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岭南常见中草药识别(3) 中医药学院药植鉴定教研室 张宏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岭南常见中草药识别(3) 中医药学院药植鉴定教研室 张宏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岭南常见中草药识别(3) 中医药学院药植鉴定教研室 张宏伟

2 蔷薇科主要特征: 草本、灌木或乔木,常有刺及明显的皮孔。 单叶或复叶,互生,常有托叶。 花整齐,花瓣5枚,雄蕊多数。
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

3 仙 鹤 草(蔷薇科)

4

5 仙 鹤 草(蔷薇科) 别名 龙芽草。 识别特征 (1)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高约0.5~1米。茎圆而有浅纵沟,上部绿色,下部木质化,灰黄色。

6 仙 鹤 草(蔷薇科) 识别特征 (2)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或稍对生,大小相间,卵圆形,有粗锯齿。
仙 鹤 草(蔷薇科) 识别特征 (2)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或稍对生,大小相间,卵圆形,有粗锯齿。 (3)花顶生,黄色,五瓣,集成一个总状花序。 (4)根表面黑色,主根粗壮,细根很多。

7 仙 鹤 草(蔷薇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村边;路旁阴湿的林荫下。我国南北各省均产。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扎把备用。
仙 鹤 草(蔷薇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村边;路旁阴湿的林荫下。我国南北各省均产。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扎把备用。 性味功能 苦凉。收敛止血。 主治用法 各种出血,如崩漏、带下、血痢、创伤出血。每用干品3~5钱,水煎服。创伤出血,可同时用干粉外敷,疖肿可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8 金 樱 子(蔷薇科) 别名 黄茶瓶、糖罐子。

9 金 樱 子(蔷薇科) 识别特征 (1)攀援状灌木,枝条较多,弯曲,有锐利的钩刺。
金 樱 子(蔷薇科) 识别特征 (1)攀援状灌木,枝条较多,弯曲,有锐利的钩刺。 (2)复叶互生,每叶常为3片小叶,5~7片的较少见;叶背主脉上及叶柄一般都有钩刺。

10 金 樱 子(蔷薇科) 识别特征 (3)开白色花,一般有五片花瓣。果似花瓶,熟时红黄色,拇指头大,密生小刺,甘甜可食,所以叫“黄茶瓶”,“糖罐子”。 (4)根红色,木质致密,坚硬。

11 金 樱 子(蔷薇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丘陵、坡地、村边、路旁的灌木丛中。主产于长江以南各地,河南亦有分布。
金 樱 子(蔷薇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丘陵、坡地、村边、路旁的灌木丛中。主产于长江以南各地,河南亦有分布。 采集加工 药用根及果实。秋冬采果,全年可采根。果,采后去除外刺,切开去净果仁及毛刺,蒸后晒干;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酸涩平。收敛固精,涩肠止泻。

12 金 樱 子(蔷薇科) 主治用法 (1)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白带; (2)脾虚泄泻,慢性痢疾,(3)虚体自汗,盗汗;(4)腰腿痛。每用干根1~2两,果3~5钱,水煎服。鲜果3~5钱,水煎服,可治久咳。根磨汁外涂,可治疖肿初起。

13 枇杷叶(蔷薇科) 别名 卢橘 识别特征 (1)常绿乔木或灌木,小枝上有锈色绒毛。
别名 卢橘 识别特征 (1)常绿乔木或灌木,小枝上有锈色绒毛。 (2)叶大,单叶互生,近无叶柄,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质硬而脆,表面发亮,深绿色,背面密生淡黄色绒毛。

14 枇杷叶(蔷薇科) 识别特征 (3)花白色,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花梗密被绒毛。气芳香。果橙黄色,有种子1至数粒。
生长环境 栽培果树,多栽于村边,平地或坡地。长江以南各地都有栽培。主产于广东、江苏、广西、浙江等地。

