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明代畫作 明代仇英《東坡赤壁懷古》
2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初名璧,字徵明,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停雲生,中國明代畫家,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與唐寅、沈周、仇英合稱為「明四家」(亦稱「吳門四家」或「吳門四傑」);並與唐寅、祝允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晚年與老師沈周並駕齊驅,繼沈周之後成為吳派領袖。 從正德到嘉靖年間,據《吳門畫史》一書統計,吳派畫家共有876人,人材濟濟,但在當時,出類拔萃,聲名顯赫,唯有沈周、文徵明等一些人。 文徵明早年曾向王韋之父王徽問學,為諸生時,寫字不佳,被列三等,不得參與鄉試,開始努力學書法,但仕途不順,九試皆墨,一直未能考取功名。嘉靖二年(1523年),由工部尚書李充嗣推薦與於朝,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職位[2]。這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文徵明心中悒悒不樂,自到京第二年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三年內三次提出辭呈才獲批准,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於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 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文徵明活了九十歲,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志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
3
文徵明學字是從蘇(軾)字入手的。後來文徵明從李應禎學書,李應禎書宗歐陽詢,平正婉和,清潤端方,雖非書法大師,卻是一位書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啟蒙老師。他除了把學書心得悉數傳授給文徵明外,還鼓勵他突破傳統,自創新格。在文徵明二十二歲時,李應禎看了他的蘇體字,對文徵明說:「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這些話影響了文徵明一生。 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王世貞在《藝苑言》上評論說:「待詔(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書《千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聖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楷有小法,可寶也。」 文徴明 1542年 倪賛像題跋 上海博物館 文徵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他的傳世書法有《醉翁事記》、《滕王閣序》、《赤壁賦》、《漁父辭》、《離騷》、《北山移文》等;畫作有《雨餘春樹圖》、《影翠軒圖》、《洞庭西山圖》、《綠蔭清話圖》、《綠蔭草堂圖》、《松壑飛泉圖》、《石湖詩圖》、《失竹》、《江南春圖》、《古木寒泉圖》、《塞村鍾馗圖》、《松聲一榻圖》、《好雨聽泉圖》、《蘭竹》、《梨花白燕圖》、《水亭詩思圖》、《仿王蒙山水》、《東園圖》等;著有《莆田集》。
4
《惠山茶會圖》卷,明,文徵明作,紙本,設色,縱21
《惠山茶會圖》卷,明,文徵明作,紙本,設色,縱21.9cm,橫67cm。本幅未署款,鈐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前幅蔡羽書序,記該圖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時文徵明49歲。後紙蔡羽、湯珍、王寵三家書詩,顧文彬題記。 據蔡羽序記,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與好友蔡羽、王守、王寵、湯珍等人至無錫惠山遊覽,品茗飲茶,吟詩唱和,十分相得,事後便創作了這幅記事性作品。畫面採用截取式構圖,突出“茶會”場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諸人冶遊其間,或圍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間,賞景交談,或觀看童子煮茶。