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电线电缆新版标准宣讲(一) 宣 讲 人 万 树 德 2009年3月 第1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电线电缆新版标准宣讲(一) 宣 讲 人 万 树 德 2009年3月 第1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电线电缆新版标准宣讲(一) 宣 讲 人 万 树 德 2009年3月 第1稿

2 电缆行业的“基础技术体系” 专业技术名词、术语的统一规范及相应的解释。
产品的骨架体系,即产品的分类、分层次以及界定各自的涵盖范围。 产品正确、简明的表达,产品的命名规则,型谱、型号的编定。 专业技术名词、术语的统一规范及相应的解释。 产品的技术标准以及上引下延的相关标准、标准体系以及标准制定、审查等法规。 制造企业采用各种工艺、质检及企业管理的各种规范。

3 电 线 电 缆 的 定 义 由下列部件组成的集合体: — 各自的包覆层(如有的话); — 缆芯保护层(如有的话); — 外护层(如有的话);
● GB/T 电线电缆 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 ● GB/T 绝缘电缆 由下列部件组成的集合体: — 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 — 各自的包覆层(如有的话); — 缆芯保护层(如有的话); — 外护层(如有的话); 电缆内可以有附加无绝缘导体。

4 线缆产品的世界发展史(一) 历史对于后人不仅仅是一种追忆,更重要的是在了解中得到启迪: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历史已经证明:电线电缆产品的发展是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的,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推动社会某一领域的突变。

5 线缆产品的世界发展史(二) 1744年,德国温克勒把放电火花用金属线传输到远距离,从此宣告电线产生。 公元前500年,希腊斯发现摩擦生电。
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并用电线接地,从此使电线开始适用化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现电池,首先得到持续电流,使电路特性研究深入。

6 线缆产品的世界发展史(三) 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发现欧姆定律,并确定金属的导电性。
1846年,德国实业家西门子兄弟制造古塔波胶绝缘电缆。 1851年,英国敷设了穿越英吉利海峡的海底电缆。 1889年,美国西屋公司开始生产纸带绕包绝缘铅包市内通信电缆。

7 线缆产品的世界发展史(四) 1879年,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电灯,制成黄麻沥青绝缘电力电缆,敷设于纽约。
1908年,美国弥而可公司研制钢芯铝绞线。 1913年,德国的赫希施塔特研制油浸纸绝缘分相屏蔽(H型)电缆。 1917年,意大利的伊曼纽利发明充油电缆。1957年,法国制造500kV充油电缆。

8 线缆产品的世界发展史(五) 1937年,德国首次制成PVC绝缘电线,很快在得到发展。
1952年采用辐照交联聚乙烯制造电线;1958年,发明了化学交联法;1967年,美国康宁公司发明硅烷交联法。 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首次提出用石英纤维远距离传输光波的概念 。 1995年,建成首条30m长的高温超导电缆线路。

9 我国线缆产品发展史 上海电缆研究所在1966年制成聚酯亚胺漆包线 。 1959年,中国研制出66/110kV和220kV充油电缆。
2004年,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30m、高温超导电缆。

10 电 线 电 缆 的 分 类 我国电线电缆产品按其用途分五大类: 裸电线; 绕组线; 电力电缆; 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 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

11 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 从电力系统的配电点把电能直接传送到各种用电设备、器具的电源连接线路用电线电缆,各种工农业装备用中的电气安装线和控制信号用的电线电缆均属于这一类产品。这类产品使用面最广,品种最多,而且大多要结合所用装备的特性和使用环境条件来确定产品的结构、性能,因此,除大量的通用产品外,还有许多专用和特种产品 。

12 电气装备用绝缘电线 通用橡皮、塑料绝缘电线 ; 通用橡皮、塑料绝缘软线; 屏蔽绝缘电线; 电机绕组引接软线; 补偿导线 ;
不可重接插头线 ; 农用直埋铝芯塑料绝缘塑料护套电线 。

13 电气装备用绝缘电缆 橡套软电缆: 通用橡套软电缆、电焊机电缆; 矿用电缆; 船用电缆; 电梯电缆; 直流高压软电缆; 控制、信号电缆。

14 本次培训的产品标准 GB/T 9330-2008 :一般规定; 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控制电缆; 交联聚乙烯绝缘和护套控制电缆。

