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职业教育评估与质量建设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职教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 李志宏 研究员 2014年11月14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职业教育评估与质量建设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职教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 李志宏 研究员 2014年11月14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职业教育评估与质量建设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职教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 李志宏 研究员 2014年11月14日

2 一、中国职业教育评估概况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二、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内 容 一、中国职业教育评估概况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二、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3 一、中国职业教育评估概况 (一)职业教育规模 高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学校数:1321所 在校生数:973.64万人
专任教师:42.34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 学校数:1.23万所 在校生数: 万人 专任教师:88.10万人

4 一、中国职业教育评估概况 (一)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历程
年,第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水平评估,共评650所高职院校(结论分等级)。 年,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共评631所高职院校。 2006年以来全国遴选了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和100所骨干高职院校(国家有经费支持)。 4 4

5 一、中国职业教育评估概况 (二)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历程 目前共评选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2246所; 各省共评选出省级重点中职学校约3000所。
遴选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学校1000所 (国家有经费支持)。 5 5

6 一、中国职业教育评估概况 (三)高等职业教育评估效果 1. 成效: 促进了学校内涵建设,保障了教育质量;
为政府统筹管理、分类指导提供了依据; 探索了用数据平台监控教学工作、辅助评估的机制; 探索了省级主导,教育部宏观指导的组织模式。 6 6

7 一、中国职业教育评估概况 (三)高等职业教育评估效果 2. 不足: 评估方案对学校分类指导不够; 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信息共享不够;
评估主体单一,社会参与不够; 对学校内主管部门促进、推动不够; 缺乏有效的组织推动(参评学校只占67%); 对学校内部质保体系建设推动不够。 7 7

8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一)国家政策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
1. 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第二条) 2.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第十四条) 3.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第二十二条) 8 8

9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一)国家政策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
4.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第三十三条) 5. 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第四十条) 6. 整合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及资源,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第四十七条) 9 9

10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一)国家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第四条) 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10 10

11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一)国家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 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注意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 开展评估。(第二十七条) 11 11

12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二)国际经验 四代评估理论 发展阶段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主要标志 测量运动 测量 行为目标模式
行为-目标 为决策服务 改进-决策 共同构建 协商 主要内涵 建立在社会测量学实证范式基础上的事实测量阶段。 以教学目标为参照的价值判断阶段。 服务于管理的过程控制阶段。 尊重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建阶段。 12 12

13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二)国际经验 四种评估模式 评估模式 目的性 目标性 驱动性 认证 差不差 差者 达标 分等 好不好 优者
选优 审核 是不是 自身 自律 绩效 高不高 产出 优化 13 13

14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评估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重要工作,是政府监控办学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现阶段是贯彻纲要、提高质量最主要的抓手。 14

15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 ——“现代职业教育评估制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职业教育评估制度总体设计(李志宏等) 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制度框架设计(陈效民等)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分类评估方案(匡奕珍等) 专业认证及专业评估方案(李岩等) 评估组织实施及元评估方案(李亚东、周明等) 高职学生全程跟踪评价(王伯庆等) 高职院校教学状态数据常态监测(蔡红等) 15 15

16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四)初步方案 本科“五位一体”新评估制度对职业教育启示 ► 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
► 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 ► 基本教学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重要手段 ► 分类开展院校评估 ► 积极推动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 ► 鼓励开展国际评估 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评估制度 16 16

17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框架 建立多元化、全方位、制度化、常态化评估体系 三个主体:政府、学校、第三方评估机构
三个层面:学校评估、专业评估、学生跟踪评价 各省职业教育的发展督导

18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院校评估 合格评估:新升格、成立的职业院校(必须) 监测保障评估:参加过评估的学校(必须)
发展性评估: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自愿) 绩效评估:部分示范学校或国家重点资助项目 2014年研制方案,开展试点,2015年全面铺开 18 18

