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生物新课改与教学实施策略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刘满希 liumanxi@163.com 0514-7347846.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生物新课改与教学实施策略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刘满希 liumanxi@163.com 0514-7347846."—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物新课改与教学实施策略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刘满希

2 【内容提要】 引言 一、新课改的相关理念 二、扫描江苏08高考方案 三、聚焦学业水平测试 四、应对学业水平测试的教学 五、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对策

3 一、新课改的相关理念  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4 培养什么人? 素质教育的实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力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我还要加上一句,德智体都好,但心理不健康,则是易碎品。 ——斯霞

5 教育: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生理的还是心理的,    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当前的还是将来的   ——摘自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引言 这与生物课标的要求相吻合,生物课标提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为了一切的人,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是仅仅成绩好的学生,尤其要关注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发展及心理健康。

6 怎样培养人? 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应该树立科学的成才观 社会应该形成合理的人才观 政府应该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应该树立科学的成才观   社会应该形成合理的人才观   政府应该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

7 “关注和尊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 教学观 国内外教育改革普遍认同的两个观点是: 一、教师事关重大; 二、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关注和尊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 教学观        国内外教育改革普遍认同的两个观点是:  一、教师事关重大;  二、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让教师在课堂中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逐步变成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究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让教学过程努力成为生动、发展、富有个性化的动态创造活动。

8 接受性学习重结论,发现性学习重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 学习不仅要重视结论,更重探索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不仅要重视探索结论的过程和方法,更重视探索结论的过程和方法中的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

9 在教法改革中,我们应防止矫枉过正,避免走进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以“少讲多练”代替“精讲精练”的误区。
课改提出转变学习方式,并不代表所有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恐怖分子”

10 “着眼于开发学生潜能”的 课程观 理念:“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已逐渐被变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所取代。”
1、从现实生活中来——课堂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让学生从自然、生活、社会中汲取更为丰富的营养 2、到现实生活中去——实践是人生大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开发潜能

11 “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观
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积淀的突出问题: 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人际间的合作能力较差。而这些能力正是学生步入社会和自身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基本素质。

12 “坚持多元发展”的 评价观 评价的基本理念为 评价主体互动化、 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过程动态化 特点:主体性充分发挥、 个性充分发展,
“坚持多元发展”的  评价观  评价的基本理念为 评价主体互动化、          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过程动态化 特点:主体性充分发挥、     个性充分发展,     追求的不是学生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

13 新课改中学科教师的定位 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过程。 课改中教师最应该关注什么问题? 学者的课程 管理者的课程 实施者的课程
研究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论、学生发展中心论、社会改造中心论)。 研究课程实施、评价等具体问题,尤其是评价问题。 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过程。

14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生物教师 教学工作内容的设定
一线教师努力做到: 1. 研读课程标准 2.透析学生用书 3. 精读教师用书 4.优化教学环节 5. 改进实验教学 6. 提升评价理念

15 二、扫描江苏08高考方案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16 艺术类、体育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为艺术或体育专业;如不兼报普通类专业,可选择七门必修测试科目。
2008高考方案一览 统考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学业 水平 测试     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七门。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一门。   艺术类、体育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为艺术或体育专业;如不兼报普通类专业,可选择七门必修测试科目。     必修测试科目分成4个等级,用A、B、C、D表示等级:各科满分为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参加两次测试的,取较高等级计算成绩。   选修测试科目等级:各科满分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划出等级。前5%(含5%)为A+,A级为前6%-20%(含20%)的考生,20%-30%(含30%)为B+,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 综合素质 评价  包括普通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 加分   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测试,有六门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且技术测试合格的考生,在划线前加10分计入统考成绩。 录取 分数线   高校取时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成绩(不含附加题分)划定省最低控制分数线。 志愿 必修测试科目各科成绩均需达到C级及以上(技术科目测试合格)方可填报普通类志愿,填报艺术、体育类志愿必修测试科目D级(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视为D级)不超过三门。 考生填报普通类本科专业志愿的必要条件:必修测试科目均达到C级(技术科目测试合格视为C级)及其以上,选修测试科目均达到B级及其以上。

