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死去活來 黃春明 摘錄莊溎芬老師 製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死去活來 黃春明 摘錄莊溎芬老師 製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死去活來 黃春明 摘錄莊溎芬老師 製作

2 放生

3 《放生》 《放生》是一部「每一篇都是以老年人為主角」的小說集。 黃春明在《放生》自序裡特別對臺灣當前老人問題發出沉重感慨。
黃春明不曾對小說裡的老人採取任何批評或嘲諷的態度,如果和其他同樣努力要凸顯現代化、工業化過程中,農村老人適應不良的悲哀的「鄉土小說」相比較的話,讀者會發現黃春明甚至捨不得給他筆下的老人,純然的痛苦折磨。

4 《放生》 黃春明在小說裡,對於老人脫節、脫線的情感表達方式,有超乎一般的敏感與重視。
《放生》寫了許多老人,他們的悲哀,來自於不合時宜,無從去適應疏離、慌亂的新社會;而他們的喜感,則來自於他們依舊寶惜著那些老智慧、老規矩,用老智慧、老規矩來揣摩、猜測新社會。從他們的連串想像裡,我們看到了不同型態存在不同的尊嚴,我們也看到了老智慧、老規矩裡一生時間磨損不掉的閃爍星光。

5 修辭—雙關 借助語言文字同音或多義的條件,使詞語或句子同時兼有字面和字外兩層意思,而以字外意思為重點;也就是所謂的「話中有話」。
諧音雙關:利用同音、近音的條件,構成雙關。 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李商隱‧無題) →「絲」諧音「思」 歧義雙關(借義雙關):利用詞語的多義性,構成表裡兩層意思。 例—青青河畔草,緜緜思遠道。(飲馬長城窟行) →「草緜緜」&「情緜緜」

6 〈死去活來〉雙關 死去活來:形容極度痛苦悲傷的樣子。作者用為篇名,語帶雙關。
一方面小說主角粉娘兩度自 彌留中甦醒,等於是死去又 轉活過來,一方面也切合主 角既死不了、又活不下去的 難堪。

7 作者介紹 黃春明──小人物的代言人 家庭背景與童年生活 年少輕狂的「流」學生 豐富的工作經歷

8 圖片來源(攝影/陳建仲;原載中國時報˙開卷周報) 小人物的代言人 黃春明—

9 家庭背景與童年生活 黃春明生於宜蘭羅東,排行老大,下有四個弟妹。八歲那年母親過世,黃春明和四個弟妹的養育責任就落在父親與祖母身上。
黃春明曾在訪談中提到自己與弟妹的教育主要由年邁的祖母負責,祖母為了要讓黃春明兄弟姐妹五人乖乖聽話,只好殺一儆百,拿黃春明「開打」。

10 惡作劇一籮筐 小時候頑皮的黃春明還會帶頭惡作劇:
趁著瀝青沒完全乾,捉了幾隻麻雀,在牠們頭頂塗上那又黏又稠而且還有些燙腳的「點仔膠」,然後又去偷開戲院的門,把麻雀放飛進去。麻雀們頭上「火熱」,看到黑暗中亮眼的布幕,大概是當成了天空,就一頭飛上去,於是昂貴的銀幕就這樣蓋上東一塊西一塊的「黑印泥」,戲院老闆氣得說不出話,只差沒昏倒!

11 惡作劇一籮筐 他們甚至找來大麻袋,把樹上大大的黑蟻窩裝在裡頭──就是那種咬人很痛的大黑蟻──規規矩矩買票進戲院,電影開始沒多久就把麻袋打開放著,趕快跑出去,到不遠處的圍牆上等著真正的「好戲」開演。 果然用不著五分鐘,就看到一群驚恐尖叫的人從戲院門口衝出來,各極其所能要擺脫滿身的黑螞蟻,尤其苦了那些穿裙子的淑女們!