15 枇杷叶(蔷薇科) 采集加工 全年都可采收。采收后,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用时除去叶上绒毛,用水喷润,切成丝,晒干或阴干。
采集加工 全年都可采收。采收后,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用时除去叶上绒毛,用水喷润,切成丝,晒干或阴干。 性味功能 味苦,性平。化痰止咳,和胃降气。 主治用法 (1)咳嗽,痰粘不爽;(2)胃热呕逆,烦热口渴。用量2~4钱,水煎服。

16 豆科主要特征: (1)木本或草本,有时藤本。 (2)叶互生,多为复叶,叶柄基部有膨大的叶枕,有托叶。
(3)花冠多为蝶形;雄蕊10枚,其中9枚连合或分离。 (4)荚果。

17 草决明(决明)(豆科) 别名 假绿豆。 识别特征 (1)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有特殊臭气,嫩时似花生苗。
别名 假绿豆。 识别特征 (1)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有特殊臭气,嫩时似花生苗。 (2)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有3对小叶,叶片倒卵形,有小尖头,基部歪斜。

18 草决明(决明)(豆科) 识别特征 (3)花黄色,生在叶腋。荚果近四棱形,内有菱形的种子约25粒。
生长环境 喜生于荒地、田头、路边、村旁草丛中。我国大部地区有分布。

19 草决明(决明)(豆科) 采集加工 药用种子(决明子),于秋季种子近成熟时采摘荚果,晒干,除去果皮备用。
采集加工 药用种子(决明子),于秋季种子近成熟时采摘荚果,晒干,除去果皮备用。 性味功能 甘淡凉。清肝明日,利水通便。 主治用法 (1)肝炎,肝硬化腹水;(2)高血压;(3)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4)习惯性便秘。每用决明子3~5钱,水煎服。

20 刺 桐(豆科)

21 刺 桐(豆科)

22 刺 桐(豆科) 别名 海桐、空桐树、鸡桐木。 识别特征 (1)落叶乔木,高5~10米,有稀疏圆锥状刺,树皮灰色,粗糙。

23 刺 桐(豆科) 识别特征 (2)叶互生为羽状三小叶,小叶菱形或斜卵形,顶生小叶宽大于长,可达15厘米。
刺 桐(豆科) 识别特征 (2)叶互生为羽状三小叶,小叶菱形或斜卵形,顶生小叶宽大于长,可达15厘米。 (3)春天常先开花后出叶,花深红色,成总状花序。花后结一串珠状豆荚,长15~30厘米。

24 刺 桐(豆科) 生长环境 多为栽培。见于我国南部。 采集加工 药用皮(海桐皮)和叶。剥取树皮,刮去棘刺,洗净,晒干备用。
刺 桐(豆科) 生长环境 多为栽培。见于我国南部。 采集加工 药用皮(海桐皮)和叶。剥取树皮,刮去棘刺,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平。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用法 (1)风湿性腰腿痛,每用干皮3~5钱,水煎服或浸酒服。(2)小儿疳积、蛔虫症,每用干叶粉8分~1钱,冲服。

25 葫 芦 茶(豆科) 别名 葫芦叶、田刀柄。 识别特征 (1)小灌木,高1~2米。枝常披散,三棱形。
葫 芦 茶(豆科) 别名 葫芦叶、田刀柄。 识别特征 (1)小灌木,高1~2米。枝常披散,三棱形。 (2)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通常长5~1O厘米,有一个带翅的叶柄,形似葫芦。

26 葫 芦 茶(豆科) (3)花淡紫色,长在枝顶或叶腋。花后结细长有5~8个节的豆荚。
葫 芦 茶(豆科) (3)花淡紫色,长在枝顶或叶腋。花后结细长有5~8个节的豆荚。 生长环境 生于田边、路旁、丘陵、坡地草丛中。主产于我国南方各地。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夏秋采集。切碎,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甘苦微凉。清热解暑,利水消滞,杀虫防腐。

