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孟子思想的現代探索》 台灣大學 黃俊傑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 Website: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2 第七講 孟子的教育思想: 「心靈的覺醒」及其在 全球化時代的新啟示

3 1. 引言 孟子強調自我轉化→世界的轉化 1.孟子政治思想 2. 公 vs. 私 「轉化」最直接是教育,孔孟及儒家皆以教育為志業。

4 1:1 孟子教育事業的風格 與弟子以真實生命相見,以人生正道共勉,己身正而後正人 師生之間的往返辯論,充滿了獨 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5 1:1 孟子教育事業的風格 雅斯培(Karl Jaspers, 1883-1969): 「對話是走向真理與自我的途徑」
1:1 孟子教育事業的風格 雅斯培(Karl Jaspers, ): 「對話是走向真理與自我的途徑」 Flickr On Being

6 1:2 本講問題 在孟子思想中,教育的本質與目 的何在? 孟子教育觀的人性論基礎何在? 孟子思想中教育的方法是什麼?
1:2 本講問題 在孟子思想中,教育的本質與目 的何在? 孟子教育觀的人性論基礎何在? 孟子思想中教育的方法是什麼? 孟子教育哲學有何21世紀新啟示?

7 2. 孟子思想中 教育的本質及其目的

8 2:1 孔子有教無類,開平民教育之先河

9 2:2 孟子思想中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1.本質:內省的自得之學 2.目的:自我主體性的覺醒

10 2:3 孟子思想中的「自我」 生命的「整體性」 「個人」、「社會」、「宇宙」之間的連續性 「自我完成」必須在多層次之間連續進行

11 2:4 「連續性」的兩種意義 1.「發展的連續性」:從個人、社會到宇宙,是一個連續開展的歷程 體現了「天人合一」、「既內在又超越」的特質

12 2:4 「連續性」的兩種意義 2.「結構的連續性」:個人、社會和宇宙之間,具有彼此滲透、交互作用的關係。 「知心」→「知性」→「知天」
2:4 「連續性」的兩種意義 2.「結構的連續性」:個人、社會和宇宙之間,具有彼此滲透、交互作用的關係。 「知心」→「知性」→「知天」 「人道」—「誠」—「天道」

13 2:5 教育作為「自覺之學」:自我 主體性的覺醒
2:5 教育作為「自覺之學」:自我 主體性的覺醒 孟子引用伊尹曰:「『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 (《孟子.萬章上.7》)

14 2:5 教育作為「自覺之學」:自我 主體性的覺醒
2:5 教育作為「自覺之學」:自我 主體性的覺醒 朱熹註曰:「知,謂識其事之所當然。覺,謂悟其理之所以然。覺後知後覺,如乎寐者而使之寤也。」 「教育」是一種「喚醒」主體性 的過程

15 2:6 「主客相依」脈絡下的 「主體性」 「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 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 伐之,可以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 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則其旦 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 」(《孟子. 盡心上.36》)

16 2:7 「以主攝客」脈絡下的 「主體性」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 則塞于天地之閒。 」(《孟子.公孫丑 上.2》)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 則塞于天地之閒。 」(《孟子.公孫丑 上.2》) 「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 形。 」(《孟子.盡心上.38》)

17 2:8 主體性教育對於政治世界的轉化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 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 心。 」 (《孟子.盡心上.14》) 「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 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 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孟 子.離婁上.1》)

18 2:9 儒家教育傳統中的書院 東亞書院傳統的興盛與崩潰 第10世紀北宋開始中國書院興盛: 岳麓書院 白鹿洞書院 Wiki Gisling

19 2:9 儒家教育傳統中的書院 第10世紀北宋開始中國書院興盛: 崇陽書院 Flickr onion83 應天書院

20 2:9 儒家教育傳統中的書院 第14世紀明代開始,朝鮮、日本、台灣、東南亞書院發達: 李退溪 (1501-1570 ) 陶山書院
2:9 儒家教育傳統中的書院 第14世紀明代開始,朝鮮、日本、台灣、東南亞書院發達: 陶山書院 李退溪 ( ) Wiki 한국은행

21 2:9 儒家教育傳統中的書院 不以仕宦為目的的自由講學: 東林書院 zrong 風聲雨聲讀書聲, 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 事事關心。

22 2:10 儒家教育的特色 教學內容: 以經典及其價值理念為主
2:10 儒家教育的特色 教學內容: 以經典及其價值理念為主 教學方法: a. dialogue vs. monologue b. dialectics c. emic vs. etic 教學目標: 人格養成 vs. 職業訓練

