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課程網頁: http://homepage.ntu.edu.tw/~hwlin/teaching_virtuescamp2010.html 第三講:康德倫理學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課程網頁: http://homepage.ntu.edu.tw/~hwlin/teaching_virtuescamp2010.html.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課程網頁: http://homepage.ntu.edu.tw/~hwlin/teaching_virtuescamp2010.html 第三講:康德倫理學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課程網頁: http://homepage.ntu.edu.tw/~hwlin/teaching_virtuescamp2010.html."—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課程網頁: http://homepage.ntu.edu.tw/~hwlin/teaching_virtuescamp2010.html
第三講:康德倫理學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課程網頁:

2 一、前言 (一)康德的道德哲學建立在一般的道德意識 之上,他認為道德沒有專家,每一個人 都知道自己的道德責任或義務是什麼。 一般人缺乏的是對道德的清楚理解,所 以不能保持對道德真理的信仰。類似王 陽明的「知之未至,行之不力」。 (二)道德哲學家的工作就是清楚、精確地指 出,已經內存於每一個人的最高道德原 則,而此最高道德原則的根源則是我們 的理性。

3 二、善意志的特殊價值 (一)善意志(good will)的簡單定義:面對道 德相關情境時,依照道德原則的要求而 去選擇行為的一種承諾或態度。所以善 意志指的是行為者在從事行為時的動機。

4 二、善意志的特殊價值 (二)善意志的性質:
 1.善意志的善是無條件的善(good without qualification),而其它的善則是有條件的。  2.兩種有條件的善: (1)自然稟賦(gifts of nature) (2)後天機緣(gifts of fortune)  3.無條件的善:不因結果的好壞而影響其善。 有條件的善:它是實現其它善的手段或它本身 可以為惡之用。

5 二、善意志的特殊價值 (三)有條件和無條件善的區別,不同於內在 價值(intrinsic value)和外在價值(extrinsic value)的區別:  1.內在價值:本身就有價值,譬如快樂。 外在價值:其價值是可以得到其它有價值之物, 譬如金錢。  2.某人獲得快樂必須他值得獲得此快樂,否則這 並不是一件好事。譬如:作弊不被發現,因此 而得到很高的分數,作弊者心裡有快樂的感覺, 但這種快樂不是他應得的,所以得到快樂不是 一件好事。

6 二、善意志的特殊價值 3.有些具有內在價值的東西和道德無關。譬如有 人喜歡冒險,追求冒險的刺激對他而言本身就 有價值,但這不是善意志。 4.具有內在價值的東西可能是不道德所產生的, 也可能無關道德,所以並不是無條件的善。 5.善意志的「善」是道德價值,而快樂的「善」 是非道德價值。

7 三、善意志和道德義務的關係: 三個道德命題
三、善意志和道德義務的關係: 三個道德命題 (一)有道德價值的行為必須是因義務而為。  1.區別「價值」(好壞)與「義務」(對錯)  2.區別「合乎義務的行為」與「因義務而行的行 為」:思考四種可能  (1)違反義務的行為;  (2)和義務一致,但行為者對該行為無直接喜好;  (3)和義務一致,且行為者對該行為有直接喜好;  (4)和義務一致,但違反行為者的直接喜好。

8 三、善意志和道德義務的關係: 三個道德命題
三、善意志和道德義務的關係: 三個道德命題 3.對康德可能的誤解: (1)康德好像建議我們盡可能增強做錯事的誘惑, 這樣才能彰顯克服誘惑的情境,使行為更具有 道德價值。 (2)善意志不是一種欲望嗎?當代美國哲學家羅 爾斯(John Rawls, )認為,這裡需要區 別目標取向(object-dependent)和原則取向 (principle-dependent)的欲望。根據康德的想法, 只要人們充分意識到道德的最高原則根源於我 們的理性,就會產生一個強烈的欲望,願意依 據道德原則而行動,這個欲望是合理人所具有 的欲望,但是這不是目標取向的欲望,而是原 則取向的欲望。