15 线缆产品性能的要求 基本使用功能:要求产品在预定的使用寿命期内能充分,并力求最佳地满足使用中可能需要的各项基本技术要求 ;
产品应能适应所使用的环境、使用状态方式以及安装敷设过程二提出的技术要求,以保证产品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线缆产品的性能要求,具有使用寿命长,产品使用中基本无法维修,所以在考虑满足基本使用功能要求时,预留的安全系数都较大。

16 线缆产品综合性能项目 机械物理: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热老化和相容性老化试验,高温、低温性能试验,热延伸试验;
热性能:电缆的的发热和散热特性,载流量、短路和过载能力; 其他性能:耐腐蚀和耐气候性能,阻燃、耐火、耐原子辐射、防生物侵蚀等;阻水、低温扭转试验等。

17 产品的电性能项目 导电性能:金属或半导电材料电阻率,导电线芯直流电阻; 绝缘特性:绝缘电阻、表面电阻试验,介质损耗角正切和局部放电试验;
绝缘强度:直流电压、交流电压、冲击电压试验,耐电痕试验,火花试验。

18 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 试验方法标准都是推荐性的,但一经产品标准认定,则必须强制执行。
产品标准中列有考核性能的试验项目,并给出试验方法标准。 试验方法标准是电缆行业开展质量活动的基础标准之一。 试验方法标准都是推荐性的,但一经产品标准认定,则必须强制执行。

19 GB/T 5013-2008 试 验 项 目 试 验 方 法 导体电阻测量 GB/T 5013.2第2.1条 成品电缆电压试验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GB/T 第2.3条 90℃以上绝缘电阻测量 GB/T 第2.4条

20 GB/T 5023-2008 试 验 项 目 试 验 方 法 导体电阻测量 GB/T 5023.2第2.1条 成品电缆电压试验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GB/T 第2.3条 绝缘电阻测量 GB/T 第2.4条 屏蔽电缆转移阻抗 GB/T 第19条

21 GB/T 9330.2-2008 试 验 项 目 试 验 方 法 导体电阻 GB/T 3048.4-2007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成品电压试验 70℃时绝缘电阻 GB/T 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

22 GB/T 14049-2008 试 验 项 目 试 验 方 法 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 3048.4-2008 绝缘电阻试验
试 验 项 目 试 验 方 法 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 绝缘电阻试验 GB/T 交流电压试验 GB/T 局部放电试验 GB/T tanδ试验 GB/T 冲击电压试验 GB/T 绝缘漏电痕迹试验 GB/T

23 采用国际标准的原由 认真实施鼓励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政策 。 采用国际标准方针: 认真分析-积极采用-实验验证;
直接采用-实践检验-修订补充。 认真实施鼓励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政策 。 采用国际标准是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需要,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需要,是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需要。

24 电线电缆产品与IEC标准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下,贸易型标准的概念几乎空白。电缆产品标准中规定了不少工艺和管理方面的要求,而且过细过死,比如规定具体的导体结构,规定几乎所有多芯产品的绞合方向和绞和节距,甚至规定某一产品缆芯包带的搭盖尺寸,规定成品电缆的交货长度以及短段长度和计量误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型标准既规范不了市场秩序,也不利于企业间的竞争和技术创新。

25 GB/T 5023修订工作背景 1994年 :“认真实施鼓励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政策”。 1995年:“积极推动电工标准与国际接轨”
1996年:“到2000年,除地理、气候及基本技术原因不能采用外,与机械工业有关的ISO、IEC标准都要转化为我国标准。”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等行业的一部分标准等同采用标准后,要求GB 5013、 GB 5023等同采用IEC 60227、 IEC 。

