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苏湖熟,天下足” 苏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苏湖熟,天下足” 苏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苏湖熟,天下足” 苏州

2 苏州河 苏州,古代各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隋置苏州,延称之今。苏州别称有吴都、吴会、吴门、东吴、吴中、吴下、姑苏、长洲、茂苑等。夏商有干族建于干国。太伯奔吴,建句吴国,是天之始。越王勾践来吴后,曾置国都于吴五年,至越王翳,又迁都于吴,直至越国灭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以东阳、鄣、会稽三郡五十三县置荆国,国治苏州,封吴越王,国治苏州。元末,张士诚自称吴王、改平江府为隆平府,都治苏州。历史上的苏州,一度为省会所在地:唐时的江南东道、浙江西道,元时的江淮行中书省,明时的应天巡抚署,清时的江宁巡抚署、江苏巡抚署、江苏布政使,太平天国的苏福省省会,民国时期的江苏都督行署,日伪时期的江苏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苏南苏州行政专员公署等。

3 “中国第一水乡” ---- 周庄   周庄是中国江南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而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却是在清康熙初年。周庄在苏州管辖的昆山之西南,古称贞丰里。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

4 民间收藏馆   天孝德民间收藏馆座落于周庄镇城隍埭,坐西向东,典型的明代中晚期建筑。馆内收藏自石器时代起各代藏品二十余万件,分两大类型,历代民间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用具和散落流失于民间历代官宦用品,含八大类:木器、陶器、瓷器、玉器、铜锡器、石器、紫砂、骨角制品类。其中天孝德民间收藏馆座落于周庄镇城隍埭,坐西向东,典型的明代中晚期建筑。馆内收明清家俱、历代瓷器、玉器比重最大,铜器中的花钱尤为珍贵。藏品真实反映了古镇周边地区(三县交界)范围的民风民俗和吴文化历史。

5 一稀堂博物馆 一稀堂博物馆是在周庄镇政府和周庄『江南人家』的关怀、协助下,由河南省一稀堂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常州市常达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民办古陶瓷博物馆。始建于二00四年,建筑面积一千五百六十平方米。瓷器是我们祖先的发明创造。考古资料表明,中国人生产陶器的历史已达一万年以上。生产瓷器至少也有三千多年。本馆展示了我国人类有史以来以黄河、长江等流域为主题的原始陶器的创烧至演变到近代瓷器的全过程。共设立了史前至商朝、春秋战国、两汉、隋唐、宋元及明清为主题的六个陶瓷展厅。因展品收藏地主要在我国北方,所以展品偏重于北方窑系。

6 沈万三铜像:由浙江铜雕大师朱炳仁制作。铜像高8米,底座0.8米,前面是神奇的聚宝盆。游客们可以感受到一位具有神话色彩的江南巨富的独特形象。
沈万三水冢在镇北银子浜底。那是一条逶迤清冽的小浜。萍红藻绿,芦茭茂密。人们传说银子浜尽头有水一泓,下通泉源,早年不枯。水下有一古墓,非常坚固。这里埋着沈万三的灵柩。河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酷似无数碎银在闪烁,笼罩着神秘色彩。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像、砖雕、漆雕、实景模型、版面、布景箱、泥塑、连环画等艺术手法,予以展示。是一处拓展和延伸周庄旅游景点的重要人文景观。故居充分体现了“以周庄为代表的水乡旅游文化”和“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 的有机结合。

7 全福晓钟 永庆庵 南湖  白蚬江 东庄积雪 指归阁 周庄景色 急水港

8 铁铃关,枕大运河,位于枫桥旁,易守难攻,故又称枫桥敌楼。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为抵御倭寇兴建的。与此同建的敌楼还有两处分别为葑门敌楼和木渎敌楼。葑门敌楼已被战乱废毁,木渎敌楼所剩残基历史上曾保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被拆除。因此,铁铃关是苏州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抗倭关楼遗迹,不仅是具有观赏价值,更是具有较高的军事研究价值。

9  现在铁铃关上的楼阁是1987年重建的,但下部基台仍是明清故物。下层为进入关口通道,兼部分文物遗迹展厅。上楼阁为抗倭史料展室,进门中央有一威武英俊的蜡制塑像,即抗倭名将任环将军。嘉靖皇帝令地方官吏建祠,春秋两祭,以褒忠烈。现铁铃关展室内有皇帝谕祭碑文,关内陈列文徵明赞任环将军诗,《苏州抗倭名士录》(共15名)及兵备副使任环著《山海漫谈》文集选,汇集有奏折、诗文等,其中载有在苏州抗倭历史的珍贵资料。另展明朝抗倭时曾用的兵器火龙出水、战车、一窝蜂(今火箭炮雏形)、神鸦火箭、攻城云梯和火铳等。 任环

