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四时养生 滕州市中医医院 王洪京.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四时养生 滕州市中医医院 王洪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四时养生 滕州市中医医院 王洪京

2 【二十四节气简介】 何谓黄道? 简单地来说,地球一年绕太阳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做黄道 。

3

4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5 春三月(立春2月4日-立夏5月5日)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2月18日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3月5日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4月5日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4月20日

6 夏三月(立夏5月5日-立秋8月7日) 小满——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5月21日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6月5日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7月7日、7月23日

7 秋三月(立秋8月7日-立冬11月7日) 处暑——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8月23日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9月7日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10月23

8 冬三月(立冬11月7日-立春2月4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11月22日,大雪12月7日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1月5日和1月20日

9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0 第一章 四时养生概述 四时养生——按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来调摄人体阴阳平衡,调理起居、饮食、精神,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
第一章 四时养生概述 四时养生——按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来调摄人体阴阳平衡,调理起居、饮食、精神,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11 一、“天人相应”的四时规律 “四时五脏阴阳” 。
“故四时养生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12 二、气候因素与人体的关系 “五运六气”学说: 每月有两个节气,每节分三候,组成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四季--四时—四气
“五日谓之候(物),三候谓之气(节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 正常的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气;太过为或不及时,为淫。 生长收藏都是“气”的表现,“化”中四气全有。

13 三、四季养生原则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1、顺应自然规律; 2、调节阴阳虚实; 3、说明阴阳互助。

14 (二)“春捂秋冻” 春天阴寒未尽,阳气渐生。故早春宜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以助阳气生发。 秋天少着衣使身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强人体御寒能力。 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为好。

15 第二章 春季养生 《内经》春季养生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滞,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

16 一、精神调养 春应于肝,肝藏血,主疏泄,在志为怒。 肝阴血不足,则疏汇失职、阳气升泻太过,表现为稍受刺激心易怒。
肝最喜条达舒畅,恶抑郁恼怒。 应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向社会和自己周围施与爱心。使精神愉快,气血调畅,使一身之阳气活泼地运生,符合春阳萌生、勃发的自然规律。

17 春季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 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容易流鼻血。 不要过分计较钱财,不追求虚名,减少不愉快的纷争。尽量避免七情过于激动而影响思想清静。

18 二、起居调养 春归大地,天气渐暖,人体代谢也加强,各器官负荷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 “春困”。
应该晚睡早起,衣着宽松,适当的散步,使精神轻松愉快,保持体内的生机。不要过分劳累或发脾气。

19 三、饮食调养 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
初春阳气之发,辛甘温之品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但大热大辛之物不宜食。 春为肝气当令,肝过旺则伤脾,使脾土衰弱,故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20 饮食宜甘甜少酸,饭不易过饱,酒不可过量,多食消化之品,有利春季身体的调养。

21 四、运动调养 春天最有利于人体吐故纳新,采纳真气,以化精血,充养脏腑。
经过寒冷的冬季,因室外活动减少使各脏腑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户外锻炼的项目。 晨练是养生一大方法。

22 1、选择轻柔舒缓项目:如太极拳、散步、慢跑、体操等,不宜进行剧烈活动;
2、注意锻炼时间,太阳出来之前尽量少在绿树丛中锻炼; 3、注意锻炼卫生,用鼻呼吸,有加温与温润空气作用,避免咽干咽痛等不良症状; 4、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运动之后忌穿湿衣让冷风吹。

23 和日春游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春花吐蕾,微风拂煦,柳丝吐芽,鸟鸣花香,生气盎(ang)然。
经过冬三月收藏季节后,人们应该到园林亭阁,山水湖泊的郊外春游,多做户外活动,使身心愉快,以增强体质,防止疾病的发生。

24 五、防病保健 (一)预防外感热病 春季阳气开发,正是推陈出新的时期,温暖多风,适于细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生存和传播,因此春天外感热病较多。
预防措施有两条:一是讲卫生,除虫害,使空气流通,消灭传染源;二是加强保健锻炼,提高机体防御能力。 可每天坚持按摩迎香、风池、足三里等穴位,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25 (二)预防春瘟 春季是阳气升发时期,多风,气候偏温,万物苏醒,富于生机,各种毒邪,即细菌、病毒亦易传播,所以各种瘟疫之病多见。 易患的流感及其它发热病: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26 (三)预防痼疾复发 春季是一个过渡季节,冬季饮食不当,过食辛热;或恣食肥甘油腻,痰热内蕴,至春季被时令之邪所引,向外发散,所谓冬郁而春发,常出现头晕目眩,胸满气闷,精神倦怠,四肢沉重等脏腑功能失调等症。 冬季不善于调养者,往往在春季易引起旧病复发。加之气候反常,常使年老体弱者患宿疾者发病或旧病复发。尤其在春分前后,胃疼、过敏性哮喘、高血压、冠心病、心梗、精神病等最易复发。