26 GB 5023-97与老标准对比(一) 新 标 准 老 标 准 除扁形铜皮软线外 按规定具体导体种类 未规定 规定绝缘线芯工频火花试验
新 标 准 老 标 准 除扁形铜皮软线外 按规定具体导体种类 未规定 规定绝缘线芯工频火花试验 规定绞合方向和绞合节距 规定交货长度,计量误差 只有T和S两类试验项目 除T和S外,R和St 只采用铜导体 除铜导体外还采用铝导体 最低敷设温度,允许弯曲半径 修订为 “-90”型电缆产品 规定“-105”型电缆产品

27 GB 5023-97与老标准对比(二) 新 标 准 老 标 准 未规定 规定电缆的例型试验项目 规定成品软线曲绕试验
新 标 准 老 标 准 未规定 规定电缆的例型试验项目 规定成品软线曲绕试验 增加RVB型0.3,0.4的要求 还对IEC227(RVV)型软线规定非污染试验性能要求 只规定BVV,BLVV型电缆的非污染试验性能要求 用于90℃的PVC/E型 : 135±2℃,10×24h; 有失重和低温试验性能要求 用于105℃的PVC-13型 :135±2℃,7×24h; 增加PVC/ST9型PVC混合物 只规定PVC-S1及PVC-S2 PVC/ST5型低温试验

28 GB 5023-97与老标准对比(三) 新 标 准 老 标 准 .6为新增的部分 无该部分的全部品种 .7屏蔽软电缆为新增的部分
新 标 准 老 标 准 .6为新增的部分 无该部分的全部品种 .7屏蔽软电缆为新增的部分 .3中新增下述品种及规格 无所列出的品种或规格 .4中新增下述品种及规格 无所列出的品种 .2-85中有以下述品种及规格 BLV、BV-105 、RV-105 .4-86中的全部品种 .5-86中的全部品种

29 GB/T 5023.1-08与.1-97(一) GB/T 2591-08代替97版标准; 附录A中增加了56、57、71c型号电缆;
标志距离修改为“550mm”和“275mm”; 删除 “任一多芯电缆均不应使用红色、灰色、白色” ,增加 “宜避免使用红色和白色”; 删除 “无护套双芯平行软线的绝缘线芯无需识别”,修改了三芯、四芯、五芯的色谱; PVC/E:(100±2)℃,10×24h;

30 GB/T 5023.1-08与.1-97(二) 表1和表2中的低温性能试验,其注进行了修改,增加“但根据用户要求允许调整试验温度”。
90℃聚氯乙烯护套混合料PVC/ST10 : 原始 10.0N/mm2 ;150% 空气箱老化:135±2℃,10×24h; 失重试验条件:115±2℃,10×24h ; 非污染试验条件:100±2℃,10×24h; 200℃最低热稳定性试验:180min。 表1和表2中的低温性能试验,其注进行了修改,增加“但根据用户要求允许调整试验温度”。

31 GB/T 5023.2-08与.2-97(一) 增加了3.5静态曲绕试验; 增加了3.6电梯电缆中心垫芯的抗张强度试验。
取消了“或将一段绝缘线芯试样浸入水银中,直到绝缘变得送弛,能把导体抽出” ; 删除了2.3、表2及3.4中“扁形无护套软线”的相关内容 ; 增加了3.5静态曲绕试验; 增加了3.6电梯电缆中心垫芯的抗张强度试验。

32 GB/T 5023.2-08与.2-97(二) 曲绕试验作了以下修改:
1)总则中修改为“本试验也不适用于线芯标称截面积大于2.5mm2多芯软电缆”;2)对曲绕试验仪器作了描述;3)表1中电缆芯数增加2、3、4芯,并规定2、3、4标称截面积为0.5mm2的电缆挂重为0.5kg,滑轮的直径为60mm;4)增加了线芯载流试验;5)增加了线芯间电压试验;6)增加了失效检查。

33 GB/T 与.3-97 对60227 IEC 01、02、05、06、07、08各型号电缆的外径作了上下限规定,原标准中电缆的上限直径也作了调整(表1、表3、表5、表7、表9、表11); 对60227 IEC 01型电缆中35 mm2和50mm2的最小绝缘电阻作了修改,50 mm2对应的最小绝缘电阻由 MΩ·km修改为0.0043MΩ·km。

