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高中歷史 第四冊 3-3
2
第3 節 亞洲的反殖民化運動 課前引導 1.日本殖民下的臺灣人民如何推行反殖民化運動?
2.朝鮮面對外力入侵,朝野各方面如何試圖扭轉 情勢?在日本殖民之後,朝鮮情勢有何變遷? 3.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如何面對外力的入侵? 北伐成功後,情勢如何發展? 4.甘地如何指導印度爭取獨立?凱末爾如何指導 土耳其爭取獨立?
3
近代日本向外侵略 臺灣人民的反殖民抗爭 朝鮮人民的抗爭 朝鮮政府的改革 民間改革的訴求 日俄戰爭後的朝鮮局勢
3-3.1 東亞地區的反殖民化運動 近代日本向外侵略 臺灣人民的反殖民抗爭 朝鮮人民的抗爭 朝鮮政府的改革 民間改革的訴求 日俄戰爭後的朝鮮局勢 日本併吞朝鮮 三一運動-1919年3月1日 日本推動「文化政治」 大眾文化的現代化 社會主義的動向
4
近代日本向外侵略(20世紀初) 1.起自:明治維新(1868)國富兵強後
2.方向:「攻取台灣」「征服韓國」 A.向南:琉球→臺灣 B.向西:朝鮮→中國 東北 3.臺灣與朝鮮問題,正是1880~1890年代日本與滿清帝國之間最嚴重的糾葛
5
19 ~ 20世紀 日本在亞洲 的勢力擴張 5
6
臺灣人民的反殖民抗爭 p.130 1.初期-採激烈的武裝反抗(余清芳事件)
2.1920年代起-改採政治、文化路線抗日 A.背景:a.國際上民族自決風潮盛行 b.日本國內民主化思潮發展 B.政治抗日:推動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蔣渭水、林獻堂) ~1934(參政、自治) C.文化抗日:臺灣文化協會1921蔣渭水 D.左翼團體出現:受社會主義影響,臺灣共產黨1928、臺灣農民 組合1926 3.結果:a.日無法忍受這些運動,所帶來的威脅,相關人士遭逮捕, 左派難在臺生根 b.1935年臺灣舉行首次地方議員選舉: (1).為市街庄議員 (2.)有財產限制
7
(一) 反殖民統治運動 補充 1.臺灣 A. 1895~1915年武裝抗日活動此起彼落 B.一次大戰後改採文化抗日政策-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A)鼓舞事件:a.朝鮮-三一運動 b.中國-五四運動 (B)領導:林獻堂 (C)結束:1934年 7
8
臺灣議會請願團成員
9
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運動(1) 1915年以後,臺灣幾乎不再發生大規模的武裝抗日行動。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地盛行民族自決的風潮,使臺灣的新興知識分子在民族情感的支持下,開始以非武裝的自發性社會運動,爭取臺灣的民主與自治。他們透過組織政治社團、文化社團與社會社團,用具有清楚政治意識的宗旨,結合意識相近與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為社會運動所設定的目標努力
10
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運動(2) 關於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運動,簡而言之,1920年代上半期是臺灣社會運動團體的萌芽發展時期;1920年代下半期是各社會運動團體內部左、右派意識型態分道揚鑣的階段。到1930年代初期,隨著日本政府的高壓手段,臺灣島內這些分合擾攘的社會運動團體逐漸式微。1930年代中期以後,在皇民化運動的指導下,臺灣民眾在1920年代曾經盛極一時的政治與社會運動,均遭到日本政府的壓制禁絕而解散。 1920年代開始有《臺灣青年》(1920)、《臺灣》(1922)、《臺灣民報》(1923)、《臺灣戰線》(1930)、《臺灣新民報》(1932)、《臺灣文藝》(1934)與《臺灣新文學》(1935)等刊物的相繼發行。
11
朝鮮人民的抗爭 p.130 1.背景:日對朝鮮內政控制於19世紀日益深入