人物面相雖少肖像畫特徵,大都雷同,動態、情致刻畫卻迥異,饒有生意,並傳達出共通的閒適、文雅氣質,反映了文人畫家傳神勝于寫形的藝術宗旨。同時,青山綠樹、蒼松翠柏的幽雅環境,與文人士子的茶會活動相映襯,營造出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 此圖運用工筆設色法,樹幹、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鋒,參以側鋒,具行書的筆法,呈“以書入畫”特色。運筆纖細,兼帶拙味,如人物衣紋用高古遊絲描,穩健瀟灑中略見澀筆,工中兼拙。樹石形態亦于精細中呈適當變形,工整而帶裝飾味。設色青綠、淺絳相融,山石敷以石綠,勾線、凹處加淡赭微暈,樹幹運赭石、藤黃間染,人物著色後線條用色復勾,整體色調于對比中見融和,呈現出清麗細致、文秀雋雅的新風格。這種小青綠的畫法,繼承了元代錢選、趙孟頫的山水畫體,並有發展創造,樹立了明代文人青綠山水畫的新格。
5
文徵明,他本來的名是壁,字徵明,但因為他習慣稱呼自己為徵明,因此便稱呼他為文徵明。他跟沈周學畫,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都相當精通,是明朝四大家之一。文徵明的山水畫題材大多描寫江南景物,而山水中人物的形象與風度,完全摹仿趙孟頫。人物畫師法李公麟,遠承古代傳統,筆法工細流暢。文徵明到晚年具有粗細兩種風格,愈晚愈精。
6
文徵明,名璧,字徵明,以字行,後來改字徵仲,號衡山,自稱衡山居士。江蘇吳縣人。生於明成化六年﹝西元一四七O年﹞,卒於明嘉靖三十八年﹝西元一五五九年﹞,享年九十一歲,是一位長壽的畫家。他是明朝四大才子之一,也是吳門畫派的領袖。 溫州太守文林,是清廉的好官,很得百姓愛戴。但是文太守有個兒子,以皆八、九歲了,長得又瘦又小,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文夫人每天交代廚房小孩進補,可是孩子仍然瘦瘦弱弱的,一副病兮兮的樣子,除了身體不好之外,更讓太守夫婦操心的是,這孩子八、九歲了,還不會講話。一天,文太守作壽,家中來了許多賓客,夫婦倆正與客人閒聊的時候,看見兒子興沖沖的跑進來,文太守立即教兒子過來跟長輩們問好,只見文壁笑瞇瞇地看著大家,算是打了招呼。文夫人憂愁的跟賓客解釋:「各位長輩請見諒,壁兒長這麼大了,可是還不會開口說話,也看過很多醫生,卻有不知道有什麼問題,不知道是不是天生智能不足。」當賓客廳完不知道如何接腔時,只見文太守摟著兒子,毫不在意地說:「放心,我兒子只是大器完成,你們等著瞧吧!」客人們眾口附和,文夫人也尷尬地謝謝大家。
8
暮春齋居即事 經旬寡人事, 蹤跡小窗前。 瞑色連殘雨, 春寒宿野煙。 茗杯眠起味, 書卷靜中緣。 零落梅枝瘦, 風吹更可憐。 石湖 石湖煙水望中迷, 湖上花深鳥亂啼。 芳草自生茶磨嶺, 畫橋東注越來溪。 涼風梟梟青蘋末, 往事悠悠白日西。 依舊江波秋月墜, 傷心莫唱夜烏棲。 感懷 五十年來麋鹿蹤, 苦爲老去入樊籠。 五湖春夢扁舟雨, 萬裏秋風兩鬢蓬。 遠志出山成小草, 神魚失水困沙蟲。 白頭漫赴公車召, 不滿東方一笑中。 月夜登閶門西虹橋 白霧浮空去渺然, 西虹橋上月初圓。 帶城燈火千家市, 極目帆檣萬裏船。 人語不分塵似海, 夜寒初重水生煙。 平生無限登臨興, 都落風欄露楯前。
9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文壁仍不會說話,直到十歲生日過了之後的某一天,文太守下班,回到家看見文壁迎面而來,聽到兒子一路叫著:「爹爹回來了!爹爹回來了!」這一叫,全家都愣住了,文夫人更是高興的留了眼淚,文太守則不斷的說著:「我就說他大器晚成嘛!我就說他大器晚成嘛!」從此之後,文壁不但什麼話都會說,還聰明過人,記憶力特別強。 文太守死的時候,文壁才十六歲,家裡經濟狀況陷入困境,由於他一時還沒有謀生的能力,靠母親變賣飾品,生活過的極為清苦,但是一身傲器的他仍然不接受他人的憐憫與接濟。 文徵明雖然安於貧困,卻努力向學,力爭上游。平日靠著幫人家寫寫文書,代代筆,日子也逐漸有改善。於是他再文學方面拜吳寬為師:繪畫方面拜沈石田為師。他的天賦極佳,經過兩位老師教導之後,聞名遠播,無論在詩、文、書、畫各方面,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成為當代四絕之子。 由於名氣越來越大,向他求字求畫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文徵明不是有求定應的人喔,他對街鄰好友,雖然常常慨然相贈,但對於賣畫卻很有原則。第一、不賣畫給皇親貴族;第二、不賣畫給官宦寵吏;第三、不賣畫給蠻夷使者。從這些原則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極有氣節的文人。 文徵明的畫,雖然師承沈周,但他還下工夫揣摩宋、元前朝許多名家的精隨,加上他本人文采儒雅,氣度恢宏,表現在話中的造詣神韻,似乎有青出於藍之勢,至少與老師沈石田不相上下,因此,後世的人以「文沈」並稱,尊兩位為明代畫壇的代表。陳眉公在《妮古錄》中,曾稱讚文徵明的山水畫,才氣橫溢,氣勢磅礡。董其昌也認為文徵明的畫,有清和、閒適的趣味。這都由於他平日修身養性,性靜氣足所致。 ◎參考資料:陳雪懷(1994)《藝苑流芳:中國畫家的故事》