27 《内经》提出春季有人四肢无力,足冷不暖等症,多是由于冬季不善养者。如果春季不能很好地养生,也将会在夏季生病。
肝火偏旺的人,春季血压容易偏高,睡眠不好;哮喘病人,春季易发病;内热体质的人,春季易患目赤,咽喉肿痛。 《寿世秘典》记载:“三月桃花浸酒饮之,能除百病益颜色。” 《千金方》也指出:“三月之节宜饮桃花酒”。

28 春季养生举例: 何谓睡眠? 睡,坐寐也,坐着打盹。 “眠”字从“瞑(ming),闭目合眼的意思。
睡眠跟人的寿命长短直接相关,所以往往睡眠都会是各种养生大法里的第一要旨。

29 人为什么要睡觉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睡觉是为了养阴,而只有养好了阴,身体的阳气才能起来,白天才能有精神干活。白天是用来工作和学习的,这时你处在完全的运化状态。那么到了夜里,你要让生命处在一个相对的止息状态,这样才能使生命有一个休养生息的过程。

30 春天应该吃一些具有升发之性,味道偏于辛辣味道食物,鼓舞肝胆之气,化解冬天储藏的能量,发散到体表,为人的体力和脑力活动提供充沛的能量。春天不是吃肉的季节,滋补了一个冬天,立春应该是消肉化积。立春当天吃春饼。初生的芽,生命力的集聚。从现代营养学讲,食物没有质的区别,就是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的差别,中国人认为,吃豆芽跟吃豆瓣完全不同,芽是最具生命力的。肝的颜色是什么?青。吃这些绿色的、初生的、生发的食物,有意识的要添加这个。

31 中医的饮食原则强调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就是说要根据季节、地域、人的体质的不同,合理选择调配饮食。基本口味是甘。五谷基本味道都是甜的,养我们的脾胃。春天偏甘上加辛,夏天是甘上加咸,秋天是甘上加酸甜,到冬天是甘上加苦。 春吃芽,夏吃花,秋吃水果,冬天吃坚果、硬果

32 一般来说选择应季和方圆百里出产的食物最好,建议最好不要吃反季节的食物,也反对天天吃外地的出产的东西,很多人会因为人到外地,不适应当地的饮食而造成上吐下泻,也就是所谓的水土不服。还有很多人是因为人在本地吃的却是外地的东西而闹病,比如过敏、瘙痒、打喷嚏等等,这也叫水土不服。

33 第三章 夏季养生 《内经》夏季养生原文: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第三章 夏季养生 《内经》夏季养生原文: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症,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34 一、精神调养 火热主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主神志,为君主之官。七情过极皆可伤心,使心神不安。
夏季暑气当令,腠理开泄,汗液外泄。汗为心之液,故心气易耗伤,即所谓“壮火食气”。 故在炎热的夏天,“善养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

35 1、心境平和:天热易使人烦躁,应重养神;不要发火、气郁。
2、笑口常开; 3、调整心情;《琐碎录》:“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

36 二、起居调养 心火旺而肺气衰,人应晚睡以适应阴气的不足;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清晨多到室外参加一些活动,以增强体质,适应夏日养长之气。
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易引起手足麻木不遂,面瘫等病。在衣着方面,由于天热多汗衣服要薄一些,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汗衣可刺激皮肤而引起多种疾病。

37 露宿——雾露之气伤人。 空调病——睡觉吹一夜风扇或空调,风邪进入了人体,感觉浑身酸软,比没睡觉还觉得累,甚至四肢麻痹,瘫痪。 炎夏最易遭受风邪侵袭,而造成手足不遂、麻木不仁的风痹病。不可在露天、过道里、树下或屋檐下卧睡。睡着后不宜扇风,以免受风寒。

38 邱处机:“平居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一时虽快,风入腠理其患最深。贪凉兼汗身当风而卧,多为风痹。”

