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半适 范 Modified 7年之前
2
目录 《智能建筑新技术》 第1章 智能建筑新技术综述 其它: 简介8 附 件 第2章 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 第3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介质
第1章 智能建筑新技术综述 其它: 简介8 附 件 第2章 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 第3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介质 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及典型应用 第6章 综合布线系统与外界的配合 网上 答疑 第7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与安装 第8章 综合布线工程测试及验收 2017/2/27
3
《智能建筑新技术》 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4
说明: 本章学习要点: 重点和难点: 了解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新标准与旧标准的区别 了解新标准中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七个部分构成
了解系统的设计的等级划分 掌握配线(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方法 重点和难点: 七个部分构成、子系统的设计
5
前言: 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1,按照GB50311/12-2007新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按下列七个部分构成与进行设计:
1 工作区、 2 配线子系统、 3 干线子系统、 4 建筑群子系统、 5 设备间(可包括电信间)、 6 进线间、 7 管理(对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管理) 。 即:3个子系统+ 3个区间+1个管理。
6
2,七个部分构成如下图所示:
7
第4章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前言: 新标准与旧标准的区别见下表4.1:
8
第1节 系统设计概述 十一点原则: ⑴实用性、⑵灵活性、⑶模块化、 ⑷)扩充性、⑸经济性、⑹先进性、 ⑺开放性、⑻高速性、⑼可靠性和
第1节 系统设计概述 1 ,系统的设计原则 十一点原则: ⑴实用性、⑵灵活性、⑶模块化、 ⑷)扩充性、⑸经济性、⑹先进性、 ⑺开放性、⑻高速性、⑼可靠性和 ⑽ 安全性。 除此之外, “节能与环保”性为新标准考,作为⑾点原则。
9
第1节 系统设计概述 有5点: ⑴设计必须与建筑物主体工程协调配合。 ⑵力求做到互相衔接成为一体化的网络系统。
第1节 系统设计概述 二,系统的设计要求 有5点: ⑴设计必须与建筑物主体工程协调配合。 ⑵力求做到互相衔接成为一体化的网络系统。 ⑶系统要安全可靠、便于安装和方便维护。 ⑷将3A 、 5A或7A (BAS楼宇自动化、CAS 通讯自动化、OAS 办公自动化、还可包括“节能自动化、和环保自动化)综合考滤、统一规划,并分期形成逐步到位。 ⑸以现行最新标准为依据。
10
第1节 系统设计概述 系统的设计标准通常有三类标准:
第1节 系统设计概述 3 ,系统的设计标准 系统的设计标准通常有三类标准: 国际标准、国外(地区,常有为美国和欧洲)标准、国内标准(又分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和规范等)。 标准内容包括: 所用介质(铜缆或光纤)、拓扑结构(采用星型)、布线距离、用户接口(国际ISO11801标准和美欧EIA/TIA568A标准)、线缆规格(超五类或六类)、连接件性能(交接或直接)、安装程序等等。
11
第4章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前言: 当前常用的标准有: ANSI-EIA/TIA-568B:《商业建筑通信布线系统标准》
第4章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前言: 当前常用的标准有: ANSI-EIA/TIA-568B:《商业建筑通信布线系统标准》 ANSI-EIA/TIA-570B:《住宅和小型商用通讯布线标准》 ISO/IEC 11801:2002 Ed2.0:《建筑及建筑群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YD/T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讯设施施工设计规范》 YD/T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规范》 IEC /IEC60754:《线缆防火等级国际标准》 GB :《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J 16-7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验收规范》等等。
12
第1节 系统设计概述 4 ,系统的设计等级划分与组成 系统的设计的等级划分 按配置和系统的特点划分 按传输介质的特点划分与分级
第1节 系统设计概述 4 ,系统的设计等级划分与组成 系统的设计的等级划分 按配置和系统的特点划分 按传输介质的特点划分与分级 铜芯电缆布线系统: (分ABCDEF六级) 光纤信道系统: (分OF-300、OF-500和OF-2000三个等级) ·基本型(N=1、铜缆):语音和数据传输(每一个工作区1个TO,一根4对6类线缆。如单间或单身住户) ·增强型(N为2~3、主要铜缆+光纤):还支持图像、影像、视频会议(每一个工作区2个以上TO,光纤与铜缆布线。如多口之家或办公场所) ·综合型(N为2~4、主要光纤+铜缆):(每一个工作区2个以上TO,光纤布线。如规模较大的智能建筑,建筑节能与环保设备间) ·OF-300:≥300m ·OF-500:≥500m ·OF-2000:≥2000m ·水平缆线<90m ·跳线和<10m
13
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 4,系统的设计等级划分 A,按配置和系统的特点划分 系统的设计的等级划分为三种: 基本型、增强型和综合型;
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 4,系统的设计等级划分 A,按配置和系统的特点划分 系统的设计的等级划分为三种: 基本型、增强型和综合型; 4.1基本型 4.2增强型 4.3综合型
14
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 4,系统的设计等级划分 B. 按照最新标准(参见GB50311-2007)中的传输介质特点划分与分级:
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 4,系统的设计等级划分 B. 按照最新标准(参见GB )中的传输介质特点划分与分级: 铜芯电缆布线系统和光纤信道系统。 1,铜芯电缆布线系统: 电缆信道应由最长90m水平缆线、最长10m的跳线和设备缆线及最多4个连接器件组成,永久链路则由90m水平缆线及3个连接器件组成。
15
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 1. 铜芯电缆布线系统:
16
第1节 系统设计概述 表4.3铜缆布线系统的分级与类别(GB )
17
第1节 系统设计概述 表4.4(最新标准GB )铜芯电缆布线系统各段缆线长度限值:
18
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 2,光纤信道系统: 1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至楼层电信间的光纤配线设备应经光纤跳线连接构成。
19
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 2 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在楼层电信间(FD)应经端接(熔接或机械对接)构成(图4.1-c)。
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 2 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在楼层电信间(FD)应经端接(熔接或机械对接)构成(图4.1-c)。 3 水平光缆经过电信间(FD)直接连至大楼设备间光配线设备构成(图4.1-c)。
20
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 术语说明: 电信间:放置电信设备、电缆和光缆终端配线设备并进行缆线交接的专用空间。
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 术语说明: 电信间:放置电信设备、电缆和光缆终端配线设备并进行缆线交接的专用空间。 信道:连接两个应用设备的端到端的传输通道。信道包括设备电缆、设备光缆和工作区电缆、工作区光缆。 集合点(CP) :楼层配线设备FD与工作区信息点TO之间水平缆线路由中的连接点。 CP链路:楼层配线设备FD与集合点(CP)之间,包括各端的连接器件在内的永久性的链路。 连接器件:用于连接电缆线对和光纤的一个器件或-组器件。
21
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 术语说明: 跳线:不带连接器件或带连接器件的电缆线对与带连接器件的光纤,用于配线设备之间进行连接。
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 术语说明: 跳线:不带连接器件或带连接器件的电缆线对与带连接器件的光纤,用于配线设备之间进行连接。 线对:一个平衡传输线路的两个导体,一般指一个对绞线对。 多用户信息插座:在某-地点,若干信息插座模块的组合。 交接(交叉连接):配线设备和信息通信设备之间采用接插软线或跳线上的连接器件相连的-种连接方式。 互连:不用接插软线或跳线,使用连接器件把-端的电缆、光缆与另-端的电缆、光缆直接相连的-种连接方式。
22
5 系统的设计步骤 综合布线系统开始设计时,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要设计一个合理的综合布线系统也可以按下列七个步骤进行:
5 系统的设计步骤 综合布线系统开始设计时,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要设计一个合理的综合布线系统也可以按下列七个步骤进行: (1)分析用户需求,以确定设计等级; (2)获取建筑物平面图,以确定布线长度; (3)系统结构设计,以确定传输介质类型; (4)布线路由设计,以确定走线方式; (5)可行性论证; (6)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 (7)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
23
详细设计步骤参照图4-2所示的设计流程图:
24
6 系统的总体设计 在新标准中规定了系统构成,综合布线系统应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信息的传递。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按下列 七个部分进行设计: 1工作区、2配线子系统、 3干线子系统、4建筑群子系统、 5设备间、6进线间、7管理. 即三子系统、三区间、一管理。
25
6.1 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 举例说明: 某大厦是一个集酒店、会议、展览、停车、办公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智能化建筑。因大厦内各部功能要求不同,系统工程有地下1层及地上18层;会议中心有4层;停车楼为4层半开放式,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 作为一个现代化高档建筑,其综合布线要实现有如下需求: ①200兆到桌面(端口); ②楼间,楼内1G为主干的数据应用布线服务; ③水平子系统使用六类产品。 实施后的综合布线系统将为用户提供实用的、灵活的、可扩展的模块化的介质通路等等。 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对需求作出分析。
26
6.2 、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 6.2.1 系统规划: 系统的整体规划包括系统规划和信息点规划.
