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海淀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知识培训 2010年4月16日 苏璇 82405639.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海淀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知识培训 2010年4月16日 苏璇 82405639."—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海淀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知识培训 2010年4月16日 苏璇

2 各位老师:您好! 办公电话: 苏璇: 王磊: 望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建议,谢谢!

3 此次培训主要内容 2009年海淀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现状及存在问题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WS/T310-2009

4 2009年海淀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现状 2009年共监测医疗机构102家,检测样品1615件,合格1578件,合格率为97.71% 。
监测项目 检测件数 合格率% 物体表面 780 98.59 空气 397 100.00 医护人员手 83 96.39 压力蒸汽灭菌器 218 93.58 使用中消毒剂 95 医院污水 42 78.57 合计 1615 97.71

5 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各医疗机构对空气的消毒越来越重视,因此合格率较高;
医院污水合格率较低,主要由于有些医疗机构设备老化,操作人员经常更换造成操作不当,不能准确记录等原因; 医护人员平时门诊工作量大,不能及时进行手消毒,另外部分医疗机构洗手设施不合理也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有影响; 少数个体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呈现阳性,这可能是由于相关科室护士流动性大,对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不当,高压灭菌温度或时间达不到要求,或高压灭菌后未能及时烘干所导致。

6 监测中还发现,随着医疗机构级别的提高,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市级、区县级医疗机构消毒总体状况优于其它级别医疗机构,从而间接反映出各级医疗机构对消毒工作重视的程度。
建议辖区医疗机构特别是非公立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建立完善的消毒与灭菌效果自检系统,经常对消毒效果进行监督监测。

7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发布 实施

8 术语和定义 1、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9 术语和定义 5、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生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6、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10 术语和定义 7、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免冲洗手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8、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11 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2、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12 手卫生设施——洗手与手卫生设施 1、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
2、手术室、产房、层流洁净病房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接触式水龙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接触式水龙头。 3、应配备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4、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5、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6、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7、卫生手消毒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宜使用一次性包装 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剂无异味、无刺激性等

13 手卫生设施——外科手消毒设施 1、应配备洗手池,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2、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3、应配备清洁剂 4、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如配备手刷,刷毛应柔软,并定期检查,及时剔除不合格手刷。 5、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 6、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7、应配备干手物品。干手毛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 8、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14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1、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1、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b)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5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2、 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 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a)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 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b) 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c)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e)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6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3、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4、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
3、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4、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 a)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于掌心。 b)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洗手方法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c)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17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18 外科手消毒 1、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2、洗手方法与要求 先洗手,后消毒。
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2、洗手方法与要求 洗手之前应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褶皱处。 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19 外科手消毒注意事项 1、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2、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3、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互相揉搓。 4、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5、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20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监测要求: 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重点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21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 1、 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1、 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 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时,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3、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 秒或用力振打80 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 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 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巳溶化的45 ℃~48 ℃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 ℃士1 ℃混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4、细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细菌菌落总数(cfu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22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2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 WS/T

24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 WS/T310-2009 第一部分:管理规范 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发布 实施

25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T

26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管理要求,基本原则、人员要求、建筑要求、设备、设施、耗材要求和相关部门管理职责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CSSD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 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

27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

28 WS310.1:管理规范 术语和定义 管理要求 基本原则 人员要求 建筑要求 设备、设施 耗材要求 相关部门管理职责与要求

29 术语和定义 1、 消毒供应中心(CSSD ):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
5、去污:去除被处理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过程。

30 管理要求 —— 医院 1、 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回收, 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2、 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可以依据卫生部有关的规定进行处理,也可集中由 CSSD统一清洗、消毒。 3、 应理顺CSSD的管理体制,使其在院长或相关职能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4、 应将CSSD纳入本机构的建设规划,使之与本机构的规模、任务和发展规划相适应将消毒供应工作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5、 鼓励符合要求并有条件医院的CSSD为附近医疗机构提供消毒供应服务。

31 管理要求 —— 消毒供应中心 1、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 2、应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