17 高考方案呈现四大特点 1.以统一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方案将语文、数学、外语作为高考统考科目,既保证了加强基础、突出重点,又有利于减轻学生高考负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公平、公正。 2.变一次性考试为多样化考试。除统考科目外,其他科目作为学业水平测试,分必修或选修科目,与高中课程教学安排相匹配。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与高校录取挂钩,使高考成为一个过程,改变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3.将综合素质考核纳入高考。方案明确综合素质考核是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的情况是高校择优录取的基础,并对考核内容和方法作了原则规定,主要目的是发挥高考引导作用,推动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4.把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作为改革方向。方案把中学组织教学、考试部门组织考试、高校组织招生三者有机结合,具有“高端多元(重点院校)、中端稳定(一般本科院校)、低端开放(专科或民办院校)”的高校招生改革取向。

18 2008年江苏高考命题坚持科学性、创新性和公平性的原则:
1.科学性。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测试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命题;学业水平测试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命题。力求做到试题设计与课程评价目标相一致,分别体现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测试和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和特点。 2.创新性。试题设计突出新情境、新材料、新设计,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力求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3.公平性。实现试题素材和解答要求对于所有考生的公平性,避免偏题、怪题,认真考虑城市和农村不同教学条件和能力,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

19 “三个一定”原则: 有一定的区分度,有一定覆盖度,有一定的时代感。
“考试说明是教育部考试大纲的补充,是政府向社会发布考试信息的权威文件,是避免考生因为信息不对等而影响高考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 “学业水平测试是我省新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中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

20 •考试时间安排 学业水平测试 1.测试日程和时间
必修科目测试:高二下学期、高三下学期,每年的4月8日全天和9日上午,每科75分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报考两次。 选修科目测试: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一门。测试安排在每年的6月9日,每科100分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可报考一次。

21 反对观点1: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科特长。
反对观点2:考试科目增多,资格线要求太高,增加了学习负担。 反对观点3:英语权重过大,导向不对。 反对观点4:6门全A加10分,这对文科生不利。 反对观点5:综合素质评价不可能公平。

22 生物高考方案 必修:生物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的内容; 选修:生物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和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

23 高中生物课程各模块关系图 B1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2学分) B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2学分) B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2学分)
A2遗传与进化 (必修,2学分) A3稳态与环境 (必修,2学分) A1分子与细胞 (必修,2学分) 高中生物课程各模块关系图

24 三、聚焦学业水平测试 学业水平测试是江苏省08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中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学业水平测试的目的在于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更多有效的考生信息,从而有利于高校更加科学、自主地选拔人才,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全省高中的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健康推进。

25 1.生物(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指导思想
生物(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省教育厅颁发的《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同时从我省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充分体现新课程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价值和学科特点。通过测试,全面检测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状况,重点考查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命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我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实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有利于高校更加科学、自主的选择优秀学生。

26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生物考试说明

27

28

29

30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1. 鱼类在水中遨游、鸟类在空中飞翔,虽形态各异、习性不同,但体内的基本组成相似。它们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 A.水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2. 在血红蛋白的结构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 A.磷酸键 B.二酯键 C.肽键 D.离子

31

32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3.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脂质(磷脂)和多糖 B.蛋白质和多糖 C.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D.核酸和蛋白质 4.下列细胞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A.中心体 B.核糖体 C.染色体 D.内质网 5.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细胞,发现有叶绿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由此可判断该细胞可能取自 A.果蝇 B.水稻 C.家兔 D.大肠杆菌 6.将哺乳动物的新鲜红细胞放人下列溶液中,会使红细胞涨破的溶液是 A.0.9%生理盐水 B.5%盐水 C.10%盐水 D.自来水

33 7.生物体细胞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 A.丙酮酸和[H] B.乳酸 C.二氧化碳和水 D.酒精和二氧化碳 9.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 ATP D.核酸

34 12.蝴蝶兰幼叶的叶肉细胞经离体组织培养能培育成蝴蝶兰幼苗,这说明植物细胞具有
A.专一性 B.全能性 C.恢复原状态的能力 D.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11 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不能在体内转移 B.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C.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D.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

