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中国文学 宋词五首
2
宋词五首 1.《望海潮》 东南形胜) 2. 《江城子.密州出猎》 《兰陵王》(柳阴直) 《如梦令》两阙 《菩萨蛮.书西江造口壁》
作者:柳永(北) 作者:苏轼 作者:周邦彦 作者:李清照 作者:辛疾弃
3
柳永 生平: 柳永(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词人屡次考试不第,至四十七岁時才中进士。仕途坎坷,生活潦 倒,令他厌倦官场,沉溺紙醉金迷的生活中。他精於音律,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他创制新词供歌伎歌唱,並流行於舞榭歌台,他的词作因而流传广远,所谓「凡 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死时家无余財,由歌女聚资营葬。
4
东南形胜,三吳都会,錢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無涯。市列珠玑,戶盈罗绮,竞豪奢。
望海潮 东 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吳的都会,钱塘自古以來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綠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万人家。高聳入 云的大树环绕著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无边。市场上陈列著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滿著綾罗綢緞,爭讲奢华。 东南形胜,三吳都会,錢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無涯。市列珠玑,戶盈罗绮,竞豪奢。
5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嶺,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釣鱼的老翁、採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騎兵簇拥著長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莲娃。 千騎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
6
東南形胜,三吳都会,錢塘自古繁华。(说明地势)
写法简介:先总后分 東南形胜,三吳都会,錢塘自古繁华。(说明地势)
7
1. 钱塘江的壮观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描写潮水汹涌的情景)
8
2. 西湖的清丽景色 云树绕堤沙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莲娃。
9
3. 杭州的繁华景象 烟柳画桥,風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市列珠玑,戶盈罗绮,竞豪奢。
10
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 千騎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11
全词的艺术感染力 文字清新 铺陈手法: 這首詞一反柳永慣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弄墨重彩地铺敍展現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12
二.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3
苏轼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
14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①聊发少年狂,左牵黄②,右擎苍③,锦帽貂裘,千骑④卷平冈。为报倾城⑤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⑥。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又何妨。持节⑦云中⑧,何日遣冯唐⑨?会挽雕弓⑩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⑾。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15
【说明】 本篇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这首词是东坡对温庭筠、柳永为代表的传统词风的挑战,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
16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 这首词写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景。
17
上半片:叙事—千骑卷平岗 词写狂态、狂意与狂情。上阕着力描写出猎的阵势,豪兴勃发,气势恢宏
下半片:抒情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下阕从猎后饮酒高歌写起,抒发了由出猎之豪情转化为为国效力的爱国热忱
18
特色: 韵调铿锵 气势雄浑 感情奔放 境界开阔 总觉得用"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这些词来形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似乎还是不够表达出词中散发出的那种难以形容的气势,惟有用"千古绝唱"来给这首豪放词一个定位。
19
简析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
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 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20
周邦彦 :( )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 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 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21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①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②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①榆火:清明取榆柳之火赐近臣,顺阳气。②津堠:水边土堡。 【简析】 此词分三段。一段以柳色来铺写别情;二段写离筵与惜别之情;三段写愈行逾远,逾远逾恨。
22
语译 暮春时,柳叶浓密,春风过处,一丝丝的柳条在轻轻摇摆,远看如一缕缕碧绿的烟在舞弄着。在那隋堤上,曾经见过好几次垂柳轻拂水面、柳絮飞舞的送行场面;而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远离故乡来到京师呢?芸芸众生,谁识得我这天涯倦客?登临总是遥望着故乡,这长亭路,一年又一年,也不知曾经有过几次折柳送别;折断的柳条,恐怕早已超过千尺长了吧!追忆过去送别的情景,已令人感伤;而今,酒入愁肠,又耳闻悲伤的絃声,更令人十分难过。灯光摇曳,照亮了离别的宴席。
23
语译 在这梨花盛开、榆柳取火、接近寒食佳节的时候,却偏偏要分离。从此一别,船行如箭,愁绪萦怀,驶过了温暖的波水,将更行更远,猛一回头,已远远地过了多少驿站,而送行的人们也将给抛在远远的天边。满怀悲伤,仇恨堆积心头。满目荒凉,只见江边的水波旋转着,码头上冷清寂静,缓缓西坠的斜阳照着水面,春色无边。回想昔日,曾经携手于月光下的台榭,共闻笛声于多路的桥畔;而今,这一切都似梦一般飘渺不可复得,怎能不叫人暗自流泪啊!