32 管理要求 —— 应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 1、主动了解各科室专业特点、常见的医院感染及原因,掌握专用器械、用品的结构、材质特点和处理要点。
管理要求 —— 应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 1、主动了解各科室专业特点、常见的医院感染及原因,掌握专用器械、用品的结构、材质特点和处理要点。 2、对科室关于灭菌物品的意见有调查、有反馈,落实持续改进,并有记录。

33 基本原则 1、CSSD的清洗消毒及监测工作应符合WS310.2(操作规范)和WS310.3(监测标准)的规定
2、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再处理应符合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并符合以下要求: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接触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被阮病毒、气体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WS310.2中规定的处理流程。

34 被阮毒体、气体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1 、朊毒体污染的处理流程 1.1 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1.2 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照清洗→灭菌过程进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选用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 1.3 注意事项 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 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2、 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2000 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 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按照清洗→灭菌过程进行处理。 3、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35 人员要求 1、医院应根据CSSD的工作量及各岗位需求,科学、合理配置具有职业资格的护士、消毒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 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 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3、应建立CSSD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

36 建筑要求 1、 基本原则:医院CSSD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医院建筑和职业防护的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论证。 2、基本要求 2.1位置:CSSD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2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 2.3建筑面积:应符合医院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并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

37 2.4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 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 工作区域划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a) 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b) 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 工作区域温度、相对湿度、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以及照明应符合要求

38 表1:工作区域温度、相对湿度计机械通风换气次数要求
( ℃ ) 相对湿度 (%) 换气次数(次/ h) 去污区 16~21 30~60 10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 20~23 无菌物品存放区 低于24 低于70 4~10 表2: 工作区域照明要求 工作面/功能 最低照度(lux) 平均照度(lux) 最高照度(lux) 普通检查 500 750 1000 精细检查 1500 2000 清洗池 普通工作全区域 200 300 无菌物品存放区域

39 2.4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工作区域设计与材料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应设实际屏障。 b) 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应设洁、污物品传递通道;并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带)。 c) 缓冲间(带)应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应设洗手池。 d) 检查、包装及灭菌取得专用洁具间用采用封闭式设计。 e) 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应为弧形设计;电源插座应采用防水安全型;地面应防滑、易清洗、耐腐蚀;地漏应采用防返溢式;污水应集中至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40 设备、设施 1、 清洗消毒设备及设施:医院应根据CSSD的规模、任务及工作量,合理配置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设备、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 2、 检查、包装设备:应配有带光源放大镜的器械检查台、包装台、器械柜、敷料柜、包装材料切割机、医用热封机及清洁物品装载设备等。 3、 灭菌设备及设施:应配有压力蒸汽灭菌器、无菌物品装、卸载设备等.根据需要配备灭菌蒸汽发生器、干热灭菌和低温灭菌装置。 各类灭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设有配套的辅助设备。 4、 储存、发放设施:应配备无菌物品存放设施及运送器具等。 5、 防护用品 5. 1 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圆帽、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 5.2 去污区应配置洗眼装置。

41 耗材要求 1、 清洁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根据器械的材质、污染物种类,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1、 清洁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根据器械的材质、污染物种类,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1. 1 碱性清洁剂,pH值≥7.5 ,应对各种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不会加快返锈的现象。 中性清洁剂,pH值6. 5~7. 5 ,对金属无腐蚀。 1. 3 酸性清洁剂,pH值≤ 6.5 ,对无机固体粒子有较好的溶解去除作用,对金属物品的腐蚀性小。 酶清洁剂,含酶的清洁剂,有较强的去污能力,能快速分解蛋白质等多种有机污染物。 2、消毒剂:应选择取得卫生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安全、低毒、高效的消毒剂。 3、 洗涤用水:应有冷热自来水、软水、纯化水或蒸饱水供应。