39 夏季暑热湿胜,宜防曝晒,宜降室温。 注意改善居住环境,尽量作到通风凉爽;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劳动或走路;保证充足的睡眠。 古人还指出:“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夏季汗出,衣衫宜勤洗勤换。 家庭及工作地方应备适当的防暑饮料,如冷饮、绿豆汤和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40 三、饮食调养 阳气在外而阴气内伏。人体消化功能弱,食养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
要适当选具有酸味,辛香食物,增强食欲。宜食清爽可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 张仲景:“夏不食心”。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应多吃些瓜果、蔬菜。

41 “夏季心旺肾衰,……饱腹受寒,必生霍乱。莫食瓜茄生菜,原腹中方受阴气,食此凝滞之物,多为症块,”
夏季如果过多吃生冷油腻的食物,易引起上吐下泻,患中湿、泄泻(即肠炎、痢疾)等胃肠急症。

42 四、运动调养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长时间在阳光下锻炼可引起中暑,只有合理地安排才能收到好的健身效果。
1、运动时间要安排合理,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室外锻炼。 2、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阳光下锻炼要戴上白色遮阳帽或草帽,避免阳光直射头部。

43 锻炼时穿的衣服要松软宽大、便于散热。要适当饮些盐开水,不可大量饮用凉开水,运动后不要立刻冲冷水浴等等。
3、运动量要适度,不可过度疲劳。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甲亢、肥胖病的病人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锻炼。

44 五、防病保健 (一)预防暑病 易引起疟夏和中暑等病。 疟夏:
疟夏之症主要表现为胸闷纳呆、四肢无力、精神萎糜、微热嗜睡,汗多、便溏,日渐消瘦等。治疗主要是芳香悦脾,避秽化湿,减少食量,清淡饮食,少吃油腻,以使脾健胃和。

45 中暑: 是由于烈日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引起的,前兆症状常头昏、胸闷、心悸、四肢无力、大汗出、口渴恶心等,不作及时处理可出现身热呕吐、烦躁大汗或无汗昏厥、面白、抽搐等症状。 夏日要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家中还要备些防暑药物和饮料。

46 (二)“冬病夏治” 根据中医学“春夏养阳”原则,一些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及阳虚阴寒内盛的疾病可通过伏天的调治,使病情好转或根除。 具体方法可用敷贴穴位、伏针、灸治、中药内服及熏吸等。

47 第四章 秋季养生 《内经》秋季养生原文: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第四章 秋季养生 《内经》秋季养生原文: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以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48 万物在秋季成熟,自然景象平定收敛。秋季由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应注意保养内存的阳气。
肺与秋季相应,与秋气相通,肺旺于秋,秋天肺的气血最充沛,功能最旺盛。 秋季天气寒热多变,寒凉之气及秋燥之气极易伤肺,发生感冒、咳嗽等证,所以秋季重在养肺。

49 一、精神调养 肺气虚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易生悲忧情。
为适应秋季容平的特性,人们不该象夏季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外界,而是应该收敛神气,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 所以要培养乐观情绪,静想收获的喜悦,保持内心平静,收气敛神,为阳气潜藏作准备。

50 二、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汇趋向收敛、闭藏,在起居方面要早卧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可以避免秋天晚上凉气伤肺;早起,可以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之太过,以顺应阳气的舒长。 要注意室内温度及湿度,并避免剧烈运动而造成大汗淋漓而致使津气耗散。

51 秋季人的精气内敛,尤要防劳伤,以免阴气外泄。
秋风清肃,众生收杀,宜早睡早起,象鸡一样夜寐晨起,并使心神得以安静,以缓和秋季肃杀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一场秋雨一层凉”。衣着方面根据“春捂秋冻”原则及秋季气候特点适当增减。

52 三、饮食调养 应贯彻“少辛增酸”的原则。 肺气盛于秋,故秋要减辛味以平肺气,增酸味以助肝气,防肺气太过乘肝,使肝气郁结。
《金匮要略》中有“秋不食肺” 之说,故秋不可食肺以增其淫。 秋燥易伤津液,故饮食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基本标准。 《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53 初秋,所以饮食要多温食,少寒凉之物。温食以护肺胃之气,而凉食、寒食则伤肺胃之气,饮邪内留。
《老老恒言》说:“夏至以后,秋分之前,外则暑阳渐炽,内则微阴初生,最当调停脾胃,勿进肥浓。” 过食寒凉之品可造成湿热内蕴,毒滞肠中,易引起腹泻痢疾等。

