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以病人為焦點的評鑑方法 Patient focus method
。 李聰明醫務專員/主任醫師 Dr. Chun-Ming Lee MD, PhD, FCCP 品質管理中心 張澤芸 主任
2
PFM
3
(Patient-focused Method)
甚麼是病人為焦點的評鑑方法? (Patient-focused Method) 是一種以病人為重點的評鑑查證方法,系統性的規劃查證路線,來檢視受評醫院在評鑑基準執行過程與成效(Verify the process and Validate the outcome) ,進而協助受評醫院辨識風險,落實「病人為中心」的照護,強化團隊合作,進而追求卓越 簡單來說,是要瞭解病人在院內的照護體系下所接受到醫療照顧過程 Verification: 檢視作業程序是否符合規定 Validation: 檢視照護是否符合顧客需求
4
為什麼要使用病人為焦點的評鑑方法?
5
改變過去區塊式的評鑑查證,轉變為以病人為重點 的查證,藉由系統性收集資料,檢視受評醫院對基 準的遵從性,故是以病人為導向去思考病人的觀感
、需要、不是只FOCUS在「疾病」的照護 重視3C’s (Irwin & Richardson,2006) Communication Continuity of care Concordance
6
透過系統性的查證過程,提供評鑑委員除了從靜態的
書面文件瞭解照護概況外,更有貼近實際的「動態圖 片」,以還原醫院是如何執行日常照護 利用更多的時間直接與醫療照護提供者會談,並觀察 照護提供情形 增加評鑑委員與受評醫院的互動 避免僵化的查證
7
如何於實地評鑑中使用PFM?
8
有兩種查證方向: -系統查證(System ) focus is on system issues, ex: Medication Management、Infection Control. -病人/個案查證(Individual) follow clients through the related systems as care is provided . 因應:務必熟讀基準條文
9
評鑑委員依系統內之〝元素〞 (elements)查證
系統查證 System Tracer 評鑑委員依系統內之〝元素〞 (elements)查證 評鑑委員 藥物管理 感染管制 病歷管理 照護環境安全 流程、系統、組織架構 儀器設備管理
10
藥物管理TOUR (System) 廠商送藥 至醫院 採購過程 藥師清點 藥物管理 2.5.2 、2.5.5 2.5.5
2.5.8、2.5.10 藥物儲存/ 庫存 2.5.1、2.5.5 請特別注意:管制藥物(嗎啡)、高危險藥物(毛地黃、KCL、Insulin) 、冷藏藥品、化療藥品等
11
病人/個案查證 Individual Tracer
委員透過某位病人的資訊(如:病歷)進行查證 流程、系統、組織架構 急診 手術/恢復室 加護病房 病房 出院/門診追蹤 評鑑委員 某病人
12
還原病人被照護的路徑與經驗 (Patient Tour-以外科病人為例)
手術室 /恢復室 急診 病房 2.4.1~2.4.6 2.6 2.3 出院 病房 加護病房 2.3.16 2.3 2.4.7~2.4.10 門診 ※外科病人範圍: 外科系(包含婦科及產科) ※可能挑選對象: 轉出入、會診、手術、輸血、侵入性檢查、 兩日內將出院之複雜度較高之住院病人病歷 2.1.5、2.3.12~13
13
主題/病人抽樣原則: 受評醫院之10大疾病或手術 從持續性品質監測質性或量性的文件資料 跨多個單位、專業團隊照護過的病人 較複雜、高風險病人
違規業務或異常事件
14
評鑑委員從哪裡開始看? 住院中的病人 病人進入醫院的第一站- 如ER、OPD 目前病人所在的地方– 如病房、手術室、檢查室…
任何病人接受過檢查、處置的地方– 如檢驗科、放射科、 藥局、檢查室、手術室、櫃檯…
15