42 耗材要求 4、灭菌蒸汽用水:应为软水或纯化水。
5、 润滑剂:应为水溶性,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不破坏金属材料的透气性、机械性及其他性能。 6、 包装材料:包括硬质容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纸塑袋、纸袋、纺织品、无纺布等应符合GB/T 的要求。纺织品还应符合以下要求:为非漂白织物;包布除四边外不应有缝线,不应缝补;初次使用前应高温洗涤,脱脂去浆、去色,应有使用次数的记录。 7、 消毒灭菌监测材料:应有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在有效期内使用。 自制测试标准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要求。

43 相关部门管理职责与要求 1、 护理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设备及后勤管理等部门,应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CSSD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a) 根据工作量合理调配CSSD 的工作人员。 b)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消毒供应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CSSD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并为其学习、交流创造条件。 c) 对CSSD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和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 d) 发生可疑医疗器械所致的医源性感染时,组织、协调CSSD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44 相关部门管理职责与要求 2、 物资供应、教育及科研等其他部门,应在CSSD主管院长或职能部门的协调下履行相关职责,保障CSSD的工作需要。
e) 对CSSD新建、改建与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卫生学审议;对清洗、消毒与灭菌设备的配置与质量指标提出意见。 f)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建立对厂家设备安装、检修的质量审核、验收制度;专人负责CSSD 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g) 保证CSSD 的水、电、压缩空气及蒸汽的供给和质量,定期进行设施、管道的维护和检修。 h) 定期对CSSD所使用的各类数字仪表如压力表、温度表等进行校验,并记录备查。 2、 物资供应、教育及科研等其他部门,应在CSSD主管院长或职能部门的协调下履行相关职责,保障CSSD的工作需要。

45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T

46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5750.5 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 GB/T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

47 术语和定义 1、 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1、 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1. 1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1. 2洗涤: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1. 3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1, 4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2、 超声波清洗器: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3、 清洗消毒器: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4、闭合: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 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48 术语和定义 5、 密封:包装层间连接的结果。 注:密封可以采用诸如粘合剂或热熔法。
6、闭合完好性: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微生物进入的程度。 7、 包装完好性: 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坏的状态。 8、 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 留存时间为30d 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9、 湿热消毒:利用湿热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代谢发生障碍,致使细胞死亡。包括煮沸消毒法、巴斯德消毒法和低温蒸汽消毒法。

49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 1、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原则。
2、应根据WS310.1(管理规范)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方法。 3、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WS310.3(监测标准)的规定。 4、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 5、设备、药械及耗材应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其操作与使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50 6、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清洗、消毒、灭菌,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应符合相关要求
操作 防护着装 圆帽 口罩 隔离衣/防水围裙 专用鞋 手套 护目镜/面罩 病房 污染物品回收 去污区 污染器械分类、核对、机械清洗装载 手工清洗器械和用具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 器械检查、包装 灭菌物品装载 灭菌物品卸载 △# 无菌物品存放区 无菌物品发放 注:√:应使用 △ :可使用 #:具有防烫功能的手套

51 回收→清洗→分类→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操作流程 回收→清洗→分类→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

52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操作流程 1、回收 1.1使用者应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物品分开放置;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 被阮毒体、气体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用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1.2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 1.3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53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操作流程 2、分类 2.1应在CSSD的去污区进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点、核查。
2.2应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 3、清洗 3.1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手工清洗。 3.2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 3.3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 清洗操作及注意事项应符合《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的要求。 3.4精密器械的清洗,应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54 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

55 手工清洗 1、 操作程序 1.1 冲洗: 将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流动水下冲洗, 初步去除污染物。
1、 操作程序 1.1 冲洗: 将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流动水下冲洗, 初步去除污染物。 1.2 洗涤: 冲洗后,应用酶清洁剂或其它清洁剂浸泡后刷洗、 擦洗。 1.3 漂洗:洗涤后,再用流动水冲洗或刷洗。 1.4 终末漂洗:应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进行冲洗。 2、注意事项 2. 1 手工清洗时水温宜为15℃~30 ℃ 。 2. 2 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 2. 3 刷洗操作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 2. 4 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 2. 5 不应使用钢丝球类用具和去污粉等用品, 应选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用品,避免器械磨损。 2.6 清洗用具、清洗池等应每天清洁与消毒。

