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2
区域协调发展: 下好全国一盘棋
3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差异极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基本国情。
中国地理上有一条著名的胡焕庸线(黑河—腾冲一线)。 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为主要地理结构; 线西北方64%国土居住着4%人口,自然状况多为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 某种程度上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割线
4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规划建议: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5
目录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思路及历程 区域协调总体战略与四大板块 “十二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十三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与目标
6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思路与历程
7
本章概要 均衡发展战略 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8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对于区域发展战略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均衡发展战略 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年 年 1990年至今
9
均衡发展战略(1949-1978年) 中苏关系恶化 美国舰队在中国东南沿海活动
20世纪60年代 中苏关系恶化 美国舰队在中国东南沿海活动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有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问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产力分布极不平衡,全国工业总产值77%以上集中在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区。
10
均衡发展战略(1949-1978年) 黄色区域为当时大规模建设地区 这一时期,国家把50%以上的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内地,
沿海与内地生产力均衡布局的区域政策目标基本实现。 由于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上抑制了东部地区的发展,内地效率也不高。
11
非均衡发展战略(1978年-20世纪90年代初) 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技术、人才、资本和区位优势,率先实现
东部地区的发展,其后再带动内地发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东部 “加速发展” 西部 “做好进一步 开发的准备” 中部 “有重点地发展”
12
非均衡发展战略(1978年-20世纪90年代初)
13
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
非均衡发展战略(1978年-20世纪90年代初) 2014年,广东省GDP达到6.78万亿元人民币(1万亿美元),接近全球第14大经济体墨西哥的总量; 西藏仅为920亿元人民币(141亿美元),基本与排名世界第120位的赤道几内亚相等。 2014年,人均GDP,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内蒙古、广东、福建等8个省区市均已迈入“人均1万美元”行列,超过排名第70位的罗马尼亚; 贵州仅为26416元人民币(4064美元),不及世界第108位巴拉圭的水平。 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
14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政策扶持 国家区域政策在继续强调效率目标的同时, 开始注意区域公平的目标取向
“沿边开放”战略使西部地区陆地边境线长的区位优势充分显示出来
15
区域协调总体战略与四大板块
16
01 02 03 04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 西部大开发完善了基础设施、改善了生态环境、缩小了同东部地区增长速度的差距
东北振兴使很多企业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许多城市焕发了活力 04 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初步形成了东中西协调互动的格局
17
东北振兴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东部率先 西部开发 中部崛起
18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 综合实力最强 城镇体系较为完备 东部地区 面积 人口 GDP 三大城市群 利用外资 进出口额 9.6% 37% 50% 1.1% 20.6% 40% 85% 75%
19
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 发展 瓶颈 出口导向政策 低廉的人力成本 大量投入 资源瓶颈 环境污染
产业升级缓慢 金融危机
20
西部大开发完善了基础设施、改善了生态环境、缩小了同东部地区增长速度的差距
面积 56% 人口 22.8% 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的生态屏障和资源保障之所在,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历史条件和地理情况直接造成了 地区经济的差距
21
6 1 5 2 4 3 西部大开发完善了基础设施、改善了生态环境、缩小了同东部地区增长速度的差距 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旅游业 能源工业
高技术产业 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2 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 4 装备制作业 3 特色农牧业产品 加工业
22
西部大开发完善了基础设施、改善了生态环境、缩小了同东部地区增长速度的差距
青藏铁路 西电东送 年,西部大开发累计 重点工程270项,投资56077亿元。 仅2015年,重点工程30项, 投资总规模 亿元。
23
东北振兴使很多企业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许多城市焕发了活力 5 1 3 4 2
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 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 1 2 3 市场化程度低, 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 4 5 资源型城市产业衰退,接续产业亟待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GDP是广东省的2倍,而2014年辽宁仅为广东省的40%
24
东北振兴使很多企业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许多城市焕发了活力 东北地区
资源禀赋合理 交通设施完善 产业基础雄厚 生态环境优美 2015年7月,习近平在长春考察时强调,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25
东北振兴使很多企业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许多城市焕发了活力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体制机制创新 取得重大突破 但我们必须看到,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投资环境有所改善 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重点民生问题 逐步解决 基础设施条件 得到改善
26
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初步形成了东中西协调互动的格局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具有开拓大市场和发展大流通的优越条件。 中部地区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在先后实施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分区域发展战略后,中部地区处于“政策洼地”,出现“中部塌陷”。
27
