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2013年11月
2
高职教育的发展 一 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 思考和探索 三
3
一 高职教育的发展
4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产生的高等教育新类型。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横跨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为广大适龄青年提供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并掌握就业技能的机会,对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5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三十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逐渐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6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一、全面恢复阶段( 年)
7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一)专科教育恢复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78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 98 所
8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二)职业大学诞生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80年10月,南京市政府率先创办的“金陵职业大学”,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诞生。
9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这种面向经济,服务地方,“花钱少、见效快、可收费、以走读为主、不包分配”的短期职业大学,用较少的资源、较小的投入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解决了当时社会人才紧缺问题,迅速掀起了第一波发展高潮。
10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到1984年末,全国已先后建立了128所职业大学发展高职,比如江苏的金陵职业大学、广东的广州大学、山西的太原大学等。上海在8所职工大学里设立高职班,进行高职的试点。但是,由于当时指导高教发展的方针不利于高职发展,所以,大部分职业大学都靠向了普通高教,只有极少数学校坚持下来。
11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二、探索与调整阶段( 年)
1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这也第一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二)初中后“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试点,开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
为了有效地培养大批生产一线需要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业务人员,同时为了避免专科教育的本科化,加强专科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教育部职教司提出试办“初中后五年制的技术专科学校”实施方案。
14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二)初中后“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试点,开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
原国家教委印发了(85)教计字083号《关于同意试办三所初中后五年制的技术专科学校的通知》,开始了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学校试点。1985年7月上海电机制造学校、西安航空工业学校、国家地震局地震学校率先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标志着现代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开端。 五年制高职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办学力量成长起来
15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三)突破传统模式,调整培养目标,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1986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时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李鹏同志提出,高等职业学校、一部分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应划入高等职业教育。
16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三)突破传统模式,调整培养目标,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1987年6月23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提出“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应当利用自己同企业、行业关系紧密的有利条件,结合需要,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成人高校特别是职工大学进一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向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发展。
17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四)明确培养目标,促进专科教育改革
1990年11月,国家教委在广州召开全国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座谈会,对我国几十年来发展专科教育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总结。对专科教育的地位、性质与作用作了较为明晰的定位。明确提出,专科教育是高中教育基础上的一种专业教育。主要是为基层部门、生产第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较强适应性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18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五)关于“职业大学分流”的讨论
这一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主体、学制改革以及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调整。
19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五)关于“职业大学分流”的讨论
首先,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探索。通过出台一系列文件,逐步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成人高等学校、高等专科学校纳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形成“三教统筹”,实现了多主体办学。
20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五)关于“职业大学分流”的讨论
其次,开展学制改革探索。通过“四五套办”、“五年一贯制”试点进行办学模式改革。 再者,面对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和符合社会要求的状况,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初步调整阶段。明确了专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通过自身转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促进职业大学注重办学特色以及办学质量提升。
21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五)关于“职业大学分流”的讨论
1990年,原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普通专科教育改革目标是逐步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各类应用性人才”。这是国家第一次规范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2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五)关于“职业大学分流”的讨论
1991年1月原国家教委决定以总后勤部管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工业学校为依托改建为“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始试办高中起点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普通高中和相当于高中阶段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1994年10月和1996年6月原国家教委两次扩大试点范围。
23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三、确立阶段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年)
24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一)确立“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
1994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高等教育发展重点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明确提出“通过现有的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或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仍不满足时,经批准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作为补充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自此,确定了“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
25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二)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1996年5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它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其第13条规定 :“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把高等职业教育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从此高等职业教育走上了依法办学的道路。
26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二)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其第68条规定:“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进一步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27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三)“六路大军办高职”局面的形成
1999年1月,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更明确的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由以下机构承担:短期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高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内设置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二级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极少数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合格标准的成人高校等。
28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三)“六路大军办高职”局面的形成
同年,教育部成立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周远清副部长讲话中进一步明确“三教(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方针。 至此,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普通本科院校二级职业技术学院、部分重点中专、成人高等学校等六类高校共同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局面基本形成。
29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四、规模快速发展阶段( 年)
30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一)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 “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 ”
31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一)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
3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二)以“新模式、新机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三不一高”政策
国家教委印发了《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决定在1999年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计划中,安排10万人专门用于部分省(市)试行与现行办法有所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33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二)以“新模式、新机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三不一高”政策