23 2:11 儒家教育的核心價值 心靈的覺醒 「自我」的覺醒及其與「他者」 的互動 「自我」與「自然」的融合

24 2:12 儒家教育的目標 完整的人格=全人教育 主體性的覺醒 「內聖外王」及其困難 a)「得道行道」 b)「化民行道」

25 2:13 儒家教育的方法 因材施教:孔子回答學生問「仁」之內容均各不相同 以身作則:「典範學習」 啟發教學:「舉一反三」
2:13 儒家教育的方法 因材施教:孔子回答學生問「仁」之內容均各不相同 以身作則:「典範學習」 啟發教學:「舉一反三」 反求諸己:將經典價值含納入受教育者的身心之中

26 3. 孟子教育哲學的 人性論基礎

27 3:1 「心」具有價值判斷能力 1. 「心」是價值意識的創發者,人生而具有道德判斷的內在能力。

28 3:1 「心」具有價值判斷能力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 6》)

29 3:1 「心」具有價值判斷能力 2. 善用實踐理性,就可使「心」之價值創發的功能自然發揮。

30 3:1 「心」具有價值判斷能力 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 孟子曰:「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
3:1 「心」具有價值判斷能力 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 孟子曰:「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 曰:「鈞是人也,或從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15》)

31 3:1 「心」具有價值判斷能力 朱熹解釋曰: 「大體,心也。小體,耳目之類也。官之為言思也。耳司聽,目司視,各有所職而不能思,是以蔽於外物。既不能思而蔽於外物,則亦一物而已。又以外物交於此物,其引之而去不難矣。心則能思,而以思為職。凡事物之來,心得其職,則得其理,而物不能蔽;失其職,則不得其理,而物來蔽之。此三者,皆天之所以與我者,而心為大。若能有以立之,則是無不思,而耳目之欲不能奪之矣,此所以為大人也。」

32 3:2 「心」:價值判斷的普遍必然性 1. 「普遍性」:
「故曰: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孟子‧告子上‧ 7》)

33 3:2 「心」:價值判斷的普遍必然性 2. 「必然性」:
「故凡同類者,舉相似也,何獨至於人而疑之?聖人與我同類者。故龍子曰:『不知足而為屨,我知其不為蕢也。』屨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 」(《孟子‧告子上‧ 7》)

34 4. 孟子的教育方法論

35 4:1 心的淬煉 1. 孟子認為,人生而具有「良知」與「良能」。
4:1 心的淬煉 1. 孟子認為,人生而具有「良知」與「良能」。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孟子‧盡心上‧ 15》)

36 4:1 心的淬煉 2. 但是具有「良知」、「良能」的心可能未獲良善護持而失落。孟子認為,所謂的「學問之道」,就是找回失落的「本心」,重建「自我」的主體性。

37 4:1 心的淬煉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11》)

38 4:1 心的淬煉 3. 心的淬煉必須在具體情境中經歷考驗。
4:1 心的淬煉 3. 心的淬煉必須在具體情境中經歷考驗。 「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孟子‧盡心上‧ 18》)

39 4:2 因材施教 孟子曰:「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 16》)
4:2 因材施教 孟子曰:「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 16》)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孟子‧盡心上‧40》)

40 4:2 因材施教 彈性施教,乃孟子繼承自孔子的教育原則:
4:2 因材施教 彈性施教,乃孟子繼承自孔子的教育原則: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論語‧顏淵》)

41 4:3 教者必以正 典型的建立與模仿: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4:3 教者必以正 典型的建立與模仿: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 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 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 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 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 莫大焉。」 (《孟子‧離婁上‧ 18》)

42 4:3 教者必以正 「典範教育」的原則,頗近於哲學家博藍尼(Machael Polanyi, )所謂的「默會致知」(tacit knowing) PHILWEB HOME

43 5. 結論

44 5:1 教育是「無聲的革命」 教育的目的不在於技藝傳授,而是激發心靈「無聲的革命」 心的淬煉 因材施教 典範學習

45 5:2 教育是「為己之學」 教育是喚醒自我生命,建立主體性,使自己成為「大丈夫」的「為己之學」

46 5:3 教育是「擴而充之」的轉化過程 通過心的「喚醒」與「擴充」,精神可以連續性地發展,從個人、社會到宇宙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孟子‧公孫丑上‧6》)