進行程序: 委員將參考事前提供的評鑑資料,鎖定查證的主題/科別,並與同梯 委員溝通後,決定查證之疾病類別(可設定條件,如經急診入院、手
術/處置、曾住加護病房等) - 經管組常用的主題(以系統查證為主): 如:病歷管理、儀器設備管理、人員教育訓練、照護環境安全、資料使用與資安等 - 醫療照護常見主題(以病人查證較多,偶可能採用系統查證) 如:A組:內科系病人照護,基準範圍涵蓋之感染、侵入性檢查、化療、插管病人 B組:外科系病人照護,基準範圍涵蓋之緊急/排程手術、加護病房及一般病 房之照護及放檢病理等 選取符合上述設定條件目標病人,並請醫院提供住院病人的名單及 出院病歷5~10本,供查證使用
16
規劃查證路徑及起點並依查證重點逐一進行查證
向院方人員說明PFM的目的及預計進行方式 請醫院提供必要、所需的作業規範,如交班、會診、口頭醫囑…等 基準中明載之標準或規範,以利委員瞭解醫院作業規定 循病人被照護的路徑,參考查證重點,還原病人就醫經驗及過程 (著重於作業流程、單位內、跨單位間) 過程中與院方人員溝通、澄清發現的潛在問題點,提出回饋與建議 與同梯其他委員分享、交換查證的發現與意見 PFM無法完成所有基準的查證,故仍需利用剩餘的實地查證的時間 ,併用一般查證方法完成之
17
查證對象: 查證時間: 使用原評鑑時實地查證及訪談的時間,以本院為例,在1000分鐘的
醫療團隊人員,如相關之醫師、護理師、營養師、放射師、醫檢師、 復健師、社工師、感管人員、呼吸治療師等 行政人員:病歷、資訊、工務、防火、守衛、安衛人員等 單位主管 陪評人員 病人、家屬 查證時間: 使用原評鑑時實地查證及訪談的時間,以本院為例,在1000分鐘的 實地查證及訪談中,預計以一半的時間,即500分鐘來進行以PFM 的查證
18
常用的查證技巧: 觀察:如觀察交接班、手術室/供應室動線、團隊人員與病人的互動 、給藥等
訪談:如執行手術與麻醉告知同意的過程?病人對病情或衛教內容 了解的程度 示範:如洗手、急救程序演練、電擊器功能查檢等 檢視病歷:如病程紀錄、團隊成員的照護紀錄、手術及麻醉同意書 與紀錄等 查閱書面資料: 如各類標準作業程序與規範 (交接班、會診、行動限制等)、會議紀錄 (病安、感控、OR、輸血、輻防等委員會議紀錄)、教育訓練資料 (感控、急診 、加護病房人員資格與訓練紀錄)、醫療儀器維護保養的紀錄等
19
舉例情境: 林先生,55歲,台商,有糖尿病,平時血糖控不好,於大陸深圳農場工作有4年。數日前返鄉過年。發高燒、氣促、喘氣,到急診求治。急診醫師初步診斷A流感,合併兩側肺炎。處方克流感、擬住院治療。在急診待床時,呼吸衰竭,緊急插管,使用呼吸器。住入加護病房後,插入鼻胃管和中心靜脈導管(CVP)。因大量上消化道出血,緊急施行胃鏡檢查和輸血。住院醫師開立抗生素Meropenem及Vancomycin且使用insulin。因腎功能衰竭,無尿,接受洗腎。
20
舉例情境: 檢驗人員替病人抽血時不慎扎傷左拇指。同日檢驗室通知病人HIV檢驗陽性。病人心電圖出現VT,經緊急救治後病人昏迷,發出病危通知。因血氧持續降低,血壓下降,家屬要求使用ECMO。血液和痰液培養同時長出多重抗藥性AB菌(CRAB)。隔日CDC通知,確定病人為台灣首例H5N1,引起媒體關注。此外,加護病房有五名工作人員發燒(最後證實為B型流感)。最後病人因多重器官衰竭合併敗血症死亡。病人被送離醫院後,病室進行終期消毒。
21
舉例情境: 林先生,55歲,台商,有糖尿病,平時血糖控不好,於大陸深圳農場工作有4年。數日前返鄉過年。發高燒、氣促、喘氣,到急診求治。急診醫師初步診斷A流感,合併兩側肺炎。處方克流感、擬住院治療。在急診待床時,呼吸衰竭,緊急插管,使用呼吸器。住入加護病房後,插入鼻胃管和中心靜脈導管(CVP)。因大量上消化道出血,緊急施行胃鏡檢查和輸血。住院醫師開立抗生素Meropenem及Vancomycin且使用insulin。因腎功能衰竭,無尿,接受洗腎。
22