27 葫 芦 茶(豆科) 主治用法 (1)制茶用于感冒发烧,咽喉肿痛,预防中暑。 (2)肾炎水肿,黄疸型肝炎,肠炎腹泻每用于品l~2两,水煎服。
葫 芦 茶(豆科) 主治用法 (1)制茶用于感冒发烧,咽喉肿痛,预防中暑。 (2)肾炎水肿,黄疸型肝炎,肠炎腹泻每用于品l~2两,水煎服。 (3)民间腌制咸鱼、肉类,放入本品可防蝇蛆。与其它药配合,杀蚊蝇。

28 芸香科主要特征: (1)木本,少数为草本,具枝刺。植物体具透明油腺点。 (2)叶常互生,多为复叶,羽状或单身复叶。
(3)花小,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4—5数,子房基部常有一盘状物(花盘)。 (4)核果、蒴果、柑果。

29 三 桠 苦(芸香科) 别名 三叉虎、斑鸠花、三枝枪。 识别特征 (1)灌木或小乔木,通常高2~5米。树皮灰白色,全株味苦。

30 三 桠 苦(芸香科) (2)叶对生,为指状3小叶,有长叶柄。小叶片两端尖,椭圆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2~5厘米。有油点。
三 桠 苦(芸香科) (2)叶对生,为指状3小叶,有长叶柄。小叶片两端尖,椭圆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2~5厘米。有油点。 (3)花黄白色,小,集成腋生圆锥花序。果内含4枚黑色种子,果皮尝之有麻辣味 (4)根皮白色,须根很少。

31 三 桠 苦(芸香科) 生长环境 生于林边、丘陵、山谷、溪边、灌木丛中。主产于我国南部各地。
三 桠 苦(芸香科) 生长环境 生于林边、丘陵、山谷、溪边、灌木丛中。主产于我国南部各地。 采集加工 药用根、叶,全年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叶阴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寒。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32 三 桠 苦(芸香科) 主治用法 (1)防治流感、流脑、乙型脑炎,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黄疸型肝炎,每用干叶 3~5钱,水煎服。(2)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腿痛,每用干根3钱~1两,水煎服。(4)虫蛇咬伤,疖肿,跌打扭伤,用鲜叶捣烂外敷。 (4)湿疹、皮炎、痔疮,用叶煎水外洗。

33 九 里 香(芸香科)

34 九 里 香(芸香科) 别名 千里香、月橘。 识别特征 (1)灌木,高1~3米,分枝多,木质坚硬。

35 九 里 香(芸香科) (2)叶互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9片互生排列;叶形变异大,通常多为卵形或椭圆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基部歪斜,有油点,尝之辛辣麻舌。 (3)花白色,浓芳香。果尖卵形,似花生米大小,熟时红色。

36 九 里 香(芸香科) 生长环境 多为人工栽培。我国南部有产。 采集加工 药用叶,全年可采。阴干备用。
九 里 香(芸香科) 生长环境 多为人工栽培。我国南部有产。 采集加工 药用叶,全年可采。阴干备用。 性味功能 微苦辛微温。行气止痛,活血散瘀。 主治用法 心胃气痛,跌打瘀积肿痛,风湿骨痛,毒蛇咬伤。每用干品1~3钱,水煎服。或用粉末1~3分,冲水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37 两 面 针(芸香科) 别名 山椒、野花椒、入地金牛。

38 两 面 针(芸香科) 识别特征 (1)藤状灌木,高1~2米。枝、叶轴、小叶柄和叶的中脉两面均有小钩刺。
两 面 针(芸香科) 识别特征 (1)藤状灌木,高1~2米。枝、叶轴、小叶柄和叶的中脉两面均有小钩刺。 (2)叶互生,为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5~11片;小叶卵状椭圆形,长4~11厘米,宽2~6厘米,有油点,边缘有浅齿。

39 两 面 针(芸香科) 识别特征 (3)花腋生,白色。果球形,胡椒大,种子成熟时黑色,有麻辣味。
两 面 针(芸香科) 识别特征 (3)花腋生,白色。果球形,胡椒大,种子成熟时黑色,有麻辣味。 (4)根皮黄色,常有褐色点状小斑,尝之有持久的麻舌感。

