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广播电视新闻学硕士最新招生简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广播电视新闻学硕士最新招生简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广播电视新闻学硕士最新招生简章

2 目录 一·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2011及2012年广播电视新闻学招生学制及拟招人数 三·2012年攻读广播电视新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和初试科目 四·2012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五·2012年攻读广播电视新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介绍 六·最近三年初试录取分数线 七·攻读广播电视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初试推荐书籍 八·2012年硕士入学考试复试目录 九·中国传媒大学报考点网报公告

3 一·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等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文、艺、工、管、理、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并设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 一、招生计划 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约为1300余名,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占700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占600名。我校接收推荐免试生数约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数的20%,各专业拟招收人数参阅我校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我校各专业的具体招生计划数在复试前根据国家当年下达指标数和生源情况确定(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人数参照我校2011年招生计划数制定)。 二、考试方式及报考条件 我校2012年考试方式:全国统一考试;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 (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者不限年龄。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详见教育部网站)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4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1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过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下同)学习或工作且进修完相应本科段主干课8门课程(能提交有进修学校教务处公章的成绩单)的人员,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注:目前国家本科毕业证书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三类。 毕业时获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的应届毕业考生或专续本、专升本、专接本等应届毕业考生,为普通应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时获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的应届毕业考生,为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网络教育除外)。 报名时,如考生既是成人高校或专续本、专升本、专接本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同时也有大专毕业证书且符合专科报考的所有条件,此类考生可以选其中一种类别报考: ①选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时,填写本科学历注册学号,填写毕业时间、学历等项目时,要以本科毕 业当年度的时间、学历水平为准; ②选专科身份报考时,填写毕业时间、学历等项目时,以专科的毕业时间、学历水平为准。 ①、②不能同时填报。

5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报考条件:
1.报名参加除工商管理硕士(MBA)外的其它专业学位(艺术、工程、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出版)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学术型硕士生全国统一考试报考条件的各项要求。 2.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4、5各项的要求。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 ②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 ③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 (三)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 除工商管理硕士(MBA)外,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各招生专业(领域)均接收推免生。具体接收办法见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相关文件。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2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1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1年9月25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

6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在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前,应认真阅读《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2)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务必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 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学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 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8号〕)和《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3)为保证与考生的信息畅通,请务必填写移动电话号码。有些重要的临时通知,将通过手机短信发给考生。 (4)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5)报名日期由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过期不予补报。如有变化,以国家教育部通知为准。 (6)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的考生,报名时的报考点必须选择“中国传媒大学”。 4.已被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5. 选择中国传媒大学报考点参加考试的考生请于2011年11月5日至12日期间,登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二)所有考生(含推免生、研究生支教团)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照相。

7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2011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地点 选择中国传媒大学报考点的考生凭身份证、网报成功后生成的报名号及现场报名预约单到我校研招办现场确认及照相。 在其他报考点参加考试的考生,请留意查看相关报考点的通知。考生务必认真阅读网上报名过程中弹出的重要公告、信息,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3)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四、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我校将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 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再准予考试。 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可扣留伪造证件。

8 五、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 (一)初试 1.2011年12月25日-2012年1月9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2.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参加初试。 3.初试日期和时间 初试日期和时间2012年1月7日至1月8日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4.初试科目 1月7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月7日下午 外国语 1月8日上午业务课一 1月8日下午业务课二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全国统一入学考试一般为四个单元。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满分均为100分。业务课满分均为150分。 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初试为两个单元。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各专业具体考试科目见《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5.初试地点: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的考生在中国传媒大学校内;选择外地考点的考生到考点所在的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考场。

9 6.初试成绩:每年3月份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主页发布成绩,请上网查询。我校不再寄发成绩单,考生如有需要可自行打印成绩单到我校研招办加盖公章。
(二)复试 凡达到我校规定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均可参加复试,复试分数线请登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查询,我校不再寄发复试通知书,请符合复试条件的考生上网打印复试通知书并按复试通知书要求参加复试。 我校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 1.复试包括专业笔试、专业面试以及外语听力口语水平测试(或汉语水平测试)三个部分。复试中专业笔试科目见《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2.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 3.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必须加试所报考专业本科阶段的两门主干课程,具体科目名称见《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4.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到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硕士招生主页下载相关表格,在复试报名时提供可以证明自身研究潜能的各种材料,包括攻读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设想、科研成果等。各类型考生请携带以下材料到我校报到。 ①普通应届本科毕业生:准考证及复印件、学生证及复印件、身份证及复印件、学习成绩表、入学科研设想、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其他能证明自身能力的材料。 ②往届本科毕业生:准考证及复印件、身份证及复印件、本科毕业证及本科毕业证复印件、学习成绩表、入学科研设想、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其他能证明自身能力的材料。 ③同等学力考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准考证及复印件、学生证及复印件、身份证及复印件、学习成绩表、入学科研设想、论文及科研成果、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其他能证明自身能力的材料。 ④同等学力考生(专科毕业生):准考证及复印件、身份证及复印件、专科毕业证及专科毕业证复印件、本科段八门课成绩单、入学科研设想、论文及科研成果、思想政治品德考