舉例情境: 檢驗人員替病人抽血時不慎扎傷左拇指。同日檢驗室通知病人HIV檢驗陽性。病人心電圖出現VT,經緊急救治後病人昏迷,發出病危通知。因血氧持續降低,血壓下降,家屬要求使用ECMO。血液和痰液培養同時長出多重抗藥性AB菌(CRAB)。隔日CDC通知,確定病人為台灣首例H5N1,引起媒體關注。此外,加護病房有五名工作人員發燒(最後證實為B型流感)。最後病人因多重器官衰竭合併敗血症死亡。病人被送離醫院後,病室進行終期消毒。
23
急診醫師初步診斷為A流感,合併兩側肺炎,給克流感、擬住院治療。 在急診待床時,呼吸衰竭,緊急插管,使用呼吸器。
個案簡介 林先生,55歲,台商,有DM, 於大陸深圳農場工作 返鄉過年。 發高燒、氣促、喘氣,到急診求治。 急診醫師初步診斷為A流感,合併兩側肺炎,給克流感、擬住院治療。 在急診待床時,呼吸衰竭,緊急插管,使用呼吸器。
24
個案簡介 林先生,55歲,台商,有DM, 於大陸深圳農場工作 住入ICU,on NG and CVP。 因大量上消化道出血,給予輸血。
住院醫師開立抗生素Meropenem及Vancomycin 。 使用insulin 控制高血糖。 病人腎功能衰竭,無尿,接受洗腎。 檢驗室通知病人HIV陽性。 心電圖出現VT,緊急救治。病人昏迷,發出病危通知。 病人血氧持續降低,血壓下降,家屬要求使用ECMO。 病人痰液出現 多重抗藥性AB菌。
25
個案簡介 林先生,55歲,台商,有DM, 於大陸深圳農場工作 CDC通知,病人為台灣首例H5N1,引起媒體關注 。
ICU有五名工作人員發燒 (最後證實為B流感)。 檢驗人員替病人抽血時不慎扎傷左拇指。 病人因多重器官衰竭合併敗血症死亡。 病人送離醫院後,病室做終期消毒。
26
查證路線 104年醫院評鑑醫療照護領域 情境模擬查證路線 林先生,55歲,台商,有DM, 工作於大陸深圳農場,過年返鄉 轉入加護病房
檢傷櫃台 急診X光檢查室 發燒觀察室 發燒急診 求治 發燒篩檢站 發燒篩檢站 進行個案檢討及各項改善措施 1.加護病房醫護團隊 血液透析醫護團隊 2.藥師、呼吸治療、營養師 3.血庫、檢驗、感染管制 4.感管與心外會診及共同照護 1.個案檢討 2.持續品質監控 改善
27
Patient-focus method 情境模擬 查證路徑
檢傷櫃檯 發燒篩檢站 發燒觀察室 急重症作業 往生室 加護病房 感管作業 危機管理
28
急診-檢傷櫃檯 1.1.7, 2.7.8 醫院之健保IC卡讀卡機,可讀取器官捐贈意願及安寧緩和醫療意願註記之資料 TOCC詢問機制
個人防護裝備(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PPE)使用標準 請問要如何讀取IC卡? 何謂TOCC ? 檢傷人員的個人防護裝備標準為何? 訪談(檢傷人員、護理師)現場觀察
29
急診-發燒篩檢站 2.7.82.1.12.7.42.8.92.3.22.3.4 應訂有合適之隔離措施及動線規劃 病人就醫權利義務海報張貼
門急診發燒病人處理標準流程 洗手時機及操作標準 新型流感通報及採檢作業流程 X光檢查作業流程 危急值通報 急診病歷書寫品質 單位內交班規範
30
急診-發燒篩檢站 請問貴院發燒病人處理動線規劃為何? 疑似流感病人的通報及採檢作業流程為何? 洗手時機及操作標準? 克流感處方標準為何?
訪談(醫師、護理師、放射師、醫檢師)現場觀察模擬操作資料查證
31
急診-留觀室 2.4.1,2.4.2,2.4.3,2.4.4,2.4.6,2.1.2,2.1.3,2.3.2,2.3.14,2.3.4,2.7.8 急診人力配置、設備、訓練、支援等醫療照護品質 病人溝通、適當說明病情、處置及治療方式,特別是實施侵入性檢查或治療 急診病歷應詳實記載病況變化 向住院病人或家屬說明住院之必要性及診療計畫 院內突發危急病人急救措施個人防護裝備(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 PPE)使用 標準動線規劃(負壓隔離病室,應能明確顯示負壓狀況)
32
急診-留觀室 交接班作業流程 請問貴院急診人力配置、教育訓練、支援計畫?