2甲午戰前:1894農民運用「東學道」(以宗教之名, 初抵制基督教,後轉引東方 之道)對抗外來侵略 A.攻擊腐敗的政府:要求 a.解放賤民階級 b.廢止不公平的租稅制度 B.致力於抵抗日本的入侵-複雜的國內外情勢,改 革難以推動,農民無法與精銳的日軍抗衡 2.朝鮮政局:因中、日勢力消長急遽變化
12
「東學道」 補充 道教傳入朝鮮的時間是在中國的唐朝,即朝鮮的「三國時代」(高句麗、百濟、新羅)。
「東學道」 補充 道教傳入朝鮮的時間是在中國的唐朝,即朝鮮的「三國時代」(高句麗、百濟、新羅)。 西元8世紀至15世紀,朝鮮的士大夫與庶民階層廣泛信奉道教。 然而道教在朝鮮傳播的同時,逐漸與朝鮮固有祖先崇拜及「巫」的信仰相結合 1860年,崔濟愚以道教為基礎,綜合佛教及朝鮮民族信仰而創立「東學道」,意為「引東方之道,對抗外來侵略」
13
朝鮮政府的改革(甲午戰後) p.131 1.自主性改革 A.設立新式學校 B.強化軍隊 C.振興工商業 D.採用陽曆1896與實施星期制
3.將韓字訂為「國文」-取代漢字 韓文
14
民間改革的訴求 p.131 1.知識分子致力於思想啟蒙與發揚民族精神 A.創立社團 B.發行報刊 C.辦理私立學校
2.要求開放參政權-推動議會設置運動 3.朝鮮政府與人民需求疏離 A.維繫皇權架構 B.官方改革侷限
15
日俄戰爭後的朝鮮局勢 p.131 1.日俄戰爭爆發,朝鮮被迫徵調人力、物力支援日本 2.日對朝鮮內政外交全面控制-檢查所有發行的報紙
3.報社對抗政策-「磚頭報紙」 A.凡經日方判定必須刪除的新聞,不選 用其他新聞取代,而將原來欄位的鉛 字翻轉,照常印刷發行 B.傳達朝鮮報社捍衛新聞 自由及民族精神的意志 磚 頭 報 紙
16
日本併吞朝鮮 p.132 1.朝鮮朝野的努力 A.政府:尋求國際援助-未獲積極回應 B.民眾:a.以罷工、罷市抗議 b.進行武裝抗爭
2.日本正式吞併-1910年 A.逼隆熙帝簽合併條約 B.派任總督 C.以警察、憲兵嚴密監 控朝鮮人民 隆熙帝
17
三一運動-1919年3月1日 補充 1.背景:1.國際上民族自決風氣盛行 2.辛亥革命成功影響 2.利用時機:高宗出殯
三一運動-1919年3月1日 補充 1.背景:1.國際上民族自決風氣盛行 辛亥革命成功影響 2.利用時機:高宗出殯 3.宣布朝鮮脫離日本獨立 4.結果: A.遭日本軍事鎮壓 B.促使日本調整殖民統治的方式 高宗(隆熙帝父)
18
日本併吞朝鮮的過程 補充
19
影視「明成皇后」 「明成皇后」是韓國在2002年收視最高的電視劇之一,共140集。講述朝鮮王朝 高宗 李熙的王妃閔茲暎所領導的外戚集團與高宗的生父興宣大院君的政治派系之間政治鬥爭的故事。該劇也描述日本併吞朝鮮的經過。不過,劇情涉及中、日、韓的外交關係,是否合乎史實引起不少爭議。
20
在三一運動中的女學生
21
日本推動「文化政治」(齋藤實) p.133 1.懷柔措施(培養朝鮮親日派,鞏固統治) A.取消憲兵的監控制度 B.准許部分的輿論、集會、結社自由 C.擴大朝鮮人民的教育機會 D.表明可由文官出任總督 2.實際政策:嚴密控制 A.增強警察權力,頒布治安維持法 B.教育實施差別待遇,並致力於日語運動 C.實施嚴密的新聞檢查制度(配合輿論結社自 由的開放) 3.未出現文官總督(至1945日殖民統治結束時)
22
(二) 日本對臺、韓的皇民化政策-朝鮮較臺灣嚴厲
1.宗教-企圖以神道取代殖民地原有宗教 補充 2.國語運動 A.臺灣-未禁止臺人使用當地語言 B.朝鮮-強烈禁止與取締韓語 3.改姓名運動- A.臺灣-採許可制,偏重獎勵 B.朝鮮-採強迫,拒者遭罰 4.志願兵制度-臺灣較晚實施,但較朝鮮熱烈 22
23
大眾文化的現代化 p.133 1.始於:1920年代 2.現代化事務充斥於大城市 A.娛樂:電影、歌舞廳、酒吧 B.文藝:流行歌謠、休閒小說、漫畫 3.女性的轉變 A.梳著時髦的短髮 B.參與社會活動 C.擁有自己的職業與收入
24
社會主義的動向 p.133 1.共產黨活耀的背景: A.隨著資本主義發展,農人、工人生活貧困,失 業問題嚴重 B.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影響
25
動盪不安的民初政局 俄國的入侵-外蒙古 日本的入侵 中國人民的救亡圖存行動 北伐後的局勢 中共的發展