10
文徵明繪《東園圖》局部
11
文徵明繪《東園圖》局部
12
文徵明常卷《蘭竹圖》
13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中國明代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沈家世代隱居吳門,居蘇州相城。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親沈恆吉又是杜瓊的學生,書畫乃家學淵源。父親、伯父都以詩文書畫聞名鄉里。 沈周一生家居讀書,吟詩作畫,優遊林泉,追求精神上自由,蔑視惡濁的政治,一生未應科舉,始終從事書畫創作。他學識淵博,富於收藏,交遊甚廣,極受眾望,平時平和近人,要書求畫者「屨滿戶外」,「販夫牧豎」向他求畫,從不拒絕。甚至有人作他的贗品,求為題款,他也欣然應允。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搜羅畫家,沈周亦在其中,沈周曰:「毋驚老母,旦夕往畫不敢後」客人頗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賤先生於此?渴貴游可勿往。」沈周答曰:「往役義也,豈有賤哉?謁而求免,乃賤耳。」 沈周的書畫流傳很廣,真偽混雜,較難分辨。文徵明因此稱他為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沈周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他書法師黃庭堅,繪畫造詣尤深,兼工山水、花鳥,也能畫人物,以山水和花鳥成就突出。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作品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了當時文人生活的幽閒意趣。 在繪畫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後來博取眾長,出入於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的水墨淺絳體系。又參以南宋李、劉、馬、夏勁健的筆墨,融會貫通,剛柔並用,形成粗筆水墨的新風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歲以後始拓大幅,中年畫法嚴謹細秀,用筆沉著勁練,以骨力勝,晚歲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強。 沈周的繪畫,技藝全面,功力渾樸,在師法宋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發展了文人水墨寫意山水、花鳥畫的表現技法,成為吳門畫派的領袖。
14
在中國美術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稱為「明四家」,其中沈周也被稱為「吳門畫派」。沈周,字敢南,號石田、啟男、白石翁,長州(今江蘇吳縣)人。出身望族,祖上三代皆以書畫聞名,收藏頗為豐富。
沈周從小便很自然的擁有許多研習觀摩的機會,再加上生長於名山勝水之間,間接得到了大自然美的感召和影響,因此見識寬廣,但卻未曾出仕,僅僅從事詩、文、書、藝術創作。他為人十分寬厚,朋友和弟子都很多,有極高的社會聲譽,因此被推為「吳門畫派」的領袖。《吳郡丹青志》(王稚登著)稱沈周「繪事為當代第一」,把他列為「押品」中的第一人。 沈周學畫師法王蒙、黃公望、董源、巨然等名家。他在融合各家之長之餘,卻又能有自己的創造,山水、人物、花卉無所不精,但山水畫的成就最高。畫史上說他的畫有兩種作風,四十歲前的畫,筆法細膩,被稱為「細沈」 ;四十歲後的作品,尺度大而且筆力渾厚、沈著、豪邁,被稱為「粗沈」。 沈周的傳世作品有《兩江名勝圖冊》、《廬山高圖》、《三檜圖》、《春山欲雨圖》、《策杖圖》、《夜坐圖》等。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沈周四十一歲時的巨幅傑作-《廬山高圖》。畫中山巒起伏,飛瀑直下 ;長松巨木,沈鬱茂盛。近處有一個人背立觀瀑,比例很小,刻意顯示出山川的雄偉、壯麗。 畫裡的山石林木筆法全仿王蒙,山石先以淡墨層層皴染,再以濃墨淡相間,整個佈局情境中有疏朗之感,使人感到實中有虛。此外,他又自己題了「廬山高」三個篆字,並寫了一首長詩,激烈的感情在當中表露無遺。末尾題句 :「成化丁亥端陽日,門生長州沈周詩畫,敬為醒廣有道尊先生壽」,說明此圖是沈周為他的老師陳寬(字孟賢,號醒庵)祝壽而畫的。沈周畫江西的廬山,顯然有以廬山比喻老師人品高尚的意思,其選材、立意頗具匠心。
15