19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 与行业共同研制标准、共同组织实施。 学校自愿申请参加 积极探索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
高职在建筑、有色金属、民航、模具等四个行业先行试点 积极探索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 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 专业认证的特点:实质等效、产出影响、持续改进 19 19

20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教学状态数据常态监测 高职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平台:2008年开始使用 中职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正在研制中
状态数据主要服务于四个方面: 政府宏观管理; 社会监督评价; 专家评估工作; 学校自我监控。 形成质量监测报告的基础 社会评价的重要参考 院校和专业评估的基础 形成学校年度质量报告的基础 20 20

21 二、中国职业教育评估发展趋势 组织实施 职业教育质量标准:教育部负责制定 职业教育评估方案、状态数据库建设:教育部
实施:各省市评估机构为主,教育部宏观指导和监控 扶持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专业、课程、就业等专项评估 21 21

22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核心内容: 坚持内涵式发展,巩固教学基础地位;
不同类型的学校要分类发展,办出特色;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完善质量标准,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 重视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建设,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22 22

23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目标任务:到2020年,
结构规模更加合理,高职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 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重点提升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社会管理、生态文明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 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双师型、双证书、信息化、产学研合作、国际化…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23 23

24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不同类型的学校都能办出一流的教育 一流大学追求卓越 职业院校也能办出一流教育!(六个内涵)
《美国名校》观点:师资、招生标准、开设科目的量与质、公开竞争的研究基金、师生比、硬件设备的量与质、校友网络的支持、可靠的财源、历届毕业生的成就和声望、研究的影响和同行评价 职业院校也能办出一流教育!(六个内涵) 先进的办学理念; 优质的设施条件; 科学的管理和服务; 鲜明的办学特色;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优秀的大学文化。 例:湖南交通职院:示范高职院校六项核心竞争力; 武汉交通职院:社会贡献力报告。体现了教育自觉与办出一流教育的自信 24 24

25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怎样形成的? 定义:在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优质风貌 稳定性+社会认可
体现:治学方略、运行机制、学科专业、教育模式、人才特点、校园文化等 形成规律: 挖掘办学历史,传承大学精神 找准办学定位,确定服务面向 创新办学理念,主动培育实践 发挥办学优势,突显学科特色 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25 25

26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如何分层、分类培养人才? 宏观 纲要:应特别重视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主要培养各类精英人才
国家重点建设大学 一般本科院校 高职院校 主要培养各类精英人才 以培养应用型为主,成为工程师、会计师、律师、技师、医师教育的摇篮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 纲要:应特别重视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26 26

27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时期应树立什么样的质量观? 三种教育价值观 三种教育质量观 知识本位(内适) 学术质量观 社会本位(外适)
学生本位(个适) 学术质量观 技术质量观 人本质量观 新时期强调三个结合: 文化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结合; 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27 27

28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如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应该是本科院校办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必由之路,学校应该有整体推进措施。 ★体系化、制度化、契约化、互动共赢。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职业教育的5个对接: 专业设置对接产业结构;课程内容对接职业要求; 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文凭对接职业证书; 职业教育对接普通教育。 例:芜湖职院:点、线、面、体合作; 常州机电:三方共建产教园;滨州职院:四对接、四锁定 28 28

29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怎样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学校的侧重点应该不一样。允许有交叉地带。
高职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 老本科大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来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法。 例,顺德职院毕业设计成果与招聘挂钩 29 29

30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本科院校转型对高职教育有什么影响?
本科院校转型扩大了职教育影响力;为高职院校专 升本提供了更多渠道。对高职教育也形成一定冲击: 资源配置的竞争; 同类生源竞争; 优秀教师竞争; 就业市场竞争; 话语权竞争。 30 30

31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如何面向多数学生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人至少有逻辑、语言、音乐、肢体、观察、社交、自省等多种智能,没有谁比谁更聪明,只能说谁更好地开发自身智能。 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比较:——学分制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例如,分流培养、双专业、辅修专业、辅修课程、学分 互换等。 内蒙古建筑职院:复合学分制 31 31

