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谈工学结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课程重构 叶鉴铭 研究员
2
基础教育 带着镣铐在跳舞 职业教育 没有音乐没有舞伴的华尔兹
3
Education 职业教育课程重构 颠覆性思维 不 可 替 代
4
Education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适应发展需要 中职高职衔接 普职相互沟通 产教深度融合 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5
1 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
6
以知识发展为逻辑体系的学术性、学科型普通教育
教育的类型划分 普通高校 以知识发展为逻辑体系的学术性、学科型普通教育 高职院校 以行业、岗位群或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发展为逻辑体系的职业教育 分水岭: 学科教学 与 专业教学
7
普通教育 普通高校:掌握某一种学科的理论及其专业技术为目标 ,培育的是该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范围:范畴、概念、结构、内容、方法、组织及理论发 展史。 要素:理论、教室、实验室、校园, 学科体系
8
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某一行业、职业、技术岗位群或岗位,从事一 线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范围: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及工具的发展史。
要素:技能、车间、实训室、企业,行动体系
9
凸显文化育人功能,培养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能工巧匠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区域性 (行业性) 为区域(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职业性 走“类型”道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性 凸显文化育人功能,培养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能工巧匠
10
区域(行业)性 1 立足地方(行业),服务地方(行业) 2 学校融入区域(行业)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 3
专业选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当地行业产业结构相适应 3
11
职业性 A B C d 专业性 实践性 针对性 适应性 工学结合是落实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必然 职业 专业 岗位
12
教育性 职业院校≠培训中心 为什么我们学会开车以后不会再回驾校看教练,而我们的学生毕业很多年后对母校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
职业院校是“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专业教学形态 仅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文化育人 (高职院校区别于中职校的核心要素)
13
文化育人 让学生接受大学精神的熏陶和引领 创新精神 批判精神 人文关怀 融合大学文化 融入区域(行业)文化 融通企业文化
让学生深谙企业的品牌文化 更加注重职业素养教育 让学生具备当地特有的人文气质 结合区域行业产业特色构建文化氛围
14
工学结合的实现形式——校企合作 “职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时空必须要有针对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在水里,学校在岸上 没有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是不完整的。
15
2 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形式
16
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 校企合作口号化,简单化 企业缺乏积极性,学校一厢情愿 热衷于挂牌,签协议 课程开发学校孤军奋战 企业兼职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顶岗实习难以落实
17
困境:企业与学校的价值取向不一致! 企业 生产 效益 发展 育人 学校 利益契合点?
18
思考:校企合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校企合作 ═ 钱? 人? 设备? 实习? 就业? 校企合作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人,不是为了设备,也不只是为了学生的顶岗实习与毕业生的就业安置,重要的是要达到以企业的生产实际引领学校的教学,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行工学结合。
19
依托产业、行业、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是中国职业教育真正的出路
校企合作的出路是校企共赢,对于学校而言,首先必须以企业赢为原则,做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 校企合作双赢,以他赢为律 依托产业、行业、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是中国职业教育真正的出路
20
校企合作比较典型的几种形式 校企共同体 现代学徒制 A B C d “厂中校” “校中厂” 企业学院
21
A 校企共同体 立足一个企业,面向整个行业 政府 相互开放 相互联系 区域主导产业的主流企业 高职院校 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 利益实体
(校企共同体) 区域主导产业的主流企业 政府 高职院校 相互开放 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 共 同 规 划 共 构 组 织 共 同 建 设 共 同 管 理 共 享 成 果 共 担 风 险 立足一个企业,面向整个行业
22
校企共同体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高职院校 二级学院理事会 主流企业 支持 二级管理 决策 二级学院 (校企共同体) 事业部(厂区)
