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消毒灭菌与医疗废物管理 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2 主要内容: 消毒与灭菌方法 内镜的消毒灭菌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医护人员卫生手消毒 医疗废物管理 几种常用消毒工作记录格式

3 一、消毒与灭菌方法 压力蒸汽灭菌 适用范围: 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 菌。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 菌。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器分类:   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 气式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二大类

4 灭菌原理:  1.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利用重力置换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排出的冷空气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达到灭菌。

5 2.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使灭菌柜室内形成负压,蒸汽得以迅速穿刺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蒸汽压力达205.8KPa(2.1kg/cm2),温度达132℃或以上,开始灭菌,到达灭菌时间后,抽真空使灭菌物品迅速干燥。根据一次性或多次抽真空的不同,分为预真空和脉动真空二种,后者因多次抽真空,空气排除更彻底,效果更可靠。

6 注意事项: 灭菌设备应每日检查一次,检查内容: 1.检查门框与橡胶垫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门的锁扣是否灵活、有效;
2.检查压力表在蒸汽排尽时是否到达零位; 3.由柜室排气口倒入500ml水,查有无阻塞; 4.关好门,通蒸汽检查是否存在泄漏; 5.检查蒸汽调节阀是否灵活、准确、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况是否吻合,排气口温度计是否完好;

7 6.检查安全阀是否在蒸汽压力达到规定的安全限度时被冲开;
7.手提式和立式压力蒸汽器主体与顶盖必须无裂缝和变形;无排气软管或软管锈蚀的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得使用; 8.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输入蒸汽的压力不宜过高,夹层的温度不能高于灭菌室的温度; 9.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进行一次B-D测试,检测他们的空气排除效果; 10.具体操作步骤、常规保养和检查措施,应按照厂方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执行。

8 3.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 分为下排式,预真空和正压排气法三种; 一般灭菌时要求灭菌物品裸露,为了加快灭菌速度,快速灭菌法的灭菌周期一般不包括干燥阶段,因此灭菌完毕,灭菌物品往往是湿的;为了避免污染,不管是否包裹,取出的物品应尽快使用,不能储存,无有效期。

9 灭菌前物品的准备: 1.清洗:彻底清洗干净,洗涤后应干燥并及时包装。 2.包装: (1)包装材料应允许物品内部空气的排出和蒸汽的透入(市售普通铝饭盒与搪瓷盒,不得用于装放待灭菌的物品,应用自动启闭式或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 (2)布包装层数不少于两层。 包体积:30*30*25(下排气式) 30*30*50(预真空和脉动真空) 包重量:金属包不超过7kg,敷料包不超过5kg

10 (3)尽量单个包装,将盖打开;必须多个包装在一起时,开口应朝向一个方向,器皿间用吸湿毛巾或纱布隔开,以利蒸汽渗入;
(4)能拆卸的必须拆卸,必须暴露物品的各个表面; (5)捆扎不宜过紧,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灭菌包每大包内和难消毒部位的包内放置化学指示物。

11 3.装载 (1)装载量: 下排气式:不得超过柜室内容量的80% 。 预真空:不得超过柜室容积90%,同时预真空和 脉动真空又分别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 防止“小装量效应”。 (2)尽量同类物品一起灭菌,不同类物品装放在一起 则以最难达到灭菌物品所需的温度和时间为准。 (3)位置: 大包位于上层,小包放在下层; 金属物品放下层,织物包放上层。

12 灭菌处理: 蒸汽的质量要求,蒸汽的饱和度要合格; 灭菌操作程序应按厂家的操作说明书进行; 灭菌的温度、时间要足够; 冷却后再从搁架上取下。

13 灭菌后处理: 检查包装的完整性,看有无破损; 湿包和有明显水渍的包不作为无菌包使用; 启闭式容器检查筛孔是否已关闭; 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开包使用前检查包内指示卡变色情况; 与未灭菌物品分开存放; 合格的应表明灭菌日期和有效期; 灭菌登记(种类、数量、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 期、操作者)。