10 核表、其他能证明自身能力的材料。 ⑤同等学力考生(本科结业生):准考证及复印件、身份证及复印件、本科结业证书及本科结业证书复印件、本科段成绩单、入学科研设想、论文及科研成果、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其他能证明自身能力的材料。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复试时须提交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至少一篇(3000字以上,省级以上刊物)或其它科研成果。 六、体检 复试时体检。凡参加复试的考生,复试时按规定时间到校医院参加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 七、录取 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具体要求见当年度复试录取办法。 八、报考及录取类别 (一)报考类别: 1.国家计划内非定向生:考生须将人事档案、户口、工资关系等转入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2.国家计划内定向生:培养经费由中央财政拨款,考生须将人事档案、户口、工资关系留在定向单位,录取时定向单位必须与我校签订合同书,毕业后考生回定向单位工作。此类别仅针对教育部单列计划考生。 3.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生:培养经费由委托培养单位提供,考生将人事档案、户口、工资关系留在委托培 养单位,录取时委托培养单位必须与我校签订合同书,毕业后考生按 合同书就业。 4.国家计划外自筹经费生:考生须将人事档案、户口、工资关系等转入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此类别仅限全日制专业学位考生。

11 (二)录取类别: 1.非在职硕士研究生:考生须将人事档案、户口、工资关系等转入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2.在职硕士研究生:在职考生一律按照委托培养录取,考生将人事档案、户口、工资关系留在委托培养单位,录取时委托培养单位必须与我校签订合同书,毕业后考生按合同书就业。 3.教育部单列的其他专项计划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九、关于培养机制改革 我校按国家教育部规定,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设立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办法以当年学校学业奖学金评定相关文件为准。 十、学习年限 我校各专业方向学制请参见《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各专业方向导师及学制目录》。 十一、毕业生就业 在职硕士研究生及国家单列计划定向生,毕业后回定向或委托单位就业。如在学习期间发生定向或委托单位由于撤消、合并等原因不能接收,按学生入学时签定的定向委培协议书有关条款执行。其他研究生按国家和学校有关就业政策办理。 非在职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或按照培养合同就业。学校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十二、其他 1.考生被录取后在学期间待遇按照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2.报名至录取期间,请考生关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重要信息均在此发布。 3.为方便我校与考生联系,请考生报名时一定将本人移动电话和详细通讯地址(省、市、县、单位、邮政编码、姓名等通讯信息)填写清楚。录取期间不要轻易更换移动电话。

12 4.报考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专业各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7方向的考生请注意以下事项:
考生在初试前20天须用特快专递(不要用包裹邮寄)寄交专业展示光盘,具体要求请见考试大纲。考生请确保录制的节目质量及播放格式通用性(一般DVD光盘用家用DVD机可以播放)。 该节目作为“业务一”考试的一部分,节目内容中不得有考号、姓名、考生所在单位等有关内容,此类内容在回执条中写明并夹放在盒带内,违反或过期未寄出者按考试违规或缺考处理。 5.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 6.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①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北院44号楼五层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收邮编:100024 ②联系电话:010- 、 ④中国传媒大学主页: ⑤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主页:

13 四·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 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 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