47 5:4 從「個體」的轉化 → 「世界」的 轉化 雅斯培的言論,可與孟子的教育理想相印證:
5:4 從「個體」的轉化 → 「世界」的 轉化 雅斯培的言論,可與孟子的教育理想相印證: 「教育將個人及其存在帶入整個團體的存在。他走入世界,而不是牢牢的站在自己的地方,因此萬物使他狹小世界的生活變得有生氣。如果人與一個更明朗、更充實的世界合而為一體,人將更能夠成為他自己。」

48 5:5 全球化時代的大學是整體經濟領 域的一部分
5:5 全球化時代的大學是整體經濟領 域的一部分 從而使「大學教育」取得兩種性格: a. 大學教育作為市場經濟 → 市場「自由」調節功種 b. 大學作為國家計劃經濟之組成部分 → 國家規劃功能

49 5:6 21世紀大學性質的改變與盲點 a. 大學作為知識生產工廠的性質日益彰顯 人文社會科學 → 智庫(think tank) 自然科學 → 科學園區(science park) ∴ 大學是知識生產工廠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新竹科學園區

50 5:6 21世紀大學性質的改變與盲點 b. 大學服務的對象: 中古時代→傳教士 為培養神職人員,哈佛大學圖書館,在1723年藏書2961冊,其中神學書籍佔58% ,商業書籍有有2本 19世紀→精英階級 20世紀→中產階級與資產階級 現在→為社會的大學? 或為個人的競爭力? 盲點:忽視學生內在生命的成長 孟子教育哲學的啟示

51 5:7 當前大學教育的普遍問題 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脫離之問題: 以人文課程為例: 作為「概念遊戲」的人文教育及其問題
5:7 當前大學教育的普遍問題 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脫離之問題: 以人文課程為例: 作為「概念遊戲」的人文教育及其問題 從「解釋世界」到「改變世界」的窘 困 台大李嗣涔校長 (民95年4月12日) : 「謀生活的教育」vs. 「提昇生命的教育 」 51

52 5:7 當前大學教育的普遍問題 教學方法之問題: 以教科書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及 其問題
5:7 當前大學教育的普遍問題 教學方法之問題: 以教科書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及 其問題 僅傳遞知識,未觸及學生思考活動 的「默會的層面」( “tacit dimemsion”) 博蘭尼(Michael Polanyi, ) PHILWEB HOME 52

53 5:7 當前大學教育的普遍問題 3. 二戰以後科技的突飛猛進與大學結構 的顛覆,人文與通識教育的邊緣化, 並造成「專業的傲慢」→「反智主義 心態」 Robert Maynard Hutchins, The 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 (New Haven: University Press, 1936). 53

54 5:8 孟子的新啟示 1. 生命難得,有賴師長喚醒 ∴ 教育是生命的相遇、相知、相惜、相互提昇的過程。 54
5:8 孟子的新啟示 1. 生命難得,有賴師長喚醒 《走れ! RUN! 》 由青木純授權使用,且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 教育是生命的相遇、相知、相惜、相互提昇的過程。 54

55 5:8 孟子的新啟示 2. 從「出乎其外」到「入乎其內」 “etic” approach: 學習者是觀察者
5:8 孟子的新啟示 2. 從「出乎其外」到「入乎其內」 “etic” approach: 學習者是觀察者 知識的客觀化、數量化、標準化、商品 化 “emic” approach:學習者是參與者 知識的內隱化、「轉識成智」、 Michael Polany, Tacit Dimension 55

56 思考問題 孟子的教育哲學能否作為21世紀大學的辦學理念?為什麼?試申論之。
您認為「自我的轉化」能否帶動「世界的轉化」?為什麼?試分析您的理由。

57 關鍵詞 心靈的覺醒 主體性的建立 良知 教者必以正 為己之學

58 閱讀作業: 1.原典選讀 《孟子.離婁上.18》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 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 欲耕,得乎?

59 閱讀作業: 1.原典選讀 《孟子.離婁上.18》 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 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勳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聖人之憂民如此,而暇耕乎?堯以不得舜為己 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己憂。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夫也。

60 閱讀作業: 1.原典選讀 《孟子.離婁上.18》 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 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用其心哉,亦不用於耕耳。