“三不一高”政策,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受到高教界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者、专家的质疑,认为“三不一高”既不转户口、不包分配、不发派遣证以及高收费是一个歧视性政策,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34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三)高等职业学校设置审批权下放地方,各地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三)高等职业学校设置审批权下放地方,各地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进入规模快速发展阶段。这期间以“新模式、新机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设置审批权下放地方两项重要改革政策出台,极大地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有些措施受到质疑,但这一政策所代表的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大方向。
35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五、全面提升质量阶段(2004年-现在)
36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标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更加重视内涵发展,在全社会树立高职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 在“十一五”发展新时期,确立全面质量提升发展方针,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等一系列质量提升工程。
37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一)精品课程建设 2003年,教育部在全国高等院校 ( 包括高职高专 ) 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38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2004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并开始在全国9省市进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
39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中央财政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下达,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购置设备。
40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三)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 号),2003年,开展高职高专院校评估试点工作,对25个省市的26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评估。
41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三)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2004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 号),委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本地的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工作,正式建立起了五年一轮的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制度(第一轮评估)。
4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1、第一轮评估的背景 ——扩招带来了高校办学资源的全面紧张,教学压力巨大,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教学条件下降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
43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需要一个指导基层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指挥棒”。 ——五年一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应运而生。
——2003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启动。
44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2、第一轮评估的成效 首先,对一些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建高职院校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其次,评估过程就是一个宣传过程。 第三,评估促进了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
45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3、第一轮评估暴露的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第二,重视学科建设的偏向比较突出。
第三,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出现的问题,有些同样也出现在高职院校评估中。
46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4、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第一轮“水平评估”是2003年试行推出,2004年正式推开,2008年第一轮结束。到2007年底全国评了578所,没有一所是不合格的,“优秀”的比例也比较大,超出原来4号文要求不要超过30%的一个限制。
47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4、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0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启动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同时要求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自本评估方案发布起,每学年度须按要求填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48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5、新一轮高职院校评估方案的主要变化: 一是评估结论的变化。 二是评估方法的改进。 三是评估导向的转变。
49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5、新一轮高职院校评估方案的主要变化: 评估结论的变化: 新的评估方案中评估结果只分“通过”和“暂缓通过”两种。
50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5、新一轮高职院校评估方案的主要变化: 评估方法的改进: ——把“诊断”和“开方”作为评估的主要目的
——将深度访谈作为现场考察的主要方法 ——评估数据的采集方式变了
51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5、新一轮高职院校评估方案的主要变化: 评估导向的转变:
评估的导向不应过分强调外部评估,而是要让学校建立自己的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52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的通知(教发【2004】2号)。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6、《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出台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的通知(教发【2004】2号)。
53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新修订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由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监测办学条件指标两部分组成。
新修订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还规定了限制招生、暂停招生普通高等学校的确定条件。
54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学校(高职工科)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序号 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合格数据 限制(黄牌)数据 1 生师比 18 22 2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15% 5% 3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6 9 4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4000 2500 5 生均图书 60 35
55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学校(高职工科)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序号 监测办学条件指标 合格数据 6 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20% 7 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生) 54 8 生均宿舍面积(平方米/生) 6.5 9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 10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个) 11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10% 12 生均年进书量(册) 2
56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对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数据做假、拼接待。
57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四)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在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58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示范性院校建设的意义
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就是国家新时期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工程和质量工程,通过示范性院校建设,将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特别在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能够取得明显的进展。使之成为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引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发展。
59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发布(我们俗称教育部14号文)
60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具体任务: 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性院校建设 重点建成500个左右特色专业群 建成4000门左右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1500种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
61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根据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管理办法: 2006年,启动第一批30所左右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
2007年,启动第二批40所左右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 2008年,启动第三批30所左右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
6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制定了严格的入选条件,严格把握评审标准。 制定和公示了具体和细化的申报条件和要求。
细化资金使用规定,确保资金的效利用。 项目严格遵照“宁缺毋滥”的原则。
63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第一批28所 高职985院校 ——第二批42所 包括江西省一所,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批30所 交通、财经类院校限报。 ——另外加了9所培育学校(原是8所,后加上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包括我省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后转为骨干院校。
64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经过三年建设100所示范院校到现在基本全部建设完成,其中98所按期验收,2所(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去年年底验收。
65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重要经验:注重建设,注重改革, 注重行动,注重绩效。 ——使大部分学校对示范建设理念、目标、任务和内容有了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
66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骨干院校建设 ——骨干院校建设其实还是示范院校建设工程的一个延续。
67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2010年启动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进一步将示范项目建设中发现的体制机制、环境政策、教师资源和服务能力等制约因素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方面。
68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第一批40所 包括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批30所 包括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第三批30所 包括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69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俗称16号文)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70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2006年,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根本性的转变,重点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教育界普遍认为,16号文件的实施,意味着国家要求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