35

36

37

38

39 2.对生物(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评价
考生反映:发挥比较稳定;考试内容均在考纲之内,考查知识点分布平均;大部分题目以考查基础为主,只有一两道题目较为困难,需要进行分析,但仍属于可以接受的难度。 教师评价:试卷覆盖面广且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强化了实验和实践活动的要求,能力立意明显。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在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上使学生的成绩拉开了差距。试卷中安排了具有一定灵活性、开放性的试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生物试卷更“平和”,将促进生物教学在常态、有效的状态下有序进行。 权威分析:启发生物教师在高一年级教学中要注重有关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身边的生物常识,避免繁、难、怪题。

40 3.分析生物(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特点
(1)科学性。 (2)创新性。 (3)公平性。 (4)强调基础 (5)充满时代气息 (6)渗透生物科学史 (7)注重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1 4.生物(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导向预测
1)潜心研究《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2)立足教材,加固基础。 3)理论联系实际。 4)加强实验教学。 5)均衡发展。

42 四、应对学业水平测试的教学策略 复习策略 1.研究《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2.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3.关注学科主干知识
4.重视课后练习题和每章后的自我检测题 5.关爱边缘生,提升其自信心 6.编制复习学案,提高复习效率

43 常规教学策略 1、研究《课程标准》,落实《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 2.编写模块课程纲要 3.整合教材,编写教学案
4.建构高效互动的教学模式 5.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44 2.编写模块课程纲要

45 2.编写模块课程纲要

46 2.编写模块课程纲要

47 3.整合教材,编写教学案

48 复习课 新授课 讲评课 生物学科“互动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实验课 实习和研究性课题课
4.建构高效互动的教学模式 复习课 新授课 讲评课 生物学科“互动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实验课 实习和研究性课题课

49

50

51 学习新课程理念,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校本教研
5.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学习新课程理念,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概括起来就是    “校本教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主体,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达成教育理解,生成教育智慧,实现教育创新的过程。”

52 1)以老带新传帮带 2)开设各类展示研究课 3)加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借鉴经验 4)教科研促发展
以课题为纽带,以各种类型的展示课为平台,充分调动青年教师投入新课程改革的热情。整合教学资源,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借鉴经验,共同成长。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53 五、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对策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 (二)概念图的教学 (三)小组合作与探究 (四)生物实验教学 ……

54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林祖荣

55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 北京21中 乔文军

56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

57 (二).概念图   概念图又可称为概念构图(concept mapping )或概念地图(concept maps)。前者注重概念图制作的具体过程,后者注重概念图制作的最后结果。现在一般把概念构图和概念地图统称为概念图而不加以严格的区别。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概念(concepts)、命题(propositions)、交叉连接(cross-links)和层级结构(hierarchicalframeworks)是概念图的四个特征。 在概念图中,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

58

59 概念图的制作方法 (1)选取熟悉的知识领域。指导学生绘制时,最好选取学生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选择教材的一节或一个实验,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自己选定。这样创建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确定层级结构时感到比较容易。

60 (2)确定关键概念与概念等级。将选取的知识领域中所用到的概念列出来。根据概念的概括性进行排列。如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光合色素、水分子、太阳能、化学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囊体膜等。从这些概念中找出最主要的和关键的概念——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为次一级的概念,光合色素为再次一级的概念,依此类推。

61 (3)初步拟定纵向分层与横向分支。将排序确定好的最主要的概括性最强的概念置于顶层,次一级的放在其下,依次向下,最具体的例子放在最底层,画出草图。一般来说,每个概念在一个概念图中只出现一次,主概念(如光合作用)下分出几个相关联的支概念(如光反应与暗反应),支概念下又分出几个支概念(如光合色素、水分子、光等)。绘制草图可以用纸片来排列,在纸片上写上概念,可以对层级结构不断调整,也可以用电脑软件绘制。

62 (4)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概念之间用连线连接,在连线上标明连接词。连线可以交错,向上或向两侧联系时需要加箭头。连接词尽可能用表达具体明确意义的词,不用句子。2个概念与连接词能构成一个命题,表达一个完整的观点,如“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过程与暗反应过程”。概念要用方框或圆圈圈起来,连接词则不用。

63 (5)不断修改与完善。概念图在初步完成后应该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随时进行修正与装饰,使概念图不但完整而且漂亮。