3-3.2 中華民國的成立及其國際情勢 p.134 動盪不安的民初政局 俄國的入侵-外蒙古 日本的入侵 中國人民的救亡圖存行動 北伐後的局勢 中共的發展
26
動盪不安的民初政局(內憂) p.134 1.袁世凱稱帝(4~5年) 2.張勳復辟事件(民國6年)(黎段不合) 3.段祺瑞破壞《臨時約法》
4.南北分裂(民國6年) 5.曹錕賄選 6.軍閥混戰 7.列強帝國主義的侵略→救亡圖存→知識分子與愛國志士奮鬥目標
27
俄國的入侵-外蒙古 p.134 1.辛亥革命後-策動活佛宣布獨立 A.哲布尊丹巴八世在庫倫,建大蒙古國 B.未獲中國承認
力處理
28
日本的入侵(東北、山東) p.135 1.侵略東北 A.日俄戰爭後取得南滿鐵路經營權 B.1906年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 -作為侵略東北的大本營 C.1911年建鴨綠江鐵橋(連結朝鮮鐵路) -日本可從釜山直達東北 2.占領山東 A.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日同盟為由,占山東 B.提出「二十一條要求」(袁世凱) C.並於戰(巴黎合會)後取得統治山東合法權利,引 發1919年「五四運動」
29
五四當日中國學生的示威遊行 p.135 「五四運動」成為中國反帝國主義、表達民族主義的愛國象徵。
30
中國人民的救亡圖存行動 p.135 1.啟蒙:1910~1920年代新文化運動 A.白話文運動 B.全盤西化論 C.婦女解放 D.尋求「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 2.救亡圖存(國內日益分裂動盪,故將救亡置 於啟蒙之前) A.五四運動-1919 年(反帝國主義) B.中國共產黨成立-1921年(第三國際協助) C.中國國民黨「聯俄容共」並進行改組-1924年
31
中國社會的救亡圖存行動 補充
32
北伐後的局勢 p.136 1.1926為解決南北分裂,國民政府北伐 2.1928國民黨北伐成功
3.1927國共合作破局,雙方兵戎相見(清黨) 4.面對共黨和日本威脅 1.採「先安內後攘外」戰略 A.對日本步步進逼忍讓 B.對共產黨展開五次圍剿(民國十九~二十三年) 2.以「訓政」格局展開各方面的改革(以黨領政) A.因一黨專政備受質疑與批評 B.社會階級和城鄉差距→讓中共有機可乘
33
中共的發展 p.136 1.1930年代-在華北站穩腳步 A.利用中原大戰(北伐後,蔣中正裁軍) B、日本的侵略:利用日成立滿州國侵華北,讓中國 民族主義更 高漲 C.「西安事變」得以化險為夷(西安事變救共產黨) 2. 八年抗戰期間-成功的在華北廣大農村擴張勢力 A.以游擊戰術對付日本、國民政府軍隊 B.交叉運用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
34
中共的發展 1921上海成立 民國12年推動聯俄容共 民國16年清黨 (民國十九~二十三年)五次圍剿 民國20年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民國25年西安事變 八年抗戰壯大 民國34年~38年國共內戰 3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35
北伐前後中國的局勢與中共的發展 補充
36
3-3.3 印度與土耳其地區的民族復興運動 伊斯蘭帝國的由盛轉衰 英國政府直轄印度 印度國大黨的由來 甘地的領導 不合作運動的內涵
鄂圖曼帝國的衰亡 凱末爾扭轉局勢 土耳其的現代化運動
37
伊斯蘭世界的再次擴張 補充 1.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中興 A. 對外擴張:達西亞、北非和巴爾幹半島 B. 1453年滅拜占庭帝國 將君士坦丁堡易名伊斯坦堡 2. 帖木兒後裔建蒙兀兒王朝 A. 1526年巴貝爾(Babur)創建 B. 開啟穆斯林統治印度的時代
38
蒙兀兒創建者巴貝爾,於1526年大破印度的歷史性戰役
39
蒙兀兒帝國的發展補充
40
伊斯蘭帝國的由盛轉衰(17世紀) p.137 1.印度地區-蒙兀兒帝國 2.土耳其地區-鄂圖曼帝國 3.18世紀成歐洲列強侵略殖民的目標
41