請問如何跟病人或家屬適當說明病情、處置與治療病人需要插管時個人防護裝備使用標準? 請問貴院是否有負壓隔離病室? 應如何能明確顯示負壓狀況? 請問急診病人需住院時的交接班流程? 訪談(醫師、護理師、放射師、醫檢師、呼吸治療師、空調人員)現場觀察資料查證模擬操作
33
加護病房 2.4.7,2.7.8,2.1.4,2.4.9,2.4.8,2.1.2,2.7.3,2.7.4,2.7.13,2.8.4,2.8.7,2.8.5,2.7.9,2.5.9,2.3.8,2.7.5,2.4.17,2.4.18,2.4.19,2.3.14,2.5.12,2.1.4,2.7.12,2.7.7,2.7.6,2.7.7,2.7.2,2.3.21,2.7.3,1.6.9 適當之加護病房組織及人力配置 應訂有合適之隔離措施及動線規劃(負壓隔離病室,應能明確顯示負壓狀況) 醫院能對病人、家屬提供有關生命末期醫療抉擇的相關資訊並予以尊重,以維護其權益 良好的加護病房管理、收案評估、診療品質與紀錄 加護病房應配置適當儀器設備,並定期維護侵入性檢查或治療時,應明訂作業規範並簽署同意書 侵入性醫療感染管制標準作業程序 充足且適當之洗手設備和落實手部衛生教育
34
加護病房 加護病房或器官移植及骨髓移植等高風險病人居住的區域,訂有醫院退伍軍人病防治計畫
內視鏡(包括腸胃鏡、氣管鏡等)相關器械、設備之清洗消毒訂有標準作業流程以及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 符合病理檢體辨識、登錄、傳送、診斷、報告等作業的安全性 合宜之血品供應單位及供輸血作業程序 抗生素使用管制措施及執行情形 高警訊藥品應訂有管理機制 具備療劑監測(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機制 依病情之需要,適切照會相關之醫療照護團隊 對於暴露於病人血液、體液及尖銳物品扎傷事件的預防及處置
35
加護病房 透析簽署同意書 適當透析照護團隊、儀器設備、監測透析用水 醫事檢驗報告內容正確,報告時效符合臨床醫療需求 院內突發危急病人急救措施
危急作業管理 病人對藥品使用的反應及病情變化 尊重及維護病人的醫療自主權,針對生命末期的醫療抉擇,醫院有對病人及家屬提供相關的資訊並宣導 對多重抗藥性菌種作有效的管理及通報
36
加護病房 針對中央靜脈導管、存留導尿管、呼吸器等侵入性醫療裝置的使用人日數與相關感染密度進行監測,並導入組合式感染管制措施(bundle intervention) 建立醫院危機管理機制 訂定醫院與媒體溝通之規範並落實執行 提供醫療照護人員各種合格的防護用具,並有健康監測以及各種需要的疫苗注射 院內群聚或群突發感染發生之危機處理標準作業流程 院內發生突發感染事件等,適當增加開會之頻率 訂定病人臨終前、後之處理流程 工作人員清楚各項感染管制措施且落實執行 各部門落實整潔維護,確實施行院內清潔工作,並定期消毒除蟲
37
加護病房 請問貴單位組織及人力配置? 請問貴單位入住及轉出標準為何? 請問貴單位的醫療照護品質指標為何?
侵入性檢查或治療作業規範及如何簽署同意書? 請問貴單位是否有那些侵入性醫療裝置導入組合式感染管制措施? 請問貴單位輸血作業程序? 請問內視鏡(如腸胃鏡)相關器械如何清洗消毒、檢體傳送流程? 請問貴單位洗手設備和手部衛生教育稽核情形? 請問貴院抗生素管理及執行情形? 請問貴院有那些高警訊藥物?如何管理? 請問貴院有那些藥物需要療劑監測 (TDM)?