12 年少輕狂的「流」學生 年少時期的黃春明對不合理的事情必然據理力爭,也常打架,甚至離家出走:
高一那年因為打架被羅東中學退學,在家受不了繼母的冷眼,黃春明偷偷搭上夜間貨車離家出走。清晨到了臺北,從火車站開始沿門挨戶毛遂自薦,只求膳宿不計待遇,問了上百家,終於在延平北路第一劇場附近被收為水電工學徒。

13 年少輕狂的「流」學生 經過自修苦讀,以同等學力同時考上臺北工專及臺北師範學校。金榜題名後才和家裡聯絡,在「讀師範免錢,畢業後又有頭路」的考量下, 選擇就讀臺北師範學校。 考上臺北師範之後,黃春明不改其好打抱不平、自尊心特強的個性,因此求學之路很坎坷。就讀臺北師範期間,因為違反門禁時間打傷校警,被勒令退學;轉學到臺南師範,兩年後又因打架被退學;輾轉到屏東就讀屏東師範,最後終於在屏東師範完成學業。

14 一段屏師的小插曲-黃春明自述 當我輾轉來到屏東師範。張校長是個聲如洪鐘的魁梧山東人,他讀完信宏亮地「呵呵」大笑:「好啊!你這『流』學生,一路從北『流』到南呀!我問你,屏東再下去是哪兒?」我見他還肯罵人,心中有些竊喜,回答:「巴士海峽。」張校長點點頭,響亮地接著說道:「算你地理常識還不錯!告訴你,要再找師範學校,巴士海峽可沒有,好好在這裡給我念到畢業!」我聽了真是欣喜若狂;終於,我在屏東師範完成學業。

15 豐富的工作經歷 從師範學校畢業後,黃春明僅在宜蘭的小學服務三年,即轉行擔任中廣電臺記者。
《文學季刊》創刊,他躬逢其盛,成為其中一員,和尉天驄、王禎和、陳映真、施叔青、劉大任等人就以臺北武昌街的明星咖啡廳三樓充當編輯部,每期都寫一篇文章。

16 豐富的工作經歷 黃春明除了擔任過記者,也因為創意多而進入廣告界,11年內五進五出廣告公司。
離開廣告公司後改賣便當, 卻因為生意太好不堪負荷 而收攤。多才多藝的黃春 明也陸續做過企畫行銷、 電影製作、編劇、導演等。

17 黃春明的文學因緣 年少時的文學啟蒙 林海音與黃春明 《文學季刊》與黃春明 社會轉型與停筆的日子 關懷老人與兒童

18 年少時的文學啟蒙 黃春明在羅東念初中的時候,有一位王賢春老師教他國文,黃春明屢次談到這位王老師帶給他的影響:有一次作文寫「秋天的農家」,雖然他給了我一個「甲」字,但評語卻是:「如果作文要好,最好不要抄。」我覺得非常冤枉,就去找老師說:「我沒有抄。」為了證明我的「清白」,我要求再寫一篇給他看。老師說:「你如果對寫作有興趣,就再寫,我幫你看。」於是老師出了「我的母親」的題目讓我寫。

19 我母親在我八歲時就過世了,所以我就寫了一篇印象模模糊糊的「我的母親」。老師看了以後非常感動,說我寫得很好。我大概是這樣寫的:媽媽死了以後,幾個小弟弟、小妹妹常常哭著要找媽媽,祖母就說:「媽媽已經到天上做神了,你還找什麼媽媽?到天上去找吧!」晚上睡覺時,我打開窗子往外看,想起祖母的話,望著天空,但什麼也沒有看到,只看到星星和烏雲。 對黃春明而言,王老師是引導他的一盞明燈。

20 林海音與黃春明 在文學創作的路上,第一個盡心提攜黃春明的是林海音。當時林海音主編〈聯合報副刊〉,黃春明的第一篇投稿作品〈城仔落車〉就受到肯定,沒沒無聞的黃春明,還在稿中要求主編林海音不得改題目,而林海音竟然也照辦很快就刊出這篇稿子。 「城仔落車」用臺語讀來,很能渲染出一股親切的鄉土氣息。黃春明當時以文壇新人的身分,能擇善固執,不顧推廣國語的政令,運用方言;而林海音亦能從善如流,刊出這篇小說,或許就此鼓勵、加深了黃春明對處理小說語言風格的自信。