54 四、运动调养 金秋季节是开展各种锻炼的好时期。随着天气渐冷,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到严冬来临时体质会有明显地改善。
注意衣物的增减、不要怕麻烦。还要及时补充水分及水溶性维生素。运动前喝些温开水,平时饮用菜汤、果汁,可保持粘膜正常分泌,呼吸道湿润,皮肤润泽。

55 五、防病保健 除适当多服一些维生素制剂外,还应服用宜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原则是宜滋润忌耗散。
在传染病流行时,可用板兰根、马齿苋等单味煎汤预防。 如果夏季由于多食生冷瓜果而致胃肠虚寒者,秋令可服干姜、肉桂等温热药以“暖里腹”。

56 第五章 冬季养生 《内经》冬季养生原文: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养生者少。”

57 一、精神调养 冬季内应于肾,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在志为恐与惊。惊恐与主神明有关,惊恐伤肾。“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虚无所定,故气乱矣。”心藏神,神伤则又生怯而恐。冬日闭藏之时,更应固密心志,保养精神。冬季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 严冬之时,万木凋零,毫无生机,常使人抑郁不欢。改变情绪的基本方法就是活动,如体育活动、舞会、音乐会及探访亲友等。

58 二、起居调养 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方面也要顺乎自然。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养阴气;待日出而作、可躲避严寒,求其温暖,使人体阴平阳秘。 还要保持室温恒定温暖,过低易伤元阳,过高则使室内外温差过大、易感外感。

59 衣着方面,要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内衣以棉布质为好,和暖贴身。
首先,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60 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由于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温最低。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
其三,冬季定时开窗换气有利于身体健康。其四,蒙头睡觉不可取。冬天蒙头睡觉极宜造成缺氧而致胸闷气短。 其五,夜间忌憋尿。由于冬夜较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61 冬季手脚易冻,尤宜保暖。 调摄失当,过食辛热暴暖,而内扰阳气、使之外泄或积热于内,形成阴虚火旺,痰热瘀血,至春则发瘟病、时病或诱发宿疾。

62 冬季应勤泡脚 俗话说:“剃头冷三日,泡脚三日暖”。 我国古人非常重视洗脚,因为脚上有60多个穴位,而且三阴经和三阳经都走脚。
如果你一年四季天天洗脚,对身体很有益处。比如春天你洗脚,可以增加生机。夏天洗脚,就可以去掉你的溽(ru)热,如果夏天用温水洗脚,皮肤的开泄能力会更好。秋天的时候洗脚,可以润燥。冬天洗脚,可以温曛丹田,使小腹特别温暖 。

63 三、饮食调养 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冬日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可使肾气固实。
冬季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以免内伏之阳气郁而化热。 冬季切忌粘硬,生冷食物,此类属阴,易伤脾胃之阳,肾阳虚者易造成中气下陷,形成形寒肢冷、下痢清谷等病症。

64 冬季饮食基本原则为保阴潜阳。如鳖、龟、藕、木耳等都是有益的食物。
冬季饭菜味可浓重一些,有一定量脂类。养生家们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食后摩腹,缓行千百步。

65 北方的冬天吃什么菜?现在人们都说吃绿色蔬菜。道法自然,冰天雪地里面哪有绿色蔬菜。除非人为搭起大棚,在温室里面种菜。那个菜倒是绿的,可是好吃吗?有味道吗?少了一股自然之气。

66 还有从南方空运过来的菜,也不好。冬天吃绿色蔬菜,反季节给心神和身体一个错误的信号,他们以为开春了,要咬春了,要升腾,开发了,结果生机提前启动,腠理一开,碰到的却是严寒冰雪、风刀霜剑,于是病了。
过去冬天吃什么菜?腌咸菜腌酸菜,经过腌制的菜一方面能提高消化功能,另一方面就是遏制了蔬菜的升发功能,符合冬季养藏的规律。

67 “冬至一阳生”。就是很多重病的人,只要熬过冬至,还有大概三个月到半年的生存的可能性。可是好多人都是熬不到这个极限,在这一天之前,或者当天死掉。心是阳火,我们说的大肠、肺是属金的,马季死在冬至当天,死在厕所里。心脏功能好,你能把阴寒的粪便排出去,这叫火克金。心脏功能差,它能把你憋死,这叫反侮,金侮火。冬至这一天,古代当成一个大节来过