作品流傳 沈周的代表作品現在多藏於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藏有精美作品,重要的有: 《仿董巨山水圖》軸(作於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 《滄州趣圖》卷 《卒夷圖》 《墨菜圖》(這兩幅原為冊頁,後合裝成卷) 《臥遊圖》等。 南京博物院也藏有幾幅沈周精品,其中有: 《東庄圖》 《牡丹》軸(此畫作於 1506年,當時沈周已81歲) 遼寧博物館藏有兩幅沈周的傑作,一幅是《盆菊幽賞圖》卷,畫面中樹石茅亭,亭中飲酒賞菊者三人,意態優閒,布勢疏朗,景物宜人。另一幅是《煙江疊嶂圖》卷,作於正德二年(1507年),筆墨之運用,隨心所欲,滿紙煙戀,誠屬沈周82歲晚年傑作。 此外,台灣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幅沈周極有名的《廬山高圖》軸。
16
沈周《清原圖》 沈周《京江送遠圖》 沈周號石田,晚號白石翁,明代畫家。沈周擅長畫山水,筆墨堅實豪放,雖然看起來像是草草點綴,但卻是意味十足,形成一種沉著酣肆的風貌。他也很會畫花卉及鳥獸,擅長用重末淺色;偶爾也會畫人物畫。後人把他跟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稱為「明四家」。他的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等。
17
上圖為文徵明與沈周合作長卷圖。左圖為沈周《廬山高圖》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19
唐寅(1470年-1524年)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江蘇蘇州吳縣人。吳中四才子之一。在畫史上又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或「吳門四家」。民間有很多關於唐伯虎的傳說,最為人熟悉的《唐伯虎點秋香》曾多次被改編成戲劇,以及拍成電視劇及電影,也宣傳、加深了唐伯虎在民間的形象。唐寅出生於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父親唐廣德,經營一家唐記酒店。唐寅作品以山水畫、人物畫聞名於世,其創作的多幅春宮圖也為他個人添加了「風流才子」的名聲。 有關史學專家研究,唐伯虎是才子,卻並不風流。唐寅之父唐廣德為在蘇州吳趨里開設食肆,家境只能算是小康。據唐寅寫給文徵明的信上說他自己年輕的時候:「居身屠酤,鼓刀滌血。」又說:「參雜輿隸屠販之中。」唐寅有一妹一弟,弟名申,字子重,根據考證,可能與唐寅差七歲。 唐寅娶的並非秋香,亦無所謂「點秋香」的軼事。根據考證,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歲時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約廿四歲的時候病逝。後來可能又有娶一女,但碰到科舉弊案的牽累而遭去。後娶沈氏,或名九娘,一傳十、十傳百之下變成唐伯虎娶了九個妻妾。而秋香根本不是華府的俏婢女,而是南京一名頗有名氣的青樓妓女,命途坎坷。 唐寅在他年輕的時候即遭逢重大的家庭變故。廿四歲時父親、妻子都在年底去世,隔年年初母親、妹妹又相繼撒手。一下子痛失四位親人,只剩下他與他的弟弟互相依持。唐寅十六歲即成為生員,但對求取功名一事並不熱衷。三年守喪之後,也許是受到祝允明的勸慰,他才認真讀了一年書,參加弘治戊午(1498年)年應天府(南京)鄉試,得第一名解元。因此在唐寅許多畫作中,可以見到「南京解元」的印章。此時唐寅聲名大噪,當年的南京的主考官梁儲看了唐寅的文章,不禁說道:「士固有若是奇者耶?解元在是矣!」對唐寅才氣洋溢的行文相當稱讚,並引介給隔年會試主考官程敏政。而且在此之前,唐寅已經認識吳地大儒文林(文徵明父)、王鏊、倪岳、吳寬等人,在文壇上相當受到大家的看重。
20
隔年會試,唐寅與徐經(徐霞客高祖父)一同赴考。二月底,華昶突然參奏,稱程敏政事先洩題給徐經、唐寅,要求暫緩放榜。明孝宗即要求當時一同的會試官李東陽覆查,李東陽回報稱程所挑中的試卷當中,沒有徐唐二人的卷子,華昶即因有誣告之嫌,送錦衣衛鎮撫司查問。當時程敏政、徐經、唐寅都已經在獄中。 後工科都給事中林廷玉替華昶辯解,說:「昶雖言不當,不為身家計也。今所劾之官,晏然如故,而身先就獄。後若有事,誰復肯為言者?」兩邊各執一詞。也許孝宗對此感到厭煩,遂命「三法司及錦衣衛廷鞫之」。徐經也許害怕遭刑求,竟稱「敏政嘗受其金幣」,後又遭拷問,才坦承是誣指。然而仍將程敏政、徐經、唐寅三人治罪,程為「臨財苟得,有玷文衡」,要他致仕。徐經、唐寅則是「夤緣求進」之罪折抵贖金,後被派發浙江充吏役,唐寅堅辭不就。 唐寅從此絕意仕途,後漫遊華中、江南諸山。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莊簡廢園址上築室桃花塢,開始出爐大量優質作品,其人物畫多描寫古今仕女生活和歷史故事。唐寅的畫作中有一印刻「江南第一風流才子」,雖然歷代對此作品之真偽也頗多爭議,但此名遂為後世流傳,稱之為「風流才子」、「風流畫家」等。 正德九年(1514年),曾任江西南昌寧王朱宸濠幕賓,唐寅發現寧王謀圖造反,於是飲酒狎妓、裝瘋裸露,逼得寧王放他回蘇州;名劇《唐伯虎點秋香》就是以其離開寧王幕府的這段歷史為背景,娶了九個老婆其實是虛構的故事,因為他第三任妻子名沈九娘而附會出來。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去世,葬在桃花塢北,身後僅遺一女。