40 两 面 针(芸香科) 生长环境 多生于山野及灌木丛中。产于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台湾。
两 面 针(芸香科) 生长环境 多生于山野及灌木丛中。产于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台湾。 采集加工 药用根及茎皮,全年可采。洗净,剥皮,晒干备用。叶多用作治跌打的外敷药。 性味功能 辛苦微温,麻舌。祛风活络,散瘀止痛,解毒消肿。

41 两 面 针(芸香科) 主治用法 (1)心胃气痛,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瘀痛;(2)毒蛇咬伤,破伤风。
两 面 针(芸香科) 主治用法 (1)心胃气痛,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瘀痛;(2)毒蛇咬伤,破伤风。 每用干根3~5钱,水煎服,或用干粉5分水冲服。此外,还可以作成酊剂,止牙痛;干粉撒布治疗烫火伤。本品有毒,用量不能过大,中毒症状是头晕、眼花、呕吐等。

42 虎 耳 草(虎耳草科)

43 虎 耳 草(虎耳草科) 别名 金线吊芙蓉、石荷叶、丝绵吊梅。 识别特征
虎 耳 草(虎耳草科) 别名 金线吊芙蓉、石荷叶、丝绵吊梅。 识别特征 (1)多年生伏地草本,全株被毛。茎生匍匐枝,细长如丝,红紫色,落地后又生新苗,故称“金线吊芙蓉”。

44 虎 耳 草(虎耳草科) 识别特征 (2)叶肉质,心状圆形,边缘波浪形而具钝齿,上面叶脉带白纹,背面带红色。 (3)花白色,五瓣。蒴果卵圆形。
虎 耳 草(虎耳草科) 识别特征 (2)叶肉质,心状圆形,边缘波浪形而具钝齿,上面叶脉带白纹,背面带红色。 (3)花白色,五瓣。蒴果卵圆形。 生长环境 喜生于山谷、溪边、林下阴湿的石隙中,亦有栽培。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45 虎 耳 草(虎耳草科)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全年可采。采后,洗净,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苦辛寒,有小毒。祛湿消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虎 耳 草(虎耳草科)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全年可采。采后,洗净,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苦辛寒,有小毒。祛湿消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1)外伤出血,疖肿,脓肿,用鲜品捣烂外敷。(3)急慢性中耳炎,用鲜品捣烂榨汁滴耳。

46 大戟科主要特征: 草本、灌木或乔木,常含乳汁。 单叶互生,在叶柄基部或顶端有腺体。 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聚伞花序。
蒴果有三棱,内含种子3粒。

47 大飞扬(飞扬草)(大戟科)

48 大飞扬(飞扬草)(大戟科) 别名 大乳汁草、奶子草、九歪草。 识别特征
别名 大乳汁草、奶子草、九歪草。 识别特征 (1)一年生草本,高约20厘米,全株被毛,折断有乳汁。茎匍匐或倾斜生长,紫红色,基部分枝。

49 大飞扬(飞扬草)(大戟科) 识别特征 (2)叶对生,卵形至矩圆形,长1.5~4厘米,宽0.7~1.2厘米,边缘有小锯齿。
(3)四季腋生稠密的聚伞花序,颜色绿或紫红。果卵状,三棱形。

50 大飞扬(飞扬草)(大戟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荒地、路旁、村边。主产于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台湾。
生长环境 喜生于荒地、路旁、村边。主产于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台湾。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51 大飞扬(飞扬草)(大戟科) 性味功能 微辛酸微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通乳。
性味功能 微辛酸微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通乳。 主治用法 (1)肠炎,痢疾;(2)皮炎,湿疹,皮肤搔痒,脚癣;(3)产后少乳。每用干品5钱~1两,水煎服,用鲜品煎水洗皮肤病。

52 小飞扬(千根草)(大戟科) 别名 细叶飞扬草,小乳汁草。

53 小飞扬(千根草)(大戟科) 识别特征 (1)一年生草本,有多数纤弱匍匐茎,长达15厘米,通常红色,折断有乳汁。
(2)叶对生,倒椭圆形或披针形,长约4~8毫米,宽3~4毫米,稍带蓝紫色。 (3)花序单生或少数簇生于叶腋。果卵状三棱形,被毛。