14 紫外线消毒 适用范围: 空气、物表、水及其他液体的消毒 紫外线消毒灯 应采用等级品的石英玻璃管 紫外线强度:
普通30W 使用中不得低于70uw/cm2 出厂新灯不得低于90uw/cm2 (电压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

15 使用寿命: 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m2的时间(功 率≥30W)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 (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紫外线灯生产单位应提供实际使用寿命。

16 注意事项: 1.测定距离:距灯管1m处。 2.使用的强度测定仪必须经过标定,且在有效期内 (至少1年标定1次);使用的强度监测指示卡,应取得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使用过程中其强度逐渐降低,应定期测定强度, 一旦降到要求的强度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4.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1-2周保洁1次(酒精棉 球擦拭),发现有污垢、灰尘时,随时擦拭。

17 5.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房间内应保持 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 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延长照 射时间。 6.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 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7.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 伤。

18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特点: 1.杀菌力强、杀菌谱广,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属灭菌剂。 2.不损害灭菌的物品且穿透力很强。
3.目前最主要的低温灭菌方法之一。 适用范围: 多数不宜用一般方法灭菌的物品均可用,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医疗器械、书籍、文件、皮毛、棉、化纤塑料制品、木制品、陶瓷及金属制品、内镜、透析器和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等。

19 液体化学消毒剂 灭菌剂: 戊二醛 过氧乙酸 1.戊二醛 特点:具有光谱、高效杀菌作用。对金属腐蚀性 小,受有机物影响小。
戊二醛 过氧乙酸 1.戊二醛 特点:具有光谱、高效杀菌作用。对金属腐蚀性 小,受有机物影响小。 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 消毒灭菌时间:常用浸泡法 消毒 分钟 灭菌 小时

20 注意事项: 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 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浓度检测; 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时应戴 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盛装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21 2.过氧乙酸 特点: 光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和织物有腐蚀性,受 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 适用范围: 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及皮肤。
使用方法: 浸泡、擦拭、喷洒等。 消毒灭菌时间: 浸泡 消毒 5分钟 灭菌30分钟 喷洒 消毒( %)30-60分钟

22 注意事项: 过氧乙酸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使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原液浓度低于12%时禁止使用; 稀释液临用前配制; 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经浸泡消毒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使用浓溶液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 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物品时,要延长作用时间。

23 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光谱、高效、低毒、有强烈的刺激性 气味、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受有 机物影响大,消毒液不稳定等。
碘伏:中效、速效、低毒,对皮肤粘膜无刺激并无 黄染,对铝、铜、碳钢等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受有 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好等。 乙醇:中效、速效、无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 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易挥发、不 稳定。

24 胍类:醋酸氯己定和葡萄糖酸氯己定和聚六亚甲基
胍等;低效消毒剂,速效杀菌作用,对皮肤粘膜无 刺激性,对金属和织物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轻 微,稳定性好。 季铵盐类:如新洁尔灭,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毒性 小,稳定性好,对消毒物品无损害。

25 二、内镜的消毒灭菌 基本原则: 根据内镜在人体内使用部位的不同,要求对其进行 消毒或灭菌处理。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 菌腔室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 镜、膀胱镜、宫腔镜等,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2.凡进入破损粘膜的内镜附件也应达到灭菌水平, 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 3.凡进入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粘膜接触的内镜及其 附件,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 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26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应首选物理方法,对不耐湿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 方法消毒灭菌。 1.压力蒸汽灭菌:主要用于能耐湿热内镜的灭菌, 如金属直肠镜、直接喉镜金属部分的灭菌,以及能 耐湿热的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等的灭菌。 2.环氧乙烷灭菌:适于各类内镜的消毒、灭菌。 3.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消毒20分钟,灭菌10 小时。 4.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适于胃肠内镜的消毒。 5.煮沸消毒:20分钟,用于内镜金属部分和某些附 件的消毒。