34 GB/T 与.4-97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IEC 60917:1992《额定电压450/750V及IEC 60227以下圆形铜导体电缆平均外径上限和下限的计算方法》; 表1中增加了表注:电缆平均外径上下限的计算未遵从IEC 60917:1992的规定。 IEC 中引用IEC 60917的方法计算电缆外径上限和下限。

35 GB/T 5023.5-08与.5-97 删除了扁形无护套线60227 IEC 42;
60227 IEC 43型软线增加平均外形尺寸的下限;其导体修改为GB/T 中第5种导体(原为第6种导体); 60227 IEC52(RVV)和60227 IEC53 (RVV)的外形尺寸有变化; 增加了60227 IEC56(RVV-90 )、60227 IEC57(RVV-90)。

36 GB 与.6-97 结构中增加“在电缆的任一绞层中可以放置下列通信单元 ;增加“控制和动力线芯”增加; “成缆时,6芯、9芯和12芯电缆应绞合在同一层上,12芯以上至30芯则可绞合在一层或二层上。” 增加 “绝缘线芯成缆后的包覆层”和 “屏蔽”; 增加有承拉元件中间填芯的抗拉强度试验,应按GB/T 第3.6规定要求进行试验。

37 GB 5023.7-08与.7-97(一) GB 9023-1988被GB/T 12269-1990代替。
所有电缆内护层的厚度应由下列公式确定: tis=0.02Df+0.6mm 式中Df是根据IEC :2004附录A计算的; 内护层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计算值。但在任一点的厚度可小于计算值,只要不小于计算值的85%-0.1mm。 GB 被GB/T 代替。

38 GB 与.7-97(二) GB/T 5023所包括的各种电缆型号用两位数字表示,放在60227 IEC后面第一位数字表示电缆的基本分类,第二位数字表示在基本分类的特定型式。 0——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 1——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 4——轻型无护套电缆; 5——一般用途护套软电缆; 7——特殊用途护套软电缆。

39 GB/T 5023-08探讨(一) GB 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质疑:
对于没有强制认证的产品,有些产品已进入建筑市场,是否获得了“依法定程序批准”手续仍是一个悬念。

40 GB/T 5023-08探讨(二) 电压等级、截面的规定:1)灯具的…内部接线为铜芯绝缘电线,芯线不小0.5mm2
2)电线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的铜芯绝缘线。问题是内部安装线有0.5mm2规定,按5023就认为是300/500V等级; ■聚氯乙烯护套尼龙电线、各类阻燃电缆耐火电缆、低烟无卤电线电缆和矿物绝缘电缆等,现已有自愿CQC认证。

41 GB/T 探讨(三) 标称值 的定义:“指定的量值,并经常用于表格之中。在本标准中通常标称值引伸出的量值考虑规定的公差,通过测量进行检验。”由此可见,标称值仅用于计算,只有规定了公差才能进行考核。 GB 有一个注:“成品单线直径不考核。”说明即使是单根导线的直径也不应考核。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单根导线会受到拉力,不能按GB 2952来考核。

42 GB/T 5023-08探讨(四) 直 流 电 阻 Ω/km 不 大 于 不 镀 锡 铜 56-83 铝 57-83 铝 1.5 12.1
标称截面 mm2 直 流 电 阻 Ω/km 不 大 于 不 镀 锡 铜 56-83 铝 57-83 铝 1.5 12.1 2.5 7.41 11.8 4 4.61 7.39 6 3.08 4.91 注:83版的两个标准有差异,显然是3956按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正,所以在97版时予以纠正,应与IEC完全一致。

43 GB/T 探讨(五) IEC引言中指出:“在这两个导体当中:截面10 mm2及以下的每一标称截面铝导体规定的最大电阻与该铝导体小一挡的铜导体规定的最大电阻相同。目的为使铜和铝导体在小规格的布线电缆之间提供等价电阻值,而16 mm2以上的铜和铝导体之间仍保留各自电阻值。” 由上述数据和分析来看,电线电缆只能考核导体电阻,而不能考核直径或截面积。