24
题解 词虽题为柳,实则托柳起兴,旨在写别情
25
写作者离京城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响和它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 主要写伤别之情
次词可分成上中下三片来理解
26
咏柳,暗含羁旅京华的厌倦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
上片 咏柳,暗含羁旅京华的厌倦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
27
中片 写咋别之情,真的要离开京城了,却又怅然若失不忍离去。如:“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归去之速与怀恋之情深深纠结在一起,一片凄凉。
28
下片 写渐行渐远之后,离愁愈来愈浓,作者于此处直抒胸臆,将难以排遣的离别之苦彻底地宣泄出来,沉郁凄恻,感人肺腑。
衬托出作者离去的孤单,心里澎湃的情感与不舍,跃于字面,字字感人。
29
总结 整首词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情景交融,顿挫萦回,真挚深婉,含韵无穷,读来令人肝肠寸断,哽咽难言。
30
4. 如梦令---李清照 汉代,女作家卻只有兩位:一是班昭,另一位是蔡文姬;而女性艺术方面之成就,西晉期间只出现一位卫夫人;唐代诗人,共兩千多家(据《全唐诗》統計),较为出色的女诗人,有薛涛及魚玄机,她们虽有敏捷的才华、创作之本領,但本学上成就之於李白、杜甫、王維,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一個重男轻女的国家,许多优异的女性,受其思想之限制、环境的束縛,及生理上障碍,无法尽情发挥她们的才赋,這是所以为何女性在文艺创作的数量上感觉极为贫乏。
31
李清照 生平: 李清照(生於宋神宗七年【一零八四】,約卒於高宗紹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号易安居士,是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绣江人。李清照生於 (北宋是西元 年 南宋则是 年) 李清照在文学创作方面树立了个人风格,千古流芳,然而她一生卻瘋狂迭起坎坷了些。 直到了宋朝──词的时代,在山东济南,出现一位画时代之女作家,易安居世士——李清照,她的詩、词、文、赋皆有成就,以词最擅長、著名,词作风格婉約為主;虽然流传下來的仅有五十首,可其格律、內容、修辞和当代大词人柳永、苏轼、秦观,不分轩轾。
32
李清照生平 她的词分为前后兩期,可以南渡为界。前期的作品,因为社会安定,婚姻幸福,內容以写闺阁之情为主,感情率真,语言凝炼,反映少女少妇时期之生活闲适美滿,如《如梦令》、(《長记溪亭日暮》)、《醉花阴》、(《九日》)等,題材较狹隘。 李清照年表 1、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明水。其父李格非,北宋文章名流。其母王氏,狀元王拱辰孫女,亦善文。 。。。。。。请参阅参考资料
33
如梦令
34
: 注释: 1. 如夢令:此词作於宋室南渡前。词写惜春之景,话用唐韩偓<懶起>(一作<闺意>)诗的末四句「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臥捲帘看」之意境。 2. 捲帘人:指捲帘的侍女。
35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驟,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捲帘人,卻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綠肥紅瘦。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风势急驟,虽整夜沉睡,仍未能完全消除酒意。睡醒後,问正在捲帘的侍儿,屋外情況如何?侍儿竟說道天氣晴朗,海棠花儿依旧。妳知道吗?经过整夜之风吹雨打,海棠花理应是绿叶肥大,花儿消瘦。 原文: 昨夜雨疏风驟,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捲帘人,卻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綠肥紅瘦。
36
赏析: 此词乃李清照众多词中脍炙人口、传诵不絕之名篇。此词篇幅虽小,惟內藏曲折,饶富机趣,有鮮明的特点。
词仅短短七句,但卻敘述了完整事情之始末。
37
赏析: 首先敘明夜晚酒醉,以浓睡残醒引起全篇。 词人因何酒醉?是思念丈夫,抑或別有深意?吾人不知,惟词人透过惜花伤春 來表达內心深处之情怀。
「试问捲帘人」,实乃一巧妙之转折。 这一问一答,与唐杜牧<清明>诗中「借文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之意境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否?知否?应是綠肥紅 瘦」 是词人告诉侍兒,其回答不对,同時亦道出无情的事实:花兒经不起風雨之摧残。 在此词中流露出对岁月流逝,青春年华不再之感 叹。
38
评论: 清 代黃蓼園《蓼園詞選》評李清照此詞云:「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在這首小令中曲徑通幽,層層轉折,令人有峰迴路轉之感,讀來意趣無窮。同時, 此詞語言質樸,明白如話,然而在平淡中自出機杼,「綠肥紅瘦」是何等傳神、形象的描寫,不得不令人佩服詞人駕馭文字的本領。