56 超声波清洗器(台式) 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洗涤。 1、 操作程序 1. 1 冲洗:于流动水下冲洗器械,初步去除污染物。
1、 操作程序 1. 1 冲洗:于流动水下冲洗器械,初步去除污染物。 1. 2 洗涤: 清洗器内注入洗涤用水,并添加清洁剂。 水温应≤45 ℃ 。应将器械放人篮筐中,浸没在水面下,腔内注满水。 超声清洗时间宜3min~5min, 可根据器械污染情况适当延长清洗时间,不宜超过10min 1. 3 终未漂洗应用软水或纯化水。 1. 4 超声清洗操作,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2 、注意事项 2. 1 清洗时应盖好超声清洗机盖子,防止产生气溶胶。 2. 2 应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选择相匹配的超声频率。

57 清洗消毒器 操作程序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58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操作流程 4、消毒 4. 1 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 方法首选机械热力消毒。
4. 1 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 方法首选机械热力消毒。 4.2 湿热消毒方法的温度、时间应参照表1 的要求。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湿热消毒温度应≥90℃。 时间≥ 5min; 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其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 1min。 表1 湿热消毒的温度与时间 温度 消毒时间 90℃ ≥ 1min 75℃ ≥30min 80℃ ≥10min 70 ℃ ≥100min

59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操作流程 5、干燥 5.1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
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 塑料类干燥温度65~75℃. 5.2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5.3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器械,应使用压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5.4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60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操作流程 6、器械检查与保养
6.1 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6.2 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6.3 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能等安全性检查。 6.4 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61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操作流程 7、包装 7.1 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
7.1 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 7.2 包装前应依据器械装配的技术规格或图示,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 7.3 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 7.4 盘、盆、碗等器皿,宜单独包装。 7.5 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等应采取保护措施。 7.6 灭菌包重量要求: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 7.7 灭菌包体积要求: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cm×25cm,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 30cm×30cm×50cm。

62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操作流程 7.8 包装方法及材料
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GB/T19633 的要求。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纺织品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渍,灯光检查无破损。 硬质容器的使用与操作,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其清洗消毒应符合本标准。 灭菌物品包装分为闭合式包装和密封式包装。 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 密封式包装如使用纸袋、纸塑袋等材料,可使用一层,适用于单独包装的器械。

63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操作流程 7.9 封包要求 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7.9 封包要求 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 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5cm。 医用热封机在每日使用前应检查参数的准确性和闭合完好性。 硬质容器应设置安全闭锁装置,无菌屏障完整性破坏时应可识别。 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64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操作流程 8 、灭菌 8.1 压力蒸汽灭菌 适用于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8.1 压力蒸汽灭菌 适用于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包括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根据待灭菌物品选择适宜的压力蒸汽灭菌器和灭菌程序。灭菌器操作方法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见表2。硬质容器和超重的组合式手术器械,应由供应商提供灭菌参数。 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程序包括灭菌前准备、灭菌物品装载、灭菌操作、无菌物品卸载和灭菌效果的监测等步骤。 表2 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 设备类别  物品类别 温度 所需最短时间 压力 下排气式 敷料 121℃ 30min 102.9 kPa 器械 20min 预真空式  器械、敷料 132~134℃ 4min 205.8kPa

65 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程序 ——灭菌前准备要求
a)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灭菌器压力表处在“零”的位置;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 b)进行灭菌器的预热。 c)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

66 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程序 ——灭菌物品装载要求
a)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灭菌包之间应留间隙,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 b)宜将同类材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同一批次进行灭菌。 c)材质不相同时,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竖放,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 d)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应侧放;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 e)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宜摆放于下层。 f)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80%。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90%;同时不应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

67 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程序 ——灭菌操作要求 a)应观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及设备运行状况。
b)灭菌过程的监测应符合WS310.3中相关规定。

