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传神生动的修辞 文本营构模式 主讲人:周明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传神生动的修辞 文本营构模式 主讲人:周明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传神生动的修辞 文本营构模式 主讲人:周明强

2 第一节 比喻 【定义】 比喻又称“比”、“辟”、“譬”、“譬喻”等,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它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抽象深奥的事理,也就是根据甲乙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的修辞格。 它是建立在心理学所说的类化作用基础上的,利用已知经验引起新的经验,通常是以易知描述、说明难知,以具体描述说明抽象,轻车熟路,从而便于理解。 【要素】 一个完整的比喻应该由四个要素组成。(1)本体,就是被比喻的事物;(2)喻体,就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3)喻词,就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词;(4)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在某个方面相似的地方。

3 相似点 本体 喻体 比喻词 被比喻事物 作比喻事物 比喻是汉语中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段,很早就为人们所重视。
《礼记·学记》说:“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墨子·小取》:“辟,举也物而以明之。” 比喻是人们交际生活中运用得最应得了频繁的修辞方式之一,有些比喻,由于长期频繁运用,甚至具有了某种固定的含义,人们已不觉得它是一种比喻了。如“碰壁”(指“行不通”或“遭拒绝”);“明星”(指著名的演员,运动员或艺术家);“处女地”(指“没有开垦过的土地”);“乱弹琴”(指说话、做事没有章法)等。

4 【例文】 ①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小学课文《小小的船》)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③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例文】 ④骆驼,你,沙漠中的船,你,有生命的山!在黑暗中,你昂首天外,引导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郭沫若《骆驼》) ⑤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鲁迅《药》)

6 以本体、喻词在比喻句式中出现与否为划分的标准,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这三种类型。
【类型】 以本体、喻词在比喻句式中出现与否为划分的标准,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这三种类型。 (一)三种基本比喻方式  类型 本体(A) 喻词 喻体(B) 相似点 例   句 基本 格式 明喻 海燕就像预言家一样。 A像B 暗喻 海燕是个预言家。 A是B 借喻 胜利的预言家叫叫喊 以B代A

7 1.明喻 明喻是非常明显的比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一般用“像”、“如”、“似的”、“仿佛”等来表示明显的比喻关系。如: ①月儿呀!你好像把镀金的镰刀。 你把这海上的松树斫倒了,哦,我也被你斫倒了!(郭沫若《新月与白云》) 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8 ③夕阳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辉灿烂。总司令那稳健的身躯,有如一株青松,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巍然高大。 (刘坚《草地晚餐》)
④这急湍的顶上是一座突出的危崖,像一个野兽的头颅,两旁幽邃的松林,像是一颈的长鬣,一阵阵的瀑雷,像是它的吼声。在这绝壁的边沿站着一个丈夫,一个不凡的男子,怪石一般的峥嵘,朝旭一般的美丽,劲瀑似的桀傲,松林似的忧郁。 (徐志摩《拜伦》)

9 2.暗喻 暗喻是不明显的比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用“是”、“成了”等词或者不用比喻词,比喻关系隐含在其他结构关系中。 暗喻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 (1)主体和喻体之间用“是”连接。这是暗喻的基本形式,最典型,也最常见。例如: ①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往事·七》) ②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10 (2)用动词“成了”、“成为”等动词连接 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鲁迅《藤野先生》) ④活泼可爱的小女儿成了他的开心果。 (3)以偏正关系构成 ⑤感情的激流已在胸中奔腾多日,眼看就要破堤而出了。 ⑥随着归期的临近,我的心更紧张了,常在心里呼喊:祖国母亲,我就要回来了。

11 ⑦黛玉坐在床上,一面抬手整理鬓发,一面笑向宝玉道:“人家睡觉,你进来做什么?”宝玉见他星眼微钖,香腮带赤,不觉神魂早荡。 (清·曹雪芹《红楼梦·二六》)[以限定关系来表示比喻]
(4)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破折号(或冒号)连接 想想个人的未来,也为我的朋友——窗台上的那盆君子兰担一份心。 酸雨:从天而降的“软刀子” 城市垃圾:未开掘的金矿 。

12 3.借喻 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像”、“是”等词语,干脆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当做被比方的事物来说,即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 ①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②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 ③在看到学术繁荣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其中充斥着不少垃圾。 ④西宁八名金融蛀虫平均三十二岁(标题,中国青年报)