44 GB/T 探讨(六) 附录A“推荐的性能要求”:上支架下缘和炭化部分起点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则电线电缆通过本试验。另外,如果燃烧向下延伸至距离上支架的下缘大于540mm时,应判为不合格并作记录。 1kW标准火焰燃气和空气的流量应为:在23℃、0.1MPa的条件下以650mL/min±30 mL/min 的流量供给纯度超过95%的技术级丙烷气体;在23℃、0.1MPa的条件下以10L/min±0.5 L/min的流量供给空气。

45 GB/T 探讨(七) JB 是对GB/T 的补充。针对部分内容与相应国家标准不协调,发布了第1号修改单: 增加5芯以下电缆允许用颜色识别 ; 补充热收缩试验的“试样标记长度 ”; 取消部分产品的成品电缆低温冲击试验 ; 增加部分产品的热稳定试验; 删除GB/ 《数字修约规则》。

46 GB/T 5023-08探讨(八) JB 10261-2001也属于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电缆范畴。优点:
采用相同耐温等级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料,尼龙线的使用温度可提高10℃; 有尼龙套保护,电线短路或过载时,安全性能高于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尼龙可用一般1:25挤塑机挤出。 耐油性能好,磨擦系数小,便于穿管敷设。

47 GB/T 5023-08探讨(九) 型号 工作温度 主 要 用 途 J-70 70 仪表通信电缆 JR-70 柔软电线电缆的绝缘层 H-70
主 要 用 途 J-70 70 仪表通信电缆 JR-70 柔软电线电缆的绝缘层 H-70 450/750V及以下电缆的护层 HR-70 柔软电线电缆的护层 HⅡ-90 90 J-90 耐热电线电缆的绝缘层 注:与GB5023相配,或另行开发。

48 控制电缆的发展和分类 到60年代时期,控制电缆向聚氯乙烯绝缘转型,以KVV系列为典型代表。
早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工业需要控制线路,所以控制电缆开始形成系列。 安装线可说是仪表电缆的前身。主要功能是连接继电器、短路器等,工作电压一般为220/380V,控制电缆属强电范围。 到60年代时期,控制电缆向聚氯乙烯绝缘转型,以KVV系列为典型代表。 80年代,自动化系统的高精度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老一代的控制电缆技术性能不能信息传输要求,于是出现了很多品种 ,以满足需要。

49 控 制 电 缆 GB 9330-88主要参照IEC 60227,产品的额定电压及其很多条款都是一致的;
控 制 电 缆 GB 主要参照IEC 60227,产品的额定电压及其很多条款都是一致的; 随着特殊场合用控制电缆的发展,不少企业制定了相应的企业标准,标准某些条款又挂靠0.6/1kV电力电缆标准 ; 增加F(氟塑料)G(硅橡胶)YD(低烟无卤热塑聚烯烃)YJD(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等。特别是屏蔽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发展; 控制电缆更接近电力系统使用特点。

50 信 号 电 缆 信号电缆多数是传输弱电信号。但又有电压等级规定,说明与电力系统有内在联系,这是从安全运行考虑,国际上类似情况很多。
信 号 电 缆 TB/T 《铁路信号电缆》标准,是按铁路传统来制定,既有强电操作传输功能,也有弱电信号传输功能。 信号电缆多数是传输弱电信号。但又有电压等级规定,说明与电力系统有内在联系,这是从安全运行考虑,国际上类似情况很多。 唯独通信设备和装置用聚氯乙烯绝缘护套信号电缆等电缆,不规定电压等级,纯属弱电性质,但也不能划为通信电缆范畴。

51 仪 表 电 缆 仪表电缆只是一个总称,许多企业根据用户要求规定了:额定电压;线对;线组;单元屏蔽;总屏蔽等重要条款。有的还提出衰减指标。
仪 表 电 缆 仪表电缆与通信电缆相比,某些参数有相似之处,但通信电缆与电力系统基本无关,因此不规定额定电压. 仪表电缆与信号电缆相比,有较多共同点,仪表电缆本身限于传输弱电信号,信号电缆偶尔参与传输强电信号。 仪表电缆只是一个总称,许多企业根据用户要求规定了:额定电压;线对;线组;单元屏蔽;总屏蔽等重要条款。有的还提出衰减指标。

