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复旦大学 高晓林
2
重点难点: 1、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必然性。 3、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可能性。 4、三十年代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3
第一节: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就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4
一、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含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式下,无产阶级政党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并逐步扩大根据地,形成对城市的包围,最后夺取城市乃至全国政权。
5
这条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不断总结经验而创造出来的。
6
二、中共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法国巴黎公社起义、俄国十月革命都是走城市中心的道路
7
“城市中心论”——其核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城市,进行长期的合法斗争,组织工会、教育工人,争取工人群众,积蓄革命力量;待全国革命形势成熟时,再举行城市工人武装起义,先占领城市,然后将革命推进到农村。 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拘泥于这种传统模式,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的革命道路。
8
(一)大革命失败后,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内形势 1)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内形势 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两集团先后转向反革命营垒,并残酷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9
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
共产党的许多优秀领导人先后被杀害, 陈延年、赵世炎、罗亦农、萧楚女、向警予、彭湃、恽代英、蔡和森等 一部分共产党人脱党、退党甚至叛党 向忠发 据1927年11月统计,当时党员数量大为减少,由大革命高潮时的近6万人减少到1万余人
10
这种形势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中国革命道路该如何走的问题
11
2)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性质 1928.12.29张学良发出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形式上统一的统治。
1928年12月29日凌晨,东北易帜
12
◇思考: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无产阶级革命的正义性
13
从国民党政权的内外政策,我们可以看出它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和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作用
14
(1)南京政府对外依赖帝国主义 济南惨案:被日军残杀的济南军民
15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租界、租借地、驻兵、内河航运等特权依然存在。 在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的十年间,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 抗战前夕,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的煤产量的55.2%,冶铁业的95%,石油工业的99%,发电量的77.1%。外国资本占中国现代工业和运输业的71.6%,外国银行资本也比华尚银行多1/3。
16
(2)南京政府对内依靠封建势力 农村中的封建地主阶级,是国民党统治的基础和支柱。据江苏省民政厅1928—1934年的统计:该省拥有1000亩以上土地的大地主共374个,其中有77个是国民党官吏。1931年,在无锡被调查的104个村长中,91.3%为地主,7.7%为富农。
17
(3)国民党统治集团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大力发展官僚资本。 据统计上海28家银行的总资产,1926年为13. 91亿元,1931年增长到25
(3)国民党统治集团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大力发展官僚资本。 据统计上海28家银行的总资产,1926年为13.91亿元,1931年增长到25.696亿元。
18
(4)实行残酷的反革命军事独裁统治 国民党政府建立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措施: ◆实行“训政”实质为实行一党专政。 ◆建立庞大的军队 中央军(嫡系)→黄埔军人为骨干 地方军(杂牌)→各地军阀武装 民团和保安队(非正规)→保卫地方治安
19
◆建立庞大的特务系统 “中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 陈果夫、陈立夫 “军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 贺衷寒、戴笠
◆建立庞大的特务系统 “中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 陈果夫、陈立夫 “军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 贺衷寒、戴笠
20
◆推行保甲制度 结构:10户为甲, 10甲为保, 10保以上为乡镇 实行:联保连坐 ◆实行文化专制 ◆摧残革命力量
◆推行保甲制度 结构:10户为甲, 甲为保, 保以上为乡镇 实行:联保连坐 ◆实行文化专制 ◆摧残革命力量
21
从以上事实看,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统治,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完成,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需要一个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2
2、最初的探索 八七会议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向——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南昌起义——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长期占领大城市,重走北伐战争道路的尝试
23
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起义开始也是以进攻长沙为目标的,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及时否定原计划,把起义部队带上井冈山,在实践上开始走上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建立农村根据地的道路)
24
广州起义——城市中心论的失败 除此三次起义外,此时期全国还爆发了中共领导的多次武装起义。
经过这些起义,越来越多的共产党人认识到,到农村去,会有革命发展的更广阔天地,这些起义保存下来的一部分武装,深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5
(二)六大前后的探索 1、很多参加实际斗争的中共领导人总结经验: 如毛泽东提出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工农武装割据
湖北黄麻起义也总结出必须建立一个稳固的落脚点
26
2、各地省级领导机关也对基层创建红色政权的实践进行总结
江西省委、广东省委等都认识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广东省委还认识到,夺取一省政权要造成一县和数县的割据,形成对广州包围的形势
27
中共中央的主要负责人瞿秋白就曾要求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根据地联络,共同计划一个发动群众以武力造成割据的局面,建立苏维埃政权
3、这时的中共中央也注意总结经验 中共中央的主要负责人瞿秋白就曾要求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根据地联络,共同计划一个发动群众以武力造成割据的局面,建立苏维埃政权 这说明中央也认识到武装割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8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这一段时间从地方到中央都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可以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
如果没有外来的干预,中共会很快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29
(三)党的“六大”没能够解决道路问题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指导上发生错误,在中共六大上,共产国际代表所作的报告中,批评中共在一些地方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是“重视农民,甚于重视工人”,强调城市中心论,对中共领导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党的“六大”坚持城市中心的道路,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
30
三、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在解决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是杰出的一个
31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道路理论基本形成 1、论证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各派新旧军阀的长期混战和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32
第二、红色政权首先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 第三、只要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则小块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便是没有疑义的; 第四、要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33
◇思考:道路理论形成后是否立即为全党接受?