13 ①他成了一个踽踽独行,形单影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形人。长空里,一只孤雁。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二)特殊的比喻方式 1.引喻 引喻又称“对喻”、“扩喻”、“类比”。这一类比喻,有本体,有喻体,但省略喻词。引喻是从明喻演变而来的。当明喻的被比喻物(本体)和比喻物(喻体)分别为一个单句时,将比喻词隐去,就构成了引喻。在语序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本体在前,喻体在后的。例如: ①他成了一个踽踽独行,形单影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形人。长空里,一只孤雁。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②坐在轮椅上的罗斯福,是美国历届总统中的佼佼者,也是“二战”中世界公认的反法西斯英雄。然而,大山近处不显高,仆人眼里无伟人。罗氏尤喜在椭圆形的总统办公室里与美人单独幽会。……(李存葆《飘逝的绝唱》) 本体 喻体 喻体 本体

14 提喻的最大特点是语序与正常的明喻不同,它的基本格式是“喻词-喻体-本体”。例如:
2.提喻 提喻的最大特点是语序与正常的明喻不同,它的基本格式是“喻词-喻体-本体”。例如: ③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像抚育自己儿女一样 抚育着花秧……(杨朔《茶花赋》) ④赵雅芝像一缕被风吹散的清烟,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只留下一股淡淡的清香。 本体 喻体 喻体 本体

15 3.较喻 (1)较喻 不仅本体与喻体之间有比喻关系,且有比较关系。即是强调本体胜过喻体或不及喻体的比喻。根据两者在强弱、轻重等方面的差别,它可分为强喻、等喻、弱喻三个小类。 ⑤我们的幸福生活比蜜还甜。 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⑦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友情,我们怎能忘记?

16 (2)等喻 即本体与喻体相当、相等的。例如: ⑧毛仁风是位众所周知的文化名人,他与我的绯闻被揭露出来后,无异于往歌坛上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⑨《条例》的出台,对长期缺乏经营自主权的广大企业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国有大中型企业许多经理厂长喜上眉梢,拍案叫好。

17 (3) 弱喻 即本体不若喻体的。如: ⑩她做丫头的时候,主人当她是一件东西,主人当她是没有灵性的东西,比猫狗还不如。……(茅盾《残冬》) (11)他一句,我一句,叮叮当当把老头子说得生了气,骂我“你还不如昆仑山上的一棵草!……”(王宗元《惠嫂》) (12)他身材高大,体魄健壮,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青春勃发的气息。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一头粗硬的头发,根根竖立起来,好象头顶上栽满了一片钢针,只是不如钢针那样尖利……”(刘易夫《暮霭中的叹息》)

18 4.反喻 反喻又称“非喻”、“否定式比喻”,是一种从否定角度设喻,指出事物不具备的某种性质。往往用“并非”、“不像”、“不是”之类喻词组合本体与喻体的比喻。例如:  ①这个整天同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员,他的心倒不像钢铁那样。(巴金《怀念萧珊》)  ②打江山不是容易的,并不是别人做好一碗红烧肉放在桌上,等待你坐下来狼吞虎咽。(姚雪垠《李自成》)  ③生活可不像你做衣服,做一件不合适,扔掉重做。(蒋子龙《祝你们幸福》)  ④文章的结尾最好能让读者觉得余香满口,余味无穷,千万不要是一粒发了霉的花生米。(徐仲华《文章的结构》)

19 5.交喻 交喻是一种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喻体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同一本体的比喻。 有两种情况,一是先从反面比喻,再从正面比喻。例如:  ①如今,出身不再是我们之间的鸿沟,然而我看见了新的裂痕,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工作,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土地,我不再是风,不再是水,不再是港湾,我只是一朵飘在空中的云,无依无靠……(王周生《陪读夫人》) 第二种情况是先从正面比喻,再从反面比喻。例如: ②这样的风气的民众是灰尘,不是泥土,在他这里长不出好花和乔木来。(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20 6.回喻 回喻又称“迂喻”、“迂回喻”,是“A,不是A,是B”的一种崭新的比喻类型 。 它以“肯定—否定—肯定”相交错的形式构拟而成,有两种基本类型 A.“本体+否定中介+喻体” 。例如: ①那时候,矿洞里发出可怕的响声,像打雷一样,不,比打雷还可怕。(《煤的对话》)

21 ②老师用温柔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久久地没有松开。我知道老师是在期待我的回答,我的誓言,我的进步。这,是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不,是一场春雨洒得我昂起了头。
B.“喻体+否定中介+本体”。例如: ③站在高山向西看,一条白带绕丛山,不是带,原是新开公路上岭来。 站在商山往西瞧,朵朵白云山上飘,不是云,原是钻井工房搭山顶。 站在高山往下望,井场流水翻黑浪,不是水,原是原油出闸展翅飞。(青海民歌《站在高山上》)