32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在教学中,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 扩大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南京大学特等奖); 改革考试方法(教师的工作量会增加); 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 例:电大:基于网络随学随考制度 * 影响学生成长十大因素(印第安纳大学)—— 新生研讨课;学生社团;通识教育体验;写作强化课; 团队作业或项目;本科生参与研究;多样性或全球化经验; 社会服务;学生实习;毕业设计(项目) 32 32

33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如何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麦可思2014大学生就业报告:64%学生要求改进实践教学;
新增教学经费优先投入实践教学(七部委文件); 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毕业设计与就业招聘相挂钩(顺德职院); 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技能大赛,重在扩大参与面; 重视专业能力的实训,切忌走马观花式参观或假期集中实习。 33 33

34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如何处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学科建设是支撑,专业建设是龙头(学科建设≠专业建设)
#学科的概念:学问的分支;教学的科目;学界和学术组织。 #专业的概念:培养学生的专门领域;课程的不同组合; 社会需求+学科领域 # 学科是教师成长的渠道,专业是培养学生的组织形式。 高职专业目录正在修订中:原1167个——>700左右。 多数学校应重视市场导向设专业。应该有标准、有程序。 建立专业预警、退出机制,与就业率相挂钩。 例:番禺职院:皮具设计;长沙民政:殡仪技术与管理 34 34

35 不仅重视课堂理论教学,更要重视实践教学课程 重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MOOCs的挑战!)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怎样理解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 例:武铁职 专业课程开发标准 课程建设要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不仅重视课堂理论教学,更要重视实践教学课程 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如何有效地开展课程评价? 例:漳州职院: 职业指导课程五大升级版 重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MOOCs的挑战!) 35 35

36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如何进一步推进科学管理? (1)大学管理的四个主要内容 (2)规范管理是基础,可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但…
引导理念 规范行为 激励师生 保障服务 (1)大学管理的四个主要内容 (2)规范管理是基础,可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但… (3)建立激励机制是重点 *激发力量M=E(目标价值)×V(实现的可能性) *教育是充满智慧学业,对教师的管理≠对工人的管理。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不同人给予不同激励法 36 36

37 二、以评估为手段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物质性价值需求->精神性价值需求 37 37

38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如何进一步推进科学管理(续)? (4)二级学院如何创造性开展工作?(主动性是检验标准)
(5)分层分类激励(NBA的启示、万杰学生单项奖励) (6)注重管理的精细化----建章易,落实难;“二八定律” (7)树立正确的行政文化 #牢固确立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管理主要是服务 (8)中层干部要学会“被领导”…(基本要求与创新工作) 38 38

39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构建内部质保体系有哪些要点? 各学校的质量保证体系有以下共同规律:
在质量文化引领下,高校确立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建立各主要教学环节 质量标准; 根据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提供相应的人、财、物条件支撑; 加强过程管理(规范和激励); 39 39

40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构建内部质保体系有哪些要点(续)? 建立校内系统的自我评估制度及状态数据常态监测;
收集信息,反馈,调节,改进工作(重点及难点); 定期发布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就业报告,接受 社会监督与评价 40 40

41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构建内部质保体系有哪些要点(续)? 师 戴明循环 — PDCA循环(Plan、Do、Check、Action)
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 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阶梯式上升。 例如: 滨州职院、金华职院、许昌职院、北信息职院 Plan Do Action Check 41 41

42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结教学成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前期培育是基础 学校统筹是保障 社会影响是重点 总结材料是关键
问题导向,时代特征,题目小中见大,大中见实 主线清晰,紧扣选题,前后统一 有创新,有横纵向数据比较或典型案例 有体制机制保障,思想和方法有推广价值 42 42

43 谢谢聆听! 李志宏 Tel: ; 43


Download ppt "职业教育评估与质量建设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职教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 李志宏 研究员 2014年11月14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