21 《文學季刊》與黃春明 黃春明在認識《文學季刊》的七等生、陳映真、姚一葦、尉天驄等人後,曾經嘗試一些「很現代」的作品,沒想到卻沒有得到文季朋友的認同,一直到《文學季刊》第三、四期,黃春明寫了〈青番公的故事〉、〈溺死一隻老貓〉這種具有鄉土特色的作品後,才終於得到肯定,從此黃春明也領悟到應該要把焦點凝視在自己的鄉土,寫自己會感動也能感動人的小人物題材。

22 社會轉型與停筆的日子 六、七○年代黃春明的作品社會意識強烈,曾經被視為臺灣社會的「青年導師」,隨著八、九○年代作品銳減、社會變動太大,青年導師的角色也逐漸變淡,黃春明卻不覺得失落。 他當時有經濟壓力,加上愈寫「無力感」愈重。年輕人都去看電視了,於是投入電視拍〈芬芳寶島〉系列記錄片,又做兒童劇場、出版《黃春明童話》等等,雖然總想著有時間就要寫小說,未料已過了十多年。

23 關懷老人與兒童 近10年來,黃春明把關懷的眼光集中在老人和兒童身上。1993年成立黃大魚兒童劇團,自編自導,教導孩子在娛樂中學習,其編導的大型兒童劇〈小李子不是大騙子〉曾兩度在國家戲劇院上演,並於二○○六年九月第六度搬上舞臺。 近年來擔任蘭陽戲劇團藝術總監,負責推動、改良本土戲劇,於宜蘭設立吉祥工作室,幫蘭陽文教基金會編寫《通俗博物誌圖鑑》、參與社區營造、田野調查等,並從這些工作汲取新的創作素材。身為故事高手的黃春明說:「別人怕沒素材,我只怕沒時間。」

24 投身兒童劇團的黃春明 圖片來源:國立台中圖書館網頁

25 黃春明寫作四歷程 1962~1967:「現代文學時期」,作者自認此其作品幼稚,並不滿意。
1967~1970:「蘭陽經驗時期」,取材宜蘭所見所聞,被視為是最純粹的鄉土小說家;代表作有<青番公的故事>、<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等。 1971~1977:主要描寫都市生活,從社會批判角度看,備受讚美;從創作藝術角度看,負面評價多;代表作有<蘋果的滋味>、<莎喲娜拉‧再見>等。 1977~1985:投入電影事業,停筆未寫小說。1986年在聯副發表三篇有關老人的小說,以關懷老人為題材。代表作為1987年的<放生>,入選當年爾雅出版社年度小說選。 「平淡而真實,高貴而不失俚俗。」

26 認識鄉土文學 鄉土文學概述 臺灣鄉土小說的脈絡 鄉土小說的價值 七○年代臺灣的鄉土文學運動 鄉土文學代表作家

27 鄉土文學概述 鄉土小說的特點: 它以某一地理區域為故事空間,特別關注社會習俗、民間傳說、鄉土語言,或者是自然風土等方面。
因為這些地區性的人物或行為一旦置於其他環境就會有不協調之感,所以也有人因這類文學的特殊性質,而稱秉持這種寫作理念者具有「鄉土主義」(Regionalism) 。

28 臺灣鄉土小說的脈絡 從1920年代起,「農民」和「農村」就是知識分子和作家極其關切的,那不僅僅是大部分人出身的所在,也是他們受教育後試圖拯救或改革的對象,臺灣現代鄉土文學就在這樣的時代契機中誕生。 以「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作品為例,他的小說中關於臺灣鄉土「細節」的描繪,留下了臺灣人生活的時間感與空間感,而且多數都是取材自他日常生活其中的彰化地區人物。