68 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程序 ——无菌物品卸载要求
a)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的物品,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移动,冷却时间应>30min。 b)每批次应确认灭菌过程合格,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检查无湿包现象,防止无菌物品损坏和污染。无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污染。

69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操作流程 8.2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a)适用于对裸露物品的灭菌,灭菌时间见表3。 b)注意事项
宜使用卡式盒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放裸露物品。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可不包括干燥程序;运输时避免污染;4h内使用,不能储存。 表3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132℃)所需最短时间 物品种类 灭菌时间 下排气 预真空 不带孔物品   3min 带孔物品  10min 4min 不带孔+带孔物品

70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操作流程 9 、 储存 9.1 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9.2 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cm~25cm ,离墙5cm~10cm,距天花板50cm。 9.3 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9.4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9.5 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 环境的温度、湿度达到WS310.1的规定时,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d;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d。 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71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操作流程 10 、无菌物品发放 10.1 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10 、无菌物品发放 10.1 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10.2 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10.3 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10.4 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7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73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8278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工业湿热灭菌 第1 篇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

74 术语和定义 1、可追溯: 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2、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  :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称生物PCD。 3、 A0值: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l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 4、闭合: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 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5、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体积小于60 升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6、快速压力蒸汽灭菌:专门用于处理立即使用物品的压力蒸汽灭菌过程。  7、管腔器械: 含有管腔内直径≥2mm,且其腔体中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的距离≤其内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 。 8、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用于测试清洗消毒机清洗效果的指示物。

75 监测要求及方法 1、通用要求 1.1 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监测要求及方法   1、通用要求  1.1 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1.2 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WS 310.1的要求。   1.3 应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自制测试标准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1.4 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 1.5 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备的检测与验证:         a)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校验;         b)压力蒸气灭菌器应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         c)干热灭菌器应每年用多点温度检测仪对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的温度进行物理监测。         d)低温灭菌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76 监测要求及方法 2 、清洗质量的监测 2.1 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2.2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监测要求及方法   2 、清洗质量的监测  2.1 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2.2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日常监测 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定期监测  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77 监测要求及方法   3 、消毒质量的监测   3.1湿热消毒   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2的要求。  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检测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   3.2化学消毒 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3.3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GB 15982的要求。每次检测3 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78 监测要求及方法 4、灭菌质量的监测 4.1 通用要求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监测要求及方法   4、灭菌质量的监测  4.1 通用要求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79 4、灭菌质量的监测  4.2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化学监测法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法

80 生物监测法 A 、应每周监测一次,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方法
A.l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标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A.2 具体监测方法为:将生物指示物置于标准试验包的中心部位,标准试验包由1 6条41cm×66cm 的全棉手术巾制成。制作方法: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 层,短边折成2 层,然后叠放,制成23cm×23cm×15cm大小的测试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1℃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产品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结果。  A.3 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81 生物监测法 B、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C、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D、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 E、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82 生物监测法 F、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召回。
G、B-D试验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H、 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  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 18278的有关要求。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83 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1、 应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 a)应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
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1、 应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  a)应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 b)应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名或代号,及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并存档。  2、应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进行记录。  3、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 年。 4、灭菌标识的要求  4.1 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4.2 使用者应检查并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器械干燥、洁净等,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84 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5、应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应建立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5、应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应建立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5.1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同时应书面报告相关管理部门,说明召回的原因。  5.2 相关管理部门应通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该期间无菌物品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  5.3 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查找灭菌失败的可能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该灭菌器方可正常使用。  5.4 应对该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

85 本次培训ppt可以从海淀疾控中心的网站 所讲卫生标准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

86 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2、消毒供应中心(CSSD ):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

87 二、填空题 1、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的采样时间为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去污区从事手工清洗器械和用具的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圆帽、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或面罩。 3、清洗是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4、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原则。

88 三、简答题 1、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操作流程是什么? 答:回收→清洗→分类→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 2、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合格的标准是什么? 答: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3、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哪些项目? 答: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Download ppt "海淀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知识培训 2010年4月16日 苏璇 82405639."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