6.2 、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 系统规划: 系统的整体规划包括系统规划和信息点规划. 系统规划是在布线环境、现场勘察等工作的基础上做出的,其主要的工作有: ⑴ 规划公用信息网的进网位置(进线间)、电缆竖井位置; ⑵ 楼层配线架FD的位置(电信间); ⑶ 数据中心机房的位置(设备间); ⑷ 语音主干PB(B=Backbone)X机房位置或称电话程控交换机(设备间),如1PB1(B=Backbone)一层语音主干1号; ⑸ 与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连接(BAS)。 如下图所示:
27
6.2 、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 系统规划:如下图所示:
28
6.2 、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 布线系统信息点的种类有: 6.2.2 系统信息点的规划 ⑴计算机信息点(数据信息点)。 ⑵电话信息点。
6.2 、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 系统信息点的规划 布线系统信息点的种类有: ⑴计算机信息点(数据信息点)。 ⑵电话信息点。 ⑶与BAS的接口。 (如BAS中的冷热源设备等,自身通常都配有十分完善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能实现对机组各部位的状态参数的监测,实现故障报警、制冷量、制热量的自动调节及机组的安全保护。而且大多数设备都留有与外界的通信接口,也可以实现BAS与主机的完全通信。) ⑷信息点分布表等。
29
以新标准 GB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为例 A、三个子系统设计 ⑴ 配线子系统(水平); ⑵ 干线子系统(垂直);
⑶ 建筑群子系统。 B、三个区间和一个管理的设计 ⑴ 工作区; ⑵ 设备间; ⑶ 进线间。 C、管理
30
6.3 、其他部分的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的其他方面的设计 (内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源设计。 (2)保护设计。
6.3 、其他部分的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的其他方面的设计 (内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源设计。 (2)保护设计。 目前的网速都考虑100M以上,综合布线系统要求采用全屏蔽技术,应选用6类屏蔽线缆以上,以及相应的屏蔽配线设备。在设计中应详细说明系统屏蔽的要求和具体实施的标准。 (3)土建工艺要求。
31
第2节 工作区 1工作区定义: 根据新标准,工作区不再是一个子系统的概念. 定义为:工作区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 工作区两点要注意:
第2节 工作区 1工作区定义: 根据新标准,工作区不再是一个子系统的概念. 定义为:工作区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 工作区两点要注意: (1)是信道。信道要考虑等级、带宽与缆线规定的长度等。 (2)是信息。包括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 系统设计时考虑三方面: (1)工作区(独立区域)面积的大小。 (2)信息点数量配置。 (3)信息插座的位置和类型。
32
工作区(住户: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构成图) 信息 信道 户内外探测器部分 楼宇对讲部分 电视机 家居控制部分 温控器 窗帘 照明 门锁 阀门
远程控制 户内外探测器部分 家庭无 线网络 美的智能中控器 手机 电脑 电话 红外 火灾 煤气 风力 湿度 空气质量 信息 智能终端 户内分机 户门口机 厨房电视 浴室分机 楼宇对讲部分 Internet AP 无线终端 电视机 小区局域网 信道 家居控制部分 家庭服务器 温控器 窗帘 照明 门锁 阀门 智能门窗 小区管理服务器 小区管理中心 家庭 背景音乐 APT server 管理主机 音响控制器 网络家电部分 空调 消毒柜 烤箱 洗衣机 门厅对讲主机 控制面板 Tele-metering
33
第2节 工作区 工作区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 (1)工作区内线槽要布得合理、美观; (2)信息插座要设计在距离地面30cm以上;
第2节 工作区 工作区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 (1)工作区内线槽要布得合理、美观; (2)信息插座要设计在距离地面30cm以上; (3)信息插座与计算机设备的距离保持在 5m范围内。 1 工作区的设计步骤 : 根据新标准,工作区中的部分内容被放到配线子系统(即水平子系统)的设计中一并去考虑。 2 信息插座的连接与选用: 也放到配线子系统的设计中一并去考虑。 信息插座
34
第2节 工作区 信息点插座的种类和数量 举例说明:
第2节 工作区 信息点插座的种类和数量 举例说明: 已知某一办公楼有6层,每层20个房间。根据用户需求分析得知,每个房间需要安装1个电话语音点,1个计算机网络信息点,1个有线电视信息点。请你计算出该办公楼综合布线工程应定购的信息点插座的种类和数量是多少?需定购的信息模块的种类和数量是多少? 解答:根据题目要求得知每个房间需要接入电话语音、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三类设备,因此必须配置相应三类信息接口。为了方便管理,电话语音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接口模块可以安装在同一信息插座内,该插座应选用双口面板。有线电视插座单独安装。
35
第2节 工作区 信息点插座的种类和数量 (1)办公楼的房间数共计为6×20=120个,有三类设备,因此必须配备124个双口信息插座(已包含4个富余量),以安装电话语音和计算机网络接口模块,有线电视插座数量应为124个(已包含4个富余量)。 (2)办公楼共计有120个电话语音点,120个计算机网络接入点,120个有线电视接入点,因此要订购124个电话模块、124个RJ45计算机网络接口模块(已包含了4个富余量)。有线电视接口模块已内置于有线电视插座内,不需要另行订购。
36
下一节 配线子系统
37
第3节 配线子系统的设计 1配线子系统(水平)的定义:
第3节 配线子系统的设计 1配线子系统(水平)的定义: 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TO)、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如书图4.4a,b所示。
38
配线子系统
39
配线子系统(水平)的设计有两方面内容: 1确定工作区信息点数量配置与信息插座的位置和类型;
2确定水平线缆布设路由,线缆和管槽类型的选择,确定具体的布线方案。 配线子系统应能提供3A的技术以及用户直接或间接的应用服务,它包括: 语音系统和应用(电话)。 ② 数据系统和应用(计算机数据)。 ③ 视频系统和应用(TV)。 ④ 局域网系统及其连接。 ⑤ 楼宇自动化系统及其连接(BAS) 。 ⑥ 建筑可能需要的其它建筑信号系统。 同时还应考滤严严未来的应用( 5A或7A )。
40
配线子系统的居室设计参考图:
41
2配线(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第一步:确定信息插座的位置和数量 ⑴ 确定每个干线接线间(电信间)所对应的服务区域。