14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 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 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15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 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 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6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 报纸的版面设计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 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 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 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17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 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 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 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利 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四、考试题型与分值 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 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18 五·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050321)方向介绍 1. 广播电视史方向 广播电视史是新闻史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广播电视业发展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而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我校从建校后即开始广播电视史的教学和研究,并于1979年设立硕士点,1999年设立博士点,是我校的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之一,在国内拥有广泛的影响。 本方向主要研究国内外广播电视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内在规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置沿革;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广播电视理论的演化;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重点从史学视角对我国广播电视诸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揭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创建和发展的独特进程和特殊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当下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广播电视史属于专门史,涉及多个学科,涵盖了哲学、历史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等,在研究中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主要研究方法是:在大量占有史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去伪存真;利用联系的观点,抓住主要矛盾,通过一系列史实的确认与分析来研究广播电视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本方向的学生应具备扎实的马列哲学理论基础、丰富的历史学知识储备和系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学知识。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媒体实践和研究训练,在理论功底、科研能力、实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应获得显著提高。毕业后既可进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机构从事新闻采编、经营管理等实际业务工作,可进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也可进入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等工作。 本方向师资力量雄厚,广播电视史学资料丰富完备,拥有专门的广播电视节目片库,在国内拥有独特的优势地位。

19 2.外国广播电视方向 本方向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它建立在外国新闻史研究、外国媒介史研究与广播电视媒介研究的基础上,并对其进行有效整合而开辟出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对外国广播电视全面、系统、深入、科学的研究,总结其特点、规律和趋势,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学科建设,并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提供借鉴与参照。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外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外国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体制、外国广播电视政策法规体系、外国广播电视未来走向、外国广播电视的节目形态、外国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外国广播电视节目采制特点、外国广播电视传播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之关系等。其中,外国广播电视的节目形态与传播特点、外国广播电视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是研究重点。在研究方法,要求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对待外国广播电视的传播政策与传播理念,做到个案剖析与理论梳理相结合、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本方向的特色及优势在于:及时跟踪与把握外国广播电视发展的最新动向,总结与梳理其先进经验,为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广播电视新闻理论素养,熟悉外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状况,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媒体实习和科研训练,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既有从事广播电视实务工作的能力,又拥有从事广播电视学术研究的能力,成为广播电视制作与经营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毕业后可进入广播电视机构、科研院所、政府宣传部门从事广播电视实务、理论研究和宣传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方向师资队伍颇具特色,导师拥有国外进修经验,且具备外语优势,在相关研究领域确立了国内领先地位。 3.电视新闻方向 作为一门主流学科,电视新闻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在于:第一、在一定意义上讲,电视新

20 传播的革命。通过提示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丰富完善现代新闻学,在研究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体系的新探索和思想方法的创新;第二、在即时通讯时代电视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不仅可以更快地传播,而且受众比任何时候都多。研究电视新闻报道的规则及方法,能够不断地促动实践的发展,对于中国电视新闻的进一步拓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三、电视新闻对于社会、历史和人的重要作用日渐明显地不断增长。社会舆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思想和信息的传播。毫无疑问,对电视新闻的研究,将使我们更好地发挥“第一传媒”的社会作用,推动人类的进步。 电视新闻是现代新闻学应用学科,代表了即时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向。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电视新闻传播手段及其优势;电视新闻历史演变及其理论形成;电视新闻的作用及社会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传播格局;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样式;电视新闻报道原则、报道方式、报道手法及采制流程;电视新闻传播的前景及发展走向。 电视新闻研究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非常的历史意义及广阔的研究前景,今后将在继承新闻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电视新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该专业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成为高层次的电视新闻应用或研究人才。 4.纪录片方向 纵观世界纪录片领域,电视发达的国家如美、英等国家已经开办了纪录片频道。中国的电视节目在国家电视节上获奖项最多的当推电视纪录片,但是,由于电视纪录片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成为中国电视人裹足不前的羁绊。因此,建立纪录片研究方向迫在眉睫。从理论上为中国的电视工作者铺平前行的道路,特别是使中国更多的优秀电视纪录片作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是中国电视理论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电视纪录片研究的目的:探索电视纪录片所具有的独特运作与创作规律;探索电视纪录片与人的关系;剖析电视纪录片独有的视觉语言与读解方式;解明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形态;洞悉电视纪录片中所包涵的其他人文学科内涵,运用纪实的电视语言表现等。

