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凡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化积消癥作用,治疗食积痞块、癥瘕积聚的方剂,统称消导化积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凡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化积消癥作用,治疗食积痞块、癥瘕积聚的方剂,统称消导化积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凡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化积消癥作用,治疗食积痞块、癥瘕积聚的方剂,统称消导化积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消食剂 【概念】   凡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化积消癥作用,治疗食积痞块、癥瘕积聚的方剂,统称消导化积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适应范畴】   消导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气 ── 癥  痰 ── 核  食 ── 滞   血 ── 瘕  湿 ── 饮 壅滞皆可成痞块 祛痰剂(二陈汤,温胆汤,止嗽散,*清气化痰丸,贝母瓜蒌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三子养亲汤)

2 【消导剂与泻下剂的区别:】   相同点:消导剂与泻下剂均有消除有形实邪的作用。   不同点:二者有所区别   泻下剂:适用于病势较急的实证。   消导剂:用于饮食停滞与逐渐形成的痞块积聚,多属渐消缓散的方剂,适用于病势较缓,病程较长者。 【注意事项】   1.若病势急重,非攻不去者,投以消导化积剂,则病重药轻,其疾难瘳。   2.若渐积而成,结聚为块者,妄用攻下剂,则易伤其气,病反深锢。   3.朱丹溪:“凡积病不可用下药,徒损真气,病亦不去,当用消积药使之融化,则根除矣”。

3 (2)常见的痰证 寒痰证 热痰证 一般之痰证 湿痰证 风痰证 燥痰证 痰证 中风、癫痫、 流注于脏腑、 痰核、瘰疬、 经络之痰证 肿瘤、眩晕。

4 适应症:适应于食积为病。症见: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腹痛泄泻。 2.代表方剂:
消食导滞  适应症:适应于食积为病。症见: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腹痛泄泻。  2.代表方剂:    保和丸     *健脾丸 消食剂(保和丸,*健脾丸),驱虫剂(*乌梅丸),涌吐剂(*瓜蒂散)

5 保和丸 ( 《丹溪心法》) 【组 成】 山楂 六两 [18g]    神曲 二两 [6g]        半夏 茯苓 各 三两 [各9g] 陈皮 连翘 萝卜子 各一两[各6g] 【用法】 上为末,炊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现代用法: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十分之一即可。]

6 【病机】饮食失节,食积内停,气机受阻, 脾胃失和。
·保和丸 【主治】食积 气滞: 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 脾胃升降失司:厌食呕吐,或大便泄泻, 食积内停:舌苔厚腻,脉滑。 食停 【病机】饮食失节,食积内停,气机受阻, 脾胃失和。 【治法】消食和胃。

7 君:山楂 — 消一切食积,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 臣:神曲 — 消食健脾,尤善消酒积。 萝卜子 — 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之积。
·保和丸 【方解】 君:山楂 — 消一切食积,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 臣:神曲 — 消食健脾,尤善消酒积。 萝卜子 — 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之积。 佐:半夏、陈皮 — 行气化滞,和胃止呕。 茯苓 — 健脾渗湿,和中止泻。 连翘 — 清热散结 *以上三药相配,可消一切饮食积滞 配伍要点: ① 山楂+神曲+莱菔子 ②陈皮+半夏

8 【运用】 1、本方为消导平剂,是治疗一切食积轻证的常用方。 2、辨证要点: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 3、临证加减:
·保和丸 1、本方为消导平剂,是治疗一切食积轻证的常用方。 2、辨证要点: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 3、临证加减: 若食滞较重,加枳实、槟榔 若食积化热甚,可酌加黄芩、黄连 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兼脾虚者,加白术。 4、现代运用: 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过敏性结肠炎、婴儿腹泻等属食积内停者。 5、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增强胃肠运动、中和胃酸及增加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胰酶及胆汁分泌等作用。