64

65 概念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1.教的工具 概念图有助于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概念图在教师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能发挥作用。在制定学期和课时教学计划时可构建一个大的概念图来展示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构建许多具体的小的概念图来表达具体的知识结构,以简练的形式展示教学的重要概念与原理。小概念图是大的概念图的片段,是整个教学计划的一部分。 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应画好每个主题的概念图,通过整理、绘制概念图的过程,进一步熟悉这个主题中的主要概念及相关关系,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主次关系,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66 另外,概念图也可以作为教学设计的工具。在教学中采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设计,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样可促进教师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形成整体的观念,加强对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也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需要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使整个教学过程与流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

67 2 .学的工具 (1)提升元认知学习技能。元认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自觉意识,是根据对自己所用认知加工策略效验的不断监测来选择、评价与修正认知策略的能力。概念图能帮助学生提高元认知学习技能, 如记笔记、理解概念、准备考试等。一般来说,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都是忙着记笔记,没有时间听教师的讲解。而在掌握概念图的制作方法后,学生便可以用它来做笔记或用它来整理笔记与学过的内容。在整理与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有新发现,有提高探索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也可鼓励与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68 概念图的制作过程就是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

69

70 (2)协作学习的工具。在现代生物教学中,协作学习是受到广泛重视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教学中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组6~7人,就某个主题共同协作,查找资料,制作概念图,写好发言提纲。课堂上组织讨论,教师与学生对发言中存在的问题可提出质疑和要求答辩,引导讨论的深入,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这样的课堂讨论,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组织课堂讨论的技能。

71 3.教学评价工具 如在课程结束后要学生绘制完整的概念图来进行检测与评分,也可以在考试中要求学生就某一主题绘制概念图或给出概念图的一二级让学生完善。这种教学评价的方式较之传统考试中的题目更灵活,更多元化。

72 利用概念图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命题 答题情况
《遗传与进化》: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直接或间接与“遗传和变异”相关的概念,如:等位基因、DNA、性状、杂交等,请你将其中一些有关联的概念(可以自己确定)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梳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就是尝试画一个合理概念图。 注意:你的概念图里不得少于5个概念,概念图越合理、概念越多,则得分越高。

73 教材中的概念图分析 利用概念图比较生理方式 利用概念图表示结构组成 利用概念图比较相关概念 利用概念图反映生理变化

74 教材中的概念图分析 用概念图表示生物技术流程 利用概念图反映因果关系 利用概念图表示概念分类

75 思考 (1)学生所做的概念图纵向层次好,横向连接较少。是否与我们传统教学中传授知识孤立、割裂的弊端有关?
(2)概念图作为评价的工具是否具有普遍性,如何对学生编制的多样化的概念图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76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Science Education The science Teacher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SCIENCE TEACHI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77 (三)小组合作与探究 课例:酶的作用

78 (三)小组合作与探究 课例:生殖健康

79 (三)小组合作与探究 课例:细胞呼吸

80 (三)小组合作与探究——小结 课前有明确的分工; 汇报有规范的形式; 倾听有具体的要求; 交流才有可能; 评价才能出彩; 效果才会明显。

81 合作学习与探究是值得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如何开展得更有效而不流于形式,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
将合作学习与探究放在教学的重难点处,或许有更大的发展性 同一课题,不同教师,面对不同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均取得良好效果.新课程让老师有了更多发挥和创造的空间.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有意义的参考和反思

82 (四). 生物实验教学 Ⅰ.技能性实验 ⒈实验教学目标 技能性实验分为动作认知和动作技能两类:
前者指对实验对象进行操作的运动规则,包括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药品试剂、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结论等认知成分 后者指对实验对象进行的准确、连贯、协调、自动化的操作性动作

83 《标准》对动作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正确的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其内容及目标如下:
⑴*明确实验目标,领会实验原理 ⑵*熟悉常用仪器、器具 ⑶称量药品、配制常用试剂 ⑷熟练使用实体镜、解剖用具、高倍显微镜 ⑸学会检测细胞内营养物质 ⑹ 用小动物材料进行观察实验和生理实验 12项

84 ⑺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和生态瓶 ⑻绘制生物图 ⑼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和生态调查 ⑽参与细菌分离、观察、接种与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和无土栽培等学习活动 ⑾尝试米酒、腐乳、泡菜等小食品制作活动 ⑿参与提取某种芳香油,提取血清中乳糖脱氢酶,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对DNA片段进行PCR扩增等实验活动