21 该专业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成为高层次的纪录片理论研究或编辑导演制作人才。
5.新闻摄影方向 新闻摄影本是一个伴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报纸、杂志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用图片来讲述的新闻。在电视新闻得到充分发展的今天,用图片和视频影像来叙事、进行新闻报道是当今新闻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闻摄影将通过对摄影技术和艺术的研究和实践、摄影新闻历史和现实的研究,探索影像新闻叙述中的特点和规律,发展影像在各种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中的应用。这是一个涵盖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的实践性很强、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的研究方向。 该学科是欧美发达国家著名新闻学院中必设的一门学科,这方面美国的纽约摄影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密苏里大学、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学等都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开设了这一研究方向,甚至还有摄影理论和摄影技术方向。新闻摄影这一研究方向,一方面可以发挥电视系在摄影和电视新闻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可以进一步开发影像新闻的潜力,将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并使得所培养的学生走在中国新闻摄影的实践和研究的前沿。 6.新媒体策划与制作方向 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是中国新闻传播的主流媒介形态,承担着传播新闻信息任务,实现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等多种媒介功能,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媒介形态。 本方向旨在培养具备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的思维观,掌握新闻传播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跨学科背景知识,既深谙专业的理论体系,又对实务工作的方法比较娴熟,既了解人类的经典文明知识,也能洞察前沿学科的发展,既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国情与传统,也能够清晰地了解世界的前沿动态与趋向的复合型人才。 该方向毕业生的就业面将突破以往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领域,更多的向网站等新兴媒介平台倾斜,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传统媒体动手能力,包括摄像、编辑等操作能力,同时具备新媒体的知识体系的人才在就业时有相当的竞争优势。

22 7.电视理论 目前,随着电视业的迅速发展,应用电视学已经较为成熟,而电视学的内涵尚亟需丰富,电视理论还亟待总结。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研究电视理论的兴趣,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电视理论研究人才,本方向将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新闻学和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传播学的学科优势,依靠电视与新闻学院在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研究领域的强势地位,进一步拓宽视野,挖掘深度,通过理论讲授、专题研究、互动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对电视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梳理与总结,并积极为新闻传播学界、业界输送高层次的行业人才。 本方向的特色在于关注基础理论研究,同时重视理论的应用效果,从而实现了基础理论研究与关注媒体现实相结合。 本方向的毕业生可以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理论研究,也能够灵活地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适应传媒机构的用人需求。 8.广播理论方向 广播学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我校从建校初即开始重点关注该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拥有悠久的研究传统和国内一流的丰硕成果。当下广播业依然生机勃勃(如交通台、文艺台等),需要严谨、系统、深入、科学的研究来提供理论支持。广播学专业下设的广播理论、广播节目与广播经营等三个研究方向即是回应这一需要。本方向旨在研究国内外广播发展的历程和最新态势,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揭示其发展规律和趋势,为中国广播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本方向主要探讨广播作为一种特殊媒介形式的传播规律,即,由于其声音符号载体以及传播方式的独特性,广播在信息传播中迥异于其他媒体的优劣势和规律。重点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广播媒介的社会功能、广播媒介的特征与传播规律、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以及我国广播行业的现状及发展与改革等问题。 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新闻传播理论修养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基础,熟悉广播媒介特

23 性和规律,能够清晰地认识广播行业在发展和改革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做出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和预测,具有前瞻性和开阔视野,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成为既懂广播业务,又能开展广播学术研究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广播媒体、广电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相关媒体实务和学术研究工作。 本方向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已经积累了国内一流的研究成果,并拥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和业界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实践机会。 9.广播节目方向 广播节目方向是广播学的三个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它以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学科理论为依托,以国内外各种广播节目类型及具体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总结其特征和规律,为我国广播节目制播机构的内容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本方向在把握听觉文本和广播媒体传播特点的基础上,侧重广播本体及内容的研究,对广播报道、节目形态、广播频率等的传播规律进行理性分析。其重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广播新闻报道方式、广播新闻文本、广播新闻节目形态及变迁、广播节目创意构思、广播报道组织策划等。 本方向要求学生热爱广播事业,具有良好的新闻传播学理论素养,掌握广播媒体传播特点和规律,精通广播节目类型和广播采访、写作、编辑、制作和播音主持,成为既懂广播业务、又拥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广播电台、广电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相关的传播业务和学术研究工作。 本方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既拥有广播节目资料库,又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单位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实习机会和科研条件。

