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内容回顾 1.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 读后感 2.齐威王与周厉王对待谏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齐威王勇于纳谏,周厉王以能止谤而自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内容回顾 1.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 读后感 2.齐威王与周厉王对待谏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齐威王勇于纳谏,周厉王以能止谤而自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内容回顾 1.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 读后感 2.齐威王与周厉王对待谏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齐威王勇于纳谏,周厉王以能止谤而自喜。

2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29 孟子

3 解题 助词不译 句末语气词不译 寡人 之 于国也 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治理国家 君主治理国家

4 作者 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亚圣”。他在政治上提出“民贵君轻”的“仁政”主张,在哲学上提出“性善论”。主张以仁义治国、以王道统一天下。 孟子

5 得天下的故事。 行王道者 梁惠王要施行仁政, 本课叙述了孟子劝谏 故事梗概

6 咱们比治理国家,我自认为比你强多了!

7 子民未增多 梁惠王 VS 子民未减少 邻国君主

8 我这么尽心治国,子民没有增多,为什么呢?

9 大王,要想使国家强盛,要从本质上改变治国策略!

10 10

11 生字词 移其粟于河内 弃甲曳兵 数罟不入洿池 鸡豚狗彘之畜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然而不王者 涂有饿莩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sù yè
cùgǔ 生字词 zhì tún xiáng wàng piǎo sì shí

12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13 译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说:“我治理国家, 真是费尽心力了。 河内遇到 , 饥荒 就把那些百姓迁移到河东去, 把那些 移运到河内; 粮食 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 考察邻国的政治, 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没有 减少, 我国的百姓没有更增多, 为什么呢?”

14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5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军事,请允许我用打仗作个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 两军的兵器已经交锋, 抛下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逃了一百步后停止了, 有的人逃了五十步后停止了。 凭逃跑五十步的人去嘲笑逃跑一百步的人,那会怎么样?”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梁惠王说:“不可以, 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这也是逃跑呀。”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 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16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7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啊。 鱼鳖就会吃不完啊。 细网 不撒进池塘, 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季节,木材就会用不完啊。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了。 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始啊。

18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五亩住宅的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 鸡、狗、猪的畜养,不要错过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可以吃到肉了。 百亩的田地,不错过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七十岁的人穿丝吃肉,百姓不挨饿、不受冻,这样还不能称王的,是从来没有的呀。

19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0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不加制止, 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济,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百姓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罪过,由于年成不好。’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大王不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来归顺了。”

21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2.动词用作名词 (1)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活着的人 死:死去的人 2.动词用作名词

22 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2. 倒装句 “之”作动词“有”的宾语,应该为未有之也。 (2)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岁也。 2. 倒装句 (1)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之”作动词“有”的宾语,应该为未有之也。 (2)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以桑”做状语,应该为以桑树之。

23 阅读 赏析 做法: 移民、移粟 结果: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问题一:第一自然段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他的做法有哪些呢?结果如何? 做法: 移民、移粟 结果: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23

24

25 明确: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不同。
问题二:第二、三、四自然段中 逃跑五十步和逃跑一百步有区别吗? 回答:速度上有区别,逃跑快慢不同。 本质上没区别,都是逃跑。 明确: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不同。 设喻: 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做法与邻国统治者治国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小恩小惠而已。

26 问题三:第五自然段提出的“王道之始”包括几个方案?效果如何?
问题四:第六自然段要想做到“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方案?效果怎样?

27 措施与效果 王 道 之 始 王道之成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 王道之成 不王者 未之有也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28 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发展生产 以仁义治国 (行王道) 加强教化

29 孟子将抽象的道理再次化作形象的比喻,批评梁惠王的现行做法。
第七自然段再次设喻: 设喻 刺人而杀之,归罪兵器。 涂有饿莩,归罪年成。 (杀了人,说是兵器杀的) (梁惠王把百姓的死亡归罪于年成) 明确: 孟子将抽象的道理再次化作形象的比喻,批评梁惠王的现行做法。

30 拓展 1.讨论王道之始方案当中“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时入山林” 的借鉴意义。 明确:遵循客观规律 爱护自然 生态环保

31 2.名言接龙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32 练习题 1.选出下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兵刃既接(已经) B.弃甲曳兵而走(拖着) C.数罟不入洿池(密) D.涂有饿莩(野菜) D

33 B C 2.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尽心焉耳矣——总算尽了心啦 B.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头按时进入山林
2.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尽心焉耳矣——总算尽了心啦 B.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头按时进入山林 C.直不百步耳——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D.请以战喻——请让我用打仗来作比喻 B C 3.下列哪句是宾语前置句( ) A.非我也,岁也。 B.是亦走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树之以桑。

34 课堂小结: 重点:疏通文意,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学习本文设喻方法。 难点:掌握本课重点字词, 理解五十步笑百步的深刻寓意。 作业: 1.完成课本P211页思考题一、二、三题。 2.预习下一课《谏逐客书》。

35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内容回顾 1.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 读后感 2.齐威王与周厉王对待谏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齐威王勇于纳谏,周厉王以能止谤而自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