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痹 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痹 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痹 病

2 一、概述-病名 *****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痠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3 一、概述-沿革 痹病的论述首见《内经》。《素问·痹论》对其病因、发病、证候分类及演变均有记载。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的“历节”,即属本病范围,并提出了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两张治疗方剂。 《诸病源候论·风痹候》:“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  

4 一、概述-沿革 《备急千金要方·诸风》首载独活寄生汤一直沿用至今。《症因脉治·痹症论》不仅对风、寒、湿痹,而且对热痹之病因、症状、治疗均予以论述,完善了痹病的诊治内容。《医宗必读》对痹证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概括,主张分清主次,采用祛风、除湿、散寒治疗,行痹应参以补血, 痛痹参以补火,着痹参以补脾补气。清代程国彭、林佩琴也赞同这一观点。《医林改错》提出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痹证。

5 一、概述-相关疾病 西医学的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表现以痹病临床特征为主者,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6

7 二、病象 关节疼痛。起病缓慢,部分患者开始时有发热、汗出、口渴、咽红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继之出现关节症状--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或肿胀、变形、功能障碍,有渐进性反复发作的特点。

8 三、病位 初起在肢体、皮肉、经络,久病则深入筋骨、脏腑。

9 四、病类 分实、虚两类。 实:行痹、痛痹、着痹、热痹。 虚:阴虚痹、阳虚痹、气血虚痹、痰瘀闭阻

10 五、病性 初起以邪实为主,久病多属正虚邪恋或虚实夹杂。

11 六、病程 较长。

12 七、病因病机 病机关键:*****经络闭塞,气血不通,脉络绌急。
*****痹病的发生因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外感风、寒、湿、热之邪,致使肌肉、筋骨、关节、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13 七、病因病机 1.风寒湿热,侵袭人体 由于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交替等原因,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流注经络,留滞关节,使气血痹阻而成痹病。由于感邪偏盛之异,临床表现亦多有不同,其风气胜者,因风性善行而数变,故痹痛游走不定而成行痹;寒气胜者,因寒气凝涩,致气血凝滞不通,故疼痛剧烈,而成痛痹;湿气胜者,因湿性粘滞重着,使肌肤、关节麻木、重着,痛有定处而成着痹。若感受风湿热邪,或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流注关节,致局部红肿灼热而成热痹。  

14 七、病因病机 2.痰瘀交结,痹阻经络 痹病治疗不当,久服祛风燥湿,或温散寒湿,或清热燥湿等药,耗气伤血,损阴劫津,致使气滞血瘀,痰浊阻络,痰瘀交结,经络痹阻,出现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等症状,形成正虚邪恋,迁延难愈的痹病顽疾。 痹病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故《内经》有内痹和外痹之说,如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五体肢节痹,反映了痹病的基本内容。可见痹病有广义和狭义之不同。本节主要讨论肢节痹病。  

15

16 八、诊断与鉴别 1.发病特点 本病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体育爱好者易于罹患。其病情轻重多与寒冷、潮湿、劳累以及天气变化、节气等有关。   2.临床特征 肢体关节肌肉疼痛是痹病的证候特征。或游走疼痛,恶风寒;或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或重着而痛,手足沉重,肌肤麻木;或肢节掀红热痛,筋脉拘急;或关节剧痛,肿大变形,也有绵绵而痛,麻木甚著。   3.舌苔脉象 舌质红,苔多白滑,脉象多见沉紧、沉细、沉缓、涩、濡。   4.辅助检查 实验室血沉、类风湿因子、抗O、和X线有的可见到关节变形等检查常有助于诊断。  

17 八、诊断与鉴别 痿病 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则瘫软于床,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病却以疼痛突出。

18 九、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辨病邪 痹病的证候特征多因感受邪气的性质不同而表现各异。肢体关节疼痛呈游走不定者,属风胜;疼痛较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者,属寒胜;重着而痛,手足沉重,肌肤麻木者,属湿胜;红肿热痛,筋脉拘急者,属热胜。  

19 九、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2.辨虚实 一般而言,新病多实,久病多虚。实者,发病较急,正气尚胜抗邪,故痛势剧,脉实有力;虚者,病程较长,多有气血不足,故疼痛绵绵,痛势较缓,脉虚无力。本病后期多见虚实错杂,应辨明虚实,分清主次。  

20 九、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3.辨痰瘀 各种痹病迁延不愈,证见关节漫肿,甚则强直畸形,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时轻时重,昼轻夜重,屈伸不利,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紫暗甚或可见瘀斑,脉沉弦涩。多属正虚邪恋,瘀血阻络,痰留关节,痰瘀交结,经络不通,关节不利,而成顽疾。  

21 九、辨证论治-治则 **祛邪活络,缓急止痛是治疗痹病的基本原则,后期还应适当配伍补益正气之剂。 风-散风,当中病即止,不可久用,
寒胜者在散寒的同时,须结合助阳之品 湿胜者,在渗湿化浊的同时,佐以健脾益气之品; 热胜者,以清泄郁热为主,佐以活血通络,亦须谨防过用苦寒伤阳滞湿之弊; 病久入络者,本着涤痰、化瘀、养血而调理之,甚者更须配入补益肝肾之品。  