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信息插座的位置和数量 ⑴ 确定每个干线接线间(电信间)所对应的服务区域。 ⑵ 确定每个工作区的服务空间,从而确定各个信息插座位置和数量。 ⑶ 根据建筑楼层平面图,估算出工作区大小和信息插座数目。(可按8-10m2为单位估算信息插座数目: 基本型(N=1),增强型(N为2~3、),综合型(N为2~4))
42
2配线(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信息插座的选用应按下列原则选用: ⑸ 在干线子系统管理区上注明每个配线间(电信间)所服务的工作区数量。
① 单个连接的8芯插座宜用于基本型(N=1)系统; ② 双个连接的8芯插座宜用于增强型(N为2~3)系统; ③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可采用多种类型的信息插座。 ⑷ 确定输入输出I/O信息插座的类型 (如5-6类RJ-45插座、7类非RJ-45插座;墙面暗装或吊顶内、地面暗装或明装方式) ⑸ 在干线子系统管理区上注明每个配线间(电信间)所服务的工作区数量。
43
2配线(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信息插座的类型:
44
2配线(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第二步:确定配线路由(重点)
根据建筑物结构和用途(如电信大厦、金融大厦、体育场馆、博物馆等建筑),确定水平子系统路由设计方案。 新建建筑物可依据建筑施工图纸来确定水平子系统的布线路由方案。 旧式建筑物应到现场了解建筑结构、装修状况、管槽路由,然后再确定合适的布线路由。 档次比较高的建筑物一般都有吊顶,水平走线可在吊顶内进行。 一般建筑物,水平子系统采用地板管道布线方法。
45
2配线(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第三步:确定线缆的类型和长度 确定线缆的类型: 要根据综合布线系统所包含的应用系统来确定线缆的类型。
对于计算机网络和电话语音系统可以优先选择4对双绞线电缆。 电话语音一般选用3-5类线(10-100M传输带宽); 计算机数据一般选用6-7类屏蔽线FTP( M带宽)。 对于有线电视系统,应选择75Ω的同轴电缆。 对于要求传输速高或保密性高的场合,应选择光缆作为水平布线线缆。
46
2配线(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确定电缆的长度 在计算电缆长度时要考滤如下几点: ⑴ 确定介质布线方法和电缆走向。
⑵ 确定每个干线间(电信间)所对应的服务区。 ⑶ 确定离最远的信息插座F(如最远点信息插座TO距电信间FD的距离F=60m)。 ⑷ 确定离最近的信息插座N(如最近点信息插座TO距电信间的距离N=10m)。 ⑸ 按照可能采用的路由,再测量最远的信息插座和离最近的信息插座(点)线缆走线长度,取最大值(水平子系统的布线电缆长度不应超过90m)。 ⑹ 平均水平电缆长度,
47
⑹ 平均水平电缆长度: 为最远的电缆长度F和最近的电缆长度N的平均值(F+N)/2.
每个插座平均总电缆长度A =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电缆长度10%余量)+端接的容差(一般预留6-10m). 即A =0.5(F+N)+ 0.5 (F+N)×10%+6 = 0.55(F+N)+6 每个楼层用线量C的计算公式如下: C =A×T=[0.55(F+N)+6]×T (T为每层信息点个数)。 整座楼宇的水平布线用线量S的计算公式如下: S= MC (M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的数量) = M× [0.55(F+N)+6] ×T。
48
应用示例: 已知某一楼宇共有6层(M),每层信息点数为20个(T),每个楼层的最远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均为60米(F),每个楼层的最近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均为10米(N),请估算出整座楼宇的用线量。 解答:根据题目要求有: 楼层数M=6; 每层信息点数T =20 最远点信息插座距管理间的距离F=60m 最近点信息插座距管理间的距离N=10m 每层楼用线量: C= [0.55(F+N)+6]×T =[0.55(60+10)+6]×20=890m 整座楼共6层,因此整座楼的用线量: S= C ×M=890×6=5340m
49
2配线(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步 第四步:订购电缆: 目前双绞线电缆一般都按箱为单位进行订购。
常见装箱形式为:305m(1000ft) WE TOTE 包装形式(一箱携带有1000英尺)。 订购电缆箱数=INT(所需电缆总长/305) 注:INT()向上取整函数。 例如上题中,已知整座楼的用线量为5340m,则要求订购的电缆箱数为: INT(5340/305)=INT(17.5)=18(箱)。
50
3 配线子系统(水平布线)路由的选择 路由的设计一般应考虑以下原则:
⑴ 为了限制可能的电磁干扰, 电缆通道、弱电竖井和配线间都应当在距离电梯、发电机和产生电火花设备尽可能远的地方。 ⑵ 电缆通道应当与多网格状的接地系统相连接。 ⑶ 为了保证电的连续性,电缆通道应当由实心的或略有镂空的防腐蚀的金属元件(如钛合金)做成,这些元件上可设一块金属盖板以保证在导线四周有一层屏蔽。 ⑷ 强、弱电分开传输(光纤除外)。而且不同的金属通道之间相隔至少0.3m。
51
3 配线子系统(水平布线)路由的选择 常见的建筑物有三种以下形式: ⑴ 属新建的建筑物; ⑵ 在旧建筑物里新建或重新改建布线系统。 ⑶ 在大楼里的某一部分安装一套布线系统以补充原有的布线系统的不足。 根据建筑物的类型不同,有不同的布线方案。
52
3 配线子系统(水平布线)路由的选择 3.1新建建筑物布线路由的选择 如下几种布线路由方案: 1 管槽直埋式; 2 吊顶主管与墙体支管方式;
3 地面线槽式; 4 活动地板式。
53
3.1新建建筑物布线路由的选择 4.1.1管槽直埋式 如下图4-5所示,直接埋管布线由一系列密封在现浇混凝士的金属布线管道组成。这些金属管道从电信间(FD)向信息插座的位置辐射。根据通信和电源布线要求、地板厚度和占用的地板空间等条件,直接埋管布线方式可以采用厚壁镀锌管或薄型电线管或硬质聚氯乙烯管材(PVC- U管)。 老式建筑物由于布设的线缆较少,因此一般埋设的管道直径较小,最好只布放一条水平电缆,如果要考虑经济性,一条管道也可布放3条以上水平电缆。
54
3.1新建建筑物布线路由的选择 如图4-5所示,直接埋管布线示意图 推荐使用SC镀锌钢管和阻燃高强度硬质U-PVC管或半硬质塑料料线槽等。
55
3.1新建建筑物布线路由的选择 3.1.2吊顶主管与墙体支管方式 如图4-6a所示, 先走吊顶主管(内线槽)再走墙体支管方式。
56
3.1新建建筑物布线路由的选择 如图3-6c所示,先走吊顶主管(内线槽)再走墙体支管方式。
在设计和安装线槽时,应尽量将线槽安放在走廊的吊顶内,并且布放到各房间的支管应适当集中布放至检修孔附近,以便于以后的维护。
57
3.1新建建筑物布线路由的选择 3.1.3地面线槽式 地面线槽方式就是弱电井出来的线走地面线槽到地面出线盒或由分线盒出来的支管到墙上的信息出口。如图3-6c所示。
58
地面线槽方式有如下优点: ⑴ 用地面线槽方式,信息出口离弱电井的距离不限。
⑵ 强、弱电可以同路由。强、弱电可以走同路由相邻的地面线槽,而且可接到同一线盒内的各自插座。 ⑶ 适用于大开间或需打隔断的场合。 ⑷ 地面线槽方式可以提高商业楼宇的档次。 有如下缺点, ⑴ 地面线槽做在地面垫层中,需要至少6 . 5 c m以上的垫层厚度,这对于尽量减少档板及垫层厚度是不利的。 ⑵ 地面线槽由于做在地面垫层中,如果楼板较薄,有可能在装潢吊顶过程中,被吊杆打中,影响使用。 ⑶ 不适合楼层中信息点特别多的场合。 ⑷ 不适合石质地面。影响美观。 ⑸ 造价昂贵。