85 ⒉动作认知和动作技能 2001年,项伯衡、郑春和编著的《生物学教育与评价》中,对实验动作技能目标的动作认知类和动作技能类均作出具体区分

86 生物学动作技能目标分类 分类层次 基本要求 见习 知觉 知道原理要领,形成动作表象 定势 明确程序方法,产生模仿心理 练习 模仿操作
仿照示范进行不连贯操作 独立操作 独立、准确、连贯性操作 熟练 自动化 迅速、协调、技巧性操作 创造性 设计并完成有创意性操作

87 ⒊实例——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见习 (原理、要领或方法步骤) 模仿 操作 独立 自动化 创造性 ⒈取血 ⑴麻醉蛙体 ⑵趾端皮肤伤口取血 ⒉制片 ⑴稀释血液 ⑵涂布法制片 ⑶水浴法酸解 ⑷冲洗血涂片 ⑸吡咯红-甲基绿染色 ⒊观察 ⑴低倍镜观察 ⑵高倍镜观察 ⒋结论 ⑴DNA的分布 ⑵RNA的分布

88 ㈡验证性实验 ⒈实验目标 认识到习得的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可以通过相关的实验活动来检验 以实验结果为论据的论证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方法的训练
⒉基本程序 确定论题——其真实性需要检验的命题,也就是将用论据推出的结论

89 获得论据——论据是用于确定论题真实性的命题,如实验数据、调查材料、文献资料等。论据是推理的前提。
进行论证——论证是论据与论题之间的推理过程和推理形式。论证方式分为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 科学研究的论证通常是演绎论证,有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两种,反证法是常用的间接论证方式之一

90 ⒊实例——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 论题: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发生渗 透作用 论据: ①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作用下,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②在清水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91 论证: ① 假设原生质层为全透性结构,其实验结果将会怎样? ——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水分进出细胞数量相等,不发生质壁分离 ② 假设原生质层使不透性结构,其实验结果又会怎样? ——水分不能进出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 ③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加深现象所揭示的事实是什么? ——水分渗出细胞,蔗糖分子不能渗入

92 论点: ①水分渗出(或渗入)细胞,蔗糖分子而不能进入细胞,说明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性; ②外液浓度高时,水分渗出细胞,外液浓度低时,水分渗入细胞,表明原生质层两侧存在浓度差,并决定细胞液与外液之间水分子运动方向 结论: 由于成熟的植物细胞具备渗透实验装置的两个基本条件,因此能够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93 ㈢探究性实验 (1)教师善于思考,重视实验设计 (2)不仅重视实验设计,还要重视实践

94

95 ⒈探究实验的基本程序 探究程序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尝试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有知识与这些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96 探究程序 基本要求 制定计划 列出所需要的材料、用具和试剂; 拟订探究方案; 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实施计划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 收集数据; 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分析结论 描述实验现象; 整理和解读数据;论证并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97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阐明了探究性学习目标;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11项要求中,蕴含着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
借鉴资料:[美]培生教育集团:“科学探索者”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套共15册,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科学各5册。 该教材的“技能手册”中,有关科学探究的论述可作为《标准》对科学探究程序界定的补充说明

98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搜集数据 分析结论 交流反思 材料 设备 方案 预测 原理 控制变量 给出操作定义

99 ⒉探究实验的设计策略 符合单元课题预期的实验教学目标 实验对象的自身特点适用于探究活动过程(材料可用) 用科学理论指导实验程序或实验技术的设计(方案可取) 实验过程遵循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且具有可操作性(方法可行) 实验操作过程体现出利用生物学技术解决生物学问题(结果可信)

100 3. 引导探究实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及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
⒈启发学生思考细胞内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⒉细胞呼吸是否需要氧气?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其呼吸方式一样吗? ⒈回忆ATP生成途径和条件,明确细胞呼吸与ATP生成的关系 ⒉确认实验对象和探究的课题任务 学生提出问题 ⒈提示学生回忆酵母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⒉以酵母菌在食品加工或发酵方面的应用实例诱导学生分析酵母菌的可能呼吸方式 ⒈思考和讨论酵母菌细胞内有无线粒体? ⒉分析典型实例,针对酵母菌呼吸方式提出探究问题