22 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1.行痹 主症: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兼次症:发病初期肢节亦红亦肿,屈伸不利,或恶风,或恶寒。
1.行痹   主症: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兼次症:发病初期肢节亦红亦肿,屈伸不利,或恶风,或恶寒。   舌象:舌质红,苔白微厚。   脉象:浮缓或浮紧。

23 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方中用防风、秦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麻黄、杏仁散寒宣肺,达邪外出,是取肺主皮毛之意;葛根解肌祛邪;赤茯苓淡渗湿邪;当归养血活血,舒络柔筋,以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肉桂温阳,取补火温阳以增散寒之功;生姜、大枣和中调营;甘草一则通经络,利关节,二则调和诸药;唯黄芩一味是为反佐,防其辛温过甚,化火伤血耗气之弊。  

24 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酸痛以肩肘等上肢关节为主者,可选加羌活、威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止痛;酸痛以膝踝等下肢关节为主者,选加独活、牛膝、防己、革薜通经活络,祛风止痛。酸痛以腰背关节为主者,加杜仲、桑寄生、续断、淫羊藿、巴戟天壮腰强肾;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邪有化热之象者,宜寒热并用,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25 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2.痛痹 主症:肢体关节紧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热痛减。 兼次症:并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2.痛痹   主症:肢体关节紧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热痛减。   兼次症:并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舌象:舌质淡红,苔白而薄腻。   脉象:弦紧,或沉迟而弦。  

26 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方中以乌头、麻黄温经散寒,除湿止痛;芍药、甘草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并能利血通痹。

27 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3.着痹 主症:肢体关节重着,酸痛。 兼次症:肢体关节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3.着痹   主症:肢体关节重着,酸痛。   兼次症:肢体关节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舌象:舌质红,苔白厚而腻。   脉象:濡缓。  

28 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方中用苡仁、苍术健脾除湿;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关节肿胀者,可加萆薢、木通、姜黄利水通络。肌肤不仁加海桐皮、稀莶草祛风通络。  

29 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对于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可用蠲痹汤作为风寒湿痹通用的基础方进行治疗。方中以羌活、独活、海风藤、秦艽、桂枝祛风除湿散寒;当归、川芎、乳香、木香、桑枝、甘草活血通络止痛。风盛加防风、白芷;寒盛加附子、川乌、细辛;湿盛加防己、萆薢、苡仁。根据偏盛情况随症加减。  

30 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4.热痹 主症:肢体关节红肿灼热剧痛。
4.热痹   主症:肢体关节红肿灼热剧痛。   兼次症:关节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多伴有发热、恶风、口渴、尿黄、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   脉象:滑数。  

31 九、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桂枝汤加味。方中白虎汤清热除烦,养胃生津,桂枝疏风通络。可加忍冬藤、连翘、黄柏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海桐皮、姜黄、威灵仙、防己、桑枝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皮肤有红斑者,加丹皮、生地、赤芍、地肤子凉血散风;亦可用宣痹汤,方中以防己、蚕砂、苡仁、赤小豆祛风除湿,疏利经络;连翘、山栀、滑石清热利湿。热痹化火伤津,症见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质红少津,脉弦数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可用 犀角散。酌加生地、玄参、麦冬养阴凉血;加防己、姜黄、秦艽、海桐皮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32 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5.尪痹 主症: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刺痛。
5.尪痹   主症: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刺痛。   兼次症:肢节屈伸不利,筋脉拘紧,肌肉萎缩,肘膝不得伸,甚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而成废人。   舌象:舌质暗红,苔白。   脉象:沉细涩。  

33 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治法:补肾散寒,涤痰化瘀,搜风通络。
治法:补肾散寒,涤痰化瘀,搜风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方中以熟地、杜仲、牛膝、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当归、白芍、川芎和营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以上为扶正祛邪而设,正旺则邪自除。独活、细辛人肾经搜风蠲痹;桂心人肾经血分,祛寒止痛;秦艽、防风祛风胜湿。此类为祛邪而用,与上药相配,标本兼顾,共奏扶正祛邪之功。症见肢节强直畸形较著,属痰瘀交结甚重,应加入涤痰化瘀药,如桃仁、红花、穿山甲、土鳖虫、地龙以增化瘀通络之力;白芥子、胆南星以增涤痰散结之功;全蝎、乌梢蛇、白花蛇以增搜风通络之效。寒甚痛剧者,加附子、川乌以加强散寒除湿,温经止痛的作用。  

34 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痹病日久,内舍于心,证见心悸,气短,动则尤甚,面色少华,舌质淡,脉虚数或结代者,治宜益气养心,温阳复脉,用炙甘草汤加减。