59
3.1新建建筑物布线路由的选择 3.1.4活动地板式 活动地板方式有如下优点: ⑴布线灵活; ⑵特别适用于大开间;
⑶可以提高商业楼宇的档次。 它有如下缺点: ⑴缩小了房间原布局空间,浪费一定的建筑资源; ⑵造价昂贵; ⑶承重力不如建筑地板; ⑷在活动地板上行走会产生共鸣声。如下图3.7
60
3.1新建建筑物布线路由的选择 活动地板式示意图(常见于计算机机房)
61
在已建成的旧建筑中水平布线系统应根据建筑结构、房间平面布置重要条件来选用。
3.2旧建筑物布线路由的选择 在已建成的旧建筑中水平布线系统应根据建筑结构、房间平面布置重要条件来选用。 如建筑结构较好发,楼层净高较高,可以考滤设吊顶,在其内部敷设管路或槽道的布线法。 此外,通常还采用地板上导管布线法,利用护壁板、踢脚板、木墙裙等装置,在其内部敷设线路,也有采用专制模压管道等方法进行敷设,这些方法应根据使用特点和具体环境条件来选择。
62
4 水平布线系统的其它设计要点 4.1水平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 水平布线系统在布设电缆时一般采用星形拓扑结构,如图4-8所示。
63
4 水平布线系统的其它设计要点 星型拓扑结构可以对楼层的线路进行集中管理,可以使工作区与电信区之间使用专用线缆连接,相互独立,便于线路故障的隔离以及故障的诊断,也可以通过电信区 的配线设备与集合点(CP)进行线路的灵活调整。 水平布线可含有不多于一个集合点(CP) : ⑴ 为了形成“总线”和“环型”网络结构,电信区 之间的配线被认为是基干布线的一部分。 ⑵ 某些网络或服务器设施在水平布线的引出口上,需要有电气组件(如阻抗配匹装置) 。
64
4 水平布线系统的其它设计要点 星型拓扑结构可形成“总线”和“环型”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65
4 水平布线系统的其它设计要点 总线型、环型和星型三种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66
4 水平布线系统的其它设计要点 4.2 水平布线系统的距离要求及介质选择
4 水平布线系统的其它设计要点 4.2 水平布线系统的距离要求及介质选择 新设计标准规定:铜芯电缆布线水平距离最大为90m.(TO到FD),它与介质选择无关。
67
4.2 水平布线系统的距离要求及介质选择 铜芯电缆布线系统各段缆线长度限值如下表:
68
选择水平子系统的介质,要根据建筑物信息点的类型、容量、带宽和传输速率的需求来确定。
4.2 水平布线系统的距离要求及介质选择 选择水平子系统的介质,要根据建筑物信息点的类型、容量、带宽和传输速率的需求来确定。 (1)一个电信出口采用一根4对100Ω非屏蔽双绞线电缆(UPT) 传输话音; (2)一个电信出口采用一根4对100Ω屏蔽双绞线电缆(UPT) 或可采用光纤直接布设到桌面的方案。以满足计算机网络的要求。
69
选择水平子系统的介质,要根据建筑物信息点的类型、容量、带宽和传输速率的需求来确定。
4.2 水平布线系统的距离要求及介质选择 选择水平子系统的介质,要根据建筑物信息点的类型、容量、带宽和传输速率的需求来确定。 (3)对于有线电视系统,应采用75Ω的同轴电缆,用于传输电视信号。 (4)还可预敷微管(考虑到用户对光纤传输的需求,在水平布点中适当区域预留了一根吹光纤微管组成光纤通道)。 注:像楼宇自控、保安监控等弱电终端设备几乎长期固定在房间或走廊的某一位置,不需要经常改变。
70
4.3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满足TIA/EIA568A与568B(6类)以及ISO\IEC 11801布线标准。
选择水平子系统的线缆,要根据建筑物信息点的类型、容量、带宽和传输速率的需求来确定。在水平子系统中推荐采用的电缆和光缆规格为: (1)4对100Ω非屏蔽双绞线电缆(UPT); (2)4对100Ω屏蔽双绞线电缆(SPT); (3)8.3/125μm单模光纤; (4)62.5/125μm多模光纤。 (5)50Ω同轴电缆 ⑹ 微管规格:7╳7mm, 25 ╳7mm等
71
下一节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72
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第4节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干线子系统的结构
第4节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干线子系统的结构 干线子系统的结构是一个星型结构,如图a所示。(干线子系统负责把各个电信间的干线连接到设备间。)
73
举例:格力中央空调GIMS系统
74
举例: 网络拓扑图 由于清洁不够,电脑“密布”,门窗常紧闭等原因,极易引发办公室流感,一人感冒往往会传染一片
75
第4节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1干线子系统的定义 按新标准GB 干线子系统的定义为: 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FD)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 (与旧的不同之处:一般不再称垂直干线子系统,但意义相同;3类与5类的布线系统只应用于语音主干布线的大对数电缆及相关配线设备。) 见下图4-8a、b 所示
76
第4节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图4-8a、b干线子系统示意图。
77
第4节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干线子系统示意图c 、 d:
78
2.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一般按下列四个步骤进行: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第一步:确定每层楼的干线电缆要求。 第二步:确定主干线缆布线路由。
第三步:确定结合方式。 第四步:确定干线电缆尺寸。
79
2.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在干线子系统设计目前常用以下六种线缆: 其主干线缆的长度限制:
第一步:确定每层楼的干线电缆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应用系统的类型,决定选用干线线缆的类别。 在干线子系统设计目前常用以下六种线缆: (1)100Ω 6类多对双绞线电缆(UTP);( 250M数据和图像传输) (2)150Ω STP电缆 ( 电话语音传输) (3)62.5/125μm多模光缆;(1G数据和图像传输) (4)8.3/125μm单模光缆;(10G数据和图像传输) (5)50Ω同轴电缆 (要求不高的数据传输) (6)75Ω有线电视同轴电缆。( 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 ) 其主干线缆的长度限制: 1 建筑群配线架(CD)到楼层配线架(FD)间的距离不应超过2000 m, 2 建筑物配线架(BD)到楼层配线架(FD)的距离不应超过500 m。
80
2.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第二步:确定主干线缆布线路由 选择干线电缆路由的原则是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 ⑴电缆孔方法:如图4 - 9所示。
在大楼内通常有如下两种方法:电缆孔方法和电缆井方法。 ⑴电缆孔方法:如图4 - 9所示。
81
2.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⑵电缆井方法:电缆井方法常用于干线通道。电缆井是指在每层楼板上开出一些方孔(10×30cm方孔, 浇注混凝土比地板表面高出2 . 5~1 0 c m),使电缆可以穿过这些电缆并从某层楼伸到相邻的楼层,如图3 - 10。
