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医学实验动物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医学实验动物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医学实验动物学

2 实验动物与其他动物区别 ——基本概念的理解
实验动物与其他动物区别 ——基本概念的理解

3 什么叫实验动物? 所谓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是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 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GB

4 实验动物三大特点 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 即实验动物是经人工培育的遗传限定的动物,包括近交系、 封闭群、突变系、杂交群及遗传工程动物等。
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人工控制 即实验动物是在人工控制其微生物、寄生虫等条件下繁育与生长 包括CV级、 CL级、SPF级、GF级 用于科学实验 实验动物主要应用目的是为了科学实验,是人类的替身。

5 什么是实验用动物? 所谓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 Animal for Research)
野生动物(Wild Animal) 经济动物(Economical Animal) 观赏动物(Exhibiting Animal)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指直接从野外捕获的动物。这种动物未经人工培育,所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受控于其生活的环境及食物,其个体与群体间遗传基因杂合。对实验结果敏感性、重复性差。 以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动物。这些动物在遗传性状、微生物学等方面有一定的控制,但与实验动物相比相差悬殊。 指供人类观赏和玩耍的宠物,如鱼类、鸟类、犬、猫等。 是指一切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6 什么是实验动物化? 野生动物或经济动物经过初期的表型分析和筛选,对具有科学实验价值的动物,经过严格的驯养、微生物净化、遗传及饲养环境等因素的控制,按实验要求进行培育,使之达到实验动物的标准。我们把这种将野生动物或家畜 驯化(Domestication)、培育(breeding) 成实验动物的过程,叫做实验动物化 (Laboratory Animalization)。

7 什么是实验动物学? 背景 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50年代,现在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基础科学,它是融合生物学、动物学、兽医学和医学等学科,并引用了其它自然科学的成就发展起来的。它所涉及的领域较广,其中不仅要以生物学、医学、药学、兽医学、畜牧学等为对象,以遗传学、育种学、病理学、生理学、营养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还要引用机械工程学、环境卫生学、建筑学、低温生物学等科学,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方法进行开发和研究。随着近代生物医学研究的快速进展,更多的动物被用于各种实验观察和比较医学研究,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定义 所谓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是研究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科学。

8 简言之,实验动物学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生物学 特性、饲养繁殖、遗传育种、质量控制、疾病防治 和开发应用的科学
是以实验动物本身为对象,研究实验动物的遗传育种、保种(培育新品种、保持原有品系的遗传特性)、生物学特性(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生殖及生态等特点)、繁殖生产、饲养管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予防,以期达到如何提供标准的实验动物等 研究动物实验 是以标准化的实验动物为材料,采用各种方法在实验动物身上进行实验,研究动物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的反应、表现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等问题。 简言之,实验动物学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生物学 特性、饲养繁殖、遗传育种、质量控制、疾病防治 和开发应用的科学

9 实验动物学研究什么?

10 研究内容包括: 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根据遗传学的原理,研究动物的遗传特性,对实验动物 进行人工定向培育,净化或纯化,实现实验动物化。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对实验动物进行微生物及寄生虫等级分类,并进行质量监控。 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研究环境与实验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和设施实行标准化。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研究实验动物在引种、育种、保种、繁育、扩群生产和实验期间饲育等过程的科学管理。

11 实验动物营养学:饲料加工,保存。 实验动物医学:结合兽医学原理,对实验动物疾病进行研究。 比较医学:通过分析比较人类与实验动物之间基本生命现象的异同,开发建立各种人类疾病像是的实验动物疾病模型,为研究人类疾病寻求解决办法。 实验动物方法学:设施、设备、技术、统计分析等等。 实验动物伦理与福利:3R原则。

12 遗传育种学研究 是利用遗传调控原理,研究和控制实验动物的遗传特性,不断开发和改良,培育新的实验动物品种、品系,以及各种动物模型,使之达到实验动物化的目的。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课题包括: 实验动物遗传的改良和遗传控制; 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研究; 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的保存方法研究。 Es1, esterase-1 Biochemical Marker Genotyping by PCR

13 遗传改良: 近亲培育:通过近亲交配方式,将某些特殊性状(如产子数、哺育能力、性成熟等)固定下来。
突变培育:通过回交-互交,或者近交,或者将突变基因导入近交系的方式将某些有用的突变基因保持下来。 杂交:为了提高某些性状,如产子数、体重等,将两个近交系或近交系与运交群进行杂交。 Normal Dermatitis