35 十、转归预后 痹病诸症,因病人体质不同,感受邪毒的性质有别,多寡有异,发病轻重的不同,治疗调摄是否得当,其转归预后都不相同。一般而言,只要治疗及时得当,预后良好;若延误治疗,风、寒、湿、热痹可迁延日久不愈,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致使正虚邪恋,本虚标实,转为虚实夹杂的尪痹,病更难疗。若复感于邪,则邪气内舍,可转为五脏痹,多预后不良。

36 十一、预防及护理 1.注意防寒、防湿。尤其在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服。避免久居阴冷、潮湿之地。不宜劳汗当风、冒雨、涉水,忌汗后用冷水洗浴。
 1.注意防寒、防湿。尤其在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服。避免久居阴冷、潮湿之地。不宜劳汗当风、冒雨、涉水,忌汗后用冷水洗浴。   2.患者居住的房间宜干燥、向阳。床铺被褥要干燥、温暖。出汗较多者,须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对行走不便者,应提防跌仆。   3.痹病患者常需配合各种辅助治疗,可根据病情选用针灸、推拿、薰蒸、药浴、热熨、外敷等,用外治法应注意有无痒疹或水疱等副反应。   4.加强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避免关节僵硬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注意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相结合,因人、因病制宜,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37 十二、结语 痹病是以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为外因,以先天不足或正气亏耗为内因,邪气壅塞、气血 凝滞、脉络不通为病机关键。病位在肌肉、经络、关节,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涉及五脏。因感受风、寒、湿、热邪之偏盛有异,可形成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之不同。若痹病日久,伤血耗气,损及肝肾,痰瘀交结,寒邪凝滞,形成正虚邪恋,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为尪痹。治疗以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其大法。祛邪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为主;扶正以和营卫、健脾胃、养气血、补肝肾为主;通络则以活血、涤痰、搜风为主。临床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注意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痹病初起,病邪轻浅,及时、恰当治疗,预后良好;如失治、误治,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可使正虚邪恋,甚至内舍于脏,则预后较差。

38 痹证的有关问题(1) 发病多由正虚邪袭,治疗勿忘扶正祛邪
其中正气虚弱是发病的关键。如先天禀赋不足,使外邪易于入侵;患病之后,由于正虚无力驱邪外出,以至风寒湿热之邪,得以逐渐深入,阻于经络关节,内外相合而发痹证。《济生方》谓: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湿气而成痹也。故治疗时一定扶正。如独活寄生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均为常用。黄芪用量在50g以上才有效。

39 痹证的有关问题(2) 痹多夹湿,治疗重视除湿通络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感邪难以速去,缠绵难愈,辨证要点在于肢体重着疼痛、麻木、难以转侧,皮下结节,肢体肿胀,苔腻脉濡等。同时本病与脾的运化失职也有关。常有食少纳呆,脾胀便溏等中焦湿困等症状。用药宜选轻宣淡渗之品,使经气宣通,湿邪得除。以薏苡仁、防己、茯苓等为主,可佐以防风、羌活、桂枝等。

40 痹证的有关问题(3) 热痹并非少见,酌用清热通络
既使风寒湿痹也常有口干咽燥,便干尿赤,烦热等症状。因风寒湿邪外侵,内蕴化热,或素有阴血亏虚,外感风寒湿邪,经络闭阻所致。治疗中应加入养血清热药,常用大秦艽汤治疗。

41 痹证的有关问题(4) 痹多夹瘀,治疗必须活血化瘀
久病入络,尤其本病以常有寒湿,不通则痛,不通则瘀。多选用虫类药:如全蝎、蜈蚣、穿山甲、土虫、僵蚕、地龙。而且应配合扶正,益气。

42 病例 金某,女,44岁,农民,2002—12-18初诊。 5年前因水稻插秧后出现双手指关节疼痛,肿胀,在当地请中医服中药治疗后好转,以后遇凉即时有复发。2天前因天气变化上症加重而来诊。现症:双手指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加重,关节屈伸不利,骨节肿大,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夜寐不安,饮食正常,二便调。查体:T36.3℃,P67次/分,R18次/分,BPl20/90mmHg,神清,发育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及,双手指关节呈梭形肿胀压痛,苔薄白,脉弦紧。辅助检查:抗链“0”正常。 写出病历

43 病例解答 辨病辨证依据:水中劳作,寒湿外袭,痹阻手之经络,故双手指关节疼痛,肿胀。因寒湿致病,故每遇天冷则发作。得热则气血较为流畅,故其痛减,遇寒则血益凝涩,故痛更剧。寒属阴邪,故局部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主痛,主寒。 西医诊断依据:1、双手指关节疼痛,肿胀,变形5年。2、双手指关节压痛。3、血沉38mm/h,类风湿因子(+),X片示:双手指2~5近端指间和掌指关节可见梭形肿胀,关节腔变窄,关节端骨密度降低。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痹证 痛痹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44 病例解答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川乌(先煎)log 麻黄5g 白芍15g 甘草log
黄芪15g 细辛3g 桂枝log  蜈蚣2条 穿山甲15g 附子(先煎)log 干姜10g 伸筋草15g 桃仁log 红花log


Download ppt "痹 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