82
2.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⑴金属管道方法: ⑵电缆托架方法:
另外,在大楼内水平走向上的主干线通常有金属管道方法、托架方法和吊装式封闭式线槽方法3种路由选择。 ⑴金属管道方法: 金属管道方法是指在水平方向上架设金属管道,水平线缆穿过这些金属管道,让金属管道对干线电缆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如下图3 - 11所示。 ⑵电缆托架方法: 电缆托架是铝制或钢制的部件,外形很像梯子,既可安装在建筑物墙面上、吊顶内,也可安装在天花板上,供干线线缆水平走线,如下图3 - 12所示。电缆托架方法最适合电缆数量很多的布线需求场合。
83
2.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金属管道方法、托架方法路由选择图示:
84
2.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⑶吊装式封闭式线槽:
在⑵中,托架及附件的价格较高,而且电缆外露,难防火,不美观等不足,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一般推荐使用吊装封闭式线槽来替代电缆托架。 吊装式 封闭式线槽 如图3 – 12b 所示: 主要应用于 楼间距离较 短且要求采 用架空的方 式布放干线 线缆的场合。
85
2.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举例:当同一幢大楼的建筑结构不对称,配线间上下不对齐时,则可采用大小合适的电缆管道系统用水平走向的主干线通常用的管道方法、托架方法和吊装封闭式线槽方法3种路由选择将其连通。如图3 – 12c
86
2.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87
2.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第三步:确定结合方式 1点对点结合: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接合方法,如图3.13所示。
干线线缆敷设经常采用两种结合方式:点对点结合和分支结合。 1点对点结合: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接合方法,如图3.13所示。 图2-13 干线电缆点对点结合法
88
分支连接采用一根通信容量较大的电缆,再通过接续设备分成若干根容量较小的电缆分别连到各个楼层,如图2-14所示。
2. 分支连接 分支连接采用一根通信容量较大的电缆,再通过接续设备分成若干根容量较小的电缆分别连到各个楼层,如图2-14所示。 图 分支结合法
89
· 干线电缆的长度可用比例尺在图纸上实际量出(也可用等差数列求总和 )。
2.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第四步:确定干线电缆尺寸 · 干线电缆的长度可用比例尺在图纸上实际量出(也可用等差数列求总和 )。 ·每根干线电缆长度要有备用部分(10%)和端接容限(6m)的考虑(同水平电缆尺寸的确定类似)。 即:单根干线电缆长度=实量长度+实量长度×10%+6; 干线电缆的总长度=每根长度×根数
90
第4节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3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要点: 在进行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时,应该遵守以下设计要点:
第4节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3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要点: 在进行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时,应该遵守以下设计要点: ⑴ 干线子系统应为一个星型拓扑结构。如图3.15所示。
91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要点 : ⑵ 在干线子系统中,为了保证无源信号系统不降级,同时也为了在电缆及其连接的管理中不至于复杂化,国际标准规定不能有超过两级交叉连接。 (这意味着,从楼层电信配线架FD开始,到园区CD最多只能有一级交叉连接(这种交叉连接体现在大楼配线架BD上,只能有一级BD。) ⑶ 在干线子系统中,不允许有集合点CP(而水平布线只许一个CP)。 ⑷话音和数据主干铜线电缆应该分开,以避免话音对数据的干扰,同时也有利于操作、维护和管理方便。 ⑸ 保证主干铜线电缆仅有一端接地。
92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要点 ⑴ - ⑽ : ⑹ 主干铜线电缆应放置在套管电缆槽内。话音和数据主干铜线电缆可以使用同一电缆托架,但须保证电缆托架能承受主干铜线电缆的重量。干线应用系统应能通过连接套管孔槽直接至电信配线间。 ⑺ 在铜线的限距能力和带宽不能满足要求时,建议干线子系统使用光缆。 ⑻ 从楼层电信配线架FD到大楼配线架BD之间的距离最大不能超过500m;从大楼配线架BD到园区配线架CD之间的距离最大不能超过2000m。 ⑼ 干线子系统应符合国家/当地有关建筑物、电力、消防等法规。 ⑽ 在设计线路和支持干线子系统电缆结构时,应注意避开发动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电磁场干扰的地方。
93
第 5 节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 ·建筑群子系统的定义 按照新标准,建筑群子系统的定义为:
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 建筑群配线设备(CD) 及设备缆线和跳线 (即3部分)组成。 在一个建筑群之间长距离传输信息且传输速率高,或者有抗电磁干扰要求的情况下,综合布线建筑群干线子系统线缆宜采用光缆作为传输介质。光纤传输信道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适合大规模的综合布线。光纤传输系统能满足建筑物与建筑群对语音、数据、视频等综合传输的要求。 建筑物综合布线一般使用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一般用于建筑群之间远距离传输。
94
1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要求 建筑群子系统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⑴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设计应注意所在地区的总体布局。(建筑物电缆入口的位置及数目的确定;主电缆路由和备用电缆路由的确定;电缆类型和长度的确定。) ⑵建筑群主干布线设计应根据建筑群体用户信息需求的数量、时间和具体地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好实施方案。选用合适的布线方法。 ⑶建筑群子系统的CD应宜安装在进线间或设备间,并尽可与入口设施或BD合用场地。(CD配线设备内、外侧的容量应与建筑物内连接BD配线设备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及建筑物外部引入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相一致.)
