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三大类。

3 1、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间接抒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借景抒情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言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托物寓理

4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 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 乐情的写法。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5 动与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 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6 2、描写手法 (1)衬托:正衬和反衬 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8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陆游《幽居初夏》)

9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
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 虚象显实境。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 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 现时却不在眼前。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 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 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 其乐。

10 3、修辞手法 (1)比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比喻、比拟 千里澄江似练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 (3)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5)用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 (6)借代 终岁不闻丝竹声 门前冷落鞍马稀 ( 7)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排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9)设问 反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0)象征

13 渲染与烘托、衬托: 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 烘托: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
衬托:通过这件事或人来衬托那一件事或人,那件事 高于这件事,突出的是那件事

14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5 抑扬:是诗文写作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时,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或把要批评的先从菜一优点加以表扬。抑扬手法往往能使行文反差强烈、出人意料,于反差中产生盎然的情趣,于曲折中增添隽永的意味。 欲扬先抑法。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欲抑先扬法。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6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 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感情。

17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18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 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 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 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19 (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005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20 (2006年陕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 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1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 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 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 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 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2 (2006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006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 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24 (2006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2006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全文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Download ppt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