27 基本要求: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 2.清洗消毒与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通风良好; 3.不同部位内镜诊疗工作分室进行,上下消化道不能分室的要求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要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28 5.内镜及其附件的数量要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想适应,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
6.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7.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多酶洗液要求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29 8.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工作,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9.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0.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30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水洗→酶洗→清洗 注意事项: 1.要用流动水冲洗; 2.清洗纱布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3.擦干后的附件用多酶洗液浸泡,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31 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灭菌时间: 1.胃镜、肠镜、十二直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 2.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 3.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4.灭菌内镜必须浸泡10小时; 5.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消毒内镜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 6.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再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

32 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消毒剂有效浓度每日监测 2.灭菌剂每周监测并记录 3.紫外线灯日常使用监测,辐照强度半年监测一次
4.压力灭菌- 每锅工艺监测 每包化学监测 每月生物监测 5.透析液每月监测,经药监局批准可重复使用的血透器执行<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6.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一次,怀疑为感染因素时及时监测

33 四、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细菌菌落总数 各类环境空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细 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见下表

34 ≤5cfu/cm2 ≤10cfu/cm2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15cfu/cm2 环境 类别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
范 围 标 准 空 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 Ⅰ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10cfu/m3 ≤5cfu/cm2 Ⅱ类 普通手术室 产房 婴儿室 早产儿室 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供应室无菌区 烧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 ≤200cfu/m3 Ⅲ类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疹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500cfu/m3 ≤10cfu/cm2 Ⅳ类 传染病科及病房 ≤15cfu/cm2

35 致病性微生物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及其他 致病性微生物,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 标的检测。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 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 检出沙门氏菌。

36 医疗卫生用品标准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 物品必须无菌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 物品必须无菌 2.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3.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100cm2;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4.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 cfu/ml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5.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

37 污物处理卫生标准 污染物品无论是回收再使用的物品,或是废弃的 物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
物,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38 医护人员在各种操作前,应用皂液流动水冲洗
五、医护人员卫生手消毒 医护人员在各种操作前,应用皂液流动水冲洗 双手,进行各种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 正确的洗手方法:六步洗手法 手掌面—指缝—指尖—手背面—拇指—指关节

39

40

41

42

43

44

45 六、医疗废物管理 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投放、科室日产日清 每日集中至暂存点,暂时点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转运至市固废中心统一处理;交接有完整记录,登记 资料至少保存3年。 医院废物至少分三类投放并有明显标识 生活垃圾---黑色袋装 感染性垃圾---黄色袋装、满3/4时扎紧、医疗废物标识 损伤性垃圾---防刺透、防渗漏容器盛装、医疗废物标识

46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A--感染性废物 1、被病人血液 体液 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包括棉球 棉签 引流棉条 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
1、被病人血液 体液 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包括棉球 棉签 引流棉条 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废弃的被服 其他被病人血液 体液 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 标本和菌种 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血液 血清 5、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均视为 感染性废物

47 B—病理性废物 C--损伤性废物 主要包括 医用针头 缝合针 解剖刀 手术刀 备皮刀 手术锯 载玻片 玻璃试管 玻璃安瓿 D--药物性废物 废弃的抗生素 非处方类药品 废弃的疫苗 血液制品等 E--化学性废物 主要有化学试剂 废弃的过氧乙酸 戊二醛等 消毒剂 废弃的汞血压计 汞温度计

48 暂时贮存设施、设备要求: 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易于清洁和消毒; 避免阳光直射; 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49 文字标识 医疗废物 MEDICAL WASTE

50 颜色标识

51 七、 几种常用消毒工作记录格式 紫外线消毒记录 高压灭菌记录 消毒液浓度测试记录 医疗废物处置交接记录

52 紫外线消毒记录 日期 科室 消毒 时间 累计消 毒时间 保洁日期 (95%酒精) 辐照 强度 uw/cm2 责任人

53 高压灭菌记录 消毒日期 品名 数量 温度 压力 时间 操作者 包内卡

54 消毒液浓度测试记录 日期 科室 消毒液名称 有效浓度 更换日期 责任人

55 医疗废物处置交接记录 日期 科室 感染性 废物(kg) 损伤性废物(kg) 其它 (kg) 科室人员签名 收集人 员签名

56 谢 谢


Download ppt "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