英國政府直轄印度 p.136 1.掌控整個印度:七年戰爭後(1756~1763)至19世紀中 葉
1.掌控整個印度:七年戰爭後(1756~1763)至19世紀中 葉 2.英國政府直轄印度:1858年 A.1857印度發生反抗英軍兵變,蒙兀兒帝國末代皇帝遭流放緬甸 B.英國取消東印度公司的統治,英政府直接管轄 C.1877年,維多利亞女王冠上「印度女皇」名號 3.英國之懷柔措施: A.建立文官制度 B.逐步提升印度人出任地方政府文職人員的比例-但必須 接受完整的英式教育
42
印度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王而建立的維多利亞紀念館
43
印度國大黨的由來 P.138 1.英國於印度設立「國民大會」-1885年 A.功能:作為總督的諮詢機構 B.目的:緩和印度人的反英情緒 C.結果:成為印度獨立運動的 大本營→為今 「印度國大黨」前身 以紡車為象徵的 印度國大黨黨旗
44
印度國民大會黨 1.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印度國大黨,創建於1885年12月,是印度歷史最悠久的政治組織,也是目前印度主要政黨之一。
2. 19世紀中葉之後,印度人為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發生多起激烈的衝突,為防止革命爆發,英國一方面鎮壓民眾暴動,另一方面則積極攏絡印度上層菁英,試圖將群眾運動導向溫和、非暴力的行動 年代,印度總督杜,邀集印度的資產階級與知識分子籌組「國民大會」,以作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諮詢機構。1885年,此一新機構於孟買成立,代表涵蓋英屬印度各省代表(身分大多為地主、資產階級)以及知識菁英,其成立宗旨是與殖民政府保持友好合作,目的則是在增加參政院民選議員與尋求「區域自治」 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分治後,國大黨成為印度的執政黨,一直到2007年,國大黨員共有7人曾出任印度總理,時間合計達33年。
45
甘地的領導 P.138 1.第一次大戰後,印度人反英運動趨於激烈 A.起因:英人違反承諾-戰後讓印度獨立 B.英國殘酷鎮壓,印度人犧牲慘重
2.甘地以「不合作運動」對抗英國 A.獲得印度國大黨支持,1921成為國大黨領袖 B.成為主要的抗爭手段 C.迫使英國讓步,獲獨立: 第二次大戰後
46
不合作運動的內涵 P.138~139 1.主要行動 A.絕食抗議 B.抵制英國商品 C.不接受英國教育 D.不在英國人主持的法院訴訟 E.不將錢存在英國銀行 F.不在英國政府工作 G.拒絕繳稅 H.拋棄英國授予的稱號或榮譽 2.成效與影響 A.獲得各階層廣泛的響應 B.讓婦女有機會參與活動,展現了自尊與自信
47
紡紗中的甘地 不合作運動 示威的印度群眾橫躺在地上, 以阻止鐵路公司職員入內
48
印度的反英運動與獨立經過
49
紡紗中的甘地 甘地鼓吹印度人民抵制英貨,穿用印度土布,同時也以身作則,鼓勵人們自行織布以支持獨立運動。 49
50
甘地絕食抗議的報導 甘地曾多次進行絕食抗議,迫使 英國讓步,最後成功帶領印度走 向獨立。 50
51
鄂圖曼帝國的衰亡 P.139 1.十七、十八世紀-由盛轉衰 A.先後為奧地利、俄羅斯帝國所敗 B.國土日削
2.十九世紀-巴爾幹半島許多地區先後獨立建國 3.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瓦解 A.加入同盟國(德、奧) B.戰敗割地賠款
52
凱末爾扭轉局勢 P.139 1.反抗蘇丹,英占伊斯坦堡,唆使希臘進攻小亞細亞 1.召開「大國民會議」,成立臨時政府( 安卡拉)
2.領導抵禦外侮: A.1921年重挫入侵的希臘軍隊 B.1923年重訂條約(洛桑條約),收回不少國土 3.建立共和政體: A.廢除蘇丹制度 B.四次連任總統
53
土耳其的現代化運動 P.140 1.改革措施 A.宗教:a.廢除伊斯蘭教長制 b.停辦獨立的宗教學校和經院 B.法律:a.關閉宗教法庭 b.採用西方的法律 C.服儀:a.規定政府人員穿戴西裝與禮帽 b.禁止非神職人員穿戴宗教袍服