29 臺灣鄉土小說的脈絡 1945年戰後臺灣鄉土小說的發展卻有較為不同的面貌。
50年代鍾理和、60年代黃春明、王禎和;70年代鍾鐵民、吳晟、洪醒夫、宋澤萊;80年代的林雙不;他們尤重在描繪「農民」的鄉土文學系譜,則較多地發展了現代人對鄉土世界懷有鄉愁的那一份傳統 。

30 鄉土小說的價值 「鄉土小說」的產生,幾乎都有一種相對應的「外在威脅」,鄉土小說不僅是以賞觀自然風土的情趣為滿足,無論作者是有意或無意的,總是在強調文學的社會功能或政治功能,或者是表露一種不願鄉土消失的意願。 不少的鄉土小說充滿對鄉土母親的鄉愁,他們雖無法挽救在資本主義下,鄉土及其傳統消失的命運,卻致力於留下人性美好的一面。

31 七○年代臺灣的鄉土文學運動 鄉土文學運動的第一個口號是「回歸鄉土」,其目的在於把六○年代文學的「西化」傾向扭轉過來,重新審視、要求文學回來「關懷現實,反映現實」。 所謂關懷現實乃是要求重視臺灣下階層民眾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當時許多作品描寫臺灣農民、漁民、工人生活或原住民的惡劣處境問題。 總結來講,七○年代的鄉土文學具有三種傾向: 民族的(反西化、回歸鄉土)、寫實的、同情 下階層的 。

32 鄉土文學代表作家 陳映真→以隱晦的手法表達他對現實的關懷和知識分子的無力感,如〈將軍族〉和〈一綠色之候鳥〉。
黃春明→擅長寫傳統農村的小人物和他們在都市的遭遇,如〈鐲〉和〈兒子的大玩偶〉。 王禎和→偏向於描述農村、小鎮小人物的卑微心理,如〈嫁妝一牛車〉。 宋澤萊和洪醒夫寫農民,王拓和楊青矗分別寫漁民和工人,吳晟可說是出身農村最重要的鄉土詩人,而莫那能則是第一位為原住民發聲的詩人。

33 補充注釋

34 「死亡」一詞的代稱 由於習俗忌言死亡,因此發展出眾多「死亡」的避諱語。 以「離開人世」表示,如棄世、辭世、歿世。
以「眠」或「睡」表示,如長眠、永眠。 以「故」表示,如故去、亡故。 宗教避諱語,如圓寂、仙逝、登仙。 古時少壯而死曰夭,未滿二十歲而死曰殤。 古代有些避諱語則與死者的地位有關,《禮記.曲禮》曰:「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35 姨仔/阿母 早期臺灣民間的風俗,若幼童多病痛,撫養不易,則讓幼童叫自己的母親作「姨仔」,不稱「阿母」。
此即臺語俗諺中的「別人 的小孩較好養」之意,希 望幼童能順利長大。

36 八仙桌 八仙桌專為祭祀時擺供品而置,平時不能擺東西,亦不用來進餐。 八仙: 漢鍾離、張果老 韓湘子、鐵枴李 曹國舅、呂洞賓 藍采和、何仙姑。
圖片來源:

37 冥 紙 冥紙的由來 相傳唐朝魏徵死後,唐太宗悲傷過度而昏厥,到了陰曹地府。太宗在地府見許多孤魂野鬼在哭泣,查問結果,始知他們都是大唐開國時被殺的敵軍或匪徒。太宗於心不忍,決定行功德,賜給他們一庫黃金。接著,太宗又看到陰間輪迴的情形,當即發誓回到陽間之後,一定為他們做法事超渡。不久,太宗甦醒返回陽間,立即下詔大赦天下,廣召高僧,舉辦超渡法會,為死者作金銀紙錢,並且訂定焚燒紙錢的法令。