22 7.博喻 博喻又称“多项喻”、“莎士比亚式比喻”,是一种以多个喻体对某一事物或某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描写的比喻。它又可分为两小类: A.“复喻”,是用几个喻体来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例如: ①“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听潮》) ②有人打哈欠还带音乐的,其声呜呜然,如吹号角,如鸣警报,如猿啼,如鹤鸣,音容并茂……(梁实秋《旁若无人》)

23 B.“联喻”,是用几个喻体来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例如:
③道尔济是文化协会派来与我们同行的,他办起事来阴错阳差,天昏地暗,可是他只要一开腔唱歌,我们就立刻原谅了他。他使我们了解什么是“大漠之音”。和西南民族比较,西南民族是“山之音”,其声仄逼直行,细致凄婉。草原之音却亮烈宏阔。欢愉处如万马齐鸣,哀婉时则白杨悲风。(张晓风《戈壁行脚》)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

24 8.连喻 连喻是用几个喻体分别说明描写几个本体,实际上是几个比喻连用。如: ①红姨今天一直在笑,眼睛、嘴巴、鼻子、眉毛都在笑,连她那件红衬衫抖动着好像也在笑。她脸上红红的,像两朵云;眉毛弯变的,像月亮;眼睛亮亮的,像……像夜里的星星!(王周生《红姨》) ②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赵丽宏《我的空中楼阁》)

25 9.类喻 类喻是几个同类的本体与几个同类的喻体分别配合,通过几个喻体之间的关系来显示几个本体之间的关系。例如: ①臣说到,真正的好马,马头就是“王”,要正要方;眼睛是“丞相”,要神要亮;脊背骨是“将军”,要硬要强……(曹禺《王昭君》) ②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26 10.进喻 又称“叉喻”,是在原有比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设喻,前后连贯,层层加深。例如: ①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②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 ③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27 11.互喻 互喻又称“环喻”,是“以甲喻乙”和“以乙喻甲”两个可逆性比喻同时出现的比喻。如: ①日光白如飞尘,飞尘白如日光,呛鼻的干燥中,只有深圳河是永不止息的泪沟。(张晓风《不是游记》) ②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③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苏轼《少年游》)

28 12. 缩喻 缩喻又称“反客为主式比喻”,其基本格式是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语,喻词省略,本体与喻体之间用结构助词“的”组合。即“本体-的-喻体”的格式。例如: ①这些回忆的毒蛇,吮吸着我的血液,把我弄成神经衰弱了。(茅盾《腐蚀》) ②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③在人类生活的矿层里,有些东西也会结成光芒四射的宝石。”(杨朔《宝石》 )

29 13.约喻 约喻是一种以一个喻体同时说明描写几个本体的比喻。例如: ①悔恨,羞耻,绝望、孤独……这些折磨人的感情像一群饥饿的老鼠,轮流来咬我这颗渗着血珠的心。(顾笑言《爱情交响诗》) ②月天如镜, 照着海平如镜, 四面天海的镜光, 映着寸心如镜。(宗白华《月夜海上》)

30 14.兼喻 兼喻是一种连锁式比喻,其格式是“A像B,B像C”。其中,B在前一句中是喻体,在后一句中又是本体,B一身兼二职,故称。例如: ①我们容易伤风和妒忌,我们烦腻,心薄得像嘴唇。而嘴唇又薄又闹,像一张拍卖行长开的旧唱片。(王佐良《诗》)

31 15.合喻 合喻又称“类比递喻”,是由几个比喻依次递进而成的。例如: ①记得那年泼水节,一朵凤凰花就像一团火焰,一树花就像一支燃烧的火把。(张张《泼水节的怀念》) ②丈夫用鼾声支起一座夜的舞台: 晶莹的月光是舞台的灯光,蓝色的天宇是舞台的幕布,微风中摇曳的红玫瑰是其伴舞,喧哗不已的梧桐叶是忘情掌声。 (《散文选刊》1991年第10期第12页)

32 16.释喻 是使用解释说明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比喻,或者说它是对各类比喻进行解释的一种手段。 它由比喻和解释两个部分构成,其解释部分主要揭示喻体和本体间的相似点,使比喻显得更贴切自然,明白通俗,形象生动,由“喻”到“释”符合人们认知的习惯,易于理解,使比喻增色。 ①李太太深知缺少这个丈夫不得:仿佛亚剌伯数码的零号,本身毫无价值,但是没有它,十百千万都不能成立。任何数目后加个零号便进了一位,所以这零号也就跟着那数目而意义重大了。(钱钟书《猫》)