对接 职能部门 专业组 生产车间 支撑 对接 企业方出任理事长、校方出任副理事长,企业人数多于校方,保证企业对共同体的“主体发言权”和责任担当;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交叉选派任职,建立校企“双专业负责人制”,教师、师傅互为兼职
23
典型案例: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友嘉实业集团共建友嘉机电学院
集团总裁任理事长,杭职院长任副理事长,企业方占理事会成员多数,集团派任友嘉机电学院副院长 友嘉在杭企业培训中心整体迁入 1800多万元设备随同迁入 企业出资500万元建设机床博物馆 20位企业技师常驻学校全程参与教学 友嘉集团全球有62家企业(在杭12家),全球三大数控机床生产厂之一 在杭州钱江两岸设立萧山、下沙、江东三个数控机床、叉车制造基地 友嘉机电作用作为集团事业部纳入集团总体规划和全球化发展战略
24
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 杭职院 主导产业 主流企业 培养什么样的人? 1 谁来培养? 3 用什么资源在什么地方培养人? 2
合作企业 行业协会 温职院 宁职院 …… 浙江省教科院 华师大职成教所 北师大职教研究所 …… 杭职院 主导产业 主流企业 校企共同体 培养什么样的人? 1 谁来培养? 3 用什么资源在什么地方培养人? 2
25
B 现代学徒制 现代 校企 学徒 典型案例: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伊丽莎白班”、”美亚宝班”等 双元育人 双重身份 交互训教 工学交替 在岗培养
现代职业教育制度 学徒制 现代 校企联合招生(招工)、联合培养 校企 学徒 双重身份 工学交替 岗位成才 双元育人 交互训教 在岗培养 典型案例: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伊丽莎白班”、”美亚宝班”等
26
C 厂中校、校中厂 厂中校 校中厂 案例: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达利公司在萧山厂区共建产学研中心
企业(政府)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实训指导,学校提供师资,把学校办到产业园区或企业里 校方提供场地并进行管理,引进行业、企业到校内举办教学工厂或技术研发服务中心 厂中校 校中厂 案例: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达利公司在萧山厂区共建产学研中心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专业镇政府在产业园区合作兴办产业学院
27
D 企业学院 典型案例: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与三星电子半导体公司 共同组建三星公司在大中华区设立的首家工业类企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模式,成立由企业、政府、高校等机构组成的董事会 采取股份制办学,企业化管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按照“行业领军企业、著名品牌、实力雄厚、社会责任感”四大标准聘请董事 企业、高校、政府在董事会席位中分别占一定比例(67%,26%,7%) 典型案例: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与三星电子半导体公司 共同组建三星公司在大中华区设立的首家工业类企 业大学——“三星工科大学”
28
3 职业教育的课程架构
29
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 区域行业产业发展(需方)是否需要 □ 市场(供方)是否能够提供 □ 区域其他学校是否可以满足
□ 自身办学环境和条件是否可能
30
专业的方向与定位! 从“超市量贩”走向“精品专卖” 培养什么样的人? 普适性还是专业性? 要“高度”还是“面积”?
“一杯水”的比喻 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如何定位? 如何体现专业性,针对性? 培养什么样的人? 普适性还是专业性? 要“高度”还是“面积”? 从“超市量贩”走向“精品专卖”
31
可持续发展:更多强调文化功能,具有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首岗适应 多岗迁移 可持续发展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首岗适应 多岗迁移 可持续发展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首岗适应: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多岗迁移: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可能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求。 以杭职院服装设计专业为例,专业定位:服装制版与工艺 首岗 相关岗 发展岗 培养规格 服装制版师 工艺管理员 服装品质管理员 服装跟单员 …… 生产主管 车间主任 ……
32
课程的来源 ◊ 开放 ◊ 行业企业参与 ◊ 现代化 岗位描述 任务分析 能力定位 课程固化 开展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 开放 ◊ 行业企业参与 ◊ 现代化 开展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明确岗位需求、工作任务、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
33
基于达利典型产品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实习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 选修课程 顶 岗 实 习 职 业 考 证 秋 冬 女 装 样 板
与 工 艺 服 CAD 春 夏 公 共 课 程 毕 设 计 制 教 学 包 立 体 裁 剪 技 术 结 构 色 彩 图 案 生 产 管 理 下 上 人 文 素 质 基于达利典型产品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性 训
34
课程建设与产品开发相融合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产品开发 服装设计 秋冬女装制版与工艺、毕业设计 纺织装饰艺术设计
丝巾设计、领带设计、家纺设计、包装设计、毕业设计 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 毛衫产品研发、针织服装CAD、毕业设计 时装零售与 管理 服装陈列、服装店铺管理、服装营销策划、毕业设计 august silk电子商务品牌 产品开发任务全部由研发中心完成 香港设计师担任产品总监 女装学院服装设计、针织技术和纺织设计专业师生组成开发团队 负责产品花型设计,梭织款式设计、制版和制作,针织设计、制版与工艺。
35
学力证书:由企业总裁和学校校长共同签发,根据学生技能水平和知识结构分为几个层次。