71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一、对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简要回顾
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到2006年,在7年的发展过程中,教育部共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相关的文件5部。 1.教高[2000]2号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教高[2004]1号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7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3. 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4. 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5.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73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2000〕2号文件主要解决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问题。
〔2004〕1号文件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文件。这个文件主要解决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问题。 〔2004〕12号文件是1号文件思想的延续和具体化。 从后来的情况看这个文件所规定的一些制度并没有达到真正落实。因此它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明显要比上面二个文件低
74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2006年发布的二个文件,则又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件。
14号文件主要布置了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是面对少数学校的。 而16号文件则是面向所有高职院校的。
75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意见》是教育部首次对高职教育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正确定位 《意见》由教育部对高职教育作用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准确确认
《意见》总结了十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经验和教训,吸纳了国外类高职教育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特别是针对当前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76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若干意见》的具体内容包括“一个重点,两个性,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
“一个重点”就是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77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若干意见》的具体内容包括“一个重点,两个性,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
“两个性” 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78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若干意见》的具体内容包括“一个重点,两个性,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
“三个建设”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着力“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
79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若干意见》的具体内容包括“一个重点,两个性,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
“四个加强”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专业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加强模式改革”。
80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若干意见》的具体内容包括“一个重点,两个性,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
“四个加强”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加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培养模式改革”。
81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若干意见》的具体内容包括“一个重点,两个性,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
“五个重视”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总结,重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重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重视从严治校规范管理,重视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持续发展”。
8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若干意见》的根本宗旨在于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社会,吸引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成为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要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83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六)《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84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1、进一步确立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决定》和会议明确提出了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85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2、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86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3、明确提出了实施“四大工程”、推进“四项改革”、抓好“四个计划”的具体措施。
87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四大工程”: 一是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服务,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
二是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三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四是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能力服务,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88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四项改革”: 一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 二是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进一步推进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89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四个计划”: 一是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二是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
三是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 四是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90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4、明确提出要从六个方面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1)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体制改革与创新。
2)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3)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 4)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91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4、明确提出要从六个方面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5)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6)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
9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5、加强领导和舆论宣传工作,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93
二 新形势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94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 1 (1)
人力资源大国和企业无偿用人现状,导致企业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缺失。 (2) 经济体制转型,企业的人才培养职能流失。 (3) 校企合作关系不够完善,“校、企、政”三位一体没有充任体现。 (4) 学校服务企业能力需要提高,主动服务企业意识还需加强。
95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2 设置盲目性大,建设的地方导向性不足。
(1) 设置盲目性大,建设的地方导向性不足。 (2) 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3) 专业教学指导机构缺位,行业、企业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96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课程建设 3 (1) 流程过长,效率不高,市场适应性差。 (2) “人情关”难以跨越,“因人设课”现象严重。
(3) 过程接口管理不当,脱节现象严重。 (4) 课程开发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97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社会参与度不够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4 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社会参与度不够
98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薄弱 ——数量素质结构不能满足需求。 “人不少、才不多” ——“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
5 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薄弱 ——数量素质结构不能满足需求。 “人不少、才不多” ——“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 尚未建立
99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 6
办学定位不够明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中,有诸多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办学思路不够清 办学水平不够高 办学特色不够显
100
三 思考和探索
101
思考和探索 建立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 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队伍建设
1 建立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 2 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3 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队伍建设 4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合作交流
102
思考和探索 1、建立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 (1)通过立法,明确企业参与教育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2)制定税收照顾及政策倾斜,引导企业参与教育 (3)“校、企、行、政”共创四位一体合作关系新模式
103
思考和探索 2、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1)宏观上: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与企业深度融合
(2)中观上:柔性顶岗实习,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紧需问题、实现学生工学交替人才培养 (3)微观上:订单培养,企业招收员工,学生解决就业
104
3、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 队伍建设
思考和探索 3、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 队伍建设 (1)校企双向兼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打造双师结构教学队伍 (2)校企双向培训,改造企业人力资源,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3)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丰富学校实践教学资源
105
思考和探索 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合作交流 (1)提供人才支撑 (2)提供技术支持 (3)参与新农村建设 (4)促进地方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106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