95
设计时必须遵循的要点 (新标准规定): ⑴ 建筑群与建筑物配线设备所设置的跳线长度不应大于20m,如超过20m时主干长度应相应减少。
⑶ 缆线布放:建筑群之间的缆线宜采用地下管道或电缆沟敷设方式,并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96
第5节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设计 2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1).确定敷设现场的特点。 (2).确定线缆系统的一般参数。
(3).确定建筑物的线缆入口。 (4).确定明显障碍物的位置。 (5).确定主线缆路由和另选线缆路由。 (6).选择所需线缆类型和线规。 (7).确定每种选择方案所需的劳务成本。 (8).确定每种选择方案所需的材料成本。 (9).选择最经济、最实用的设计方案。
97
第5节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设计 3建筑群子系统的路由选择 1.架空布线法
建筑群子系统常用的布线路由有以下四种(架空、巷道、直埋、管道内): 1.架空布线法 架空电缆通常穿入建筑物外墙上的U形钢保护套,然后向下(或向上)延伸,从电缆孔进入建筑物内部,如图所示。电缆入口的孔径一般为5cm。建筑物到最近处的电线杆相距应小于30m。
98
3.2巷道布线法 在建筑群环境中,在建筑物之间通常有地下通道,大多是供暖供水的,利用这些通道来敷设电缆不仅成本低,而且可利用原有的安全设施。如考虑到暖气泄漏等条件,电缆安装时应与供气、供水、供暖的管道保持一定的距离,安装在尽可能高的地方,可根据民用建筑设施的有关条例进行施工。 如图3.22巷道布线法 。
99
3.3直埋布线法 当建筑物间没有现成的可用地下管道时,采用直埋布线法:即将电缆或光缆直接埋入地下。要求:
⑴考虑具体的地面环境,选择一条最高效的布线路经 ⑵应离地面深度0.6m以下 ⑶在电缆的穿墙部分要有导管保护 ⑷ 一般不用塑料护套电缆特点:实施简单、初次投资低、维修麻烦且费用高. 如图3.23 直埋布线法。
100
3.4管道内布线法 ⑴电缆得到较好的保护,较安全,故障少,维护工作量最小。 ⑵线路隐蔽、整齐有序、敷设方便、易更换。 ⑶初次工程投资高。
管道内布 埋设的管道起码要低于地面45cm,或者应符合本地有关法规规定的深度。在电源入孔和通信入孔共用的情况下(入孔里有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切不要在入孔里进行端接。通信管道与电力管道必须至少用7.62cm的混凝土或30.48cm的压实土层隔开。安装时至少应埋设一个备用管道并放一根拉线,供以后扩充之用。特点: ⑴电缆得到较好的保护,较安全,故障少,维护工作量最小。 ⑵线路隐蔽、整齐有序、敷设方便、易更换。 ⑶初次工程投资高。 如图3.23 直埋布线法 。
101
第5节建筑群干线子系统设计 四种布线方式的优缺点比较见表3- 4。 4 建筑群子系统布线线缆选择 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系统常采用光缆作为建筑群布线线缆(在网络工程中,经常使用62.5μm/125μm规格的多模光纤。户外布线大于2km时可选用单模光纤),电话系统常采用3类大对数电缆作为布线线缆,有线电视系统常采用同轴电缆或光缆作为干线电缆。 注:在建筑群子系统布线设计时,要保持建筑物的外貌,不但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还要把这些情况向用户方说明。
102
第6节 设备间和进线间的设计 新标准把原设备间子系统分为 两个部分:设备间和进线间。 一,设备间
第6节 设备间和进线间的设计 新标准把原设备间子系统分为 两个部分:设备间和进线间。 一,设备间 1设备间的定义:按照新标准,设备间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 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BD)。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入口设施也可与(电信间)配线设备安装在一起。(与旧的不同之处:一般不再称为子系统)。 为便于布线,节省投资,设备间最好位于每一幢大楼的中间。 如图3.16设备间示意图
103
第6节 设备间和进线间的设计 一,设备间 它具有如下三方面的功能: ⑴ 提供设备进线的场所; ⑵ 提供网络管理的场所;
⑴ 提供设备进线的场所; ⑵ 提供网络管理的场所; ⑶ 提供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 设备间组成: ⑴ 设备间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 ⑵ 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 ⑶ 保安配线等其它设备组成。
104
2设备间设计要点: 还要符合新标准GB 50311-2007设计规范4.5.1和4.5.2:
2设备间设计要点: 还要符合新标准GB 设计规范4.5.1和4.5.2: 1在设备间内安装的BD配线设备干线侧容量应与主干缆线的容量相一致。设备侧的容量应与设备端口容量相一致或与干线侧配线设备容量相同。 2 BD配线设备与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亦应符合新标准的规定。 如电话交换配线的连接方式应符合图 要求等。
105
3设备间的详细设计 3. 1 设备间位置的选择 (1)应尽量建在建筑物平面及其综合布线干线综合体的中间位置 (在高层建筑物内,设备间可设置在第二、三层,高度为3~18m) 。 (2)应尽量靠近服务电梯,以便装运笨重设备 (3)应尽量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 (4)应尽量远离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
106
3设备间的详细设计 3. 1 设备间位置的选择 (5)应尽量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 (6)应尽量远离有害气体源以及易腐蚀、易燃、易爆物。
3设备间的详细设计 3. 1 设备间位置的选择 (5)应尽量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 (6)应尽量远离有害气体源以及易腐蚀、易燃、易爆物。 ⑺ 应尽量接近弱电竖井的位置。 另外, 主布线场应尽量安排在一个墙面上,这样可使跳线简捷,便于管理。 3. 2 设备间的面积确定: 一般为所有设备占地面积总和的5~7倍。
107
3设备间的详细设计 3. 3设备间的建筑环境:有八大要求 ⑴温度在10~27ºC之间,湿度在60%~80%之间。
108
3设备间的详细设计 3. 3设备间的建筑环境:有八大要求 ⑹照明。不低于150流明。
3设备间的详细设计 3. 3设备间的建筑环境:有八大要求 ⑵防火。(至少有耐1小时的防火墙,有相应防火级别的防火门,门向外开,宽度不小于1000mm。) ⑶安装工艺及装修。要增加防雷、防过压、过流的保护设备。 ⑷防尘与通风。 ⑸建筑高度。室内净高不小于2 . 55m 。 ⑹照明。不低于150流明。
109
⑺ 设备间供电电源应满足以下要求: 频率:50Hz; 电压:220V/380V; 相数:三相五线制或三相四线制/单相三线制。根据设备间内设备的使用要求,设备要求的供电方式分为三类: (1)需要建立不间断供电系统; (2)需建立带备用的供电系统; (3)按一般用途供电考虑。
110
⑻ 电源插座设置 (1)设备间或机房 新建筑物:按40个/100m2以上考虑,必须接地。 旧建筑物:按20~40个/100m2以上考虑,必须接地。 (2)配线间:按每平方米一个或应用设备数量而定。 (3)办公室:按20个/100m2以上考虑。 设备间的电源插座距信息插座一般为30cm..