54 小飞扬(千根草)(大戟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田边、路旁、山坡、草地湿润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台湾等地有分布。
生长环境 喜生于田边、路旁、山坡、草地湿润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台湾等地有分布。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淡微酸凉。清热利湿,收敛止痒。

55 小飞扬(千根草)(大戟科) 主治用法 (1)急性菌痢,肠炎腹泻,每用干品5钱~1两,水煎服。(2)过敏性皮炎,湿疹,皮肤搔痒,用鲜品煎水外洗。

56 火 殃 簕(大戟科)

57 火 殃 簕(大戟科) 别名 霸王鞭。 识别特征 (1)肉质植物,有白色乳汁。老枝圆柱形,有3~6棱;小枝绿色,有3~5个肥厚的翅边,在翅的凹陷处有利刺一对。 (2)叶生于翅边上,倒卵形,长3~8厘米,少而早落。

58 火 殃 簕(大戟科) 生长环境 多为栽培,当绿篱用。亦有野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有分布。
火 殃 簕(大戟科) 生长环境 多为栽培,当绿篱用。亦有野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有分布。 采集加工 药用茎,全年可采。采后去青皮,切片,炒透至焦黄,备用。 性味功能 苦寒,有微毒。去湿热,消肿拔毒。 主治用法 (1)急性胃肠炎,每用1~2钱,水煎服。(2)恶疮痈肿,用茎适量捣烂外敷。(3)疥癣、皮肤病,用汁外涂。

59 人苋(铁苋菜) (大戟科) 别名 猫眼菜、海蚌含珠、蚌壳草。 识别特征 (1)一年生草本,一般高10~30厘米。

60 人苋(铁苋菜) (大戟科) (2)叶互生,卵状菱形或椭圆形,长2~5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齿,基出3脉。
(3)花序腋生,雄花序穗状;雌花序藏于对合的叶状苞片内,所以叫“海蚌含珠”。果小,三角状半圆形,表面有毛。

61 人苋(铁苋菜) (大戟科)

62

63 人苋(铁苋菜) (大戟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土质潮湿的地方,如村边、田头、路旁草地。主产于我国南部各地。
生长环境 喜生于土质潮湿的地方,如村边、田头、路旁草地。主产于我国南部各地。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夏季采集。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64 人苋(铁苋菜) (大戟科) 性味功能 微苦凉。清热利湿,收敛止血。 主治用法
(1)肠炎,痢疾;(2)吐血,衄血, 便血;(3)咳嗽气喘;(4)皮炎,湿疹。每用干品1~2两,水煎服;皮炎、湿疹可煎水外洗。

65 叶 下 珠(大戟科)

66 叶 下 珠(大戟科) 别名 珍珠草、日开夜闭、叶后珠。 识别特征 (1)一年生草本,直立或基部平卧,一般高10~30厘米,基部多分枝。

67 叶 下 珠(大戟科) (2)叶互生,二列,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0毫米,宽2~4毫米,先端钝急尖,背面近叶缘处有2~3圈短粗毛。

68 叶 下 珠(大戟科) (3)花小,腋生。果熟时红色,球形,生于叶腋而向下,故名“叶下珠”。

69 叶 下 珠(大戟科) 生长环境 多见于庭园、荒地、路边、菜地。长江以南各地均有生长。
叶 下 珠(大戟科) 生长环境 多见于庭园、荒地、路边、菜地。长江以南各地均有生长。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半干扎把,阴干备用。 性味功能 微苦甘凉。清肝明日,渗湿利水。 主治用法 (1)小儿疳积;(2)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3)肠炎腹泻。每用干品5钱~1两,鲜品1~2两,水煎服。