33 一、释喻的类别: (一)用于喻体是概念的比喻 比喻一般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比抽象生疏的事物,但有时由于表达的需要,要用抽象的概念作喻体来进行比喻,这就得借助于释喻了。 ②她(唐小姐)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钱钟书《围城》) ③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才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未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钱钟书《围城》)

34 (二)用于喻体特点比较多的比喻 有的比喻喻体的特点比较多,为让读者能抓准某个特点,需要用释喻加以点明。例如: ④火红的茶花在油光碧绿的树叶的衬托下,显得分外艳丽,生机勃勃,更加光彩。就像是一幅色彩鲜明、清新的水彩画,洗人耳目,令人愉悦。(《名作欣赏》1991年第4期第5页) ⑤微肿的眼皮里嵌着两只枯涩的瞳子,像雨夜的街灯,闪着凄凉冷落的光。(吴组缃《金小姐与雪姑娘》)

35 (三)用于喻体陌生的比喻 用人们不十分熟悉的事物作喻体,为减少读者理解的困难,使读者产生美感享受,也需用释喻。例如: ⑥她(芳汀)两只嘴角含情脉脉地向上翘着,正如爱里柯尼的古代塑像:带着一种鼓励人放肆的神气,但是她那双迟疑的睫毛蔼然低垂在冶艳的面容上,又仿佛在说着“行不得也哥哥”一样。(雨果《悲惨世界》)

36 二、释喻的结构 (一)单释式 只对喻体进行解释的释喻是单释式的,主要有以下类型: 1.先喻后释的。喻体和本体贴得较近,结构显得紧凑,后边的解释部分起到了补充的作用,既使比喻形象生动,又使结构完整,给人以和谐完整的美感。 ⑦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朱自清《春》)

37 2.先释后喻的。例如: ⑧年轻的表妹安娜走下一道小巧玲珑的楼梯,来到门口。她婷婷玉立,婀娜温柔,像水仙似的……(恺勒《绿衣亨利》) 3.先喻后释再喻的。例如: ⑨管台子的人的手全像是一些机器,动作精确,作买卖似地按部就班执行着职务,对一切概不过问,跟那些生动活跳的手对照起来,恰像计算机上嘎嘎响的钢齿。(次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38 4. 交错式的。例如: ⑩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染些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朱自清《绿》) (二)双释式 在释喻中也有分别对喻体、本体的特点进行解释说明的,可称之为双释式的.例如: (12)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钱钟书《围城》)

39 (三)比喻的修辞作用 1.比喻可以变未知为已知的效果。例如: ①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了,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狂妄夕照晚霞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钱钟书《围城》) 2.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象的效果。如: ②坐在这样的树下,又使我想起自己平日对人品的观察。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浮躁和浅薄就像“夏日之阳”,常使人厌恶、回避。(张晓风《画睛》)

40 3.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的效果。例如: ③所谓番茄炒虾仁的番茄,在北平原叫作西红柿,在山东各处则名为洋杮子,或红杮子。……这种东西,特别是在叶子上,有些不得人心的臭味――按北平的话说,这叫作“青气味儿”。所谓“青气味儿”,就是草木发出来的那种不好闻的味道,如楮树叶儿和一些青草,都是有此气味的。可怜的西红杮,果实是那么鲜丽,而被这个味儿给累住,像个有狐臭的美人。(老舍《西红柿》)

41 4.比喻可以将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例如: ④卑坼说:“对于一个在苦难中的人说一句有帮助性的话,常常像火车上的转折点——倾覆与顺利,仅差之毫厘。”(王禄松《那雪夜中的炭火》) 除此,比喻还有另三种表达效果 5.化具象为抽象,如: ⑤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晨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

42 6.别具嘲弄讽刺之兴昧。例如: ⑥她的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说的大话,大而无当。(钱钟书《围城》) 7.含有婉约含蓄的效果。例如: ⑦自从一九八〇年《围城》在国内重印以来,我经常看到钟书对来信和登门的读者表示歉意;或是诚诚恳恳地春劝别研究什么《围城》;或客客气气地推说“无可奉告”;或者竟是既欠礼貌又不讲情理的拒绝。一次我听说他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我直担心他冲撞人。(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

