6 “以不病调病人”的诊脉举例 脉象 脉 率 兼 脉 尺肤温度 病 证 预 后 病 脉 迟:一呼脉一动, 一吸脉一动 少气 预后佳
脉 率 兼 脉 尺肤温度 病 证 预 后 病 脉 迟:一呼脉一动, 一吸脉一动 少气 预后佳 数:一呼脉三动, 一吸脉三动 温病 不热 风病 痹病 死 脉 疾:一呼脉动中至 以上 预后 不良 促:乍疏乍数 绝:脉绝不至

7 二、论述四时五脏平、病、死脉 五脏 四时 平脉 病脉 死脉 兼病与发病 肝 春 春胃微弦(弦) 弦多胃少 但弦无胃 毛甚—今病
胃而有毛—秋病 夏胃微钩(洪) 钩多胃少 但钩无胃 石甚—今病 胃而有石—冬病 长夏 长夏胃微软弱(缓) 弱多胃少 但代无胃 弱甚—今病 软弱有石—冬病 秋胃微毛 (浮) 毛多胃少 但毛无胃 弦甚—今病 毛而有弦—春病 冬胃微石 (沉) 石多胃少 但石无胃 钩甚—今病 石而有病—夏病

8 脉以胃气为本 脉气根源于五脏六腑,胃为之本; 脉中血气源于水谷之气,胃为水谷之海,具有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
肺气附于胃气,推动脉气的运行。肺主气,“诸气者皆属于肺”,脉气亦离不开肺气,然肺气能行于血脉之中,常依附于胃化生的水谷之气; 胃气运脏真之气于脉中,脏真之气即五脏之先天真气,然其必依赖胃气才能行于经脉之中,在全身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9 三、虚里诊法 虚里:心尖博动处,胃之大络所注入处(命名为“胃之大络”) —— 脉宗气所发出处
虚里诊法:触按虚里,观察博动状态 ——了解虚里博动的强弱和节律 ——了解宗气的盛衰、藏泄—— 诊断疾病及预后

10 盛喘数绝(心尖博动急速并且频有间歇)——病在中(胸中心肺有病)
结而横(博动较慢而有力,偶有不规律的间歇)—— 有积(内有积聚) 绝不至(跳动中断,绝而不复)—— 死(预后差) 其动应衣(博动剧烈)—— 宗气泄(预后差)

11 脉证合参辨病 四、脉证合参辨病及脉象逆从阴阳四时 辨水肿:颈脉动、喘咳、目裹肿、面肿、足胫肿 辨黄疸:小便黄赤、喜卧、目黄 辨胃疸:食如饥
辨妊娠:妇人手少阴脉动甚

12 脉象逆从阴阳四时 脉从阴阳:阳病见阳脉,阴病见阴脉——脉象与病性一致——病情较简单——易已
脉逆阴阳:阳病见阴脉,阴病见阳脉——脉象与病性相逆——病情复杂危重——难已 (举例: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外脉涩坚) 脉顺四时:脉现应时之象——尚能适应自然变化——功能尚协调——无他病 脉反四时:脉象与应时之象相反(如春夏而脉瘦,秋冬 而脉浮大)——体内功能高度紊乱——难已

13 第六章 诊法 第三节 灵枢·五色

14 【题解】 五色: 指出现于面部的五种色泽, 本篇分别叙述了颜面部位的名称、脏腑肢节在颜面的望色部位及察色要点、五色主病,通过望色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间甚、转归及生死预后由于专论色诊,故篇名“五色”。

15 一、颜面各部位的名称及脏腑分部 “首面上于阙庭” 庭—前额部 阙—两眉之间的部位 “王宫在于下极” 下极—两目之间的部位 明堂—鼻部
蕃—两颊之外侧 蔽—耳门前的部位

16 五脏在面首的分部 肺—在阙中,即两眉之间 心—在下极,即鼻根 肝—在下极之下,即鼻柱 脾—在肝下,即鼻端 肾—挟大肠,即面颊下方

17 六腑在面首的分部 胃—鼻头两旁,即鼻翼 胆—鼻柱两旁 小肠—鼻端两旁上方,瞳人直下 大肠—颧下,外眦直下 膀胱、胞宫—鼻唇沟(人中)

18

19 但五脏中肾的部位除外——挟大肠者肾,其位置当在两颊附近
脏腑分部规律 “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 中央—从两眉间至鼻端 ( 阙—下极—明堂) 但五脏中肾的部位除外——挟大肠者肾,其位置当在两颊附近 首面 咽喉 胆 胆 小肠 小肠 胃 胃 大肠 大肠 膀胱子宫

20 二、明堂在色诊中的重要性 三、五色主病和望色的要领 “明堂骨高以起, 平以直,五藏次 于中央” “明堂润泽以清” 五脏安和,气色正常
“明堂润泽以清” 五脏安和,气色正常 明堂(鼻)是五脏候诊之处 常色(明润含蓄) 面色 病色(晦暗暴露) 三、五色主病和望色的要领


Download ppt "内 经 选 读 21世纪课程教材 王洪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湖北中医学院中基内经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