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初步形成了东中西协调互动的格局 中部地区仍面临着诸多制约长远发展 的矛盾和问题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都获得较快发展 由投资带动型向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推进型转变 承接海外和沿海的产业转移,加快区域资源整合与经济合作 中部地区仍面临着诸多制约长远发展 的矛盾和问题
28
“十二五”时期 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29
本章概要 成就 问题 良性互动:东中西成为“一盘棋” 经济带、城市群:区域发展主抓手 区域合作: 弹好区域合作“协奏曲”
特殊类型问题地区:因地制宜 地区间经济与人口分布失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仍在扩大 经济和资源分布空间失衡,导致资源跨区域调动的压力越来越大 区域竞争激烈,生态环境恶化 问题
30
良性互动:东中西成为“一盘棋” 东北 西部 中部 东部 各地区增长速度 “一盘棋”
地区间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 “一盘棋”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快推进 东北 优势能源资源产业 发展良好 西部 三基地一枢纽 中部 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东部
31
经济带、城市群:区域发展主抓手 区域合作:弹好区域合作“协奏曲”
32
特殊类型问题地区:因地制宜 粮食主产区 老少边穷地区 资源枯竭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 生态功能区 粮食直接补贴 农资综合直补 良种补贴
加大财政专项支持力度 集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粮食主产区 粮食直接补贴 农资综合直补 良种补贴 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资源枯竭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 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生态功能区 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33
地区间经济与人口分布失衡,经济社会发展 差距仍在扩大 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高达2.7亿多人。
我国绝大部分转移人口还未能市民化,从而使人口流动促进区域差距缩小的机制难以发挥,只能形成大规模的人口季节性流动,并带来许多负面效应。 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高达2.7亿多人。
34
经济和资源分布空间失衡,导致资源跨区域 调动的压力越来越大 资源跨区域调动的巨大成本将极大消耗发展成果
南水北调 北煤南送 西煤东送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35
区域竞争激烈,生态环境恶化 有的地方不惜一切代价片面发展GDP,地区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36
“十三五”时期 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与目标
37
01 02 03 04 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加强对城市群、经济带和重点经济区的规划引导 加大对特殊类型地区的分类指导和支持力度
健全区域合作互动机制
38
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深化行政 管理体制 改革 进一步 消除行政 壁垒 推动建立相对统一的市场执法标准 推进区域 市场信用 体系建设
矫正要素配置扭曲 推动建立相对统一的市场执法标准 推进区域 市场信用 体系建设 加快 户籍制度 改革
39
加强对城市群、经济带和重点经济区的 规划引导
城市群既集聚各种资源和要素,又要向外围扩散,通过产业的“整合”与“扩散”,延伸整个城市群的生产链条。 城市群是 区域协调 发展的 新引擎
40
健全区域合作互动机制 建立区域合作模式 创新区域合作方式 区域合 作机制 制度化 打破 条块分割 鼓励各类区域性社会组织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建立区域合作服务体系 完善对口援助制度和措施
41
《战略布局 统筹协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
高国力 《时事报告》 2015年第11期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郭树清 《求是》 2015年第22期 《区域发展:未来五年五大重点》 孙久文 《瞭望新闻周刊》 2015年第37期
42
针对目前我国区域发展领域存在的问题,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请查询资料,看看其他国家是如何开展区域协调 发展的?
44
《时事报告》杂志是中央宣传部主管的时政月刊,是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宣传、教育工作者认识、把握国内外形势政策、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必备学习资料。
供各级领导干部讲形势、作报告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大中专院校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和时事课,参加公务员考试以及关心国内外形势的读者使用。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45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为各级党委中心组成员提供最权威、最系统、最及时、最有用的专用学习材料,是筹备中心组学习的好助手,也是党员干部学习的好老师。
46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是受教育部社科司和思政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专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使用的权威教材。 每学年两期,分别于每学期开学前出版。
47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全国中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唯一指定教材。
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全国中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唯一指定教材。 紧密结合中职院校德育课特点,解读政策、分析形势,传达就业信息,介绍行业发展与动态,帮助学生开拓眼界、提升素质。被誉为“填补空白的权威教材”。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48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时事》高中版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学时事教育教学的专用教材。
《时事》高中版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学时事教育教学的专用教材。 紧密配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高中生答疑解惑,提供系统的高考时事复习资料。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49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学时事教育教学的专用教材。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学时事教育教学的专用教材。 根据教育部《思想品德》课新课标要求,深入浅出地宣传解读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被政治教师誉为“动态教材”。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50
《时事报告》杂志社 以介绍时事为主线,贴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文笔,向广大小学生介绍国家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国内外热点,集时政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身,为小学生了解时事、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供了专门的动态教材。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51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