21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複,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唐寅早期繪畫,“遠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為師。沈周和周臣都是當時蘇州名畫家,沈以《觀梅圖》軸,明,唐寅繪元人畫為宗,周則以南宋院畫為師,這是明代兩大畫派,唐寅雖師周臣,卻有勝藍之譽。 唐寅兼其所長,在南宋風格中融元人筆法,一時突飛猛進,以至超越老師周臣,名聲大振。 唐寅畫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畫。唐寅足跡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滿千山萬壑,這使其詩畫具有吳地詩畫家所無的雄渾之氣,並化渾厚為瀟灑。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雄偉險峻的重山複嶺,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有的描寫亭榭園林,文人逸士優閑的生活。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題材面貌豐富多樣。 由於唐寅作畫很少在畫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畫風變化也不很有規律,所以很難推測他作畫的時間,也就難以按照時間來劃分他的畫風變化進程。 唐寅在拜周臣為師後,主要是宗南宋院體,但其畫有時也有與沈、文畫風相近的作品,如《南遊圖》。這是唐寅三十六歲時當琴士楊季靜離開蘇州時贈送給他的。 唐寅擅長寫意花鳥,活潑灑脫、生趣盎然而又富於真實感。傳說唐寅所作的《鴉陣圖》掛在家中,有一天有數千隻烏鴉縱橫盤旋在屋頂,恍若酣戰,堪稱奇絕。 唐寅花鳥畫的代表作是《枯槎鴝鵒圖》。其構圖用折枝法,枯木枝幹由右下方彎曲多姿地向上伸展,以枯筆濃墨畫之,蒼老挺拔。以積墨法畫一隻棲於枝頭的八哥,正引吭高鳴,樹枝似乎都在應節微動,從而顯現出自然界生命律動的和諧美。禿筆點葉,一兩條細藤與數筆野竹同枯樹上的老葉畫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後幽曠恬靜與清新的氣氛。右上角題詩為:“山空寂靜人聲絕,棲鳥數聲春雨餘。”詩畫映發,物件的神態和畫家的情趣融為一體,寄寓了超凡脫俗的思想。這幅畫在畫法上屬小寫意,一路運腕靈便,以書法人畫,以寫代描,筆力雄強,造型優美,全畫筆墨疏簡精當,行筆挺秀灑脫,形象饒有韻度,從中可以窺見唐寅在探討寫意技法和開拓花鳥畫新境界方面的卓越建樹。
22
唐寅的水墨花鳥畫基本上是以水墨提煉形象,墨韻明淨、生趣盎然。其著名的還有《雨竹圖》,畫面以二組 濃葉為主枝,後出淡葉,再初葉數筆以相呼應,葉均向下急趨,一派雨打竹葉之勢。 唐寅書法源自趙孟頫一 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幾為畫名所掩。其代表作《落花詩冊》。 唐寅擅畫山水、人物、仕女和花鳥,尤以山水、仕女著稱。唐寅的山水畫,早年師法沈周,傳世之作甚少。 現存作品有《洞庭黃茅渚圖》和《貞壽堂圖》以及唐寅21歲作《對竹圖》等。中年的山水畫,主要宗法周臣, 而周臣的山水畫師法南宋的李唐和劉松年,因此唐寅的畫又可上溯至南宋李唐、劉松年為代表的院體畫派。 他在老師周臣影響指導下,學到了宋人筆法嚴謹雄渾、風骨奇峭的風格。同時他又參合了馬遠、夏圭的構圖 和筆墨技巧,並廣泛地涉獵北宋李成、范寬、郭熙和元代的黃公望、王蒙諸大家的長處,融會貫通,逐漸形 成自己的風格。畫面佈局嚴謹整飭,造型真實生動,山勢雄峻,石質堅峭,皴法斧劈,筆法勁健,墨色淋漓。 代表作品有《王鏊出山圖》、《沛台實景圖》、《行春橋圖》、《關山行旅圖》等。晚年畫風已脫出周臣的 風範,自立門戶。此時細筆山水居多,作品有《山路松風圖》、《春山伴侶圖》、《落霞孤鶩圖》、《西洲 話舊圖》、《幽人燕坐圖》等。從這些畫的風格看,畫風構圖簡潔清朗,用筆多為細勁中鋒,猶如遊絲描, 纖而不弱,力而有韻,具有剛柔相濟之美。山石的皴法豐富,多有短砍、長皴、順筆、逆毫、方折、圓轉等 筆墨。林木、房舍、溪流等景物,穿插有序,密而不窒,雜而不亂,極富韻律和文人畫秀潤空靈的美感。墨 色淋漓,又富濃淡變化。唐寅的山水畫之所以有這樣大的藝術成就,一方面是由於他能打破門戶之見,無論 北方畫派、江南畫派,還是南宋的院體及元代文人山水畫,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畫師,他都認真學習,博採 眾長,革新創造.最後形成自己的畫風。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對自然山川有著親身的體察和真實感受, 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營養,從而對他的山水畫創作起著重要的滋養作用。他的作品氣魄 雄偉壯闊,造型嚴謹準確,筆墨精湛高深,都超過了同時代的一些畫家。