9 *健脾丸 《政治准绳》 【组 成】 【用法】 白术 炒 二两半 [15g]
*健脾丸 《政治准绳》 【组 成】 白术 炒 二两半 [15g]  木香 另研 黄连 酒炒 甘草 各七钱半 [各6g] 白茯苓 去皮 二两 [10g]   人参 一两五钱  [9g] 神曲 炒 陈皮 砂仁 麦芽 炒 山楂 取肉 山药 肉豆蔻 面裹纸包槌去油,以上各一两 [各6g] 【用法】 共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一日二次,陈米汤下。[现代用法:糊丸或水泛小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日二次。]

10 【病机】脾虚食停,生湿化热 【治法】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食停证 食停生湿:食少难消,大便溏薄。 食停气阻:脘腹痞闷。
健脾丸 【主治】脾虚食停证 食停生湿:食少难消,大便溏薄。 食停气阻:脘腹痞闷。 食积化热:苔腻微黄。 脾气虚弱:脉弱。 脾虚失运 【病机】脾虚食停,生湿化热 【治法】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11 【方解】 ①茯苓+白术;神曲+山楂+麦芽 ②补消兼施,寓消于补。 君:白术、茯苓 — 健脾渗湿以止泻。 臣:人参、甘草 — 益气健脾
健脾丸 君:白术、茯苓 — 健脾渗湿以止泻。 臣:人参、甘草 — 益气健脾 山药、肉豆蔻 — 健脾止泻。 山楂、神曲、麦芽 — 消食化积 佐:木香、砂仁、陈皮 — 理气和胃。 黄连 — 清热燥湿厚肠。 使(兼) :炙甘草 — 调和药性 配伍要点: ①茯苓+白术;神曲+山楂+麦芽 ②补消兼施,寓消于补。

12 【运用】 该方为脾虚食积之良方。 1. 辨证要点: 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 2 临床加减:
健脾丸 该方为脾虚食积之良方。 1. 辨证要点: 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 2 临床加减: 若脾虚食滞兼寒者,去黄连,加干姜 若湿甚者,可加车前子、泽泻。 3.现代运用: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过敏性结肠炎等属脾虚食滞者。

13 5、类方比较 ·本方长于消食化滞以和胃。用治食积不甚,正 气未虚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恶厌食,苔厚腻,脉滑等证。 保和丸 均有消食导滞,和胃之功。用治食积停滞,脘 腹痞满,食少便溏等证 ·本方以补气健脾为主,兼能理气消食,清热祛湿。用治脾胃虚弱,湿积内停,兼有湿热。症见有脘腹痞满,食少难消,苔腻微黄,脉虚等证。 健脾丸

14 凡以驱虫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驱杀人体内寄生虫的作用,用治人体寄生虫病的方剂,统称驱虫剂。
【概念】    凡以驱虫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驱杀人体内寄生虫的作用,用治人体寄生虫病的方剂,统称驱虫剂。 【内容提要】   1.驱虫剂主要用于驱杀寄生在人体消化道内的蛔虫、蛲虫、绦虫、钩虫等。   2.内服驱虫剂应忌吃油腻食物,并以空腹为宜;且注意剂量,年老体弱、孕妇慎用或禁用。   注:蛔虫[性状]  蛲虫[性状]  绦虫[性状]  钩虫[性状] 祛痰剂(二陈汤,温胆汤,止嗽散,*清气化痰丸,贝母瓜蒌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三子养亲汤)

15 【使用注意】   1.服药时应忌吃油腻食物,并以空腹为宜。   2.有些驱虫药含有毒性,因此在运用时要注意剂量,用量过大,易伤正气或中毒;用量不足,则难生效。   3.有些驱虫药具有攻伐作用,对年老体弱、孕妇等,使用宜慎重,或禁用。   4.服驱虫剂之后,见有脾胃虚弱者,宜适当内服调补脾胃之剂,以善其后。   5.凡见有寄生虫病症状,可以先作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再结合辨证使用驱虫剂,这样可以达到安全、准确的目的。