52 控制电缆的发展趋势(一) 额定电压的规定,并不取决于电缆传输性质,不管属于强电还是弱电,额定电压等级由使用系统要求而定。
耐温等级由使用环境要求确定,电缆是否能适应,取决于绝缘和护套材料的选用。今后硅橡胶和氟塑料的应用有上升趋势。 要同时满足高频和高温条件,氟塑料是最佳的绝缘和护套的选择。研究耐温350℃的电缆产品;研发氧化镁绝缘耐火电缆品种。

53 控制电缆的发展趋势(二) 单元屏蔽是防卫内部单元间相互电磁干扰;总屏蔽是防卫外部对电缆的电磁干扰。
近年来综合电缆结构中,包括动力、控制、信号和通信线芯多种功能,甚至包括光纤,是崭新的设计思路。 阻燃分类、环保和毒性、径向和纵向阻水性能、耐辐射和其他特征性能指标,今后会进一步细化,难度更高。

54 GB 修改单(一) 绝缘线芯应采用颜色标志或数字标志以示识别,并应符合GB 《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的规定。 GB 规定“5芯以下电缆,一般应采用颜色识别;5芯以上电缆,可采用颜色识别,也可采用数字识别。” 修改单的6.5.3条增加了“5芯以上电缆的绝缘线芯应采用数字标志……”

55 GB 9330.1-88修改单(二) 增补后5芯以上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规定明确,便于贯彻和实施。
大多数控制电缆制造厂都已有印字机,具备实施该条补充规定的条件。 有利于控制电缆绝缘线芯的生产管理。 从经济角度看,控制电缆绝缘线芯采用标志优于采用颜色标志。 两个新版标准未作明确规定?

56 GB 修改单(一) 对原标准表10作了下述修改:(1)删除序号8低温冲击试验项目(2)在表下增补注:当填充或包复层采用非硫化型橡皮或类似材料时应进行序号3规定的非污染试验。 在GB/T 12706(等效采用IEC 60502)中被称为附加段老化试验(非污染试验),其规定为:为了检查运行中电缆绝缘及护套同电缆其它材料接触时有无促进老化的倾向。

57 GB 修改单(二) IEC “护套电缆的聚氯乙烯绝缘不直接进行低温冲击试验”,因电缆产品均为有护套电缆,故删除低温冲击试验。 IEC “当填充是由未硫化胶组成时,填充与绝缘或护套之间不应有相互损害作用”。故增加了非污染试验前提注释 。 最新的IEC 和IEC 并未变化,但GB 未作修改?

58 GB/T 9330.1-2008修改(一) 所有引用文件,由不注年份改为标注年份。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一般都应采用标注年份。

59 GB/T 修改(二) 将GB 2952修改为GB/T ,所以本部分中对外护层的各部分(包括内衬层、金属铠装、护套)都有明确的规定。 将GB 4909删除,这点值得商榷。因为本部分虽然没有引入GB 4909,但在6.1.2中规定导体应采用GB/T 的第2种、第5种导体,这就应采用GB 4909来考核导体直径了,所以在.2中引用该标准,否则只能理解为不进行此项检验。

60 GB/T 修改(三) 原标准中:1)应符合GB ;2)标志应符合 的规定3)电缆用油墨印刷标志的耐檫试性能应符合GB 6995的规定。 GB/T ,对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有详尽的规定,但与GB/T 有差异,故在第5章和第7.8条中予以规范。保留原标准的相关规定,修改了电缆标志内容(删除了“制造年份”,增加了“厂名标准可以是……或商标”)和距离。

61 GB/T 9330.1-2008修改(四) 增加GB/T 19666《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型号组成: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的型号由产品燃烧特性代号和相关电线电缆型号两部分组成。 燃烧特性代号 :Z、ZA、A、ZB、ZC、ZD、W、D、U、N、NJ、NS。 相关电线电缆产品标准举例 :GB 和GB 等。