24
唐寅的仕女、人物畫,大致沒有逾越南宋人物畫藩籬.尤其是他的敷施重彩的工筆人物畫,那種明眸、皓齒、紅顏、粉頰……還是南朱院體畫的遺風。他的人物畫,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是線條勁細,敷色妍麗,氣象高華,出自南宋院體畫。如《王蜀宮妓圖》,畫家以傳統的工筆重彩的手法,以“三白法”染仕女的面部,突出了宮女的濃施豔抹。衣紋用細勁流暢的鐵線描,服飾施以濃豔的色彩,顯得綺羅絢爛。把宮妓們競相裝扮,鬥綠爭緋的情態刻畫得生動入微,不愧為唐寅仕女畫的優秀之作。另一種是從南宋的院體脫胎而出,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線條抑揚起伏.代表作品有Ⅸ秋風紈扇圖》以及《李端端圖》等,畫風由工麗變為簡逸高雅。畫家把宋代李公麟行雲流水描和顏輝的折蘆描參合使用,使畫面富有韻律感。唐寅的人物畫,寫實功力較強,形象準確而神韻獨具,故《明畫錄*評他的人物畫“在錢舜舉下,杜檉(杜堇)居士上”。
25
唐寅的花鳥畫,傳世作品不多,現存作品有《墨梅圖》、《風竹圖》和《鴝鵒鳴春圖》以及《臨水芙蓉圖》、《杏花圖》等,畫風遠法宋元水墨畫.近師沈周的變革創新,刻意求精。如在《墨梅圖》中唐寅用水墨畫梅花一枝,意筆寫花幹,沒骨法點梅花,筆法秀逸灑脫,頗具質感。而《鴝鵒嗚春圖》則用水墨隨意點畫,較之沈周則更為活潑灑脫,較之林良、呂紀又不像他們那樣粗獷豪放,而是自有一番清新活潑之趣。 唐寅為傳統繪畫所作的貢獻,大致可概括為三點:其一,綜合南北二派,弘揚了文入畫的傳統。我國的傳統繪畫.到了北宋初期,由於地理條件和風格的不同,始分為南北兩大畫派。北方畫派以李成、關仝、范寬為代表,畫風深厚曠遠,石體堅凝,風骨奇峭,氣勢雄偉;而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宗師,畫風柔和溫秀,筆墨瀟灑含蓄,水墨濕潤華滋,遠近感強烈。但又有各自的弱點,比如北方畫派.筆鋒太露,缺少含蓄,缺少韻致和遠近感等;南方畫派缺少骨力、莊嚴和氣魄等。唐寅的功績就在於打破了門戶之見,從筆法、氣勢、筆意和設色上,把南北兩派不同的源流,揚長避短,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畫的長處,最後形成結構嚴謹,風骨奇峭,筆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靈的獨特風格。
26
他的畫,既有宋畫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畫的書卷氣,為吳門畫派的崛起,為弘揚文入畫的傳統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二,詩書畫的有機結合。唐寅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而且詩文、書法的造詣也很深,在詩書畫有機結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貢獻。其結合方法:一是書風與畫風的一致與和諧,書法的意趣與繪畫情趣極為相近,因為兩者都強調人格與真情的再現。唐寅的書法淵源于趙孟頫和李北海,用筆秀潤縝密,剛粟結合,意態端莊瀟灑,近似“院體”的山水畫風,但又在規整中具清潤之姿。二是將書法用筆之法運用於繪畫,這在唐寅傳世繪畫作品中較為明顯。此外,詩與四的和諧一致,也是唐寅畫的又一特色。比如,唐寅的詩文,豪放不羈,戲語中寓憂思;他的繪畫也和詩一樣,如縱{壬中見深沉,戲筆中寓思想。其三,詩情與畫意的緊密結合。唐寅繪畫中的題詩和情感,緊扣畫的主題和意境,以闡發或充實畫面的內涵思想。而作品中的望背蘭墨,又通過象徵、寓意、擬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創造,形象地表達出詩意,這種詩與幽的冤美結合,也是唐寅畫的一大特點。 唐寅書畫的貢獻,還表現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畫的題材內容,促進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鳥各科的全面發展,加強文人畫自我表現意識等,都給後世造成深遠影響。
30