54
D. 婦女解放:a. 廢止婦女穿戴面紗 P. 140 b. 廢止一夫多妻制 c. 確立離婚制度 d. 保障婦女的平等權利 e
D.婦女解放:a.廢止婦女穿戴面紗 P b.廢止一夫多妻制 c.確立離婚制度 d.保障婦女的平等權利 e.1934年讓婦女有參政權 E.文字:1928採用拉丁文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 2.目的: A.削弱與鄂圖曼帝國的聯繫 B.加強新土耳其的民族認同
55
凱末爾 凱末爾辦事果斷,積極領導土耳其推動現代化改革,為土耳其現代化的推手。 55
56
親自教授新字母的凱末爾 1928年凱末爾宣布實行文字改革,將文字改為羅馬拼音,使人民的識字率提升,並有助於民族文化的發展與推展 補充 56
57
土耳其語字母
58
土耳其的現代化
59
(二)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瓦解與民族復興運動
1.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補充 A.建立:奧斯曼(Osman)-1299年 B.滅東羅馬帝國: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 C.國勢鼎盛:十六世紀-跨亞.歐.非三洲 D.由盛轉衰:十七~十八世紀之間 E.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59
60
2. 十九世紀成歐洲列強的侵略之地 補充 A. 俄國不斷發動戰爭侵奪 a. 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 b
2.十九世紀成歐洲列強的侵略之地 補充 A.俄國不斷發動戰爭侵奪 a.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 b.俄 土戰爭(1877) B.第一次大戰後成戰敗國 a.因加入德、奧陣營 b.簽割地賠款之和約 60
61
3.凱末爾的救亡圖存運動 補充 A.抵制外侮-希臘的入侵1921 B.迫使列強重訂《洛桑條約》- 使土耳其在國際上獲平等地位 C.改建共和-1922年 a.廢黜親英的蘇丹穆罕默德六世 b.選凱末爾為第一任總統 D.推行近代化改革 61
62
凱末爾的近代化改革 補充 重要措施: A.推動政教分離 B.參考西方法典,編訂新的法律 C.提倡教育,提升全國識字率;並以羅馬 拼音文字取代阿拉伯文字 D.興建大型公共工程、提倡農工生產事業 被尊稱為「土耳其之父」 62
63
★ 參考資料 真理與非暴力理念的典範:印度人民視甘地如聖潔的人一般崇拜,並稱呼他做「瑪哈瑪」(Mahatma,或譯聖雄),意思是「偉大的靈魂」。他們追隨他以非暴力的方式,為爭取獨立而奮鬥……。甘地……所帶來的影響也極巨大—不單是對印度,甚至印度以外。 ~~Catherine Bush,開創時代政治巨人:甘地 63
64
★ 「凱末爾主義」的幾個基本方針 第一個基本方針就是共和政體。凱末爾的新政府並不以單獨的個體實行個人統治為基礎,或有一個世襲的統治階級……。相反的,……國家的主權是在人民的手上。每一個個體對於管理國家的政府都擁有發言權……。 凱末爾主義的第二項基本方針就是民族主義。……在過去數個世紀中,鄂圖曼帝國一直受到……控制。到後來,「土耳其人」這個名詞竟變成一個輕蔑的用語……。凱末爾開始試著說服受過教育的都市居民以及無知的鄉下人:他們都是土耳其人。同時,凱末爾還告訴他們這是一個他們將深感光榮的身分。 64
65
凱末爾主義中的第三個基本方針就是民本主義(Populism)。……新政府則採取現代西方的理念,也就是不論宗教以及種族背景,所有公民擁有相同的權利。
……第五個基本方針就是政教分離主義(Secularism),這同時也是……最引人爭議的。因為過去的土耳其政府是一個政教合一的政府。…… 他試著要盡一切努力將宗教從政府中分離出來。1928年,原來在土耳其憲法中規定的,以回教(伊斯蘭教)為土耳其法定宗教的條文,全數遭到刪除。 ~~Frank Tachau,開創時代政治巨人:凱末爾 65
68