16 *乌梅丸 《伤寒论》 【组 成】 【用法】 乌梅 300枚 [30g] 细辛 六两 [3g]
*乌梅丸 《伤寒论》 【组 成】 乌梅 300枚 [30g]   细辛 六两 [3g]    干姜 十两 [9g]   黄连 十六两 [6g] 当归 四两 [6g]     附子 炮,去皮,六两 [6g]         蜀椒 炒香 ,四两 [5g]   桂枝 六两 [6g]     人参 六两 [6g]     黄柏 六两 [6g] 【用法】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即酸醋)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6g],日三服,稍加至20丸。禁食生冷滑物,臭食等。[现代用法: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打匀,烘干或晒干,研末,加蜜制丸,每服9g,日一至三次,空腹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17 【主治】蛔厥证 【病机】脾肾虚寒蕴热,蛔虫内扰 【治法】安蛔止痛,平调寒热 蛔窜肠道-腹痛阵作 蛔虫内扰 蛔虫上扰-呕吐或吐蛔
乌梅丸 蛔窜肠道-腹痛阵作 蛔虫内扰  蛔虫上扰-呕吐或吐蛔 脾肾虚寒  手足厥冷 寒热错杂  寒中蕴热-心烦 【病机】脾肾虚寒蕴热,蛔虫内扰 【治法】安蛔止痛,平调寒热

18 【方解】 君:乌梅(醋浸)— 酸以安蛔止痛。 臣:川椒、细辛 — 辛以伏蛔,温热以温脏散寒, — 杀虫驱蛔。
【方解】 君:乌梅(醋浸)— 酸以安蛔止痛。 臣:川椒、细辛 — 辛以伏蛔,温热以温脏散寒, — 杀虫驱蛔。 乌梅丸 君臣相配,温脏安蛔,杀虫驱蛔 佐:附子、干姜、桂枝 — 辛热以助温脏散寒, — 温补脾肾之阳。 黄连、黄柏 — 苦以下蛔,寒以清热。 人参、当归 — 补养气血以扶正。 蜂蜜 —甘缓和中。 酸、辛、苦并用,以安蛔伏蛔下蛔;兼寒热并用以平调寒热,补虚扶正以助驱蛔。 上药酸辛苦并用,共奏安蛔伏蛔下蛔之功 臣佐相配,平调寒热,和解阴阳以解手足厥 冷,并有辛甘化阳之功

19 乌梅丸 【运用】 1、本方为治寒热错杂,蛔虫上扰之蛔厥的常用 2、辨证要点: 腹痛时作,烦闷呕吐,手足厥冷 3、临证加减: 临床运用时可酌加使君子、苦楝根皮、榧子、槟榔等以增强驱虫作用。 若热重者,可去附子、干姜; 寒重者,可减黄连、黄柏; 无虚者,可去人参、当归; 呕吐者,可酌加吴萸、半夏以和胃降逆而止呕; 腹痛甚者,可酌加木香、川楝子以行气止痛; 便秘者,可酌加大黄、槟榔以泻下通便。 4、现代运用: · 胆道蛔虫症、肠道蛔虫症、慢性肠炎、慢性菌痢等属寒热错杂而正气虚者,均可加减使用。

20 凡以涌吐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涌吐痰涎,宿食、毒物等作用,以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的方剂,统称为涌吐剂,属“八法”中的“吐法”。
【概念】   凡以涌吐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涌吐痰涎,宿食、毒物等作用,以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的方剂,统称为涌吐剂,属“八法”中的“吐法”。 【适用证】   中风:闭证。痰涎壅盛,喉中痰声漉漉,“不大呕吐,只有微涎稀冷而出,或一升二升,当时省觉,次缓而调治”。“凡吐中风之痰,使咽喉疏通,能进汤药便止,若尽攻其痰,则无痰以养筋,令人挛急偏枯”。   癫狂:《儒门事亲》以此方(食盐炒用,极咸盐汤三升,热饮一升,刺口令吐)-盐汤探吐方,以钗探喉中令吐,治喜笑不止。 祛痰剂(二陈汤,温胆汤,止嗽散,*清气化痰丸,贝母瓜蒌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三子养亲汤)