39
作為李清照的成 名之作之一,這首小令寫法別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層層疊進,雖只六句,卻幾度轉承,時時宕開一筆。同為傷春之作,作者並沒有像其他詩篇一樣直接寫如何百花 凋零、如何悲傷惆悵,而是通過聽覺、視覺等側面營造暮春時節的氛圍,從客觀現實逐漸轉入主觀感受,從而能夠更加強烈的引起讀者的共鳴 作者通過主人公與“卷簾人”的對話來展開全文。這種寫法,不僅是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在腦海裡形成一副完整的畫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顯得緊湊而有內容
40
如梦令其二 长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奇一滩鸥鹭。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41
手法 纯用白描手法 语言质朴自然 形象生动逼人 画面清新优美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42
争读、争读,看您怎个消受了得!
43
菩萨蛮.书西江造口壁 菩萨蛮 這是词牌名唐朝教坊曲名。 唐朝官府设有教坊,彙集乐曲,据记载有300多个曲调,史称教坊曲”。“教坊曲”約有半数成位后來的词调。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44
作者生平 一 生堅決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氣,以恢复中原。辛弃疾善诗文,但以词明世。其《稼轩词》还六百二十余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冠兩宋。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 )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厉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獎励耕战,打击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45
原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 ① 造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处,亦称皂口。②郁孤台:现在江西省赣县西南。赣江北流经过台下。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金兵追隆裕太后(宋高宗的伯母)至 造口,没有追上,一路抢掠杀戮,情况很惨。③行人:指流离失所的人民。这句是追怀当年金兵在赣西地区侵扰,人民受害的惨状。④长安:汉、唐故都,借指北宋 京城开封。⑤愁余:使我愁苦。⑥鹧鸪:鹧鸪鸟鸣声悲切,叫声犹如“行不得也哥哥”,借指恢复中原之事行不得。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46
语译: 郁孤台下清江水不停奔流,流水中冲走了多少泪水,这都是逃亡百姓的痛苦。抬起头来遥望西北方,可怜昔日的京都啊,全被无数的高山遮住。 青山怎么能够挡住滚滚的江水啊,江水毕竟要向东方流去。我独立在暮色苍茫的江畔,勾引起心中无限的苦愁,又听见深山传来鹧鸪哀啼:“行不得也哥哥!”
47
赏析 这首词辛弃疾填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春,当时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公事”(主管司法兼理军政),驻所在赣州。词从赣 江想到四十年前金兵追赶隆裕太后的往事,想象江水还流着当时逃难百姓的眼泪。 又从郁孤台一名“望阙”(唐代刺史李勉登郁孤台望都城长安,以为“郁孤非美 名”,改为“望阙”),想到宋朝的古都城开封,又想到北方无数山河那时都被敌人占领,成为沦陷区了。 江水毕竟要向东流去,重迭的山是不能遮断它的去路的。 这也许是作者比喻自己百折不回的爱国壮志。但是,在江上暮色苍茫的时候,听见鹧鸪的啼声,好像是说“行不得也哥哥”,使他想到恢复之业,还是困难重重,引 起无限忧愁。
48
作者用了三个借字,借水、借山、借山水,抒发内心感受,壮志难酬的悲愤。
全词抒写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述,不愠不火,蕴藉深沉。不假雕绘,使用比兴手法自然动人。
49
总之,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壯志和豪情,极力使氣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壯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約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說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谢谢聆听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