62 GB/T 修改(五)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型式试验、抽样试验、例行试验 ,基本上是按IEC 60227的规定,但最新的IEC 60227已取消了例行试验R。本标准规定了电压试验和交货长度为R。要求长度计量误差不超过±0.5%,有无意义,如何考核? 增加假定值的定义,这是按IEC 60502的规定补充的,并增加了附录A《电缆结构的假定值计算方法》。

63 GB/T 9330.1-2008修改(六) 增加了铝/塑复合薄膜带屏蔽代号P3;
增加了铝/塑复合薄膜带屏蔽形式和要求:“采用0.05mm~0.10mm的铝/塑复合薄膜带重叠绕包。绕包时应在铝/塑复合薄膜带下纵向放置一根标称截面不下于0.20mm2的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构成的引流线,移动敷设软电缆的引流线应为多根结构的绞合软线。”

64 GB/T 9330.1-2008修改(七) 结构特征代号删除了平型(扁型)代号B;
删除了“外护层代号按GB 2952规定”,改用与IEC 12706一致的“2、3、2、3”,值得注意的是3为聚乙烯或聚烯烃外护套。 在产品表示方法中,当产品有燃烧特性要求时,产品表示方法符合GB/T 的规定。这是认定了阻燃和耐火控制电缆为标准产品。

65 GB/T 9330.1-2008修改(八) 增加了绝缘混合物代号– YJ:交联聚烯烃绝缘 ,并增加了表1和表2。
修改了电缆护套结构中的内衬层厚度: 原标准规定,内衬层厚度的标称值为1.2mm,允许有20%的负偏差。 删除了铠装型电缆护套平均厚度的要求。

66 GB/T 修改(九) 修改了屏蔽铜带厚度的要求:原标准规定“允许采用0.05~0.15mm的软铜带重迭绕包,重迭率应不小于15%。”新标准规定“采用0.05mm~0.10mm的软铜带重叠绕包。”删除了“重叠率应不小于15%”的要求。 增加了铠装细钢丝直径的内容,应明确为细钢丝。 增加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阻内容,见表11。

67 GB/T 9330.1-2008修改(十) 关于编织密度的公式:
公式见第7页: D—编制层的节圆直径,mm; (老标准为D—编制层平均直径) m—编制机同一方向的定数; (老标准为m—锭子总数)

68 GB/T 9330.2-2008修改(一) 增加了KVVP2-2型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带屏蔽钢带的电缆内容(表9);
增加了KVV22型4~5芯1.5mm2规格的电缆内容(表8); 增加了KVVP2-2型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带屏蔽钢带的电缆内容(表9); 增加了KVVR型、KVVRP型2~3规格的电缆内容(表11、表12)。

69 GB/T 9330.2-2008修改(二) 调整了电缆平均外径的外下限值和上限值(表5~表12)。
低温试验的试验温度,增加可以根据调整试验温度规定:1)原版标准规定为-15℃;2)新标准的表3和表4,增加注“因气候条件,购买方可以要求采用更低的温度。” 调整了电缆平均外径的外下限值和上限值(表5~表12)。 取消6个月的定期抽样试验类型。

70 交联聚乙烯绝缘控制电缆(一) 老一代的控制电缆的主要功能是连接继电器、断路器、指针式仪表和信号灯等。
新一代电缆应能满足模拟和数字传输要求,要求绝缘材料和电缆结构有所改进。 电缆应具有较高的工作温度。还有些化工企业对耐环境腐蚀也提出一定的要求。 交联聚乙烯可认为是一种优选的绝缘材料。它在机械强度、电气参数、耐热等级和防腐能力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越性 。

71 交联聚乙烯绝缘控制电缆(二) 大型悬链线根本不能制造,可采用:1.二步法硅烷交联料工艺,几乎不需增加设备就能做出优良的产品。2.具备电子辐照装备的工厂,采用辐照交联工艺是很方便的工艺。3.具备高压锅炉的工厂,可建立连续硫化设备,生产成本较低,甚至电缆厂可自行混料。4 .紫外线交联工艺,只需在挤出机后安装紫外灯照射交联装置,投资不大,但目前材料价格较贵,且生产线速度相对较低。


Download ppt "电线电缆新版标准宣讲(一) 宣 讲 人 万 树 德 2009年3月 第1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