111
. 3. 4线缆敷设: 其它说明: 如果一个设备间以10m²约能安装5个19” (宽 19英寸= 48.26cm )的机柜计。能在机柜中安装电话大对数电缆多对卡接式模块,数据主干缆线配线设备模块,大约能支持总量为6000个信息点所需(其中电话和数据信息点各占50%)的建筑物配线设备安装空间。
112
第6节 设备间和进线间的设计 二,进线间 1进线间的定义:
按照新标准,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CD)的安装场地。 进线间一个建筑物宜设置1个,一般位于地下层,外线宜从两个不同的路由引入进线间,有利于与外部管道沟通。进线间与建筑物红外线范围内的人孔或手孔采用管道或通道的方式互连。进线间因涉及因素较多,难以统一提出具体所需面积,可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并参照通信行业和国家的现行标准要求进行设计。
113
第6节 设备间和进线间的设计 二,进线间 当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并在缆线的终端处可由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设置入口设施,入口设施中的配线设备应按引入的电、光缆容量配置。
114
第6节 设备间和进线间的设计 二,进线间 电信业务经营者在进线间设置安装的入口配线设备应与BD或CD之间敷设相应的连接电缆、光缆,实现路由互通。缆线类型与容量应与配线设备相一致。 外部接入业务及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缆线接入的需求,并应留有2~4孔的余量。
115
进线间设计要求: ⑴进线间应设置管道入口。
⑵进线间应满足缆线的敷设路由、成端位置及数量、光缆的盘长空间和缆线的弯曲半径、充气维护设备、配线设备安装所需要的场地空间和面积。 ⑶进线间的大小应按进线间的进局管道最终容量及入口设施的最终容量设计。同时应考虑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入口设施等设备的面积。 ⑷进线间宜靠近外墙和在地下设置,以便于缆线引入。
116
进线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进线间应防止渗水,宜设有抽排水装置。 ⑵进线间应与布线系统垂直竖井沟通。
⑶进线间应采用相应防火级别的防火门,门向外开,宽度不小于1000mm。 ⑷进线间应设置防有害气体措施和通风装置,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5次容积计算。
117
⑸与进线间无关的管道不宜通过。 ⑹进线间入口管道口所有布放缆线和空闲的管孔应采取防火材料封堵,做好防水处理。 ⑺进线间如安装配线设备和信息通信设施时,应符合设备安装设计的要求。根据GB 标准要求,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采取过压、过流保护措施,防雷电等保护装置应符合相关规定。
118
第7节 电信间与管理的设计 一·电信间 新标准把原管理子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电信间和管理。
第7节 电信间与管理的设计 新标准把原管理子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电信间和管理。 一·电信间 1 定义: 电信间指放置电信设备、电缆和光缆终端配线设备并进行缆线交接的专用空间。FD安装于电信间。
119
第7节 电信间与管理的设计一·电信间 2 电信间用途:
第7节 电信间与管理的设计一·电信间 2 电信间用途: 电信间主要为楼层安装配线设备(FD) (为机柜、机架、机箱等安装方式)和楼层计算机网络设备(HUB)的场地,并可考虑在该场地设置缆线竖井、等电位接地体、电源插座、UPS配电箱等设施。 在场地面积满足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建筑物诸如安防、消防、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无线信号覆盖等系统的布缆线槽和功能模块的安装。如果综合布线系统与弱电系统设备合设于同一场地,从建筑的角度出发,称为弱电间。
120
一般情况下,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采用19”标准机柜安装。
3 标准机柜安装: 一般情况下,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采用19”标准机柜安装。 机柜尺寸通常为600mm(宽)x 900mm(深)x 2000mm(高),共有42U的安装空间。机柜内可安装光纤连接盘、R.145(24口)配线模块、多线对卡接模块(100对)、理线架、计算机HUB/SW设备等。 (1U是4.445cm ) 如果按建筑物每层电话和数据信息点各为200个考虑配置上述设备,大约需要有2个19”(42U)的机柜空间,以此测算电信间面积至少应为5m2(2.5mX 2.0m)。 对于涉及布线系统设置内、外网或专用网时,19”机柜应分别设置,并在保持一定间距的情况下预测电信间的面积。
121
4 电信间温、湿度:环境应满足设备提出的要求,温、湿度的保证措施由空调专业负责解决。
第7节 电信间与管理的设计 一·电信间 3 标准机柜安装: 4 电信间温、湿度:环境应满足设备提出的要求,温、湿度的保证措施由空调专业负责解决。
122
管理区的工作包括管理交接方案、管理连接硬件和管理标记。 在管理区设计时要注意:
5. 电信间设计(又称管理区) 管理区的工作包括管理交接方案、管理连接硬件和管理标记。 在管理区设计时要注意: 管理区的核心部件是配线架,包括电缆配线架和光缆配线架; 综合布线中使用的电缆,一般不能超过4次连接; 在每个交连区,实现线路管理的方法是采用色标标记; 标记方案必须作为技术文件存档,以便能有效地进行线路管理; 所有的标记方案均应规定各种参数和识别步骤,以便查清交连场的各种线路和设备端接点。
123
第7节 电信间与管理的设计 二·管理 1定义:管理是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 内容包括: ⑴管理方式、标识、色标、连接等。如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其效果将十分明显。 (目前,市场上已有商用的管理软件可供选用。) 综合布线的各种配线设备,应用色标区分干线电缆、配线电缆或设备端点,同时,还应采用标签表明端接区域、物理位置、编号、容量、规格等,以便维护人员在现场一目了然地加以识别。
124
第7节 电信间与管理的设计 二·管理 ⑵在每个配线区实现线路管理的方式是在各色标区域之间按应用的要求,采用跳线连接。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的标签可采用粘贴型和插入型。 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应采用不易脱落和磨损的不干胶条标明相同的编号。 (目前,市场上已有配套的打印机和标签纸供应。) ⑶ 电子配线设备目前应用的技术有多种.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到电子配线设备的功能,在管理范围、组网方式、管理软件、工程投资等方面,合理地加以选用。
125
第7节 电信间与管理的设计 二·管理 ●管理方式、标识、色标、连接等。
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一的色标区别各类业务与用途的配线区。 综合布线系统(PDS)色标标计方案示意图如下:
126
2 交接(交连)管理形式 交接(交连)管理形式,就是指线路的跳线连接控制,通过跳线连接可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路由,管理整个用户终端,从而实现综合布线系统的灵活性。管理交接方案有单点管理和双点管理两种。 ·单点管理:属于集中型管理,即在网络系统中只有一个“点”可以进行线路跳线连接,其他连接点采用直接连接。 它又分为单点管理单交连和单点管理双交连.
127
2.1单点管理单交连 单点管理单交连指位于设备间里面的交换设备或互联设备附近,通常线路不进行跳线管理,直接连至用户工作区。这种方式使用的场合较少,其结构如图3.18所示。
128
2.2单点管理双交连 管理子系统宜采用单点管理双交连。单点管理双交连指位于设备间里面的交换设备或互联设备附近,通过线路不进行跳线管理,直接连至配线间里面的第二个接线交接区。如果没有配线间,第二个交连可放在用户间的墙壁上,如图3.19所示。
129
·双点管理: 属于集中分散型管理,即在网络系统中只有两个“点”可以进行线路跳线连接,其他连接点采用直接连接。这是管理子系统普遍采用的方法,适用于大中型系统工程。
130
2.3 双点管理双交连(典型) 对于低矮而又宽阔的建筑物(如机场、大型商场),其管理规模较大,管理结构较复杂,这时多采用二级交接间,设置双点管理双交连。双点管理除了在设备间里有一个管理点之外,在配线间仍有一级管理交接(跳线)。 在二级交接间或用户房间的墙壁上还有第二个可管理的交连。双交接要经过二级交连设备。第二个交连可能是一个连接块,它对一个接线块或多个终端块(其配线场与专用小交换机干线电缆水平电缆站场各自独立)的配线和站场进行组合,如图3.20所示。
131
第7节 电信间与管理的设计 二·管理
132
2.4 双点管理三交连 若建筑物的规模比较大,而且结构复杂,还可以采用双点管理三交连(如图3.20 b所示),甚至采用双点管理四交连方式。综合布线中使用的电缆,一般不能超过4次交连。
133
3 管理的设计原则 4 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计算机管理的快捷准确的特点使操作人员提高管理效率。图3.20 c
134
举例:、监测软件 GIMS - 格力智能管理系统 GRE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的简称 格力中央空调GIMS系统突破了传统的中央空调管理方式,通过目前成熟完善的无线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对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多个工程下的不同类型的空调机组进行实时、智能和人性化的监控与维护,是目前大型中央空调便捷、有效和先进的监控与售后维保系统。 主界面 曲线界面
135
5新标准系统设计总体逻辑原理图(见下图)
136
6 系统设计总体结构图(见图)
137
本章总结: 综合布线系统(PDS)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信息的传递。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按下列七个部分进行设计:1工作区、2配线子系统、3干线子系统、4建筑群子系统、5设备间(含电信间)、6进线间和7管理。(即一区、三子系统、二间、一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 作为设计者必须熟悉各种管理器件,根据项目要求确定合适的线路管理方案;必须熟悉设计流程,认真做好用户需求分析,才能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以及施工图纸。
138
练 习 题 1.简述综合布线的功能特点?综合布线设计的要点是什么? 2.设计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有哪几个步骤? 3.水平子系统可选用哪几种线缆?