第三節 亞洲的反殖民化運動 ● 蛻變中的中國 ● 日本統治下的臺灣和朝鮮 ● 蒙兀兒帝國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68
69
蛻變中的中國 1.民族主義高漲 A.飽受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 B.民國建立,民主共和體制未能落實 -知識分子尋求出路
2.新文化運動蓬勃開展-1920年代 A.五四愛國運動揭開序幕 B.大量引進西方思潮 a.報刊、雜誌紛紛出現 b.影響最大-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 69
70
社會主義 無政府主義 A.最受中國知識分子重視- 巴枯寧、克魯泡特金 B.倡導平等思想:a.個人與婦女解放 b.改善農民生活
馬列主義 A.1917年取代無政府主義 B.〈新青年〉出版「馬克思專號」 C.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上海 70
71
巴枯寧 克魯泡特金 認為進化的因素是「互助」 而不是競爭,合作更有利於 生存 反對中央集權的政府, 認為只有解散政府才能 達成社會正義 71
72
3.日本不斷侵略,再激起中國民族主義 A.「抗日」、「救亡」呼聲與行動不斷 B.促使國 共兩黨再度合作,一致抗日- 西安事變後
張學良(右)和蔣介石(左)一度是拜把好兄弟 72
73
日本統治下的臺灣和朝鮮 1.臺灣割讓 A. 1894年甲午戰敗 B.《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予日本
正式吞併 73
74
19 ~ 20世紀 日本在亞洲 的勢力擴張 74
75
(一) 反殖民統治運動 1.臺灣 A. 1895~1915年武裝抗日活動此起彼落 B.一次大戰後改採文化抗日政策-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A)鼓舞事件:a.朝鮮-三一運動 b.中國-五四運動 (B)領導:林獻堂 (C)結束:1934年 75
76
2. 朝鮮 A. 1919年掀起「三一運動」 a.鼓舞事件: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 的「民族自決」主張 b.遭總督府鎮壓 B.日本改採懷柔政策
76
77
(二) 日本對臺、韓的皇民化政策-朝鮮較臺灣嚴厲
1.宗教-企圖以神道取代殖民地原有宗教 2.國語運動 A.臺灣-未禁止臺人使用當地語言 B.朝鮮-強烈禁止與取締韓語 3.改姓名運動- A.臺灣-採許可制,偏重獎勵 B.朝鮮-採強迫,拒者遭罰 4.志願兵制度-臺灣較晚實施,但較朝鮮熱烈 77
78
日治時期臺灣人 的家庭正廳 「改姓名讀本」封面 在皇民化運動中,「敬神尊皇」 是日本對臺人進行改造的首要工 作,除此,各地方官廳亦積極推
動「臺灣人家庭正廳改善運動」 78
79
蒙兀兒帝國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一) 蒙兀兒帝國的瓦解與印度獨立之路
1.蒙兀兒帝國 A.建國:巴布爾(Babur)-1526年 a.中央集權 b.統治地區:印度北部、中部與阿富汗 B.鼎盛:十七世紀 C.英國取得優勢:七年戰爭後 D.滅亡:1858年-英國政府自東印度公司 手中接管印度 79
80
2. 印度獨立之路 A. 反英運動高漲:第一次大戰後 B. 甘地領導印度國大黨抵制英國統治 C. 印度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D
2.印度獨立之路 A. 反英運動高漲:第一次大戰後 B.甘地領導印度國大黨抵制英國統治 C.印度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D.印度分裂: a.伊斯蘭教徒脫離印度建立巴基斯坦 b.東巴基斯坦再獨立為「孟加拉共和國」 80
81
甘地領導印度獨立運動 手段:A.不合作運動 B.絕食 說服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合作抗英
迫使英國讓步: A.頒新憲法 B.讓印度逐步發展自治體制 C.讓印度獨立-1947年 遭印度教徒刺殺身亡 史料連結 81