10 “天下园林之典范”----拙政园 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5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 拙政园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太湖石

11 拙政园---东园 『 秫香馆 』 『 涵青亭 』 『 天泉亭 』 『 芙蓉榭 』 『 缀云峰 』

12 中园 拙政园

13 西园 拙政园

14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沧浪亭

15 寒山寺 寒山寺(Hanshan Temple)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 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 《枫桥夜泊》诗石刻碑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6 碑廊 钟楼

17 寒山与拾得 寒山问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拾得皆为唐朝贞观年间人,二人佛法高妙,更兼诗才横溢,佛门弟子认为他们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转世。而且,寒山、拾得二人踪迹怪异,其典型形象总是满面春风,拍掌而笑,民间奉为“和”、“合”二仙。旧时婚礼上,喜堂高挂二仙神像,寓意和气好合。乾隆的父亲雍正皇帝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

18 狮子林 狮子林(Lion Grove Garden),一般所指为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另外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中则各有一处仿建。

19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像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顷明明相向而来,却又相背而去。有时隔洞相遇却可望而不可及。眼看“山穷水尽疑无路”,一转身“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边转,一边可欣赏千姿百态的湖石,多数像狮形,大小小有五百来头,有怒吼的,有憨睡的,有嬉戏打闹的,或躺或立,或大或小,或肥或瘦。也有像鼋的,像鱼的,像鸟的。还可找到十二生肖图,真叫人看得眼花缭乱。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形如狮子;东侧为含晖峰,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腹部亦有四穴,在峰后可见空穴含晖光:吐月在西,势峭且锐,傍晚可见月升其上。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相映成趣。清代文人朱炳靖钻过假山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确实,把狮子林假山迷宫比作诸葛亮的八阵图,毫不为过。个中滋味,非亲临不能体察也。 狮子林导游图

20 中国最大的内城湖泊---金鸡湖 金鸡湖,湖面面积10768亩,水深平均2.5至3米,为一浅小湖泊,有河道与周围水系相通。湖中盛产鲢、鳙、鳊、鲫等鱼类和青虾、河蚌等水产品,为苏州市重要的水产基地之一,曾创造过万亩湖面亩产150公斤鲜鱼的全国高产记录,珍珠、泥鳅等还远销国内外。   比杭州西湖大一点八平方公里的金鸡湖,原先只是万倾太湖的一个支脉。可机遇的垂青让它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快速升级里也有无与伦比的明媚:目前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公园。 金鸡湖整个景观分为八个区,依次为“湖滨大道”、“城市广场”、“水巷邻里”、“望湖角”、“金姬墩”、“文化水廊”、“玲珑湾”、“波心岛”。

21 金鸡湖因何取名呢?   据说春秋时期,勾践进贡了西施之后,夫差便只顾和西施在城西灵岩山姑苏台享乐游玩,不理政事。吴王夫差聪慧的女儿琼姬发现勾践别有用心,多次提醒父亲提防勾践。可夫差没有听信她的话,反而受西施挑拨,把琼姬赶到苏州城东大湖中的一个荒岛上去“面湖思过”。后来,越国军队兵临姑苏城下,夫差为了保命,准备把女儿作为“礼物”送给勾践请罪求和。琼姬得知这个消息后,痛不欲生,跳湖自尽。后人为了纪念琼姬,便把这个湖泊叫做“琼姬湖”,把她所葬的地方称为“琼姬墩”。由于吴语中的“琼姬”念起来和“金鸡”的读音相近,渐渐地 “琼姬湖”就被人们称为“金鸡湖”了。

22 文化水廊 金姬墩 湖滨大道 水巷邻里 望湖角 玲珑湾 波心岛

23 金鸡湖摩天轮   最有特色的120米高的摩天轮则是家庭成员集体游玩的最佳选择。每个摩天轮的座舱都安装有空调,并可容纳6人同时乘坐,当你所在的座舱运行到最高处时,你将可以浏览到前所未有的湖光都市景观,。

24 “吴中第一名胜”---虎丘 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城区中心五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山高约三十六米,古树参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虎丘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宋苏东坡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25 憨憨泉 千人石 试剑石 枕石 孙武亭 断梁殿

26 虎丘剑池 春秋末年五霸之一的吴王之墓 “天下第三泉”

27 留园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了罗阿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28 冠云楼 五峰仙馆 - 楠木殿 濠濮亭 八角亭 鱼化石 留园雪景