創作生涯 據稱唐寅作畫時間甚早,而且無師自通。吳一鵬在《貞壽圖卷》上提款:「歲丙午,子畏年止十七,而山石樹枝如篆籀,人物衣褶如鐵絲。少詣如是,豈非天授!」早年唐寅可能也跟文徵明一樣,向沈周學畫。如王穉登在《吳郡丹青志》中的《沈周先生傳》裡寫:「一時名士,如唐寅文壁(徵明)之流,咸出龍門,往往致於風雲之表。」但如今所看到唐寅的畫作中,有沈周影響的風格很少,可能早年作品亦多不存,所以難以知道。 唐寅較為人所理解的,是拜畫家周臣為師。研究認為他也許是在洩題案之後,才開始向周臣請益。由於周臣的畫風遠摹南宋畫家李唐、劉松年,所以唐寅的作品也多被人認為有李劉風格。美術史對唐寅山水畫的討論中有周臣代筆的問題,目前仍沒有比較清晰的理解。唐寅的作品以山水畫、人物畫出名,亦有花鳥竹石的作品存世。一般而言,都將唐寅的繪畫風格分做三期,但由於許多有紀年的作品多集中在唐寅的晚年,早年的風格分期便有許多爭議。唐寅書法亦好,早年的書風比較靠近顏真卿,後來比較接近李邕、趙孟頫。 自明末以來,在討論唐寅作品,均把他分到吳派,並與沈周、文徵明、仇英等畫家並稱「吳門四家」,或稱「明四大家」。但唐寅的畫風與沈周、文徵明並不相同,而嚴格來說,也不能將唐寅的風格逕歸為吳派。因為相較於一般吳派多追隨元四大家的畫風,唐寅作品裡元四家的影響相當的少,反而有比較多南宋院畫家的影子。但多數的人,都稱唐寅是揉合「南」、「北」的重要畫家。 唐寅詩作 唐寅詩風相當特別,據說他早年曾下過苦工在鑽研《昭明文選》,因此早年作品多很工整妍麗,很接近六朝清淡的氣息。被誣洩題案以後的詩作,多有感自己的處境,寫起來情意真摯,自然流露,雖然在字句上不見得推敲的很精鍊,但可以感覺到唐寅信手拈來的才氣。 他的詩作,有《百忍歌》、《上吳天官書》、《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閒中歌》等。
31
代表性作品 山水畫 《山路松聲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江南農事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雙松飛瀑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金閶別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函關雪霽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洞庭黃茅渚圖》,上海博物館藏 《夢仙草堂圖》,大都會博物館藏 《西州話舊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人物畫 《班姬團扇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王蜀宮伎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嫦娥圖》,大都會博物館藏 《李端端乞詩圖》,南京博物院藏 《仿唐人仕女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陶榖贈詞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花鳥畫 《枯槎鸜鵒圖》
32
仇英(約1494年—1552年),字實父,號十洲,中國明代畫家,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生卒年不詳,考訂約生於弘治甲寅(一四九四年),卒於嘉靖壬子(一五五二年)秋冬之際。吳門四家之一。
仇英早年嘗為漆工、畫磁匠,並為人彩繪棟宇,後為文徵明所稱譽而知名於時。後來仇英以賣畫為生,周臣賞識其才華,便教他畫畫,仇英臨摹宋朝人的畫作,幾乎可以亂真,例如《清明上河圖》。仇英作品題材廣泛,擅寫人物、山水、車船、樓閣等,尤長仕女圖,擅長界畫。 仇英畫蹟流傳不多,現傳仇英作品,多為後世之模本,皆市井偽託之作。其作品有:《金谷園圖》、《漢宮春曉圖》、《右軍洗硯》、《職貢圖》、《文姬歸漢圖》、《柳塘漁艇》、《桃村草堂圖》、《上林圖》、《觀瀑圖》、《梅石撫琴圖》、《秋江得渡圖》、《九歌圖》、《子虛止林二賦圖》、《赤壁賦圖》、《桃源仙境圖》、《陸羽煎茶圖》、《孤山高士圖》、《王子獻移竹圖》、《修禊圖》、《蕉陰結夏圖》、《桐陰清話圖》等。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與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 ,亦稱「天門四傑」。沈、文、唐三家,不僅以畫取勝,且佐以詩句題跋,就畫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畫上,一般只題名款。 仇英字實父,一作實甫、號十洲,太倉(今江蘇太倉)人,移家吳縣(今江蘇蘇州)。約生於明武宗正德四年左右(1509),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
33