70 蓖 麻(大戟科) 别名 大麻子、红蓖麻。 识别特征 (1)亚灌木,一般高1~2米。茎中空,幼嫩部分密被白粉。

71 蓖 麻(大戟科) (2)叶互生,直径20~50厘米,掌状5~7深裂,边缘有锯齿,齿尖有腺体。
蓖 麻(大戟科) (2)叶互生,直径20~50厘米,掌状5~7深裂,边缘有锯齿,齿尖有腺体。 (3)花小,集成总状花序。果球形,直径1~ 2厘米,表面有软刺,内含种子三枚,平滑有花纹。

72 蓖 麻(大戟科) 生长环境 全国皆有栽培,亦有野生。 采集加工 药用叶、根。夏秋采叶,冬季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蓖 麻(大戟科) 生长环境 全国皆有栽培,亦有野生。 采集加工 药用叶、根。夏秋采叶,冬季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辛苦寒,有小毒。清热利湿,消肿拔毒。 主治用法 (1)疮痈肿毒,乳腺炎,用叶捣烂敷患处;疥癣搔痒,可煎水外洗。(2)风湿骨痛,跌打瘀痛,每用干根3~4钱与它药配伍,水煎服。

73 白 背 叶 (大戟科) 别 名 野桐、白面戟、白背桐。

74 白 背 叶 (大戟科) 识别特征 (1)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小枝,叶柄,叶背,花序和果均被白色茸毛,故称“白背叶”。
白 背 叶 (大戟科) 识别特征 (1)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小枝,叶柄,叶背,花序和果均被白色茸毛,故称“白背叶”。 (2)叶互生,阔卵形,长7~14厘米,宽5~ 10厘米,上面深绿色,背面灰白色。 (3)花小,组成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果圆球形,有羽毛软刺,状如小绒球。

75 白 背 叶 (大戟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村边、路旁、荒地灌木丛中。 多产于我国中南部至西南部各地。
白 背 叶 (大戟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村边、路旁、荒地灌木丛中。 多产于我国中南部至西南部各地。 采集加工 药用根、叶,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微苦涩苹。舒肝活血,清热去温,收涩固脱。

76 白 背 叶 (大戟科) 主治用法 (1)慢性肝炎,脾脏肿大,(2)肠炎腹泻;(3)脱肛,子宫下垂。
白 背 叶 (大戟科) 主治用法 (1)慢性肝炎,脾脏肿大,(2)肠炎腹泻;(3)脱肛,子宫下垂。 每用干根5钱~1两,水煎服,外伤出血,可用干叶研细粉外敷,鹅口疮,可用根煎水,局部涂洗;跌打扭伤,用鲜叶捣敷。

77 救必应(铁冬青)(冬青科) 别名 白兰香、冬青仔。 识别特征 (1)大乔木,一般高5~10米。树皮厚,灰白色,内皮黄色,味极苦。
别名 白兰香、冬青仔。 识别特征 (1)大乔木,一般高5~10米。树皮厚,灰白色,内皮黄色,味极苦。 (2)叶互生,卵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柄长1~2厘米。 (3)花小,黄白色。果卵圆形,绿豆大小,熟时红色。

78

79

80 救必应(铁冬青)(冬青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山坡、丘陵或半山的疏林中。主产于我国南方各地。
生长环境 喜生于山坡、丘陵或半山的疏林中。主产于我国南方各地。 采集加工 药用皮,全年可采。剥取树皮,去掉表层粗皮,切片,晒干备用。

81 救必应(铁冬青)(冬青科) 性味功能 苦寒。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性味功能 苦寒。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1)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肿痛;(2)急性胃肠炎;(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4)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每用干品3~5钱,水煎服,或研末调油涂烧伤、疮疡,鲜叶捣烂外敷治跌打损伤。

82 岗 梅(梅叶冬青)(冬青科) 别名 假青梅、秤星木、点秤根。

83 岗 梅(梅叶冬青)(冬青科)

84 岗 梅(梅叶冬青)(冬青科) 识别特征 (1)灌木,高1~2米。茎枝上有白色皮孔。
岗 梅(梅叶冬青)(冬青科) 识别特征 (1)灌木,高1~2米。茎枝上有白色皮孔。 (2)叶互生,膜质,阔卵形长3~8厘米,宽 2~5厘米,边缘有疏齿,背面有细腺点。 (3)花白色,腋生。果卵圆形,有棱,黄豆大小,熟时黑色。 (4)根较粗壮,黄白色,尝之先苦后甜。