21 【内容提要】   1.本类方剂常用于中风、癫狂、喉痹之痰涎壅盛、宿食停留胃脘,毒物尚留胃中,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病在上、中焦,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   2.本类方剂作用迅猛,易伤胃气,应中病即止,年老体弱、幼儿、孕妇产后均宜慎用。   3.服涌吐剂后呕吐不止者,可服姜汁少许,或服冷粥、冷开水等以止之。仍不止,则据所服吐药的不同而进行解救。   4.服涌吐剂后不吐者,以翎毛或手指探喉,亦可多饮开水,以助其吐。   5.服药得吐后,须令病人避风,同时要注意调理脾胃。

22 *瓜蒂散(《伤寒论》 【组成】 【用法】 瓜蒂 熬黄 一分 赤小豆 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
瓜蒂 熬黄 一分       赤小豆 一分 【用法】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 (2g),以香豉一合(8g),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现代用法:将二药研细末和匀,每服1~3g,用豆豉9g煎汤送服。不吐者,用洁净翎毛探喉取吐。]

23 【病机】痰涎壅滞胸中,宿食停积上脘,气逆上冲 【治法】涌吐痰食
瓜蒌散 【主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证 胸中气机阻滞 - 胸中痞硬 气逆上冲 - 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  痰涎壅 塞胸膈 宿食停 于上脘 →胃气失和 - 烦懊不安 【病机】痰涎壅滞胸中,宿食停积上脘,气逆上冲 【治法】涌吐痰食

24 【方解】 君:瓜蒂 - 味苦,涌吐痰涎宿食 臣:赤小豆 - 味酸,祛湿除满
瓜蒌散 【方解】 君:瓜蒂 - 味苦,涌吐痰涎宿食 臣:赤小豆 - 味酸,祛湿除满 佐:淡豆豉 - 轻清上行,宣解胸中郁气以助 ,酸 苦涌泄之力;并于快吐之中兼以护胃安中,使吐不伤正 * 配伍要点:酸苦涌泄,并与谷物相配,以使吐不伤胃 “酸苦涌泄”,以达峻吐之功

25 【运用】 治法特点:本方为酸苦涌泄法的代表方 以胸脘痞鞕,懊不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或误食毒物仍在胃中为证治要点 2、名词术语:酸苦涌泄
1、辨证要点: 以胸脘痞鞕,懊不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或误食毒物仍在胃中为证治要点 2、名词术语:酸苦涌泄 3、服用法:将瓜蒂、赤小豆研末和匀,每服1- 3g,以淡豆豉9g煎汤送服。如急救催吐,药后 可用洁净羽毛探喉取吐 瓜蒌散

26 酸苦涌泄 指酸味药与苦味药相配,用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之证的一种治法。如瓜蒂散即为此法之体现 使用注意: 服后吐不止者,可取麝香 g或丁香末 g,用开水冲服解之

27 保和丸---瓜蒂散 均有祛除痰涎宿食之功,均可用治痰涎宿食停滞之证。 保和丸其病机是痰涎宿食停滞于胃中而非胸,所治之证亦无气逆冲上之势,故治以消导化痰,理气和胃之法。 瓜蒂散其病机是痰涎宿食主要停滞于胸膈上脘,病者形盛气实,所治之证且有气逆冲上之势,故治以酸苦涌泄痰涎宿食之法,因势利导,驱邪外达。


Download ppt "凡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化积消癥作用,治疗食积痞块、癥瘕积聚的方剂,统称消导化积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