38
加護病房 請問貴單位如何避免尖銳物品扎傷事件及處置? 請問貴院臨危值通報機制為何? 請問會診機制與時效如何?
請問貴單位透析設備、透析用水監測機制為何? 請問貴院多重抗藥性菌種的現況、管理為何? 請問貴院與媒體溝通之規範請問貴單位醫療照護人員健康檢查及各種需要的疫苗注射情形? 請問貴院如何處理院內群聚或群突發感染? 請問貴單位處理病人臨終前、後之流程為何? 訪談(醫師、護理師、放射師、醫檢師、呼吸治療師、感染管制師、藥師、生理檢查室、血庫、透析人員、醫工人員、空調人員、勞安室、總務或庶務課)資料查證模擬操作現場觀察
39
往生室 1.3.12 對外包業務及人員有適當管理機制 請問貴院外包業務及人員管理機制為何? 訪談(往生室人員)資料查證現場觀察
40
病人查證-外科系 NA NA NA 40 加護作業 加護病房人力配置與訓練 外科 病房作業 急診入院 救護車管理與外包人員
急診人力配置及訓練 設施及設備管理(含突發急救措施) 急診室檢傷分類 醫事檢驗作業程序 放射診斷作業程序 手術作業 人員及設施、設備管理 手術室管理(含排程) 手術及麻醉同意與說明 病人辨識 正確使用手術預防性抗生素 血品供應 手術及麻醉紀錄確實 手術前、中、後護理 檢體運送隱私與病理診斷 突發急救措施 加護作業 加護病房人力配置與訓練 外科 病房作業 使病人了解病人權利 病情說明 各項檢查、檢驗安全迅速正確 住院病人照護 給藥作業 處方醫令系統(藥劑部門) 處方醫令系統(診間、病房) 調劑作業 化療藥品調劑作業 正確用藥與給藥 藥品供應(含緊急用藥) 藥品反應,正確迅速處理 突發急救措施 (急救車管理) 住院病人交接班 病歷記載 依需要,有醫療照護團隊支援 行動限制(隔離、約束) 住院期間支援服務 復健 提供身心靈照護支持 營養 放射治療作業程序 衛教指導 持續性照護 轉診 出院照護計畫 居家照護 提供生命末期醫療抉擇資訊 病人臨終前後處理流程 病人查證-外科系 NA NA NA 40
41
病人查證-內科系 NA NA NA NA 41 急診入院 救護車管理與外包人員 急診人力配置及訓練 設施及設備管理(含突發急救措施)
急診室檢傷分類 醫事檢驗作業程序 醫事檢驗作業品保 放射診斷作業程序 放射診斷作業品保 內科病房作業 使病人了解病人權利 病情說明 各項檢查、檢驗安全迅速正確 住院病人照護 給藥作業 處方醫令系統(藥劑部門) 處方醫令系統(診間、病房) 調劑作業 化療藥品調劑作業 正確用藥與給藥 藥品供應(含緊急用藥) 藥品反應,正確迅速處理 突發急救措施 (急救車管理) 住院病人交接班 病歷記載 依需要,有醫療照護團隊支援 行動限制(隔離、約束) 突發急救措施 住院期間支援服務 復健 提供身心靈照護支持 營養 放射治療作業程序 衛教指導 加護作業 加護病房人力配置與訓練 加護病房管理 透析照護 透析團隊 透析照護服務品質 呼吸照護 RCW照護團隊人力配置 RCW照護品質 RCC照護團隊人力配置 RCC照護品質 持續性照護 轉診 出院照護計畫 居家照護 提供生命末期醫療抉擇資訊 病人臨終前後處理流程 病人查證-內科系 NA NA NA NA 41
42
藥物管理 藥事人力、設備、教育訓練 藥劑部門/單位人力配置 藥劑部門/單位教育訓練 新進員工訓練 藥劑部門/單位設備設施管理 藥事委員會運作
藥品進用與檢討、藥品使用趨勢討論、藥物不良反應等品質檢討 藥品採購 採購及物料管理 藥品採購與庫存管理 藥品管理 藥品正確識別 藥品資訊 臨床藥學服務及藥品資訊 病人用藥教育 衛教指導 異常事件管理 醫療不良事件處理含通報 病安事件改善 品質指標檢討 病人安全計畫(用藥安全) 藥物管理
43