9 三、善意志和道德義務的關係: 三個道德命題
三、善意志和道德義務的關係: 三個道德命題 (二)一個因義務而行之行為,其道德價值不 在於由此行為所達成之目的,而在於決 定此行為的準則(maxim)。  1.準則:意志的主觀原則(行為的策略),也可 以是行為策略的一個統稱。  2.區別意志的主觀原則和客觀原則。

10 三、善意志和道德義務的關係: 三個道德命題
三、善意志和道德義務的關係: 三個道德命題 (三)義務是尊敬法則的必然行為。  1.第三命題是從第一和第二命題推導出來的。  2.爭議的問題:「尊敬」是一種情感,為何可以 存在康德的道德法則中?

11 四、定言令式 (一)道德法則:  1.道德法則的特性:普遍性、必然性  2.道德法則和定言令式的關係:道德法則對人而 言變成一種命令的形式,因為人不是完全理性 的存在者。 (二)假言令式(hypothetical imperative)和定 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  1.假言令式:主觀目的所決定的客觀原則;  2.定言令式:不是建立在任何主觀目的所決定的 客觀原則,所以道德原則適用於所有的人,道 德要求不會因為個人的主觀意願而改變。

12 五、定言令式的形式 (一)普遍法則形式(the formula of universal law):只依據那些你可以同時願意它成為 普遍法則的準則行動。 1.一般稱之為可普遍化(universalizable)的條件,也 就是說一個行為所依據的準則必須經過可普遍 化的測試,該行為才合乎道德。

13 五、定言令式的形式 2.定言令式程序:測試一個準則是否合乎道德, 羅爾斯用下列四個步驟表達測試的方法: (1)在情境C我將做X,以便達成Y (2)在情境C每一個人將做X,以便達成Y (3)在情境C每一個人總是做X,以便達成Y, 好像是一個自然法則使然 (4)將前述的自然法則加入既存的自然法則之中

14 五、定言令式的形式 3.X如果是我們可以被允許去從事的行為,它必 須滿足兩個條件: (1)如果我們是該相關準則變成自然法則調整以 後的世界的一員,我們願意在該世界內行動, 而且遵從相關的條件。 (2)我們必須願意接受這個調整後的世界,而且 肯定它。

15 五、定言令式的形式 4.康德的實例:康德舉出四種義務 (1)自殺違反義務; (2)用假的承諾借錢違反義務; (3)人有開發自己才能的義務; (4)人有幫助別人的義務。 ◎前兩例是絕對義務(perfect duties);後兩例為非 絕對義務(imperfect duties)。

16 五、定言令式的形式 (二)目的自身形式(the formula of the end in itself):行動時對待人性的方式是,不論 是自己或任何一個他人,絕對不能當成 只是手段,而永遠要同時當成是目的。

17 五、定言令式的形式 (三)自律形式(the formula of autonomy): 每一個理性存在者的意志,作為制訂普 遍法則的意志。也就是說,道德法則的 強制性,源於我們自己的理性意志(善 意志),所以我們所遵守的道德原則是 自己制訂的,道德限制是我們自己限制 自己。

18 六、定言令式如何可能? (一)人的自由是虛幻的嗎? (二)兩重世界觀:區別理智界(intelligible world)與感官界(sensible world)

19 七、康德學說可能的挑戰 (一)可普遍化是行為合乎道德的充分或必要 條件嗎? (二)絕對不能把人當成只是工具嗎? (三)道德也是一種假言令式。

20 討論問題 教育部國立教育資料館製作「品德教育」影片 第一單元 :我們在乎-品德教育總論
網址: 第一單元 :我們在乎-品德教育總論  在這個普遍追求私利的年代,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品 德的重要性,願意大聲說“We care”? 在您的教學經驗裡,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培養品德?


Download ppt "課程網頁: http://homepage.ntu.edu.tw/~hwlin/teaching_virtuescamp2010.html 第三講:康德倫理學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課程網頁: http://homepage.ntu.edu.tw/~hwlin/teaching_virtuescamp2010.html."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