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山东师范大学一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 着力于构筑人才成长平台,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环境,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适应了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山东师范大学一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 着力于构筑人才成长平台,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环境,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适应了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3 山东师范大学一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 着力于构筑人才成长平台,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环境,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适应了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4

5 (一)制定实施特聘教授制度。 年制定实施了特聘教授制度。 特聘教授工作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了特聘教授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对拟申报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博士学位点学科,省部级及以上文科基地等学科设置特聘教授岗位。

6 (二)利用“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建设工程带动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泰山学者”建设工程,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加强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和高水平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抓住机遇,积极利用这个平台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 近5年来,学校“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设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7个,聘任了7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7 山东师范大学“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2005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 吴义勤 2005年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张文新 2005年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刘希玉 2007年 植物学 冯献忠(英国John Innes Center) 2008年 分子与纳米探针 董育斌 2008年 原子与分子物理 王敦友(美国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2009年 教育学原理 于天龙(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教育学院)

8 (三)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积极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 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已达到8个。 自2001年以来累计入站博士后40人,出站15人。这些博士后在研究工作中利用自己原有的学术背景,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推动了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逐渐成为我校完成高水平科研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9 流 动 站 站 名 所在学院 建站时间 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生命科学学院 2001年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文学院 2003年 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教育学院 2007年 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心理学院 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政治法律学院 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2009年

10 (四)加强学科、学位点建设,为人才成长搭建有力平台 目前,学校有69个本科专业, 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和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有4个国家级研究基地,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11 近期我校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3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经山东省评审通过,已报送教育部审批。如果没有意外,通过教育部批准,届时我校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68个,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近20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12 (五)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培养,促进人才成长。 为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教师在职攻读博士期间,学校发工资、可参加职称评定、报销部分费用; 教职工于本校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可减免50%的学费。 通过在职培养,我校有近200名教师取得了博士学位;中青年教职工中原本科毕业的绝大部分取得了硕士学位。

13 充分利用教育部、留学基金委、教育厅等设立的各种基金和培训项目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做学术访问工作;
学校积极对外联系,加强与海外高校的合作,为青年教师创造到海外学习、对外交流的平台 支持教师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近5年来有10余名教师从海外取得了博士学位回校服务,有100多名教师在国内进修和做访问学者,有200余名教师到海外进行了学术访问和交流

14

15 (一)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 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对政治素质好、学术造诣高、身体健康的高层次人才,根据学科发展和学术梯队建设的需要,注重其专业水平和引进后所能发挥的作用,分为四个层次进行引进;注重引进后的稳定和激励,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其快速成长。

16 补贴类型 安家费(万元) 住房补贴(万元) 岗位津贴(万元) 合计 (万元) 发放办法 报到后 一次性发放 在服务期内 按月发放 第一层次 40 80 第二层次 16 32 第三层次 2.4 4.8 12 第四层次 1.2 6

17 自2005年以来,学校共引进博士(后)160名,引进教授、副教授学术骨干1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目前,在全校1300多名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108人,硕士生导师7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350人。

18 (二)深化奖励津贴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改革,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我校自2002年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实施了校内奖励津贴分配方案,学校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对人才的成长激励。 特殊岗位津贴主要是对学校赖以发展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等高层次人才的激励,体现向优秀人的倾斜; 教学、科研奖励津贴主要是对获得高层次教学、科研成果的人员进行激励,鼓励多出成果,体现优劳优酬; 。超基本定额任务奖励津贴主要是对完成基本教学工作的激励,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19 自2001年开始,我校实行按职称结构比例设岗、按岗推荐评审的职称评聘改革。学校职称岗位分为教育教学岗位和学科建设职称岗位,各占岗位总数的65%、35%。 职称岗位
教育教学岗位(65%) 根据各学院学生数确定教师编制数,按照教师编制数确定教育教学岗位 学科建设岗位(35%) 根据学位点、重点学科等确定学科建设岗位

20 (三)提高人才服务意识,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学校重视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多方筹集资金,在新建3栋高层、3栋小高层教师公寓基础上,又新建师大新村住宅小区,共解决教职工住房2000余套。目前,全校教职工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为引进和稳定人才队伍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领导关心教师,爱才惜才,每引进一名人才,学校领导特别是分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长与其谈心,了解其在教学、科研、家庭等方面的情况,对他们的合理要求和实际困难,学校总是想方设法予以解决。

21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我校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成效显著,人才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有1人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4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3人分别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3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82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2 8人获省部级劳动模范称号,2人入选第二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15人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9人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奖,17人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41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获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人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人获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3 2010年10月


Download ppt "山东师范大学一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 着力于构筑人才成长平台,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环境,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适应了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