推行学历、学力、岗位技能三证书制度 学力证书:由企业总裁和学校校长共同签发,根据学生技能水平和知识结构分为几个层次。 联合8家在杭知名女装企业开发服装制版师岗位技能证书 根据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标准制定,每年进行修改完善 通过考核的学生,具有优先被录用权,且认定企业承诺其报酬高于同岗人员一级
36
双师型与双师结构合理配置(专业教师去企业锻炼
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 重构 课堂 以颠覆性的思维去思考职教的课堂 解决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课程体系联通岗位要求 教学内容对接工作任务 联通 岗位 解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问题 双师型与双师结构合理配置(专业教师去企业锻炼 企业技师来学校教学) 双师 共育 解决培养途径和手段的问题 企业全程参与育人过程参与课程开发 校企文化融合 校企 联动 解决职业教育生命力和活力的问题
37
学校教学空间与学生学习空间由单一学校转变为学校和企业;由教室转变为教室、实训室和车间;学生在实训室和车间的时间根据专业而定
课堂的教学内容由“知识为主线”向“技能为本”转变 教学形式由“深入浅出”向“由浅入深”转变 重构 课堂 解决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38
敲墙(字)运动 2008年10月29日,《钱江晚报》“才建的新楼敲墙破肚,杭州一学校要把教室改成车间”
2008年11月28日,《温州都市报》“教室墙壁被捣掉,教学楼建成了生产性实训基地” “敲墙运动” 仅仅是重构课堂的第一步,更深层的意义是敲掉了砖墙,也推倒了“心墙”,实现了从学科教学到专业教学的职教理念大转变。
39
联通 岗位 解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问题 以职业岗位的生产实际、真实情景来指导学习岗位的设计
以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作为制订课程体系的依据 改变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整个育人过程(现代化) 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顶岗,找“感觉” 每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联通 岗位 解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问题
40
教师企业经历 专业负责人、名师:职业院校的脊梁 出路:找企业、下企业 专业教师三年内必须有不少于半年到企业一线实践的经历
带任务、融企业、出成果 “不下企业,专业建设是没有头绪的”——教师的切身体会
41
双师 共育 解决培养途径和手段的问题 保证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行业能工巧匠、专家参与 保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顶岗实习
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客座讲师,并实行动态管理, 双师型与双师结构 双师 共育 解决培养途径和手段的问题
42
校企 联动 解决职业教育生命力和活力的问题 推动校企联动、深化合作 建立双方共同参与的合作组织,促进合作发展 项目化推进,实现互利共赢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渗透,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相融通 校企 联动 解决职业教育生命力和活力的问题
43
4 职业教育的一些问题探讨
44
探讨一 1 对校企合作的新认识及“双元制”的再理解。 2 疾呼:鼓励大企业(集团)办学! 企业主体 学校主导 职业教育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1 对校企合作的新认识及“双元制”的再理解。 2 疾呼:鼓励大企业(集团)办学! 企业主体 职业教育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明确培养目标 明确人才规格 明确专业方向 提供新工艺、新技术标准 提供厂中校 …… 学校主导 教育过程由学校主导 进行教学组织 组织课程开发 组织教学研究 组织教学管理 组织教学评估 ……
45
探讨二 1 企业介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参与课程建设,以其生 产实际引领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1 企业介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参与课程建设,以其生 产实际引领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2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需求, 职业院校很难说“一”。但只要企业参与,就会水到渠成。 3 课程建设可以以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职业能力、行业 标准、考证为导向,也可以以岗位实际需要、生产过程…… 为导向,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说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46
探讨三 1 学生的生源质量及他们的行为习惯已远不是我们 所想象的。随着生源进一步吃紧,问题会越来越明显, 对职业院校学生提过高的要求,赋予过高的期待不是 很现实。 2 兴趣与专业学习结合才是唯一出路。
47
探讨四 1 观念的转变非一朝一夕,职业院校教师的转型比想 象中要难得多,而这又是整个事业成败的核心要素。
1 观念的转变非一朝一夕,职业院校教师的转型比想 象中要难得多,而这又是整个事业成败的核心要素。 2 学校、专业:大部分还是压缩饼干,职业教育任重 而道远!
48
探讨五 1 产教融通、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应 有之意。厂中校、校中厂、校厂一体、产学联合等都是 学校与区域、与企业跨界合作的探索领域。 2 只有跨界合作,实现教学与生产、产业与教育的跨界融通,职业教育才能赢取更大的发展。
49
探讨六 1 关于中高职衔接:单考单招要反思。 初中后分流值得商榷。
1 关于中高职衔接:单考单招要反思。 初中后分流值得商榷。 “理想的中等教育,是全人格的教育,决非何 种职业之准备。要全人格的陶冶受得圆满,那 么将来个性的分化才算是自然的。” 林砺儒《我的中等教育见解》(1922.9) (钱学森中学老师,新中国第一任中教司长)
50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课程重构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