14 University of Osaka creates mutant mouse that tweets like a bird
                                                                                                                                                                                                                                                                                                                                                              A labora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Osaka running an ongoing study on evolution has revealed that they’ve produced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ouse that tweets like a bird. They’ve produced more than 100 of them actually, as well as a mouse with short limbs and one with a tail like a dachshund. It’s all part of a larger study into how genetic mutations drive evolutions and diverse outcomes that can come about as a result of miscopying DNA. The researchers didn’t engineer the mouse to tweet, though there was some genetic tinkering that led to the singing mouse’s arrival. The lab created the mouse as part of its “Evolved Mouse Project,” which genetically modifies mice to be prone to miscopying DNA. From there, the outcomes are left to chance as the team has cross-bred the mutation prone mice for generations. According to the lead researcher at the lab, they were checking their newborn mice one at a time and one day came across a mouse that was singing just like a bird – a point that is significant beyond being both weird and interesting. Scientists already know that birds don’t sing haphazardly, but in a way that is governed by a set of linguistic rules that form strings of sounds. In other words it’s ordered noise, much like human speech. The team now hopes their tweeting mice will lend insight on how human language evolved over history. Mice, after all, are much closer to humans in terms of biology and brain, and by seeing how they chirp in the company of other mice and when placed in certain situations, they might learn how human linguistics came to be as well as how they were shared among groups.

15 实验动物医学研究 实验动物医学研究,包括研究实验动物各种疾病(传染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的: 发病机理 发病症状 病理特征
诊断方法 疾病治疗 预防措施等。 鼠痘 鼠肝炎

16 比较医学研究 比较医学,指对不同物种的某种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进行比较、以求得该疾病的四维真实图像,包括: 比较解剖学 比较生理学
比较组织学 比较免疫学 比较流行病学 比较药理学 比较病理学 比较毒理学 比较心理学 比较行为学等。 《比较医学》 施新猷等主编,陕西科技出版社,2003

17 实验动物生态学研究 主要研究实验动物与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 研究外界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换气等)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研究理化因素(包括粉尘、臭气、噪音、照明等)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研究生物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包括: 同种动物因素,如社会地位、争斗、收容密度、性别、年龄等 异种生物因素,如微生物、人及其他动物。 研究营养因素(饲料、水等)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研究居住因素(如设施、设备、笼具、垫料等)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8 实验动物技术研究 实验动物技术研究,包括动物实验技术、各种检测或测试方法、动物实验中的动物饲养管理等。具体包括: 实验动物的选择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免疫缺陷动物 实验动物胚胎工程 转基因动物

19 实验动物的重要性

20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如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提高猪肉的瘦肉率。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 药品安全: 2008年10月6日,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两批刺五加注射液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3例死亡。10月7日,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出紧急通知,暂停销售使用该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

21 实验动物是…… 人类的替难者; “活”的试剂; 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

22 生命科学方面 人类的健康和福利研究离不开实验动物。在对人的各种生理现象和病理机制及疾病的防治研究中,实验动物是人的替难者。 60%以上的生物医学研究需要实验动物作为研究材料。 脑研究 营养与健康研究 遗传与健康研究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等) 老年性疾病的研究(早衰老、AD等)

23 制药工业和化学工业方面 一种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的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1/5000)。 药物的有效性和生物活性 安全性试验 毒性试验(急性、亚急性、慢性) 三致试验(致畸、致癌、致突变) 药物的副作用和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 各种职业性中毒的防治方法

24 生物制品—疫苗 卡介苗(结核) 麻、腮、风三联苗 脊灰糖丸(小儿麻痹症) 乙肝苗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苗 甲肝苗 乙脑苗 流感苗 狂犬苗…… 实验动物是生物制品的原料,如地鼠、豚鼠的肾制备乙脑和狂犬疫苗,猴肾制备小儿麻痹症疫苗,SPF鸡胚制备麻疹疫苗等。

25 轻工业产品,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剂、保健品、饮料、化学制品(如化妆品)、玩具等的有害、有毒成分,必须用实验动物去测试。
农业上包括农药、化肥、重金属等在植物食品中的残留;激素、疫苗、抗生素等在动物食品中的残留。 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对饮水的污染等。

26 国防建设和军事科学 生化武器 核武器 空间科学 ……………

27 国外实验动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8 国外实验动物学发展概况 1.世界各国加大对实验动物的投入
美国生物科学课题投资的40%涉及实验动物;60%的生物学科研课题需要实验动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实验动物的支出每年超过4亿美元,占其研究经费总开支的第二位;美国Jackson研究所于2001年投资1.2亿美金用于实验动物设施的改善;日本于2000年在熊本大学投资40亿日元建立了实验动物资源中心。日本理化所每年用于实验动物的投入是20多亿日元。 28