43 (三)比喻建构的基本原则 A.新颖 ①烟酒之于人生,犹如标点之于文章(沈谦《修辞学》) B.贴切 ②母亲道:“做媒的几起里,许家的二女儿最好,回头我给你看照相。  方鸿渐想这事严重了。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丁,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现在不必抗议,过几天向上海溜之大吉。(钱钟书《围城》)。

44 第二节 比拟 【定义】 比拟是根据丰富的想象,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者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者把甲物拟作乙物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格。 【要素】
第二节 比拟 【定义】 比拟是根据丰富的想象,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者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者把甲物拟作乙物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格。 【要素】 本体和拟体是比拟的两个要素。本体是甲事物,拟体是乙事物。本体在文中都要出现,拟体在文中都不出现。

45 【例文】 ①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②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鲁迅《风波》) ③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

46 ④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与鼓励…… (刘心武《班主任》)
⑤紫穹窿下洒着些碎了的珠子——诗人想:该穿成一串挂在死底胸前。阴风的冷爪子刚扒过饿柳的枯发,又将池里的灯影儿扭成几道金蛇。(闻一多《初夏一夜的印象》) 【种类】 比拟通常可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 拟人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行为动作,使物“人格化”。最常见的方式是用写人的动词去写人以外的事物,也有用描写人的形容词来写事物的,还有用称呼人的名词或代词来称呼事物的。

47 ①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宗璞《紫藤萝瀑布》)
②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刘坚《草地晚餐》) ③你一步一步走来,微笑在牙缝里,多疑的手按着铃儿,裙带儿拂去了绒菊之朝露,气息如何,我全不能分析。镀金的早晨,款步来了,看呀,或者听环佩琅琅作响了,来!数他神秘的步骤。 (李金发《晨》) ④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鲁迅《集外集·梦》) (鲁迅《集外集·梦》)

48 (二)拟物 拟物是把原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用来描写乙事物,使其“他物化”,或者根据想象,把原来适用于物的词语用来描写人,使人“物性化”。 1.是把人当作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 ①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浪, /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 /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 /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 ②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 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孙犁《荷花淀》)

49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2.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三百年过去了,台伯河还像当年一样淙淙地流着,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也像当年一样和煦。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郑文光《火刑》)

50 比拟 动 作 对 拟物 拟人 话 称呼 ⑤山溪哟!你吟唱吧,跳跃吧,快把这山里的色彩、山里的容颜、山里的喜讯,捎给遥远的大海!
⑥文章发表后的几十年来,白杨树成片成片地长起来了,她们在西北高原上抵御着风沙;更多的革命战士,在这里扎下根来。 比拟 拟物 拟人 动 作 称呼

51 第三节 摹状 【定义】 摹状也称“摹绘”、“摹拟”,就是运用象声词、色彩词等,把客观事物的声音、颜色、形体、情态、味道等如实地摹拟或描绘出来,以增强叙述的真实性和形象性。 【要素】 象声词、色彩词、情态词、状态词等各种摹拟、描绘词语(即摹拟词)是摹状修辞格的基本要素。

52 【例文】 ①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唐]杜甫《兵车行》) ②那时我的房里没有电灯,每晚上在暗中默坐,凝望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记起了儿时所读的童话。实在的呢,这排得很整齐的依稀分为三层的火球,衬着黑魆魆的山峰的背景,无论如何,是会引起非人间的缥渺的思想的。(茅盾《雾》)

53 ③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另另的……”(鲁迅《明天》)
④酒席早就摆好,设在这正堂屋里,好丰盛呵!特别是那血酱鸭,红红的辣椒,脆嫩的子姜,黄黄的甜酱,稠稠的血浆,佐在切得细细的子鸭肉里面,辣辣的,甜甜的,香香的,那味道馋得人直流涎水。 (潘吉光《古槽门》) ⑤恍恍惚惚的,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哳哳的闹声,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嘈杂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那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立刻你听到了满谷的鸟叫。缥缥渺渺的那里的钟声,也嗡嗡的传了过来。你睁开了眼,窗帘后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丁东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 (吴伯箫《山屋》)