82
印度不合作運動 甘地 示威群眾為阻止英人所經營的大印度半島鐵路公司職員進入,橫躺於地上,職員只得跳過人群。 82
83
紡紗中的甘地 甘地鼓吹印度人民抵制英貨,穿用印度土布,同時也以身作則,鼓勵人們自行織布以支持獨立運動。 83
84
甘地絕食抗議的報導 甘地曾多次進行絕食抗議,迫使 英國讓步,最後成功帶領印度走 向獨立。 84
85
(二)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瓦解與民族復興運動
1.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A.建立:奧斯曼(Osman)-1299年 B.滅東羅馬帝國: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 C.國勢鼎盛:十六世紀-跨亞.歐.非三洲 D.由盛轉衰:十七~十八世紀之間 E.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85
86
2. 十九世紀成歐洲列強的侵略之地 A. 俄國不斷發動戰爭侵奪 a. 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 b. 俄 土戰爭(1877) B
2.十九世紀成歐洲列強的侵略之地 A.俄國不斷發動戰爭侵奪 a.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 b.俄 土戰爭(1877) B.第一次大戰後成戰敗國 a.因加入德、奧陣營 b.簽割地賠款之和約 86
87
3. 凱末爾的救亡圖存運動 A. 抵制外侮-希臘的入侵 B. 迫使列強重訂《洛桑條約》- 使土耳其在國際上獲平等地位 C
3.凱末爾的救亡圖存運動 A.抵制外侮-希臘的入侵 B.迫使列強重訂《洛桑條約》- 使土耳其在國際上獲平等地位 C.改建共和-1922年 a.廢黜親英的蘇丹穆罕默德六世 b.選凱末爾為第一任總統 D.推行近代化改革 87
88
凱末爾 凱末爾辦事果斷,積極領導土耳其推動現代化改革,為土耳其現代化的推手。 88
89
凱末爾的近代化改革 重要措施: A.推動政教分離 B.參考西方法典,編訂新的法律 C.提倡教育,提升全國識字率;並以羅馬 拼音文字取代阿拉伯文字 D.興建大型公共工程、提倡農工生產事業 被尊稱為「土耳其之父」 史料連結 89
90
親自教授新字母的凱末爾 1928年凱末爾宣布實行文字改革,將文字改為羅馬拼音,使人民的識字率提升,並有助於民族文化的發展與推展 90
91
★ 參考資料 真理與非暴力理念的典範:印度人民視甘地如聖潔的人一般崇拜,並稱呼他做「瑪哈瑪」(Mahatma,或譯聖雄),意思是「偉大的靈魂」。他們追隨他以非暴力的方式,為爭取獨立而奮鬥……。甘地……所帶來的影響也極巨大—不單是對印度,甚至印度以外。 ~~Catherine Bush,開創時代政治巨人:甘地 91
92
★ 「凱末爾主義」的幾個基本方針 第一個基本方針就是共和政體。凱末爾的新政府並不以單獨的個體實行個人統治為基礎,或有一個世襲的統治階級……。相反的,……國家的主權是在人民的手上。每一個個體對於管理國家的政府都擁有發言權……。 凱末爾主義的第二項基本方針就是民族主義。……在過去數個世紀中,鄂圖曼帝國一直受到……控制。到後來,「土耳其人」這個名詞竟變成一個輕蔑的用語……。凱末爾開始試著說服受過教育的都市居民以及無知的鄉下人:他們都是土耳其人。同時,凱末爾還告訴他們這是一個他們將深感光榮的身分。 92
93
凱末爾主義中的第三個基本方針就是民本主義(Populism)。……新政府則採取現代西方的理念,也就是不論宗教以及種族背景,所有公民擁有相同的權利。
……第五個基本方針就是政教分離主義(Secularism),這同時也是……最引人爭議的。因為過去的土耳其政府是一個政教合一的政府。…… 他試著要盡一切努力將宗教從政府中分離出來。1928年,原來在土耳其憲法中規定的,以回教(伊斯蘭教)為土耳其法定宗教的條文,全數遭到刪除。 ~~Frank Tachau,開創時代政治巨人:凱末爾 93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