29 2.实验动物标准化、专业化与社会化程度高 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在七、八十年代以后基本普及SPF级(无特殊病原体),部分实验已使用GN级(悉生动物)和GF级(无菌动物)。美国杰克逊(Jackson)实验室和NIH的遗传资源部已成为实验动物的遗传资源中心,Charles River公司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实验动物供应商,在世界各地有18个生产基地,年产实验动物600多万只。

30 3.国际认证 国际实验动物管理认可协会 (AAALAC)的认可已成为当今世界实验动物质量认可的重要机构。取得AAALAC的认可,无疑是取得一张国际“通行证”,目前全世界约有900多家取得认证。 30

31 4.实验动物资源呈现多样化趋势 JAX保存的品系已达3000余种。其中自然突变动物、转基因动物因其针对性强,用量少,实验结果准确性高等特点而被大量开发和广泛应用。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倍受重视,是实验动物天然的基因库。随着动物保护运动的兴起,高等动物的使用将日益受到限制,低等动物将逐渐替代这些动物。

32 5.培育新的小鼠模型和资源的安全保存成为发展重点
自1980年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USA)报导了Dr.Gozdon等人第一个生产转基因小鼠以来,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人们称之为是一场在实验动物上的“遗传革命”。随着基因重组、导入(KI,knock-in)及剔除(KO,knock-out)等基因工程技术日臻完善,外源基因(DNA)可以被随意转入、剔除某个基因或随意将某段基因插入到小鼠基因组特定位置的已成为可能。通过基因操作生产的特殊小鼠已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作,由于研究结果是可以重复的,也是非常准确的,越来越多的基因被重新排列或克隆,这些小鼠模型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和商业应用前景。到1997年,全世界就有近2500家实验室完成不同转基因小鼠的研制、生产和使用。 Green mouse Atopic dermatitis (NC) Polydactylia (ENU mutant) 32

33 实验动物法制化管理概括 美国,1866年制定了《禁止残酷对待动物法》;1966年经国会批准颁布了《实验动物福利法》。以后又相继修改过四次(1970、1976、1985、1990),其主要内容是: 不得虐待动物,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对实验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必须保证,并对实验动物疾病的处理、周围环境、工作人员的素质等都做了明确规定。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者,不准饲养动物,所做的实验不被承认。在法规颁布后,几乎全部实验动物生产公司、研究单位、制药厂、大学的有关实验室都进行了改建、翻修,由农业部每两个月检查一次法规执行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有权作出制裁。如对不符合要求者每天罚款1000美元,如限期不改,即撤销研究经费或勒令停业。 33

34 英国,1822年出台了《禁止虐待家畜法案》;1835年颁布了《禁止残酷对待动物法》;1986年出台了《科学试验动物法》;1999年制定了《饲养和买卖狗的法律》等。
法国,1850年通过了反对虐待动物的《格拉蒙法案》;2002年颁布了《动物实验伦理宪章》 澳大利亚,1990年颁布了《动物福利保护法》 欧盟,1986年制定了《保护实验用途和其他科学用途动物》的第86/609法令。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有关反虐待动物的法律或法规。

35 研究热点 基因治疗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重组DNA技术等,合成正常序列基因,通过载体导入靶器官,可纠正或治疗人类及动物的一些先天性代谢疾病、遗传病、肿瘤等。因此,相应疾病的动物模型研发正蓬勃开展。 异种器官移植 如小型猪、灵长类动物的器官移植到人类。 基因工程动物研究 用于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生产生物活性物质与药物(干扰素、白细胞介素、EPO、TPA、抗胰蛋白酶等)及药效评价等。 3Rs研究 其目的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采用其他实验手段代替动物实验,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减少动物的使用,减轻或减少给动物造成的疼痛和不安。 35

36

37 国内实验动物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8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概况 朦胧阶段:(40-70年代) 起步于40年代
50-70年代,少数单位饲养,资源少,由于运动多、经济落后,各单位重视不够,管理也不规范,整体水平较低。 起步阶段:(80年代) 1982年,第一届全国实验动物工作会议(云南)-我国实验动物的第一个春天; 1985年,第二届全国实验动物工作会议(北京)。制定了发展规划,批准建立四个省级实验动物中心(北京、天津、上海、云南)。 1987年,成立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颁发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即2号令。 法制化和标准化建设阶段:(90年代) 1994年,国家标准颁布(2001年进行了修订); 1996年,北京市立法;