练 习 题 1.简述综合布线的功能特点?综合布线设计的要点是什么? 2.设计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有哪几个步骤? 3.水平子系统可选用哪几种线缆? 4.永久链路和通道有什么区别? 5.建筑群子系统常用的布线路由有哪几种方式? 6.设备间对环境有哪些要求?
139
学术探讨: 对系统设计布线总长度、数量的计算的几点探讨
附:学术探讨 对系统设计布线总长度、数量的计算的几点探讨 1,引言 ·实测法确定每层布线长度; ·估算以确定每层布线长度; ·实测与估算之间的差别。
140
学术探讨: 对系统设计布线总长度、数量的计算的几点探讨
141
学术探讨: 对系统设计布线总长度、数量的计算的几点探讨
3实测统计(优点和缺点) 4估算(优点和缺点) ⑴ 用平均值方法估算水平布线总长度;(误差) ⑵ 用等差数列方法估算水平布线总长度;(误差) ⑶ 实测统计、平均值方法与等差数列方法对比分析。(一定条件)
142
5设计案例 5.1 水平布线线缆容量、类型与用量: 【例1】已知某学生宿舍楼有七层,每层有12个房间,要求每个房间安装2个计算机网络接口,以实现250M接入校园网络。为了方便计算机网络管理,每层楼中间的楼梯间设置一个电信配线间,各房间信息插座连接的水平线缆均连接至楼层电信管理间内。根据现场测量知道每个楼层最远的信息点到配线间的距离为70米,每个楼层最近的信息点到配线间的距离为10米。请你确定该幢楼应选用的水平布线线缆的类型并估算出整幢楼所需的水平布线线缆用量。实施布线工程应订购多少箱电缆?
143
5设计案例 5.1 水平布线线缆容量、类型与用量: 解答:由题目可知每层楼的布线结构相同,因此只需计算出一层楼的水平布线线缆数量即可以计算机整栋楼的用线量。 (1)要实现250Mbps传输率,楼内的布线应采用六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 (2)楼层信息点数N=12×2=24 一个楼层用线量C=[0.55(70+10)+6]×24=1200米 (3)整栋楼的用线量S=7×1200=8400 (4)订购电缆箱数M=INT(8400/305)=28(箱)。 【例2】略。
144
5.2 主干布线线缆容量、类型与用量: ·点对点结合时,干线数目等于各支线数目之和。
·分支结合时,干线电缆中的一根很大的大容量的主馈线电缆(足以完成支持若干楼层的通信容量),经过绞接盒(或电缆接头保护箱)分出若干根小电缆,再分别连接到每个楼层电信间FD(或卫星接线间)。(即一根主馈线+绞接盒形式)
145
5.2 主干布线线缆容量、类型与用量: 采用100Ω大对数对绞电缆(UTF或STP) (铜缆设计方案):
一般为点对点结合,其干线数目等于各支线数目之和。 如5类以上4对双绞线电缆在应用于100Mbps的高速网络系统时,电缆长度不宜超过90m。 确定电信间端接干线电缆所需要的线对数(端接干线电缆所需要的线对数取决于工作区的数量而不是信息插座的数量) 【例1】
146
5.2 主干布线线缆容量、类型与用量: 【例1】 已知增强型设计,电信间需要服务的I/O数为192,工作区总数为96。干线电缆规格(增强型)采用3对线的线路模块化系数,为每个工作区配3对线。 所需的干线电缆所含线对的数目=工作区数(96)×线路模块化系数(3)=288。 取实际可购得的较大电缆规格为300对线的。这就是说,用一个300对线的接线块就可端接96条3对线的线路。
147
采用62.5/125μm多模光缆(光缆设计方案): 一般为分支结合,其干线电缆中的一根很大的大容量的主馈线电缆(足以zu完成支持若干楼层的通信容量),经过绞接盒(或电缆接头保护箱)分出若干根小电缆,再分别连接到每个楼层电信间FD(或卫星接线间)。干线中的主馈线电缆较少。(一对单模光纤10G+分支绞接盒=十shi对多模光纤1G+分支绞接盒=40对6类线250M+分支绞接盒=100对类线100M)。(采用光缆绞接盒或光缆多路复用器。) 光纤配线架配备的耦合器数量与需要连接的光纤芯数相等 。 光纤跳线用于连接光纤配线架耦合器与交换机光纤接口,因此光纤跳线数量与耦合器数量相等 。 【例2】略。
148
采用62.5/125μm多模光缆(光缆设计方案): 5.3干线线缆容量的计算:具体计算的原则如下:
(1)语音干线可按一个电话信息插座至少配1个线对的原则进行计算; (2)计算机网络干线线对容量计算原则是:电缆干线按48个信息插座配4对对绞线,每一个交换机或交换机群配4对对绞线;光缆干线按每48个信息插座配2芯(1对)光纤。 (3)当楼层信息插座较少时,在规定长度范围内,可以多个楼层共用交换机,并合并计算光纤芯数。 (4)如有光纤到用户桌面的情况,光缆直接从设备间引至用户桌面,干线光缆芯数应不包含这种情况下的光缆芯数。 (5)主干系统应留有足够的余量,以作为主干链路的备份,确保主干系统的可靠性。
149
【例1】 已知某建筑物需要实施综合布线工程,根据用户需求分析得知,其中第六层有60个计算机网络信息点,各信息点要求接入速率为100Mbps,另有50个电话语音点,而且第六层楼层管理间到楼内设备间的距离为60米,请确定该建筑物第六层的干线电缆类型及线对数。
150
【例1】解答: (1)60个计算机网络信息点要求该楼层应配置三台24口交换机,交换机之间可通过堆叠或级联方式连接,最后交换机群可通过一条4对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连接到建筑物的设备间。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干线线缆配备一条4对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电缆。 (2)50个电话语音点,按每个语音点配1个线对的原则,主干电缆应为50对。根据语音信号传输的要求,主干线缆可以配备一根3类50对非屏蔽大对数电缆。) 【例2】略。
152
6结论 (1)均匀分布用平均值方法或等差数列方法估算; (2)非均匀分布用分组灵活应用或实测。 ⑶ 主干线多采用(一条)4对对绞线+交换机。
⑷ 光纤到用户桌面可采用2芯(1对)光纤+光缆多路复用器。 密切实际,灵活应用。
153
参 考 文 献 [1]. 刘国林编.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6]. 刘国林编著。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标准实施手册[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 金文光.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