29 灵岩山 山高182米,周广1800亩,山上多奇石。巨岩嵯峨,怪石嶙峋,物象宛然,得于仿佛。旧有"十二奇石"或"十八奇石"之说。因为灵岩塔前有一块"灵芝石"十分有名,因此得名"灵岩山"。又因为山石颜色深紫,可以制砚,又称砚石山。山南峭壁如城,相传吴王曾在山上筑有石头城,故又名石城山。灵岩山有"灵岩秀绝冠江南"和"灵岩奇绝胜天台"的美誉。有昂首攀游状的石蛇,敲打有声的石鼓,状若发团的石髫,伸首隆背的石龟,两耳直竖的石兔,形影不离的鸳鸯石,埋头藏泥的牛背石,隐身探头的蛇头石,俯首饮水的双牛石,状若仙人的和合石,形如蒲鞋的草鞋石,以及石马、石城、石室、石猫、石鼠,飞鸽石、蛤蟆石、袈裟石、飞来石、醉僧石等,惟妙惟肖,意趣横生。另有石鼓山、象山之称。   春秋后期,吴王夫差在山巅建造园囿“馆娃宫”,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山上园林。至今存有吴王井、流花池、玩月池、西施洞、宫墙、琴台、思乡岩、石射棚等遗迹。

30   灵岩山,本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馆娃宫的旧址,也是越国献西施的地方。现今尚存吴王遗迹和古迹有: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玩月池、响X廊、琴台、西施洞、智积井、长寿亭、方亭等。清圣祖康熙和清高宗乾隆二帝南巡时,在山顶筑有行宫,清咸丰十年焚于兵火。 湖光山色 霊寺古刹

31 灵岩山寺 资料 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藏经阁、灵岩寺塔、智积殿、钟楼、香光厅、“印公塔院”等。其中,灵岩寺塔位于大雄宝殿东侧,别名多宝佛塔,始建于南朝梁代,五代吴越、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两次重修。塔九级八面,木构腰檐及塔刹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被雷火焚毁,仅存砖砌塔身。今佛塔凌空高耸,与三重飞檐之钟楼相呼应,成为灵岩山之突出标志。寺庙建筑,气势雄伟,有宋代多宝佛塔及天王殿、大雄殿、钟楼、念佛堂、藏经楼、客厅、寮房等;山径曲折有趣,路经继庐亭、迎笑亭、落红亭和石幢;山上有奇石,如灵芝石、醉僧石、石鼓石、馒头石、袈裟石、鼠儿石、上山马石、石龟等;山顶有琴台,半山有观音洞,俗称西施洞。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佛教道场,由高僧妙莲法师所主持。 灵岩山寺耸立在青山绿树间,前面是高大的山门,从观音亭上去,可看到雄伟的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释迦牟尼佛高达50台尺,中国最高大的佛像,旁边并立有十余位尊者,法相庄严,让人心生敬意。整座宝殿琉璃红瓦、飞檐宝铃,在此聆听暮鼓晨钟,梵音缭绕,心境也能沉静下来。灵岩山寺创始于东晋末,司空陆玩舍宅为寺。南朝梁天监间为西域梵僧智积法师显化道场,名秀峰寺。唐代称灵岩寺,北宋名秀峰禅院。南宋绍兴年间诏赐韩世忠,改名显亲崇报禅寺。明洪武初赐额报国永祚禅寺。清顺治、康熙间重修,名崇报禅寺。咸丰十年(1860年)寺毁于兵火,塔耸然独存。同治中有修复。1911 年起陆续重建,著名建筑师姚承祖曾参与工程设计。1932年易名灵岩山寺。1937年竣工。1980年至1982年维修。   寺雄踞山巅,占地约2.3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中为殿宇,东为塔院,西为花园。中轴线上依次有弥勒阁(天王殿)、砚池及界清桥、大雄殿、藏经楼等。弥勒阁、大雄殿均为歇山造。大雄殿面阔五间23米,进深18米,高约18米。中轴线两侧,企归轩、净念轩、方丈室、尊客寮、库房等分列左右。塔院以多宝佛塔为中心,前有智积殿,后有香光厅,东有息虑堂、斋堂,西南有香岩厅,东南有钟楼。钟楼为歇山式,三重飞檐,平面正方形,内悬大钟。花园地势高于中部殿基,有吴王井、玩花池、玩月池、梳妆台等吴宫古迹。

32 集西方游乐场的活泼、壮观和东方古典园林的安闲,宁静、自然于一体,而今打造以“东方迪斯尼”之名驰誉全国,深入人心。欢乐世界以东方迪斯尼为主题,集西方游乐场的活泼、欢快、壮观和东方园林的安闲、安静、自然的特点于一体。

33

34 欢迎大家光临苏州

35 5 1 2 3 4


Download ppt "“苏湖熟,天下足” 苏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