39 1997年,建立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北京、上海);
1998年 颁发了《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管理办法》和《种子中心引种、供种管理条例》; 制定颁布了《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法规; 建立全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出台了《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技术审察准则》和《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技术审察细则》; 设立了24个项目108个子项目的九五攻关课题; 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 2001年,颁布《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 2002年,立项建立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 2003—2006年,立项建立国家实验小型猪、兔、禽、犬、猴种子中心或种源基地 2006年设立了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开展大规模的基因剔除小鼠的制作和胚胎库建设工作; 2007年,颁布“关于在动物实验中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部分省市设立了实验动物科研专项。

40 我国主要实验动物设施的分布情况 主要的实验动物设施集中在我国东部的沿海城市:如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地。
中部地区主要集中在陕西、四川、湖北、云南 实验动物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尤其是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的发展水平有关。

41 我国的实验动物管理体系 中央政府的管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地方政府管理部门: 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科学技术厅 各生产和使用单位:
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委员会 (IACUC)

42 实验动物标准化建设 内容: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学质量控制、遗传学质量、环境和营养学控制 实施:实验动物管理法规的建立完善、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建立、合格证或许可证制度的实施。

43 我国部分省市实验动物许可证情况 省市 生产 使用 省市 生产 使用 北京市 31 123 上海市 25 103 江苏省 34 142 浙江省
84 山东省 18 42 广东省 72 湖南 8 湖北 40 省市 生产 使用 云南省 12 21 河北省 7 45 重庆市 9 22 福建省 33 广西 2 江西省 3 甘肃省 4 新疆 6 SLAC-Peter HSU-2007 43

44 实验动物设施和质量方面 设施建设 “九五”末期,全国实验动物清洁级及SPF级设施分别占33%及15%以上。到2002年底已分别达到了45%和25%以上。特别是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等地已基本普及清洁级以上大鼠和小鼠的饲养与使用。 动物质量 2001年新版的“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取消了普通级实验大小鼠,2002年《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促进了高品质实验动物的使用和屏障设施的建设,确保了科学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了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已基本普及清洁级以上大鼠、小鼠,全国清洁级动物(大鼠、小鼠)的普及率约在60%以上。

45 实验动物设施情况 (1960、70年代)

46 实验动物设施

47 实验动物规模化、产业化概况 年实验动物生产量:1300万只,使用量约1000-1100万只,仅次于美国 。其中小鼠占55%左右,大鼠占30%左右,其他动物占15%左右。 实验动物品种与品系:主要品种为小鼠、大鼠、兔、地鼠、豚鼠、狗、猕猴、食蟹猴、小型猪、沙鼠、非洲爪蟾、红尾箭鱼、斑马鱼、线虫、果蝇等。总品系数约为500个。 主要规模化生产单位 上海斯莱克(中科院实验动物中心): 万只/年,主要品种:SPF级兔、豚鼠、地鼠、大鼠和小鼠。 军科院实验动物中心:40-50万只/年,生产品种包括SPF级大鼠、小鼠和普通级狗、猴、豚鼠、兔等。 上海BK公司:30-40万只/年,包括SPF级和清洁级大鼠、小鼠。新建的平台,设计生产量可达到80-100万只/年。 北京维通利华(包括北医大):主要以SPF鸡胚生产为主,实验动物的年生产量40-50万只,主要生产清洁级大鼠、小鼠; 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15万只/年,主要品种:SPF级兔、豚鼠、地鼠、大鼠和小鼠。 47

48 实验动物使用情况 (平均每年1000万只左右) 主要的几个省市的实验动物用量约占 75%左右 其他城市占25%左右(港澳台除外)

49 实验动物的应用领域 领域 比例 制药 46% 卫生 21% 教育 11% 军口 6% 农业 5% 其他

50 实验动物的教育和培训 建立实验动物情报咨询、图书出版与信息网络系统。 加强实验动物的科学教育与专业训练工作。
现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上岗证制度。

51 存在的问题 地域发展不平衡,部门或系统之间的差距明显 沿海城市快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高于不发达地区;长三角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支撑,已成为国内实验动物发展最快的地区;从行业来看,卫生、教育、科技、制药系统实验动物的使用量占全国的70%以上,实验设施的整体水平也高于其他行业; 实验动物新资源的匮乏 全球共有近万个实验动物品系,中国只占其中的5%。尤其是近几年,如SARS和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暴发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凸现出相关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的严重匮乏 人员整体水平和再教育程度不一 发达城市高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城市,尤其是上海已基本形成从业人员再教育体系(专业培训、管理培训、技术工人培训、上岗证书培训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高级专业实验动物管理人员和有特殊专长的动物实验人员奇缺 SLAC-Peter HSU-2007 51