38 冥 紙 民間使用的「冥紙」種類眾多,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1.金紙:使用於眾神明,因箔紙塗金油,故稱金紙。如壽金、福金、天公金。
冥 紙 民間使用的「冥紙」種類眾多,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1.金紙:使用於眾神明,因箔紙塗金油,故稱金紙。如壽金、福金、天公金。 2.銀紙:使用於祖靈或鬼族。箔紙不塗金油,呈銀色。如銀紙、七旬金、掛紙。 3.特殊用途神紙:為乩童指派使用,用來消災解厄。如替身。

39 課文賞析 故事、情節與主題 敘事觀點 人物塑造――粉娘的形象 語言風格 場景呈現

40 段落分析 第一大段:開端,描寫粉娘第一次「死去」。 包括(一)~(三)段 第二大段:發展,描寫粉娘第一次「活來」。 包括(四)~(十五)段
第三大段:逆轉,描寫粉娘第二次「死去」。 包括(十六)~(廿一)段 第四大段:結局,描寫粉娘第二次「活來」。 包括(廿二)~(廿三)段

41 故事、情節與主題 本文表面在講一個家庭(鄉野老人)故事,內在卻透顯了現代社會身為老人的悲哀。
黃春明以荒謬的情節取代深切的控訴,反而轉化了「老人遭棄養」的社會議題,鋪陳出家庭關係中倫理的失落、親情的疏離。 「好多人已經好幾年連大年大節,也都有理由不回來山上拜祖先了。這次,有的是順便回來看看自己將要擁有的那一片山地。」淺淡的話語,點出了現代人的「功利」取向。

42 故事、情節與主題 在古典小說的脈絡中,「死而復生」原是喜劇收場,本文卻讓「死亡/重生」有悲劇性的收束。
「她以發誓似的口吻說:『下一次,下一次我真的就走了。下一次。』最後的一句『下一次』幾乎聽不見。她說了之後,尷尬地在臉上掠過一絲疲憊的笑容就不再說話了。」粉娘是太過疲憊而無言?還是粉娘真的離開人世了? 結尾情節的設計既出人意表,又在意料之中,這 正是黃春明淬鍊小說藝術的深度。

43 敘事觀點 本篇小說採取第三人稱的敘事手法。此種敘事觀點可以用「相對」客觀的角度,綜覽小說中的人物面貌。 粉娘的低語,炎坤的話 語、動作,老狗的吠叫 及心理活動等等,像一 幅平面圖開展在讀者面 前。

44 人物塑造――粉娘的形象 是信奉神明的老人家。粉娘首次醒轉,即到廳堂燒香禮佛,因體力虛弱,要么兒到廚房泡茶供神。顯示了粉娘活在傳統信仰中的形貌。 是篤信民俗的鄉野老人。從文中為粉娘做功德的儀式及相關器物即可得知。尤其粉娘在第二回醒轉之後的對話與獨白,更可以看出她篤信民俗的心理現象。 一個以子輩為重的可親老人。小說中不時顯示她對親人回家的重視,且燒香禮佛時,粉娘不求自己長命百歲,祝禱辭的內容是「全家大小都回來了,請神明公媽保庇他們平安賺大錢,小孩子快快長大念大學。

45 語言風格 黃春明向來擅長描摹小人物的聲調,配合人物的塑造,粉娘的「閩南腔」顯得神靈活現。
以「伊在說什麼」、「請神明公媽保庇他們平安賺大錢」等及「真歹勢」等詞彙來表現老人的語調,而非通篇的「閩南話」,顯現了臺灣文學作品多元兼融的語言面貌。

46 場景呈現 從大環境來說,粉娘住在「山上的竹圍人家」,竹圍外是尋常的田家風景,樟樹與竹叢相互掩映。除了呈現老人生活的場景,也借此暗喻家人與粉娘的區隔。 「當天開車的開車,搭鎮上最後一班列車的,還有帶著小孩子被山上蚊蟲叮咬的抱怨,他們全走了。」這段話也顯示山上的生活與都市的差距。 就小場景而言,屋內的空間有廳頭、灶腳,小說將視覺焦點集中在廳堂,除了佛像、香爐、八仙桌,還有暈染的火光與濛濛的天光,沉重的家庭空間因而轉換成光與影交錯的視覺體驗,這正是本篇小說「情境」的創造與展現。