2、赣南、闽西时期 年1月5日,毛泽东写了《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党内通讯,是毛泽东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道路理论基本形成 ◇思考:道路理论形成后是否立即为全党接受?
34
3、遵义会议后为全党接受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主张并没有立即被全党所接受,遵义会议后,随着毛泽东在全党地位的确立,才逐渐为全党接受
3、遵义会议后为全党接受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主张并没有立即被全党所接受,遵义会议后,随着毛泽东在全党地位的确立,才逐渐为全党接受
35
(二)革命道路理论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运用发展及最后的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全面抗战路线 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36
解放战争时期是这一道路理论的实现时期:以1949
解放战争时期是这一道路理论的实现时期:以1949.3七届二中全会,进入以城市为中心的新时期。 “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
37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无议会可以利用,共产党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人民要当家作主,夺取政权,只有进行暴力革命。
38
2、因为强大的敌人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革命的队伍就必须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广大农村积蓄和发展自己的力量,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阵地,作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3、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 80% 以上,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只要共产党到农村后开展土地革命,就可以得到农民的支持
39
(四)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统一性,决定了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和长期性,而统治集团的矛盾冲突也为中国革命在农村发展提供了空间。使革命力量可以利用敌人矛盾,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地区首先发展和胜利;
40
2、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极端落后,没有形成资 本主义国家那样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广大 农村自给自足的地方性经济占优势,可以相 对独立于城市而存在,因此,城市虽然有领 导作用但不能完成控制农村。 3、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革命有回旋 的余地。 4、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有一支坚强的人民 军队。
41
(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现途径: 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就是“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建设为依托,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这三个方面是“工农武装割据”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是的整体。
42
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1、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理论,走出 与俄国革命相反的道路 3、革命道路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走向胜利
43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农村根据地的发展和党内“左”倾错误的产生及危害 (一)农村根据地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农村根据地的发展和党内“左”倾错误的产生及危害 (一)农村根据地的发展
44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朱 德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 黄公略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徐向前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
45
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0万 4万 1930年12月——1931年1月 1.5万 20万 3万 1931年 2月——1931年5月
国军人数 红军人数 时间 消灭国军人数 第一次 10万 4万 1930年12月——1931年1月 1.5万 第二次 20万 3万 1931年 2月——1931年5月 第三次 30万 1931年 7月 ——1931年9月 第四次 40万 12万 1932年 7月—— 1933年3月
47
(二)党内“左”倾错误的产生及危害 三次“左”倾错误:1927. 11——1928. 4,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30
(二)党内“左”倾错误的产生及危害 三次“左”倾错误: ——1928.4,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30.6——9,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1931.1——1935.1,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左”倾错误的危害:使党、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了重大损失,尤其是第三次“左”倾错误几乎将中国革命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48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49
这一时期党为什么连续发生“左”倾错误? 客观原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主观原因: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50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3年9月—— 1934年10月 国民党 100万 “持久战和堡垒主义” 的新战略 共产党 30万 “御敌于国门之外”的 错误方针
51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一)遵义会议与“左”倾错误的结束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在军事问题上,批判了博古、李德的单纯防御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基本原则;在组织问题上,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52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第一,在极端危难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标志着党已从幼年走向成熟。
57
(二)红军长征的胜利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使党和红军进入了抗日的前沿阵地,为后来抗日战争和整个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58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鲁迅 与红军长征相比,“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就像是一次假日远行” ——美国记者斯诺 红军长征是“一次体现出坚韧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 ——英国 蒙哥马利元帅
59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 这些理论工作,对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应对全面危局,打下深刻的思想基础。
60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人民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2.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3.如何理解: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关系 4.如何看待中共历史上的“左”倾错误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61
课后阅读文献: 1.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2.《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 4.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5.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有关文献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