他出身工匠,早年為漆工,兼為人彩繪棟宇,後徒而業畫。年輕時以善畫結識了許多當代名家,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又拜周臣門下學畫,並曾在著名鑒藏家項元汴、週六觀家中見識了大量古代名作,臨摹創作了大量精品。他的創作態度十分認真,一絲不苟,每幅畫都是嚴謹周密、刻劃入微。仇英一生壽命短暫,只活了 40多歲。 仇英擅長畫人物、山水、花鳥、樓閣界畫,尤長於臨摹。他功力精湛,以臨仿唐宋名家稿本為多。畫法主要師承趙伯駒和南宋「院體」,以工筆重彩為主。青綠山水和人物故事畫,形象精確,工細雅秀,色彩鮮艷,含蓄蘊藉,色調淡雅清麗,具有文人畫的筆致墨韻。 他擅人物畫,尤工仕女,吸收南宋馬和之及元人技法,筆力剛健,特擅臨摹,粉圖黃紙,落筆亂真。至於發翠豪金,綜丹縷素,精麗絕逸,無愧古人,尤善於用粗細不同的筆法表現不同的對象,或圓轉流暢,或頓挫勁利,既長設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準確,概括力強,形象秀美,線條流暢,有別於時流的板刻習氣,直趨宋人室,對後來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宮仕女畫都有很大影響,後人評其工筆仕女,刻畫細膩,神采飛動,為明代之傑出者。 仇英的山水畫多學趙伯駒、劉松年,發展宋「院體」的「青綠巧整」,常見的是細潤而風骨勁俏的青綠之作,還一種水墨畫,從李唐風格變化而來,有時作界畫樓閣,尤為細密。常作上林圖,人物、鳥獸、山林、台觀、旗輦、軍容,皆憶寫古賢名筆,斟酌而成,可渭繪事之絕境,藝林之勝事。張丑在《清河書畫舫》中對其評價說:仇英畫「山石師王維,林木師李成,人物師吳元瑜,設色師趙伯駒,資諸家之長而渾合之,種種臻妙」。明董其昌題其《仙弈圖》謂:「仇實父是趙伯駒後身,即文、沉亦未盡其法。」 後繼仇英畫法者,有沈碩、程環、尤求、沈完等。
34
仇英流傳作品較多,僅上海博物館就存有23幅之多,其中有6幅存疑,最具代表性的精品《劍閣圖》,為晚期客於收藏家項元汴處摹仿歷代名跡,落筆亂真。連山險絕,崖立如劈,氣勢奔放,人馬沿山腰行走,或隱或現,生動地描繪了蜀道行旅之難。 北京故宮博物院更是藏品豐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山水》冊為工筆重色人物仕女畫。共十頁,每頁描寫古代歷史人物和神話傳說故事。其中《竹院品古》,人物衣紋,略帶戰(顫)筆,仿周文矩法。《子路問津》、《琵琶行》、《明妃出塞》幾幅, 衣紋線條兼作蘭葉描,佈局、結構、樹石等畫法,全仿馬和之。《貴妃曉妝》,《吹簫引鳳》二圖,仕女唐妝,形象秀麗,衣紋鐵線描,細勁流暢,畫法從五代、宋人傳 統發展而來。惟花鳥畫傳世真跡絕少,故宮收有一片雙鉤蘭花散頁,幾乎成為孤本。其他博物館也有一些作品收藏,如天津博物館藏《桃源仙境圖》,優美恬靜的山川景色,點綴以人物,增添了佈景用意之妙。 (資料來源:世華網)
36
仇英為明四大家之一,明四大家中的文徵明、沈周、唐寅,三人的畫作上皆常出現詩句使畫更出色,但是仇英的畫沒有題詩句,純粹以繪畫技巧的好實力而名列四大家。
仇英,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仇英大約生於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卒於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活了五十五歲左右。仇英出身於貧寒家庭,年輕時作過漆工,也是一個繪製房屋棟樑裝飾彩畫的民間畫工,沒有進入私塾讀過書。可是,他喜歡畫畫,正因為他努力苦學,臨摹古代名家作品,所以,少年時期的仇英就得到文徵明的賞識,雖然沒有正式向文徵明拜師學藝,但是,在藝術思想和繪畫技巧方面都深深的受到文徵明的影響。仇英正式的繪畫老師是蘇州著名的老畫師周臣,從周臣老師那裡學習到畫面的造形能力和筆墨雄勁的技法,同時,仇英又因為文徵明的提攜,認識、結交了許多文人朋友,使仇英的作品中也融入了文人畫所喜愛的主題與筆墨趣味。 仇英中年的時候,畫作漸漸有名,經常接受富商和收藏家的邀請,到他們家中臨摹古畫和創作作品。同時有機會觀摩前代名家的真畫,繪畫技巧廣泛的汲取各家各派之長,表現方法愈豐富多姿。仇英在晚年作品題材上有了更廣的拓展,人物畫方面,傾心描寫歷史故事、宮廷貴族婦女的生活,表現出濃重的古典主義情趣,例如《人物圖冊》、《漢宮春曉圖卷》等。山水畫領域常取用古代著名的文學詩賦為表現的主題,例如依據陶淵明、蘇軾、李白等的詩文作品,創作了《桃源仙境圖》、《赤壁賦圖》、《劍閣圖》等,以淺顯的藝術手法、表達出文學名著的意境。 仇英一生獻身於繪畫藝術,擅長於精緻的工筆人物,且能在寫實之外,兼顧繪畫的神韻,不僅獲得當時及後世的推崇備至,也影響許多畫家的繪畫風格,最後以輝煌的藝術創作碩果畫上生命的句號。
40
明仇英畫《孝經圖 》文徵明書卷
41
明仇英畫《孝經圖 》文徵明書卷
42
明仇英畫《孝經圖 》文徵明書卷 仇英人物山水圖冊
43
明仇英畫《孝經圖 》文徵明書卷
44
完 李常生 Eddie Lee Taipei Taiwan R.O.C.
資料來源:視覺素養學習網、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百度百科、拙風文化網 謹向歷史上所有的畫家致敬。 I have the honor to pay tribute to all the painters in the history. 仇英 《清明上河圖》局部 明仇英畫《孝經圖 》文徵明書卷 完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