47 相關範文- 國峻不回來吃飯 本 文 關於〈國峻不回來吃飯〉 有藝術天才卻早夭的黃國峻

48 國峻,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 媽媽總是說等一下,等久了,她就不吃了, 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還多了一些象 鼻蟲。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 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 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49 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 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 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就沒有等你,也故意不談你, 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你以為你瀟灑地走了,你沒有。 相信我,你沒有。

50 關於〈國峻不回來吃飯〉 詩中的「國峻」,指的是黃春明的次子黃國峻,這位頗受矚目的新世代小說家於2003年在家中自縊身亡,留給文壇相當的遺憾。
〈國峻不回來吃飯〉深刻描寫出一個父親喪子的哀痛。兒子永遠無法再與家人團聚吃飯,身為父親的黃春明或許還能勉強接受這已發生的不幸,母親卻連燒飯的欲望都失去了──不只不想燒飯,連飯都吃不下。整首詩平鋪直敘,感情卻是如此心酸。

51 有藝術天才卻早夭的黃國峻 曾獲得聯合文學新人獎,著有小說集《度外》,散文集《麥克風試音》、短篇小說集《盲目地注視》。
黃國峻其人與作品都有一種線性抽象思考的冷靜與內斂,作家張大春形容他是「一個異質的書寫者」。 儘管文壇的前輩對黃國峻的作品相當肯定,如今讀者們卻只能靠著黃國峻生前的幾部作品,來悼念這一位具有藝術天才卻早夭的作家。

52 學 習 評 量

53 1.下列何者為臺語語彙?(多選) 他們知道,特別是鄉下老人,不希望在外 頭「過往」
她在家「彌留」了一天一夜,好像在等著 親人回來,並沒像醫院斷的那麼快 做「祖」了,四代人也可算做五代,是喜喪 她忙問大家:「呷飽未?」大家一聽,感 到意外的笑起來 「伊」在說什麼?我怎麼聽不懂 ACDE

54 2.下列「」中詞語,何者是指母親? 粉娘身體雖然虛弱,需要扶籬扶壁幫她走動,可是神明「公媽」的香都燒好了
炎坤說:「姨仔」,你不要再爬高爬低了,香讓我來燒就好了 我真的去了。去到那裡,碰到你們的「查甫祖」 做「祖」了,四代人也可算做五代, 是喜喪 B

55 3.下列何者表現了親情轉淡的事實? A 好多人已經好幾年連大年大節,也都有理由不回來山上拜祖先了
大家一聽,感到意外的笑起來。大家當然高興,不過還是有那麼一點覺得莫名的好笑 大家都哄堂大笑。他們繼續考她。能叫出名字或是說出輩分關係時,馬上就贏得掌聲和笑聲 有的曾孫輩被推到前面,見了粉娘就哭起來用 國語說:「我要回家。我不要在這裡」 A

56 4.下列何者不作動詞使用? 很難相信虛弱的老母親,竟然能「搆」到香爐插香 不到兩個禮拜的時間,粉娘又不「省」人事
炎坤墊著板凳,把插在兩隻香爐插得歪斜的香「扶」直 她望著此刻跟她生命一樣的紅點香火,在昏暗的廳堂,慢慢地引「暈」著小火光 D

57 5.下列「」中語詞,何者不含死亡之意? 炎坤又說:你是內孫,父親又「 不在」
又隔了一天一夜,經過炎坤確認老母親已經沒脈搏和心跳之後,請道士來「做功德」 她以發誓似的口吻說:下一次,下一次我真的就「走了」 她說了之後,尷尬地在臉上掠過一絲疲 憊的笑容就「不再說話了」 D

58 謝謝觀賞


Download ppt "死去活來 黃春明 摘錄莊溎芬老師 製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