52 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尚不完善 如知识产权的保护、资源的国际、国内间的共享利用尚没有制定相关的法规,实验动物的标准有些尚难在实际中真正得到应用,一些标准(垫料、运输、饮水、笼器具等)尚未制定;
各级管理部门或主管单位对实验动物的重视程度不一 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型医药企业、独资或外资企业、卫生系统相对较好; 实验动物生产的市场化和动物实验设施的社会化服务程度仍较低 国内目前除少部分市场化运作的生产单位外,大部分单位还是自繁自用、小而全的小作坊模式,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53 措施和发展重点 实验动物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畜(禽)、水生和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研究。 模式动物和动物替代研究 基因工程动物的开发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研发 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肿瘤、营养性疾病、人兽共患疾病等动物模型的研发 疾病动物模型的鉴定标准和评价体系 重大疾病的数字化动物模型库,并开展比较医学研究

54 实验动物支撑条件的建设 实验动物遗传、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国际标准化,以及快速准确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技术研究和商业化供应 饲料和垫料的生产、供应及其质量监控技术 笼、器具和专用动物实验设备的研制生产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分类、分级考核 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

55 动物实验的发展趋势 动物伦理和动物保护观念将进一步提升 1865年出版的《实验医学研究导论》中指出:“人类是否有权力对动物进行实验和活体解剖呢?我认为人类完全且绝对拥有这一权力。”这一人本主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法国于2002年颁布的《动物实验伦理宪章》规定:动物是具备敏感性和情感认知能力的生命,实验人员有义务保证其健康和安全不会受到无意义的损害。 继续寻求抵制者与力挺者之间的平衡点 即更好地遵循“3Rs”原则。首选是用非生命测试方法替代动物实验;其次是在无法找到替代方法时,必须至少做到在保证统计数据最低标准,以使实验结果能说明问题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参与实验的动物数量;第三就是通过麻醉剂和镇痛剂减少实验对动物造成的痛苦,或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停止实验。

56 研究和实施动物实验新的替代方法 细胞活体外试验:部分药理学研究已能够完全采用活体外方法进行,如药物固着于某种细胞蛋白质的能力;又如对药物在体内转变后的产物(代谢物)进行鉴别;再如LD50的毒性测试由细胞测试方法(CI50:抑制半数细胞生长的药剂浓度)代替;而新发展起来的毒物基因组学则旨在通过细胞内受化学物质损害的基因进行鉴定来推出可能存在的毒性等。但细胞测试无法再现由多种细胞构成的生命体的复杂性。如药物在整个生命体内扩散的方式是无法通过简单的细胞培养来获得准确的结果的。 重组器官活体外试验:由欧莱雅公司推出的胶原材料重组人体皮肤试验模型,能够取代以兔为对象的皮肤试验。 计算机模拟测试方法:数字模拟和统计分析能够在相似药物的数据和活体内、活体外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对药物特性进行预测,随后通过动物实验来验证。 物理-化学测试方法:利用度量工具和非生物物质,如Eytex(豆类制成)半透明胶体,在遇到刺激性物质后会变成透明,再利用分光光度计对透明度进行衡量,能得知刺激物质的毒性程度。

57 实验用动物必须通过合法饲养获得(第15条),且不得属于受保护动物的种类(第4条);
动物实验的审核将越来越严格: 欧盟有关动物实验的法规是1986年颁布的《有关保护实验用途和其他科学研究用动物》的第86/609号法令。该法令旨在尽可能减少实验用动物的数量,并尽可能避免其所遭受的痛苦。法令第七条规定:只有在必须而且没有任何开行的替代方法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动物实验。且动物实验必须符合三项条件: 实验用动物必须通过合法饲养获得(第15条),且不得属于受保护动物的种类(第4条); 动物实验必须由经许可的专业人员进行(第7条)(在法国,动物实验的许可证由农业部授予科学研究的直接负责人); 实验必须保证动物恰当的生存条件,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以及动物所遭受的伤害(第19条) 该法案于2006年进行公众意见调查,修订后已重新颁布。

58 实验动物方面的书籍 《实验动物教程》-上海科学即使出版社 《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手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实验动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Guide for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 (eighth edition)-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Recognition and Alleviation of Distress in Laboratory Animals-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Download ppt "医学实验动物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