101 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及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 ⒈提醒学生用规范的陈述本 组作出的假设 ⒉提示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应包括:细胞结构观察和生理生化分析实验 ⒊提供实验材料、器具和参考资料,检验学生组装的实验装置 ⒋辅助学生完成实验操作 ⒈讨论并作出假设 ⒉制定本组的实验探究计划 ⒊阅读参考资料,明确生理生化分析实验的原理,在教师辅导下组装好实验装置 ⒋观察生活在不同供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有无线粒体;完成控氧下酵母菌代谢实验操作 学生分析-结论 ⒈启发学生分析不同供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的结构和代谢产物,得出相应结论 ⒉让学生比较说明酵母菌的不同呼吸方式 ⒈讨论酵母菌细胞内线粒体的有无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⒉分析说明酵母菌每种呼吸方式的条件和产物

102 探究: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营养方式:异养

103 提出问题   酒精和CO2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产生的(有氧?无氧?) 作出假设 酒精 有氧 产生 无氧 CO2 产生 设计实验

104 明确实验目的,科学设计实验 根据实验需要,理清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设置对比实验 1、配制培养液
2、控制有氧、无氧环境

105 通气

106

107 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 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 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 具体做法:让司机呼出的气体直接接触到用硫酸 处理过的重铬酸钾,如果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 重铬酸钾会变成灰绿色的硫酸铬.

108 明确实验目的,科学设计实验 根据实验需要,理清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设置对比实验 1、配制培养液
2、控制好有氧、无氧环境 3、科学检测因变量 4、限制好无关变量

109 提出问题   酒精和CO2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产生的(有氧?无氧?) 作出假设 酒精 有氧 产生 无氧 CO2 产生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110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酒精 有氧 无氧 CO2 酒精和CO2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产生的(有氧?无氧?)

111 2、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 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实验结论: 1、有氧呼吸产生大量CO2, 无氧呼吸产生少量CO2。 2、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 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112 再探究: 有同学认为,在有氧呼吸实验装置中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以致可能对实验结果有干扰,你同意吗?你如何避免这种可能性的发生,以保证实验更严谨?

113 再探究: 有人认为:实验装置中酒精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是葡萄糖水溶液的纯化学反应,与酵母菌无关,你如何驳斥这种错误观点? 葡萄糖 葡萄糖 水溶液

114 再探究: 在某一次对有氧呼吸实验装置的操作中,将酵母菌培养液取样鉴定,鉴定出也含有酒精,这是为什么呢?如何改进实验操作?

115 再探究: 为了控制无氧呼吸实验装置中的氧气,对酵母菌培养瓶采取用T形夹夹住橡皮管的方法进行密封处理,结果发生了锥形瓶爆裂或橡皮塞被顶脱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116 1、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给定的因素或条件。
要探究的问题: 酒精和CO2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1、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给定的因素或条件。 2、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自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是实验中要观察的现象或结果或要记录的实验数据。 3、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4、本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要设置几个实验组?

117 探究学习是一种能动的过程。学生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性探究。切忌教师代替学生活动。
重视发挥各个小组的作用,引导他们遵循探究活动的程序开展活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为使少走弯路和减少误差,探究中提醒学生经常反思和随时修正自己的思路或方法步骤。 在探究活动中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教师为学生探究创造条件,并给予鼓励和帮助。

118 实验 1、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2、植物细胞中淀粉的显示 3、细胞内DNA的显示 4、洋葱表皮细胞DNA和RNA的显示
5、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直接显示 6、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间接显示 7、细胞膜通透性观察 8、死细胞和活细胞的鉴定

119 实验1 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20 实验目的 1.学习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2.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121 实验原理 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个体或细胞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它的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至引起细胞死亡。

122 实验用品 1 器材: 显微镜、恒温水浴锅、剪刀、 镊子、刀片、牙签、表面皿、载玻片、盖玻片、 吸水纸
1 器材: 显微镜、恒温水浴锅、剪刀、 镊子、刀片、牙签、表面皿、载玻片、盖玻片、 吸水纸 2 试剂:Ringer溶液、 1%詹纳斯绿B、1/5000詹纳斯绿B 3 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 洋葱鳞茎表皮细胞