54 【种类】 根据内容,摹状格可以分为摹声、摹色、摹形、摹态、摹味等五类。 1.摹声 摹声也称“拟声”、“绘声”,这是最常见的摹状,就是运用拟声词来摹拟事物的声音,以增强叙述的形象性和真实感。其摹声词只取声音,不问意义,也不要求与所写事物的本来声响完全相符,大致相似即可。如: ①这公子看他才出去就有人叫住在房檐底下站着唿噜唿噜的吸了好几袋,把那烟从嘴里吸进去,却从鼻子里喷出来。卖水烟的把那水烟袋吹的忒儿喽喽的山响。……不多一会,只听得外面嚷将起来。……跟着便听得弦子声儿噔楞噔楞的弹着走进院子来。看了看原来是一溜串儿瞎子,前面一个拿着一枝柴木弦子,中间儿那个拿着个破八角鼓儿,后头的那个身上背着一个洋琴,手里打着一付扎板儿噔咚扎嚓就奔了东配房一带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55 ②外面那洋号一回一回的,吹的呜呜响,人来人往的脚步声,又是那打更的梆子,敲个不住,如何睡得着?方才朦胧睡去,忽听得外面呜呜的洋号声,蓬蓬的铜鼓声,大振起来。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③然而音乐又何等好听呵,音乐呀!再来听一听罢,可惜而且可恨,在檐下已有麻雀儿叫起来了。 咦,玲珑零星唧唧啾啾的小雀儿呵,你总依然是不管什么地方都飞到,而且照例来唧唧啾啾地叫,轻飘飘地跳么?然而这也是音乐呀,只能怨自己的皮粗。 (鲁迅《集外集·“音乐”?》)

56 2.摹色 摹色又称“绘色”,就是运用色彩词来描绘事物的各种颜色,以增强叙述的形象性和真实感。用它来描写景物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用它来描写人物时,可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如: ①静极了,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只远处牛奶车的铃声,点缀这周遭的沉默。顺着这大道走去,走到尽头,再转入林子里的小径,往烟雾浓密处走去,头顶是交枝的榆荫,透露着漠楞楞的曙色;再往前走去,走尽这林子,当前是平时的原野,望见了村舍,初青的麦田,更远三两个馒形的小山掩住了一条通道。天边是雾茫茫的,尖尖的黑影是近村的教寺。听,那晓钟和缓的清音。这一带是此邦中部的平原,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默沉沉的起伏…… 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晨:朝雾渐渐的升起,揭开了这灰苍苍的天幕……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57 ②太阳要归去了; 云没有遮住他时, 他还用红橙橙的脸儿回头瞧着。 他想捉住浪头, 但是终于捉不住哟! (汪静之《海滨》) ③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58 3.摹形 摹形就是运用文字的形体或某种图形、符号来描摹事物的形体形状。它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而且表达上很简练,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文字叙述和描写。如: ①特别使小青虫吃惊的是,青蛙长着一根怪可怕的舌头:这舌头竟是倒着长的,舌根长在嘴边,舌头成“>”形折叠在大嘴巴里。 (叶永烈《奇怪的病号》) ②这段由四个“S”形组成的长度不过五六十米傍崖山道,是下山游人通过太华咽喉的“前沿阵地”。(王连刚等《筑在悬崖边上的人墙》)

59 ③几十个年头过去了。施宏乐变成了秃顶的老人,眉间深深地印着“川”字纹,额头深深地印着“三”字纹,眉毛、胡子像一根根银丝。 (叶永烈《生死未卜》)
4.摹态 摹态就是运用情态词或状态词来描绘人或事物的情态、状态。如: ①伊向后一移,坐稳了身子,这才挪出手来拭去额角上和眼睛边的水,细看是怎样的情形。情形很不清楚,遍地是瀑布般的流水;大概是海里罢,有几处更站起很尖的波浪来。伊只得呆呆的等着。 (鲁迅《故事新编·补天》)

60 ②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③月儿出了,月儿出了, 出了,出了,月儿呀。 圆的,圆的,圆圆的, 盘子一样的月儿呀。 这首歌凡是在日本长大的儿童都是会唱的,他们蒙学的读本上也有。 只消把这首歌唱一句或一字,或者把手指围成一个圆形,宇多姑娘的脸便要涨得绯红跑去干涉。她愈干涉,唱的人愈要唱,唱到后来,她的两只圆大的黑眼汪汪地含着两眶眼泪。 (郭沫若《月蚀》)

61 5.摹味 摹味就是运用形容气味或味道的词语来摹拟人对事物的各种气味或味道的感觉。如: ①姑娘进门见过翁姑,那两个人便端进盒子来,张姑娘帮他打开。姑娘一看,只见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五个碟子:一碟火腿,一碟黄闷肉,一碟榛子,一碟枣儿,一碟栗子;那一个里面是香喷喷热腾腾的两碗热汤儿面。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②欧洲人也聪明,金鸡那原是非洲的植物,因为去偷种子,还死了几个人,但竟偷到手,在自己这里种起来了,使我们现在如果发了疟疾,可以很便当的大吃金鸡那霜丸,而且还有“糖衣”,连不爱服药的娇小姐们也吃得甜蜜蜜。(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毛笔之类》)