24 10.广播经营方向 本方向是从媒介产业经营理论与实务的角度对广播媒体进行研究,以探求广播产业经营活动的管理模式、运行模式、推广模式、经营模式等商业行销与实务的应用规律。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广播经营学、电台管理学、商业行销学、大众传播学和社会经济学等门类的交叉领域之间的相互融合。 本方向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广播电台人事经营、节目经营、广告经营、受众经营、品牌经营、类型经营、活动经营、区域经营等其他产业营销模式。在研究方法上,本专业方向要求电台定位与市场调查、经营理念与管理理论、行销组合与业务流程、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有相结合,同时对广播整合营销经典案例进行重点剖析。广播经营方向的研究重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1)广播经营管理研究;(2)广播产业模式研究;(3)广播整合行销研究;(4)广播营销实务研究;(5)广播消费行为研究;(6)广播生态环境研究。 本方向的培养目标是:投身广播事业,适应新时期中国广播媒介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战略需要,熟悉并掌握广播媒介的运营、管理、统筹、策划、行销、推广等作业流程,成为广播媒介市场管理与行销经营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本专业研究方向的职业选择既可以在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电台媒介咨询机构、广播传媒有限公司、新媒体创意公司、广告公司等从事媒介经营管理和行销组合工作,还可以到传媒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媒介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等项目的推广研究工作。 本方向导师拥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和理论研究功底,与媒体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为学生的实习和科研提供便利的条件。

25 七·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考研必看书籍
参考书目 929广播电视史 ①《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等,中国广播电视 ②《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上/下) 赵玉明 北京广播学院 ③《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中国广播电视 930外国广播电视 ①《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李良荣等,复旦大学 ②《美国新闻史》麦克尔﹒埃默里等,新华 ③《世界广播发展研究》张彩,中国传媒大学 931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①《电视学系列教程》中的《电视新闻节目研究》叶子 ,北京师范大学 ②《电视采访学》叶子、赵淑萍,北京师范大学 ③《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何苏六等译,中国传媒大学 ④《电视新闻摄影》任金州,北京师范大学 考研公共课参考书籍: 《写作160篇》目前话题最全最广的写作书,是第一本考研英语话题写作,2010年再度命中写作原题,连续五年命中写作原题,是一本很不错的考研英语写作书。 《考研真相》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解析+难句图解(注重基础) 词汇:星火的词根+联想+图解 《阅读基础90篇》考研英语阅读 《政治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 《任汝芬政治高分复习指导书》 全

26 九·中国传媒大学报考点网报公告 【公告类别:硕士】 【发布时间: 】 欢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请各位考生进行网上报名之前,认真阅读本公告。 一、请考生在进行网报前,认真阅读网报常见问题、网报指南以及各单位网报公告。 认真阅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不按要求报名,误填、错填报考信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导致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考点选择 1、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且需要在北京地区参加考试的考生必须选择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报考点。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的考生必须选择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报考点。中国传媒大学的招生单位代码为10033,报名点代码为1133。 2、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但不在北京地区参加考试的考生可就近选择报考点。 三、网上报名 1. 1)网上报名日期:2011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1年9月25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预报名数据有效,不必重复报名。一般报名最后两天会网络拥堵,请注意提前报名。 2)报名网址:教育网 2.请牢记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用户名密码,登录调剂系统时仍然会用到。

27 3.网报时请认真填写网报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军官证号)、往届生的毕业证书编号、学历、学位、通信地址、联系方式等(移动电话务必填写,有些重要通知我们将通过手机短信发出)。“报考单位”、“报考点”和“报考方式”一经确认提交,则不得更改,请慎重选择。 4.网报成功后,系统将自动生成报名号,请各位考生妥善保存,以防他人盗用。 5.网报成功后,在生成报名号的网页上,考生需打印“研究生报名信息校对表”,通过校对表仔细核对个人信息及考试信息是否正确。网报期间考生可凭报名帐号和密码上网更改考生个人信息。网报结束后,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四、缴费 凡选择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报考点的考生(含报考我校和在我校考试报考外校的考生),均需在提交网报信息后,以“网上支付”方式缴纳报考费,我校不接收现场交费。考生在得到缴费成功信息后,方可持报名号到我校进行现场确认程序。 不在我校参加考试的考生请按各报考点的要求进行缴费。 五、现场确认 网报成功后,选择中国传媒大学报考点的考生(含报考我校和在我校考试报考外校的考生),按规定时间到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进行“现场确认”。为保证现场确认高效、有序。请在2011年11月5-12日期间登录我校研招网预约现场确认时间,注意事项也将网上通知。 未按规定到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程序的考生,报名无效。 六、其他 1.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请仔细阅读各省(市)级高招办网报公告的规定选择报考点,必须进行网上报名及现场确认。 2.考生在报考期间,应及时到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查询各项通知 ( 七、 我校研招办咨询电话:(010) 、

28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中国传媒大学研招办©2008版权所有 电话:(8610) /9702传真:(861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 电子邮件:yzhb©cuc.edu.cn

29 谢谢!!!!!!


Download ppt "广播电视新闻学硕士最新招生简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