設備/儀器採購、使用及管理 設備規劃階段 策略規劃及需求分析 採購前的效益、風險評估 規格確立 編列預算 設備採購建置階段 租賃或外包
簽署合約 設備營運管理與維修階段 設備操作之人員訓練(新購) 保養、校正計劃與執行(含日常、定期、年度等) 設備汰舊換新階段 總務部門 單位
44
病歷管理與資訊安全 管理團隊 專人管理病歷或病歷管理部門 設置資訊管理專責人員或部門 標準作業流程 專責人員業務規範或業務手冊
健全病歷管理資訊管理制度 病歷書寫規範 資訊管理組織規範、作業流程及管控規範 資訊管理作業規範 紀錄 病歷記載及審查機制 醫療意願註記資料 資料使用及 儲存管理 病歷儲存環境 病歷入出庫管理 收集全院資料並進行分析 病歷應有系統歸檔,每位病人只有一份病歷 建立疾病及手術檢索系統 依病人請求複製病歷 病歷調閱流程 電子病歷資訊管理 電子病歷儲存主機管理 異常事件處理 訂有緊急應變處理機制 病歷管理與資訊安全
45
感染管制 專責單位 應設立感染管制單位,聘有合格且足夠人力負責推展業務 成立感染管制委員會或小組,有定期開會並有紀錄,且確實執行
分層負責與分工 全院性計畫 全院品管及病人安全計畫 SOP建立 制定及更新感染管制手冊 訂有手部衛生作業程序 訂有扎傷事件預防及處置作業流程 牙科感管制安全作業指引 清潔工作 各部門整潔維護及院內清潔(全院) 確實執行衛材、器械、機器之滅菌及清潔管理(內視鏡室、氣管鏡室、肺功能室、牙科、加護病房) 環境管理 生物醫療廢棄物管理 用餐、購物區環境管理 手術相關設施、設備、儀器等清潔(HEPA管理) 院內應有充足且適當之洗手設備,且有管控及稽核機制 訂有合適的隔離措施及動線規劃 供應室清潔區及汙染區應做區隔 指標監控 院內感染率(或密度)等指標收集 定期對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發生率進行檢討、分析並訂定改善方向 醫療照護團隊定期舉行照護品質相關會議 訂有醫療品質控制指標,並有統計、分析及檢討 手術感染率監測 環境監控 定期環境監測與醫材管理機制 安全的透析照護環境 人員監控 新進員工及在職員工健康檢查 訂有醫療照護人員相關保護措施並據以落實執行 教育訓練 有專責人員負責教育訓練 感染管制課程列為必要教育訓練課程 全體員工參與感染管制教育訓練 新進員工感染管制教育訓練 護理人員教育訓練 遵守相關法令、並提供合宜教育訓練 結核病個案管理及衛教工作 提供病人適當之衛教材料與執導 預防措施 針對會影響員工安全的高風險區域有適切規劃與管理 抗生素使用狀況 抗生素使用管制措施及執行紀錄 正確使用手術預防性抗生素 門診抗生素使用情形合理 對多重抗藥性菌種有效管理及通報 感染管制
46
內科情境 病人65歲男性,平時有抽煙和喝酒。因吐血至急診求診,臆診為胃潰瘍出血,醫師開立檢驗單及抗潰瘍藥物並照會腸胃內科,急做胃鏡以及切片病理檢查。因病情變化,吐血不止,接受緊急輸血並急照會外科醫師。經評估及討論後,向家屬解釋暫時不需要接受緊急手術。住院後,胸部 X 光檢驗,疑似有肺結核。病人使用鼻胃管以及中心靜脈導管。因咳嗽,發燒,經胸部 X 光及血液、痰液培養檢驗,診斷為醫療照護相關感染,菌種為 MRSA,給予抗生素後,病情及症狀改善。
47
內科情境 住院中,病人牙齒疼痛,經牙科會診後,做齒槽膿腫切開引流。病人胃鏡切片病理檢查証實為胃癌。腹部電腦斷層及核子醫學檢查顯示發生廣汎性腹腔轉移合併腹水。病人接受化學藥物治療,PCA 止痛且同意服用院方進行的臨床試驗用藥。因病況持續惡化經建議轉往安寧病房。病人於數週後死亡。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