62 ③再一个星期天,到老涛家,竟然窗明几净,焕然一新,桌上还摆了盆水仙,淡淡地开些花。素霞见我来,忙安排我坐下,她扎着块蓝花布围裙,俨然成了家庭主妇。说老涛还没起身,叫我先坐着看书。她又端了碗糖百合给我,炖得很酥,苦沁沁的发甜。我忽然明白,老涛这个图书馆改成住家了。 (郎郎《老涛的故事》)

63 第四节 示现 【定义】 示现又叫“现在”、“现实”、“想见”等,就是把并不发生在眼前,或者是早已过去的,或者是未来才能实现的,或者仅仅是一种想象的某个事情说得活灵活现,像见过闻过,如在眼前一样的加以描写的一种修辞格。 【要素】 示现的基本要素是所描写的事情并不发生在眼前,却将它描写得如在眼前一般。

64 【例文】 ①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5 ③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话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④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角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你看这场混战,好惊人也: 寒风飒飒,怪雾阴阴。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滚滚盔明,层层甲亮。 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大捍刀,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弯弓硬弩雕翎箭,短棍蛇矛挟了魂。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杀得那空中无鸟过,山内虎狼奔;扬砂走石乾坤黑,播土飞尘宇宙昏。只听兵兵扑扑惊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明·吴承恩《西游记》)

66 【种类】 根据示现的内容示现可分三种类型:①追述的示现。②预言的示现。③悬想的示现。 1.追述的示现 就是把过去的事情(这些事情也许是作者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也许是作者未曾经历过的,甚至可能是千百年前的事情)写得如同现在发生、现在所见的一样。如: ①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7 ②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巴金《繁星》)
2.预言的示现 就是把未来的事情写得好像就发生在眼前一样。这些事情是没有见过的,也没有经历过的,但必须有实现的可能性,符合事物发展的趋势。如: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罟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68 ②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方志敏《中国》)

69 3.悬想的示现 就是让想象中的事情不受到时间或空间的限制,而写得如真在眼前一般。如: ①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唐·杜甫《月夜》)

70 ②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蹒跚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71 第五节 列锦 【定义】 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要素】 要有一组名词,名词连缀起来可以构成画面,形成一定的意境。

72 【列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山村咏怀》) 【“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 【全句由十个纯名词构成六个意象,叠映出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完整的画面:残月高悬,雄鸡清声;茅房客舍,思归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来赶路,谁料,板桥横渡,冷霜冽冽,一行足印,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

73 经典的列锦还有: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霖》)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有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74 第六节 飞白 【定义】 飞白又叫“非别”,就是明知对方的语言文字错了,而将错就错,有意把白字、别音等如实地记录下来或仿效的一种修辞格。
第六节 飞白 【定义】 飞白又叫“非别”,就是明知对方的语言文字错了,而将错就错,有意把白字、别音等如实地记录下来或仿效的一种修辞格。 【要素】 如果将如实记录下来的白字、别音等都称为“飞白词”,那么,飞白词就是飞白格的基本要素。

75 【例文】 ①昔一人出外为商,不识字,船泊于江心寺,边携友游寺。见壁上写“江心赋”三字,连忙走出唤船家曰:“此处有‘江心贼’,不可久停。”急忙下船。其友之曰:“不要忙,此是‘赋’不是‘贼’。”其人摇头答曰:“富便是富,有些‘贼’形。” (明·冯梦龙《广笑府》) ②(秋仔说)“我是来看武书记的。先天我虽然不知道是公社的首长,但知道这落难之人是个角色。我愿意为搭救武书记出把力,可牯狗队长不让我也立新功。他总是围(唯)生产力,不涂(突)出政治。我毕竟是个政治队长,总也算个队级干部……” (旷荣怿《弹坑长满青草》)

76 【种类】 飞白可以分为语音飞白、语义飞白、语法飞白、文字飞白和逻辑飞白五种。 1.语音飞白 语音飞白就是由于表达的需要,把因为文化水平低,或者因为方音、口吃、咬舌儿的影响而读错的音记录下来的飞白。如: ①(宝玉黛玉)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