61 閱讀作業: 1.原典選讀 《孟子.離婁上.18》 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陳良、楚產也;悅周公、仲尼之 道,北學於中國;北方之學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謂豪傑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數十年;師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入揖於子 貢,相嚮而哭,皆失聲,然後歸。子貢反,築室於場;獨居三年,然後歸。他日,子夏、子張、子游,以有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彊曾子。曾子曰:『不 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62 黃俊傑:〈「教者必以正」-孟子的教育理想〉,收入《孟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6),頁133-162。
 閱讀作業 研究論著 黃俊傑:〈「教者必以正」-孟子的教育理想〉,收入《孟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6),頁 。 黃俊傑:《孟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2006) ,本作品 由三民書局授權使用,且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63 參考書目 黃俊傑:《孟子思想的現代詮釋》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2002) 頁75-92。

64 樂曲欣賞 《覓幽蘭》 本作品 由圓音有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授權使用,且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65 覓幽蘭 靜靜的你,開放在幽谷, 空中飄逸著清香; 乘著涼風,乘著白雲, 不知不覺地流布人間。 芬芳的你,搖曳在風中, 在綠茵的草原綻放。
本作品 由圓音有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授權使用,且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66 覓幽蘭 明月流光,青山陪伴, 在謐靜的夜裡微笑。 在滿天的星光中尋覓, 在徹夜的夢境中呼喚。 穿過山林的幽靜,度過冰清的小溪,
尋覓你曠谷的幽蘭, 本作品 由圓音有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授權使用,且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67 覓幽蘭 在滿天的芬芳中尋覓, 在徹夜的夢境中呼喚, 穿過山林的幽靜,度過冰清的小溪, 尋覓你曠谷的幽蘭,尋覓你曠谷的幽蘭。
本作品 由圓音有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授權使用,且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68 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1 5 13 14 台灣大學 黃俊傑 Flickr On Being
2011/11/15 visited 13 天之生此民也…而誰也? 《孟子.萬章上.7》 14 知,謂識其事之所當然…如乎寐者而使之寤也 朱熹《孟子集註.卷九萬章章句上》 孟子集注卷二,原始來源已失連結,根據臺灣著作權法第30條,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屬於公共領域之著作。

69 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15 16 17 18 雖存乎人者…有梏亡之矣 《孟子.盡心上.36》
其為氣也…則塞于天地之閒; 形色…然後可以踐形 《孟子.公孫丑上.2》;《孟子.盡心上.38》 17 善政,不如善教…善教得民心; 城郭不完,兵甲…賊民興,喪無日矣 《孟子.盡心上.14》;《孟子.離婁上.1》 18 Wikipedia Lectern 2012/03/26 visited 2012/04/04 visited

70 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18 19 20 Wikipedia Lectern
2011/11/18 visited Wikipedia Gisling 2011/11/3 visited 19 Flickr onion83 2012/04/04 visited 向孔子學禮,原始來源已失連結,根據臺灣著作權法第30條,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屬於公共領域之著作。 20 Wikipedia: Author Unknown 2011/11/23 visited

71 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20 21 28 30 Wikipedia 한국은행
2012/04/04 visited 21 風聲雨聲讀書聲…事事關心 顧憲成(1550—1612) zrong by zrong’s Blog 2011/11/21 visited 28 惻隱之心…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6》 30 公都子問曰…此為大人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15》

72 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31 32 – 33 35 37 38 大體,心也。小體…此所以為大人也。
朱熹《孟子集註.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32 – 33 故曰…猶芻豢之悅我口; 故凡同類者…天下之足同也 《孟子‧告子上‧ 7》 35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達之天下也 《孟子‧盡心上‧ 15》 37 孟子曰:「仁,人心也…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11》 38 人之有德慧術知者…其慮患也深,故達。 《孟子‧盡心上‧ 18》

73 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39 40 41 42 46 孟子曰…教誨之而已矣。」 ;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也。」 《孟子‧告子下‧ 16》;《孟子‧盡心上‧40》 40 仲弓問仁。子曰…子曰:「愛人。」 《論語‧顏淵》 41 公孫丑曰…離則不祥莫大焉。」 《孟子‧離婁上‧ 18》 42 PHILWEB HOME 2011/11/23 visited 46 凡有四端於我者…泉之始達 《孟子‧公孫丑上‧6》

74 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47 49 52 54 58 - 61 教育將個人及其存在帶入…能夠成為他自己。
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 49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52 PHILWEB HOME 2011/11/23 visited 54 《走れ! RUN! 》 由青木純授權使用,且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孟子.離婁上.18》

75 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58 64 – 67 頁 64 – 67 1 – 75
黃俊傑:《孟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2006) ,本作品 由三民書局授權使用,且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64 – 67 頁 64 – 67 本作品 由圓音有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授權使用,且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1 – 75 Wikimedia Commons Hiart 2011/11/29 visited


Download ppt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