68 道家在养生的观点,到什么节气做什么事。没有冬天的积累,春夏也没有它的生长发育。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一年四季都没精打采,其实就是冬天没有养足了精。

69 四、运动调养 冬天锻炼有室内和室外两类,室内有导引、气功、太极拳等;室外有长跑、竞走、滑雪、体操、球类等。少儿可选跳绳、踢毽、跳橡皮筋、拔河等。要因人、因地制宜。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痛;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70 冬日切不可终日紧闭门窗,或在空气污染的室内聊天、玩扑克,不应恋床睡懒觉。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天寒地冻场地硬,所以不要在恶劣环境中锻炼。 还要注意防治感冒和冻伤,锻炼前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还要预防冻疮。

71 体弱与身患疾病的要避免在大寒、大风、大雪、雾露中锻炼。
“早起以左右手摩肾,次摩脚心,则无脚气诸疾成。以热手摩面上,则令人悦色;以手背揉眼,则明目。”

72 五、防病保健 (一)“冬令进补”保健法 根据“冬藏精”的自然规律,冬令进补才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滋养五脏。
一类食补,一类药补。但药补不如食补。 偏阳虚的人以补羊肉、鸡肉等温热食物为宜,可温中、益气、补精、填髓;

73 牛骨髓一类有壮阳、滋阴、填精作用,适于阴阳俱虚, 羸弱之人进食。
气阴不足之人以鸭肉、鹅肉为佳。鸭肉性甘寒,有益阴养胃、补肾消肿、化痰止咳作用。 防止“无虚滥补”,“虚不受补”。 (二)预防外感及宿疾的复发 大青叶、板兰根等对流感、麻疹等有较好预防效果。 防寒保暖,服药预防,健身锻炼。

74 第六章 四时养生小结 一、顺应四时养生的原理
第六章 四时养生小结 一、顺应四时养生的原理 自然界不仅用自己的物质材料产生出人,而且把自己的基本属性即“阴阳四时”传输给人。所以,四时阴阳这一时间节律既是天地之气合而为人所依据的主要法则,也是人体本身所具有的最重要的规律,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75 第六章 四时养生小结 “四时阴阳”的时间结构既然在天地自然界起决定作用,依照“天人合一”的原理,它同样是人体系统中的决定因素。所以,人之养生就必须顺四时阴阳的变化,而“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76 第六章 四时养生小结 二、顺应四时养生的原则
第六章 四时养生小结 二、顺应四时养生的原则 原文指出:“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即阐明了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 由于四时阴阳为万物之根本,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 所以,春夏当顺其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当顺其收藏之气以养阴。

77 第六章 四时养生小结 三、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性 1.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则生气不竭
第六章 四时养生小结 三、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性 1.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则生气不竭 人如能适应四时阴阳变化而养生,那么他们的生命力也都不会衰竭,则不会生病,可以健康长寿。

78 第六章 四时养生小结 2.违背四时阴阳变化则伤害五脏 违背了四时阴阳的变化,就会破坏人体阴阳平衡,导致五脏损伤而发病。
第六章 四时养生小结 2.违背四时阴阳变化则伤害五脏 违背了四时阴阳的变化,就会破坏人体阴阳平衡,导致五脏损伤而发病。 违背了春季的养生原则,那么人体内的少阳之气便不能伸展,从而使肝气抑郁发生病变。

79 第六章 四时养生小结 违背了夏季的养生原则,人体内的太阳之气便不能旺盛,就会发生心气内虚的病证。违背了秋季的养生原则,体内的太阴之气便不能收敛,就会发生肺热喘息胸闷的病证。 违背了冬季的养生原则,体内的少阴之气便不能闭藏,就会发生肾气虚惫的病证。

80 第六章 四时养生小结 四、治未病的预防观 养生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内经》对此特别重视,即是这一思想较为集中的反映。原文以“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为比喻,说明未病先防的重要性,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原则。

81 第六章 四时养生小结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第六章 四时养生小结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积极做好各项预防工作,以达到防止疾病的发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则争取早期诊断与治疗,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变。 《内经》治未病的思想,对中医养生及治疗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82 谢谢!


Download ppt "四时养生 滕州市中医医院 王洪京."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