77 ②什么“目前形势”呀,“统一战线”呀,“游击战术”呀……他都听不懂。有个教员是长征老干部,湖南人,还问他:“你听等听不等?”大水瞪着两个眼儿。旁人笑着说:“问你懂不懂!” (袁鹰等《新儿女英雄传》)
③只见他往台上一站,打开皮包,双手捧出这个指示,大声说:“大家别说话了!现在传达首长的重要指示,首长说:‘总编德才兼备,豆能肆意乏低。如此刀刻发难,实是吹毛求屁。今后苦有此事,定将狼狼打击。’ ”(曹业海等《草包总编》)

78 2.语义飞白 语义飞白就是由于表达的需要,故意把对方因误解词语的意义而说错的话记录下来的飞白。如: ①1976年初,某县召开大会,传达中央文件,反击右倾翻案风,台上传达文件的革委会主任情绪激昂,唾沫横飞,他一边传达,一边作解释,传达一句,便要解释好几句。 “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他照文件念过一句,便解释说:“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已经抓到三起了,同志们要提高警惕!……” (采众《谣言四起》)

79 ②玉莲听不懂什么是持久战,她悄悄向金香问道:“金香,顾县长说的是什么‘战’呀!”
“你真是个笨蛋!连个‘吃酒战’也不知道。”金香自以为是地说道,“就是喝醉酒打架嘛!喝了酒打人最厉害了,我后爹喝醉酒,打起我妈来没轻没重。” (马烽《刘胡兰》) ③有一天晚上,某机关的工作人员正在开会讨论今年的工作计划。末了,主任站起来,非常愉快地对大家说道: “同志们,我向你们报道一个好消息,根据鲁迅先生的作品《祝福》改编的同名影片,已经拍成了,最近就可以在我们这里放映,现在让我介绍一下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吧。 首先要介绍的是祝福这个人,他是这部影片最主要的角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旧中国的农民典型。 祥林嫂嘛,不用说大家一定知道是祝福的妻子了,她同祝福一样是旧中国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 (《祝福的妻子》)

80 3.语法飞白 语法飞白就是由于表达的需要,有意把别人说过的不合语法规则的词语或句子记录下来的飞白。如: ①扁鼻子军官压着肚子里的火气,用手轻轻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死了死了的没有,我的不叫,我大大的喜欢小孩,你看见的没有?说呀!” (管桦《小英雄雨来》) ②自古道:“管闲事,落不是。”人家是躲着是非走,你是故意往是非窝里扑哩!每逢开会,你总是不能悄悄地。不是当面“批”这个的“评”,就是“批”那个的“评”! (马烽《“自古道”》)

81 ③(为群:)“没有一点集体思想。”秦大娘道:“你有集体,你去集体,俺不集体……”
4.文字飞白 文字飞白就是由于表达的需要,有意把别人的错别字记录下来的飞白。如: ①有人送枇杷于沈石田,误写琵琶。石田答书曰:“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乃知司马挥泪于江干,明妃写怨于塞上,皆为一啖之需耳。嗣后觅之,当于杨柳晓风、梧桐夜雨之际也。” (清·褚人获《坚瓠集》)

82 ②一日,公子有谕仆帖,置案上,中多错谬:“椒”讹“菽”,“姜”讹“江”,“可恨”讹“可浪”。女见之,书其后:“何事可浪,花菽生江;有婿如此,不如为娼!”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嘉平公子》)
5.逻辑飞白 是故意直录说话人或虚构的说话人所说的不合逻辑的话。例如: ①甲 是这么回事。《千里走单骑》唱得好,做得好,武打也好,台下不断喝采。唱着唱着韩复榘他爸爸站起来了:(用山东话)“别唱了,把他们管事的叫来!”

83 乙 什么事呀? 甲 谁也不知道哇!一会儿管事的来了:“哈哈(苦笑地),老太爷您有什么事?”(学韩父,用山东话)“你们唱的这是嘛戏?” 乙 好嘛!听半天还不知道是什么戏呢? 甲 “是关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学韩父)“关公是哪儿的人?” 乙 (学管事的)“山西蒲州人。” 甲 (学韩父)“山西人为嘛到我们山东来杀人?有我们的命令吗?” 乙 啊? 甲 (学韩父)“这是我们的地盘儿。你知道关公是谁的人吗?” 乙 不知道。 甲 (学韩父)“他是阎锡山的队伍!”(相声《关公战秦琼》)

84 本章完


Download ppt "第二章 传神生动的修辞 文本营构模式 主讲人:周明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