123 溶液配制 Ringer溶液: 氯化钠0.85g; 氯化钾0.25g; 氯化钙0.03g; 蒸馏水100ml
1%詹纳斯绿B溶液: 称取50mg詹纳斯绿B 溶于5ml Ringer溶液,用滤纸过滤后即为1%原液 1/5000詹纳斯绿B溶液:取1ml1%詹纳斯绿B溶液,然后加入49ml Ringer溶液,即为1/5000詹纳斯绿B溶液

124 实验步骤(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 在清洁载玻片上滴1滴1/5000詹纳斯绿B染液
用牙签在自己口腔颊粘膜处用力刮取上皮细胞,将刮下的黏液物放入染液滴中,染色10-15分钟后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染液 镜检:可见在核周围胞质中分布着被染成兰绿色的颗粒状结构

125 实验步骤(洋葱鳞茎内表皮) 在清洁载玻片上滴2滴1/5000詹纳斯绿B染液,撕取一小片洋葱鳞茎内表皮,置于染液滴中染色10-15分钟
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加1滴Ringer液,盖上盖玻片 镜检

126 实验2 植物细胞中淀粉的显示

127 实验目的 掌握原位显示细胞内糖类的方法 熟悉细胞内糖类的分布

128 实验原理 糖类是生物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淀粉是植物细胞内贮藏能量的多糖物质。
淀粉有直链和枝链之分,遇碘变蓝色,形成复合物-碘化淀粉。

129 所需试剂 革兰氏碘液:称取碘化钾1g,溶于50ml蒸馏水中,再加0.5g碘,使之溶解;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50ml,盛于棕色瓶内、暗冷处保存

130 实验步骤 切取马铃薯薄片于载玻片上 用吸管吸取革兰氏碘液1滴于马铃薯薄片上,盖上盖玻片
低倍镜下所见多角形的薄壁细胞中有许多椭圆形蓝色颗粒,即淀粉颗粒

131 实验3 细胞内DNA的显示

132 实验目的 掌握孚尔根核染色的方法。 了解孚尔根染色的原理。

133 实验原理 Na2S2O3+ HCl→→亚硫酸根 亚硫酸根+碱性品红→无色的亚硫酸品红—Schiff试剂
DNA在60℃,1mol/L HCl作用下形成半缩醛羟基,与Schiff试剂反应,形成紫红色化合物。

134 1N HCl 60℃ 酸解使DNA醛基暴露 醛基与Schiff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135 孚尔根核染色法 是Feulgen和Rossonbek于1924年提出的鉴定细胞中DNA的组织化学方法。

136 实验用品 洋葱根尖 1mol/L 盐酸(常温和60℃) Schiff试剂 45%醋酸

137 Schiff试剂的组成及配制 Schiff试剂 :即脱色亚硫酸品红。
配制方法:溶解1g碱性品红于200ml煮沸的重蒸水中,轻轻摇动,继续煮5min使其完全溶解,冷却至55-50℃时过滤到棕色带塞子的玻璃瓶中,加入1N HCl 20 ml,继续冷却至25 ℃左右,再加入1g偏重亚硫酸钠,摇动使之溶解,置黑暗低温处或冰箱内18-24小时后检查,试剂如透明无色或淡黄色即可使用。

138 实验步骤 将根尖放入60℃预热的1mol/L HCl中,置于恒温水浴中,在600.5℃的条件下水解8-10min。
吸净水分,加入Schiff试剂,盖上盖子,黑暗条件下染色30min。 用新配制的亚硫酸氢钾溶液洗3次,每次约5分钟,至出现红色。 蒸馏水洗5分钟。 取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用镊子夹碎后,再加一滴45%的醋酸,压片镜检。

139 实验4 洋葱表皮细胞DNA和RNA的显示

140 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的原位显示细胞内DNA和RNA的一般方法。 熟悉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

141 实验原理 核酸是酸性的,它们对于碱性染料甲基绿和哌洛宁具有亲和力,可以形成盐键而在原位沉淀显色,可将DNA染成蓝绿色、RNA染成红色。

142 所需试剂 2%甲基绿染液:称取2g去杂质甲基绿溶于100ml0.2mol/L的醋酸缓冲液中
甲基绿-哌洛宁混合染液:将2%甲基绿和1%哌洛宁以5:2的比例混合即可