85 岗 梅(梅叶冬青)(冬青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村边、旷野、路旁、山坡灌木丛中。主产于我国南部地区。
岗 梅(梅叶冬青)(冬青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村边、旷野、路旁、山坡灌木丛中。主产于我国南部地区。 采集加工 药用根、叶,全年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86 岗 梅(梅叶冬青)(冬青科) 性味功能 微苦微甘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岗 梅(梅叶冬青)(冬青科) 性味功能 微苦微甘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主治用法 (1)流感,感冒高热,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每用干根5钱~1两,鲜根1~2两,水煎服。(2)跌打损伤,疮疖痈肿,用鲜叶捣烂外敷。(3)叶与根皆可作成凉茶,用以防治感冒。

87 木 芙 蓉(锦葵科) 别名 芙蓉、醉酒芙蓉。

88 木 芙 蓉(锦葵科) 识别特征 (1)灌木或小乔木,通常高2~4米。小枝有茸毛,茎皮纤维丰富。
木 芙 蓉(锦葵科) 识别特征 (1)灌木或小乔木,通常高2~4米。小枝有茸毛,茎皮纤维丰富。 (2)叶互生,阔卵形至卵圆形,宽10~20厘米,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背面有茸毛,边缘有钝齿。 (3)花粉红色,大,单瓣或重瓣,单生于枝端 (4)果球形,直径2.5厘米,有五条棱,被长毛。

89 木 芙 蓉(锦葵科) 生长环境 多为栽培。产于我国南部。 采集加工 药用叶,花,全年可采。晒干备用或鲜用。
木 芙 蓉(锦葵科) 生长环境 多为栽培。产于我国南部。 采集加工 药用叶,花,全年可采。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辛平,无毒。清热解毒,散瘀止血。 主治用法 (1)疔疮痈肿,乳腺炎,蛇咬伤,跌打扭伤,用鲜叶和花捣烂外敷患处,亦可晒干研粉,酒、醋、浓茶调涂。(2)月经过多,白带,久咳吐血,每用干花10朵,水煎服。

90 木棉(木棉科) 别名 红棉、英雄树、攀枝花。 识别特征 (1)落叶大乔木,高10米左右。茎、枝有圆锥样硬刺,枝平展。

91

92 木 棉(木棉科) (2)叶互生,为掌状复叶,小叶5~7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5~7厘米。

93 木棉(木棉科) (3)春天先开花后生叶,花大,红色,肉质,五瓣,簇生于枝顶。果长圆形,长10~15厘米,裂开后见有棉毛的种子多数。

94 木 棉(木棉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村边、山谷疏林中,多为栽培。主产于我国南方。
木 棉(木棉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村边、山谷疏林中,多为栽培。主产于我国南方。 采集加工 药用花及根、皮。初春采花,全年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甘凉。清热利湿。 主治用法 (1)肠炎,菌痢,每用干花3~5钱,水煎服。(2)慢性胃炎,胃溃疡,产后浮肿,每用干根、皮5钱~1两,水煎服。

95 布渣叶(破布叶) (椴树科)

96 布渣叶(破布叶) (椴树科) 别名 火布麻。

97 布渣叶(破布叶) (椴树科) 识别特征 (1)灌木,高2~3米,树皮灰黑色。
(2)叶互生,卵状长圆形,长5~1O厘米,宽3~5厘米,基部圆形,边缘上部有小锯齿,基出脉3条。 (3)花淡黄色,组成圆锥花序,长在枝顶或叶腋。果倒卵形,直径约7毫米,熟时褐黑色。