143 实验步骤 用小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 在洋葱内表皮滴1滴甲基绿-哌洛宁混合染液,染色30-40分钟
吸1滴蒸馏水冲洗表皮,并立即用吸水纸吸干以防哌洛宁脱色 盖上盖玻片镜检,可见细胞质被染成红色(富含RNA),核被染成绿色(富含DNA)

144 实验5 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直接显示

145 实验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在细胞内的分布 细胞活体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146 实验原理 细胞中存在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成有色化合物,联苯胺可被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氧化成蓝色或棕色,因而显示出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的分布

147 所需试剂 0.85%生理盐水 钼酸铵溶液:0.1g钼酸铵溶解于100ml 0.85%生理盐水
3%过氧化氢溶液:量取过氧化氢溶液1.5ml加入到48.5ml蒸馏水中

148 实验步骤 取新鲜洋葱根尖于载玻片上压片 加一滴0.1%钼酸铵,置5分钟的0.85%生理盐水中5分钟 加一滴1%联苯胺,待其出现蓝色
0.85%生理盐水冲洗3次 加盖玻片,镜检

149 实验6 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间接显示

150 实验原理 过氧化物酶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故有气泡出现。

151 实验步骤 取马铃薯以徒手切片法切取小薄片于载玻片上
滴加3%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载玻片上,可见组织四周出现大量的气泡,提示植物细胞中有过氧化氢酶存在

152 实验7 细胞膜通透性观察

153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种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154 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可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以至于在高渗环境中,动物细胞会失水而收缩;在低渗环境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直至破裂。

155 本实验将红细胞分别放于各种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通透性不同,使得不同溶质透入细胞的速度相差很大,有些溶质甚至不能透入细胞。当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渗透压升高,水分子随即进入细胞,使细胞膨胀,当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红细胞膜会发生破裂,血红素溢出,此时,原来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突然变成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溶血。

156 由于各种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所以不同的溶质诱导红细胞溶血的时间不同,相反可通过测量溶血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

157 实验步骤 1.观察 10%的兔红细胞悬液,可见该悬液为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
1.观察 10%的兔红细胞悬液,可见该悬液为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 2.观察溶血现象 取一支试管,加入0.4ml兔红细胞悬液,再加入4ml蒸馏水,混匀后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可见溶液由不透明的红色变成透明的红色液体(可将试管贴靠在书上,隔着试管看书中的字,如发现溶血则文字可被看清)。 3.观察兔红细胞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

158 (1)取一支试管,加入0.4ml兔红细胞悬液和0.17M的Nacl溶液4ml,轻轻摇匀,用上述方法观察是否出现溶血现象,如出现溶血,记下发生溶血所需要的时间(从加入4ml溶液算起)
(2)按上述方法分别加入下列6种溶液是否导致红细胞溶血并记录实验结果。 ①0.32M 葡萄糖 ④0.17M 硝酸银 ②0.32M 甘 油 ⑤0.32M硫酸钠 ③0.32M 乙 醇 ⑥0.17M 草酸胺

159 实验8 死细胞和活细胞的鉴定

160 实验目的 掌握鉴别死、活细胞的方法

161 实验原理 死细胞易被染料透入质膜内而着色,活细胞则不易吸收染料不被着色,因而可用台盼兰染色来区分死活细胞。

162 所需试剂 0.4%台盼蓝:台盼蓝0.4g,生理盐水加至100ml(过滤备用)

163 实验步骤 吸取1滴细胞悬液于载玻片上,再加0.4%台盼蓝液1滴,染色2分钟(时间不能延长,否则活细胞也被染上色) 盖上盖玻片
镜检 染上蓝色的为死细胞,透明未染色蓝色的为活细胞

164 还可以计算机模拟实验

165 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在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继续更新教学观念,汲取有益经验,开拓创新,为新课程改革尽自己绵薄之力。
退思园 :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左传》

166 谢谢!


Download ppt "生物新课改与教学实施策略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刘满希 liumanxi@163.com 0514-7347846."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