98 布渣叶(破布叶) (椴树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山谷,旷野,山坡灌木丛中。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 采集加工 药用叶,夏秋采集。阴干备用。
生长环境 喜生于山谷,旷野,山坡灌木丛中。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 采集加工 药用叶,夏秋采集。阴干备用。 性味功能 微酸涩凉。清暑消滞。 主治用法 (1)感冒食滞,消化不良; (2)黄疸型肝炎。 每用干品5~8钱,水煎服。亦作凉茶配料。

99 田基黄(地耳草)(金丝桃科) 别名 雀舌草、痧子草、合掌草、降龙草。 识别特征 (1)一年生矮小纤弱草本,高5~30厘米,茎稍呈四方形。

100 田基黄(地耳草)(金丝桃科) (2)叶对生,卵形,长0.5~1厘米,基部抱茎,基出三脉,有微小黑色腺点。
(3)花黄色,腋生或顶生。蒴果,三瓣裂开。

101 田基黄(地耳草)(金丝桃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田基、沟边潮湿草丛中。多产于我国南部。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 喜生于田基、沟边潮湿草丛中。多产于我国南部。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甘淡平。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消肿止痛。

102 田基黄(地耳草)(金丝桃科) 主治用法 (1)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区疼痛,阑尾炎,每用干品5钱~1两,鲜品1~2两,水煎服。(2)疖肿痈疽,毒蛇咬伤,跌打扭伤,可用鲜品捣烂外敷。

103 犁头草(长萼堇菜)(堇菜科)

104 犁头草(长萼堇菜)(堇菜科) 别名 犁咀菜、铧头草、地丁草、紫花地丁。 识别特征 (1)多年簇生草本。茎很短,叶近根生。
别名 犁咀菜、铧头草、地丁草、紫花地丁。 识别特征 (1)多年簇生草本。茎很短,叶近根生。 (2)叶长三角形,似犁头,故叫“犁头草”,长2~4厘米,宽1~3厘米,边缘有不规则疏齿。 (3)花淡紫色,腋生,花柄长于叶。果圆柱状三角形,熟时分裂为三瓣。种子细小。

105 犁头草(长萼堇菜)(堇菜科) 生长环境 喜生于田边、耕地、园地、草地。产于我国南部各地。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 喜生于田边、耕地、园地、草地。产于我国南部各地。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淡凉。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用法 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疖疮肿毒,乳腺炎。每用干品5钱~1两,或鲜品1~2两,水煎服。用鲜品捣烂敷乳腺炎、疖痈。

106 了 哥 王*(瑞香科)

107 了 哥 王*(瑞香科) 别名 南岭荛花、地棉根、山豆了。 识别特征 (1)直立灌木,高0.3~1米,多分枝。茎枝褐红色,皮部纤维丰富。
了 哥 王*(瑞香科) 别名 南岭荛花、地棉根、山豆了。 识别特征 (1)直立灌木,高0.3~1米,多分枝。茎枝褐红色,皮部纤维丰富。 (2)叶对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5厘米,宽0.8~1.5厘米;叶脉的特点是侧脉很纤细,多条。

108 了 哥 王*(瑞香科) (3)花黄绿色,数朵组成顶生短总状花序。果长卵形,绿豆大小,熟时暗红色。
了 哥 王*(瑞香科) (3)花黄绿色,数朵组成顶生短总状花序。果长卵形,绿豆大小,熟时暗红色。 生长环境 生于村边、路旁、山坡、荒地草丛中。主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区。 采集加工 药用根叶。夏季采叶,春秋采根,洗净切片,经多次蒸晒去毒后备用。 性味功能 苦寒,有毒,服时久煎可减低毒性。消肿散结,清热解毒。

109 了 哥 王*(瑞香科) 主治用法 : (1)疔疮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小儿头疮,每用鲜茎叶捣烂外敷或挤汁外涂;
了 哥 王*(瑞香科) 主治用法 : (1)疔疮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小儿头疮,每用鲜茎叶捣烂外敷或挤汁外涂; (2)淋巴结核,哮喘,腮腺炎,百日咳,扁桃体炎。每用干根3~8钱,久煎去毒后内服。


Download ppt "岭南常见中草药识别(3) 中医药学院药植鉴定教研室 张宏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